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MRI诊断肝癌肉瘤一例

    作者:钟小梅;成丽娜;段小慧;沈君;梁碧玲

    患者 男,43岁,右上腹持续性疼痛3 d.体检:腹胀,肝脏增大,右肋下可触及7 cm,质硬,有压痛.肝功能分级ChildA级.血甲胎蛋白(AFP)139.8μg/L(正常参考值为<25 μg/L).

  • 鼻咽部颅咽管瘤一例

    作者:李建军;陈旺生

    患者 女,8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伴打鼾半年入院.无气促、吞咽困难、鼻出血、睡眠呼吸暂停及头痛等症状.专科体检:双侧鼻腔见脓性分泌物,腺样体呈蚯蚓纵裂状软组织肿块,耳、咽、喉未见异常.

  • MRI诊断Canavan病一例

    作者:杨学东;郭雪梅;谢晟;肖江喜

    患儿 男,4岁.出生后4个月开始出现头大,发育落后;近2年逐渐出现眼震,双下肢行走困难.尿枪:N-乙酰天冬氨酸(NAA)浓度增高.常规MRI表现:大脑皮层下白质弥漫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双侧苍白球、丘脑、中脑背盖、小脑齿状核、内外囊均受累,而脑室旁白质和壳核正常(图1,2).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受累的皮层下白质呈明显的高信号,受累灰质核团成等或高信号(图3).单体素点解析氢质子MR波谱(1H-MRS)上NAA峰显著升高(图4).MR诊断为Canavan病.

  • MR灌注成像测量家猪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作者:余深平;张艳玲;江利;潘碧涛;贺李;杨建勇;孟悛非

    目的 探讨MR灌注成像测定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方法 对13头实验家猪分别行肝脏CT和MR灌注扫描,计算和比较肝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门静脉灌注指数(PVI)、总肝灌注量(THBF)、对比剂分布容积(D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方法所得参数的差异,及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3头实验家猪肝脏CT和MR灌注成像所得HAP分别为(37.7±7.38)、(35.8±7.31)ml·min-1·100 ml-1,PVP分别为(123.16±35.89)、(121.40±36.81)ml·min-1·100 m-1,THBF分别为(160.88±37.05)、(157.21±38.71)ml·min-1·100 ml-1,PVI分别为(75.95±5.21)%和(76.63±5.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63、0.926、1.225和-1.115,P值均>0.05);CT和MR灌注成像所得DV分别为(35.10±11.17)%和(41.03±10.06)%,MTT分别为(14.08±1.40)、(14.94±1.3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5和-3.200,P值均<0.01).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种方法测定的PVP、THBF和PVI的相关系数r>0.85,呈高度相关(P<0.01);HAP、DV和MTY相关系数r>0.70,旱中等度相关(P<0.05).结论 肝脏MR灌注成像能准确地测定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CT灌注成像接近.

  • CD4+T细胞抗体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MR成像诊断异种胰岛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聂唯;唐医亚;容鹏飞;叶斌;叶征;童琼娟;王维

    目的 探讨利用抗人分化抗原簇(CD)4+T细胞抗体标记的纳米免疫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作为MRI生物探针,诊断胰岛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27只BALB/C裸鼠,每只左肾被膜下移植分离纯化后的猪胰岛细胞2000个,3周后MRI可观察到肾包膜下移植物大小,然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21只)和对照组(6只).将人T淋巴细胞注入实验组鼠腹腔内重建人的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其中20只重建成功.实验组动物免疫系统重建前及重建后3、7和14 d,经尾静脉注射纳米免疫SPIO,30 min后行MRI T2WI,观察移植物的MRI信号改变.MRI结束后立即安乐死方法牺牲动物,取下左肾行移植物病理组织检查;对照组动物胰岛细胞移植后,不进行免疫处理,与实验组动物相同时间点给予相同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用临床诊断一致性检验计算MRI对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Youden指数和符合率.结果 2组动物在移植胰岛细胞3周后MRI可显示移植物.实验组BALB/C裸鼠,重建免疫系统前及重建成功后3 d注入纳米免疫SPIO,MRI移植物局部未见异常信号;免疫系统重建成功后7 d,MRI显示移植物对应区域信号减低,苏木精.伊红及CD4+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物局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对照组动物移植物所有MRI均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查移植物局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MRI对免疫反应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和符合率分别为:(72.96±0.24)%、100%、0.73±0.24、(88.46±0.13)%(Kappa值为0.76).结论 通过抗人CD4+T细胞抗体标记的纳米免疫SPIO牛物探针MRI,可以检查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并能早期、实时、无创性的对移植受体免疫排斥反应进行诊断.

  • MR线性扫描扩散加权技术在猪股骨头骨骺缺血模型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作者:李小明;余铖;彭雯佳;漆剑频;夏黎明;李洪莲

    目的 采用MR线性扫描扩散加权成像(LSDWI)技术,观察乳猪股骨头骨骺缺血不同时期的DWI表现特征及变化过程,以期提供骨骺缺血性损害的时间及程度信息.方法 25只1周龄大小的乳猪,手术结扎一侧股骨颈处全部供血动脉,引起股骨头骨骺缺血,另一侧作为健康对照侧.分别在术前(25只)及术后3 h(25只)、72 h(20只)、1周(15只)、3周(10只)、6周(5只)进行LSDWI,计算股骨头骨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缺血侧和对照侧ADC值的差异,观察不同时期ADC值的变化.各时间点LSDWI扫描完成后分别处死5只,行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 术后3 h,缺血性股骨头的ADC值[(1.22±0.37)×10-3mm2/s]较正常对照侧[(1.73±0.33)×10-3mm2/s]显著下降(t=3.914,P<0.01),术后72 h ADC值[(2.15±0.32)×10-3mm2/s]较正常对照侧[(1.70±0.22)×10-3mm2/s]升高(t=3.348,P<0.01),其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至术后第6周[缺血侧为(1.61±0.27)×10-2mm2/s,对照侧为(1.11±0.45)×10-3mm2/s](t=4.136,P<0.01).除术后第3周和第6周2个时间点ADC值的变化百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2.29,P>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2个连续时间点之间ADC值的变化百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织学研究显示,在缺血性股骨头骨骺,首先是软骨细胞和骨细胞死亡,血管塌陷.随时间的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股骨头骨骺软骨的异常增厚、二次骨化中心内出现软骨岛和局限性的生长板组织结构破坏.结论 股骨头骨骺的LSDWI表现特征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变化,通过LSDWI技术能获得股骨头骨骺的ADC值,其作为股骨头缺血和坏死的一个指标,可用于评估缺血性骨骺组织受损时间性信息及程度.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伊达拉奉防治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建军;翟仁友;张东坡;黄强;戴定可;于平;包娜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用于评价伊达拉奉防治肺柃塞缺血-再灌注损伤(PTE-IRI)疗效的价值.方法 杂种犬20只,用球囊栓塞犬的右肺下叶动脉4 h,然后再撤除球囊,使血流再灌注4 h,制备PTE-IRI模型.根据实验动物是否用伊达拉奉和应用的时间,用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即A组:缺血时和再灌注时均不用伊达拉奉;B组:缺血时用伊达拉奉,再灌注时不用;C组:缺血时和再灌注时均用伊达拉奉;D组:缺血时不用伊达拉奉,再灌注时用.每组又分为缺血前、缺血4 h和冉灌注4 h 3个时间点,分别在这些时间点进行肺部CT平扫及CT灌注扫描.测量右肺下叶局部肺实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动物再灌注4 h CT检查主要表现为右肺下叶的肺水肿.(1)右肺CT灌注扫描组间比较:再灌注4 h A、B、C、D组的BF分别是(259.4±15.7)、(293.7±7.9)、(379.4±14.5)、(382.5±16.6)ml·min-1·100 g-1,MTT分别是(3.1±0.2)、(2.6±0.2)、(2.2±0.1)、(1.9±0.2)s;除C组和D组间的BF和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其他各组间BF和MT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组间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内比较:A组和B组缺血前和再灌注4 h间的BF[缺血前A组为(397.2±19.2)ml·min-1·100 g-1,B组为(393.2±16.1)ml·min-1·100 g-1]和MTT[缺血前A组为(1.8±0.1)s,B组为(1.8±0.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缺血前和再灌注4 h A组BV分别为(12.0±0.9)、(12.2±1.0)ml/100 g,B组分别为(11.9±1.5)、(12.2±1.3)ml/100 g,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和D组缺血前和再灌注4 h间的BF、MTT、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伊达拉奉可减轻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用于其效果的评价.

  • MR不同扩散敏感梯度方向纤维束成像的锰离子增强验证实验研究

    作者:张帆;李坤成;于春水;常丽荣;秦文;卢光明

    目的 以MR锰离子(Mn2+)强化纤维束跟踪结果为标准,对恒河猴脑白质不同敏感梯度方向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的结果进行验证.方法 取7只成年雄性恒河猴,采集应用不同梯度场方向DTT.待数据采集完毕后,在猴脑额叶中央前回前肢运动中枢皮层内注射0.8 mol的MnCl23μl,注射48 h后获得三维MR Mn2+强化的T1WI.在应用不同梯度场方向获取的扩散张量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依照皮层下脑白质Mn2+强化的范围大小在对应层面选取纤维束跟踪的种子区,然后进行脑白质纤维束追踪,并将三维重组的脑白质纤维束投射到横断面FA图像上,对脑白质纤维束投射与T1 WI上Mn2+强化的部位、范围进行一致性对比分析.结果 以Mn2+纤维束跟踪结果作为标准,证实在使用纤维束追踪算法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扩散梯度编码方向重组的纤维束在中脑以上水平与Mn2+强化结果在一侧纤维束跟踪中有一致性,从两者一致性评分结果来看,各组评分结果均为优和良,其中30和64个方向所得结果的评分佳,7只均为优.中脑以下水平,不同扩散梯度编码方向重组的纤维束与Mn2+纤维束跟踪结果有较大偏差.结论 在使用纤维束追踪算法的条件下,扩散敏感梯度方向的取值不影响DTT纤维束跟踪结果,但Mn2+增强验证结果证实,在中脑以下水平,DTT的纤维束跟踪结果不可靠.

  • 钆-乙二胺二乙酸-肼基烟酰胺-多肽螯合物MR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在体肿瘤显像实验研究

    作者:霍天龙;杜湘珂;张森;李绪斌;刘霞

    目的 构建一种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基序多肽的钆(Gd)类小分子MR分子探针,以特异性显示高表达整合素avβ3受体的肿瘤.方法 肼基烟酰胺(HYNIC)-RGD在乙二胺二乙酸(EDDA)存在的情况下,用三氯化钆(GdCl3)进行标记,用固相萃取(SPE)方法进行分离,得到分子探针Gd-EDDA-HYNIC-RGD.对分子探针进行紫外和MRI信号检测,测量弛豫率.进行3-(4,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细胞毒性实验,将分子探针稀释成0.40、0.20、0.10、0.05 μmol/ml 4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20μl加入到含有人肝癌细胞的培养板内,测量吸光度值,并与未加分子探针的对照组吸光度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EL-7402人肝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avβ3受体表达,用免疫荧光观察受体-配体结合情况.建立裸鼠肿瘤模型,将荷瘤裸鼠分为3组,分别由尾静脉注射0.2 ml分子探针、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和生理盐水,平扫加注药后即刻、30、60和90 min以及24 h分别进行图像采集,对0和90 min信号变化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Gd-EDDA-HYNIC-RGD分子探针被成功分离,MR T1 WI信号较强;分子探针弛豫率为3.31 mmoL/s;分子探针浓度在0.1 μmoL/ml以下比较安全;BEL-7402人肝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表达avβ3受体;受体-配体在体外可以特异性结合;体内实验表明,肿瘤部位平扫和增强90 rain后的平均信号强度分别为2247.6±39.0和2820.9±35.2,增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31,P<0.05);肌肉部位则为1824.2±32.8和1845.8±27.2,信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05);肿瘤信号与肌肉信号两者差值(423.4±56.7和975.1±32.1)有统计学意义(t=-24.650,P<0.05).肿瘤在注射分子探针、Gd-DTPA和生理盐水后具有不同的增强特点:分子探针组在0~90 min内逐步增强,在90 min信号强;Gd-DTPA在注药后30 min信号强,其后迅速减低;生理盐水组基本无增强;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为典型的恶性形态,血管丰富,可见大量坏死灶.结论 Gd-EDDA-HYNIC-RGD有望成为一种新的MR分子探针,显示高表达avβ3受体肿瘤,为临床提供一种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能手段.

  • 7.0 TMR关节软骨自旋锁定三维自旋-晶格弛豫时间成像与量化分析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智洋;单鸿;Steffen Ringgaard;邹学农;邹立津;李海声;李晓娟;Hans StΦdkilde-JΦrgensen;Cody Büinger

    目的 建立MR关节软骨自旋锁定旋转坐标系中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三维成像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方法 用7.0 T MR机和内径为6 cm的圆柱形鸟笼23Na-H射频线罔,采用自旋锁定自动补偿脉冲簇和三维自旋回波序列,自旋锁定时间(spin-locking time,TSL)分别为0、10、20、30、40和50 ms,自旋锁定频率带宽为440 Hz(自旋锁定磁场BsL),对6个不同浓度(1%~6%)琼脂糖凝胶体模和8个猪髌骨分别进行自旋锁定T1ρ成像扫描,建立自旋锁定T1ρ成像技术并评价其重复性.在Vnmr J图像终端上,利用自行编制的软件进行三维重组自旋锁定T1ρWI,并重构T1ρ弛豫时间图;采用人工标注的方法画感兴趣区,分别测定体模与髌骨软骨T1ρWI的信噪比(SNR)与T1ρ值.T1ρ值在各组间的对比,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软骨组织与琼脂糖体模SNR随时间对比关系的假设检验,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关节软骨T1ρWI的SNR值、短自旋锁定时间采集图像的SNR值明显高于长自旋锁定时间采集的图像.在不同自旋锁定时间髌骨软骨T1ρWI,SNR值在48 4±8~95±8之间;不同自旋锁定时间,正常软骨SNR与1%琼脂糖体模的对比关系不同,当自旋锁定时间<30 ms时,琼脂糖体模的图像SNR均低于正常软骨;>30 ms时,正常软骨的图像SNR均低于1%的琼脂糖体模.随着琼脂糖浓度减少,不同自旋锁定时间采集的图像SNR值逐渐增加.各浓度琼脂糖凝胶体模T1ρ值测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显示重复性好.髌骨关节软骨全层、表层、中间层、深层、钙化层T1ρ值测定结果分别为(68.9±6.3)、(80.7±12.8)、(65.7±7.0)、(82.4±7.7)、(69.7±6.4)ms(F=6.436,P<0.05).T1ρ值在软骨表层和深层明显高于中间层、钙化层和软骨全层.结论 三维自旋锁定T1ρ成像技术是可行的、敏感的、特异的软骨分子成像技术,T1ρ弛豫时间图可量化测量关节软骨的分层状结构.

  • MR灌注成像在正常肾和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史浩;段瑞萍;孙永平;邢义勇;丁红宇

    目的 探讨正常肾脏及常见肾脏疾病MR灌注加权成像(PWI)的主要表现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共31例患者行MR PWI,其中9例非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正常肾对照组,肾癌14例,肾囊肿6例,肾结核2例.31例均行冠状面常规T1WI、T2WI与PWI.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获得灌注曲线及各功能图像,比较正常肾脏及病变部位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血容量(RBV)、血流量(R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值时间(TTP)及相应灌注功能图像.正常肾脏灌注参数(RBV、RBF、MTT和TTP)的相对值通过左肾/右肾获得,异常肾脏灌注参数通过病变组织/对侧同一部位肾组织获得.观察两组肾脏的血流灌注参数变化,并结合灌注图像对其病变组织的血流变化进行分析.对正常对照组左、右肾和正常肾皮、髓质各灌注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异常肾与正常肾各灌注参数的比较行q检验.结果 正常肾脏皮质的相对RBV(1.33±0.08)和RBF(1.44 ±0.09)均明显大于髓质相对RBV(0.58 ±0.05)和相对RBF(0.78 ±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241和5.0336,P值均<0.01);肾脏皮质相对MTT(1.11±0.08)和相对TTP(1.04 ±0.06)与髓质相对MTT(0.97±0.04)和相对TTP(0.94±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51和2.2613,P值均>0.05).肾癌相对RBF(1.35±0.34)明显高于正常肾脏组织相对RBF(1.02±0.06)(q=3.0882,P<0.01).结论 PWI可以测量正常肾组织与病理情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在肾功状态变化和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价值

    作者:钱懿;曾蒙苏;刘亚岚;凌志青;饶圣祥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分型在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MSCT定性诊断为肝门胆管癌的患者30例,对MSCT轴面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进行分析,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odette分型及大体形态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Bismuth-Corlette分型和不同大体形态分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情况.结果 3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1、3、4、5和17例,其中1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1、2、1、4和9例,不同Bismuth-Corlette分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75,P>0.05).MSCT对Bismuth-Corlette分型的总准确率达86.7%(26/30).大体形态分型为浸润型、外生肿块型及管内结节乳头型的患者分别为13、13和4例,分别有6、8和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不同大体形态分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83,P>0.05).MSCT对肿瘤大体形态分型的诊断准确率达100%(30/30).结论 MSCT能作出较为准确的Bismuth-Corlette分型及肿瘤大体形态分型诊断,为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 低剂量增强多层螺旋CT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活性的评价

    作者:范强;张兆琪;范占明;吕飙;于薇;晏子旭;赵轶轲

    目的 前瞻性评价低剂量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活性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与MR心肌灌注和心肌活性成像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对3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前瞻性首过和延迟增强64层MSCT及MR心肌灌注成像,在短轴面上将左心室分为16个心肌段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的MSCT和MR影像资料被双盲分析,确定早期心肌灌注缺损区和晚期延迟增强区的大小及范围.采用一致性检验的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对显示心肌活性的一致性.结果 32例患者,首过灌注期MSCT提示灌注缺损为41个节段,无灌注缺损为471个节段;首过灌沣期MRI提示灌注缺损为47个节段,无灌注缺损为465个节段,两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650,符合率为94.5%(484/512).延迟期MSCT显示延迟增强为135个节段,其中非透壁性梗死为50个节段,透壁性梗死为85个节段,未出现延迟增强为377个节段;延迟期MRI显示延迟增强为120个节段,其中非透壁性梗死为56个节段,透壁性梗死为64个节段,未出现延迟增强为392个节段,两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609,符合率为80.7%(413/512).结论 低剂量增强螺旋MSCT与MRI对心肌活性的评价有较好的相关性,MSCT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的检测是呵行和可靠的,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剂量是该研究的重要方面.

  • 64层CT容积与常规高分辨率CT图像质量的比较

    作者:高燕莉;张镭;赵霞;马敏;翟仁友

    目的 比较容积高分辨率CT(VHRCT)与常规高分辨率CT(CHRCT)的图像质量,探讨VHRCT的可行性.方法 对Catphan 412模具行VHRCT及CHRCT扣描,测量和记录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噪声及放射剂量并进行比较;对32例患者行VHRCT及CHRCT检查,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模具部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噪声的差异;临床部分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模具研究中,VHRCT横断面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与CHRCT相同,均为11 LP/cm,其z轴分辨率为12 LP/cm.剂量相近时,VHRCT的噪声为(69.18±2.77)HU,大于CHRCT的噪声(54.62±2.12)HU,(t=-15.929,P<0.01);噪声相近时,VHRCT的剂量较CHRCT增加19.09 mGy.临床研究中,VHRCT与CHRCT横断面图像的质量评分分别为3.22与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9,P>0.05),VHRCT与CHRCT冠状面蕈建图像的质量评分分别为3.05与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88,P<0.01).结论 对于64层CT,VHRCT的横断面图像质量接近CHRCT,多平面重组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可广泛应用,其扫描剂量尚有待优化.

  • 64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婴幼儿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彭芸;马大庆;李剑颖;张祺丰;刘玥;王蓓;曾津津

    目的 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MSCT),采用适宜噪声指数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获得稳定的婴幼儿胸部CT扫描图像,并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选取100例根据临床需要行64层MSCT胸部扫描的3岁以下婴幼儿患儿,按年龄和体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位年龄1.7岁)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技术:1岁以下120 mA,≥1岁者150 mA;研究组(中位年龄1.4岁)采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扫描技术:1岁以下预设噪声指数为8,≥1岁为9,毫安设置范围为10~250 mA,其余扫描参数条件2组一致.记录2组CT剂指数(CTDIvol)值.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13分被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采用Kappa方法评价不同观察者评定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对照组的平均客观噪声和CTDIvol分别为(4.78 4±0.58)和(6.68±0.62)mGy,研究组的平均客观噪声和CTDIvol分别是(7.84±0.66)和(2.34±0.71)mGy;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管电流分为(41.6 4±11.6)和(99.2±7.7)mAs.研究组的平均CTDIvol较对照组下降了 65%.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6±0.40)和(4.65±0.46)分,所用图像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诊断要求,2名医师的评估结果获得了中等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74和0.536).结论 64层MS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应用于婴幼儿胸部扫描时可以在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卜获得稳定的图像质量,噪声指数设定在8或9较为适宜.

  • 自动毫安低剂量CT扫描对结肠病变的显示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冯琦;龚红霞;庄治国;殷焱;沈云;高娜;许建荣

    目的 评估自动毫安低剂量CT扫描对结肠病变的图像质量及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预实验采用猪结肠制备息肉模型,通过改变噪声指数(NI)调节毫安,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得出可应用于临床病例组的NI值.病例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搜集连续71例临床怀疑为结肠病变的患者,71例在CT扫描前均已行结肠镜检查.将第1组39例(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检查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个亚组,N1分别取10(15例)、13(13例)和16(11例),NI不随扫描体位而改变;第2组32例(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检杏的患者)NI随扫描体位而改变,NI分别取10(俯卧位)和20(仰卧位).以相同方法进行扫描获取横断面图像、CT虚拟结肠镜(CTVC)及透亮法显示(Raysum)的重组图像并进行图像质量评分.阳性病例均经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将第1组中A、B、C 3个亚组间以及第2组中不同扫描体位所得平均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与标准值(26.92 mGy)进行比较,第1组病例亚组间的图像评分以及第2组病例不同扫描体位的图像评分均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第1组:NI=10时,横断面和重组图像平均评分分别为4.2和2.4分,平均CTDIw为17.51 mGy;NI=13时,上述平均评分分别为3.2和2.5分,平均CTDIw为12.90 mGy;NI=16时,上述平均评分分别为2.9和2.7分,平均CTDIw为5.94 mGy.当NI提高时,横断面图像质量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01,P<0.01);对于重组图像,图像质量评分不随NI加大而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81,P>0.05).第2组:NI=10时,横断面图像和重组图像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6和2.3分;NI=20时,上述平均评分分别为2.2和2.3分,平均CTDIw为11.63 mGy.当NI由10提高到20时,横断面图像质量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84,P<0.01);重组图像评分不随NI的增加而降低(H=0.29,P>0.05).第1组中NI分别为10、13和16时,CTDIw平均降低了35.O%、52.1%和77.9%;第2组中CTDIw平均降低了56.8%.结论 自动毫安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以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兼顾图像质量.

  • 64层螺旋CT检查中患者受照剂量的研究

    作者:刘彬;白玫

    目的 对64层螺旋CT头部、胸部和腹部检查中患者受照剂量进行调查,确定有效剂量转换系数,为诊断方法的选取提供辐射剂量学方面的建议.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选取头部平扫48例、胸部平扫50例和腹部平扫45例患者,记录峰值电压(kV)、管电流(m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长度乘积(DLP).采用SR 250软件计算患者有效剂量,将有效剂量除以DLP得到有效剂转换系数.结果 头部、胸部和腹部CT平扫中患者有效剂量分别为:(3.1±0.1)、(6.9±0.1)和(8.0±0.1)mSv.有效剂量相对DLP的转换系数分别为:0.0025、0.0191和0.0166 mSv·mGy-1·cm-1.结论 建议采用CTDIvol、DLP和有效剂量监控患者受照剂量;采用有效剂量转换系数调查群体受照剂量、评估不同放射诊断的辐射风险及进行CT设备质量分析.

  • 前瞻性心电门控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应用

    作者:袁旭春;王贤主;廖文凌;陈琴;邓惠仪

    目的 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有效辐射剂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评价其成像质量.结果 平均辐射剂量(2.7±0.2)mSv;符合诊断标准的冠状动脉节段为93.3%(720/772),44.2%(341/772)质量优秀,49.1%(379/772)质量中等,6.7%(52/772)质量较差.冠状动脉重度狭窄(>75%)或闭塞5例(8.3%),中度狭窄(50%~75%)17例(28.4%),管腔不规则或轻度狭窄(<50%)18例(30.0%),冠状动脉正常者20例(33.3%).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能达到诊断标准,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X线曝光量对显示器影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曹允希;刘慧琴;邱建峰;何乐民;韩丰谈;景学安

    目的 观察数字X线摄影(DR)系统不同曝光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摄影管电压90 kV、曝光量从0.5~16.0 mAs变化时,使用X线摄影系统对Cdrad 2.0对比度细节体模进行曝光,观察者对显示器的影像进行阅读,计算其影像质量因子(IQF).统计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ANOVA),对8名检查者不同曝光量下测得IQF均值进行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管电压90 kV,曝光量从0.5~8.0 mAs变化时,随着曝光量的增大,观察者在显示器上观察到IQF逐渐减小,小为38.54±2.82,曝光量从8.0~16.0 mAs变化时,IQF逐渐增大,大为44.33±2.35.(2)不同曝光条件下,IQ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35,P<0.01).结论 随着X线摄影曝光量的增大,显示器图像分辨能力逐渐提高,摄影曝光量为8.0 mAs,影像质量佳,曝光量>8.0 mAs,显示器对图像细节的显示能力开始下降.

  • 64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横断面扫描低剂量技术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妍焱;吴国庚;周诚;高建华;焦晟;曹会志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MSCT)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方法 连续选取77例临床拟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4.6,心率<70次/min)行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根据患者体重指数选择管电流(230~740 mA),管电压120 kV;用同样扫描条件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剂量并记录.同时比较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连续回顾性门控心电标记固定参数的30例患者(B组,平均体重指数23.9,心率<70次/min)的扫描剂量,并对2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前门控横断面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剂平均为3.37 mSv,所获图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平均剂量为17.29 mSv;B组实际回顾性门控CT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平均剂量为18.13 mSv.B组与A组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与A组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P<0.01),减少了约81.4%.结论 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能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高质图像,同时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 16层CT心电图调制电流对有心率波动的心脏CT扫描曝光剂量及图像质量影响

    作者:殷焱;陈洁;柴伟明;华佳;沈云;高娜;许建荣

    目的 利用心脏体模评估16层螺旋CT心脏扫描时,不同的心率波动对心电图调制技术降低曝光剂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心电图调制电流参数对曝光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跳动的心脏模具设定为60次/min(bpm)基础心率,并根据不同的心率波动情况分为6组,关闭心电图调制电流对心脏模具进行心脏扫描.扫描同时记录各扫描序列的曝光剂量,在采集到的图像中进行冠状面重建后选取中心层而测量球囊图像信噪比的标准差(SD)值,然后根据二维及三维图像质量情况进行分级分析;随后开启心电图调制电流,分4组采用不同的心电图调制电流参数进行心脏CT扫描,分别重复上述扫描并记录曝光剂量,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相同测量和记录.将5次扫描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图像信噪比分别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及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 采用宽期相(69%~99%)高mA输出,高心率波动(≥7.5 bpm)和低心率波动图像的图像信噪比SD值(分别为27.78与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图像及三维图像质量经检验证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在85%期相选择高mA输出,高心率波动(≥7.5 bpm)和低心率波动图像的图像信噪比SD值(分别为26.78与29.90)差异1竽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率波动情况下,心电图调制开启时(0.47~0.79 mSv)比关闭时曝光剂昔(0.85 mSv)有明显减低,曝光剂量多可减少44.7%,并且不同设置的心电图调制电流在曝光剂量的比较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具实验的散点图显示,心电图调制电流开启时,心率波动≤12.5 bpm时,曝光剂量随心率波动改变不明显(变化为0.1~1.1 mSy),但是当心率波动>12.5 bpm时,曝光剂量将明显增加(达到0.6~1.7 mSv).结论 16层螺旋CT心脏扫描时,即使心率存在一定的波动,开启心电图调制电流技术仍能够有效降低曝光剂量,同时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

  • 64层螺旋CT心脏成像获得一致噪声及控制辐射剂量的个体化管电流选择方法

    作者:綦维维;杜湘珂;郭英

    目的 探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管电流(mA),获得一致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的图像噪声,进而控制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 (1)80例患者作为固定mA组(650 mA)以一致的扫描条件进行64层螺旋CTCA检查.2名医师用5分法评价固定mA组的噪声水平以确定诊断图像质量所需要的噪声水平标准差(SD)SD.值,并建立一个少量对比剂团注探测循环时间扫描(TB)噪声SDTB值和心脏扫描(CA)达到SD0水平所需mA的关系式.(2)80例64层螺旋CTCA检查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扫描mA,作为个体mA调制组与固定mA组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辐射剂量的控制,两组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固定mA组的TB和CA的噪声SD呈线性相关(r2=0.994);(2)根据主观评价的结果将SD0定为28 HU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3)个体mA调制组噪声平均值28.97 HU,SD为1.93,小于固定mA组的5.14,但质量评分(4.27±0.68)与固定mA组(4.03±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体mA调制组63例调整后<650 mA,平均CT剂量指数(CTDIvol)为58.32 mGy,比固定mA组(85.94 mGy)减少了32.1%,其中1例患者仪使用160 mA,CTDIvol=19.27 mGy,是固定mA组平均剂量的22.4%.结论 通过个体的TB噪声SD调整mA可获得一致心脏扫描噪声水平,是有效的实用的保证成像质量又对个体辐射剂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 CT检查中低X射线剂量技术的应用和进展

    作者:彭芸;李剑颖;马大庆

    随着多层螺旋CT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高分辨率、亚毫米层厚扫描的应用,心脏和灌注的影像研究得到大力推广.

  • 重视医用X线检查低剂量成像方法学的研究

    作者:秦维昌;刘传亚;亓恒涛

    医学影像进入数字时代,对影像的评价标准已完全不同于模拟时代.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因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和简易的工作流程而深受欢迎;CT技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导致其应用飞速增加[1].

  • 重视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

    作者:孟悛非;范淼

    医疗辐照是X线被发现后早获得实际应用的领域,也是目前人类所受到的大的人工电离辐射来源[1].

  • 肝紫癜病一例

    作者:武靖;刘慧君

    患者 男,31岁.2个月前自觉腹胀,于餐后明显,体质量减轻约5 kg.既往有痛风病史3个月,服用"苯溴马隆"药物治疗(剂量不详).

  • 肾上腺髓外造血一例

    作者:王立英;李欣;侯志彬;胡晓丽

    患者 男,6岁.贫血、皮肤黄染6年,发现右肾上腺肿物1年.实验室检查:红细胞1.28×1012/L,红细胞比积(HCT)14.8%,血红蛋白42g/L,总胆红素91.6 μmol/L,间接胆红索82.9 μmol/L,直接胆红素9.1 μmol/L;变性珠蛋白小体、异丙醇实验和热变性实验均阳性.

  • 肝脏原发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张凌男;余日胜;陈英

    患者 女,59岁.体检B超发现左肝肿块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 肝脏巨大异位甲状腺腺瘤一例

    作者:马平克;李玉民;杨海平

    患者 女,49岁.阵发性右卜腹痛3年,腹痛旱针刺样,每次发作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 第二届全国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全国MR功能成像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宋彬;黄晓琦

    由<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影像中心暨放射科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全国MR功能成像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6月27日至3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 2008年国际MR会议报道

    作者:赵世华;杨旗;刘定西

    国际MR学会第16届年会于2008年5月3日至9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召开.

  • 第三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乳腺X线摄影诊断培训班会议纪要

    作者:张伟

    由<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胸部学组主办,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乳腺X线摄影诊断培训班于2008年7月4日至6日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名代表以及国内外十余名专门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 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的MRI表现

    作者:刘红艳;张雪林;李绍林

    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primary intraeranial choriocarcinoma,PICCC)属于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临床罕见.现同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IC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对急性脑梗死表观扩散系数值及扩散加权成像信号的影响

    作者:倪建明;齐志刚;刘建军;黄钢;沈天真;陈星荣

    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反映了细胞微结构的改变,因而其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