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螺旋CT诊断颈动脉体瘤一例

    作者:徐桂军;翟慎国;陈东梅;周文亮;郭树真;朱建友;单保信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化学感受器肿瘤,主要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亦可见于头、颈部其他化学感受器中心,常单发,多中心少见.笔者自1993年6月至2002年9月共搜集到2例经CT诊断和病理证实的病例,其中1例经螺旋CT扫描及工作站重建,CT表现有一定特征,现介绍如下.

  • 左耳血管内皮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费军;张朝利;畅坚

    患者女,23岁,无意中发现左侧听力下降,无耳痛及流脓,专科检查见左侧外耳道中部后壁可见黄豆大小肿物,质软,无明显触痛,无活动.CT检查:可见左侧外耳道及鼓室内有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影,局部乳突见骨质破坏,左侧中耳及乳突腔密度增高(图1);DSA检查:示左侧颈外动脉造影显示中耳区有血流丰富的肿瘤影,供血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枕动脉及耳后动脉(图2).

  • 脾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金航;闵鹏秋;卢春燕;刘再毅

    患者女,45岁.左上腹隐痛1个月,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体检: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脾肋下2 cm扪及,边缘钝,质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77 g/L),血生化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B超提示脾增大,见约8.7 cm团块,内见多数团状稍强回声.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一例

    作者:童娟;王学建;魏渝清

    患者男,13岁.因抽搐伴神智恍惚1个月就诊.体检: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未引出病理征.脑电图提示慢波增多,经脑电图分析诊断为癫痫,原发部位在右颞叶.

  • 右心房转移性肝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程红岩;徐爱民;陈栋;徐雯;贾雨辰

    目的评价右心房转移性肝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 3期薄层扫描,发现肝内肿瘤和右心房充盈缺损.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上均诊断为肝癌.结果 10例肝癌为巨块型,1例为多结节融合型;右心房癌栓大小不等,大为5.1 cm×7.7 cm,小为1.5 cm×2.1 cm;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可表现为圆形、卵圆形和水滴样,边缘清楚或模糊;平扫不易发现,增强3期扫描均表现为右心房结节状、块状充盈缺损,在动脉期显示明显,延迟期显示癌栓较为完整;癌栓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可有轻度强化.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均受侵犯,8例门静脉受侵犯.结论当肝癌伴下腔静脉、肝静脉和右心房充盈缺损时,应考虑为右心房癌栓.

  •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附2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伟;杨建勇;庄文权;郭文波;李鹤平;钟丽珍;黄秋萍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年龄42~72岁;男23例,女2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并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在全麻下25例均成功进行了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1例为Standford A型,共使用Talent带膜血管支架28个,术中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显著减少,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25例随访2~20个月,临床效果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应用带膜血管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在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Zenith腔内支架移植物治疗腹主动脉瘤

    作者:张曦彤;徐克;张强;王新文;李红;朱玉森;段志泉

    目的评价Zenith 跨肾动脉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2~73岁.三维CT造影示4例为Blum B 型,1 例为Blum C 型,瘤颈直径21.0~25.0 mm (平均22.8 mm),瘤颈长度16.5~32.8 mm(平均25.6 mm).于全麻下穿刺股动脉后,在透视下置入内支架移植物,5例均为Zenith分叉型内支架.结果 5例内支架移植物置入均获成功.手术操作时间1.8~3.0 h.术后住院7~14 d.术后1周行增强CT复查,均无内漏发生.术后2个月及11个月CT复查各1例,均无内漏及内支架移位.5例随诊6.0~55.0个月(平均26.6个月)均无再发.结论 Zenith腔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的X线和MRI表现

    作者:赵涛;翁磊;尤玉华;刘薇;程晓光;屈辉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X线和MRI表现.方法 12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分别行X线平片及MR检查,回顾分析其表现并与关节镜及手术对照.结果 12例患者MRI诊断13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7处位于股骨外髁,6处位于髌骨,同时可见9块游离骨折片,MRI能清楚地显示骨软骨骨折的确切部位、大小、程度,而且能分辨出骨折块的软骨成分及软骨下骨质成分,T2WI、短时反转恢复(STIR)、快速梯度回波(FFE) T2WI序列三者结合显示骨软骨骨折为清楚. X线检查可见5例关节内游离骨块,不能明确来源.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并诊断膝关节外伤后骨软骨骨折,提高临床诊断并指导关节镜及手术治疗.X线为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基本手段,明确诊断应结合MR检查.

  • MRI对急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价

    作者:张军;吴振华;范国光;潘诗农;郭启勇

    目的分析急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MRI表现,以达到准确评价关节软骨损伤的范围及程度.方法分析34例在15 d内有膝关节损伤病史,且经关节镜和手术证实为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膝关节MRI所见,着重观察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改变,并与关节镜和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4例急性损伤膝关节中有29例在MRI上表现异常,其中软骨信号异常改变4例,软骨局限性变薄3例,骨软骨压迹3例,软骨凹凸不平(皱褶)3例,软骨连续性中断13例,软骨缺损2例,软骨缺损伴关节内游离软骨体1例.MRI还发现关节镜无法观察到的骨挫伤、隐匿性骨折等改变.结论 MRI对急性关节软骨损伤的显示准确,MRI结合关节镜检查可准确评价急性膝关节损伤的范围、程度,可决定治疗方案.

  • 关节软骨病损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刘斯润;朱天缘;黄力;冷晓明

    目的探讨慢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几种慢性关节软骨损伤平片和MR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89例患者(骨关节炎6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其他慢性损伤19例)共115个关节均行平片检查及MR T1WI、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短时反转恢复抑脂序列(STIR)、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 FS SPGR)扫描,32例44个关节进行了增强扫描.其中90个膝关节的MRI分髌骨、股骨内髁、股骨外髁、胫骨4个关节面,按软骨病变Outerbridge分级法进行分析观察,61例75个关节进行了平片与MRI征象的对照观察.结果 MRI表现:关节软骨病变115个(100%),同时伴有关节软骨变薄58个(50.4%)、软骨下骨质、骨髓改变22个(19.7%,)、滑膜增生52个(45.2%,);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组和其他慢性损伤组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软骨下骨质、骨髓改变的发生率与骨关节炎组及其他慢性损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00).把受累几率大的髌软骨(81/90,90%)按MRI软骨病损Ⅰ~Ⅱ级为1组,Ⅲ~Ⅳ级为另1组,与平片的征象进行相关对照分析,两组间分别在平片的关节间隙狭窄(χ2 =9.349, P=0.002)、关节面下小囊变(χ2=9.885, P=0.0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I~Ⅱ级软骨病变平片无恒定的征象,而Ⅲ~Ⅳ级软骨病变则可见关节间隙变窄与关节面下小囊变,主要与关节软骨病变及软骨下骨质改变相关.目前关节及关节软骨的影像学检查以X线平片结合MRI为佳的检查方法,MR增强扫描有助于滑膜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MR肺通气联合灌注成像的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杨健;万明习;郭佑民

    目的探讨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联合肺灌注成像诊断气道阻塞和肺栓塞(PE)病变的可行性和价值. 方法对8只犬通过肺段动脉水平注入凝胶海绵颗粒复制周围型PE模型,其中5只经自制球囊导管插入二级气道又建立气道阻塞模型.通过吸纯氧前后的图像减影可获得氧增强MR肺通气图像.利用对比剂首次通过法可进行MR肺灌注成像.观察MR肺通气和灌注成像的表现,并与大体病理解剖、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和肺血管造影进行对照.结果 MR肺通气和灌注成像在气道阻塞区的表现相匹配,但在肺栓塞区不匹配.气道阻塞区在MR肺通气成像中的缺损区域小于核素肺通气成像.根据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肺灌注异常区可分为灌注缺损和减低区.MR肺通气联合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8.1%;其诊断结果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和肺血管造影的一致性较好(K=0.743、0.899).结论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联合肺灌注成像可用来诊断肺内气道和血管异常,该方法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类似,并能提供量化的功能信息和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CT引导脑内植入携带人类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治疗实验性帕金森病猴

    作者:王维;毛俊;于小平;刘晟;胡维新;曾赵军;蔡维军;吴小兵

    目的观察CT引导脑内注射人类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AAV-hTH)对神经细胞的转染能力,以及对帕金森病(PD)猴的治疗效应.方法经右侧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作6只偏侧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经CT引导将AAV-hTH注入5只帕金森病猴右侧尾状核内,观测猴模型的行为学改变6个月以上,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测定转染后尾状核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并以免疫组化检测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CT引导定位穿刺有实时操作、定位精确、微创的优点.所有注射AAV-hTH的偏侧PD猴模型术后2周即有帕金森病症状改善,持续6个月以上,其中1只动物阿朴吗啡旋转实验示完全停止了帕金森病旋转现象,其余动物旋转次数较术前减少约42%~70%.实验侧与健侧尾状核区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比值较未治疗模型增高.免疫组化染色见穿刺针道部位有大量TH阳性细胞;RT-PCR检测到实验侧尾状核区有TH-mRNA存在;而对照侧尾状核区、其他部位脑组织与心、肝、肾组织及未注射模型实验侧尾状核区均未见阳性发现.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PD猴尾状核注入AAV-hTH能使TH基因精确地在特定部位有效表达, 提高尾状核区DA含量, 改善模型猴症状,研究结果提示这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PD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方法.为临床基因治疗P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研究依据.

  • 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肖越勇;张金山;崔福斋;孟波

    目的对采用聚左旋乳酸(PLLA)制备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BIS)进行研究,并评估其物理学、机械力学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先采用分子量为100 000 U的PLLA制作支架基杆,继而对支架基杆造孔和涂膜.支架固化成形后,对其主要的物理学和机械力学特性进行测试,并将22枚Z形 BIS置入11只实验犬的腹主动脉和髂动脉内,分期处死动物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制备出螺旋形和Z形2种型号支架,基杆直径为0.1~0.6 mm,支架扩张后直径为6~15 mm、长度为30~80 mm;支架径向支持力为1.6~2.0 kPa(1 kPa=7.5 mm Hg)、扩张率(压缩后支架直径与释放后完全展开支架直径的比值)为6.0~6.5,短缩率小于8%~10%,表面积与扩张后表面积的比值为0.16~0.18(小于0.2),此种支架X线显示性差,透视下看不到.支架置入后1周,显微镜下可见支架杆部有少许纤维组织和少量血小板沉着; 4周,支架杆部大部分被新生内膜覆盖;8周时支架被内膜完全覆盖,未见明显内膜增生,管壁光整,管腔通畅.图像分析显示8周后内膜生长趋势减弱. 结论此种BIS的物理学和机械力学特性可满足支架血管内置入的要求,特别是Z形 BIS更适合于置入、释放.置入动物血管后的早期,支架可引起轻度炎性反应;8周时,支架被内膜完全覆盖;8周后未见显著的内膜增生性改变.具有可靠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面神经管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作者:宁文德;董季平;杨军乐;闫立民;高德宏;闫锐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在同一幅图像上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方法.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60个病人的颞骨行高分辨率CT轴面扫描.扫描参数:120 kV,200~250 mAs ,准直0.5 mm,螺距0.875,扫描时间 0.75 s/周,矩阵512×512.重建间隔 0.1~0.2 mm,重建矩阵1 024×1 024.用Philips Mx8000工作站,分别在轴面及多平面重建(MPR)的冠状面、矢状面图像上行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CPR).轴面上的面神经管重建时,使用曲面重建功能绘制1条沿一侧面神经管走行的CPR参考线;自内耳道起始部开始,沿着面神经管的走行,参照矢状面和冠状面面神经管的位置,在各层面上不断校正CPR参考线,使之位于面神经管的中央,直至茎乳孔,即可获得一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曲面重建图;并将CPR参考线自内耳道起始端延伸至对侧,依上述步骤校正此线,即可在同一幅图像上获得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在MPR的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行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CPR,方法与轴面上的CPR相似.结果 60例中的56例轴面及MPR冠状面上CPR图像能清晰显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MPR的矢状面上同时行双侧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结果不满意,往往一侧显示清晰,另一侧只能显示部分面神经管,因此,只能左右侧分别重建显示.4例面神经管重建不理想.其中1例扫描过程中受检者头部晃动,导致CPR面神经管迷路段及鼓室段有中断现象;3例由于扫描位置摆放不正,CPR面神经管全程无法满意显示.结论面神经管的CPR能在同一幅图像上完整地显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结合颞骨的高分辨率平扫图像和MPR图像所见,更有助于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病变的诊断.

  •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定位方法

    作者:程流泉;高元桂;孙玮;盛复庚;蔡幼铨

    目的摸索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MRCA)的扫描定位方法.方法 89例受检者,用快速平衡稳态成像(FIESTA)序列获得标准四腔心位、左室和右室长轴位的电影图像并确定舒张中期触发延迟时间,在此基础上用脂肪抑制的三维FIESTA序列在呼气末屏气定位扫描冠状动脉右支(RCA)、左主干(LM)、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以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冠状动脉解剖分段法评价定位显示的可重复性.结果 86例受检者能够屏气配合完成检查,适用效率为96.63%;9个位置可以稳定地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各位置综合对RCA近段和中段(AHA-18、19段)、LM全长(AHA-1、2)、LAD近段和中段(AHA-3、5、7段),LCX近段(AHA-10段)的显示可重复性为100%;对LAD、LCX和RCA的远段(AHA-9、14、21段)的显示可重复性分别为94.19%、72.09%、 96.51%.结论 MRCA定位方法简单实用,可以稳定显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近段和中段,初步具备临床应用的价值.

  • 盆底MRI研究的现状

    作者:王毅;龚水根;张伟国

    盆底是复杂而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系统整体,生理功能十分复杂,涉及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某一部位或器官的机能失调往往引发其他部位的功能异常,盆底功能性疾病常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性功能障碍、排便功能障碍及肛门失禁等,因此盆底的影像学研究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治疗上需要彻底修复盆底所有部位的解剖异常.

  • MRI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钱农;潘昌杰;项艰波;张士贤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作出正确的临床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方法 40 例结肠癌患者,空腹12 h,检查当天行清洁灌肠或当晚服用番泻叶浸液,检查前10 min 肌内注射山莨菪碱 10 mg,检查前即刻由肛门注入生理盐水 800~1 000 ml,行多方位、多序列MR 增强前后扫描以资对照.32 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Dukes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受检的 40 例患者可清晰显示结肠,特别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解剖结构、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结肠癌 T1WI 呈中等信号,T2WI 呈等或高信号,脂肪抑制(SPIR)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35例(87.5%)有明显强化;8例(20.0%)有邻近脏器受累,MRI显示6例;淋巴结转移12 例,MR 显示8 例.术前评估32例可切除,8例不可切除,术后4例高估,术前切除评估符合率87.5%;MRI对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 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结肠的肠壁厚度、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结肠癌诊断中不仅能显示肠壁肿块、厚度、邻近器官的侵犯,还能显示淋巴结肿大及盆腹腔转移,其信号改变颇具特异性.在病变的诊断、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MRI技术提高关节软骨疾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吴振华;张军

    在MRI出现之前,关节软骨的非侵入性直接成像是不可能的,关节软骨几乎是影像检查的盲点.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其对关节软骨的显示能力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成为目前非侵入性评价关节软骨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 胸椎隐球菌病一例

    作者:袁敏;杨继金

    患者男,67岁,无诱因胸背部持续性隐痛3个月,加重1周,疼痛以右侧为主,呈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大小便正常.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年余.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均无升高,1∶ 2 000结核菌素(OT)试验阴性.体检:心肺阴性,第3、4胸椎脊突压痛,余无特殊阳性体征.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聂永康;赵绍宏;蔡祖龙;杨立;赵红;张爱莲;黄辉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行肺血管造影、2例手术、6例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 SR 7000或GE LighhtSpeed Plus多层面CT扫描机,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经2位(或2位以上)放射科医师阅片分析.结果 10例肺隔离症病灶1例位于右下叶,9例位于左下叶,异常体动脉供血8例来自胸主动脉,2例来自腹腔干.CT平扫表现为斑片状阴影4例,肺门肿块并邻近肺血管影增多迂曲3例,肺气肿区内条状高密度影2例,多囊融合肿块影1例.10例增强扫描有9例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其平均直径9.7 mm,7例显示引流静脉.采用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可显示异常体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病变结构的关系,表面阴影成像及容积重现可显示异常血管.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

    作者:强金伟;周康荣;蒋亚平;叶宣光;王群;徐松涛;谭黎杰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及其类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前瞻性对直径≤3.0 cm的75例SPN(其中恶性51例,良性24例)行层厚为0.5 mm 的容积靶扫描,经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表面阴影成像(SSD)后处理重建,重点显示与SPN相关的支气管形态及其关系类型,并与手术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对照.结果 (1) 所有SPN与支气管的关CPR系均良好显示,CT显示SPN与支气管有关系者恶性组44例(86.3%),良性组16例(66.7%),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65).(2)SPN-支气管关系分5型,Ⅰ型:支气管被SPN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呈锥状中断;Ⅲ型:支气管在SPN内呈长段开放状,并可进一步分叉;Ⅵ型:支气管紧贴SPN边缘走行,管腔形态正常;Ⅴ型:支气管紧贴SPN边缘走行,管腔受压变扁.(3)就SPN性质而言,恶性结节常见者为Ⅰ型,次为Ⅳ型,Ⅴ型少见;良性结节常见者为Ⅴ型,次为Ⅰ型,未见到Ⅱ型.就SPN-支气管类型而言,Ⅰ、Ⅱ和Ⅳ型多见于恶性结节;Ⅴ型多为良性结节;Ⅲ型良性略多见. 结论采用MSCT,超薄层靶扫描后行MPR、CPR和SSD重建能明显提高细小支气管的显示率,并准确地显示SPN-支气管关系,不同关系类型对应某些特定的结节,反映一定的病理改变.

  • 早期增强MRI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单军;徐坚民;龚静山;王晓玫;徐宏里;冯晓凤

    目的探讨MR早期动态增强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含有实质成分的卵巢肿瘤的早期动态增强表现,评价标准包括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共3型)、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和曲线斜率值.结果良性肿瘤19例中Ⅰ型曲线3例,Ⅱ型曲线3例,Ⅲ型曲线13例;低度恶性肿瘤5例中Ⅰ型曲线4例,Ⅱ型曲线1例,无Ⅲ型曲线;恶性肿瘤44例中Ⅰ型曲线41例,Ⅱ型曲线3例,无Ⅲ型曲线.表现为Ⅰ型和Ⅲ型曲线的良恶性卵巢肿瘤共61例,其中16例良性肿瘤主要呈Ⅲ型曲线(13例),41例恶性肿瘤全部为Ⅰ型曲线,无Ⅲ型曲线.良性肿瘤早期强化率低[(68±27)%],强化峰值时间长[(163.53±58.54)s],曲线斜率低(3.56±3.42);恶性肿瘤早期强化率高[(128±15)%],强化峰值时间短[(72.89±10.84)s],曲线斜率值高(9.69±1.41).良恶性肿瘤在曲线表现类型、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和曲线斜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早期动态增强MR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Ⅰ型曲线提示恶性肿瘤,Ⅱ型曲线肿瘤性质不确定,Ⅲ型曲线提示良性肿瘤.

  • 第1届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和放射学信息系统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郭启勇;辛军

  •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二例

    作者:裘敏剑;王进;章士正;刘海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是1991年由Falk等[1]第1次提出的,据笔者所知,国外仅有10余例影像学报道[1-6],国内尚未见有相关报道.

  • 膝关节软骨缺损性病变的MR成像序列研究

    作者:李松柏;何翠菊;吴振华;白希壮;孙文阁;李春奎;戚喜勋;李延亮;徐克

    目的评价各种临床常用MR扫描序列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价值.方法实验猪膝关节5只,在股骨内外髁关节面软骨上制成缺损模型,分别采用各种常用序列扫描,测量各种扫描序列上关节软骨的信噪比(SNR)、软骨相对周围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采用一致性评价指标(ICC)评价软骨缺损MRI测量值与实际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实验中优选的MR序列对23例膝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关节镜分级诊断结果比较.结果实验膝关节软骨SNR良好者有质子和T2WI快速自旋双回波(FSE PD/T2WI)、附加脂肪抑制的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 3D FSPGR)和附加脂肪抑制的质子和T2WI快速自旋双回波(FS FSE PD/T2WI).CNR表现"极佳"者,对骨皮质:FS 3D FSPGR、FS FSE PD/T2WI;对关节液: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 FSE)T2WI、FS 3D FSPGR;对半月板和韧带:FS 3D FSPGR、FS FSE PD/T2WI、SE T1WI、反转时间为700 ms的T1WI反转恢复(IR TI700)序列;对脂肪:FS 3D FSPGR、SE T1WI.ICC只有IR TI700序列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一致性评价为"极佳".对23例膝关节病变患者MR检查结果:FS 3D FSPGR序列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6%、表示准确度的Kappa值为0.8;IR TI700序列的敏感性为68% 、特异性为99%、Kappa值为0.74;FS FSE PD/T2WI序列的敏感性为46% 、特异性为99%、Kappa值为0.56.结论 FS 3D FSPGR序列是诊断关节软骨缺损性病变敏感的MR扫描序列;SE T1WI、FS FSE PD/T2WI序列适合膝关节常规检查;IR TI700序列对关节软骨检查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