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作者:伍建军;龚向阳;苏泳元;付燕飚

    骨原发性横纹肌肉瘤非常罕见,约占骨肿瘤的0.08%[1] ,国内仅报道40余例.

  • 结肠重复畸形一例

    作者:谢昌林;解振林;辛恒兴;杨谨

    患者男,35岁,腹胀,大便干结,排尿不适2年,逐渐加重.腹部双侧可触及巨大包块,上至肋下缘,下至骨盆,界限欠清,质硬,稍活动,表面光滑,有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潜血试验阴性.

  • 胆总管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作者:郑鹤琳;甘兰丰;蔡金华;余世才

    患者男,3岁8个月.发热、腹痛、黄疸1个月入院.体检:精神萎靡,面色苍黄,皮肤巩膜中度黄染,结合膜苍白,腹稍胀,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扪诊不清,叩诊呈鼓音,未叩及移动性浊音.体温39℃.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8×109/L,中性粒细胞 0.85,淋巴细胞 0.14,血红细胞2.39×1012/L,血红蛋白 59 g/L,总胆红素15.3 μmol/L,直接胆红素10.8 μmol/L,碱性磷酸酶432.5 U/L,血清淀粉酶73 U/L.肝、肾功能检查正常.

  • 先天性主动脉瓣闭锁一例

    作者:王诚;赵世华

    主动脉瓣闭锁是1种十分少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近笔者经心血管造影确诊1例,同时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EBCT及MRI等,兹报告如下.

  • 多发性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二例

    作者:田昭俭;姜法伟;杨新国;庞闽夏;李新功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of bone, 简称MFH)又称恶性纤维黄色瘤、纤维黄色肉瘤,由Feldman等于1972年首先描述和报道,较为少见,多骨多发病灶者罕见[1-6].本院经病理证实了多发性MFH 2例,兹报道如下.

  • 喉骨肉瘤一例

    作者:刘伟;徐明

    患者男,70岁,声音嘶哑2个月,加剧1周伴咳嗽、气急,少量咯痰,无血痰.咳嗽时伴呼吸困难.无发绀及吞咽困难.间接喉镜:声门区易见,会厌正常,声带无充血,闭合有缝.左声门区见巨大分叶状新生物,表面尚平,易出血,表面附黏性分泌物.双披裂活动对称,梨状窝无积液.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常规化验检查正常.临床诊断:左声带息肉可能.

  •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崎;陆建平;王飞;王莉;田建明;金爱国;曾浩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高度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3D DCE-MRA检查,随后行DSA造影及可行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3D DCE-MRA用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 FISP)(钆喷替酸葡甲胺 0.2 mmol/kg,1次扫描时间10 s),工作站上三维重建,比较3D DCE-MRA及常规DSA在显示动脉瘤、瘤颈及与载瘤动脉关系上的优劣,及对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价值.结果 39例脑动脉瘤患者共45个动脉瘤,3D DCE-MRA对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73%,准确度90%.3D DCE-MRA对动脉瘤细节及瘤颈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SA,尤其是颈内动脉海绵窦部及椎动脉近小脑后下动脉的动脉瘤,可指导DSA显示动脉瘤方向及预先制定治疗方案.但对周边部及动脉分岔处小动脉瘤的诊断应谨慎.结论 3D DCE-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所提供的三维信息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大帮助.当诊断有怀疑时,应结合DSA检查.

  •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胼胝体MR定量研究

    作者:袁慧书;谢敬霞;刘溢;王华丽

    目的比较MR影像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组、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组胼胝体面积及胼胝体不同部位的厚度,为进一步探讨AD、VD的发病机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70例中AD 26例,VD 14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30例.行磁共振扫描,取T1WI正中矢状面测量胼胝体面积及胼胝体前、前中、中、中后、后5个部位的厚度.结果 AD组与VD组及NC组胼胝体标准化面积分别为:(3.55±0.52) cm2;(3.48±0.90) cm2;(4.23±0.43) cm2.AD组与VD组及NC组胼胝体前、前中、中、中后、后5个部位标准化厚度分别为:AD (5.34±1.14) mm, VD (5.53±1.86) mm, NC (7.06±1.11) mm; AD (2.53±0.62) mm, VD (2.53±0.86) mm, NC (3.46±0.66) mm; AD (2.85±0.54) mm, VD (2.84±1.04) mm, NC (3.54±0.61) mm; AD (2.01±0.50) mm, VD (1.90±0.72) mm, NC (2.49±0.65) mm; AD (5.46±0.96) mm, VD (5.22±1.40) mm, NC (6.82±1.02) mm.AD组与VD组胼胝体前、前中、中、中后、后5个部位的萎缩率分别为:AD(24.36±16.13)%,VD(21.70±26.35)%;AD(26.75±17.97)%,VD(26.78±24.90)%;AD(19.60±15.30)%,VD(19.72±29.24)%;AD(19.17±20.35)%,VD(23.79±28.99)%;AD(20.00±13.96)%,VD(23.44±20.60)%.AD组与VD组胼胝体标准化面积及5个部位的标准化厚度均小于NC组(P<0.01),而AD组与VD组间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P>0.05).AD组与VD组胼胝体萎缩率5个部位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D及VD患者胼胝体均明显萎缩,提示AD及VD患者可能存在着大脑左右半球沟通的异常.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耿承军;陈君坤;卢光明;石群立;陈自谦;李苏建;许建;吴新生;储成奇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CT、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另对15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并以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22例中单发者17例,占77%.多发者4例,共有病变10个,1例呈弥漫浸润型.分布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有15个,占56%,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的有8个,位于胼胝体的有4个.肿瘤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水肿多为轻至中度水肿.16例20个病变CT平扫呈等或高密度影,无出血或钙化,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2个病变中心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MR平扫11例T1WI均呈等或较低信号(与灰质信号相比);T2WI 10例呈等信号或较低信号,1例中心囊变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2例PCNSL行MR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均不明显,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型.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少,核大,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均未见明显的出血及片状坏死,亦未见钙化.淋巴瘤MVD值(21.8±11.2)与恶性胶质瘤组(44.4±16.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CNS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运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术,结合临床资料,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的初步临床应用与观察

    作者:徐克;周玉斌;王爱林;冯博;姜宏;苏洪英;张曦彤

    目的探讨自行开发的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以下简称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或)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或经健侧股静脉置入滤器,并同时行肺动脉造影.术后第3和第7天摄腹部平片.术后3、6、12、18个月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如果在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清除,则取出滤器,取出前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如果在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未能完全清除则将滤器长期留置于下腔静脉内.如果随访期间出现病情变化,则需随时复查.所有影像资料经2位主任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评价.结果 24例患者的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其中肾静脉水平以下23例,肾静脉水平以上1例,2例患者置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滤器分别于术后第7天和第9天顺利取出.中位随访期为6个月.未发生滤器展开不良、滤器移位(>10 mm)、滤器倾斜(>10°)、滤器断裂或滤器穿透静脉壁造成血肿等.除1例腔静脉滤器捕获栓子外,未发生滤器血栓形成,无下腔静脉闭塞发生,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再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国产滤器置入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稳定性好、置入后可调整置入位置,预防肺动脉栓塞的疗效确切,对腔静脉的血流无明显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高莉;蒋学祥;周元春;高玉洁;肖江喜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和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块19例.将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绘制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分别计算其0.5 min斜率值.结果 30例软组织肿块的TIC分为3型,12例表现为Ⅰ型曲线,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2例为良性肿瘤;12例表现为Ⅱ型曲线,其中11例为良性肿块,1例为恶性肿瘤;6例表现为Ⅲ型曲线,均为良性肿块.11例恶性肿瘤中,10例病变的0.5 min斜率值大于0.005 7;19例良性肿块中,17例0.5 min斜率小于0.005 7;良、恶性肿瘤的TIC斜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良、恶性和斜率值有相关性.以0.5 min斜率值0.005 7作为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阈值,判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4.4%.结论动态增强MRI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肿瘤病变的良、恶性.

  • 可控性大鼠急性脑局部缺血模型的建立及CT灌注成像与病理学评价

    作者:梁晨阳;高培毅;袁芳;徐立新

    目的建立稳定、可控的脑局部缺血动物模型,并通过CT灌注成像和病理学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梗死15 min组、脑梗死30 min、再灌注1 h组及低灌注6 h组),每组7只鼠.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下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可控性脑局部缺血动物模型.利用CT灌注成像对各组动物模型的缺血状态进行观察,并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结果以及红四氮唑(TTC)染色标本对照.结果脑梗死15 min组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下将局部脑血流量(rCBF)控制为5%~22%,CT灌注成像显示7只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均下降,TTC染色呈浅红色,未见明确梗死病灶,病理学检查显示部分神经元变性和星形细胞肿胀.脑梗死30 min再灌注1 h组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下将rCBF控制为4%~23%,病理学检查显示7只大鼠脑缺血灶内星形细胞肿胀明显,可见大量神经元变性,标本TTC染色所示的白色梗死区与CT灌注成像异常区域一致.在低灌注6 h组,由于rCBF下降程度较小(为38%~55%),病理学显示7只大鼠星形细胞肿胀明显而神经元变性轻微,TTC染色未见明确梗死病灶.假手术组7只大鼠均未见上述各种异常表现.结论可控性大鼠急性脑局部缺血模型稳定可靠,能模拟出不同灌注程度的缺血状态,除了可用于脑梗死的研究外,更适用于脑梗死前期的急性脑局部缺血的研究.功能CT灌注成像是评价急性脑局部缺血模型的1种准确、敏感的方法.

  • 肺部氧通气成像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杨健;郭佑民;吴晓明;郗农;王建国;朱力;解恩义;雷晓燕

    目的探讨氧对比通气MR肺部成像的可行性和基本技术方法.方法采用医用纯氧作为T1WI肺通气对比剂,运用反转恢复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6只犬进行扫描.测量和比较吸氧前后的肺组织T1值;改变反转恢复时间,观察氧增强对比度噪声比的变化;吸入不同浓度的氧气,观察动脉血氧分压和肺组织纵向弛豫率的关系;采用图像减影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吸入氧气可以缩短肺组织的T1值(平均13.37%,t=2.683,P<0.025);佳反转恢复时间为吸氧前、后T1值的均数,此时可得到优的对比度噪声比;外周动脉血氧分压和肺组织纵向弛豫率呈直线相关(r2=0.997 4);通过吸氧前后的图像减影可获得氧对比的肺通气功能图.结论氧对比通气成像简便易行,能反映肺的局部通气功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大鼠C6胶质瘤的1H磁共振波谱研究

    作者:印弘;高元桂;章翔;高大宽;李侠;赵海涛

    目的采用1H磁共振波谱(MRS)观察大鼠C6胶质瘤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后的代谢改变,评价1H MRS在肿瘤疗效观察中的有效指标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C6细胞悬液种植于33只SD大鼠脑尾状核部位,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观察C6胶质瘤大鼠在腹腔给予TNF-α后3、6、9、12、15 d的代谢改变,比较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类化合物(Cho)、肌酸和磷酸肌酸(Cr)及乳酸(Lac)以及Cho/Cr、NAA /Cr、NAA/Cho积分值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给予TNF-α后第3 天, Cho出现降低,在第15 天达到治疗前水平,其积分值在未治疗组与3 d组,3 d组与6 d组以及9 d与12 d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NAA及Cr无明显改变.NAA/Cho在治疗后3、6以及9、12 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ho/Cr在用药后第3、6 天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NAA /Cr无明显改变.结论 1H MRS能够早期观察肿瘤治疗的效果,Cho是肿瘤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 MRI扫描参数与信噪比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康立丽;卢广文;余晓锷;杨绍洲

    目的对MRI信噪比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验证信噪比与部分扫描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Magphan体模在1.5 T高场和0.15 T低场MR设备上进行实验,利用体模均匀层图像测量信噪比.改变的扫描参数有激励次数(NEX)、矩阵和层厚.使用的序列有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FSE)和梯度回波(GRE)序列.结果 (1)NEX:得到NEX分别为2、3、4的信噪比与NEX为1的信噪比的比值.高场设备A结果为1.13、0.99、0.99(10 mm层厚);高场设备B的结果为1.44、1.68、2.02(6 mm层厚)和1.42、1.75、1.93(3 mm层厚);低场设备C结果为1.51、2.03(NEX分别为2和4).(2)矩阵(保持扫描野不变):得到设备A矩阵为192×256、512×512的信噪比与256×256的信噪比的比值.SE结果为105%和45%;FSE结果为96%和54%;GRE(T1)结果为111%和71%;GRE(T2)结果为110%和63%.(3)层厚:得到设备A层厚为2、6 mm的信噪比与10 mm信噪比的比值.SE结果为41%、105%;FSE结果为43%、69%;GRE(T1)结果为43%、80%;GRE(T2)结果为33%、75%.结论 (1)对于高场设备,如无特殊要求NEX应≤2,低场设备增加NEX对提高信噪比有效.(2)矩阵对信噪比的影响比理论值小,矩阵的选择应考虑信噪比、扫描时间和成像部位.(3)高场MRI层厚选取可较小,低场MRI层厚选取应较大.应考虑多种影响信噪比的因素;应根据信噪比关系式、设备及脉冲序列的特点选择扫描参数,以使图像达到优从而提高诊断质量.

  • 国产药械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钢;丛永健;金鹏;谢宗贵;易玉海;张绪平

    目的探讨国产药械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与指标.方法国产骨水泥(PMMA)按粉(g)/液(ml)比例2∶1、3∶2、1∶1配制分组;另外在PMMA中加入静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以增加其在X线下的显影,按粉(g)/液(ml)/对比剂(ml)比例2∶1∶1、3∶2∶1、1∶1∶1配制分组;共6组,6份/组.分别测量各组的物料状态时期及产热温度.将各组PMMA制成直径1.0 cm,高3 cm的圆柱状,行X线摄片,测量其密度,并行抗压强度测试.对3具经甲醛溶液浸泡的正常成年男性尸体胸腰段躯干部分(T3~S1)模拟PVP操作,自T4至L4在透视监测下间隔椎体用国产穿刺针经椎弓根穿刺,每具尸体穿刺7个椎体,共穿刺21个椎体,并在透视监视下注射PMMA,记录各椎体的注射量.注射PMMA后,分别游离尸体椎体,将注射PMMA的椎体与邻近的下一个未注射PMMA的椎体作为一对,共21对标本;以同一尸体为单位,注射PMMA的椎体为实验组,未注射PMMA的椎体为对照组进行大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加入对比剂后不同比例组PMMA在固化期的产热均显著降低,3∶2∶1组的平均温度为67.4℃.经X线摄片的密度测量,加入对比剂的各组较未加入对比剂的各对应组不透X线特性显著增强(t值分别为20.00, 20.00, 22.86;P值均<0.001),但加入对比剂的各组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1.11, 1.18, 0.59;P值均 > 0.05).3∶2∶1比例组的浆糊期为(127±4.70) s,大抗压强度(mPa)为47.23.尸体模拟PVP操作,均1次性穿刺成功,无椎弓根骨折,胸腰椎PMMA的平均注射量分别为5 ml与7.5 ml, 3个椎体出现PMMA外溢. 3组未注入PMMA椎体的大抗压强度(mPa)分别为3.28,3.63,3.69;3组注入PMMA椎体的大抗压强度(mPa)分别为4.52,4.73,4.81;注入PMMA椎体的大抗压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3.55,3.99;P值均<0.01).结论国产药械行椎体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国产骨水泥(PMMA)3∶2∶1比例组的物料状态时期与大抗压强度适宜于PVP.

  • 自制铜圈栓塞兔髂动脉及肾动脉的实验研究

    作者:支爱华;阎东;韩正林;普成荣;袁曙光;李迎春;王家平

    目的探讨自制铜圈对兔髂、肾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自制铜圈、弹簧钢圈、丝线分置体外抗凝血皿中,观察其促凝血性.20只兔一侧髂、肾动脉用铜圈栓塞,另侧髂动脉用医用钢丝栓塞作对照,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血管闭塞情况及其病理学改变;测肝、肾功能及血清铜离子浓度.结果体外实验示铜圈有较强的促凝血作用.血管造影示铜圈闭塞动脉效果优于钢丝,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病理检查表明铜圈能早期诱发血栓且较钢丝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铜圈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与钢丝对比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液铜离子术后3 d 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1周后与栓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肾功能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自制铜圈对活体兔髂、肾动脉栓塞效果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 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志刚;余建群;李真林

    肺癌是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存活率为13.9%[1],主要是由于肺癌早期发现困难,以及晚期病例又很难治愈等综合原因所致.据Landis等[2]报道,美国每年新发现肺癌及因肺癌而死亡的人数分别为17.15万和16.00万,特别是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正在增加.近30年来, 国内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以及云南个旧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或)死亡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的调整死亡率在大城市(人口>75万)为12.92/10万, 中等城市(人口25万~75万)为9.25/10万, 小城市(人口少于25万)7.36/10万, 农村为4.39/10万[3].

  • 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肝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的研究

    作者:罗天友;史斌;李咏梅;吕发金;袁书伟;严敏;吴景全

    目的研究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肝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transient hepatic abnormal enhancement, THAE)的表现特征,探讨其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926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接受了肝脏或上腹部螺旋CT扫描.CT扫描常规先作全肝或上腹部螺旋CT平扫;注射对比剂开始后25~30 s行肝动脉期扫描,65~70 s行门静脉期扫描;对部分病例还行病灶局部延迟扫描,延迟时间为3、5及10~15 min.肝动脉期共检出82例(男72例,女10例;年龄26~78岁)具有THAE,着重对其在平扫和增强各期图像上的表现、与肝内或肝外病灶的关系以及门静脉系统情况做详细观察和记录.结果 82例(8.9%)共有122处肝动脉期THAE,其中110处(90.2%)平扫未显示THAE区域密度异常,12处(9.8%)呈稍低密度;所有122处THAE在肝动脉期都为均匀的高密度影;在门静脉期,109处(89.3%)转为等密度而不能分辨,余13处(10.7%)为均匀稍高密度影(其中10处作了延迟扫描,均转为等密度).83处(68.0%)THAE呈边缘光滑的楔形或扇形,29处呈不规则形(23.8%),余为其他形状.THAE紧贴肝内肿瘤或其他病灶的有46处(37.7%),邻近肝外肿瘤或其他病灶20处(16.4%),余56处(45.9%)远离肝内、肝外肿瘤或其他病灶.29例(50处THAE)见门静脉主干或左支或脾静脉因各种原因受侵(包括癌栓或血栓形成)或(和)受压而明显变窄或显示不清,这50处THAE以位于肝左叶为多见(P<0.01),且可呈整个段或叶分布.结论 THAE在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肝动脉期可能经常遇到.其表现多具有特征性.THAE产生原因有多种.正确认识和识别THAE,对提高肝脏或肝外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避免不正确的活检或治疗有重要意义.

  • 大力提倡推广应用国产医疗器械和药品

    作者:徐克;薛爱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新器械、新药品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继CT、MR、放射性核素成像等影像诊断技术之后,DSA、数字X线成像、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等新的技术已迅速兴起,并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猛发展,介入诊疗器材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中为活跃的因素.由于这些影像诊疗手段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更趋于微创或无创,更趋于安全、有效,更趋于使患者得到佳风险-效益比的医疗服务.从而也就更进一步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市场的繁荣.

  • 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继发肺低灌注的CT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郭大静;缪竞陶;卢武胜;白红利

    目的探讨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继发肺低灌注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cancerous invasion of central pulmonary arteries in lung cancer, CICPA)患者术前肺血管DSA及增强螺旋CT(含高分辨率CT,即HRCT)征象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根据DSA和CT胸膜下末梢肺动脉分布和数量变化,即肺血管征、肺毛细血管充盈度和肺实质强化后密度及时间-密度曲线变化(即肺实质征),行两者间的盲法对照,统计学分析CT与DSA征象及其一致性,评估CT对CICPA继发肺低灌注的诊断价值.结果 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CICPA病例中,共30支肺叶动脉受累,DSA显示90%(27/30)出现肺叶低灌注征象,CT诊断肺低灌注敏感度为78%(21/27),特异度100%(3/3),准确度80%(24/30).肺低灌注与CPA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s=0.40,P=0.073).CT与DSA的肺血管征一致性较好(Kappa=0.69,P<0.001),而肺实质征一致性稍差(Kappa=0.37,P=0.011).结论肺低灌注是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常见表现,CT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定量判断有一定限度.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CT诊断

    作者:曾庆思;陈苓;李时悦

    目的探讨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CT表现.结果 CT主要表现为气管、主支气管前壁和侧壁黏膜下散在或多发的斑块状小结节突起,突向管腔,部分结节钙化,大多数小结节直径在2~4 mm,有2例在叶支气管可见;2例同时出现气管壁增厚,气管环变形,管腔狭窄.结论气管、主支气管内多发的黏膜下小结节钙化影并突向管腔是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

  •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MRI与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范晓颖;肖江喜;蒋学祥;唐光健

    目的分析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 (PVL)的MRI表现与妊娠时间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搜集34例有晚期PVL典型表现的病例,按早产组及足月组分析其MRI改变,包括脑室周围异常高信号、皮质或皮层下白质的损伤和脑白质减少程度与相应的临床症状.结果 (1)早产组T2WI脑室周围高信号程度较足月组重,Z值为3.840,P值为0.000; (2)19例足月组PVL中9例有皮质或皮层下白质的损伤,而早产儿仅占1/15,P值为0.020;(3)足月组有抽搐表现者较早产组多见,P=0.036;(4)两组的运动障碍和智力落后均与脑白质减少严重程度相关,运动障碍Z=-3.047,P= 0.002;智力落后Z=-3.786,P= 0.000,智力落后与胼胝体发育不良有关(Z=-2.499,P= 0.012),早产组视力异常与脑白质减少相关.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PVL的病变程度及范围,PVL患者的妊娠时间和临床症状与MRI所示的改变密切相关.

  • 肾纤维瘤三例

    作者:丛振杰;丁建国

    肾纤维瘤是1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国外文献报道仅20余例[1-8],且多为临床和病理表现,笔者报道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为肾癌.

  • 骨原发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三例

    作者:杜玉清;孔祥泉;李强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是临床少见的骨原发肿瘤,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中组织细胞源性肿瘤[1].现将病理证实的3例骨BFH报道如下.

  • Agfa classic EOS型洗片机烘片加热电路破解及故障处理一例

    作者:袁憬吾;苏长云

    我院1台Agfa classic EOS型全自动洗片机在使用中出现烘片灯管不加热故障,且显示屏上无任何出错提示信息.首先检查了加热管、加热电源保险等相关器件均无损,考虑故障发生在主控制回路,由于该产品不提供电路图,给分析判断故障源带来较大的困难.该主控板为多层印制板结构,经对照观察和测量,破解出灯管加热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由图分析可知:胶片被送入机器进片口约20 s后,微处理器CPU第53脚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约0.5 V),该电压直接送到同相驱动芯片IC39输入端第1脚,输出端第2脚也跳变为低电平(约0.3 V),由于厚膜电路RS21第1脚与其相连亦为0.3 V,经进一步破解分析知,厚膜件RS21是1个输入电压为5~15 V的无触点静态开关,当1脚置零时,12 V电压加到厚膜件输入端,3、4两端迅即通路,加热电压通过保险SI5和限流电阻R376使前后两串联灯管加热,并开始烘烤胶片,被干燥的胶片从出片口送出约30 s 后,CPU第53脚跳变为高电平,IC39第2脚亦跳变为高电平,RS21输入端近似为0 V,输出端开路,加热电压被切断,灯管加热停止,直到下1张胶片送入后,以上所述各状态重新依序出现.

  • 小型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立新;赵伟江;金琼英;顾文香;袁铨

    目的探索小型医学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minimizing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ini-PACS)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逐步实现科室内的无胶片化管理.方法建立基于PC机的局域网,连接CT、MR、数字胃肠机、DSA、激光相机等医学影像设备,整合数字图像网络(digital imaging network, DIN)和医学图像诊断系统(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system ,MDIS),组成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RIS系统通过其中1台安装双网卡的PC工作站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相连.结果系统在2年多的时间内得到连续使用,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得以实现和完善.在现有的数字化影像设备上实现了符合医学数字图像传输标准3.0(digital imaging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 3.0)格式的图像采集、储存、传输、打印、浏览功能.图像和诊断报告信息通过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不同设备上保存的在线图像为3~6个月,所有图像用CD-R光盘刻录,作为离线永久保存,已有32 700多份诊断报告存入数据库;HIS终端可有限制地从该系统获得图像和诊断信息.结论 mini-PACS系统投入和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性能可靠,可基本实现PACS的重要功能,在中、小医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