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胡斌;徐文坚;陈祥民;刘增胜;孙其勤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方法 88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以10%间隔回顾性重建30%~70%时相的图像,根据患者心率分三组(组Ⅰ:<60次/分、组Ⅱ:60~70次,分、组Ⅲ:>70次份),由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结果 左侧冠状动脉组Ⅰ、组Ⅱ、组 Ⅲ佳重建时相多位于60%~70%R-R间期;右侧冠状动脉佳重建时相组Ⅰ多位于心率60%~70%R-R时相.组Ⅲ则多位于40%~50%R-R间期.LM、LAD近段在三组问可评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D中远段、LCX各段、RCA近段、远段在组Ⅰ与组Ⅱ间的可评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组Ⅲ的可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A中段在各组间的可评价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率和相位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于心率高于70次/分的患者,左右冠脉分支需分别进行重建.

  • 16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应用价值

    作者:甘莉;赵海波;杨伟江;潘忠诚;罗焕江;廖明壮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和材料对6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男32例,女28例,年龄28~76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进行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做对照,分析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灵敏度为81.35%,特异度为96.43%.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很高,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 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分析

    作者:王立宗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86例,均接受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检查,比较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源CT冠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不同年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因素和冠脉病变分析

    作者:李瑞娜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高危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确诊AMI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者分为青年组52例(≤44岁)、中老年组74例(44 ~75岁)和高龄组60例(≥75岁).记录患者BMI、血压、吸烟史、家族史、血脂、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冠脉病变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相关参数差异.结果 在吸烟比例、家族史比例、血红蛋白、TC、TG、LDL-C、BMI、单支冠脉病变比例方面,青年组患者显著高于中老组和高龄组(P<0.05),中老年组患者显著高于高龄组.在高血压病比例、多支冠脉病变比例和Gensini积分方面,青年组患者显著低于中老组和高龄组(P<0.05),中老年组患者显著低于高龄组(P<0.05).单支冠脉病变中,青年组前降支比例显著高于中老年组和高龄组(P<0.05).结论 不同年龄AMI男性患者的高危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明显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 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调查

    作者:邱原刚;郑良荣;陈君柱;朱建华;张芙荣;许毅;赵莉莉;陶谦民

    目的了解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58例患者入选,术前24 h内及术后第3天分别用90项症状清单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1)术前躯体化、焦虑、恐怖等因子分高于常模,术后躯体化因子分仍高;(2)男性患者强迫、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则恐怖因子分较高;(3)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等评分高于冠心病患者;(4)手术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得分较术前减低;(5)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恐怖因子分(1.34±0.38)高于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者(1.15±0.23,P<0.05);(6)详细谈话组阳性症状均分低于常规谈话组(分别为2.46±0.37,2.56±0.48,P=0.02);(7)70岁以上的患者阳性症状均分(2.62±0.45)高于60岁以下(2.47±0.43,P<0.05)及60~69岁组(2.45±0.40,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理症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手术的心理刺激是重要的原因,女性、高龄以及合并的心理疾病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术前谈话时详细介绍手术并发症不会增加患者的心理症状.

  • 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疑似患者的筛查价值

    作者:萧毅;田建明;弓静;袁晓东;李晓明;生晶;袁敏;王敏杰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无创的检查方法--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疑似患者的筛查价值.方法 使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螺旋CT对2082例连续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男1214例,女868例,平均年龄58.2岁).其中218例在随后的1周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这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2082例患者,2063例均成功进行了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99.1%.平均检查时间4 min.与金标准比较,诊断敏感度97.4%,特异度90.1%,阳性预测值91.8%,阴性预测值96.8%,准确度93.4%.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方便、安全、快捷、廉价,有望成为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 急性心肌梗死后PCI患者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虹;丁振江;李春华;赵杰;王春华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心钠素(ANP)脑钠素(BNP)浓度的变化,为PCI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方法:AMI后行PCI的患者34人为治疗组,未行PCI和溶栓的患者38人为对照组,分别在AMI后1d、1周、2周和恢复期测血浆ANP、BNP浓度,在AMI后2周和恢复期做超声心动图测EF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MI初期两组患者血浆ANP、BN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两组比较血浆ANP与E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治疗组在恢复期血浆BNP有显著降低和EF值有显著升高,二者呈负相关.结论:AMI后由于心室重构导致EF值降低和血浆BNP升高,二者呈负相关.PCI能阻止和改善心室重构,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评价PCI改善心功能的简便有效的指标.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CT冠状动脉造影征象分析

    作者:杨智明;毛定彪;齐琳;陈阳;滑炎卿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8年1月-2015年9月经CTCA检查确诊的26例CP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及VR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异常分支(瘘血管)的起源、数目,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及狭窄,瘘口位置、大小以及瘘管形态、大小、继发改变等.选取其中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26例CPF患者共发现瘘血管44支,起源于双侧冠状动脉13例,均由双侧圆锥支发出;起源于左冠状动脉9例,由左侧圆锥支发出7例,左侧钝圆支发出1例,左主干发出1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例,均由右侧圆锥支发出.瘘血管直径4~11 mm,平均7 mm.11例患者见冠状动脉斑块形成,4例狭窄程度大于50%.5例呈正常血管形态,2例呈蔓状血管网形式,19例伴动脉瘤形成;单发动脉瘤3例,多发16例;共45个动脉瘤形成,椭圆形33个、梭型8个、不规则形4个.瘘口全部开口于肺动脉主干左侧壁,瘘口大小1.2~5.0 mm,平均2.7 mm,18例患者肺动脉内可见造影剂"浓染"或"喷射征".6例患者CAG所显示的瘘血管起源、瘘管形态、瘘口位置与CTCA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对于CPF患者,CTCA具有无创性,可提供3D图像,反应血管变异的空间关系,能够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测方法.

  • 青年男性急性心梗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

    作者:李昭;李志忠;黄觊;陶英;王苏;王茜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心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青年男性(年龄≤44岁)共200例,选取同时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青年男性104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急性心梗老年男性89例为老龄对照组,观察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清尿酸、血脂、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表示.结果 (1)与青年男性对照组比较,青年男性心梗组在吸烟、肥胖、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较多(均P<0.05),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高(P<0.05),血红蛋白较低(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男性急性心梗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 OR=11.020)、2型糖尿病(OR =5.805)、高血压病(OR=4.428)、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2.883)、吸烟(OR =2.153)及低血红蛋白血症(OR=1.034)(P<0.05).(3)青年男性心梗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正常14例,单支病变109例(54.50%),其中前降支病变69例;双支病变42例;三支病变35例.青年男性心梗组中单支病变累及前降支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男性心梗组(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及低血红蛋白血症是青年男性发生急性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急性心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 护理干预在64排螺旋 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迟华群

    目的:分析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75例由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初次造影即能显现3分以上影像占67.12%,患者满意度为80.8%;研究组患者初次造影即能显现3分以上影像占90.67%,患者满意度为9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4,3.07;P<0.05)。结论专业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确定性因素,保证一次性显现高质量的成像。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应用的护理

    作者:郑安媛;张俊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心血管科常见检查手段,术后穿刺血管的止血是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46例采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卧床与观察,心电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加强健康教育等.所有患者安置血管封堵器顺利,止血效果良好,术后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前、术后护理是应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的疗效及护理

    作者:高红妹;刘洪珍;陆丽娟;陈新军

    目的 探讨采用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疗效及术后护理.方法 215例采用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患者及同期217例行常规压迫止血患者的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术后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 Angio-Seal经皮血管封管器安全、可靠,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心率对佳重建相位窗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红;惠萍;李天文;崔志鹏;胡兴和;王新明

    目的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佳重建相位窗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对原始数据进行R-R间期75%及10%~90%(间隔10%)多个时相重建,按心率≤65 bpm和>65 bpm分为2组,图像质量分为3级.结果第1组图像质量为Ⅰ级的冠脉比率 (82.2%)显著高于第2组 (47.4%),Ⅲ级者则相反 (5.3%和22.4%).两组中图像质量为Ⅲ级的冠脉共计45支,占总数的12.5%.LAD、LCx和RCA在75% 相位窗显示佳者居多,随心率增加,75% 相位窗显示佳者减少(第1、2组分别为92.3%和61.4%).15支冠状动脉在不同相位窗重建互相弥补.结论对于大多数心率≤65 bpm者,各支冠状动脉能同时在75%相位窗佳显示;佳重建相位窗和互补相位窗的选择可提高冠脉的显示率.

  •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同时接受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

    作者:李兴升;陈庆伟;王羽;柯大智;吴庆;周世群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同时行下肢动脉及肾动脉造影的方法并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可疑冠心病伴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275例(年龄≥60岁)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按介入途径分为左桡动脉组(124例)及右桡动脉组(151例),各组再按年龄段分为三个不同亚组:低龄老年亚组(60~69岁),中龄老年亚组(70~79岁),高龄老年亚组(≥80岁),分别以左、右桡动脉途径运用TIG共用造影管(100 cm)及MP A1造影管(125 cm)依次行冠脉、双侧下肢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比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造影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及造影完成率等,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左、右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及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左桡动脉组造影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均低于右桡动脉组,造影完成率亦明显高于右桡动脉组;左、右桡动脉组造影操作时间均与年龄呈正相关,而X线曝光时间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患者经左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同时行下肢动脉及肾动脉造影完成率高,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路径.

  •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倪祝华;杨新春;王乐丰;葛永贵;邹阳春;王红石;夏昆;李惟铭;徐立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支架植入中的作用.方法 50例患者的52处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分别用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植入的终点,分析CAG和IVUS对支架植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以及支架后管腔面积增大的机制.结果 IVUS比CAG判断的平均支架直径大[(3.48±0.29)mm vs(3.36±0.33)mm,P=0.011],支架囊的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17.7±2.9)atm vs(12.8±2.4)atm,P<0.001],QCA测得的支架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小(13.2%±6.6%vs 16.6%±9.1%,P=0.044);首次高压扩张后支架满意率CAG达96.2%,而IVUS只有37.7%.IVUS指导后终的球囊压力更高[(16.13±1.87)atmvs(12.62±2.61)atm,P<0.001],获得的管腔直径更大[(3.64±0.53)mm vs(3.31±0.57)mm,P<0.001],管腔面积也更大[(9.90±2.05)mm2 vs(8.84±1.67)mm2,P<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更小(49.15%±9.03%vs 54.24%±10.05%,P<0.001];所有患者支架的近段和远段CAG均未发现明显的狭窄.而IVUS却发现支架近段血管有39例(75.0%),远段血管有23(44.2%)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支架植入后非脂质斑块较脂质斑块获得的管腔面积更大[(4.50±1.67)mm2 vs(3.68±0.97)mm2,P<0.001],其中脂质斑块血管面积增大较非脂质斑块小1.30 mm2,斑块压缩程度却增加0.48 mm2.结论 IVUS较CAG能更好地判断病变的性质,指导支架更好地选择,可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更小的面积狭窄百分比.

  •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惠良;朱新进;梁坚豪;钟应泽;陈学光;欧卫谦;李佩文

    目的旨在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57例患者,按心率≤60次/min、60~70次/min、>71次/min分成3组,行冠脉MSCT造影(MSCTA),将数据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行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其对冠状动脉的显示,其中11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对照.结果心率≤70次/min患者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心率>70次/min组(P<0.001).11例与相应的SCA比较,MSCTA诊断50%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8.9%、71.4%、86.7%和83.3%.结论 MSCT能显示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进行冠脉支架术后评价.

  • 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临床列线图预测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作者:欧阳富盛;郭保亮;张斌;张璐;张水兴

    目的 构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前临床指标的列线图,据此预测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风险.方法 收集245例接受CAG或PCI治疗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方法筛选与CI-AKI相关的临床特征,据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计算CI-AKI风险分数.绘制ROC曲线,计算风险评分临界值.结果 245例中,34例(34/245,13.88%)发生CI-AKI.LASSO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史、乳酸脱氢酶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饮酒年限、慢性肾脏病及其分期、脑卒中史、急性心肌梗死及收缩压是CI-AKI风险评分和预测模型的危险因素.CI-AKI列线图预测效能较好,其风险评分临界值为-1.953.结论 列线图可用于术前预测患者接受CAG或PCI治疗后发生CI-AKI的风险.

  • 心率及心律对128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作者:袁保锋;李澄;徐文娟;袁红梅

    目的 探讨心率及心律对螺旋CT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疾患的614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根据心率将心律整齐者分为Ⅰ~Ⅳ组,依照采集周期内心律变化幅度将心率≤80次/分者分为A~C组,评估各组图像质量.80例患者接受CAG检查,对其CTA与CAG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14例中,CTA显示RCA优良者占90.88%(558/614),显示LAD优良者占90.55%(556/614),显示LCX优良者占90.07%(553/614).80例CAG共显示618个冠状动脉节段;以CAG为金标准,CTA检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度为81.82%(108/132),特异度为96.91%(471/486),阳性预测值为87.80%(108/123),阴性预测值为95.15%(471/495),准确率为93.69%00(579/618);心率及心律变化幅度越低,CTA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越高;心率≤80次/分或心律变化幅度≤10次时,阳性预测值较高.结论 128层螺旋CT对于心律整齐、注射对比剂后心率≤80次/分者一般可以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CTA图像,且诊断准确率较高.

  • 2型糖尿病病程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弢;刘宏斌;巩维如;刘国树;巩琰

    目的 探讨不同年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从冠状动脉造影病例中选取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病例206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62例、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病程≤5年41例、>5年~≤10年38例、>10年~≤20年45例).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糖尿病≤5年组和>5年~≤10年组冠状动脉的病变数量以及病变程度、形态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糖尿病>10年~≤20年组患者冠状动脉发生多支病变以及弥漫病变、闭塞病变明显高于其他组( P<0.01).结论 随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冠状动脉病变逐渐广泛和严重.

  • 冠状动脉心肌桥32例临床特点与治疗

    作者:薛鸿群;张春玲;侯爱琴

    1999-08~2004-09我院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3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讨论如下.

1496 条记录 1/75 页 « 12345678...74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