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对急性脑梗死表观扩散系数值及扩散加权成像信号的影响

    作者:倪建明;齐志刚;刘建军;黄钢;沈天真;陈星荣

    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反映了细胞微结构的改变,因而其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弥散加权成像序列表观扩散系数值在前列腺癌磁共振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潘锋;朱斌

    前列腺癌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国人人均寿命延长发病率显著升高,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于前列腺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1]。前列腺癌中的自由水分子扩散受阻明显,其表观扩散系数(ADC)会相应下降[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ADC值差别,提供了一个诊断前列腺癌的途径。

  • 脑实质结核与脑转移瘤的MRI鉴别及多b值DWI量化分析

    作者:丁爽;陈宏;米日古丽·沙依提;刘丛学

    目的:分析脑实质结核的MRI特点,探讨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实质结核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脑实质结核和31例脑转移瘤患者行MRI检查和多b值DWI成像,分析两者的MRI表现,测量实性强化病灶及环形强化病灶的强化环壁、中央坏死的各类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包括ADC10b、AD Chigh及ADCperf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脑实质结核337个病灶,实性均匀强化病灶102个,69.6%≤3.0mm,25.5%在3.0~ 10.0mm之间;环形强化病灶235个,环壁厚薄均匀光整,32.4%在3.5 ~ 5.0mm之间,45.5%在5.0~ 10.0mm之间,22.1%≥10.0mm.脑转移瘤285个,实性欠均匀强化病灶74个,27.0%≤3.0mm,73.0%>3.0mm;环形强化病灶211个,环壁凹凸不平,84.8%>5.0mm.脑实质结核中实性强化结节、强化环壁的ADChigh值分别为(0.240±0.038)×10 3mm2/s、(0.249±0.039)×10 3mm2/s,均高于脑转移瘤,脑实质结核环形强化病灶干酪实性中心区的ADChigh值为(0.251±0.056)×10-3mm2/s,低于脑转移瘤的中心坏死区.环形强化病灶中环壁的ADC10b及ADChigh值分别以0.088×10-3mm2/s和0.241×10 3mm2/s为界,鉴别脑实质结核与脑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83.9%、58.9%,特异度分别为72.5%、100%.结论:结合病灶大小、MRI强化方式及ADChigh值与ADC10b值的测量有利于脑实质结核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 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值测量在颅内囊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杨涛;程敬亮;张焱;晋晖;白洁;胡瑛;邵楠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诊断颅内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12例脑脓肿、34例坏死囊变性肿瘤、10例表皮样囊肿、12例蛛网膜囊肿和5例脑囊虫病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测量其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扩散加权成像上10例脑脓肿呈高信号,2例低信号;26例坏死囊变性肿瘤呈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8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2例为低信号;12例蛛网膜囊肿及5例脑囊虫均呈低信号.脑脓肿、坏死囊变性肿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和脑囊虫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为:(0.63±0.20)×10-3mm2/s,(2.45±0.16)×10-3mm2/s,(1.21±0.39)×10-3mm2/s,(2.98±0.23)×10-3mm2/s和(2.25±0.38)×10-3mm2/s.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肿瘤囊变区之间,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囊变区之间以及表皮样囊肿与脑囊虫囊变区之间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囊肿与脑囊虫囊变区之间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有助于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高级星形细胞瘤与包膜期脑脓肿的价值

    作者:杨涛;程敬亮;张焱;张小安;张云枢;陈学强;罗庆华;郑克华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诊断高级星形细胞瘤与包膜期脑脓肿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证实的12例高级星形细胞瘤和10例包膜期脑脓肿,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其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 12例高级星形细胞瘤囊变区扩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10例包膜期脑脓肿囊变区呈高信号;高级星形细胞瘤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2.32±0.26)×10-3mm2·s-1高于包膜期脑脓肿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0.61±0.20)×10-3m2·s-1(P<0.01).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可作为鉴别高级星形细胞瘤和包膜期脑脓肿的重要检查技术.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膀胱肿瘤恶性程度中的价值

    作者:陈小翔;燕翔;赵晓智;付凯;郭宏骞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常规膀胱磁共振平扫检查及DWI检查,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测出膀胱肿瘤病灶区域大小,拟合出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在ADC图上直接测量不同b值(b=1 200、1 500 s/mm2)及其膀胱肿瘤病灶的平均ADC值,进行量化分析.随后患者在1周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部分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中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36例患者中,b值为1 500、1 200 s/mm2.在同-b值下,膀胱恶性肿瘤组的平均ADC值低于良性肿瘤组,分别为748.12土93.60、1 190.88士86.47,803.40±103.91、1 266.93±89.15(P<0.05);膀胱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组的平均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组,分别为651.15士24.82、817.39士51.71,699.54±24.13、877.57±24.13(P<0.05).结论:DWI及ADC值在诊断膀胱肿瘤恶性程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可疑小肝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平坤;邹煜;李铁丰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可疑小肝癌(S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场MRI对100例可疑SHCC者同时行常规MRI和DWI检查,通过分析ADC值,并将小肝癌与非SHCC的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以确定诊断可疑小肝癌的合适ADC值.结果 100例可疑SHCC患者经手术病理或随访确诊为SHCC者66例,非SHCC 34例,其中退变结节19例,肝血管瘤15例.DWI、T1WI和T2WI对SHCC的检出率分别为97.3% (71/73)、89.04%(65/73)、86.3% (63/73).66例SHCC患者的ADC均值为(0.934±0.138)×10-3mm2/s,显著低于非SHCC患者的ADC值[(1.450 ±0.436)×10-3mm2/s](z=15.03,P<0.001).当ADC诊断界值设为≤1.21×10-3mm2/s时,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93.24%,准确性为85.29%.结论 DWI对SHCC的检出率高于常规T1WI和T2WI,SHCC的ADC值小于非SHCC的ADC值,DWI及ADC值在可疑SHC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DWI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颖;白人驹;刘海东;王德华;叶兆祥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于鉴别宫颈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宫颈癌初诊患者于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并比较宫颈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常规MR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测量各淋巴结的长径(L)、短径(S)、T2信号强度、平均ADC值和小ADC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z)评价上述各项指标鉴别宫颈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转移淋巴结短径和长径的平均秩次均大于非转移淋巴结,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L/S、S/L以及T2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157;P=0.166);转移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和小ADC值均低于非转移淋巴结,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短径、长径、平均ADC值和小ADC值对鉴别宫颈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均有诊断意义(Az>0.5),其中小ADC值的诊断效能高,选取小ADC阈值为0.983×10-3mm2/s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和91.8%.结论 DWI有助于宫颈癌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的检出,小ADC值对鉴别宫颈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敏感,其诊断效能高于平均ADC值和形态学指标.

  • 3.0T MRI对绝经前女性正常子宫的ADC值研究

    作者:邝菲;陈自谦;钟群;马明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绝经前女性的正常子宫三层结构(肌层、结合带及内膜)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变化.资料与方法 将67名健康女性分成三组(A组20~ 29岁,B组30~ 39岁,C组40~49岁),分别于增殖中期及分泌中期行2次MR检查,研究不同结构区、年龄段及生理周期对子宫ADC值的影响.结果 子宫三层结构的ADC值在同一周期同一年龄组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肌层高,内膜居中,结合带低);B组内膜的ADC值在两期均高于A组和C组,而A组和C组内膜的ADC值在两期均无明显差异,其余结构区无明显年龄差异;各个年龄段子宫内膜的ADC值在增殖中期均低于分泌中期,而各年龄段肌层与结合带的ADC值在不同周期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不同结构区、年龄及周期会对子宫(尤其内膜)的ADC值产生影响,当利用ADC值精确分析子宫病变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尤其有助于监测疗效及鉴别肿瘤复发.

  • 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病理相关性

    作者:刘颖;白人驹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及病理级别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42例宫颈癌及15例正常宫颈行常规MRI及DWI,b值取0、1000 s/mm2,观察DWI上信号强度并测量宫颈癌和正常宫颈ADC值,计数其中32例宫颈癌HE染色病理切片的肿瘤细胞密度.结果 宫颈癌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宫颈无高信号灶;宫颈癌平均ADC值为(0.88±0.15)x10-3mm2/s,正常宫颈平均ADC值为(1.50±0.16)×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5±0.13)×10-3mm2/s,腺癌平均ADC值为(0.98±0.22)×10-3mm2/s,两者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和病理级别均呈负相关(r=-0.711,P=0.000和r=-0.778,P=0.000).结论 DWI能够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其定量指标ADC值对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也有一定提示作用,并可反映宫颈癌肿瘤细胞密度,为评估肿瘤病理级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徐学勤;陈克敏;方文强;陈楠;李晓;徐耀文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慢性肾病(CKD)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25例CKD患者25例正常人行肾脏DWI,比较分析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间的差异,分析肾脏ADC值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 结果 正常组双肾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男女志愿者肾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双肾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男女患者肾脏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肾脏ADC值为(2.53±0.24)×10-3 mm2/s,病例组肾脏ADC值为(2.40±0.31)×10-3 mm2/s,两组间肾脏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肾功能损害组与正常组肾脏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晚期肾功能损害组与正常组肾脏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患者肾脏ADC值与血清肌酐水平呈轻度负相关. 结论 肾脏DWI可用于慢性肾病的诊断,在中期肾功能损害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

    作者:杨沛钦;郑晓林;徐辉雄;吕明德;何惜金

    目的 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方法.资料与方法 将头部DWI序列的参数修正后用于肝脏成像,并以此序列对机器校准纯水水模对32名正常人行b值为0~1000 s/mm2的DWI,测量纯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正常人肝脏信号强度的ADC值.结果 纯水ADC值约为2.30×10-3mm2/s.对于正常人,随b值增大肝脏信号强度与ADC值降低,存在负相关性(信号强度与ADC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903,P=0.00;r=-0.795,P=0.00);b值为50~250 s/mm2时得到的ADC值与变异程度均偏大;b值为300~1000 s/mm2,ADC值变得稳定,变异性减小;但b值为1000 s/mm2时,肝脏信号强度减低,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结论 本研究所用的肝脏DWI方法能准确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状态,用b值300~800 s/mm2范围,能得到清晰的DWI图像与稳定的ADC值.

  • 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损伤的轻度脑炎/脑病的亚型及ADC定量分析

    作者:杨擎;王雄;黄大祥;朱娟;汪飞;余永强

    目的 探讨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损伤轻度脑炎/脑病(MERS)的MRI影像亚型区分的可能性及意义;研究MERS患者胼胝体膝部(GCC)是否会被同步累及以及治疗后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证实为MERS的临床及磁共振资料,观察病变的MRI特征.测量首次MRI成像及治疗后第一次复查胼胝体压部(SCC)及GCC相同面积病灶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共四组,并计算其平均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治疗前、后SCC及GCC的ADC值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后第一次复查SCC和GCC平均ADC值的差异性.结果 病变形态在Ⅰ型MERS中呈圆形、橄榄形及“回旋镖”形三种亚型,Ⅱ型MERS病变形态包括整个胼胝体或邻近的白质或两者兼有的多发片状,具有轴对称特点.治疗前、后SCC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t=-9.953,P<0.05);治疗前、后GCC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1,P<0.05);治疗后第一次复查SCC与GCC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t=-1.028,P>0.05).结论 Ⅰ型MERS可从MRI影像进一步区分出三个亚型.MERS Ⅰ型急性期GCC同样有轻微的扩散受限,治疗后亦好转,MERS病变实际涉及区域可能较以往认知的范围更广.

  • DWI图像分析在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振国;汪秀玲;陆武

    目的 探讨DWI图像分析对鉴别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原发性脑淋巴瘤与20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DWI影像学资料.纹理分析DWI图像得到熵值、偏度、峰度及异质性参数,同时测量肿瘤实质强化区域的ADC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熵值与异质性参数低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实质强化部分的ADC值大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同时,纹理分析异质性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大;当异质性参数诊断阈值取0.184时,鉴别诊断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4%和86.7%.结论 DWI图像纹理分析的熵值、异质性参数以及ADC值对鉴别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异质性参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DWI结合T2WI在包膜期脑脓肿与囊性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国平;李德炯;钟平;宋丽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T2WI在包膜期脑脓肿和囊性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3例包膜期脑脓肿和24例脑囊性转移瘤患者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资料,b值取0、500 s/mm2、1000 s/mm2,根据信噪比(SNR)及图像质量指数(QI)取佳b值的DWI,分别测量病灶囊变区、囊壁、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ADC值并计算3项rADC值,两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包膜期脑脓肿T2WI低信号暗带及靶环征是鉴别囊性转移瘤的MRI特征性表现.取b值1000s/mm2时,脑囊性转移瘤囊变坏死区DWI呈低信号22例,高信号1例,囊变坏死区、囊壁、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0.64±0.14)×10-3mm2/s、(1.56 ±0.17)×10-3mm2/s、(0.79±0.18)×10-3mm2/s,脑囊性转移瘤囊壁r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分别为1.19±0.37、0.48 ±0.25、2.74±0.75.包膜期脑脓肿囊液DWI呈高信号,包膜期脑脓肿囊变区、囊壁、对侧正常脑组织平均ADC值分别为(2.10±0.28)×10-3mm2/s、(1.51±0.09)×10-3mm2/s、(0.81±0.15)×10-3mm2/s,包膜期脑脓肿囊壁r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分别为1.37±0.48、1.49±0.62、0.95±0.50.包膜期脑脓肿与脑囊性转移瘤囊液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囊壁ADC值、囊壁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膜期脑脓肿壁上T2WI特征性的低信号暗带及靶环征有别于囊性转移瘤,b值=1000 s/mm2时囊液DWI、囊液ADC值、病灶rADC值、囊液rADC值能有效反映包膜期脑脓肿与囊性脑转移瘤的不同囊液性质,DWI结合T2WI对包膜期脑脓肿与囊性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ADC图定位1HMRS在急性脑梗死分型分期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

    目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合分析不同分型、分期中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代谢物变化特点. 资料与方法以ADC值低点为感兴趣区测定1HMRS观察脑梗死病灶内化合物含量变化,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型、分期中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 结果在脑梗死患者中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明显降低而乳酸(Lac)升高.在全前循环梗死(TACI)中100%出现Lac且浓度高,在腔隙性梗死(LACI)中Lac出现率及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TACI中NAA水平低,下降至9.9%(0.9%~18.9%),LACI中NAA水平高,为69%(49%~89%).非腔隙性梗死中NAA平均水平和LAC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ACI中出现Lac者之NAA水平明显低于不出现Lac者.相对ADC值(rADC)降至低时,NAA也下降至第一个低值40%(36%~54%).Lac与rADC保持上升趋势. 结论在脑梗死灶内NAA明显降低而Lac升高是其主要变化特点.在非腔隙性梗死中Lac出现率明显高于LACI,且在发病超急性期即明显升高.笔者在本研究中发现NAA下降至36%~54%代表了血管源性水肿的开始,此时和Lac升高至第一个较高值,两者也可能代表了治疗窗终结.

  • 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对眶部磁敏感伪影的改善价值

    作者:房加高;邹月芬;周小兵;许晓泉;鲁珊珊

    目的 探讨在眼眶部磁共振行扩散序列扫描时,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对磁敏感伪影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因眶部占位性病变(经临床体检或CT证实)来做眼眶磁共振扫描的35例患者,在行扩散序列扫描时,同时使用常规平面回波成像扩散加权成像(EPI-DWI)序列和RESOLVE-DWI序列扫描.对两组序列所得到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分析和客观分析.主观评价分5级,对每组图像进行评分.客观评价根据信噪比(SNR)的公式SNR=SI组织/SD背景,和对比噪声比(CNR)的公式CNR=I SI病灶-SI组织I/SD背景,测量两组图像同一层面的SNR,在有病灶的层面测量CNR,做配对比较.在两组扩散序列上选取均可清晰显示的视神经共35根视神经,在同一层面同一位置测量视神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行配对参数t检验.结果 35例病例中,常规扩散序列主观评分约1.97分,高分辨率扩散序列主观评分约3.31分,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SNR和CNR的比较上,SNREPI-DWI =49.76±10.41,SNRRESODLVE-DWI=109.37±16.86,t=24.08,P<0.001,CNREPI-DWI=22.41±5.92,CNRRESDLVE-DWI=44.29±14.87,t=4.5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测常规扩散序列的平均ADC值为1151.84±222.4,高分辨率扩散序列的平均ADC值为1190.32±212.9,P=0.26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序列所测ADC值可相互替代.结论 高分辨率扩散序列明显提高扩散图像的质量,改善眶部的磁敏感伪影,并且对ADC值的测量无影响,可以替代EPI-DWI作为眶部扩散扫描的常规序列.

  • 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SD大鼠肝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文思;毛志群;刘建滨

    目的 探讨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SD大鼠小肝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取SD大鼠80只,注射肝癌诱导试剂,3个月后建立SD大鼠肝癌模型40只,行MRI.常规行T1WI和T2WI定位,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取b=50 s/mm2和b=100 s/mm2两组,在DWI像上取直径>5 mm高信号结节在相应ADC图上分别测量其ADC值;检查完毕取相应部位结节行HE染色.结果 40个小肝癌病灶中,27个病灶的组织分化类型单一,其中高分化5个,中分化11个,低分化11个,b=50 s/mm2时其对应ADC值分别为(2.31±0.13)×103mm2/s、(2.03±0.18)×103 mm2/s、(1.64±0.24)×103 mm2/s;b=100 s/mm2时其对应ADC值分别为(2.25±0.04)×103mm2/s、(2.11±0.27)×103mm2/s、(1.89±0.20)×103 mm2/s;余13个病灶具有中、低分化两种不同的组织分化类型,其中5个病灶主要以低分化为主,另8个病灶主要以中分化为主.不同肝癌等级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50 s/mm2组中,中分化组ADC值高于低分化组(P<0.05),高分化组ADC值均高于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P <0.05);b=100 s/mm2组中,中分化组与高分化组ADC值均高于低分化组(P<0.05),而高、中分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 s/mm2时其相关系数r值为0.863,b=100 s/mm2时其相关系数r值约0.696.结论 DWI ADC值与SD大鼠肝癌的病理分级之间有明显相关性,且b=50 s/mm2时相关性更高.

  • 肝癌不同组织区域ADC值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义;胡卫东;刘静华;项立;梁冰;娄明武;张雪林

    目的 比较VX2肝癌模型肿瘤不同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一步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MR-OWI)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在CT引导下,对30只新西兰实验兔采用经皮瘤组织块注射法进行种植,制作VX2肝癌模型.分别在种植后第4天、1、2、3周进行MR T1WI、T2WI和DWI扫描.观察不同时间肿瘤中心区、边缘区ADC值差别和变化规律.结果 30只实验动物,肿瘤种植成功25只.种植后第4天各种检查方法即可显示肿瘤灶,中心区和边缘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中心区和和边缘区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周中心区和边缘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心区ADC值在2周前小于周边区,而在第3周高于周边区.结论 MR-DWI速度快、简单易行,ADC值的应用将会提高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水平.

  • 磁共振ADC值联合血液生化学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初探

    作者:孙骏;施裕新;张志勇;张占卿;吴晶涛;万红燕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液生化学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利用扩散成像技术检测41例慢性肝病患者磁共振ADC值(b=600 s/mm2),同时测量透明质酸(HA)并计算肝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Fores和APRI指数.以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综合两指标信息,根据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分析其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 在判断S≥2肝纤维化时,ADC值、HA、Fores和APRI的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88、0.80、0.72和0.76;在判断S≥3肝纤维化时,Az分别为0.93、0.84、0.77和0.74.而在判断S≥2肝纤维化时ADC+HA、ADC+Form和ADC+APRI两两联合诊断时的Az分别为0.93、0.93和0.92;在判断S≥3肝纤维化时,Az分别为0.96、0.95和0.94,且Logistic回归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比单个指标诊断均有所提高.结论 ADC值与血液生化学多指标联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单独检测相比诊断准确性提高,可供临床参考.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