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尺骨纤维骨性假瘤一例

    作者:刘伟;吕国士

    患者男,23岁.5年前因外伤致右尺骨裂缝骨折,行保守治疗后痊愈;3个月前发现右前臂肿物,生长迅速,于2012年2月23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6.2℃,右前臂肿物大小约9 cm×4 cm,有压痛,纵行叩击痛,左上肢无畸形、水肿、肌肉压痛和肌肉萎缩,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影像检查:CT平扫显示右侧尺骨中段见类椭圆形肿块,大小约4.7 cm ×3.2 cm×8.4 cm.呈膨胀性生长,偏心位于尺骨外侧,长轴平行于骨干长轴,边缘较清晰,可见骨性包壳,呈筛孔样中断,肿块内密度较均匀,CT值约30 HU,内见骨性分隔影,邻近骨皮质变薄,局部可见骨质缺损,VR像清晰显示骨性分隔,CT考虑良性病变,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性大.

    关键词:
  • 单中心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中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钊硕;李天晓;王子亮;白卫星;薛绛宇;朱良付;李立

    目的 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中和术后1个月内脑血管并发症,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30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的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脑血管并发症情况,包括术中至出院时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脑出血和死亡.患者中男178例、女128例,年龄26 ~ 80岁、平均(59±11)岁.病变位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1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ICA)50处、椎动脉颅内段(V4)75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汇合处(VBA) 14处、基底动脉76处.术后根据脑血管造影复查情况并再次评价神经体征.结果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而当理论频数小于5时采用Fisher检验,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和病变特点对并发症的影响,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6例中303例成功行Wingspan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99%.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6.9% (21/303),其中非致残性并发症4.6% (14/303)、致残性并发症1.6%(5/303),病死率0.7% (2/303);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0%(6/303),3例为技术相关性、3例怀疑高灌注综合征;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0% (15/303),其中穿支卒中8例、TIA发作3例、脑梗死2例、支架内血栓2例.6例出血性并发症患者中2例死亡,2例重度致残;15例缺血性并发症中4例中度致残,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 =2.908,P<0.05);6例出血性并发症中5例发生于大脑中动脉,高于其他部位(x2=1.168,P<0.05);15例缺血性并发症中8例为穿支卒中,为首要原因,其中6例发生于基底动脉,明显高于其他部位(x2=4.263,P<0.05).结论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中和术后1个月内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9%.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容易发生出血并发症,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容易发生穿支卒中.

  • 经多层螺旋CT探讨肺磨玻璃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

    作者:高丰;葛虓俊;李铭;任庆国;齐琳;陈燕;吕凡真;滑炎卿

    目的 研究磨玻璃结节(GGN)与支气管的关系及其类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MSCT对117例,共127个GGN(分为肺浸润性腺癌组68个、浸润前病变组15个、良性组44个)进行扫描,在横断面和MPR图像上观察GGN的分布、实性成分的含量及其与支气管的关系.按照CT图像上病灶内实性成分所占比例将GGN分为3类,A类为纯GGN;B类为磨玻璃成分76% ~ 99%的混合GGN;C类为磨玻璃成分50%~75%的混合GGN.将GGN与支气管的关系分为5型:Ⅰ型:支气管在GGN中被实性成分截断;Ⅱ型:支气管在GGN实性成分扭曲、扩张;Ⅲ型:支气管在GGN的磨玻璃区扭曲、扩张;Ⅳ型:支气管在磨玻璃区走形正常;Ⅴ型:支气管在病灶旁边绕行,未进入病灶内部.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x2检验,当有理论数<1或所得概率接近检验水平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算法检验;对GGN中磨玻璃成分及其与支气管类型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GGN与支气管关系的类型与其所在肺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性腺癌组、浸润前病变组及良性组P值均>0.05).(2)3组GGN与支气管是否存在关系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36.32,P<0.01).(3)GGN与支气管关系显示为Ⅰ型时,浸润性腺癌组、浸润前病变组及良性组分别为14、0、0个;Ⅱ型在3组中分别为25、0、3个;Ⅲ型在3组中分别为10、0、2个;Ⅳ型在3组中分别为8、1、12个;Ⅴ型在3组中分别为1、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腺癌组以Ⅰ、Ⅱ型多见;浸润前病变组多与支气管无关系;良性组以Ⅳ、Ⅴ型多见.(4)CT图像上病灶内实性成分比例,A~C类分别为17、19、49个,病灶内磨玻璃成分含量与支气管分型间存在相关性(r=-0.546,P<0.01).结论 不同类型GGN与支气管所显示的关系不同,综合分析病灶内磨玻璃成分的含量,对GGN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

    作者:周建功;马小龙;汪建华;蒋慧

    目的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9年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SPS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对其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加以对照.所有患者均曾进行DR、CT平扫和MR平扫加增强检查,手术前曾行DSA肿瘤血管造影术.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HE、过碘酸-希夫(P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37岁,中位年龄24岁.肿瘤发生位置:盆腔2例,大腿3例,小腿2例.DR与CT平扫缺乏特征性表现.MR图像显示肿瘤位置深在,体积较大,边界清晰,内部可见大量蜿蜒迂曲的流空血管.T1加权和T2加权均为高信号;增强后持续显著强化.DSA显示肿瘤血管丰富,存在动-静脉瘘,肿瘤实质期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显示大量多边形肿瘤细胞围成肿瘤巢呈腺泡样排列,肿瘤巢之间为血窦样结构.PAS染色阳性,CD34染色显示细胞巢之间的血窦内皮细胞阳性.结论 ASPS为好发于年轻女性躯干及下肢深层的恶性肿瘤,MR图像具有大量血管流空信号和T1加权高信号并存的特征性表现,DSA表现能够印证其MR特征的血管形态基础,这些特征与其病理表现密切相关.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大鼠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范国华;龚建平;沈钧康;张彩元;徐孝秋;徐亮;俞泽阳;张维;吴浩荣

    目的 探讨MR DWI对大鼠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其分期的价值.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给药后第2周开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数字表抽样方法每周抽取模型组大鼠5~6只、对照组大鼠1~2只进行DWI检查,至第16周结束,共对72只肝纤维化成模组及30只对照组大鼠进行了DWI检查,测算不同b值(分别为0、300、600、800和1000 s/mm2)时DWI的信号强度、ADC值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行DWI后4h内处死大鼠,行病理检查,成模大鼠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分组.不同b值的肝脏信噪比(SNR)比较,以及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不同分期组间ADC值和EADC值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秩转换的方差分析及SNK法多重比较,SNR与b值的相关性,以及肝纤维化分期与ADC值、EADC值的相关性采用秩相关分析.结果 (1)模型组大鼠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DWI信号强度呈增加趋势.(2)随着b值的增大,SNR呈下降趋势.b值为600、800 s/mm2时DWI效果较理想,SNR分别为31.2 ±11.6和24.8 ±6.8.(3)72只肝纤维化组大鼠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1期17只、2期21只、3期19只、4期15只.对照组、肝纤维化1~4期大鼠的ADC值分别为(1.65±0.38)×10-3、(1.34±0.32) ×10-3、(1.04±0.20) ×10-3、(0.99 ±0.19)×10-3和(0.62 ±0.21)×10-3 mm2/s,EADC值分别为(0.31±0.08)×10-3、(0.34 ±0.09)×10-3、(0.41 ±0.08)×10-3、(0.46±0.08) ×10-3和(0.59±0.11)×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97和25.04,P值均<0.01).各组ADC值两两比较,除肝纤维化2期与3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DC值两两比较,除对照组与肝纤维化1期比较,肝纤维化2期与3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均>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纤维化分期与ADC值呈负相关(r=-0.77,P<0.01),与EADC值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 (1)DWI信号强度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增高.(2)b取600或800 s/mm2时,为肝脏DWI较理想的b值取值.(3)ADC值和EADC值能对肝纤维化进行分期,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自制二级铜性微弹簧圈栓塞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华;王家平;李迎春;童玉云;杨青;闫东;丁丽丽;袁曙光

    目的 探讨自制二级镀铜铂金微弹簧圈对兔血管栓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耳兔17只,常规麻醉后,采用自制的二级镀铜铂金微弹簧圈(实验组)经3F微导管释放,栓塞一侧锁骨下动脉或颈总动脉,然后再采用相同规格的二级铂金微弹簧圈(对照组)栓塞对侧锁骨下动脉或颈总动脉作栓塞对照分析;分别于栓塞术后10、30 min,3d,1、2、4、6、12周造影观察血管闭塞情况,于栓塞术后3d,1、2、4、6、12周取被栓塞血管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和病理学改变.实验组和对照组间血管闭塞情况及血栓形成状况的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只兔中15只完成栓塞实验.实验组栓塞兔15只,共用二级镀铜铂金微弹簧圈21枚;对照组栓塞兔15只,共用二级铂金微弹簧圈19枚.栓塞后10、30 min,血管造影显示,2组间血管栓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1、2、4、6、12周时,实验组血管栓塞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显示,实验组铜圈周围及其内部、血管远近端有大量的血栓.对照组弹簧圈周围仅见少量血栓,实验组各观察点的血栓形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二级镀铜铂金微弹簧可经4F及以下导管释放栓塞迂曲血管,栓塞效果肯定,其记忆性、柔韧性、可控性、释放性及稳定性优于二级铂金微弹簧圈.

    关键词: 设备设计 栓塞
  • 血氧水平依赖MR应用于大鼠Walker-256肿瘤乏氧检测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盛箭;毛健;吴斌;彭卫军

    目的 建立大鼠Walker-256移植瘤模型,探索荷瘤大鼠吸入Carbogen气体(95% O2+5% CO2)后肿瘤R2*的信号变化情况及血氧水平依赖(BOLD)-MR技术应用于肿瘤乏氧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雌性SD大鼠95只,右下腹皮下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成瘤SD大鼠肿瘤长至1.0~3.0 cm时行血氧水平依赖(BOLD)-MR检查.采用美国GE 3.0 T MR,动物表面线圈及多回波扰相稳态梯度回波(Multi-echo SPGR)序列,于大鼠自由吸入空气时和吸入Carbogen气体10 min后分别行BOLD-MR检查.扫描结束后,图像传至GE ADW 4.3工作站,用R2 Star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计算肿瘤吸入空气时及吸入Carbogen气体10 min后R2*值(R2*a、R2*b),并求得其变化值△R2*=R2*b-R2*a,同时计算肿瘤的体积.吸入Carbogen气体前后R2*信号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R2*与R2*a之间及R2*a、△R2*与肿瘤体积大小之间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接种95只SD大鼠,68只成瘤,成瘤率71.6%.肿瘤体积352~ 13 173 mm3,吸入空气及Carbogen气体后R2*值分别为(41.18±22.29)、(38.91±21.35)s-1,△R2 *值为(-2.26±3.90)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1).△R2*值与R2*值呈负相关(r=-0.32,P<0.05).肿瘤的△R2 *值与肿瘤的体积存在正相关性(r =0.35,P<0.05),但是肿瘤的R2*a值与肿瘤体积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r=-0.03,P>0.05).结论 BOLD-MRI可以检测SD大鼠吸入Carbogen气体前后Walker-256肿瘤R2*信号值的变化.大鼠吸入Carbogen气体后Walker-256肿瘤的R2*值会发生明显下降,但不同荷瘤大鼠间差异较大.

  • MR场强及设备类型对健康人腹部实质脏器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影响

    作者:高佳音;张加成;杨正汉;李金凝;陈敏;周诚

    目的 探讨1.5T与3.0T及不同的1.5T设备测量健康志愿者肝、脾及胰实质ADC值的稳定性.方法 利用美国GE1.5T、德国Siemens1.5 T及荷兰Philips 3.0 T MR仪对33名健康志愿者行腹部DWI,b值为0及600s/mm2.测量肝、脾、胰(分为头、体、尾)的ADC值.比较各脏器在2台不同1.5T设备及3.0与1.5T设备所测得ADC值的差异.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在GE1.5T、Siemens 1.5 T与Philips 3.0 T设备上,肝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6±0.10) ×10-3、(1.67±0.15)×10-3及(1.35±0.12)× 10-3 mm2/s;脾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6±0.10)× 10-3、(0.98-±0.11) ×10-3及(0.81±0.14)×10-3 mm2/s;胰头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09 ±0.27)×10-3、(2.20±0.21)×10-3及(2.05 ±0.27)× 10-3 mm2/s;胰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03±0.27)×10-3、(2.09±0.30)× 10-3及(1.76 ±0.25)×10-3 mm2/s;胰尾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8 ±0.28)×10-3、(1.88±0.27)×10-3及(1.56±0.27)×10-3 mm2/s.不同场强下肝、脾、胰体及胰尾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1.5 T与Philips 3.0 T相比,肝:t=11.073,P<0.01;脾:t=4.143,P<0.01;胰体:t=4.677,P<0.01;胰尾:t=5.356,P<0.01;Siemens 1.5 T与Philips 3.0 T相比,肝:t=12.795,P<0.01;脾:t=5.376,P <0.01;胰体:t=5.174,P<0.01;胰尾:t=4.648,P<0.01);而胰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 1.5 T与Philips 3.0 T相比:t=0.340,P>0.05;Siemens 1.5 T与Philips 3.0 T相比:t=1.349,P>0.05).在不同的1.5T设备上,肝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3,P<0.01);而脾(t=-0.732,P>0.05)、胰头(t=-0.879,P>0.05)、胰体(t=-1.020,P>0.05)、胰尾(t=0.054,P>0.05)的平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不同场强及不同1.5T设备上,对腹部实质脏器的ADC值测量部分存在影响.

  •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价值

    作者:郁义星;林晓珠;陈克敏;柴维敏;胡曙东;汤榕彪;张静;曹立秀;饶艳莺

    目的 探讨CT能谱多参数成像在鉴别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肝癌32例、FNH 16例),均行64层能谱CT的能谱扫描模式(GSI)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测量病灶、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不同能量水平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NR)、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碘浓度的差异(ICD),对2组间上述测量指标进行两样本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肝癌和FNH在不同能量水平下的CNR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总的来说,CNR随着单光子能量的增加而减小,但在部分能量点除外.肝癌和FNH的动脉期佳CNR分别为3.59±2.13、8.29±2.65,门脉期佳CNR分别为1.80±0.42、1.06±0.34;肝癌和FNH动脉期NIC分别为0.25±0.08、0.42±0.22,门脉期NIC分别为0.52±0.14、0.86±0.18;动脉期LNR分别为2.97±0.50、6.15±0.97,门脉期LNR值分别为0.99±0.19、1.22±0.26;动脉期和门静脉期ICD值分别为(0.35-0.14)、(1.17 ±0.28) g/L.肝癌的动脉期和门脉期的NIC、LNR和ICD值均低于FN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C比较t值分别为-3.196、-6.518,LNR比较t值分别为-12.911、-3.260、ICD比较t值为-2.754,P值均<0.05).动脉期LNR鉴别肝癌和FN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均为100%.结论 CT能谱成像的定量分析对肝癌和FNH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能提高检出效能和诊断准确性.

  • 能谱CT单能量图像对提高肝静脉成像质量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孙骏;罗先富;王守安;王军;孙继全;王志军;吴晶涛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图像对提高肝静脉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患者行上腹部能谱CT增强扫描,获得门静脉期1.25 mm层厚的质量控制(QC)图像和肝静脉佳对比噪声比(CNR)单能图像,并行肝静脉VR和MIP重组.测量2组图像中肝静脉和肝实质的CT值及其差值、噪声及CNR,并由2名分别具有15年和10年腹部放射诊断经验的医师在盲法下对2组重建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名医师对重建图像质量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结果 门静脉期肝静脉佳CNR单能图像能量水平集中在50 keV左右.在佳CNR单能图像和QC图像上,肝静脉和肝实质的CT值及其差值、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329±47) HU、(178±33) HU、(151±33) HU、17.33±4.18、9.13 ±2.65和(149±18)HU、(107±14) HU、(43±11)HU、12.55±3.02、3.53+1.03;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0.6)分和(3.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9、13.95、18.85、9.07、13.25、12.04,P值均<0.01).2名医师对佳CNR单能重建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高于QC重建图像(Kappa值为0.69).结论 能谱CT单能量图像能显著提高肝静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 腹部CT能谱扫描与常规扫描射线剂量和图像噪声的对比研究

    作者:林晓珠;田中功;福并利佳;徐学勤;町田治彦;上野惠子;陈克敏;严福华

    目的 探讨腹部CT单源瞬时kVp切换模式与常规CT 120 kVp扫描的射线剂量和图像噪声的关系.方法 采用质量评价标准体模,对其中的水模部分分别进行能谱成像和常规螺旋扫描,获得常规扫描模式与能谱扫描模式mAs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出不同能谱成像(GSI)扫描参数所对应的常规120 kVp扫描mAs.回顾性分析22例全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资料.根据平扫常规扫描所使用的mAs选择相应的能谱模式进行增强门静脉期扫描,分别测量常规和能谱CT扫描在肝实质、膀胱区的图像噪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常规扫描与能谱扫描的射线剂量和图像噪声.结果 22例患者CT能谱成像和常规螺旋扫描的CT剂量指数分别为(13.8±4.8)和(14.0±7.0) mGy,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691.1±274.2)和(678.8 ±385.0)mGy·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77和-0.260,P值均>0.05).在肝脏,65 keV单能量图像的噪声为(7.6±1.4)HU,低于常规扫描滤波反投影(FBP)图像和2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图像[分别为(10.4±1.0)和(9.1±0.9)HU],与40% ASIR图像相当[(7.8±0.7)HU],高于60% ASIR图像噪声[(6.7±0.7)HU];在膀胱,65 keV单能量图像的噪声[(9.1±1.3)HU]低于常规扫描FBP图像[(10.5±1.3)HU],与20% ASIR图像相当[(9.2±1.2)HU],高于40%和60% ASIR图像的噪声[分别为(8.0±1.1)和(6.8±0.9) HU].结论 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腹部CT能谱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射线剂量相当;65 keV单能量图像的噪声低于常规扫描的FBP重建图像、与20%~40% ASIR图像噪声相当,可在临床中常规应用.

  • 3.0 T MR不同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姚秀忠;陈财忠;刘豪;饶圣祥;纪元;曾蒙苏

    目的 分析评价3.0 TMR不同DWI序列对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30例胰腺癌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2岁,平均(58±15)岁.术前在3.0TMR上行基于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及b值为0和600 s/mm2的DWI序列,包括X、Y、Z轴扩散梯度憋气DWI(BH600ALL)、Z轴扩散梯度憋气DWI (BH600SI)、呼吸门控DWI (TRIG600ALL)、呼吸门控反转恢复脂肪抑制DWI(TRIG600ALL+ FS)及自由呼吸反转恢复脂肪抑制DWI(FB600ALL+ FS).统计学分析各序列图像胰腺癌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和对比度(contrast,C),以及胰腺癌、邻近正常胰腺和远端炎症区的ADC值,数据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方差不齐时进行数据转换或者非参数检验.结果 胰腺癌在5个DWI序列中的对比噪声比(F=11.444,P<0.001)及对比度(F =5.447,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RIG600ALL与TRIG600ALL+ FS中胰腺癌的对比噪声比高(分别为16.45±10.37和13.38±9.10),TRIG600ALL+FS上胰腺癌的对比度高(0.39±0.15).胰腺癌在5个DWI序列中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7.910,P>0.05).BH600ALL和BH600SI的胰腺癌、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7及0.626,P值均>0.05),而TRIG600ALL、TRIG600ALL+ FS和FB600ALL+FS显示的胰腺癌、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53、15.976及14.556,P值均<0.05);其中胰腺癌的ADC值统计学上均低于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P值均<0.05).结论 TRIG600ALL+ FS中胰腺癌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高于其他序列,测量的ADC值也能够更好地反映胰腺癌、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的组织病理状态.在临床上有助于胰腺癌的筛查与诊断.

  • 肝硬化患者非增强与增强MR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

    作者:宋琼;曾蒙苏;陈财忠;马静;恽虹;饶圣样;姚秀忠

    目的 通过与常规增强MRA技术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VIBE)序列比较,评价非增强MRA技术可变反转角优化对比成像(SPACE)序列的图像质量,以及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门静脉侧支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5-7月行门静脉MRA的连续就诊的30例患者,先行SPACE序列检查,然后再行VIBE序列成像,2名医师根据2种成像技术的原始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影像诊断,比较两者的影像诊断结果;对2种成像技术显示的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进行量化评估;并对2种成像技术所获图像整体质量及门静脉血管各级分支显示情况评分进行比较.2种成像方法间SNR和CNR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30例患者中,诊断门静脉高压21例次、门静脉癌栓1例次、食管静脉曲张5例次、胃底静脉曲张11例次、脾门静脉曲张5例次、附脐静脉曲张5例次及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2种成像技术诊断结果高度一致.SPACE序列图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的SNR分别为291 ±57、301 ±74、344±76,CNR分别为231±59、242±73、286±76,VIBE序列图像相应部位的SNR分别为185±56、176±52、182±52,CNR分别为57±23、50±21、57±19,SPACE序列SNR、CNR均高于VIB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91、7.418、7.946、15.746、13.508、13.880,P值均<0.01).图像整体质量及门静脉主干、左右支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496、-1.895、-1.496、-2.138、-2.324、-1.328,P值均>0.05),但是门静脉左、右段级分支的质量评分,SPACE序列[(2.08±0.78)、(2.08±0.78)分]明显高于VIBE序列[(1.75±0.53)、(1.7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138、-2.324,P值均<0.05).结论 SPACE序列图像在显示门静脉远端分支方面较增强MRA更为清晰,可用于对门静脉病变的影像诊断,对于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可作为替代手段进行成像.

  • 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儿童腹部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

    作者:张祺丰;彭芸;段晓岷;孙记航;于彤;韩忠龙

    目的 探讨儿童腹部MSCT在配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条件下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减低辐射剂量可行性.方法 收集因临床需要行2次腹部CT扫描的患儿30例,第1次扫描采用单纯ATCM技术,第2次扫描采用ATCM技术结合40% ASIR重建技术.噪声指数根据年龄确定,第1次扫描(单纯ATCM组):≤5岁、噪声指数为9,>5岁、噪声指数为11;第2次扫描(ATCM结合ASIR组):≤5岁、噪声指数为11,>5岁、噪声指数为15.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进行主观评分(5分制),并采用Kappa检验观察不同医师间评定结果的一致性.记录2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ATCM结合ASIR组CTDIvol为(1.38 ±-0.64) mGy,单纯ATCM组CTDIvol为(3.56±1.23) mGy,结合ASIR技术可以降低约60%的剂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83,P<0.05).单纯ATCM组,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3 ±0:57)和(4.37-±0.61)分,Kappa =0.878,P<0.01;ATCM结合ASIR组,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0±0.47)和(4.60±0.50)分,Kappa=0.783,P<0.01.单纯ATCM组,2名医师的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4.03±0.56)和(3.83±0.53)分,Kappa=0.572,P<0.01;ATCM结合ASIR组,2名医师的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4.20±0.48)和(4.10±0.48)分,Kappa=0.748,P<0.01.所有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满足影像诊断的要求.结论 儿童腹部CT扫描可提升噪声指数并应用ASIR技术获得的图像能够保证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并进一步减低了辐射剂量.

  • 膝关节周围骨挫伤的临床与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杨献峰;朱斌;蒋青

    关于骨挫伤的定义、临床意义及处理措施等尚存在较多争议,笔者复习了国内外部分骨挫伤相关文献,尝试明确其概念及在运动医学和骨科学中的意义,以增加对骨挫伤的认识.骨挫伤的概念一、定义与分类1989年,Mink和Deutsch[1]首先描述了一组X线阴性的外伤性膝关节病变的MR表现,称之为"隐匿性骨折",并将其分为4类:骨挫伤、应力性骨折、股骨和胫骨骨折、骨软骨骨折.其中骨挫伤的定义为"外伤引起的、斑片状、非线样信号减低区,累及皮质下骨质,邻近关节软骨不受累及".

    关键词:
  • 涎腺腺泡细胞癌的CT和MR表现

    作者:江明祥;俞炎平;邵国良;邝平定;陈波

    目的 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ACC)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ACC的CT和MR表现(14例行CT检查,6例行MR检查).20例中男7例、女13例,年龄12 ~ 73岁,中位年龄44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腮腺12例,左侧上颌窦2例,右侧颌下腺、左侧咽旁间隙、左侧颞下窝、左侧面颊部、右侧鼻腔、左硬腭各1例.病灶大径≤3 cm者16例,呈边缘光整、膨胀性生长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3 cm者4例,呈边缘不光整、侵袭性生长的不规则分叶状肿块,其中3例破坏上颌窦窦壁骨质,1例侵犯耳前皮肤.密度(信号)均匀6例,不均匀14例.14例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11例,等密度3例;6例MR病灶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19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14例、中度强化2例、轻度强化3例.结论 ACC的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CT、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 甲状腺间变癌的CT影像特点

    作者:史震山;庄茜;游瑞雄;曹代荣;李跃明

    目的 分析甲状腺间变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明确甲状腺间变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甲状腺间变癌的临床及CT资料,女7例、男3例;发病年龄25~78岁,中位年龄为61岁;均采用MSCT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0例中8例为单侧病灶,其中2例病灶较大侵及峡部;2例病灶累及双侧甲状腺.肿瘤大径为2.9~12.8 cm,平均(4.5±1.4)cm;病灶边缘均不光整且有甲状腺被膜外侵征象;病灶平扫密度不均匀,病灶内均可见坏死区;病灶内伴钙化者7枚,钙化形态各异,以单发粗颗粒钙化状较多见(5个病灶).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强化幅度>40 HU);平扫及增强后病灶与对侧胸锁乳突肌CT值比值分别为0.69~0.82(0.76±0.18),1.25~1.41(1.33±0.2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6例,增强后不规则环形强化或均匀明显强化,1例淋巴结内见砂粒状钙化.结论 直径较大、单发、粗颗粒钙化、甲状腺包膜不完整,并见坏死及明显不均匀强化伴颈部肿大淋巴结是甲状腺间变癌CT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 重视腹部CT和MR新技术的量化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严福华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CT和MR在腹部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化指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如CT灌注成像,通过测量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等指标可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能量CT的应用丰富了诊断手段,不仅能显示形态的改变,而且能提供诸多量化的反映病灶本质特征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如能谱曲线、碘基值、有效原子序数等参数,在鉴别诊断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MR作为一种无辐射风险、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多序列的成像方法,在腹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反映形态学和血供的改变以外,MR各种功能成像技术是量化反映疾病特征的新方法,为疾病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而经肝细胞吸收、胆道排泄的肝胆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MR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量化研究肝功能的储备情况,为肝脏一站式的形态检查和功能判断奠定基础.

    关键词:
  • 多层螺旋CT在腹部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

    作者:李坤成;陈楠

    64层以上MSCT及双源CT、能谱CT和320层宽体探测器CT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CT进入"后64层时代".目前,由于上述MSCT的成像速度、图像清晰度较之前的显著提高,使腹部成像从单纯形态学诊断向功能、代谢、分子水平等方面发展.MSCT已经成为腹部疾病常用影像检查手段,不断推动着腹部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一、CT在腹部结构成像中的优势64层以上MSCT的3D容积数据采集使腹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各向同性显著提高,其快速扫描模式不仅能减少呼吸、胃肠蠕动及心脏大血管搏动所产生的伪影,而且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不合作的患者.长距离容积扫描有利于观察腹部病变的扩散范围和多脏器受累情况;良好的各向同性,经后处理可获得任意方位图像,使腹部解剖结构显示得更加直观和精细,为腹部各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

    关键词:
  • 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杨正汉;叶慧义

    DWI是目前能无创探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惟一方法,具有速度快、无须对比剂、能提供特殊的组织对比,并可进行定量分析等优势.DWI初期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随着技术的进步,DWI逐渐被应用于腹部和盆腔疾病的检查,并取得令人振奋的效果[1-5].笔者重点讨论DWI在肝脏检查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 信息动态

    作者:

    关键词:
  • 整体式静脉尿路造影压迫器的设计

    作者:余章明;王志生;杨瑞华;吴美良;蔡俊;陆伟;王弘

    静脉尿路造影是临床常用的泌尿系统检查方法[1],通过压迫双侧输尿管腹段下部,适时摄片,以清晰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充盈形态.目前,多使用医用棉花卷或纱布卷作为压迫球[2],在临床应用中有诸多不足,有报道其成功率为62.5%[3].笔者设计了整体式静脉尿路造影压迫器,期望能方便操作并提高泌尿系统造影的成功率.

    关键词: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