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右臀部巨大软组织错构瘤一例

    作者:谢民;田建明;王培军;左长京;王敏杰

    患者女,33岁.右臀部先天性肿块33年,加重伴局部疼痛20年.体检:右臀部皮下肿物,约20 cm×30 cm 大小,界限欠清,质地较软,无压痛.

  • 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二例

    作者:丛振杰;丁建国

    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罕见,笔者报告2例如下.例1 男,35岁.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右侧腹痛,疼痛局限,无放射,无恶心呕吐、腹胀,伴有反复发热(38~39 ℃),经抗炎治疗无明显改善.1周前出现右下肢肿胀,皮温升高,主动脉搏动正常.CT平扫示右肾上腺区见一11 cm×7 cm×6 cm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尚清,密度均匀(图1),增强后肿块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图2),肿块向前生长推移并包绕下腔静脉,致其以下至右侧髂总静脉水平管腔内均见明显瘤栓形成(图3),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术后巨检示:肿块切面呈灰白色,部分质韧,肾上腺正常结构消失,被瘤细胞弥漫浸润,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白细胞抗原(LCA)阳性,全B-淋巴细胞标记抗体(L26)阴性,全T淋巴细胞标记抗体(UCHL-1)阳性,碳水化合物抗原(CD15)部分阳性,嗜铬素(CHG)阴性,甲胎蛋白(AFP)阴性,单核细胞(CD68)组织细胞阳性.病理诊断:(右肾上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弥漫型,T细胞型,大细胞型.

  • 椎管内巨大血管脂肪瘤一例

    作者:杨晓萍;马强华;周怀阳;王云冰

    血管脂肪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肾脏,青壮年多见,发生于婴儿期腰骶部椎管内巨大血管脂肪瘤罕见.

  • 腺样囊性瘤一例

    作者:朱正兵;温志波;朱俭;黄凡衡

    患者男,58岁,自诉头痛伴视物模糊1个月.体检:视力下降,双眼睑下垂,右眼球固定于中间位,不能向内、外、上、下运动,左眼外展受限,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

  • 碘普胺致窦性心动过缓一例

    作者:张爱华;王文英

    患儿女,13岁.主诉"头晕、恶心、乏力3 h",于2002年8月26日入院.入院前3 h患儿体检时做腹部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怀疑肝血管瘤,拟行CT肝脏增强扫描.在做碘普胺(0.1 ml)皮肤试验后2~3 min突然出现头晕、恶心、乏力、脉搏缓慢.追问病史,患儿既往身体健康,从未有类似发作.发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史,亦无特殊用药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 ℃,呼吸25次/ min,脉搏44次/ min,血压110/4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全身皮肤起初未见皮疹,12~13 min后于双上肢、颜面部出现散在充血性斑丘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44次/min,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第3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脉搏尚有力.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发病7 h后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CK)191 U/L(正常范围:15~130 U/L),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在正常范围内.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慢38次/min,窦性心律不齐,交界区逸搏,不完全性房室脱节,ST-T段无改变.

  • 原发性成神经节细胞瘤一例

    作者:朱捷;刘荣波;周翔平;冯黎;卢春燕

    患者女,26岁.因右腰部疼痛1个月入院.咳嗽时腰痛显著,无放射痛.抗炎治疗后无缓解.既往体健,否认肿瘤家族史.

  • 原发性腹膜后囊腺癌二例

    作者:刘裕;付政;吴玉芬;蒋兴莲;刘娟娟

    例1 女,47岁.上腹闷胀伴腰酸2个月余.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 3.90×1012/L、血红蛋白 113 g/L,尿常规白蛋白阳性,未作肿瘤标记物的测定.盆腔B超检查:子宫、卵巢未发现异常.胃肠钡餐检查:无异常发现.CT表现:右侧腹膜后腔巨大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光整,约12 cm×14 cm×16 cm大小,平均CT值17~21 HU,平扫边缘区有稍高密度丘状结节样影(图1),强化后结节有增强表现(图2).肿物压迫肝脏右后叶下部,致右肾下移,下腔静脉及胰腺前移.术后病理检查:见瘤组织呈腺管状结构,被覆柱状黏液分泌细胞,大部分呈乳头状排列,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多层性和非典型性,并可见明确的间质浸润,符合黏液性囊腺癌(图3).

  • 脑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翔;戴建平;詹炯;孙波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CTA)在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7例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14例行单层CT 灌注成像,对比剂总量为 50 ml,注射流率为 4.5 ml/s.13例行2次CT 灌注成像,每次对比剂剂量为35 ml.随后使用螺旋CT扫描对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或)颅内段行CTA.由2名神经影像医生阅片比较2种CT灌注成像的大峰值时间(time to peak,PT),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和相对血流量(relative flow, RF)图像.观察CT血管成像的螺旋横轴面图像以评价管壁斑块.应用Xtension软件实现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和表面阴影成像(threshold 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以观察血管整体形态;使用Fly Through 软件生成CT仿真血管内窥镜图像以观察血管内部形态.结果 27例患者常规CT图像检出29个病灶.CT灌注图像共检出43个病灶,其中8个病灶RF与对侧相比无明显降低;其MTT略延长,PT明显延长.注射35 ml对比剂与注射50 ml对比剂的CT灌注图像的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487,P>0.05).13例患者26支颈动脉中21支颈动脉可以观察到动脉管壁钙化斑块,15支颈动脉可以观察到密度值为-12~15 HU的软斑块.SSD、MIP和内窥镜技术可以观察血管形态.结论使用单层螺旋CT,可以获得多层灌注图像.CTA还可用于观察管壁斑块.结合CT灌注成像与CTA,不但可以清楚地观察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变化,还可同时获得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的病情.

  • 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作者:石继军;曾国洪;张智伟;王慧深;钱明阳;李渝芬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心健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02年7月,182例患者(男63例,女119例)成功地采用国产心健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进行了PDA的封堵术.年龄3个月至16岁,平均(5.23±4.02)岁,体重5~50 kg,平均(17.09±8.11)kg.PDA窄处直径为1.32~9.00 mm,平均(4.30±1.02)mm.输送长鞘为6~10 F.手术时间为45~135 min,平均(73.31±21.44) min;X线曝光时间为2.60~26.90 min,平均(7.09±4.55)min.术后即时、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82例均成功地置入心健牌PDA封堵器.182例即时心血管造影显示109例(59.89%)即时完全堵闭,30例有少量残余分流,43例仅有微量的残余分流,残余分流率为40.11%;24 h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163例(89.60%)完全堵闭;1个月后8例仍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及6个月仅4例有残余分流,79例完成术后1年的随诊,仅2例仍有残余分流.术后2年仍有1例残余分流.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心健牌PDA封堵器对PDA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满意,可替代进口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 主动脉狭窄和(或)闭塞性病变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红珊;徐克;苏洪英;张曦彤;肖亮;周玉斌;冯博;黄亘

    目的对主动脉狭窄和(或)闭塞性病变(ASO)的综合介入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评价.方法本组23例ASO(狭窄性病变14例,闭塞性病变9例)均分别应用经皮主动脉闭塞穿通术、经导管局部溶栓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ES)置入术及经皮主动脉夹层内膜瓣开窗术(FIF)等进行了综合介入治疗. 结果 23例ASO的治疗成功率为96.7%.其中,14例主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治疗成功率为92.9%(1例主动脉破裂死亡).9例腹主动脉完全闭塞的治疗成功率为100.0%.23例ASO中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11例(狭窄4例,闭塞7例),成功率为100.0%.1例主动脉夹层所致主-髂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用FIF获得成功.其余12例仅采用局部溶栓术和(或)PTA治疗,成功率为91.7%.术后除1例死亡外,其余22例中,术后症状完全消失者18例,症状改善者4例.目前平均随访31.0个月(1~113个月),其中1例于随访48个月后失访;1例于治疗后2个月因出现主动脉再狭窄及右下肢缺血坏死而截肢;1例于治疗后18个月死于胸主动脉夹层破裂;19例随访至今,症状无复发. 结论综合应用多种血管介入技术治疗ASO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MRI评价膝关节半月板的桶柄状撕裂

    作者:郑卓肇;范家栋;谢敬霞

    目的明确5种MRI征象对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35例患者139个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MR图像,其中19个存在半月板桶柄状撕裂.在均不告知关节镜结果的条件下,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独立读片,差异协商解决.每个膝关节均记录如下5种MRI征象:双后交叉韧带征(双PCL征)、半月板翻转征、空领结征、碎块内移征和外周残半月板征.分别计算每种征象诊断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5种征象的诊断敏感度分布于52.6%和89.5%之间,特异度分布于83.3%和98.3%之间,阳性预测值分布于42.9%和88.2%之间,阴性预测值分布于92.7%和98.3%之间,准确度分布于82.7%和96.4%之间."碎块内移征" 和"外周残半月板征"的诊断敏感度高,"双PCL征"的诊断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高,而"碎块内移征"具有高的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结论半月板桶柄状撕裂在MRI上可以有多种表现,各种征象对诊断的能力有所不同.

  • 脑缺血后T1WI产生高信号的病理基础

    作者:任燕双;张云亭;刘松龄

    目的揭示脑缺血后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方法将5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不同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时间组(T0=0 min, T1-a=15 min, T1-b=30 min, T1-c=60 min, T1-d=永久性闭塞)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动态观察短T1信号出现的时间、部位,并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总计46只存活模型可列入统计结果.T0组(7只)中无短T1信号出现;T1-a组(13只)中7只出现短T1信号;T1-b组(12只)中8只出现短T1信号;T1-c组(7只)与T1-d组(7只)中全部出现短T1信号.短T1信号出现阳性者在不同缺血时间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9.328,P<0.05);短T1信号区域的组织学检查可见出血、吞噬脂肪的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和蛋白质变性、髓鞘破坏等;皮质区短T1信号出现时间早,主要与出血有关,基底节区短T1信号主要与脂质沉积有关,出现时间晚.结论不同时间、部位出现的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不同;短T1信号的产生主要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有关.

  •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微循环障碍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培毅;梁晨阳;林燕;袁芳;胡凌

    目的从微循环的角度探讨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及星形细胞与脑局部微循环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脑局部低灌注模型和脑局部星形细胞水肿模型,在动态CT脑灌注成像检查后处死,分别作灌注CT参数图、红四氮唑(TTC)染色、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观察.脑局部低灌注模型作了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和大峰值时间(time-to-peak, TTP)比值(病侧 / 健侧)测量.结果大鼠脑局部低灌注模型实验组的rCBF和MTT参数图显示病变侧低灌注区,rCBV和TTP参数图未见异常.rCBF、rCBV、MTT和TTP的比值范围分别为:0.39~0.55、0.92~1.00、1.20~1.50和1.00~1.00.电镜见星形细胞水肿,肿胀的星形细胞足板挤压毛细血管使管腔狭窄或闭塞;神经元表现正常或有轻度可逆损伤.假手术组各个参数图、TTC染色、电镜以及光镜未见异常.大鼠脑局部星形细胞水肿模型实验组4只大鼠的rCBF和MTT参数图均见星形细胞水肿所造成的局部低灌注带和局部MTT延长区域,其中3只rCBV参数图显示异常低灌注区,2只TTP参数图显示TTP异常延长区域.rCBF、rCBV、MTT和TTP的比值范围分别为:0.25~0.44、0.70~1.01、1.20~2.00和1.02~1.45.电镜观察到星形细胞水肿,足板不同程度的肿胀,极度肿胀的星形细胞足板挤压毛细血管使管腔狭窄或闭塞;神经元基本正常或仅有核膜凹陷.对照组的CT灌注成像、TTC染色、电镜和光镜均未见异常.结论 rCBF下降到电衰竭阈值和膜衰竭阈值之间时,星形细胞可以作出比神经元更为迅速的反应,即星形细胞水肿.星形细胞足板肿胀使得毛细血管的管腔变窄,造成局部微循环障碍,加重脑局部的缺血缺氧.动态CT脑灌注成像可清楚地显示上述状态下异常血液动力学变化,rCBF与rCBV之间的变化关系可提示脑缺血区微循环障碍的程度.

  • 兔脑缺血区扩散、灌注成像及细胞内钙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芳;谢敬霞;韩鸿宾

    目的本实验预通过制作兔大脑中动脉持久性闭塞(MCAo)模型,采用MR扩散和灌注加权成像(DWI和PWI)确认半暗带,并与病理脑片水平不同缺血区域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行对照研究,试图了解脑缺血早期半暗带MR特征及其与细胞内钙超载的关系.方法 28只新西兰兔按MCAo后0.5~36 h间不同时间分为7组,在既定时间行DWI及PWI,后1次MR检查完后立即处死动物,并迅速取脑,制作病理脑片及钙离子荧光探剂标记.将制备好的脑片置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兴趣区荧光强度.将缺血侧尾壳核区(Ⅰ区)、额顶叶皮质区(Ⅱ区)的MR各项参数及钙离子荧光强度进行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 MR结果显示MCAo后,缺血侧Ⅰ区、Ⅱ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对侧有明显的降低,MCAo后0.5~6 h,Ⅰ区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明显低于Ⅱ区(t=26.33,P<0.001).12 h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60,P>0.05).细胞内钙荧光检测结果显示MCAo后0.5 h,Ⅰ区的荧光强度(FI)即较对侧增强3.18±0.14倍(t=5.27,P<0.05),而Ⅱ区与对侧相应区域在缺血后1.5 h以内F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3.21,P>0.05),3 h后缺血侧Ⅱ区FI较对侧相应区域升高(F=10.38,P<0.01).Ⅰ区缺血3 h以内rADC与FI呈负相关(r=-0.665,P<0.05),Ⅱ区缺血12 h以内表观扩散系数(ADC)与钙超载呈明显负相关(r=-0.83,P<0.01).结论脑缺血早期MR DWI和(或)PWI显示的不匹配区符合缺血性半暗带的特征,与脑片细胞内钙的对照研究发现当缺血区CBF低于对侧25%时出现明显的细胞内超载,而缺血早期ADC降低可能反映细胞内钙超载的发展.

  • 多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对肝细胞癌检出的初步评价

    作者:赵虹;周康荣;严福华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DCT)行肝脏增强后多期扫描,评价对肝细胞癌(HCC)的检出.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HCC的患者40例,共61个HCC病灶;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33~76岁,平均49岁.采用Marconi MX8000 CT扫描机行增强后多期扫描,动脉早期的延迟时间为20 s,动脉晚期延迟时间为34 s左右,门脉期为80 s,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并对瘤径≥1 cm 的病灶行肿瘤及其邻近肝实质的密度值测量,计算其差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61个病灶中,瘤径≥1 cm 的病灶47个,在增强后的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脉期,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各期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秩和检验:χ2=12.07,P<0.05).在病灶检出率方面,61个病灶动脉早期检出率为32%,动脉晚期检出率为87%,双动脉期检出率为94%,门脉期检出率为82%.经统计学分析,动脉早、晚期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动脉晚期加门脉期与动脉早期加门脉期之间对病灶检出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双动脉期加门脉期与动脉晚期加门脉期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MDCT行肝脏扫描,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方案,使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内,提高了HCC病灶检出的机会.

  • 肝吸虫性胆管炎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

    作者:崔冰;胡秋根;王岩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吸虫性胆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3D-FASE(三维高级快速自旋回波)重T2加权扫描技术对54例肝吸虫性胆管炎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对照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本组54例肝吸虫性胆管炎的MRCP的定性诊断率为88.9%,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46例),末梢胆管囊状扩张(43例),肝外胆管扩张(15例)和狭窄(19例),胆总管及胆囊内充盈缺损性低信号(6例).结论采用3D FASE 重T2WI序列能获得清晰的MRCP图像.肝吸虫性胆管炎的MRCP特征性表现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合并末梢胆管的小囊状扩张,MRCP是诊断肝吸虫性胆管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 关注SARS并发症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张雪哲;卢延;王武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是1种急性暴发流行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传染病学专家Carlo Urbani 第1个发现了SARS病症,并制定了SARS定义.由于Urbani 医师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公布,使全世界能够对SARS迅速加紧监察,对确诊或疑似病例果断采取隔离预防措施.在各国科学家(包括我国学者)共同努力下,对SARS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经验.有关SARS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亦有一些报道,着重于常规胸部X线平片的报道,对SARS肺部的影像表现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提高SARS影像学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减低病死率,认识SARS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

  • 充分发挥影像学在抗击SARS中的作用

    作者:马大庆

    近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疫情.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广大的放射工作者承担了艰巨的任务.他们不畏艰险,奋战在第一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重视和加强现代医学影像学实践中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高培毅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范围内医学影像新技术革命的时期,随着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技术、信息科学,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突飞猛进地发展,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诊治研究和实践方式将会发生变化.基础试验研究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动物实验研究.

  • SARS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

    作者:王微;马大庆;赵大伟;赵春惠;郭雁宾;吴昊;袁椿旺;段勇;朗振为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对6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进行X线胸片(已有另文报道)和高分辨率CT(HRCT)的动态观察.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后连续进行CT观察检查,间隔4~6 d. 结果发病初期进行影像检查者25例,CT表现为小片状影像者22例,占88.0%(22/25);其中类圆形磨玻璃样影20例,占80.0%(20/25).其余35例在进行影像检查时已发病3 d,病变已经有所进展.3 d后患者肺部均出现多发大片状影像,其中呈单一磨玻璃样影者10例,占16.7%(10/60);磨玻璃样影合并实变影者45例,占75.0%(45/60);主要呈肺实变影者5例,占8.3%(5/60).入院10~14 d内病变明显进展者50例,占83.3%(50/60);病变范围减少者10例, 占16.7%(10/60);合并肺间质增生者4例,占6.7%. 结论 HRCT可清楚反映SARS病变的密度、形态和范围,以及显示肺间质增生改变.因而,HRCT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了解病变的动态变化.

  • 50例SARS患者的X线分析

    作者:郑玄中;李健丁;宋建波;马彦云;姜增誉

    目的分析总结SARS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确诊为SARS患者的X线表现及其发展过程. 结果 (1) SARS的X线主要表现为早期即可出现大小不一、边界模糊的片状阴影,以下肺及肺野外周多见.可单发或多发,可单侧肺受累或双侧同时受累,形态多样,变化迅速.随病情进展,单发病灶多发展为单侧多发或双侧多发病灶.空洞(1例)、结节状病灶(1例)、胸腔积液(2例)及胸膜肥厚粘连(1例)改变少见,未见有钙化灶.X线的进展情况可分为4种:X线改变严重程度加重,出现1个高峰后,病灶逐渐改善,共32例(占64%);X线改变波动,共9例(占18%);X线改变较平稳,共7例(占14%);X线表现进行性恶化,共2例(4%).(2) 50例SARS患者的肺部X线表现可初步分为三型:实质型36例(占72%),间质型4例(占8%),混合型10例(占20%).(3) 转归 48例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多在接受治疗后6~39 d吸收消散(平均为15.9 d),1例治疗期间死亡,1例病危,其X线表现加重.结论胸部X线检查可以协助临床早期发现SARS,并可了解其进展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SARS的胸部CT表现

    作者:唐秉航;陈金城

    目的探讨SARS的胸部CT表现.方法搜集6例临床确诊为SARS的患者共9次胸部CT扫描(复查3例)资料,采用标准肺窗、纵隔窗、宽窗宽条件分别摄片.分析胸部CT影像.结果 6例中双肺多叶、多段实变灶5例,无明显肺叶、肺段或特定体位分布趋势;双肺病变均为大片肺实变与多发小实变灶并存;大片肺实变表现为一侧或双侧2~4片沿支气管树分布的肺段实变;内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相邻肺段实变融合或在叶间裂处相邻的肺叶实变扩展,于影像接触部位融合,形成更大片实变影,未观察到病变越过叶间裂蔓延至邻近肺叶的现象;肺内小病灶均为双肺多发,呈类圆形或棉球状,沿肺纹理分布多见;大片肺实变可呈均匀致密实变、磨玻璃样变、蜂窝状实变,小病灶与大片实变灶一致,磨玻璃样变可出现在初诊和吸收期病例;胸膜反应性增厚常见,胸腔积液罕见;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改变提示:SARS在病程发展阶段,病变有经支气管肺泡系播散的特点.

  • SARS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

    作者:陆普选;周伯平;袁明远;陈心春;龚小龙;杨根东;刘锦清;杨桂林;郑广平;王火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方法 52例SARS患者,每隔1~3 d摄胸部正侧位片,而且在7次以上;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流行病学、放射学、实验室检查确诊的52例 SARS患者的胸部 X线表现.结果 SARS患者的胸部 X线表现为:31 例见两肺大片状、小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18例见1 侧肺叶或肺段有片状影;1 例表现为肺段内结节影 ;2 例见两肺纹理增粗,呈网格状及不规则线状影;16例见磨玻璃样影.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SARS的X线表现,可有如下特征:三片一间(病人出现大片状、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有些病人出现间质性改变);三多一个不相符(病灶在两肺中下野多; 磨玻璃样影多;游走性多,即上下游走或左右游走;症状与X征象不相符;一快一慢(胸部 X线表现病灶变化快,终吸收慢).结论SARS的胸部 X线表现如单独和单次静态观察似乎无明显特征改变;但是,进行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胸部X线征象及变化,还是有其一定特征性.

  • SARS的临床X线分析

    作者:李龙;盛艳;李志;池晓宇;黄淑鹏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的X线特征.方法对29例已确诊为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地区有SARS爆发流行.本组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5例(51.7%)病人有咳嗽,多为干咳.10例(34.5%)患者入院前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血白细胞计数正常18例(62.1%)、降低11例(37.9%);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7例(24.1%);肝功能异常16例(55.2%),主要表现为血清酶学的改变.肺部体征轻微,与X线胸部阴影显著的表现不相符.其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伴网状阴影7例(24.1%),磨玻璃状阴影3例(10.4%),斑片状阴影12例(41.4%),片状阴影7例(24.1%).X线改变出现晚、吸收慢.结论 SARS患者的X线表现各异.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 快速屏气MRI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作者:范占明;张兆琪;刘玉清;于微;杜靖;王永梅;黄小勇;董莉

    目的评价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true FISP)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 MRA)对主动脉夹层(AD)及并发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113例临床上可疑或初诊为AD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true FISP和3D CE MRA检查.2位放射科医师彼此独立地分析全部MR图像,并与手术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DSA、经食管超声、CT和常规MRI)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113例中经true FISP和3D CE MRA检查诊断为AD者74例﹑胸主动脉瘤15例、主动脉粥样硬化伴附壁血栓5例和正常主动脉19例.与手术和其他影像学结果比较分析,true FISP和3D CE MRA对AD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和100.0%,100.0%和100.0%.74例中56例AD有内膜破口,1例内膜套叠,9例血栓闭塞性AD伴有溃疡样病变和8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6例AD的59个内膜破口中true FISP显示37个(62.7%),3D CE MRA显示54个(91.5%),对内膜破口显示3D CE MRA明显优于true FISP(χ2=13.88,P<0.01 ). 74例345支主要分支血管中,2种MR技术总符合率为84.3%(291/345), 3D CE MRA的阳性检出率为29.3%, true FISP为22.0%. 结论 true FISP和3D CE MRA 2种快速屏气MR技术对AD的诊断是准确和可靠的,这2种MR技术明显优于常规MRI,尤其是对内膜破口和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的显示.

  •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魏渝清;胡建;王学建;曹军;童娟;沈桂权;罗敏;罗松

    目的评价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在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 PACS和天助公司的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终端图文工作站等硬件、软件配置,构建大屏幕多媒体阅片室,设置典型影像教学片库,开辟电子学习室,直接从PACS调取图像制作多媒体幻灯教学课件和制备考试题库.结果成功完成了各项构建,在PACS设置的教学分类片库中积累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近5 000例,改变了传统的影像教学方法,实现了影像教学的实时化、多样化,在影像诊断教学和实习中获得一致好评,提高了教学质量. 结论 PACS有利于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值得完善和推广.

  • 手部动脉造影的简易方法

    作者:孙政育;魏林;刘雅君;张慕骞

    手动脉造影大多采用经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插管法,或逆行桡动脉穿刺插管经导管鞘和导管进行造影.操作繁琐,对穿刺插管处血管创伤较大.为此我院介入室改良上述习惯的造影方法,使之变为更简便安全,并大程度地减少对穿刺插管部位的血管损伤.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作者:马大庆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1-4],是1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近来在亚洲、北美和欧洲有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至2003年5月16日全球累计感染已达7 739例,死亡611例[5].影像学检查在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应用于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以了解临床治疗效果.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