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颅内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一例

    作者:王秀兰;田为中;洪汛宁;王震;孙晓军

    患者 女,19岁,阵发性头痛4d于2012年1月21日入院,伴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检查:CT平扫显示左颞枕部较高密度分叶状肿块,5 cm×5 cm×4cm,CT值为55 HU,其内密度欠均,无钙化,瘤周伴有片状低密度水肿区,相邻颅骨未见异常(图1).MRI所见:左颞枕部肿块呈分叶状,边缘清晰,T1WI为稍低信号为主,T2WI为不均匀中高信号,瘤灶前方伴有弧形脑脊液样信号影,瘤周伴有片状长T1、长T2水肿区,DWI显示肿块为略高信号(b值=1000 mm2/s);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周边、其内间隔及实质部分强化,瘤周水肿区未见强化,外侧缘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邻,局部脑膜稍厚伴有强化(图2~7).影像诊断考虑颅内脑外肿瘤,脑膜瘤可能性大.

    关键词:
  • 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一例

    作者:王升;刘爱连

    患者 女,79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肉眼血尿伴尿频1年,再发10d,偶有尿痛.超声检查:可见膀胱壁不规则突起,彩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信号.CT扫描:膀胱右后壁局部不规则增厚,腔内可见突起肿块影,大截面大小约为2.9 cm ×2.2 cm,表面欠光滑,边界模糊,平扫呈较均匀等密度,CT值约为37 HU,边缘可见点状致密影(图1).增强后肿块呈轻度延迟强化,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38、46、53 HU,邻近膀胱壁略显僵硬,可见轻度增厚.所示盆腔未见增大淋巴结影(图2~4).

    关键词: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双肾多发微小动脉瘤致双肾多发梗死灶一例

    作者:白娇;周印;刘荣波

    患者 女,18岁,2012年10月因头痛伴恶心1个月以高血压病入院.体检:血压高达210/160 mm Hg(1 mm Hg=0.133 kPa).否认高血压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立位/卧位)、血皮质醇升高;尿蛋白定量:0.43 g/24 h(参考值为<0.15 g/24 h).肾动脉彩色超声示:双肾、肾动脉及腹主动脉未见异常.腹部增强CT:双肾上腺区未见占位征象.双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强化减低区,局部肾皮质萎缩,皮髓质分界不清(图1).CTA示:双肾叶间动脉多发微小动脉瘤,并见双肾实质内强化减低区与动脉瘤分布较为一致(图2,3).

    关键词: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薛勤;蒋美琴;谭洁;黄祥忠;邹大中

    患者 女,36岁,妊娠2个月时在外院行药物流产及清宫术,术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45 d.既往17年前剖宫产1次,10年内行人工流产4次,术后月经规律.45 d前于外院超声诊断"早孕胚胎发育不良",行"药物流产及清宫术",术中阴道出血量多,术后仍持续少量阴道出血不止.体检:呈轻度贫血貌,血压110/65 mm Hg(1 mm Hg =0.133 kPa).妇科检查:阴道内少量暗红色液体;宫颈光,正常大小;宫体前位,体积增大如孕3个月余、质中等、活动度尚可、有轻度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实验室检查: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1127 mU/L,孕酮2.41 μg/L.

    关键词:
  • 全脑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作者:杨帆;时惠平;史文倩;石进;乔敏霞;董世博;毕永民;方红;王萍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低剂量CT灌注(CTP)联合CTA技术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组织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320排容积CT,对2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TIA患者进行低剂量全脑CTP成像,同时获得MCA责任区患侧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延迟时间(DLY)等灌注参数和动态4D-CTA图像.采取镜像测量技术测得MCA责任区健侧对应部位脑组织上述灌注指标的具体量化值,并计算不同程度MCA狭窄或闭塞患者患侧/健侧的半定量值;采用动态4D-CTA图像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状况;轻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或闭塞组间各参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 (1)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全脑CTP及CTA成像.(2)26例MCA狭窄或闭塞的TIA患者中,MCA轻中度狭窄17例(1例合并同侧大脑前动脉轻度狭窄、1例合并同侧大脑后动脉轻度狭窄),MCA重度狭窄或闭塞9例(2例合并同侧大脑后动脉轻度狭窄,1例合并同侧大脑前、后动脉轻度狭窄);Willis环后循环开放14例,软脑膜吻合支形成16例.(3)MCA供血区患侧与健侧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侧CBF、CBV均明显低于健侧,健侧MTT、TTP、DLY均明显低于患侧.MCA轻中度狭窄组MTT、TTP、DLY患侧/健侧比值明显低于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组,轻中度狭窄组分别为1.06±0.06、1.05±0.07、1.42 ±0.66,重度狭窄或闭塞组为1.12±0.09、1.10±0.04、1.98±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98、-1.583、-1.536,P值均<0.01).结论 一站式全脑CTP联合CTA成像技术在直观显示病变血管与异常灌注区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还可反映脑组织的微循环状况,能够很好地评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TIA患者的脑血氧供应和脑血流动力学.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晓锋;刘士榕;肖越勇;张肖;任超;杜鹏;张欣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单个与融合性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按转移淋巴结情况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单个淋巴结,大径为1.1 ~2.9 cm,平均(2.0±0.5)cm;B组16例,为融合淋巴结,大径为2.7 ~4.9 cm,平均(3.8±0.6)cm.患者均于CT引导下将5 ml无水乙醇、2 ml碘化油及10 mg表阿霉素的混合液,经皮进行化学消融术治疗.CT扫描监测瘤内消融剂的覆盖率,记录两组患者的消融剂反流情况.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C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周时间的局部反应及病变缓解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计算两组的完全缓解率,采用标准化率比较率的差异.结果 A组30例患者,CT显示消融剂覆盖率均达100%,反流率达70%;B组16例,消融剂覆盖率为70% ~ 80%,反流率为40%.术后3、6及12个月CT复查示:A组完全缓解分别为14、21、28例,部分缓解分别为16、9、2例;其中8例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均行PET-CT扫描,显示消融区病变组织代谢明显降低.B组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3、8、9例.两组数据采用标准化率,A组标化完全缓解率(74.4%)高于B组标化完全缓解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8例于注射过程中出现轻度疼痛,经穿刺针给予2.0~3.0 ml利多卡因注射液后缓解,未见针道种植转移及感染等.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可控制或减缓单个淋巴结转移瘤的进展,效果优于融合性病变.

  • 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冰;过建国;姚明;祝则峰;冯智英;陆雅萍;孙建良;侯健;曹浩强

    目的 探索一种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技术,为高选择性三叉神经第Ⅱ支射频热凝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取已锯开顶骨的成年入颅骨标本l具,用22号射频穿刺针选择佳角度从面颅沿颧弓下入路接近圆孔外口,将针尖沿圆孔管送达圆孔内口,用CT对带穿刺针的颅骨标本进行扫描,建立圆孔穿刺的CT入路标志影像.CT扫描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支疼痛患者的患侧圆孔,并在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穿刺进入圆孔,按常规射频技术对三叉神经第Ⅱ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观察感觉减退范围及疗效,以射频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为疗效满意.结果 由穿刺针和颅骨标本配合可建立经皮圆孔穿刺的标准CT影像图,可用于指引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技术的建立.对21例三叉神经第Ⅱ支疼痛患者应用该技术进行穿刺,均可成功进入圆孔,实现了对神经的超选并进行射频治疗.术后随访1周至12个月,平均(7.0±2.4)个月,患者疗效满意且无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技术,可为三叉神经第Ⅱ支疼痛患者实施高选择性射频热凝提供新的入路途径.

  • 根据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性质制定介入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估

    作者:张庆桥;徐浩;祖茂衡;顾玉明;魏宁;许伟;崔艳峰;刘洪涛;王文亮

    目的 评价依据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性质选择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资料,新鲜血栓组52例,于经导管尿激酶溶栓后行血管成形术;混合血栓组25例,于下腔静脉小球囊预扩张术后行经导管尿激酶溶栓,然后行血管成形术;陈旧血栓组17例,直接行血管成形术.术后随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腔静脉通畅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介入治疗前后下腔静脉-右心房压力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再闭塞率.结果 94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成功92例(97.9%),下腔静脉-右心房压力差由术前(25.1 ±4.0)cm H2O(1 cm H2O=0.098 kPa)降至术后(8.3 ±2.7)cm H2O(t值=86.2,P<0.05);失败2例.治疗成功患者中,获随访78例,随访时间3~84个月,平均(30.0±13.6)个月,超声示8例下腔静脉再闭塞,新鲜血栓组、混合血栓组和陈旧血栓组再闭塞率分别为12.2% (5/41)、8.7%(2/23)、7.1%(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访14例.结论 根据血栓的性质选择介入方法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艾滋病合并肺弥漫粟粒结节的高分辨率CT特征

    作者:刘晋新;李俊峰;官宛华;甘清新;张烈光;江松峰;陈碧华;黄德扬;黄务枝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弥漫粟粒结节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单一病原感染的AIDS患者双肺CT及HRCT表现,分析不同病原感染的双肺弥漫粟粒结节的分布特点,将其伴随的CT征象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单一病原感染的AIDS合并肺弥漫粟粒结节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57例、真菌45例(马尔尼菲青霉菌34例、曲霉菌9例、毛霉菌2例),细菌10例(葡萄球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缓症链球菌1例、麻疹挛生球菌1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弥漫粟粒结节分布类型:47例随机分布,18例为小叶中心分布,其中8例为随机分布与小叶中心分布并存;真菌感染的弥漫粟粒结节分布类型:36例随机分布,16例为小叶中心分布,其中7例为随机分布与小叶中心分布并存;细菌感染的弥漫粟粒结节分布类型:10例为小叶中心分布.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与结核间胸部及腹部CT伴随征象经x2检验:肺弥漫粟粒结节伴随胸腔积液与AIDS合并结核分支杆菌感染(31例)的诊断密切相关,马尔尼菲青霉菌病5例(x2=14.024,P<0.01).肺弥漫粟粒结节伴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5例)的诊断密切相关,结核分支杆菌感染5例(x2=23.015,P<0.01).结论 肺弥漫粟粒结节的鉴别诊断仅依据粟粒结节的形态、大小有一定困难,如结合其伴随征象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 骶骨尤文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郝传玺;赖云耀;胡博;张维涛;葛增欣;洪楠

    目的 探讨骶骨尤文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瘤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骶骨尤文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瘤的影像表现.全部患者均行X线诊断,其中13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17例骶骨尤文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瘤均为单发偏侧性病灶.12例X线及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2例伴骨质硬化;l例表现为弥漫性骨质硬化性改变;11例可见盆腔软组织肿块,9例侵犯邻近的大血管,4例侵犯患侧骶髂关节,增强扫描病灶8例呈轻中度强化,5例呈明显强化.MR检查8例为T1WI中等信号,10例患者T2WI及抑脂像为不均匀中高信号;4例患者DWI序列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增强扫描7例呈明显强化.结论 骶骨尤文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影像检查可为本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3.0T MR弹性成像评价健康者及慢性肝病患者肝弹性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石喻;郭启勇;张兰;夏菲;于兵

    目的 探讨3.0TMR弹性成像(MRE)评价健康志愿者及慢性肝病患者肝弹性值的可靠性及评估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3.0 T MRE分析24名健康志愿者(无肝病组)及64例临床确诊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病组,其中2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肝脏的弹性值.由2名评估者盲法测量肝弹性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评估者所测肝弹性值的一致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受试者肝弹性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病理纤维化分期与肝弹性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名评估者所测肝弹性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C=0.99),无肝病组及肝病组受试者的肝弹性值分别为(2.35±0.34) kPa及(4.17±0.47) kPa,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0.5,P<0.01).22例行肝穿刺患者肝纤维化分期S0、S1、S2、S3和S4患者分别为3、3、5、5和6例,肝弹性值中位数分别为2.13、3.25、3.82、5.45和7.35 kPa,弹性值与纤维化分期之间具有强相关性(r=0.96,P<0.01).结论 MRE是一种可靠的测量肝弹性值及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方法.

  • MR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监测宫颈癌治疗前后乏氧状态的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吴斌;柯桂好;彭卫军;顾雅佳;杨天锡;毛健;黄啸;吴小华

    目的 探讨宫颈癌MR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BOLD)的可行性及治疗前后肿瘤乏氧功能参数变化情况,初步研究其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8例临床诊断的进展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氧刺激(95%O2 +5%CO2高氧浓度混合气体)BOLD成像,其中14例完成根治性同期放化疗者还进行治疗后复查,获取肿瘤乏氧功能参数值,包括基线(空气)R2*值及动态(氧刺激前后R2*差值)△R2*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宫颈肿瘤组织与宫体肌层的基线R2*值,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肿瘤组织氧刺激前后的R2*值变化,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肿瘤治疗前后基线及动态R2*值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基线及动态R2*值在临床不同疗效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MR BOLD乏氧成像快捷,图像清晰.治疗前宫颈肿瘤与宫体肌层基线R2*值分别为(15.92 ±2.71)/s和(22.76±3.7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4,P<0.01).吸入高氧混合气体后肿瘤组织R2*值下降,吸入前和吸入后分别为(15.92±2.71)/s和(12.44 ±2.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6,P<0.01).治疗后肿瘤基线R2*值上升,治疗前后中位数分别为15.67/s和20.92/s;治疗后肿瘤动态(氧刺激)△R2*值较前下降,治疗前后中位数分别为2.23/s和1.0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31和-2.103,P值均<0.05).疗效好和差的患者分别为8和6例,治疗前基线R2*及动态(氧刺激)△R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MR BOLD成像临床可行,乏氧功能参数在治疗前后的变化间接反映了肿瘤内部氧合状态的改变情况.

  • 宫颈癌患者MR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序列的成像特征

    作者:李靖;曲金荣;黎海亮;张宏凯;张建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MR体素内不一致运动(IVIM)序列的成像特点,及与正常宫颈间IVIM序列参数值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宫颈癌患者和26例宫颈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的MRI资料,宫颈癌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宫颈正常组患者经临床和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序列和IVIM序列扫描,该序列采用双指数模型.测量宫颈癌组和正常宫颈组患者的标准ADC、慢ADC、快ADC和快ADC分数值,并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宫颈癌组上述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颈癌组标准ADC、慢ADC、快ADC、快ADC分数值分别为(0.47 ±0.09)×10-3 mm2/s、(0.45 ±0.09)×10-3 mm2/s、(5.00±1.68)× 10-3 mm2/s、0.30±0.06,正常宫颈组上述各参数值分别为(0.77 ±0.15)×10-3 mm2/s、(0.61 ±0.06)×10-3 mm2/s、(4.29 ±0.57)×10-3 mm2/s、0.44±0.04,两组间标准ADC、慢ADC和快ADC分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41、7.540、10.591,P值<0.01),快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0.120,P>0.05).宫颈癌组快ADC分数值的曲线下面积大,为0.921.结论 与正常宫颈相比,宫颈癌组标准ADC、慢ADC和快ADC分数值较低,具有一定特征性.IVIM序列能定量反映宫颈癌扩散和灌注情况,在宫颈癌MR诊断中具有一定补充作用和应用前景.

  • 成年正常胰腺表观扩散系数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潘春树;马超;李延军;康钦钦;邵成伟;陆建平

    目的 探讨性别、年龄因素对成人正常胰腺ADC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83例行上腹部MRI检查,实验室和MRI检查显示胰腺正常的患者资料,男290例,年龄21~ 78岁;女93例,年龄22 ~ 78岁.患者行DWI检查,分别测量胰腺头、颈、体尾的ADC值,并计算每个患者的平均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胰腺ADC值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胰腺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Kruskal-Wallis H检验评估不同年龄段平均ADC之间的差异.结果 290例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10)岁,胰腺ADC值中位数为1.57×10-3mm2/s(上下四分位间距为1.41×10-3 ~ 1.74×10-3)mm2/s;9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1±11)岁,胰腺ADC值中位数为1.60×10-3mm2/s(上下四分位间距为1.47×10-3~1.77×10-3)mm2/s,男女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0.267,P值=0.790),胰腺平均ADC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值=1.335,P值=0.182).383例正常胰腺ADC值与年龄无相关性(r值=0.016,P值=0.752).≤40岁、41 ~50岁、51 ~ 60岁和>60岁患者分别为56、108、139和80例,胰腺ADC值中位数分别为1.58×10-3、1.54 ×10-3、1.59×10-3和1.57×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2.15,P值=0.542).结论 成人正常胰腺平均ADC值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 肝硬化结节癌变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若坤;曾蒙苏;强金伟;饶圣祥;陈财忠;陈伶俐;戴勇鸣

    目的 探讨肝硬化结节癌变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方法 搜集临床拟诊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的患者资料,73例共83个病理证实的肝硬化相关结节纳入本研究,其中异型增生结节(DN)9例共9个病灶,DN癌变结节7例共15个病灶,肝细胞癌(HCC) 57例共59个病灶.术前行T1WI、T2WI、动态增强和SWI检查,在SWI图像上评价结节及背景肝脏的信号特征.术后标本行普鲁士蓝染色,评价其铁沉积程度及模式.结果 69例背景肝脏可见铁沉积.9个DN在SWI图像上呈低信号,病理均见铁沉积,7个铁沉积程度与背景肝脏一致,2个低于背景肝脏.SWI显示了14个DN癌变结节,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其中6个可见局灶性增生活跃灶形成的亚结节,背景结节呈低信号,亚结节呈高信号,背景结节病理均见铁沉积,亚结节有1个见1级铁沉积,另5个无铁沉积.57例HCC患者中,SWI显示50例共55个HCC病灶背景肝脏有铁沉积,HCC在SWI图像上呈高信号,但17个病灶因瘤内出血见斑片状低信号区,病理上52个无铁沉积,3个见1或2级铁沉积.结论 SWI能够准确显示肝硬化结节内源性铁沉积改变.在SWI图像上,DN呈低信号,DN癌变结节及HCC呈高信号.

  • 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不同管电压图像对小透明细胞肾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学玲;周建军;陈宏伟;胡晓云;廖蕾

    目的 探讨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小透明细胞肾癌的佳期相和佳管电压条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透明细胞肾癌病灶(直径≤3cm)术前双能量皮髓早期及延迟期扫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将图像(80 kV、140 kV及融合120 kV)对小透明细胞肾癌的显示清晰度进行评分,采用Wilcoxon和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各期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图像显示病变的清晰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同一期相三组管电压条件下病灶CT值、噪声值、对比噪声比,以及病灶在皮髓早期与延迟期的CT值变化值.结果 在三组管电压条件下(80 kV、140 kV和融合120 kV),图像在皮髓早期对病变显示清晰度的得分分别为(3.30 ±0.87)、(2.81±0.92)和(3.11±0.85)分,延迟期分别为(3.70±0.54)、(3.30±0.82)和(3.52±0.64)分,延迟期对病变的显示清晰度均高于皮髓早期(Z值分别为-2.296、-2.446和-2.392,P值均<0.05).无论在皮髓早期或延迟期,80 kV图像病灶CT值[分别为(302±80)和(152±31)HU]、噪声值[分别为(16.2±2.2)和(16.4±2.7)HU]和CNR值均高[分别为(4.1±3.4)和(4.7±1.7)],和其他管电压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0 kV、140 kV和融合120 kV条件下,病灶在皮髓早期和延迟期的CT值变化值分别为(150±76)、(72 ±33)和(96 ±46)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1,P<0.01).结论 延迟期扫描有利于小透明细胞肾癌的显示;80 kV图像较140 kV和融合120 kV图像更有利于小透明细胞肾癌的显示和定性.

  • 头颈部多层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系统性优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牛延涛;鲜军舫;王振常

    CT已成为头颈部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其辐射剂量明显高于普通X线检查.美国CT检查数量只占全部放射线检查的11%~13%,但辐射剂量却占60%以上[1].临床上CT检查数量正在快速增长,美国每年CT检查人次已达7500万,其中30%~40%的部位为头颈部,患者接受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5 mSv[2].目前CT辐射剂量带来的潜在危害备受关注.MSCT的成像特点、射线剂量分布特征、扫描模式、扫描范围、适应证、影像重建算法以及后处理算法,与传统单排探测器CT显著不同.因此,客观评估MSCT的辐射危害、合理控制受检者辐射剂量势在必行[3].现就头颈部CT检查中影响辐射剂量的系统性因素及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关键词:
  • 骨转移瘤MR全身多对比度动态增强成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骨扫描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伟;赖云耀;杜湘珂;洪楠;吴巍珍;王煦

    全身MR多对比度动态增强成像(LavaFlex)是一种全新的、快速的成像方法,与以往技术相比,不仅能获得多对比度的影像信息,还极大地缩短了成像时间[1].笔者采用全身LavaFlex成像与全身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骨扫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MR全身LavaFlex动态增强成像检测恶性肿瘤转移病灶的可行性.一、资料与方法1.患者资料:搜集2012年2月至4月行MR检查,怀疑肿瘤转移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36~ 82岁,中位年龄57岁.所有患者在MRI检查前1周内已完成SPECT骨扫描.患者入选标准:怀疑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年龄≥18岁.幽闭恐惧症、心脏起搏器等MR成像检查禁忌证患者不纳入研究.

    关键词:
  • 肺微瘤型类癌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

    作者:梁辉清;曾庆思;袁国奇;刘海明;黄锦钊;唐堪华

    肺微瘤型类癌亦称为类癌型微小瘤或神经内分泌性微小瘤,是多灶性细小的增生结节,南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突破气管黏膜上皮基膜及支气管壁而形成.类癌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1-3],而对微瘤型类癌关注甚少,极易漏诊.笔者对1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证实的肺微瘤型类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

    关键词:
  • 注重头颈部CT辐射剂量的系统性优化

    作者:王振常;鲜军舫;牛延涛

    CT检查为头颈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随着MSCT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大拓宽了头颈部CT检查适应证的范围,如头颈部肿瘤灌注扫描、头颈部CTA等,使CT检查数量显著增加.同时,头颈部CT辐射所引起不良反应报道增加,优化CT扫描参数以降低CT辐射剂量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如何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头颈部CT辐射剂量的系统性优化,既有效降低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又避免盲目降低扫描剂量而影响诊断准确性,是头颈部放射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 降低头颈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策略

    作者:鲜军舫;王振常

    CT技术的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成像速度、扩大了临床适用范围,尤其是64层螺旋CT在头颈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头颈部CT可以为头颈部疾病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重要依据.CT辐射剂量问题逐渐受到关注,2007年新英格兰杂志进行了系列报道,CT辐射的增加明显提高了癌症发生率,同时部分CT辐射剂量是可以避免的,尤其在儿童,近1/3的CT检查可用其他方法替代[1-4].如何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辐射并合理利用CT资源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因头颈部独特的解剖位置和结构,加之其病变又存在特殊性,在头颈部CT检查广泛应用的今天,要充分发挥CT的检查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或降低辐射剂量,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

    关键词:
  • 免疫正常人群肺炎的影像表现

    作者:徐岩;马大庆

    细菌性肺炎占成人肺炎的80%[1],是第6位常见的死亡原因,也是感染所致死亡中常见的原因.随着病原谱的不断增多、社会的老龄化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肺炎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使其临床和影像表现不典型,造成诊断困难.笔者对免疫能力正常人群的肺炎影像表现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对其征象的认识,有助于肺炎的早期诊治,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 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朱全东;窦娅芳;梁宗辉;洪泳;祝瑞江;孙华平

    目的 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A扫描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有头痛头晕症状,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每组25例.A组的扫描参数为120 kV、250 mAs,经滤波反投影重建,B组为100 kV、180 mAs,经iDose4迭代重建.测量2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噪声值、对比噪声比,并对2组间图像质量和噪声情况进行评分.统计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 图像质量评分,A组3分1例,4分6例,5分18例;B组为4分5例,5分20例.背景噪声主观评估A组1分1例评分,2分5例,3分19例;B组2分4例,3分21例;2组头颈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主观噪声评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334、-0.218,P值均>0.05).2组间噪声值随着组织密度的提高差异逐步缩小.A、B组的DLP分别为(1462.1±64.3)、(642.4±36.6)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10,P<0.01),B组较A组辐射剂量降低56%.结论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 迭代重建技术与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建国;王振常;杨晓宇;刘中林;刘兆会;尹红霞;李静;李明安

    目的 探讨MSCT迭代重建方法对图像质量及扫描剂量的影响.方法 在Philips Brilliance 64 CT iDose V3.5系统平台上,分别采用迭代重建(IR)及滤波反投影重建(FBP)2种方法,获得Catphan 500模体的均匀性、噪声水平和对比分辨率,并采用相关样本配对秩和检验对两组模体扫描结果进行比较.搜集行腹部、头颅和颞骨部位CT常规检查的患者各20例,采用IR方法重建,作为IR组;同时在工作站中任意选取行上述3个部位检查,采用FBP算法重建的各20例患者资料,作为FBP组,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采用相关样本配对秩和检验进行比较两组的扫描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1)模体扫描:FBP方法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5.6、8.0、16.1、24.1和32.2 mGy时,噪声水平分别为1.74%、1.14%、0.77%、0.61%和0.53%,IR方法分别为1.45%、0.96%、0.68%、0.53%和0.47%,IR图像的噪声水平低于FBP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3,P=0.043);FBP及IR两组图像的对比分辨率及均匀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临床患者:腹部FBP与IR两组图像的CTDIvol分别为(16.89±2.19) mGy和(11.06±4.15) mGy,IR组降低3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8,P=0.001).主观评分分别为(3.75±0.34)分和(3.59±0.39)分,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60,P=0.097).头颅扫描FBP组CTDIvol为(48.23±2.59) mGy,IR组分别采用1级和5级迭代重建的CTDIvol分别为(43.82±1.09)和(42.91±0.81)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775和-3.812,P值均为0.001);FBP组图像质量评分为(3.63 ±0.45)分,采用1级迭代重建IR组评分为(3.68±0.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60,P=0.097);采用5级迭代重建IR组评分为(1.83±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52,P=0.001).颞骨FBP与IR两组图像的CTDIvol分别为(57.97±1.89) mGy和(28.31±0.63) mGy,IR组降低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00,P=0.001).FBP组和IR组图像的对比度及锐度均有所下降,主观评分分别为(4.40±0.73)和(3.90±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5,P=0.040).结论 CT迭代重建方法在满足临床诊断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降低扫描剂量,迭代水平的选择应与具体扫描部位的解剖特点相适应.

  • 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头颅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夏巍;尹肖睿;吴晶涛;周媛;王志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颅动脉CTA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1)水模研究:采用64层CT分别设置80、100、120、140 kV及100、200、300、400、500、600 mA为扫描参数,对水模中含有不同碘浓度对比剂的试管进行扫描,经分析后选择佳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的扫描条件进行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前瞻性连续选择2012年4月至10月疑似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患者66例行头颅CTA检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各33例.A组(常规组)扫描参数:120 kV、400 mA,对比剂用量1 ml/kg;B组(试验组)扫描参数:80 kV、600 mA,对比剂用量0.5 ml/kg.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的辐射剂量、SNR、CNR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资深影像医师以5分制对2组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使用Mann-WhitneyU检验对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A、B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Nol)分别为59.1、27.5 mGy.B组较A组下降了53.5%.A组与B组的SNR、CNR分别为71.5±10.7、92.0±7.4,58.5±10.5、79.6±7.7,B组较A组的SNR、CNR分别提高了22.3%、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0、388.6,P值均<0.05).2名医师分别对A、B2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均为B组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A组(Z值分别为31.2、23.4,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名医师对CTA图像的评估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04,P<0.05).结论 在头颅CTA检查中使用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对比剂,不但图像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 迭代重建技术在CT颈动脉入颅底段CT血管成像中的作用

    作者:汪芳;杨利莉;哈若水;赵艳红;吴金花

    目的 探讨256层CT混合迭代重建算法对改善颈动脉入颅段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对60例患者行256层CT头颈CTA联合成像,其中30例行常规剂量扫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生成图像(A组)及迭代iDose4重建生成图像(B组),30例行低剂量扫描分别采用FBP重建(C组)及iDose4重建(D组),并对四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采用等级资料的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4组图像噪声分别为8.21 ±0.88、7.31±0.33、11.17 ±2.02和6.50 ±0.49,SNR分别为43.21±4.49、51.83±3.64、42.88 ±9.19和53.47±4.88,CNR分别为37.88±4.02、61.21±6.31、36.63±8.20和62.99 ±5.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2.786、97.041和86.098,P值均<0.01).除B组和D组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A组和C组、B组和D组的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2、3分者,A组分别为2、13和15例,B组分别为0、7和23例,C组分别为5、15和10例,D组分别为0、5和25例,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22.575,P值<0.01).常规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为(2.31 ±0.13) mSv,低剂量组为(0.84±0.04)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82,P<0.05).结论 迭代重建算法在颈动脉入颅段CTA成像中,在辐射剂量降低50%以上的情况下仍能获得优良的诊断图像.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