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胸膜一例

    作者:王佳欢;陈亮;朱万安;王静;戴春来;王芳

    患者男,36岁.胸痛,左髋关节后侧抽搐性疼痛.无外伤史,无高热及午后乏力、低热.体检:左髋火节无红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部CT示双侧锁骨,胸骨限局性低密度影;双侧多个肋骨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增厚,双侧胸膜多发不均匀结节样增厚.

  • 胫骨巨细胞血管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李俊;张家雄;毛荣军

    患者男,1岁3个月.发现双下肢小等长并左小腿肿痛4个月.体检:双下肢不等长,左小腿较右小腿长约2 cm,左小腿轻度肌肉萎缩,中段压痛,肤温稍高.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53×109/L,血沉10 mm/1 h.尿、便常规无异常.

  • 单发髌骨痛风性关节炎一例

    作者:梁鹏;唐小锋;黄兴文;孙晓苑;隋旭蕾;冯佩佩

    患者男,30岁.因左膝部疼痛不适4年、加重伴肿胀4 d.于2010年3月14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部疼痛,活动时明显.当地医院诊为"滑膜炎",给予对症治疗缓解,反复发作.4 d前再次发作并伴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来诊.专科查体:左膝关节肿胀,局部压痛,活动受限,浮髌试验(+),磨髌试验(+).双侧足踝部及手腕部关节均未见异常.

  • 多发性硬化白质脱髓鞘斑块的磁敏感加权成像及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苗延巍;蔡兆诚;张清;伍建林;胡伽尼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脱髓鞘斑块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特征表现、MS斑块形态及微循环的演变过程.方法 对31例临床确诊的MS患者进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WI、T1WI及SWI.其巾21例进行了MRI随访,间隔时间为2.0~20.0个月,并且15例随访患者在第2次MR检查时行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PI).观察MS斑块在"滤过"后相位图(FPI)的特征,测量斑块相位值和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并动态分析其演变规律.不同序列检测出的斑块个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对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斑块相位值与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在FPI上,全部患者298个MS斑块呈3种表现:(1)低信号灶,无小血管穿行(109个,37%);(2)低信号灶,有小血管穿行(169个,57%);(3)病灶区仪有"异常血管区"而无明显信号降低(20个,7%).21例随诊病例中,前后2次检查经FLAIR T2WI检出的斑块总数及均数分别为452(22±8)、439(21±7)个,T1WI检出的斑块数分别为205(10±3)、206(10±-3)个,SWI检出的斑块数分别为211(10±3)、219(10±3)个,FLAIR T2WI检出的病灶均数减少(t=2.28,P=0.03),FPI检出的病灶均数增加(t=-2.61,P=0.02),而T1WI检出的病灶均数无明显变化(t=-1.00,P=0.33).21例随访患者中,6例发现有9个脱髓鞘斑块从仪表现为异常血管区演变到出现明确的低信号灶,其相位值变化(-0.031±0.012)与CBF值的变化[(-13.92±7.99)ml·100 g-1·min-1]以及CBV值的变化[(-2.54±1.33)ml·100 g-1]具有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0.84,P值均<0.05).结论 SWI相位图上低信号伴有小静脉穿行是MS脱髓鞘斑块的特征性表现;联合运用SWI和DSC-PI有助于进一步理解MS斑块的病理生理演变机制,并监测病情演变.

  • 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脑静脉的研究

    作者:曾春;李咏梅;罗天友;欧阳羽;吕发金;陈璇;王忠平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检查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大脑内静脉及属支和深部髓静脉改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43例MS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3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了MRI和SWI,在43例MS患者中,5例病程<0.5年,17例病程0.5-2.0年,21例病程>2.0年.SWI所得静脉图像应用MinIP处理后,南2名有经验的医师双盲法评定MS患者大脑内静脉及其主要属支和深部髓静脉的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Kruskal Wallis H 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43例MS患者中,23例为活动期,20例为稳定期.(1)大脑内静脉及其主要属支评分:23例活动期、20例稳定期MS患者及43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为(1.96±0.71)、(1.25±0.44)及(3.00±0.00)分,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7.65,P<0.01);活动期和稳定期MS患者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67、-7.76,P值均<0.01),而活动期与稳定期MS患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3.35,P<0.01).(2)侧脑室体旁深部髓静脉改变:38例病程>0.5年的MS患者(17例病程0.5~2.0年、20例病程>2.0年)侧脑室体旁深部髓静脉减少、变短;5例病程<0.5年的MS患者侧脑室体旁深部髓静脉增多、延长.(3)"穿通静脉"表现:23例活动期MS患者中,35个侧脑室体旁强化病灶内"穿通静脉"明显扩张、延长;20例稳定期MS患者中,80个侧脑室体旁末强化病灶内"穿通静脉"变细、变短,但在3例患者中,6个侧脑室体旁未强化病灶内"穿通静脉"扩张、延长.结论 SWI能显示MS患者人脑内静脉及其属支和深部髓静脉改变,对了解MS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具有重要价值.

  • 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钱钧;姜宏;徐钢;杨晓红

    目的 评价SilverHawk直接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7例ASO患者,管腔闭塞或狭窄≥80%,病变长度1.8~14.5 cm.临床表现(Fontaine分类):Ⅱb级4例、Ⅲ级1例、Ⅳ级2例.踝肱指数(ABI)0.28~0.65.术后随访观察疗效,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CTA检测管腔通畅情况.随访和观察指标用中位数表示,统计方法 用两样本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 7例患者的7个闭塞病变均经腔内开通成功(残余狭窄<30%).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Fontaine分类:Ⅰ级6例、Ⅱ a级1例.ABI为0.82~1.1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随访1~6个月,ABI仍为0.75~1.14,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8),Fontaine分类同术后.结论 SiLverHawk直接斑块切除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对较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孙明利;吕滨;吴润泽;韩磊;刘刚;于方方;侯志辉;高扬;李世国;蒋世良;戴汝平;杨跃进;乔树宾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对较高心率(HR)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诊断冠心病(CAD)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连续患者的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根据患者DSCT扫描时的心率分成3组,低心率组[<60次/min(bpm)]34例、中等心率组(60-70 bpm)36例和较高心率组(HR>70 bpm)33例.分析各组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1~4分),以ICA为金标准,评价不同心率下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诊断CAD(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性用x2检验.结果 共1648个冠状动脉节段中的1580个(95.9%)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要求,低、中、较高心率3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1±0.3)、(3.1±0.3)和(3.0±0.4)分(x2=2.80,P>0.05).各组诊断CA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8%(77/93)和98.4%(428/435),88.3%(91/103)和98.7%(442/448),80.3%(57/71)和98.6%(424/430)(x2值分别为0.69和0.13,P值均>0.05).总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可信区间为0.92~0.96),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60±1.60)mSv.结论 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能够用于较高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与较低心率组在诊断CA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胸部CT表现对照分析

    作者:瞿华;余日胜;崔凤;朱斌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临床应用巾的价值.方法 搜集66例临床确诊为MPA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资料,将胸部受累患者的CT影像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成2组,即疾病活动组和稳定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对照统计分析(x2检验).结果 66例MPA患者中胸部CT检查发现异常43例(65.2%),其中活动组32例,稳定组11例.(1)43例MPA胸部CT表现:①肺实变10例(23.2%):均为活动组患者,病变以两中下肺较多见,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6例.②磨玻璃样改变23例(53.5%):活动组20例、稳定组3例;其巾两肺广泛病变18例(18/23),局限性病变5例(5/23).③磨玻璃样改变和(或)肺实变33例(76.7%):活动组30例,稳定组3例.④散在斑片影19例(44.2%):活动组17例,稳定组2例,分布缺乏特征性.⑤纤维条状及网格影28例(65.1%):活动组19例、稳定组9例,两中下肺及肺外带胸膜下多见.⑥蜂窝状改变6例(14.0%):活动组5例、稳定组1例,以两巾下肺多见.⑦胸腔积液21例(48.8%):活动组20例、稳定组1例.⑧肺大泡8例(18.6%):活动组7例、稳定组1例.⑨纵隔淋巴结肿大25例(58.1%):活动组23例,稳定组2例.(2)MPA活动组与稳定组CT征象对照分析: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散在斑片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征象在活动组明显多于稳定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79、4.083、4.053、9.697、9.345,P值均<0.05).结论 不同时期MPA胸部CT影像表现具有不同特征,胸部CT检查可辅助临床诊断,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 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MR特征

    作者:刘超;张淑平;刘佩芳;路红;徐熠琳;鲍润贤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乳头状瘤(IP)的MRI表现,提高对IP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IP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强度、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强化方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DWI上ADC值.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IP和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 24例IP大径0.3~2.0 cm.17例呈圆形或卵圆形,7例不规则形;边界18例清晰,6例欠清.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捕早期时相肿瘤均明显强化,15例呈较均匀强化,9例强化欠均匀,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56.50±19.67)%,延迟时相18例表现为肿瘤边缘部分信号强度高于中心部分,而呈"环形"表现.TIC 19例旱Ⅲ型,5例呈Ⅱ型.b值为1000 s/ram2时,平均ADC值为(1.14±0.29)×10-3mm2/s,低于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1.83±0.3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P=0.000).结论 IP的动态增强扫描TIC类型和DWI上ADC值表现与乳腺癌相似,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率和内部强化方式的动态变化特征上具有特征性.

  • 咯血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

    作者:徐秋贞;居胜红;邓钢;吴昊;滕皋军

    目的 评价64层MSCT血管成像对咯血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作用.方法 22例因反复大量咯血的患者行胸部64层MSCT血管成像.结果 咯血相关血管表现为无支气管动脉供血型3例、单支或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型15例、支气管动脉与非支气管动脉共同供血型3例以及直接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型1例.结论 64层MSCT血管成像对支气管动脉DSA插管及栓塞治疗大咯血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 儿童急性白血病四肢骨关节的影像研究

    作者:宋英儒;李晨晖;李国;叶伟;黄仲奎;龙莉玲;罗建明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儿童患者四肢骨关节的X线和MRI特点.方法 搜集以骨关节疼痛为主诉,经临床及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13例患儿,对其疼痛部位均行X线平片检查,8例同时行MR检查,其中4例经过化疗达完全缓解后1周内行原疼痛部位的X线和MRI复查.对2种不同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3例中,6例X线表现正常,7例共14处可见骨质异常:十骺端透亮带5处,骨膜反应3处,混杂密度骨质破坏1处,浸润性骨质改变3处,骨质疏松2处.MR检查8例共11处,6例共9处MRI表现为骨髓浸润、坏死,X线表现正常;2例共2处MRI表现为骨髓浸润,X线可见骨膜反应及干骺端透亮带.4例化疔达完全缓解后1周内复查,MRI显示骨髓浸润、坏死病灶范围缩小并T1WI骨髓信号不均匀增高,坏死灶呈较均匀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双边征消失,相同病例治疗前后X线复查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以骨关节痛为主诉的急性白血病患儿,MRI较X线能更早期、全面地检测到骨关节的病变,MRI可作为临床疗效监测的指标之一.

  • 全身MRI与核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作者:鲁珊珊;王德杭;李永军;冯阳;周敏林;刘许慧

    目的 评价全身MRI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在2周内分别进行伞身MRI及核素骨显像(BS),采取临床资料同常规MRI、CT等多种影像资料结合分析,辅以必要的随访复查为"金标准",分别以30例患者和270个部位为单位进行分析.使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者对骨转移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30例患者中,"金标准"诊断27例患者存在骨转移,全身MRI检出25例,2例假阴性,无假阳性患者;BS检出27例阳性患者,其中2例为假阳性.以病例为单位,两者的敏感度均为92.6%(25/27),特异度分别为100%(3/3)及33.3%(1/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及0.6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灶部位为单位统计显示全身MR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8%(108/119)、98.0%(148/151),高于骨扫描的70.6%(84/119)、90.7%(137/151)(P值均<0.01).全身MR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8,大于BS的0.8066(P<0.01).全身MRI同时发现3例患者存在脑转移,4例患者存在肺转移,4例患者存在肝转移.结论 全身MRI对骨转移瘤的综合诊断能力较Bs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戈谢病骨骼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张宁宁;段晓岷;段彦龙;张永红;臧晏;祁大文;孙国强;彭芸;刘宁瑶;尹光恒;曾津津

    目的 探讨儿童戈谢病骨骼病变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109例戈谢病患儿均行常规脊柱正、侧位及双股骨正位X线检查,同时行骨盆止位检查18例,左腕正位检查14例;14例患儿同时行股骨MR平扫.MR扫描序列为标准T1WI、T2WI、T2压脂像冠状面及矢状而扫描.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 骨骼异常X线征象包括:长骨干骺端烧瓶样畸形89例(81.7%)、骨质稀疏91例(83.5%)、长骨十骺端密度不同程度的减低86例(78.9%)、骨皮质变薄69例(63.3%)、溶骨性破坏31例(28.4%)、骨硬化12例(11.0%)、骨囊性病变16例(14.7%),病理性骨折26例(23.9%),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24处、股骨颈陈旧性骨折5处、脊柱弧形后凸3例、股骨头碎裂变形4例、髋关节脱位4例.,14例股骨MRI显示,T1WI及T2WI骨髓内均可见异常信号,分别表现为T1WI、T2WI信号减低4例;在T2WI及压脂像信号广泛减低的基础上出现限局性高信号或混杂信号10例.结论 儿童戈谢病骨骼病变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治及观察疗效具有较大的帮助.

  • 骨肿瘤与瘤样病变周围组织影像表现分析

    作者:上官景俊;徐文坚;李文;张庆;陈建文

    目的 分析骨肿瘤与瘤样病变引起的骨髓水肿(BME)和软组织水肿(STE)的影像表现,加强对此征象的认识.方法 复习绛手术病理证实的99例骨肿瘤与瘤样病变资料,将病变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观察病灶周围BME和STE范围、信号特点、是否有强化、BME区域在X线平片和(或)CT 上是否有骨质硬化、有无关节积液等,比较BME和STE出现率及范围差异.采用X2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良性组40例,恶性绀59例.BME和STE在T1WI上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1WI上为高信号;部分BME在T2WI上呈低信号,相应区域在X线平片和(或)CT上为骨质硬化,离病灶越近,密度越高,在脂肪抑制T2TI上信号越低.增强扫描BME、STE皆均匀强化.BME、骨质硬化出现率及BME、STE范围长径中位数良性组分别为57.5%(23/40)、25.0%(10/40)、2.7 cm、1.3 cm,恶性组分别为32.2%(19/59)、3.4%(2/59)、1.6 cm、1.7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E和关节积液出现率良性组分别为50.O%(20/40)、12.5%(5/40),恶性组分别为52.5%(31/59)、8.5%(5/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良性绀内BME和STE 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内BME和STE的出现率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骨肿瘤与瘤样病变及恶性骨肿瘤周围均可出现BME和STE,良性组BME范围大于恶性组,恶性骨肿瘤STE范围大于良性组.

  • 肝衰竭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

    作者:陈枫;赵大伟;卢实春;陈煜;宋文艳;何宁;文硕

    目的 探讨肝衰竭肝坏死和再生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件分析5例肝衰竭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前的CT表现,并与术后的人体标本和病理结果 相对照,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肝衰竭的CT影像表现有3种:(1)大块状融合病灶2例:病理结果 分别为肝细胞的大块状坏死和聚合的结节样再生.CT平扫相应表现为地图样分布的低密度和高密度区;增强扫描肝内坏死区强化出现在静脉期,聚合的肝细胞结节样再生以动脉期强化明显.(2)弥漫的结节状病灶2例:病理结果 分别为肝内弥漫的结节状坏死和结节状再生.CT平扫均表现为弥漫的稍高密度结节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出现强化,前者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结节状低密度灶,后者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等密度改变.(3)多发小片状病灶1例:病理为肝内分散的肝细胞小片状坏死.平扣肝脏密度弥漫性减低;增强扫描静脉期表现为肝周的小片状强化,动脉期及延迟期为等密度改变.结论 肝衰竭的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

  • 自然心率下128层双源Flash Spiral 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研究

    作者:薛跃君;钱农;邵燕惠;潘昌杰;荣伟良;许轶群;陶志伟

    目的 探讨自然心率下舣源CT Flash螺旋心脏模式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模式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以实现个性化低剂量冠状动脉扫描模式的选择.方法 将60例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检查的患者分为2组,A组27例行Flash螺旋心脏模式扫描,入组标准:心率65次/min(bpm)以下,窦性心律且律齐,心率波动范围在±5 bpm以内.采集期相为60%R-R间期.B组33例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SAS)扫描,入组标准:(1)心率≥65 bpm,(2)心律不齐、早搏、心房颤动.排除标准:屏气不佳者.采集期相:(1)心率≤75 bpm为60%-80%R-R间期,(2)心率>75 bpm为30%-50%R-R间期,(3)心律不齐、早搏、心房颤动为20%~90%R-R间期.2组的管电压均随体质量指数(BMI)调整,BMI≥25.0 kg/m2管电乐采用120 kV,BMI<25.0 kg/m2管电压采用100 kV,A组的BMI为(24.6±1.0)ks/m2,B组的BMI为(24.6±0.9)kg/m2.对2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后处理,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748段,其中A组336段、B组412段;A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价为优良者达98.2%(330/336),B组的达98.1%(404/412),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3,P=0.608).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0.74 4-0.29)mSv,B组为(3.67±1.37)mSv,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8,P=0.000).结论 2组个性化低剂量冠状动脉扫描模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双源CT低管电压技术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何新华;胡永胜;王自勇;付璇;王劲武;杨越;王慧;费长军

    目的 探讨在超重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低管电压技术的应用价值,评价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将66例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体质量<85 kg、且体质量指数(BMI)为25.0~30.0 ks/m2的患者完全随机化分为A、B 2组.A组30例,管电压为120 kVp;B组36例,管电压为100 kVp.所有患者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和四维智能在线剂量调控(CARE Dose 4D)技术,严格控制扫描范围.对2组的扫描数据分别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由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和副主任技师各1名采用双盲法评估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图像ROI的CT值、噪声、SNR、CNR、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评分等.应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显示段数.应用Kappa检验判断2名评价者评分的一致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图像ROI内CT值、噪声(以标准差SD计算)、SNR测量值:A组右冠状动脉(RCA)起始部分别为(429.3±77.4)HU,24.0±8.2、21.8±9.9,左冠状动脉主干(LMA)起始部分别为(436.7±79.0)HU、19.4±7.3、22.3±9.8;B组RCA分别为(503.5±95.4)HU、34.0±12.6、21.0±10.7,LMA分别为(491.7±96.2)HU、33.4±15.5、20.6±11.4;CNR测量值:A组为24.4±10.3,B组为21.9±8.2.2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腔内强化平均CT值、噪声比较,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值均<0.05);2组间SNR、CNR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CTDIvol比较,A组为(42.2±13.8)mGy,B组为(20.2±6.5)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D为(9.5±3.6)roSy,B组为(4.8±1.7)mSv,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5±1.0)分,B组为(4.7±0.5)分,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绀评价383段冠状动脉,图像优良者377段(98.4%)B组评价490段冠状动脉,图像优良者483段(98.6%).结论 对于BMI在25.0~30.0 kg/m2的患者,使用100 kVp管电压配合CARE Dose 4D技术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并且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骨折金属固定术后的应用

    作者:潘昌杰;钱农;薛跃君;陶志伟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金属伪影用于骨折金属同定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骨折金属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一次性扫描采集2个小同能量的数据.所得原始数据的后处理采用100及140 kV 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利用不同的能谱直接进行不同密度的金属减影.所得数据分别进行单能谱成像法(A法)和模拟常规法(B法)重组,包括MPR、VR和MIP.对2种成像方法 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显示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由于采用舣能量单能谱成像CT重组技术,图像伪影少,其巾A法中图像质昔为优者平均达91.9%(124/135),B法中图像质量为优者平均为59.3%(80/135),两组间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41,P<0.01);A法中无图像伪影者占89.6%(121/135),B法中仅占45.2%(61/13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10,P<0.01).结论 双能量单能谱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骨折金属固定术后的细微结构.

  • 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葛虓俊;吴昊;滑炎卿;王鸣鹏;毛定飚;唐平;胡非;张国桢

    目的 评价低剂量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可行性及图像质量.方法 25例胸部外伤行CT检查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于吸气末屏气对整个胸廓以噪声指数(NI)11、21进行2次扫描,2次扫描的其他参数均保持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埘每次扫描所见的肋骨骨折按Ⅰ、Ⅱ、Ⅲ度进行统计,以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其差异;以5分制对图像诊断的接受率及主观噪声进行评价.采用Kappa-致性检验评价2名医师评定结果 的一致性.结果 NI为11时,平均CTDIvol、ED分别为(13.88±5.17)mGy、(8.14 4-3.21)mSv;NI为21时,分别为(3.91±1.57)mGy、(2.31±0.97)mSv.NI为21的辐射剂量较NI为11者下降了72%.NI为11的平均管电流为(195.88±69.33)mAs、NI为21的平均管电流为(54.56±21.54)mAs.NI为21时扫描能检出NI为11时扫描所发现的全部Ⅱ度、Ⅲ度骨折及绝大部分Ⅰ度骨折.NI为11时骨窗的图像诊断接受率评分及主观噪声评分2名医师分别为(4.9±0.2)、(4.6±0.5)分;NI为21时平均为(3.5±0.5)、(3.3±0.5)分.2名医师对肋骨骨折的检出、图像诊断接受率及主观噪声的评定结果 Kappa值分别为0.876、0.820和0.792(P值均<0.01).结论 NI为21的低剂量CT扫描能满足临床对肋骨骨折诊断的要求.

  • 前列腺癌MR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及其应用

    作者:李春媚;陈敏;李飒英;赵旭娜;周诚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位居男性恶性疾病发病率之首[1].近年来前列腺癌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威胁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随着MR成像检查技术的发展,MRI已成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分期有效的影像手段.

  • 胸腺向颈部延伸在儿童中的比例及临床意义

    作者:秦勇;蔡金华

    目的 探讨胸腺向颈部延伸在止常儿童中出现的比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正常儿童的颈部或胸部MRI资料.并将其按小儿年龄分期标准分为4组:婴幼儿组(0~3岁)42例,学龄前组(>3~6岁)87例,学龄期组(>6~12岁)168例,青春期组(>12~18岁)103例.在矢状面MR图像上,以胸腔入口水平(胸骨柄上缘)为界,判断胸腺是否向颈部延伸,并测量延伸的距离,分析胸腺向颈部延伸这一征象在儿童各年龄组中出现的比例.采用趋势检验分析年龄组间的趋势差异.结果 400例中,288例(72.0%)胸腺向颈部不同程度的延伸,其中婴幼儿组92.9%(39/42)、学龄前组82.8%(72/87)、学龄期组70.0%(118/168)、青春期组57.3%(59/103),符年龄组之间胸腺向颈部延伸的比例存在显著的等级趋贽性差异(X2=4.9684,P<0.05),年龄越小出现几率越高.随年龄组的增人胸腺向颈部延伸的平均距离无明显缩短趋势差异(F=2.28,P>0.05).结论 胸腺向颈部延伸足儿童时期的一种正常表现,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可避免将其误诊为颈部病理性包块.

  • 短管状骨及扁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李玉清;吴文娟;张泽坤;刘杰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CMF)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不到1.0%.CMF近1/2的病灶位于长管状骨,尤其好发于膝关节附近,矩管状骨及扁骨发病相对少见.笔者搜集一些罕少见部位的CMF进行总结,评估其影像特点.

  •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和MR影像分析及诊断

    作者:郑少燕;杨智云;李树荣;初建平;范淼;严超责

    颈静脉孔区肿瘤种类繁多,术前诊断困难.笔者总结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埘颈静脉孔区肿瘤诊断准确率.一、资料与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颈静脉孔区肿瘤,其中神经鞘瘤8例,颈静脉-鼓室球瘤6例,脑膜瘤2例,软骨肉瘤3例,脊索瘤、颅咽管瘤、内淋巴囊乳头状腺瘤及转移瘤各1例.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