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气管类癌一例

    作者:杨亚英;包颜明;陆桂君;宋光义;陈连有

    患者女,55岁.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息2个月入院.不发热,无咯痰,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颈部气管听诊可闻及吸气性哨笛音,双肺呼吸音弱.胸片:双肺及纵隔无异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螺旋CT薄层扫描见上段气管内自左前壁向腔内生长一息肉样软组织肿块,大小约2.0 cm× 1.5 cm×1.5 cm,表面光滑,密度均匀,CT值31.8 HU,气管软骨环无破坏,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螺旋CT后处理气管仿真内窥镜显示肿块大小约2.0 cm×1.5 cm×1.5 cm,呈乳头状向气管腔内生长,气管腔狭窄(图2).CT诊断:气管内良性占位病变.

  • 肺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张倩茹;陈巨坤;李志强;穆英利

    患者女,40岁,刺激性干咳1个月,但无咯血,无低热和盗汗,症状加重2周,外院CT诊断"左上肺占位",抗炎治疗1周,症状无缓解,来院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痰涂片瘤细胞(-),痰培养结核杆菌(-),实验室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

  •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一例

    作者:辛涛;刘建民;周晓平;许奕;洪波;黄清海;赵文元

    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非常棘手,特别是颈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常规的血管内治疗极为困难.笔者成功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 GDCs)治愈1例该部位宽颈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作者:刘建民;黄清海;洪波;许奕;赵文元;张永威;张珑;周晓平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防治及初步疗效.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52例,44例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性发作或脑梗死.7 F长鞘置入颈总动脉,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行预扩张(19例),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对29例患者应用不可脱卸球囊进行支架内再扩张.结果支架定位准确,3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16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2例减少70%, 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3~13个月(平均7.3个月),均未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颈动脉超声随访45例,DSA随访19例患者颈动脉均无再狭窄发生 (6~ 12个月).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作者:李生;李宝民;周定标;姜金利

    目的探讨以出血发病的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操作.方法经脑CT或MRI确认为脑实质内出血的56例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AVM),根据AVM病灶的特点,行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结果56例在1~3次栓塞后,36例病灶完全消除;1例因AVM中有新生的动脉瘤及1例术后1年发生出血而行第2次栓塞治愈,1例在接受X-刀治疗后3个月再次出血,经手术后痊愈.结论 AVM病灶内或病灶旁存在动脉瘤和动脉囊样扩张、引流静脉细小和脑室内生长的AVM是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在栓塞中优先处理动脉瘤样病变对防止脑出血有重要意义.

  • 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

    作者:朱康顺;单鸿;胡道予;李征然;姜在波;关守海;黄明声

    目的探讨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材料及其效果.方法 9例因肾动静脉畸形(先天性者8例,获得性者1例)引起大量血尿患者,施行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10次,栓塞材料为无水乙醇、聚乙烯醇颗粒、异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和弹簧圈.9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0~56个月.结果 9例患者栓塞术后肾动脉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完全闭塞,3 d内血尿消失.随访期间,9例患者中,只有1例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患者术后6个月血尿复发,血管造影证实为侧支血管形成导致畸形血管再通,改行无水乙醇及弹簧圈栓塞,术后18个月血尿未再复发.9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是治疗肾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栓塞材料以无水乙醇和弹簧圈联合栓塞为佳.

  • 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作者:缪中荣;凌锋;李慎茂;华扬;王默力;张鸿祺;朱凤水;宋庆斌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适应证、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3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经血管内方法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14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14例患者中9例是2001年以前的病例,单纯采用血管内球囊扩张术,而2001年5例患者全部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采用球囊扩张的9例患者成功扩张5例,从术前平均狭窄67%扩张到术后的18%,2例由于球囊到位困难而放弃,2例患者出现与技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该5例手术成功的患者,经过平均21个月随访,症状消失2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病情平稳,无卒中发生.5例近期使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4例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从术前的平均85%下降到术后的平均10%,大脑中动脉血流明显增加.1例在支架到位后出现血管破裂.短期随访无卒中再发作(3~5个月).结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以及支架置入术对于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治疗有效,技术可行.支架血管内成形术虽然刚刚起步,更有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临床随访.

  • 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李欣;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吴汉平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的原因、预防措施、临床检查及治疗.方法原发性肝癌病人3例,均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3例病人均出现穿刺点出血、血肿,静脉输液部位淤斑,1例伴口腔黏膜出血并颌下血肿.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值升高.经治疗后,2例好转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后所发生的DIC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对可疑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在介入治疗前后应加强观察,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 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小动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永忠;李坤成;杜祥颖;张景宏;古晔炳;赵欣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诊断犬肺小动脉血栓栓子(直径2.5~3.5 mm)的应用价值.方法 23条实验犬行CTPA空白对照后,制成犬自体血块肺动脉栓塞模型,先后行CTPA与X线肺动脉造影(X-ray pulmonary angiography, XPA)检查,由2名医生在工作站上分析所获图像,并与犬肺病理解剖结果对照,评价CTPA与XPA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22条犬完成实验全过程,病理解剖发现肺动脉内栓子110个,与人工注入栓子数目相符,均位于肺动脉的段或亚段水平,其中107个位于扫描野内.CTPA发现栓子90个,诊断肺动脉内小血栓栓子的敏感度为84.1%,阳性预测值为93.8%;XPA发现栓子82个,敏感度为76.6%,阳性预测值为94.3%. 结论 CTPA对实验性肺小动脉血栓栓子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萧毅;王敏杰;左长京;毕永民;薛宏;范月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31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准直2.5 mm,层厚3.0 mm,螺距为6~8,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 (VR)、表面遮盖显示 (SSD )、大密度投影法 (MIP)及多层面重建法 (MPR).观察图像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并比较4种重建方法对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 31例中有1例术后内支架出现局限性断裂,VR、MIP及MPR均清晰显示了内支架的变化,SSD未能显示.1例内支架展开不良,4种重建方法均明确显示;5例术后出现渗漏,VR及MPR清晰显示渗漏的部位、形态及内漏量,MIP、SSD仅显示其中的4例.在显示支架内血流情况及瘤周血栓方面,VR及MPR能明确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转归变化,VR及MPR显示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SD及MIP未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A有利于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诊断;VR及MPR图像优于 SSD及MIP,能为术后内支架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 增感屏-胶片组合的噪声等价量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的测试

    作者:谢晋东;王昌元;袁聿德;张梦龙;王健;郑浩;孙勇

    目的测试增感屏-胶片组合的噪声等价量子数(noise equivalent quanta, NEQ)和量子检出效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 DQE).方法用距离法测试T颗粒技术(Green 400 增感屏/Kodak mgx-1胶片组合)和MS CaWO4增感屏/Fuji Super RX胶片的特性曲线;矩形波法测试增感屏-胶片体系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对2种增感屏-胶片体系均匀曝光,用显微密度计扫描,通过快速傅立叶分析计算威纳频谱(Wiener spectrum, WS);由特性曲线的γ值、MTF、WS的测量计算NEQ,并用入射量子数求DQE.结果 (1) 在空间频率为0.6 cycles/mm时,Green 400增感屏/Kodak MGX-1胶片组合的NEQ值为1.148×106 mm-2,是MS CaWO4 增感屏/Fuji Super RX 胶片组合的0.65倍;在空间频率为4.0 cycles/mm时,Green 400增感屏/Kodak MGX-1胶片组合NEQ值为0.329×104 mm-2,是MS CaWO4 增感屏/Fuji Super RX 胶片组合的1.55倍.(2) 在空间频率为0.6 cycles/mm时,Green 400增感屏/Kodak MGX-1胶片组合的DQE值为0.224,是MS CaWO4 增感屏/Fuji Super RX 胶片组合的1.6倍;在空间频率为4.0 cycles/mm时,Green 400增感屏/Kodak MGX-1胶片组合的DQE值为0.052,是MS CaWO4 增感屏/Fuji Super RX 胶片组合的3.7倍.结论在3.0 cycles/mm以上Green 400增感屏/Kodak MGX-1胶片组合的NEQ优于MS CaWO4 增感屏/Fuji Super RX 胶片组合,在整个空间频率范围内Green 400增感屏/Kodak MGX-1胶片组合的DQE值大于MS CaWO4 增感屏/Fuji Super RX 胶片组合.

  • CT三维成像与传统钡餐诊断胃癌的比较研究

    作者:居胜红;陈峰;郑凯尔;孙军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3D CT)包括仿真胃镜(CTVG)、表面遮盖法(SSD)和透明法(Raysum)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上消化道钡餐(UGI)比较.方法 43例胃癌患者(37例进展期胃癌、6例早期胃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位阅片者盲法阅片,对这43例患者4种成像方法(CTVG、SSD 、Raysum、UGI)的172套图像分别进行如下4方面的评价:图像质量、伪影情况、病变的诊断可信度、Borrmann分型.根据手术和病理结果计算各种方法检出病变的敏感度和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敏感度,将3D CT的结果分别与UG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位阅片者在CTVG、SSD、Raysum、UGI上的检出病灶敏感度分别为98%、67%、60%、84%与98%、70%、70%、88%,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敏感度分别为76%、49%与38%、49%与78%、51%、35%、43%.2位阅片者均认为CTVG、SSD、Raysum的图像质量与UGI类似(P>0.05),CTVG和UGI在检出进展期胃癌(诊断可信度≥3)的敏感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χ2值为0.50与0.25,P>0.05),而SSD、Raysum检出病灶的敏感度均低于UGI(P<0.05,χ2值为4.17、7.11与5.14、4.17).2位阅片者均认为CTVG对胃癌Borrmann分型的敏感度高于UGI(χ2值为4.90与4.92,P<0.05), 而SSD、Raysum的分型敏感度与UGI间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值均>0.05).CTVG检出早期胃癌的敏感度高于UGI,但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25,P>0.05).影响诊断的严重伪影(占6.1%)来源于多量潴留液及患者的呼吸运动.结论 CTVG在进展期胃癌的检出上与UGI相仿,对进展期胃癌的分型优于UGI,并有发现早期癌的潜能.SSD、Raysum单独应用,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有限.

  • 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在诊断小肝癌中的作用

    作者:程红岩;徐爱民;陈栋;贾雨辰

    目的检验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triple-phase helical CT,THCT)在小肝癌(SHC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分析100例SHCC患者的CT图像.采用高质量扫描模式,扫描参数为:层厚5 mm,螺距 3;增强3期扫描(以下简称3期扫描)分别为平扫、注射对比剂后20~25 s动脉期扫描、45~50 s门静脉期扫描、3 min延迟期扫描,120 kV,270~300 mA.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流率为3 ml/s (剂量为1.2~1.5 ml/kg).通过放射科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的医学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分析SHCC的CT图像,确定肿瘤强化特点.分析SHCC强化特点与其组织学分类和分级间的关系.统计学分析CMH 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SHCC在3期扫描上81例为典型表现,即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为低密度或等密度;19例为非典型表现.SHCC 3期扫描检出率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 值为211.953,P=0.001),以延迟期检出率高.SHCC中以梁型较多,与其他分类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 604).SHCC在病理组织分级上差异无显著意义(χ2 值为2.133,P=0.144).结论大多数的SHCC在3期扫描上呈典型表现.SHCC定性诊断主要靠增强的动态变化特点,延迟期检出率高,薄层THCT扫描能提高SHCC检出率,综合3期扫描的表现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 对乳腺影像诊断的管见

    作者:石木兰

    乳腺癌是西方发达国家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受饮食习惯西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乳腺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国原为乳腺癌低发的国家,目前仍不属高发国,但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高,尤以大城市为著.在上海,1972~1974年乳腺癌的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是18.3/10万,1990~1992年为27.2/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 肋骨骨旁骨肉瘤一例

    作者:邝伟强

    患者女,17岁.于1周前偶然发现右胸部腋前线处有一肿物,无疼痛.体检:右侧胸壁腋前线处见一4 cm×5 cm肿物,表面皮肤不红、无破损,肿物无压痛,质较硬,表面光滑,不能推动,边界不清,肿物无搏动,无血管杂音,双侧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 CT大密度投影对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步东;马大庆;李铁一;关研生;张岩松

    目的通过与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比较,评价大密度投影(MIP)对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煤工尘肺和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尸检的离体肺脏标本及35例胸片或临床怀疑有肺微小结节浸润的病人,行常规螺旋CT、HRCT和1.5 mm薄层扫描,并行MIP重建, 比较各种图像对微小结节的显示.6例肺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并在CT图像上有结节的部位取材做组织学检查,以证实是否有结节浸润.结果 5种图像中,3种MIP重建图像对结节及结节浸润范围的显示好,5.5和8.5 mm层厚MIP对微小结节的显示显著优于常规CT (χ2=6.125,P=0.008)和HRCT (χ2=3.571,P=0.016),差异有显著意义;3.5 mm 层厚MIP的显示结果与常规 CT (χ2=3.125,P=0.07)及HRCT(χ2=1.800,P=0.063)差异无显著意义.在显示结节分布范围方面,5.5和8.5 mm层厚MIP图像均优于8 mm层厚常规CT(χ2=4.294 2、5.351 3,P<0.05),明显优于HRCT(χ2=8.874 8、10.369 0,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3.5 mm 层厚MIP与常规CT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666 1,P>0.05),但优于HRCT(χ2=6.449 7,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对微小结节分布特点的显示,5.5和8.5 mm层厚MIP重建图像与HRCT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00,P<0.05).结论 MIP重建图像对肺部微小结节的显示优于常规CT和HRCT,它不仅能明确显示结节的存在,还可更为准确地显示结节的累及范围.

  • 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作者:范占明;张兆琪;王永梅;晏子旭;赵轶轲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桥血管开通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CABG患者共47支桥血管,用3D CEMRA方法进行了研究.MR检查距手术15 d至16年.20例患者中14例CABG术后5个月至16年有胸痛症状再发,2例术后临床疑桥血管急性闭塞.对3D CEMRA资料进行评价,确认桥血管开通状况.对7例15支桥血管同时有3D CEMRA和X线血管造影者进行了双盲分析.结果 47支桥血管,3D CEMRA显示通畅25支,闭塞22支,闭塞率为46.8%.7例同时有3D CEMRA和X线血管造影者共15支桥血管,通畅8支,闭塞 7支,二者显示完全一致.结论 3D CEMRA对桥血管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作为CABG术后患者一种无创伤性影像检查方法.

  • 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的MRI诊断

    作者:夏黎明;杨春华;邹明丽;朱文珍;冯定义;胡军武;漆剑频;王承缘

    目的用心脏MR新技术评价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MRI征象,探讨MR扫描技术.方法对15例临床、超声诊断或疑为ARVC的病人进行MR检查,使用GE Signa 1.5 T CV/i MR扫描系统,扫描序列包括黑血技术: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double-IR FSE)和三反转自旋回波(triple-IR FSE)序列;白血技术:快速电影成像(fastcine)序列.扫描平面有短轴面、四腔面和长轴面.结果 10例诊断为ARVC,ARVC的主要MRI表现有:右室壁脂肪信号3例,右室壁变薄9例,右心室扩大6例,室壁瘤形成2例,右心腔内慢血流信号9例,右室射血分数降低6例,右房扩大3例.右室乳头肌和左室心尖部、室间隔前部累及2例.黑血技术可显示心脏解剖、形态及组织特性,白血技术主要了解心脏功能及心肌壁的运动,短轴面和四腔面显示病变较满意.结论 ARV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多序列、多平面成像的MR新技术对该病的诊断更准确、更可靠.

  • 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顾雅佳;王玖华;张廷璆

    目的研究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分型(16例单纯型、5例混合型)对照;单纯型肿瘤组尚与不同肿瘤黏液量(少黏液量组、多黏液量组)进行对照.结果 (1)乳腺黏液腺癌常见的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15例)和肿块伴钙化(2例).少见征象如局灶性致密病变和单纯钙化各1例,阴性表现2例,均为单纯型多黏液量组病变.(2)表现为肿块的17例黏液腺癌中,混合型的钼靶X线表现为浸润性边缘 (5/5);单纯型多表现为小分叶边缘及清晰边缘(7/12).(3)表现为肿块的单纯型黏液腺癌中,多黏液量组多数为小分叶状边缘(4/7);而少黏液组多呈浸润性边缘(3/5).(4)密度改变在判断黏液腺癌的病理分型及对黏液量的判断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亚型的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不完全一致,多黏液量单纯型黏液腺癌常见的表现为小分叶状边缘肿块;少黏液量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腺癌常有浸润性生长的影像特征.

  • 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作者:蔡丰;张涛;郭章留;蔡能

    目的初步探讨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系统回顾2000年6~12月连续800例使用传统乳腺X线机和2001年1~8月连续812例使用数字乳腺X线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统计各组的摄影体位、曝光次数及检查时间,并将术前诊断与病理对照.结果传统乳腺机组平均摄影体位4.87个/人,平均曝光时间5.16次/人,平均检查时间 15.2 min/人.数字乳腺机组平均摄影体位4.14个/人,平均曝光次数4.38次/人,平均检查时间 5.4 min/人.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值分别为2.147、2.149、16.25,P均<0.05).病理结果显示传统乳腺机组恶性病变74例,良性病变83例,数字乳腺机组恶性病变71例,良性病变44例.传统乳腺机与数字乳腺机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4%、87.3%; 80.7%、84.1%;81.5%、86.1%.结论虽然数字乳腺机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的提高尚不显著,但与传统乳腺机对比,数字乳腺机减少了摄影体位和曝光次数,缩短了检查时间.

  • 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佩芳;鲍润贤;牛昀;于咏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38例行动态增强MR乳腺检查并经病理及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增强MRI评价病变指标包括:早期增强率、强化峰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病理组织切片经Ⅷ因子相关抗原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病变组织MVD和VEGF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动态增强MRI上述表现特征、MVD和VEGF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38例中,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17例.恶性病变MVD和VEGF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VEGF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性(P<0.01).在3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早期增强率>60%和曲线类型为Ⅱ、Ⅲ型的乳腺病变的MVD 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增强率<60%和曲线类型为Ⅰ型的乳腺病变,除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分布与VEGF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乳腺良恶性病变强化峰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分析微血管分布显示恶性病变外周与中央区MVD的比值(1.27)高于良性病变外周与中央区MVD的比值(1.12),且恶性病变边缘区MVD高于中心区(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特性及方式与MVD及分布密切相关,且能部分反映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特性.

  • 乳腺叶状瘤的X线表现与病理特征

    作者:葛玲玉;王丽君;许顺良;林冰影;邹煜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瘤(phyllodes tumor,PT)的X线表现与病理特征,以期从影像学角度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PT 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 13例PT 中 9例肿块表现为圆形、边缘光整有"透明晕"(病理上有完整"包膜"),6例为低度恶性,3例为中度恶性.4例肿块部分界限模糊(病理上3例呈浸润性生长,"包膜"不完整),3例为中、高度恶性,1例为低度恶性.肿瘤直径<5.0 cm 的8例中,中、高度恶性5例;肿瘤直径 5.0~10.0 cm 的5例中,低度恶性 4例. 结论中年妇女乳房内肿块大而周边有"透明晕"是PT较特征的X线征象,近期迅速增大有助于诊断.PT 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有一定关系,边界不清楚提示恶性程度较高,但并非完全可靠.

  • 增强MRI对小儿成神经细胞瘤分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欣;刘佩芳;王春祥;赵滨

    目的探讨增强MRI对成神经细胞瘤分期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或骨髓针吸检查证实的成神经细胞瘤的增强MRI表现.年龄7个月至5岁,平均3.7岁.全部病例行MR平扫与双倍剂量增强、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检查,其中6例同期行CT检查.参照国际成神经细胞瘤分期方案标准对本组病例进行影像分期.结果平扫MRI与CT判断原发肿瘤大小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能力相近似.10例骨髓转移中,CT扫描6例均显示阴性,平扫MRI显示1例1个病灶,增强MRI显示10例46个病灶.6例CT分期:Ⅰ~Ⅱ期2例;Ⅲ期4例;无Ⅳ期病例.12例平扫MRI分期:Ⅰ~Ⅱ期2例;Ⅲ期9例;Ⅳ期1例.12例增强MRI分期:Ⅰ~Ⅱ期1例;Ⅲ期 1例;Ⅳ期10例.结论增强MRI是成神经细胞瘤好的单一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显示远隔转移、椎管内生长的哑铃形肿瘤、骨髓针吸检查不能探及的转移病灶有明显优势.

  • 评《胸部肿块或结节的X线诊断》

    作者:李果珍

    关键词: 胸部肿块 结节
  • 噪声等价量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对放射成像系统像质评价的意义

    作者:谢晋东;袁聿德

    在放射成像系统中,有屏-片组合体系、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直接数字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D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等.对其成像质量的评价参量有:特性曲线、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和威纳频谱(Wiener spectrum, WS)或噪声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RMS)等,这些参量对于确定系统的成像性能是必需的.但它们是相互独立的,而噪声等价量子数(noise equivalent quanta, NEQ)和量子检出效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 DQE)却能将这些成像性能参量用数学表达式联系起来,因此在评价系统的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价值[1].笔者将NEQ和DQE对放射成像系统像质评价的意义作一简介.

  • 影像板暗盒编号方法在计算机放射摄影中的应用

    作者:魏渝清;曹军;付向阳;尚涛

    Agfa公司的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用影像板(image plate,IP),其暗盒镶有1块记录芯片,用于记录受检者信息(identification,ID).按厂家设计思路,应该在每个检查室配置1台ID输入工作台,摄影后,就地在暗盒芯片上输入相应的受检者信息,再送到图像读取装置进行扫描.但是,这一设计思路只适合工作量少、经济实力雄厚的医院.在我国,大多数医院购进CR设备时,只能配置1~ 2台ID输入工作台.将其与CR图像读取、图像处理、图像显示等装置安放在一起,组成CR处理中心.由ID输入工作员将各检查室送来的已摄IP暗盒与对应的CR检查会诊单一一确认后,输入相应信息.但当受检者持1张CR检查会诊单,在不同的检查室进行多部位投照后,或就诊高峰时期,大量已摄IP暗盒与检查会诊单同时送到ID输入工作台时,就可能无法确认同一会诊单对应的多个IP暗盒,甚至会因会诊单顺序错放而出现张冠李戴,输错ID的情况.给诊断工作带来麻烦,乃至造成难以弥补的医疗差错和纠纷.为此,笔者采用IP暗盒编码的方法,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经 6个多月的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腹腔内结节性脂膜炎一例

    作者:张旭峰;王涛;徐山淡

    患者女,11岁.以下腹部反复疼痛6个月,加重20 d入院,静脉点滴青霉素后症状减轻.体检:体温38.3℃,下腹部扪及一约7 cm×7 cm×7 cm包块,边界清,质硬,移动度差,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0.1×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B超:子宫前方偏左侧见一7.7 cm×7.0 cm ×5.7 cm不规则块状回声,边界清楚,似有包膜,内部回声强弱不等.腹部CT表现: 盆腔内膀胱前上方见一大小约5.6 cm×6.0 cm混合性包块,边缘毛糙、密度不均,其中低密度CT值17 HU,等密度CT值46 HU,有一点状钙化影CT值达88 HU(图1).膀胱充盈欠佳,在子宫直肠间隙可见水样密度影.诊断:畸胎瘤合并盆腔积液.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