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点状软骨营养障碍一例

    作者:李辛子;何长江;胡丽丽;王春祥

    先天性点状软骨营养障碍,又称点状骨骺(chondrodysplasia punctata,CDP)或斑点状软骨发育异常,临床罕见,患病率约1:10 000活婴[1],现报道我院诊治的1例CDP.患儿男,出生3 d,因生后鼻堵、气促于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儿产前超声无异常发现.体格检查:患儿面容特殊,面部扁平,鼻呈塌陷状(图1),呼吸急促.

    关键词:
  • 婴儿型低磷酸酯酶症影像表现一例

    作者:马千里;王弘岩;郁万江

    患儿 男,3个月,足月剖宫产.2016年6月10日以咳嗽、喉中痰鸣、喂养困难1周收入我院.外院基因检测确诊为低磷酸酯酶症(hypophosphatasia,HPP).入院后行肺部CT并行四肢骨平片、颅脑CT评估病情.影像表现:X线片示四肢长骨骨干密度不均匀减低,见条形、囊状低密度影,干骺端膨大,边缘毛糙,骨骺不清(图1,2).

    关键词:
  • 扩散张量成像对脑实质型囊虫病的分期诊断研究

    作者:李信响;许俊锋;张承志

    目的 研究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DCavg)值对脑实质型囊虫病的分期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48例脑实质型囊虫病,男30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34±11)岁.其中亚临床期8例,水样囊泡期13例,胶样囊泡期15例,肉芽肿结节期12例.所有患者均行DTI扫描,测量各时期病灶FA值和DCavg值,以及病灶镜像对照正常脑实质的FA值和DCavg值,各分期病灶的FA值和DCavg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病灶及其对应侧镜像FA值和DCavg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脑实质型囊虫病亚临床期、水样囊泡期、胶样囊泡期及肉芽肿结节期对应的FA值分别为0.0747±0.0025、0.1058±0.0031、0.1273±0.0021、0.1593±0.0014,各时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9.17,P<0.05),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各时期DCavg值分别为(1.3125±0.0067)×10-3、(1.5142±0.0059)×10-3、(1.1121±0.0058)×10-3、(1.0932±0.0084)×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1.24,P<0.05),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各时期病灶FA值和DCavg值与其对应镜像正常脑实质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参数FA值及DCavg值有助于脑实质型囊虫病分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 MRI探讨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形态变化

    作者:崔豹;孙兴旺;祝玉芬;杜昱平;崔进国;蔡剑鸣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形态变化特点,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方法 回顾性搜集2008年3月至2014年7月,因颈内动脉斑块复查高分辨率多对比度MRI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和2次检查的影像资料.以单侧易损斑块为独立样本,共纳入47例.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首次检查斑块主体位于颈内动脉起始处,含有斑块内出血(IPH)或者纤维帽薄或破裂,斑块大厚度≥1.5 mm;2次检查间隔时间≥0.5年.排除颈动脉闭塞及颈动脉手术患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斑块形态前后变化差异,包括斑块大厚度、该层面斑块大面积和斑块处血管横截面积(CSVA).结果 47例患者MRI检查间隔时间为1.83(1.59,1.99)年,11例首次检查没发现IPH斑块,复查时1例发生IPH(检查间隔时间2.16年);36例首次检查有IPH斑块,复查时1例发生新的出血(检查间隔时间1.42年).47例易损斑块大厚度由(3.94±1.44)mm增加到(4.24± 1.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年均增加5.14%(-3.83,11.34)%;斑块大面积由(49.19±21.15)mm2增加到(56.03±24.9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1),年均增加6.67% (-2.26,19.60)%;CSVA由(66.22±27.51)mm2增加到(73.68±31.4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 P<0.01),年均增加5.18%(-1.63,12.34)%.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负荷进展较快,并容易发生血管外向重构,应当合理制定干预方案,定期复查MRI.

  • 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角度与非钙化斑块相关性及流体力学研究

    作者:赵杰;原杰;唐笑先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角度与非钙化斑块形成及分布的相关性及其流体力学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患者55例,在CCTA图像上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角度、斑块分布象限、斑块中心距分叉参考平面的距离、斑块部位小管腔面积及血管外弹力膜横截面积,并计算斑块负荷.将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组间角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将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角度分为≥70°和<70°两组,组间斑块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斑块所属象限的比较采用Fisher检验;分叉角度与斑块距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无斑块组DICOM格式的冠状动脉CT数据导入MIMICS、3-MATIC及abaqus CFD软件,得到流体力学模型,进而分析不同角度下压力及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有斑块组25例,分叉角度为(70.55±21.34)°;无斑块组30例,分叉角度为(55.95±14.77)°,有、无斑块组之间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06);≥70°、<70°组之间斑块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13);斑块分布距离与分叉角度呈负相关(r=-0.773,P<0.001).随着分叉角度增大,靠近分叉处血管壁位置高压力区及低速区域范围越来越大;在与分支开口内侧红色区域相对的血管外侧壁出现绿色低壁面压力区,呈不规则分布,且这一区域附近壁面压力变化梯度较大.结论 随着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角度增大,形成斑块的可能性增大,斑块与分叉处距离增大;斑块易出现在血管分叉下游外侧壁.

  •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高分辨率CT定量分析及视觉评分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杜倩妮;宋伟;隋昕;宋兰;徐晓莉;黄耀;王晓;王士阗

    目的 探讨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定量分析及视觉评分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评估价值.方法 搜集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1例PAP患者随诊前后的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资料.应用后处理软件syngo InSpace Lung Parenchyma Analysis进行胸部HRCT定量分析,计算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由2名具有3年以上放射科工作经验的医师采用视觉评分[HRCT评分和网状影范围评分(RE评分)]独立评估病变.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MLD、HRCT评分、RE评分间的相关性以及MLD、HRCT评分、RE评分与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各指标基线与随诊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MLD、HRCT评分、RE评分间呈正相关.基线的MLD与HRCT评分、RE评分的r值分别为0.835、0.768,P<0.05.基线的HRCT评分与RE评分之间r=0.838,P<0.05.随诊的MLD与HRCT评分、RE评分之间r值分别为0.827、0.780,P<0.05.随诊的HRCT评分与RE评分之间r=0.896,P<0.05.ΔMLD、ΔHRCT 评分、ΔRE 评分间呈强相关.ΔMLD与ΔHRCT评分及ΔRE评分之间r值分别为0.599、0.651,P<0.05.ΔHRCT评分与ΔRE评分之间r=0.867, P<0.05.MLD、HRCT评分、RE评分均与肺泡通气量(VA)、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呈负相关(P<0.05),ΔMLD、ΔHRCT评分、ΔRE评分亦与ΔVA、ΔDLCO呈负相关(P<0.05).MLD、HRCT评分、RE评分与DLCO的相关性均高于其与VA的相关性,ΔMLD、ΔHRCT评分、ΔRE评分与ΔDLCO的相关性亦高于其与ΔVA的相关性.基线与随诊的MLD与氧分压(PO2)呈负相关(P<0.05),r值分别为-0.738、-0.810, P<0.05.结论 胸部HRCT定量分析与视觉评分(HRCT评分及RE评分)可以用于PAP患者随诊评估.

  • 血友病性关节病MRI滑膜体积测量评估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疗效的价值

    作者:窦银聪;李美霞;张璐;程天明;雷平冲;葛英辉

    目的 探讨血友病性关节病(HA)患者滑膜体积测量对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就诊或住院治疗的HA患者共42例,病变关节63个.63个关节同时进行MRI非增强及增强扫描,其中16例(21个关节)进行32P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前后的对比研究.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滑膜体积测量.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对同一关节的非增强和增强滑膜体积、治疗前后滑膜体积及强化幅度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HA患者MRI增强前后滑膜体积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滑膜体积(2479.45±46.48)mm3较治疗前(2983.30±42.87)mm3明显缩小(t=7.831,P=0.000),治疗后滑膜强化幅度比值(0.92±0.06)较治疗前(1.17±0.07)明显减低(t=2.108,P=0.048).结论 HA患者的关节滑膜体积和强化幅度比值的变化是评估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疗效的重要指标.

  • 载锰焦糖碳纳米球在乳腺癌同步体内MRI与光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颖;郭丽娟;王红;齐亚飞;郭卫华;王青;于德新

    目的 探讨载锰焦糖碳纳米球(Mn-CNS)在乳腺癌同步体内MRI与光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无水葡萄糖作为碳源制备焦糖碳纳米球(CNS),表面吸附Mn2+制得Mn-CNS.在pH=7.4、6.0、5.0的超纯水体系中分别配制锰浓度依次为0、0.14、0.28、0.57、1.14、2.28 mmol/L的Mn-CNS溶液,测定不同pH体系内Mn-CNS水溶液的MR信号值,得到弛豫率.评估Mn-CNS细胞毒性,病理检查评估系统毒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人巨噬细胞对Mn2+的摄取.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乳腺癌动物模型成功后,将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瘤内注射生理盐水+近红外激光(NIR)、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IR、瘤内注射Mn-CNS+NIR、静脉注射Mn-CNS+NIR.瘤内注射30 min、尾静脉注射12 h后,用808 nm激光持续照射肿瘤部位10 min,记录肿瘤部位的温度变化,观察各组相对肿瘤体积变化.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Mn-CNS(含Mn为4 mg/kg),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5 min、30 min、1 h、2 h、3 h、4 h、12 h、24 h、48 h、4 d采集MRI图像.采用t检验比较Mn-CNS孵育前后,不同细胞内Mn2+量的变化及不同处理组的肿瘤体积差异.结果 在pH=7.4、6.0、5.0的体系里,Mn-CNS弛豫率分别为5.42、3.48、0.18 L·mmol-1·s-1.在25、50、100、200 μg/ml的Mn-CNS培养浓度内,4T1细胞活力均维持在90%以上.MCF-7、人巨噬细胞均摄取一定量的Mn2+,摄取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F-10A摄取后细胞内的Mn2+的量稍高于摄取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荷4T1瘤小鼠尾静脉、瘤内注射生理盐水后,光热治疗10 min,小鼠肿瘤温度升高,肿瘤内注射Mn-CNS组>静脉注射Mn-CNS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肿瘤注射生理盐水组.光热治疗后,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和Mn-CNS组的相对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0.05),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Mn-CNS组的相对肿瘤体积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5.193,P<0.05).荷4T1瘤小鼠尾静脉注射Mn-CNS后,肿瘤的T1信号强度逐渐上升,4 h达到强化峰值,之后信号强度值保持稳定并在12 h略下降,而后逐渐降低至正常;肾脏T1信号强度变化趋势与肿瘤组织一致,强化程度高于肿瘤,而肝脏组织强化程度低.结论 Mn-CNS生物相容性高并可自降解,同步实现靶向MRI和精准光热治疗,在乳腺癌一体化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MRI征象

    作者:勾振恒;王海屹;闫非;郭爱桃;马鑫;马露;钟燕;陈鑫;叶慧义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7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O,且术前进行肾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2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病灶直径将RO分为直径≥3 cm组(16例,共16个病灶)和直径<3 cm组(10例,共11个病灶).观察每个病灶的特征,包括部位、假包膜、脂质等11项指标.比较两组间肿瘤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个RO病灶,12个位于左肾,15个位于右肾,25个(92.6%, 25/27)表现为外生形态,10个(37.0%,10/27)出现外生锥形交界面,25个(92.6%,25/27)出现假包膜,4个(14.8%,4/27)出现脂质,2个(7.4%,2/27)出现囊变坏死,1个(3.7%,1/27)出现出血,13个(48.1%, 13/27)出现纤维瘢痕,19个(70.4%,19/27)表现为皮质期中度以上强化,9个(33.3%,9/27)出现辐轮状强化,2个(7.4%,2/27)出现节段性强化反转.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外生性锥形交界面、纤维瘢痕、皮质期中度以上强化、辐轮状强化在直径≥3 cm组和<3 cm组RO病灶中比较优势比分别为0.054、9.898、8.400、1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纤维瘢痕、辐轮状强化剔出模型,选入回归模型的变量为外生性锥形交界面、皮质期中度以上强化,在直径≥3 cm组和<3 cm组RO病灶中出现率有差别,优势比分别为0.033、15.381.结论 MRI上RO主要表现是双肾均可发生,多外生形态,具有假包膜,较少出现脂质、囊变坏死及出血及节段性强化反转;较小的病灶(直径<3 cm)容易出现外生性锥形交界面,较大的病灶(直径≥3 cm)可以有纤维瘢痕、辐轮状强化、皮质期中度及明显强化的特点.

  • 肝泡型包虫病的钙化特点及其生物学活性

    作者:叶帅;赵建卿;蒋奕;刘文亚;韩宇;肖虎;李晓宇

    目的 探讨肝泡型包虫病(HAE)的钙化特点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包虫实验阳性或手术病理证实为HAE的60例患者.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PET-CT检查.60例病灶均为单发.观察CT与PET-CT表现,并测量PET-CT上浓聚病灶部位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根据HAE患者的钙化形态分为A、B、C型.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分型HAE病灶间SUVmax的差异.结果 60例HAE患者A、B、C每型均为20例.A型CT检查病灶内可见散在少量小结节状钙化,PET-CT表现为病灶边缘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及浓聚弱;B型CT病灶内可见弥漫分布的结节样、斑块样钙化, PET-CT表现为病灶边缘18F-FDG摄取及浓聚强;C型CT病灶中央液化坏死区,边缘钙化,PET-CT表现为病灶边缘18F-FDG摄取及浓聚较强.A、B、C型病灶的SUVmax分别为3.41(2.17~3.75)、7.45 (6.77~9.01)、6.67(6.28~9.0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9,P<0.05).结论 不同HAE钙化分型病变的生物学活性有所不同.

  • 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在诊断前列腺癌及判定其恶性程度中的价值

    作者:汪香玉;覃涛;涂宁;王科;王攀英;吴光耀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在诊断前列腺癌和判定其恶性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有明确Gleason评分结果,且接受过前列腺MRI检查的120例患者.前列腺癌67例(90个癌灶),其中Gleason评分≤6分23例(37个癌灶),Gleason评分3+4=7分7例(7个癌灶),Gleason评分4+3=7分3例(3个癌灶),Gleason评分≥8分34例(43个癌灶);低级别癌灶37个(Gleason评分≤6),高级别癌灶53个(Gleason评分≥7).前列腺增生53例.患者均行前列腺常规MRI和多b值DKI检查,获得经非高斯模型校正后表观扩散系数(Dapp)、表观峰度系数(Kapp)值和ADC值,并行直方图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灶间、高低级别前列腺癌病灶间ADC、Dapp和Kapp值的差异.采用ROC分析DKI参数诊断前列腺癌及区分高低级别前列腺癌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ADC、Dapp和Kapp值直方图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病灶间,除Kapp值偏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低级别前列腺癌灶间,除Kapp偏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Dapp与Kapp值的中位数、平均数和标准差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以及区分高、低级别的前列腺癌均有较好的效能,ROC下面积为0.558~0.985.ADC值的中位数、平均数(r值分别为-0.701、-0.676), Dapp值的中位数、平均数(r值分别为-0.712、-0.701),Kapp值的中位数、标准差及峰度(r值分别为0.458、0.516和-0.528)与Gleason评分有中度或较强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 DKI参数结合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以及评价前列腺癌恶性程度.

  • 肝硬化背景下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R-2、LR-3、LR-4类结节的变化与预后

    作者:邢飞;陆健;张涛;缪小芬;张学琴;姜吉锋

    目的 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LR-2、LR-3、LR-4类病变的分类改变及预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影像科进行过至少2次肝脏MRI检查,首次MRI评价为LR-2、LR-3、LR-4类病变,且未进行过活检、手术的109例(151个病灶)肝硬化患者.LR-2结节48个、LR-3结节71个、LR-4结节32个.所有患者进行肝脏MRI常规平扫、DWI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记录随访时长及LI-RADS分类调整(上调、不变、下调)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LR-2、LR-3、LR-4类病变的随访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LR-2、LR-3、LR-4结节分类上调的发生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结果 LR-2、LR-3、LR-4类病变的随访时间分别为(17.4±9.2)、(16.3±8.5)和(12.4±9.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P=0.041).48个LR-2结节中,1个随访52.3个月后进展至LR-5,4个上调至LR-3,29个保持不变,14个下调至LR-1.71个LR-3结节中,13个上调至LR-5,其中12个显示超阈值生长,9个新增廓清征象,7个出现包膜,3个富血供转变;6个上调至LR-4;34个保持不变;18个下调至LR-1.32个LR-4结节中,14个上调至LR-5,其中11个显示超阈值生长,1个新增廓清征象,6个出现包膜,1个富血供转变;1个门静脉癌栓形成进展为LR-5V;15个保持不变;2个下调至LR-1.LR-4结节上调至LR-5的累积发生率较LR-2、LR-3结节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3、6、12个月进展至LR-5的累积发生率LR-4结节分别为6.3%、18.8%、34.4%,LR-3结节分别为0、4.2%、5.6%,LR-2结节均为0.LR-3结节分类进展为LR≥4的累积发生率高于LR-2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LI-RADS的MRI分类诊断标准,自然病程肝硬化背景下的LR-2、LR-3、LR-4结节存在不同的预后转归,LR-4结节进展为LR-5的累积发生率较高.

  • 小动物微型CT血管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林;强金伟

    血管异常伴随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更凶险的病理生理改变.随着成像设备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日益精进,3D血管成像能够在体无损观察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并对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20世纪90年代末就有文献报道利用微型CT(micro-CT)进行小动物血管3D成像[1],基于其超高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对比剂的逐步发展,目前micro-CT已成为动物实验中血管成像的重要工具, micro-CT获得的血管重建图像甚至能与组织切片图像严格匹配[2].笔者就micro-CT技术特点及动物实验中各部位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联合小视野扩散张量成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

    作者:张艳秋;史大鹏;郭希让;王梅云;徐晓娜;赵翠花;E.Mark Haacke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视神经小视野扩散张量成像(rfov-DTI),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全面地评价RP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34例经眼科确诊的RP患者(68眼,病变组)和33名无眼科相关疾病的健康正常人(66眼,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被试均行3.0 T MR视神经rfov-DTI和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比较两组间部分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值、平行扩散率(λ//)、垂直扩散率(λ⊥)的差异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正态分布);视盘周围RNFL颞侧厚度、鼻侧厚度(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之间的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及下象限厚度、上象限厚度(数据正态分布)之间的比较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RP视神经DTI参数与视盘周围RNFL厚度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病变组视神经DTI的FA、MD、λ//、λ⊥值以及RNFL平均、颞侧、鼻侧、下方、上方象限厚度分别为0.445±0.078,(1.330±0.236)、(5.502±0.263)、(4.494±0.238)×10-3mm2/s以及(104.7±25.4)、(104.0±31.0)、(65.0±25.0)、(122.0±33.3)、(117.4±37.7)μm;对照组相应的各项参数值分别为0.581± 0.043,(1.079±0.146)、(5.349±0.214)、(4.195±0.126)×10-3mm2/s,(101.2±10.6)、(70.0±10.8)、(81.3± 13.4)、(127.3±12.5)、(126.3±11.5)μm.与对照组相比,病变组视神经平均FA值降低,平均MD值、λ//、λ⊥值升高,RNFL颞侧厚度增厚、鼻侧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TI各参数的t值分别为-12.388、7.394、3.695、9.062,RNFL颞侧厚度、鼻侧厚度的Z值分别为-8.384、-4.518,P值均<0.01),而RNFL上、下方象限、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7、-1.843、1.049,P值分别为0.227、0.069、0.297).RP患者视神经FA值与颞侧RNFL厚度呈弱相关(r=0.268,P=0.029),与鼻侧RNFL厚度不具有相关性(r=0.164,P=0.186).结论 rfov-DTI和OCT联合应用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RP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在体病理变化,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组成部分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与视神经的病理改变之间相关性较弱,两者表现存在不一致性.

  • 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与鼻中隔偏曲及鼻旁窦炎相关性的CT影像研究

    作者:杨晓霞;唐光健;南喜文;彭泰松;于萍;武金龙;贾夏青;赵丽丽;杨生伟

    目的 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变异与鼻中隔偏曲、鼻旁窦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0日行鼻与鼻旁窦CT检查的256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鼻旁窦骨折、肿瘤及图像有伪影者不纳入研究,于半月裂水平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进行观察.将患者先按有无鼻中隔偏曲分为两组,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分析两组间OMC变异的发生率、单双侧变异的发生率及鼻旁窦炎发生率、单双侧鼻旁窦炎发生率的差异,再按有无OMC变异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鼻旁窦炎发生率、单双侧鼻旁窦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鼻中隔偏曲组96例,鼻中隔无偏曲组160例,两组间OMC变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且两组间单、双侧OMC变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P<0.05),单侧OMC变异位于偏曲同侧者92.6%(50/54);两组间鼻旁窦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且两组间单、双侧鼻旁窦炎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05).256例中,OMC变异者128例,无OMC变异者128例,两组间鼻旁窦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且两组间单、双侧鼻旁窦炎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57,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鼻腔增宽侧OMC变异可能是对鼻腔增宽的一种代偿,而不是鼻旁窦炎发生的阻塞因素.

  • 肝脏淋巴管瘤的MRI表现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玉芳;刘红;程红岩;杨永波

    肝脏淋巴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良性肿瘤,笔者对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一、资料与方法 3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淋巴管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3、35、10岁.3例均因上腹部不适或体检偶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发现肿物到手术时间分别为1个月、5个月、2年,其间随访病灶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 脂质体槲皮素增强微波消融兔肝组织疗效分析

    作者:陈鹏飞;段旭华;任建庄;王朝阳;赵国瑞;邝东林;李浩;李方正

    微波消融术(MWA)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或转移性肝肿瘤.然而,与射频消融术(RFA)类似,当肿瘤病灶直径>3 cm,MWA就易于出现残余肿瘤细胞,从而导致局部肿瘤复发,难以实现完全彻底的消融[1].槲皮素经脂质体包裹后可增强其脂溶性,且肿瘤组织新生血管通透性较大,均可使槲皮素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地集中停留在肿瘤组织内部[2].有研究表明,静脉注射脂质体槲皮素(LQ)可以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和改变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增强RFA引起的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Wan等[3]发现RFA消融周边过渡区可有残留的肿瘤细胞存活,存活的肿瘤细胞促进了HSP70过度表达,进而加速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生成.本研究是通过检测MWA周边区正常肝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来研究静脉注射LQ对MWA影响的潜在机制,以确定静脉注射LQ是否增加MWA诱导的肝实质消融效果.

    关键词:
  • 肝细胞癌中心瘢痕MRI特征与病理的对照分析

    作者:单艳;徐晨;林曦;曾蒙苏;徐鹏举

    中心瘢痕是肝脏肿块病变中相对少见的影像征象,但对于良性肿瘤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1].中心瘢痕还可见于其他肿瘤性病变,如较大的血管瘤、纤维板层样肝癌以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等[2],但发生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瘢痕征象仅见个案报道[3].笔者旨在探讨中心瘢痕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