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胸部X线特点分析

    作者:瞿嵘;凌云;罗裕锋

    患者男,43岁,韩国人,因背部酸痛7 d、发热2 d于2015年5月28日入院。主要临床表现:病程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7年。接触史:有明确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患者接触史,为第二代MERS患者。体检:体温39.0℃,血压126/78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8次/分,呼吸频率21次/min,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腹部平软,肠鸣音正常。入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22×109/L,中性粒细胞2.35×109/L,血小板计数81×109/L,红细胞计数4.7×1012/L。病毒检测:5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3份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的3个标靶(upE/OPF1b/N2)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阳性,血清标本、痰液、大便标本也呈阳性。

  • 肋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容豫;李才林;柏永华;刘衡;张体江

    患者男,50岁。10 d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咳淡黄色黏液痰,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包块。平素体健。体检: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无塌陷、无压痛,胸廓挤压征阴性,左肺叩诊清音,右下肺叩诊浊音,左肺呼吸音正常,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湿性啰音。

  • 胸膜原发性Rosai-Dorfman病影像表现一例

    作者:龙德云;张国强;程新财;邵伟新;叶孝乾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咳嗽2年,右胸痛2个月于2015年1月19日入院治疗。患者无咳痰、畏寒、发热,无胸闷、气急不适。体检:双侧颈部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胸轻微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相关肿瘤指标均正常。薄层CT平扫显示:两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右侧斜裂、水平裂及胸膜下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密度均匀,部分结节融合成分叶状肿块,较大者约3.2 cm ×1.9 cm,以叶间胸膜为主(图1~3)。CT诊断:右侧叶间胸膜间皮瘤可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HE染色,显微镜下见较多组织细胞,细胞体积大,细胞多边形、短梭形,细胞质丰富淡染,可见1~2个核,核仁不清;在宽广的细胞质内见有特征性的吞噬淋巴细胞,淋巴细胞1个或多个,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蛋白、巨嗜细胞抗原(CD68)、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阳性,CD1a、细胞角蛋白(CK)、细胞增殖指数(Ki?67)阴性。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为右侧胸膜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

  • 原发性失眠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静息态功能MRI的局部一致性研究

    作者:魏歆;李传明;周振华;王健

    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PI)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静息态fMRI(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改变。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收集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PI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1例(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25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受试者睡眠情况及整体认知情况进行评估,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神经心理学评分的差异。采用rs?fMRI分析受试者全脑静息态的ReHo,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与神经心理学评分进行线性偏相关分析(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作为协变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PSQI评分显著增高,MoCA、MMSE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伴认知障碍患者组左侧颞叶中回(体素54个, t=3.14)、下回(体素76个,t=4.80),右侧颞叶下回(体素84个,t=4.30),左侧边缘叶海马旁回(体素301个,t=4.44)ReHo值增高(P值均<0.05);左侧颞叶上回(体素79个,t=-3.38),右侧颞叶梭状回(体素50个,t=-3.17)和颞上回(体素238个,t=-5.34),左侧额叶额下回(体素56个,t=-3.98),右侧边缘叶前扣带回(体素233个,t=-3.91),左侧顶叶角回(体素67个,t=-3.27)和顶上小叶(体素65个,t=-3.45)ReHo值减低(P值均<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左侧海马旁回局部ReHo值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r=0.771,P<0.01),右侧前扣带回ReHo值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649,P<0.01)、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55,P<0.05)。结论 PI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多处脑区ReHo改变,右侧扣带回的ReHo下降能反映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左侧海马旁回的ReHo升高可能与睡眠障碍脑功能代偿有关。

  • VIABAHN覆膜支架在下肢动脉分支部位病变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艳;李承志;张红;贺海朋;周咪咪;李王海;王晓白

    目的:探讨VIABAHN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支部位病变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IABAHN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资料,全部病变位于下肢动脉分支周围,髂内动脉开口处3例、股浅动脉开口处6例、膝关节血管网周围7例,均有下肢缺血症状,Fontaine分期Ⅱa期3例、Ⅱb期2例、Ⅲ期5例、Ⅳ期6例;术前踝肱指数(ABI)平均0.36±0.12。以上患者均行球囊扩张+VIABAHN支架植入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Fontaine分期及ABI进行配对t检验,并计算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及6个月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与支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6例患者手术皆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3个月缺血症状改善明显,ABI为0.89±0.10,较术前明显提高(t=18.45,P<0.05);Fotaine分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Ⅰ期14例、Ⅱa期2例。术后6个月所治疗肢体均保肢成功,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使用VIABAHN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

  • 128层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与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聂佩;杨光杰;徐文坚;段艳华;程召平;纪晓鹏;王锡明

    目的:比较128层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与大螺距扫描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6例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序列扫描组),46例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大螺距扫描组)。以手术/DSA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序列扫描组及大螺距扫描组对心内结构、心外大血管、冠状动脉异常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度,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以5分法评价心内结构、心外大血管和冠状动脉近中段的图像质量。Kappa检验评价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Student's 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心率、升主动脉根部及主肺动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及辐射剂量。结果92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前门控序列扫描及大螺距扫描。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对心内结构异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65%(88/92)、99.28%(274/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心外大血管异常诊断的准确率和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冠状动脉异常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冠状动脉异常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0.00%(3/6)、100.00%(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名医师对心内结构、心外大血管和冠状动脉近中段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优(Kappa=0.81、0.85、0.85,P<0.05)。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在大血管的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均为5.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81.000,P>0.05)。大螺距扫描组在心内结构和冠状动脉近中段的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分别为4.00、3.00分,序列扫描组对两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分别为5.00、4.00分,序列扫描组对心内结构(U=594.500,P<0.05)和冠状动脉近中段(U=397.500,P<0.05)的显示优于大螺距扫描组。两组升主动脉根部及主肺动脉的CT值、噪声及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27±0.11)、(0.39±0.1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6,P<0.05)。结论128层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和大螺距扫描均能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提供诊断准确率较高的图像。与序列扫描相比,大螺距扫描虽然受心率的影响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 肺腺癌CT征象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孝先;陈学军;王立峰;魏晓艳;夏威利;黎海亮

    目的:探究肺腺癌CT征象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间203例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CT资料,将突变情况根据这些位点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关系,分为有效突变组(97例)及非有效突变组(106例)。在所有的CT征象中,肿块直径采用秩和检验,密度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其余征象(分叶征、毛刺征、坏死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征及空气支气管征)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计算优势比(OR)。结果在EGFR基因有效突变组,分叶征、毛刺征、坏死征、胸膜凹陷征分别为65、67、45、74例,非有效突变组对应的例数分别为56、51、26、61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30、9.141、10.646、7.986,P<0.05)。病灶直径、密度、空洞征、空气支气管征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毛刺征(OR=2.120)、坏死征(OR=2.853)及胸膜凹陷征(OR=2.094)与EGFR有效突变有关(P<0.05),而分叶征与EGFR有效突变无关。结论在所有的CT征象中,毛刺征、坏死征及胸膜凹陷征与EGFR基因有效突变有关,它们更容易出现在有EGFR基因有效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

  • 肋骨包虫病的影像诊断价值

    作者:郭辉;李白艳;姚娟;马华;熊鑫鑫;刘文亚

    目的:探讨肋骨包虫病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7例肋骨包虫病的X线、CT及MRI表现及临床征象。本组8例行X线平片检查;17例CT检查,其中4例行CT增强检查;5例MRI检查。结果病变均为单侧发病,涉及单个肋骨7例,17例病变共涉及33个肋骨。CT主要表现:17例肋骨骨质破坏中,呈囊状、膨胀性、溶骨性破坏10例,虫蚀状溶骨性破坏7例;肋骨破坏伴周围囊肿13例,呈单囊水样密度影3例,呈分隔状、车轮状多囊改变10例;伴肋骨骨折4例,肋骨纵行骨折2例、横断骨折2例。MRI表现:1例为单囊型,肋骨骨质膨胀性破坏,T1WI低信号、T2WI及压脂高信号;4例为多子囊型,其中1例肋骨内膨胀性破坏,3例为包虫侵蚀肋骨皮质(外生性生长、局部形成巨大囊性占位、T1WI低信号、T2WI及压脂示母囊呈高信号、子囊较母囊信号更高、呈现为多囊状结构、压脂像显示更清楚)。结论 CT、MRI都可明确病变部位。病变呈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或伴有周围多子囊型囊肿等特征,能对肋骨包虫病做出定性诊断。

  • Fe2O3纳米复合栓塞材料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兔肾VX2肿瘤

    作者:郭子义;李晓光;金征宇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Fe2O3?碘油?明胶新型栓塞材料,改变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和吸波能力,提高微波消融(MWA)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制备含有纳米Fe2O3的新型栓塞材料,先进行体外模型实验,验证新型材料对微波消融温度分布的影响;然后行在体动物实验。实验动物为新西兰白兔。10只双侧肾VX2肿瘤兔动物模型,经肾动脉对肾VX2肿瘤行栓塞联合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实验动物双肾肿瘤均经肾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左肾为含有纳米Fe2O3的碘化油(治疗组)、右肾为不含纳米Fe2O3的超液态碘化油(对照组);然后微波消融治疗,双侧肿瘤消融时间与功率完全相同。治疗后即刻CT灌注检查,观测肾灌注参数;取病理组织检查,HE和免疫组化染色,了解VX2肿瘤的组织病理与肿瘤血管情况。以此判断疗效。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左、右两侧肾动脉灌注参数值(BF,BV,PMB)之间的差异,检验水平设为P<0.05。结果体外实验,局部存在纳米Fe2O3的区域,距离微波针1 cm处,消融20 s及60 s时平均温度分别为(59.1±1.7)°C和(95.5±4.5)°C;而无纳米Fe2O3的区域,平均温度分别为(31.1±2.5)°C和(45.6±3.5)°C。肾VX2肿瘤经肾动脉栓塞治疗后即刻血流量显著降低,治疗前(31.4±10.6)ml·100 ml-1·min-1、治疗后(6.1±9.9)ml·100 ml-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结果提示:应用含有纳米Fe2O3?碘油?明胶新型栓塞剂后,纳米Fe2O3能够保存在血管腔内,未向肾实质内渗透。结论含有纳米Fe2O3的新型栓塞材料可能有助于提高MWA微波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而通过经动脉途径给予纳米Fe2O3的栓塞剂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肾肿瘤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 旋转式兔脑损伤模型的扩散张量成像动态定量测量及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熊婧彤;张竞文;伍建林;方玉果;林琳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测量旋转式兔脑损伤模型各向异性分数(FA)、ADC值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相关性。方法42只6月龄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轻度损伤组(18只)与重度损伤组(18只)。采用自制快速旋转式致脑损伤装置,分别以45°及90°两个旋转角度建立轻度与重度兔脑外伤模型,并分在外伤后6、12、24、48、72 h及1周6个时间点进行MRI与病理学观察(每亚组3只)。采用3.0 T MRI设备行常规序列与DTI扫描,对皮层下白质、胼胝体和脑干进行FA值与ADC值定量测量。各测量时间点不同测量脑区轻、重度损伤组之间FA、ADC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其随时间变化的比较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与β?APP染色阳性轴索计数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重度损伤组不同测量脑区FA值及ADC值大多低于轻度损伤组(P<0.05),且轻度损伤组测量值变化较前者滞后,其中重度损伤组脑干伤后6 h时FA值及ADC值均较轻度损伤组减低,对损伤程度较敏感。轻、重度损伤组各脑区FA、ADC值均呈相似动态变化,即随着损伤时间延长而呈逐渐减低规律,但FA值较ADC值对损伤更为敏感。伤后6 h重度损伤组皮层下白质及脑干FA值较建模前减低(P<0.05),至12 h两损伤组各脑区FA值均较建模前减低(P<0.05)。伤后12 h重度损伤组各测量脑区ADC值较建模前减低(P<0.05),至24~48 h除轻度损伤组皮层下白质外两损伤组各测量脑区ADC值均较建模前减低(P<0.05)。伤后12~48 h大多数观察脑区的FA、ADC值与β?APP阳性轴索计数呈统计学负相关(P<0.05)。结论 DTI技术可以早期敏感定量检测和评估脑外伤脑白质与轴索的病理改变,可应用于临床上该类患者的病情评估与定量诊断。

  • MR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参数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作者:何为;周延;刘剑羽;周振宇

    目的:探讨DWI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参数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且在术前1个月内行胰腺MRI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胰腺癌组;搜集同期MRI检查胰腺未见异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胰腺常规MRI和IVIM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单指数模型参数ADC值和IVIM模型参数[包括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胰腺癌组和对照组各MRI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胰腺癌的效能。结果胰腺癌组的ADC值、f值分别为(1.51±0.37)×10-3mm2/s和(30.06±19.84)%,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的(1.68±0.31)×10-3mm2/s和(36.92±1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的D*值中位数为13.90×10-3mm2/s,低于正常胰腺组的27.10×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的D值1.26×10-3mm2/s,与正常胰腺组的1.06×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D*、f值鉴别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727、0.680。结论 DWI单指数模型与IVIM模型参数有助于诊断胰腺癌。

  • 肝脏IgG4相关炎性假瘤的MRI特征

    作者:盛若凡;翟长文;曾蒙苏;纪元;陈财忠

    目的:探讨肝脏IgG4相关炎性假瘤(IPT)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IgG4相关IPT患者,患者均在病理检查前6周内行上腹部MRI平扫、增强及DWI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MRI信号特征,测量病灶及肝组织的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9例肝脏IgG4相关IPT患者共11个病灶。8个病灶边界清楚,3个边界不清。7个病灶在肝包膜下分布。11个病灶在T1WI上均呈低信号。T2WI上8个病灶呈高信号。增强扫描5个呈渐进性强化,4个呈持续强化,其余2个为不典型的廓清模式,门静脉期、延迟期呈等、低信号。主要伴随征象包括:6个病灶延迟包膜样强化,7个病灶中央无强化区。病灶ADC值为(1.42±0.36)×10?3mm2/s,稍低于肝脏ADC值[肝脏为(1.55±0.31)×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46)。结论肝脏IgG4相关IPT的MRI表现多样,典型者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呈渐进性或持续高信号,伴延迟包膜样强化及中央无强化区。

  • 双源CT强化程度与食管癌病理分级的关系

    作者:刘小静;周胜利;苗重昌

    目的:探讨双源CT碘浓度评估食管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病理分级为高分化癌17例、中分化癌24例、低分化癌19例。60例均行食管双源CT双能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测量计算食管癌病灶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静脉期NIC、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和静脉期强化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食管癌患者间NIC及强化程度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NIC及强化程度鉴别中、高分化食管癌与低分化食管癌的效能。结果高、中、低级别食管癌患者的动脉期NIC值分别为(1.54±0.34)、(1.72±0.50)、(2.10±0.40)mg/ml,静脉期NIC值分别为(1.55±0.52)、(1.80±0.62)、(2.18±0.35)mg/ml,静脉期强化程度分别为(25.65±4.43)、(27.55±6.82)、(30.77±6.38)HU,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中、低级别食管癌患者的动脉期强化程度分别为(14.40±3.91)、(14.26±7.35)、(16.17±6.89)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动脉期NIC、静脉期NIC和静脉期强化程度鉴别中、高分化食管癌与低分化食管癌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01、0.817和0.730。结论双源CT测定碘浓度评估食管癌病理分级有一定价值。

  • DSA不同参数组合对颅脑器官辐射剂量影响的模体研究

    作者:孙士龙;周桂娟;李传东;王玉丽;刘瑞宏;贾绍田;杜国生

    目的:探讨DSA附加滤过和采集野的不同参数组合对颅脑器官辐射剂量影响。方法采用血管造影机,调整不同采集野(分别为48、42、31、22 cm)和附加滤过(分别为0.9 mmCu+1.0 mmAl、0.4 mmCu+1.0 mmAl、0.1 mmCu+1.0 mmAl),将采集野及附加滤过分别组合,对装入剂量计的仿真模体行正侧位二维造影采集(2D?DSA)及三维造影采集(3D?DSA)。采集过程中记录累积剂量面积乘积(DAP)和入射参考点的空气比释动能(AK),并测量垂体、左晶体、右晶体的吸收剂量。采用t'检验比较2D?DSA和3D?DSA采集时吸收剂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DAP、AK参数与不同部位吸收剂量的差异。结果2D?DSA条件下(n=12),左晶体、右晶体、脑垂体的吸收剂量分别为(2.77±0.68)、(6.23±3.54)、(8.65±2.62)mGy,3D?DSA条件下(n=12)上述部位的吸收剂量分别为(1.78±0.82)、(2.18±1.15)、(3.32±0.64)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3.76和6.85,P均<0.01)。DAP [(8739±5731)mGy·cm2]与脑垂体、左晶体、右晶体的吸收剂量[分别为(5.988±3.299)、(2.258±0.872)、(4.207±3.303)mGy]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66、0.684、0.727,P均<0.01)。AK值为(31±23)mGy,和脑垂体吸收剂量具有相关性(r值为0.894,P<0.01)。受检者眼晶体辐射剂量随着附加滤过增加、采集野减小而减小,垂体的辐射剂量随着附加滤过增加、采集野增加而减小。结论头颈部DSA时,晶体和垂体的辐射剂量随附加滤过和采集野的不同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且3D?DSA辐射剂量低于2D?DSA。

  • 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模式与启动方式优化组合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张艳;卢禹流;王莹;王晓华

    目的:探讨头颈动脉CTA中扫描模式与启动方式的优化组合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根据临床需要行头颈动脉CTA检查的188例患者,按检查日期(2周为一组)分为A1(45例)、A2(48例)、B1(45例)、B2(50例)组,分别采用不同的CTA扫描模式和启动方式组合进行扫描。A1组: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A2组: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B1组: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B2组: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测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分叉、基底动脉、上腔静脉、颈内静脉及横窦处CT值和噪声)和主观评价(进行硬化伪影干扰评分和诊断可接受性评分),并记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χ2检验对4组图像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1、A2、B1、B2组的横窦CT值分别为(124±30)、(151±34)、(130±37)、(160±3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CTA启动方式间横窦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扫描模式对横窦CT值无影响(P=0.162)。4组间其他部位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噪声较常规螺旋扫描模式高。4组图像均可用于诊断,诊断可接受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伪影干扰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扫描模式下,硬化伪影干扰评分A1较A2高,B1较B2高。A1、A2、B1、B2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45±5)、(35±4)、(49±4)、(35±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对比剂用量高于A2、B2组。4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79±0.07)、(0.81±0.08)、(1.49±0.11)、(1.51±0.1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辐射剂量低于B1、B2组。结论头颈动脉CTA检查中Flash扫描模式与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组合时,图像质量及诊断可接受性较好,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低。

  • 常规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眼眶淋巴增生性疾病的价值

    作者:沈杰;许晓泉;胡昊;刘虎;施海彬;吴飞云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鉴别诊断眼眶淋巴增生性疾病(L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后随访证实的眼眶LPD患者42例,其中眼眶淋巴瘤23例,眼眶良性LPD 19例。所有患者均行眼眶DWI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定性(观察病灶位置、边界、累及范围≥2个象限患者比例、信号强度、T2WI上病灶内是否可见流空信号、T2WI上是否存在副鼻窦炎症MRI征象)和定量分析[测量计算病灶ADC值、增强后病灶与颞肌的信号强度比(CER)]。采用χ2检验、t检验比较良、恶性患者间定性、定量结果的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有意义的鉴别参数。采用ROC法分析各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LPD组9例有流空信号,5例合并副鼻窦炎症MRI征象;良性LPD组17例有流空信号,13例合并副鼻窦炎症MRI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恶性组间病灶位置、边界、信号强度、累及范围≥2个象限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ADC值、CER值分别为(0.79±0.09)×10?3mm2/s、1.43±0.17,良性组分别为(1.29±0.35)×10?3mm2/s、1.79±0.31,2组间ADC和CE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30、-8.257,P均<0.01)。ADC值、CER值、T2WI流空效应是对鉴别良、恶性LPD有意义的参数(P均<0.05)。ADC值诊断眼眶淋巴瘤的ROC下面积为0.97,以0.74×10?3mm2/s为阈值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和94.7%。ADC值+CER值鉴别诊断良、恶性眼眶LPD的ROC下面积为0.90,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3%、100.0%、88.1%。结论ADC值、CER值、T2WI流空效应是鉴别眼眶良、恶性LPD的重要参数,ADC值诊断效能高,联合ADC和CER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特异度。

  • MRI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诊断鼻咽癌患者早期颅底骨侵犯的价值及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作者:李伟;张汝森;李雯;李建生;杨佩瑜;刘枫

    目的:探讨MRI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SPECT?CT)诊断鼻咽癌患者早期颅底骨侵犯的价值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鼻咽部CT检查未显示颅底骨侵犯且均进行过鼻咽部MRI和SPECT?CT检查,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95例患者。分别对MRI和SPECT?CT图像上是否有颅底骨侵犯做出阳性或阴性的判定。临床医师根据MRI结果做出常规临床决策,根据MRI联合SPECT?CT结果做出联合临床决策,对比2次临床决策中变动的内容。以临床综合结果(包括症状、影像及随访等)作为判定颅底骨侵犯的标准,分析MRI、SPECT?CT及联合检查诊断颅底骨侵犯的价值。采用ROC分析MRI、SPECT?CT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同常规临床决策比较,采用联合临床决策87例(44.6%,87/195)临床决策发生了变化,其中21例新增了颅底侵犯的诊断,46例颅底侵犯的范围增加,87例治疗方案均发生了改变。195例中,根据临床综合标准判定,114例存在颅底骨侵犯。MRI、SPECT?CT均诊断阳性的74例,均存在颅底骨侵犯;MRI、SPECT?CT均诊断阴性的58例,均不存在颅底骨侵犯。诊断为MRI阳性SPECT?CT阴性的患者,66.7%(16/24)存在颅底骨侵犯;诊断为MRI阴性SPECT?CT阳性的患者,61.5%(24/39)存在颅底骨侵犯。将MRI和(或)SPECT?CT阳性即诊断为阳性作为联合检查诊断的标准。MRI、SPECT?CT及联合检查诊断鼻咽癌患者颅底骨侵犯的敏感度分别为78.95%(90/114)、85.96%(98/114)、100.00%(114/114),特异度分别为90.12%(73/81)、81.48%(66/81)、71.60%(58/81),ROC下面积分别为0.845、0.837、0.858,错诊率分别为16.41%(32/195)、15.90%(31/195)、11.79%(23/195)。结论 MRI联合SPECT?CT检查可以提高对颅底骨侵犯诊断的准确性,有效影响鼻咽癌的临床决策。

  • 数字化X线摄影三线比值在诊断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价值

    作者:王亮;盛茂;郭万亮;王琪;方林;靳宗达;袁泉文;杜悄悄;沈钧康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三线比值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共146例6个月以下临床疑诊髋关节脱位婴儿的骨盆平片,正常髋关节36例、髋脱位110例,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40例、髋关节脱位70例;正常髋关节134髋、脱位髋关节158髋,其中发育不良57髋、脱位101髋。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盲法以股骨近端干骺端中点(o点)为起点,分别至髋臼外上缘(a线)、Y型软骨中心(b线)、髋臼下缘(c线)做连线,测量3条线的长度,计算a/b、a/c、b/c的比值,采用ROC曲线探讨三线比值与髋关节脱位类型的关系。结果正常髋关节三线比值(a/b、a/c、b/c)均接近于1,发育不良时比值>1,脱位时比值<1。b/c值对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较低,诊断正常髋关节及脱位髋关节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a/b、a/c值对诊断各脱位类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在诊断正常髋关节时,当a/b=0.985,a/c=0.980,b/c=0.990,对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625,0.700(P<0.05),b/c临界水平值诊断价值高。在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时,当a/b=1.060,a/c=1.045,对应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34、0.905(P<0.05),a/b临界水平值诊断价值高。在诊断髋关节脱位时,当a/b=0.960,a/c=0.965,b/c=0.970,对应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85、0.918、0.746(P<0.05),a/b临界水平值诊断价值高。结论 DR三线比值可为6个月以下婴儿DDH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侵及胸腺和甲状腺的CT影像表现

    作者:胡迪;段晓岷;曹琪;彭芸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累及胸腺、甲状腺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2月间经病理及临床确诊LCH累及胸腺和甲状腺患儿治疗前CT影像表现特点。其中累及胸腺者共38例,累及甲状腺者共8例。结果累及胸腺者CT平扫表现为9例单纯肿大,17例不同程度钙化,9例肿大伴不同程度钙化,1例胸腺内可见气腔影,1例肿大伴钙化及气腔,1例肿大伴钙化及低密度灶。累及甲状腺者CT平扫及增强检查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对称或不对称性肿大,密度不均匀减低,增强病变累及区强化不明显。结论 LCH累及胸腺CT表现以钙化常见,可不伴有胸腺肿大。LCH累及甲状腺CT表现以肿大、异常密度伴相邻组织肿胀为主。

  • 祝贺郑传胜教授团队荣获全球介入放射学科学大会杰出实验研究奖

    作者:梁斌

  • 《中华放射学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

    关键词: 放射学 委员会
  • 本刊对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作者:

    关键词: 文献
  • 本刊对摘要部分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 本刊2016年可以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作者:

    关键词: 医学
  • 重新正确认识第五脑室的概念及其影像表现

    作者:王梅云;白岩;史大鹏;程敬亮;Carlos Torres

    关于第五脑室(the fifth ventricle)的概念,从国内能够查到的中文医学资料包括医学教科书、著作、文献及网络文字中,其定义基本是一致的,即第五脑室也称透明隔间腔。国内几乎所有医务工作者一直笃信此定义。然而,在国外的文献报道中,第五脑室通常被定义为位于脊髓圆锥并由室管膜组织包绕的囊腔[1],而不是透明隔间腔,因为透明隔间腔的组织结构与脑室不同[2]。笔者通过对第五脑室的定义、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及其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描述,以便国内读者能够重新正确认识这一概念。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