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侵袭性掌骨骨巨细胞瘤一例

    作者:都继成;陈宇;胡文超;周干严

    患者男,82岁.5个月前发现左拇指根部背侧无明显疼痛的逐渐增大肿块,近1个月增大明显并伴有隐痛,肿块表面无溃烂发红,偶有热感.体检:左拇指肿块大小约5.0 cm×4.0 cm×4.0 cm,质偏软,无明显压痛,局部皮温稍高.

  • 左侧臀部皮下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毛锡金;范万峰;邢成颜

    患者女,28岁.左臀部疼痛伴活动不便1年余,发现左臀部肿物半年,近3个月来肿物增大明显,疼痛较前加重,以夜间痛为著,近10 d来疼痛剧烈,常不能正常入睡.体检:左臀部皮肤明显高起,皮肤颜色正常,压痛明显.

  • 结膜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袁相晋

    患者女,80岁.1年前发现左眼球表面不明原因肿物,无眼痛,眼胀,异物感明显.近半年肿物生长迅速,渐遮盖黑眼球,视力完全丧失.体查:左眼视力完全丧失,睑裂区可见一肉芽状肿物覆盖于眼球表面,质脆,触之易出血.

  • 肱骨骨旁脂肪瘤一例

    作者:张德智;马天璇;胡连源

    患者男,40岁.近半年来自觉右上臂变粗,1个月前突然触得肿块并感渐增大,来我院就诊,自诉无外伤史,既往健康.体检:右上臂肿胀,可触及大小约8.2 cm×10.5 cm的肿块,肿块质硬,表面略呈结节状,用力推压稍有移动及疼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右臂活动尚可.

  • 脾动脉栓塞并发胰尾部假性囊肿一例

    作者:赵振华;许焕建

    患者男,48岁.因反复牙龈出血8年再发2 d于2006年11月27日入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史8年,强的松间断治疗4年.体检:牙龈出血,四肢及颈部可见散在淤点淤斑,无其他阳性体征.

  • 多发性骨髓瘤颅内浸润一例

    作者:张档;何宁;周俊林;冯广才

    患者男,54岁.间歇性头痛、头晕8年;左上臂、腰骶部疼痛2年,因剧烈头痛伴呕吐5 d入院就诊.体检: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Ⅳ级,腱反射减低.

  • 颅底蝶骨-鞍区及全身多发骨关节结核一例

    作者:杨智云;李树荣;徐巧兰;刘春玲

    患者男,7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鼻塞,夜间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1周前突然鼻出血,口吐血块2次.无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接触史,有规范的预防接种史.鼻咽镜检查见双侧嗅区有新生物突出,触之易出血,表面溃疡,质韧.

  • 内耳道重复畸形一例

    作者:戴慧;漆剑频

    患者男,10岁.2006年7月13日因自幼双耳畸形就诊,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临床体征:双侧小耳廓,外耳道闭锁,颌面骨偏小.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左耳70 dBnHL,右耳90 dBnHL.临床诊断:下颌面骨发育不全.

  • 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郭栋;肖恩华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搜集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HCC标本136例,单纯手术57例(A组),灌注化疗+手术11例(B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手术68例(TACE组).TACE组按栓塞方式又分为:化疗药+碘油33例(C组),化疗药+碘油+明胶海绵23例(D组),化疗药+碘油+无水乙醇+明胶海绵12例(E组).按手术切除距末次栓塞时间分为≤30 d组(24例)、31~60 d组(25例)、61~90 d组(13例)、>90 d组(6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并检测各组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对CD31阳性血管内皮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 MVD:A、B、TACE组残余肿瘤组织平均MVD分别为(44±18)、(48±23)、(55±22)个/高倍视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TACE组高于A组(t=-2.897,P<0.05);TACE组(C组、D组、E组)残余肿瘤组织平均MVD分别为(56±22)、(54±24)、(52±19)个/高倍视野,各TACE组之间(C组、D组、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2,P>0.05).≤30 d组、31~60 d组、61~90 d组、>90 d组平均MVD分别为(50±19)、(55±24)、(62±29)、(53±10)个/高倍视野,均比A组高(假设A组为TACE术后第0天所采集的标本,以此作为对照组),但≤30 d组(t=-1.39,P>0.05)和>90 d组(t=-1.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0 d组(t=-2.06,P<0.05)和61~90 d组(t=-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A组、B组、TACE组比较,残癌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29,P<0.05),TACE各亚组(C组、D组、E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0,P>0.05).对所有标本VEGF表达强度与MVD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MVD增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445,P<0.05).结论 TACE治疗后HCC残存癌细胞VEGF的表达强度增高,肿瘤组织MVD增多.不同栓塞方式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栓塞后肿瘤组织MVD的多少可能与栓塞后经历的时间有一定关系.

  •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TASC Ⅱ C、D型病变

    作者:庄百溪;张童;石波;于春利;杨淼;马鲁波

    目的 观察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TASC Ⅱ C、D型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48例以股腘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中,技术成功38例,临床症状改善4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1~2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和缓解的患者中有6例术后2~6个月症状复发,行第2次介入治疗,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 内膜下成形术治疗粥样硬化导致的股腘动脉段TASC Ⅱ C、D型病变完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后肝血流变化的综合影像评价

    作者:黄勇慧;陈伟;李家平;庄文权;李子平;杨建勇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S)后肝血流的变化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例因肝硬化而实施TIPSS的患者术前1周、术后72 h进行CT灌注扫描,并在分流通道建立前、后进行门静脉测压.其中3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了CT灌注扫描成像.所有患者在术后48 h内进行了Doppler超声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9例)和6个月(6例)行Doppler超声复查.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进行了TIPSS支架造影和门静脉测压.结果 全部患者术前门静脉灌注量(PVP)为(0.92±0.18)ml·min-1·ml-1,总灌注量(THBF)为(1.28±0.17)ml·min-1·ml-1,动脉灌注指数(HPI)为(28±8)%,门静脉自由压(PVFP)为(23.92±0.86)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72 h测得PVP为(0.21±0.15)ml·min-1·ml-1,THBF为(0.74±0.18)ml·min-1·ml-1,HPI为(74±13)%,PVFP为(12.62±1.54)mm Hg;术后3个月和6个月PVP分别为(0.49±0.05)ml·min-1·ml-1和(0.57±0.03)ml·min-1·ml-1;术前PVP与PVFP之间存在负相关(r=0.678,P<0.05),术后PVP与PVFP之间无线性相关性(r=0.543,P>0.05),TIPSS导致PVFP平均值下降梯度与门静脉灌注减少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867,P<0.01).Doppler超声监测TIPSS术后48 h肝门静脉血流情况:主干为(27.9±3.4)cm/s,支架内为(62.6±6.4)cm/s;肝内门静脉分支均为出肝血流,门静脉左支(18.9±7.2)cm/s、右支为(6.6±3.2)cm/s.术后6个月主干为(15.6±1.1)cm3/s,支架(9.8±5.7)cm3/s.结论 TIPSS术后PVFP平均值下降的同时伴有大量门静脉血流成为无效灌注,无效PVP与PVFP平均值下降直接相关.肝动脉无法代偿门静脉有效灌注量的下降.

  • 内膜下再通术治疗外周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

    作者:李京雨;于建;张强;刘涛;徐力扬

    目的 探讨内膜下再通技术(SIR)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使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18例患者的20处外周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闭塞病变分别位于下肢动脉(髂股动脉14处、膝以下动脉4处)和左锁骨下动脉(2处).内膜下再通的基本操作步骤:血管造影后导管抵近闭塞动脉近端,使用直径0.035 in(1 in=2.54 cm)的TERUMO超滑导丝,穿通动脉内膜后在闭塞段动脉内膜下腔中前行,通过闭塞段后重入动脉真腔.建立闭塞段动脉内膜下通道后使用球囊扩张成形.除膝以下动脉和1处髂动脉之外,均在开通的内膜下通道起始部或全程置放自膨式支架.结果 15例患者的17处病变内膜下再通治疗获得成功,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动脉穿孔、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等并发症.3例技术失败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失败原因分别是导丝不能重入内膜真腔和内膜下腔,扩张成形不满意.结论 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外周动脉闭塞病变可行性强、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技术相对简便;在治疗比较复杂的动脉闭塞病变时是传统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的重要补充手段.

  •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孟祥水;崔谊;柴相君;魏景华;马祥兴;李传福;侯金文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84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DTI,根据T2WI表现将颈椎病组分为A(单纯硬膜囊受压)、B(颈髓轻度受压)、C(颈髓受压,T2WI可疑高信号)、D(颈髓受压,T2WI信号增高)4组,每组21例,以健康组为对照,分析颈椎病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值及本征(λ1、λ2、λ3)值的变化,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所有受检者DTI显示满意.21名对照组颈髓平均ADC值为(0.78±0.08)×10-3mm2/s,FA值为0.72±0.03,λ1、λ2、λ3值分别为(1.51±0.15)×10-3mm2/s、(0.42±0.09)×10-3mm2/s、(0.41±0.10)×10-3mm2/s.对照组与硬膜囊受压组比较,ADC(q=1.451)、FA(q=1.999)、λ1(q=1.137)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λ2(q=3.039)、λ3(q=2.982)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与B、C、D 3个颈髓受压组比较,ADC值的q值分别为7.982、8.532、14.073,FA值的q值分别为12.206、15.889、26.306,λ1值的q值分别为4.601、4.845、6.631,λ2值的q值分别为6.502、11.060、20.480,λ3值的q值分别为9.782、9.416、16.949,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ADC、FA、λ1、λ2、λ3值是检测颈髓微结构改变的敏感指标.

  • 青少年急性单纯膝关节软骨骨折的MRI表现

    作者:孙英彩;崔建岭;张英泽;马晓晖;李石玲

    目的 分析青少年急性单纯膝关节软骨骨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手术证实的26例27处急性单纯膝关节软骨骨折的MRI表现,重点观察软骨、软骨下低信号线和软骨下骨髓的改变.26例均采用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矢状面应用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序列T1WI加脂肪抑制(FLASH-FS-T1WI)、SE-T1WI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T2WI加脂肪抑制(FISP-3D-FS-T2WI)序列,冠状面应用多回波数据结合成像序列T2WI(ME-T2WI)和SE-T1WI,有5例还加扫了横轴面ME-T2WI.结果 26例27处软骨骨折中髌骨8处,股骨内髁7处,股骨外髁11处,胫骨平台1处.单纯软骨骨折有3种类型,软骨全层缺损(7处,其中髌骨3处、股骨内髁2处、股骨外髁1处、胫骨平台外后髁1处)、裂隙状软骨骨折(3处,其中股骨内髁2处、股骨外髁1处)、软骨部分缺损(17处,其中髌骨5处、股骨内髁3处、股骨外髁9处).关节镜手术发现21例有关节内软骨游离体,而MRI仅发现3例.全部患者软骨骨折附近均有骨髓挫伤,软骨下低信号线形态、信号均正常.结论 膝关节股骨和胫骨平台软骨骨折采用矢状面FLASH-FS-T1WI、SE-T1WI和FISP-3D-FS-T2WI序列及冠状面ME-T2WI、SE-T1WI,髌骨软骨骨折加扫横轴面ME-T2WI序列可显示急性单纯膝关节软骨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类型,是软骨骨折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水激励技术在关节软骨MR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顾菲;张雪哲

    目的 探讨水激励技术在关节软骨MR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水激励(3D-FFE-WATS)及三维快速梯度回波预饱和反转恢复法脂肪抑制(3D-FFE-SPIR)序列组合对1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单膝关节检查,计算关节软骨信号噪声比(SNR),软骨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及其效率值,统计分析试验结果.采用上述2种序列对29例疑诊关节软骨损伤的30个膝关节进行检查,综合分析各序列中软骨病变表现特征及其对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 健康志愿者软骨SNR:3D-FFE-SPIR为197.93±18.58,3D-FFE-WATS为187.32±21.50(P=0.159);软骨与骨皮质CNR:3D-FFE-SPIR为185.50±18.34,3D-FFE-WATS为169.55±24.57(P=0.054);软骨与肌肉CNR:3D-FFE-SPIR为61.40±19.04,3D-FFE-WATS为47.27±21.05(P=0.0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软骨与液体CNR:3D-FFE-SPIR为91.53±14.46,3D-FFE-WATS为149.28±32.30(P=0.000);软骨与骨髓CNR:3D-FFE-SPIR为159.26±18.83,3D-FFE-WATS:176.87±22.50(P=0.028);软骨与脂肪CNR:3D-FFE-SPIR为134.56±15.80,3D-FFE-WATS为154.01±22.42(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个膝关节病变中,2种序列分别对损伤的检出:3D-FFE-WATS为39处,3D-FFE-SPIR为45处,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结论 3D-FFE-WATS序列可清晰显示关节软骨,脂肪抑制均匀,扫描速度快,病变检出率高,可用于常规临床检查.

  • 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MR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伟;杨军;邵康为;朱才松;诸英;翟渌澜

    目的 评价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45例X线平片未显示股骨和胫骨骨折但MRI显示有外伤性骨髓水肿的膝关节外伤患者,MR检查时间为外伤后1~3 d,采用膝关节专用线圈,快速SE(FSE)序列,T1WI、T2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脂肪抑制,行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斜矢状面扫描,层厚3 mm,层间距0.5 mm.根据骨髓水肿的分布,将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分成5类:轴向旋转性损伤、夹击损伤、仪表盘式损伤、过伸型损伤和髌骨外侧脱位.其中48例行关节镜检查.结果 145例中MRI显示轴向旋转性损伤43例,夹击损伤53例,仪表盘式损伤40例,过伸型损伤9例.骨髓水肿在PDWI或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为片状地图样高信号,在T1WI上为低信号,边界不清.48例行关节镜检查,发现前交叉韧带撕裂11例,后交叉韧带撕裂13例,半月板撕裂22例,5例MRI诊断半月板撕裂而关节镜未能显示,MRI诊断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9.6%.结论 MRI可以准确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部位和范围及膝关节附属结构的损伤,推断其受伤机制,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应用.

  •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作者:陈建宇;刘庆余;沈君;梁碧玲;叶瑞心;钟镜联

    目的 提高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CT继发ABC的X线、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征象.结果 12例中6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盆骨.12例病变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0例呈偏心性破坏,2例为中心性破坏;4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6例骨皮质中断,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2例.10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肿块,8例为边缘性实性结节,2例为实性基础上的广泛囊变,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液平面,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局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着.8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3D)多平面重组(MPR),病变显示为囊实性肿块,骨皮质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6例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全部肿块实质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3例肿块内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未发现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均由多发含血的囊腔和实性部分组成,病理诊断结果均为GCT伴发ABC,其中Ⅱ级GCT10例,Ⅲ级2例.结论 GCT伴发ABC并不少见,充分理解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并选择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MRI或X线+CT)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 CT检查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杰;钟士镇;刘吉华;丁自海

    目的 通过CT测量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关节外变化指标,评价CT对该类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个成人跟骨标本、20个正常健康成人及20个跟骨关节内骨折足的CT图像进行测量获得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距跟角及跟骰角,对以上获得值进行t检验或单向方差分析.结果 (1)跟骨高度的测量:正常成人跟骨标本后关节面高点处高度为(43.07±2.85)mm,跟骨结节高点处高度为(44.69±3.67)mm;正常成人健康足CT冠状面图像的结果分别为(42.84±1.66)mm、(43.40±3.01)mm,对以上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相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骨折足CT冠状面图像的结果分别为(34.76±3.24)mm、(40.41±3.69)mm,与前两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2)跟骨宽度测量:正常成人跟骨标本载距突后缘处跟骨宽度为(30.53±2.06)mm,跟骨结节宽处的宽度为(33.57±2.17)mm;正常成人健康足CT冠状面图像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0.47±2.33)mm、(32.69±2.00)mm,对以上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相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骨折足CT冠状面图像的结果分别为(45.99±4.79)mm、(36.28±2.08)mm,与前两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跟骨内翻角测量:正常成人健康足CT轴面图像的跟骰角为25.56°±0.95°,冠状面图像测得的距跟角为13.33°±0.75°;而对发生跟骨骨折的足进行CT扫描,其测得的结果分别为30.15°±1.62°、22.51°±1.34°.两组相对应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 CT检查是评价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病例的关节外变化的有效手段.

  • CT导引下125I粒子置入治疗兔VX2肝转移癌

    作者:康德强;田建明;张峰;相成;董爱生;关建中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置入治疗兔VX2肝转移癌的疗效及其病理改变,为125I粒子临床应用中合理化治疗方案的取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新西兰兔32只制备成VX2肝转移癌模型,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8只,依据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在CT引导下置入不同活度粒子,分别为:37.0、25.9和14.8 m Bq,对照组置入粒子空壳.观察置入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各组肿瘤的大小、活性、影像和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自然生存期(88±12)d明显高于对照组(22±7)d.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7.0 mBq组(0.06±0.02)cm3、25.9 mBq组(0.21±0.05)cm3、14.8 mBq组(1.74±1.22)cm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LSD两两比较表明37.0 mBq与25.9 mBq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但均低于14.8 mBq组(t值分别为2.59、2.24,P值均<0.05).治疗后增强MR扫描显示37.0 mBq组强化消失5例,25.9 mBq组强化消失4例,而14.8 mBq组强化消失仅1例.病理检查37.0 mBq组及25.9 mBq组大部分瘤巢缩小至消失,疗效优于14.8 mBq组,但在放射粒子对正常肝组织影响方面37.0 mBq组较其他治疗组严重.结论 短期疗效证明,25.9 mBq的125I粒子可对高增殖活性的肝恶性肿瘤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并且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程度较小.

  • 钆对比剂增强及延迟增强MR扫描监测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研究

    作者:沈思;刘斯润;朱天缘;梁文彬;黄力;陈汉芳;吴何嘉

    目的 探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在监测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表现及价值.方法 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 5组,A、B、C、D 4组分次在右膝关节腔内注入0.2 ml木瓜蛋白酶(10 U)溶液,为处理侧(A组1次,B、C、D组均在1、4、7 d各1次),建立早期至中晚期的关节软骨退变的动物模型;左膝则注入不含木瓜蛋白酶的稀释液作为对照侧,E组不作处理,作为空白组对照;A组于模型制作完成后24 h行MR检查,B组于第1次注药后24 h及后1次注药后24 h行MR检查,C组于第1次注药后24 h、后1次注药后24 h及后1次注药后1个月行MR检查,D组于第1次注药后24 h、后1次注药后24 h、后1次注药后1个月及后1次注药后3个月行双膝关节矢状面SE T1 WI、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3D-FS-SPGR)序列检查,再通过兔耳缘静脉注入Gd-DTPA后,于即刻、2 h、4 h进行双膝关节同层面、同序列MR检查,测量软骨的信号强度与腘窝处周围软组织的信号强度的比值(SIR),扫描后即处死动物,取双侧膝关节软骨组织作HE染色及检测蛋白多糖含量的阿尔新兰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在3D-FS-SPGR序列扫描中,Gd-DTPA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关节软骨SIR:A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36±0.20,对照侧为1.14±0.24,增强后2 h处理侧为1.83±0.21,对照侧为1.39±0.30,增强后4 h处理侧为1.55±0.32,对照侧为1.42±0.36;B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37±0.23,对照侧为1.05±0.26,增强后2 h处理侧为1.82±0.22,对照侧为1.24±0.28,增强后4 h处理侧为1.49±0.25,对照侧为1.27±0.18;C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33±0.27,对照侧为1.07±0.26,增强后2 h处理侧为2.28±0.20,对照侧为1.29±0.23,增强后4 h处理侧为2.07±0.51,对照侧为1.48±0.15;D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07±0.38,对照侧为1.40±0.10,增强后2 h处理侧为1.27±0.09,对照侧为1.79±0.12,增强后4 h处理侧为1.41±0.19,对照侧为1.89±0.10.所测得SIR值的改变,A、B、C、D各组处理侧之间(F=7.961,P<0.05)及各组处理侧与对照侧在静脉注入MR对比剂后即刻、增强后2 h及增强后4 h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59,P<0.05).A、B、C、D各组处理侧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静脉注入MR对比剂后即刻、增强后2 h及增强后4 h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病理结果显示A组至D组处理侧HE染色软骨细胞逐渐减少,关节软骨面逐渐纤维化,在阿尔新兰染色时,由于软骨细胞的减少,显示深蓝染色逐渐变少的关节软骨退变过程.结论 (1)3D-FS-SPGR序列在观测关节软骨信号强度改变方面较SE-T1 WI更敏感;(2)软骨退变早期,静脉注入Gd-DTPA的MR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所测得的膝关节SIR值就可以发生变化,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骨关节疾病的参数.

  • 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后组织学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辉;倪才方;陈珑;唐天驷;杨惠林;黄剑飞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钙骨水泥(CPC)渗漏入椎间盘后组织学变化、细胞凋亡状态及其对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每只犬的L2~3、L3~4、L4~5椎间盘作为实验对象,用完全随机法分成对照组、PMMA和CPC 3组,经椎间盘直接穿刺注入骨水泥制成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模型.24周后观察椎间盘组织学改变,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的细胞,并对3组椎间盘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织学检查对照组椎间盘未见退变,PMMA及CPC组椎间盘显示髓核的细胞外基质呈不同程度压缩,髓核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纤维断裂或扭转.对照组、PMMA及CPC组病理评分分别为4.4±0.5、9.6±0.7、8.8±1.0;3组髓核组织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依次降低,吸光度(A)值分别为0.368±0.026、0.241±0.020、0.302±0.019;髓核组织细胞TUNEL A值及Bax蛋白的表达依次升高,TUNELA值分别为0.212±0.016、0.3820.021、0.326±0.021,Bax蛋白A值分别为0.227±0.024、0.361±0.037、0.276±0.021,上述3组病理评分、TUNEL、Bax和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MMA、CPC注入椎间盘会导致椎间盘退变,PMMA所致椎间盘退变较CPC更严重.骨水泥漏入椎间盘导致细胞凋亡,Bcl-2和Bax表达对细胞凋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 1H-MR波谱在股骨骨髓采集中优化的初步探讨

    作者:高振华;孟悛非;周春香;林尔坚;邓德茂

    目的 选择符合股骨骨髓腔解剖学特点、检查时间短、重复性良好而且图像质量高的MR氢质子波谱(1H-MRS)采集方法.方法 采用1.5 T MR单体素波谱激发回波探测序列对26名志愿者正常股骨骨髓进行1H-MRS的探索性研究.其中12名股骨1H-MRS采用128次采集、1 cm×1 cm×1 cm大小的立方形感兴趣容积(VOI)在同一受检部位重复采集2~3次.另14例股骨1H-MRS分别采用128次和256次采集、1 cm×1 cm×1 cm和2 cm×2 cm×2 cm大小VOI.结果 采用1 cm×1 cm×1 cm大小的VOI和128次采集获得的1H-MRS基线稳定,水半高宽≤8~12 Hz,信噪比为11.31,2~3次重复采集后谱线可重复率为100%.不同部位采集的1H-MRS表现不尽相同,大波峰位置位于0.90 ppm(×10-6)或1.65 ppm附近处.但同一部位采用不同的VOI大小和不同的采集次数所获得的谱线全部相同或相似.1H-MRS采集时间与VOI大小无关,128次和256次采集时间分别为199 s和391 s.结论 采用1 cm×1 cm×1 cm大小的VOI和128次采集股骨骨髓1H-MRS具有临床可行性,采集时间较短,图像质量高而且重复性良好,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 肺小病灶穿刺诊断同步实时跟踪X线立体定位系统的研究

    作者:朱宏;汪栋;叶玉坤;陆建峰;杨静宇;周源;王李宁

    目的 研制新型的用于肺小病灶穿刺诊断的同步实时跟踪X线立体定位系统.方法 采用X线电视影像技术及X线准直技术,结合双C臂双管X线机,从垂直向和水平向2个不同平面同步实时获取图像,经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处理,确定并动态跟踪肺小病灶和穿刺细针的三维空间位置.结果 垂直和水平向同时相交成像的两束X射线之间没有干扰,可以完成两路图像的同步实时采集,实现正常呼吸状态下肺部小病灶和穿刺细针空间位置的同步实时跟踪.组建的X线立体定位系统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5 mm左右,大定位误差为1.0 mm左右,实时显示速度为5帧/s.结论 建立一种新型的双C臂双管同步实时跟踪X线立体定位系统是可行的,为肺小病灶同步实时跟踪立体定位穿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

  • 用中轴线距离法测量脊柱侧凸的研究

    作者:何家维;严志汉;虞志康;倪文飞;麻元兴;白光辉;叶信健;孙素

    目的 探讨一种测量脊柱侧凸的新方法(即中轴线距离法,简称中线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由6名医师分别独立运用Cobb法和中线测量法在医学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工作站上对脊柱侧凸程度进行测量,并间隔3周后,每名观测者再对30例患者重复测量1次,对所得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6名医师自身2次测量结果比较:Cobb法和中线法测量产生的小差值均是0,大差值分别是24.00°和12.00 mm,平均差值分别是5.71°±1.54°和(1.95±0.58)mm.采用Cobb法测量时,除2名主治医师重复测量结果(36.63°±10.3°与37.13°±10.22°、33.27°±10.09°与35.27°±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4名医师重复测量结果分别为39.00°±10.69°与36.50°±10.63°、31.73°±10.96°与37.30°±9.65°、32.03°±7.49°与27.86°±9.00°、29.77°±8.87°与34.20°±7.2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中线法测量时,6名医师重复测量结果[(51.03±15.85)mm与(50.73±15.50)mm、(52.40±14.88)mm与(52.70±14.74)mm、(53.77±16.14)mm与(53.60±15.33)mm、(54.07±15.36)mm与(54.40±15.07)mm、(51.87±14.67)mm与(51.77±14.46)mm、(52.93±13.88)mm与(53.27±15.00)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6名医师相互间比较:Cobb法和中线法平均差值分别是5.07°±0.35°和(2.32±0.26)mm.采用Cobb法测量时,相同年资医师间(36.63°±10.30°与33.27°±10.10°、39.00°±10.69°与31.73°±10.96°、32.03°±7.49°与29.78°±8.87°)及不同年资医师间(36.63°±10.30°分别与39.00°±10.69°、32.03°±7.49°比较,39.00°±10.69°与32.03°±7.49°比较)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采用中线测量法测量,医师1分别与医师2、3[(51.03±15.85)mm分别与(52.40±14.88)mm、(53.77±16.33)mm]及医师3与医师5[(53.77±16.14)mm与(51.87±14.67)mm]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医师5分别与医师1、6[(51.87±14.67)mm分别与(51.03±15.85)mm、(52.93±13.88)mm]及医师3与医师4[(53.77±16.14)mm与(54.00±15.36)mm]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差异与测量者经验无直接相关.结论 与Cobb法相比,中线法具有测量点明确、操作方便、测量结果误差小、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试用和推广.

  • 利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测量骨骼肌肉系统的T2时间

    作者:尚瑶;郑卓肇;李选

    目的 评价利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对骨骼肌肉系统进行单层和多层T2值定量的可行性.方法 (1)利用钆喷替酸葡甲胺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配制出8管不同T2值的钆溶液,以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MSE)测量的T2值作为对照标准,评价TSE序列进行单层和多层(层间距为50%)T2测量的可靠性.(2)在6名志愿者活体膝关节中,对比MSE和TSE序列测量T2值的一致性.结果 (1)在模型中,除纯磷酸盐缓冲液(T2值约2000 ms)外,其余7管溶液TSE的T2测量值(89.9±3.0)~(1228.0±128.0)ms与MSE的T2测量值(89.6±1.0)~(1221.0±18.0)ms,差别<10%.但TSE测量的标准误有所增大.(2)在模型中,当溶液的T2值<1000 ms时,TSE多层面T2测量值(85.8±5.0)~(902.7±354.0)ms与单层面T2测量值(89.9±3.0)~(930.0±71.0)ms,差别<10%.但是,对于T2值>1000 ms和T2值约为600 ms的溶液,两者的差别>10%.(3)在志愿者膝关节中,对于除黄骨髓外的其余各组织,MSE、TSE单层和TSE多层的T2测量值(51.5±15.4)~(476.5±69.7)ms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ICC>0.75).结论 利用TSE序列进行单层面和多层面T2值定量具有可行性.但是,对于骨髓组织和极长T2值的组织(如脑脊液),利用TSE序列测量T2值可能会有较大的偏差.

  • 颈髓MR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细香;魏文洲;李茂进;陈军;郑晓华;刘昌盛

    目的 探讨颈髓MR扩散张量成像(DTI)合适的扫描参数.方法 对8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常规MR及DTI检查,比较不同扫描参数[扩散敏感系数(b)值、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激励次数(NEX)及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第1组,b值分别取400、700、1000 s/mm2;第2组,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分别取6、13、25个;第3组,NEX分别取2、4、8次;第4组,层厚分别取2、3、4 mm.并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据此对不同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在4种不同扫描参数的比较中,b值为700 s/mm2时图像质量好[(2.25±0.58)分],与b值为400 s/mm2[(1.86±0.53)分]和1000 s/mm2[(1.48±0.35)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25个时图像质量好[(2.58±0.59)分],与方向为6个[(1.33±0.36)分]和13个[(1.90±0.51)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X为4的图像质量[(2.45±0.63)分]好,与NEX为2[(1.47±0.32)分]和8[(2.29±0.5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厚为4 mm的图像质量[(2.41±0.55)分]好,与层厚2 mm[(1.54±0.27)分]和3mm[(1.87±0.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合适的颈髓DTI扫描参数,有利于临床对颈髓细微结构的研究.

  • 颞下颌关节计算机曲面断层与胶片摄影技术对比研究

    作者:陈涛;宁丽霞;刘玉爱;李宁毅;陈锋

    目的 对颞下颌关节(TMJ)开闭口位计算机曲面断层摄影(COPT)与薛氏位(SR)、胶片曲面断层摄影(FOPT)进行对比研究,探讨COPT的优势.方法 对98例患者分组并分别采用双侧TMJ开闭口位COPT、FOPT、SR等3种摄影技术进行摄影检查,对图像所显示的各解剖结构满意率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各组满意率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4幅COPT、128幅FOPT和120幅SR摄取的TMJ开闭口位图像显示的下颌支满意幅数分别为144、128、6,满意率分别为100%、100%、5%(P<0.01);冠突显示满意幅数分别为144、128、12,满意率分别为100%、100%、10%(P<0.01);切迹显示满意幅数分别为144、128、66,满意率分别为100%、100%、55%(P<0.01);关节间隙显示满意幅数分别为96、89、120,满意率分别为75%、62%、100%(P<0.01);对髁突、关节结节显示满意幅数分别为144、128、120,满意率均为100%.下颌支、冠突、切迹、关节间隙显示满意率3种摄影方法两两比较,SR与FOP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R与COPT间比较(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PT与COPT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双侧TMJ开闭口位3种摄影技术曝光量分别为COPT 99~113 mAs、FOPT 210~225 mAs、SR 210~500 mAs.因此,COPT、FOPT对下颌支、冠突、切迹的显示质量优于SR,对关节间隙的显示不及SR,对髁突、关节结节显示三者相同,SR曝光量大于COPT和FOPT,FOPT大于COPT.结论COPT检查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优于FOPT及SR摄影技术,应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数字乳腺X线摄影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赵永霞;秦维昌

    乳腺癌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左右,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有40万人死于该病,并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某些大城市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30岁后患病女性增多,每年死于乳腺癌人数约为4万人[1].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关键.X线检查作为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已经得到认可.

  • 类风湿关节炎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增强MRI研究进展

    作者:余长亮;余永强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如果得不到早期诊断与治疗,病情进展迅速,终将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

  • 涎腺肌上皮瘤的CT、MRI表现

    作者:陈祖华;余日胜;徐雷鸣

    目的 探讨涎腺肌上皮瘤(ME)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6例ME的CT、MRI表现(其中CT检查4例,MR检查3例)并复习文献.结果 6例ME中位于硬腭4例,腮腺2例.病灶直径为1.2~3.5 cm,其中病灶呈椭圆形4例,呈分叶状2例.4例CT表现:病灶呈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1例,密度均匀和不均匀各2例,其中多发低密度结节灶1例;病灶边缘清晰锐利,相邻腭骨压迫吸收3例.增强检查病灶呈显著强化2例,高CT值160 HU,呈轻、中度强化各1例.3例MRI表现:病灶信号(与肌肉相比较)T1WI呈等信号,其中均匀2例,不均匀1例;T2WI均为混杂高信号.病灶边缘光整1例,不规则2例,其中有棘状突起1例;增强检查病灶呈显著强化2例,呈中等强化1例.结论 涎腺肿瘤影像检查出现显著强化,特别是腮腺、腭部,有助于提示ME可能,确诊仍依靠病理.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眼眶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健;王振常;鲜军舫;牛延涛;赵波;燕飞;刘中林;杨本涛

    目的 分析眶内良恶性肿块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评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77例眶内肿块进行常规MRI及DWI,其中良性肿块55例,恶性肿块22例.扩散敏感系数(b)值=0、1000 s/mm2,测量病变对侧颞叶脑白质感兴趣区DWI信号,获得相应的肿块区ADC(ADCM)值、病变对侧颞叶脑白质ADC(ADCw)值,计算二者比值(ADCR).以不同ADCM值及ADCR作为临界点区分眶内良恶性肿块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眶内良性肿块ADCM值及ADCR分别为(1.56±0.75)×10-3mm2/s、1.85±0.91;恶性肿块ADCM值及ADCR分别为(1.09±0.42)×10-3mm2/s、1.28±0.53;良性肿块ADCM值及ADCR显著高于恶性肿块(t值分别为2.803、2.735,P值均<0.01).以不同ADCM值、ADCR作为临界点判断眶内良恶性肿块绘制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71±0.07.以ADCM值为1.05×10-3mm2/s作为判断眶内良恶性肿块的决定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9.1%(13/22)、78.2%(43/55)和72.7%(56/77);以ADCR为1.24作为决定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9.1%(13/22)、76.4%(42/55)和71.4%(55/77).结论 DWI可揭示眼眶肿块的扩散特征,ADC值对于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 胃癌MR扩散加权成像扩散敏感因子的选择及其与常规序列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晓鹏;唐磊;孙应实;李洁;曹崑

    目的 筛选胃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较佳扩散敏感因子(b)值,探讨DWI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31例,均行常规MR T1WI、T2WI和DWI检查.b值分别取300 s/mm2(低b值)、600 s/mm2(中b值)和1000 s/mm2(高b值).自由水分级评价不同b值对胃腔内自由水的抑制效果.测量并比较不同b值时癌肿及胃腔内自由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高b值DWI与常规MR T1WI及T2WI的胃癌癌肿信噪比(SNRCa)、癌肿-胃壁对比噪声比(CNRCa-GW)、癌肿-胃壁信号强度比(SIRCa-GW)及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Water-BN).结果 随b值增大,胃腔内自由水信号减低,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SIRWater-BN分别为8.11±0.77、2.70±0.35和1.1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368,P<0.05).b值增大,SNRCa减低,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SNRCa分别为55.97±24.56、39.99±16.08和27.23±11.42(F=17.227,P<0.05);CNRCa-GW减低,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CNRCa-GW中位数分别为24.31、20.97和12.73(x2=16.692,P<0.01);SIRCa-GW增高,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SIRCa-GW中位数分别为1.90、2.29和2.45(x2=9.923,P<0.01).b值增大,胃癌癌肿ADC值降低,b值为300、600和1000 s/mm2时的胃癌癌肿ADC值分别为(1.96±0.91)×10-3、(1.43±0.41)×10-3和(1.18±0.25)×10-3mm2/s(F=12.066,P<0.05).高b值DWI CNRCa-GW(中位数为12.46)及SIRCa-GW(中位数为2.45)均高于常规T1WI(中位数分别为2.35和1.04;Z值分别为-3.746和-4.432,P值均<0.01)及T2WI序列(中位数分别为3.92和1.20;Z值分别为-3.518和-4.407,P值均<0.01).结论 高b值DWI得到胃癌的ADC值更加接近组织真实值,并可有效抑制胃腔内容物信号,突出癌肿信号差异;DWI辅助常规MR检查,可更好地显示和判断胃癌病变.

  • Ⅱc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对照研究

    作者:刘林祥;邓炳幸;刘玉金;饭沼 元;森山纪之

    目的 探讨Ⅱc期胃癌的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和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2例Ⅱc期胃癌的X线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结合胃内镜图像分析X线影像上凹陷病灶的边界锐利清晰程度、皱襞纠集情况、病灶底部情况,并分析X线表现与各种组织病理类型,包括高分化管状腺癌(tub1)、中分化管状腺癌(tub2)、低分化腺癌(por)和印戒细胞癌(sig)之间的关系.结果Ⅱc期胃癌102例中,tub1 27例,tub2 11例,por 26例和sig 38例.X线影像上,24例tub1和9例tub2Ⅱc期癌灶的凹陷边界不锐利,而15例por和31例sig的凹陷边界清晰锐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tub1和所有tub2的癌灶凹陷面可呈较为均匀的颗粒状,41例por和sig的胃癌凹陷底部多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影,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Ⅱc期胃癌的X线表现有明显差异,可以根据X线表现的特征推断大致的组织病理类型.

  • 重视关节软骨的MRI研究及应用

    作者:孟悛非

    关节软骨是保证运动关节正常活动的主要结构之一,关节软骨的完整性是关系到可动关节正常运动的重要因素,但在MRI技术应用于临床之前,关节软骨的影像学检查几乎是个盲区.平片只能粗略地判定关节间隙的宽窄,从而间接地推断关节软骨是否变薄或被破坏.

  • 十字交叉心的MRI诊断

    作者:杜靖;姜涛;吕飙;张兆琪;杜嘉会

    目的 探讨十字交叉心(CCH)在MR平扫及增强血管成像(MRA)的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4例CCH的患者行MR检查,按照节段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多序列多角度多体位成像,充分显示CCH的解剖畸形.结果 所有心脏球室袢和内脏-心房位置关系均相适应.4例形态学右心室位于形态学左心室之上,水平室间隔,合并巨大室间隔缺损.2组房室瓣均呈前上-后下垂直排列,两心室流入道血流在空间位置上呈十字交叉.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异常,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例;右室双出口3例.此外,3例合并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并存房间隔缺损;1例右位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结论 MRI诊断CCH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MR波谱脂峰对前列腺中央腺体谱线的影响

    作者:佟艳军;王霄英;李飞宇;蒋学祥

    目的 探讨MR波谱(MRS)中脂峰对前列腺中央腺体谱线的影响.方法 对17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的MRS谱线作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3组:中央腺体偶发癌(IDPC)组4例、腺体增生为主的BPH(glandular BPH,GBPH)组7例,基质增生为主的BPH(stromal BPH,SBPH)组6例.统计中央腺体感兴趣区内出现脂峰的体素,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脂峰在中央腺体出现的常见位置及对MRS谱线识别产生的干扰.结果 位于中央腺体的MRS体素共3567个,有脂峰体素834个,占中央腺体总体素的22.8%.其中,GBPH、SBPH和IDPC组测量的体素数分别为1477、1434和656个,有脂峰体素分别为397、396和41个.上述3组患者有脂峰体素所占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23.6%、27.2%和6.4%.有脂峰体素多位于中央腺体的边缘,3组所占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79.6%、68.6%和72.4%.脂峰多不会对谱线识别造成干扰,3组所占比率中位数分别为82.8%、98.0%和96.4%.结论 前列腺中央腺体的MRS谱线中,脂峰可能与腺体周围脂肪组织有关,而且大多数未影响到谱线的识别.

  • 眼部病变影像诊断的分析思路及策略

    作者:鲜军舫;王振常;燕飞;安裕志;李彬;史季桐;杨本涛;李冬梅;刘中林;田其昌;张燕明

    尽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行为的逐渐规范及司法鉴定的需要,影像学在眼部的应用越来越多[1-2,6-43][3]41-88[4]1-85[5]441-654,但眼部影像学在我国医院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检查和诊断也不够规范,明显影响了眼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1-2].为了帮助提高眼部影像学的检查和诊断水平,归纳总结了眼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分析思路及策略.

  • 强直性脊柱炎

    作者:张雪哲

    强直性脊柱炎归之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1组涉及多器官系统的关节疾病,它包括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和其他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