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중화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1201
  • 国内刊号: 11-214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CT诊断迟发性神经梅毒一例

    作者:杨全;李晓兰;张翱

    神经梅毒系患者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引起不同神经症状的1种疾病,神经梅毒的MRI及CT表现仅有少量文献报道 [1-3] ,现报告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迟发性神经梅毒(梅毒树胶肿)1例.

  • 乳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

    作者:曹志坚

    患者女,52岁.发现右乳包块10 d,迅速增大,无疼痛.双侧副乳腺分别于10年前、半年前行手术切除.体检:右乳外上象限凸起,触及8 cm×7 cm肿块, 质韧不均匀,呈堆积状,表面凹凸不平.活动性差,无触痛.外侧触及直径1.5 cm肿块, 表面光滑,活动性好.左乳外上象限触及多个软结节.

  • 颅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陈贤谊;蒋定尧

    患者女,57岁.因反复头痛、恶心、呕吐伴左侧肢体乏力2个月而收入院.

  • MR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作者:钟进;张云亭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行动态观察,研究其扩散变化规律,推断缺血半暗带的治疗时间窗,并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论证皮质脊髓束与肌力的相关关系.方法对71例不同时间窗的脑梗死病例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DTI检查,测定各期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系数(FA)、相对各向异性系数(RA)及容积比(1-VR)值,并对10例行三维白质纤维重建.结果梗死不同时期的DCavg均值分别为[(0.275±0.022),(0.349±0.019),(0.465±0.023),(0.538±0.035)]×10 -3 mm 2/s,随时间变化呈明显减低、逐渐回升、假正常化的趋势(P<0.001);FA、RA、1-VR值在超急性期轻度升高,以后呈不可复性减低的趋势;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边缘区的DCavg、FA、RA、1-V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质脊髓束表现为无受压、受压无中断及中断、破坏,其临床肌力表现为无减退、治疗后肌力恢复、无恢复.结论梗死灶的DCavg、FA、RA、1-VR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边缘区可能为缺血半暗带组织,其治疗时间窗可扩展为24 h.DTT技术对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全脑CT灌注和CT血管造影研究

    作者:张永海;白俊虎;张明;杨国才;唐桂波;方军;史伟;李兴华;刘素萍;卢青;唐军

    目的评价全脑CT灌注成像加同步CT血管造影(CTA)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缺血性卒中发作2~24 h病例分别行常规非强化CT(NCCT),CT全脑灌注成像(PWCT)及灌注后70 s的延时扫描(DCT),分别测量低灌注区中心,周边及健侧相对应区CT值,计算病变中央和对侧灌注血液容积(PBV),PWCT作为CTA源图像重建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灌注延时相了解侧支循环改变,PWCT用密度差法处理,1周至1个月后复查CT、MR确定终梗死区面积,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例缺血性卒中NCCT+PWCT+CTA未发现异常10例,其中临床及复查CT、MR证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6例,腔隙性梗死4例,10例PWCT低灌注区中心﹑周边内侧与外侧和健侧对应区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灶中心﹑周边内和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侧和健侧P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终梗死区面积较低灌注区增大,增大百分比与缺血时间呈中度负相关,R 2=0.42,CTA显示左大脑中动脉阻断2例,左大脑中动脉前、中分支缺如3例,NCCT、PWCT及CTA的敏感度分别为28.5%、71.4%和35.7%,延时相显示不对称充盈血管5例.结论 CT全脑灌注像加同步CTA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不失为一种简便、省时和有效的方法,可明确低灌注区的存在及其大小、位置和相对应供血动脉的情况,对半暗带区也可作出一定程度的推测,可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半定量的形态学依据.

  • 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扩散加权成像

    作者:李又成;田伟;李建策;李宗芳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93例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 DWI表现,所有病变均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胶质瘤21例、转移瘤26例、化脓性脑脓肿13例、脑囊虫18例、亚急性脑血肿15例.以对侧正常脑实质为参考标准,分别计算各组病变其环内、环壁及灶周水肿在扩散加权像、指数扩散系数像上的信号强度比率;分别测量各组病变环内、环壁、灶周水肿、对侧正常脑组织及脑脊液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DWI上,化脓性脑脓肿及亚急性脑血肿的环内为显著高信号,其ADC值降低,分别为(0.56±0.20)×10 -3 mm 2/s、(0.69±0.16)×10 -3 mm 2/s;胶质瘤、转移瘤及脑囊虫的环内为明显低信号,其ADC值增加,分别为(2.76±0.41)×10 -3 mm 2/s、(2.31±0.39)×10 -3 mm 2/s、(2.10±0.32)×10 -3 mm 2/s,前2组与后3组病变间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病变环壁及灶周水肿的扩散加权信号及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灶在指数扩散系数像上的信号强度比率要比扩散加权像减低.结论 MR DWI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将T2WI、DWI、指数扩散系数像及ADC图一起观察分析.

  •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元明;谢宗贵;单鸿;周大桥;黄云龙;游勇;吴涓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0例(24例为食管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术后再次出血;6例为消化道出血未行内镜治疗者).电视透视下取右腋中线或剑突下方穿刺进入门静脉分支.用弹簧钢圈、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栓塞食管胃底静脉.2例栓塞后门静脉内留置导管-药盒系统行区域性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30例患者胃冠状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全部成功.胃短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率90%.27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2~18个月.17例患者术后胃镜复查显示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者13例,明显改善者4例.2例于栓塞术后1周、2个月再出血,再次栓塞后无再出血.2例门静脉留置药盒行区域性中西药物灌注者治疗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下降10 cm H2O(1 cm H2O = 0.098 kPa) 和8 cm H2O.结论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在急诊止血方面更具优势,应该成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经留置药盒行门静脉区域性中西药物灌注治疗肝硬化值得进一步探讨.

  • 光学导航介入性MR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征宇;武乐斌;李成利;陈立光;史浩;邱秀玲;李康安

    目的介绍在光学导航介入性MR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及治疗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患者,均在光学导航介入性MR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活检或治疗.所用设备为Philips公司生产的开放式0.23 T常导型MR型检查仪,并配有iPath 200光学导航系统.穿刺针采用德国Daum公司的MR兼容性穿刺针.结果本组54例介入性操作均1次穿刺成功,未发现病人出现严重出血、脏器损伤和神经损伤等明显并发症.结论光学导航介入性MR引导下的介入性操作是1种安全、准确的新技术.

  • 艾滋病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赵大伟;袁春旺;张立洁;靳二虎;马大庆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胸部平片、CT和MR扫描).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CT扫描,5例作了增强CT扫描,1例作了MR检查.结果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时,增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7区9/9例,4R区7/9例,2R区5/9例.结论 AIDS合并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增大,可相互融合及出现淋巴结外侵犯表现,CT和MR扫描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MR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肉瘤疗效的随访

    作者:叶慧义;汪伟;陈文治;马林;蔡幼铨;王智彪

    目的评估MR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骨肉瘤疗效随访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6例骨肉瘤在HIFU治疗前后的MR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与诊断,并与 99m 锝-亚甲基二磷酸盐( 99m Tc-MDP)静态骨显像对照.结果 MRI可正确判断14例骨肉瘤在HIFU治疗后的疗效.HIFU治疗前,16例骨肉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明显强化, 99m Tc-MDP骨显像显示瘤灶放射性异常浓聚.HIFU治疗后1~4周,瘤灶在T1WI上呈稍高信号、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无强化、灭活区边缘见1条薄的强化带; 99m Tc-MDP骨显像显示瘤灶的放射性异常浓聚消失.HIFU治疗后3~25个月,瘤灶逐渐缩小,T2WI上的信号缓慢下降.结论 HIFU是一种有效局部治疗骨肉瘤的方法,MRI能准确评估HIFU治疗骨肉瘤的疗效.

  •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MR诊断及与关节镜结果对照

    作者:张敏;李石玲;郭智萍;张伟;马晓晖;蔡朋利;魏培建;彭志刚;孙英彩;张泽坤

    目的分析不同MR扫描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能力,为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临床拟行膝关节镜检查的膝关节疼痛患者进行术前MR成像,对MR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处理.结果与关节镜对照,34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MR检查结果:脂肪抑制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fat-saturated 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procession,FS-3D-FISP)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7%、 Kappa值为0.818,脂肪抑制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序列(fat-saturated tow-dimensional fast low angle shot, FS-2D-FLASH)敏感度为77.1%、特异度为98%、 Kappa值为0.531,SE-T1WI序列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99%、Kappa值为0.518. 本组无明确急性外伤史的关节软骨损伤病例中有77.6%在病变部位出现与损伤软骨区相对应的软骨下骨及骨髓内片状T1WI低信号影,FS-3D-FISP及FS-2D-FLASH序列呈高信号.结论 FS-3D-FISP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病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FS-2D-FLASH和SE-T1WI, 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软骨下骨及骨髓内的异常信号是关节软骨损伤重要的间接征象.关节软骨损伤的三维成像有利于临床术前对重度膝关节软骨损伤进行立体定位诊断.

  • 螺旋CT多期扫描判断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小明;杨汉丰;黄小华;唐显映;蹇朴;杨正伟;周继雍;赵宗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对实验性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3组,每组8只;取10~15 cm长小肠结扎两端成闭袢,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引流静脉;于模型制成后0.5 h(A组)、1~2 h(B组)和3~5 h(C组)行螺旋CT多期扫描.采用盲法对比分析CT表现与肠壁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A组 7只及B组 4只兔闭袢肠壁增强扫描出现持续强化,C组8只的闭袢肠壁均无明显持续强化.CT值测量:在增强前、增强后的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A组闭胖肠壁的CT值分别为 (56.3±4.3)HU,(139.5±17.9)HU,(145.1±12.6)HU和 (124.9±10.5)HU;B组分别为 (58.8±5.6)HU,(82.5±13.7)HU,(101.0±20.3)HU和 (95.0±16.4)HU;C组分别为 (62.1±7.8)HU,(63.9±6.6)HU,(59.5±4.40)HU和 (59.6±6.9) HU.在平扫时,A组、B组、C组闭袢肠壁之间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后的同一时期内,无论是在动脉期、静脉期或是延迟期,A组闭袢肠壁的CT值大,B组次之,C组小,而且差意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增强后各期内,A组、B组和C组对照肠袢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组织学对照,肠壁无坏死组出现持续强化征象的发生率(11/13)明显高于肠壁坏死组 (1/11)(P<0.05).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评价肠壁不同时间的缺血,持续强化主要见于肠壁缺血的早期阶段,而已坏死的肠壁在增强各期均无强化.

  •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磁共振检查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吴文辉;孟亮;陈雪生;曾庆玉

    目的探讨人体植入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后接受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以及植入的金属材料对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西门子Magnetom Impact - 1.0 T磁共振机,选用SE和梯度回波(GE) 扫描序列,将镍钛合金丝制成的封堵器分别进行MRI磁场内悬挂试验、水模测试扫描、植入中华小型猪体内后心脏扫描等试验;并且对MR检查前后封堵器的磁导率(μ1.5 T )以及原子组成等金属特性进行材料学分析测试,观察其有无变化.结果悬挂的封堵器在不同的磁场方向下无明显移位发生.水模测试扫描显示SE序列封堵器水模图像清晰,信号均匀一致,无伪迹干扰,GE序列图像示轻度伪迹干扰,信号尚均匀.植入封堵器后猪心的短轴及长轴面MR成像显示心脏结构观察清楚,SE序列室间隔部位可见轻度金属伪影,GE序列该金属伪影有所放大.MR检查前后封堵器的磁导率(μ1.5 T )以及原子组成等金属特性无明显变化.结论这种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属非铁磁性材料,植入人体后行MR检查是安全的,但其产生的金属伪影可部分影响MR图像的观察,通过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和参数可以减轻封堵器伪影的影响.

  • 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系并发症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郭友;陈曌;郑晓林;王金林;何惜金;宁永见;张善譔;胡道予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MR胰胆管成像(MRCP)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均用磁共振(MR)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常规扫描、MRCP、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动态增强3D MRA检查,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结果术后正常2例,主要表现少量腹水,积血和轻度淋巴结增大.血管并发症4 例:肝动脉过长迂曲1例,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2例;门静脉轻度狭窄2例, 位于吻合口;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 2例.胆系并发症3例:吻合口胆管狭窄3例;在吻合口以外的胆管狭窄2例,位于肝门及肝内;胆总管在吻合口扭曲2例;胆囊管残端黏液囊肿2例;胆漏1例. 结论 MRA和胆管造影作为1种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的腹部CT表现

    作者:赵慧彬;朱海东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腹部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7例均作腹部CT扫描,对其腹部CT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6例有腹部阳性表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其中1例合并胸导管增大、胸腔积液;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合并腹水、胸腔积液1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腹膜后淋巴管肌瘤合并子宫肌瘤1例. 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可并发腹部多脏器病变,CT扫描对发现和诊断其腹部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 侧面视角佳计算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丽莎;陈玉双;郑艺红;庄少鹉;沈晓元

    目的观察侧面视角佳计算方法(optimun method for profile angle of singht,Compas)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效果.方法搜集31例经CT扫描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脑血管常规正、侧位造影和Campus技术采集后进行图像分析,比较Compas成像和常规正、侧位造影在显示动脉瘤方面的效果.结果通过Compas成像诊断为颅内动脉瘤23例,血管扭曲8例,23例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23例动脉瘤中5例正、侧位可显示动脉瘤颈部及载瘤动脉,18例正侧位造影血管边缘显示不规则,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93,P<0.05).结论 Compas可立体、直观完整地显示脑动脉瘤的病理解剖关系,对指导介入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 头颈部恶性肿瘤沿三叉神经分支扩散的CT、MRI表现

    作者:魏懿;肖家和;周翔平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沿三叉神经转移的CT和MRI征象,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帮助临床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有沿三叉神经分支扩散现象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的CT和MRI资料. 结果 9例中,硬腭腺样囊性癌3例,鼻咽癌2例,上颌窦腺样囊性癌、上颌窦鳞状上皮细胞癌、颊部腺样囊性癌及腮腺腺样囊性癌各1例.9例中, 腺样囊性癌共有6例,占67%.在3例硬腭腺样囊性癌和1例上颌窦鳞状上皮细胞癌中可见远离原发灶的腭大孔和翼腭窝扩大,其内密度增高,其中1例还可见同侧卵圆孔扩大,三叉神经节有强化的软组织影.1例上颌窦腺样囊性癌中可见眶下孔破坏,同侧翼腭窝扩大.1例颊部腺样囊性癌可见同侧翼腭窝扩大,圆孔扩大,其内可见强化软组织侵入三叉神经节.1例腮腺腺样囊性癌可见耳颞神经处有软组织影,并破坏同侧卵圆孔侵入颅内.2例鼻咽癌中可见肿瘤侵入咀嚼肌间隙并侵犯同侧三叉神经下颌支. 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以沿三叉神经扩散,CT和MRI可以对其准确判断,熟悉三叉神经及其周围的头颈部解剖结构对诊断极为重要.

  • 胃癌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清波;陈绪光;焦俊

    目的探讨胃癌CT强化特征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寻求1种无创、有效的判定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方法.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27例,术前行水充盈螺旋CT低张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并测定肿瘤区域的CT值.胃癌标本组织切片经抗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 related antigen,F8RA)单克隆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克隆抗体2种试剂分别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ies,MVD)和VEGF阳性表达率,将CT形态表现、强化程度及特征与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术前对胃癌的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7.8%、74.1%和100%,原发灶、淋巴结和转移情况分期(TNM分期)符合率为81.5%.癌灶CT大强化增加值为40~83 HU,平均62.53 HU;肿瘤MVD为4~27条/高倍镜视野,平均15.35条/高倍镜视野.胃癌的大CT强化值与MVD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708,t=5.015,P<0.001);VEGF阳性组的MVD和强化峰值(PA)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秩和检验,0.025

  • MRI与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检测小肝细胞癌:受试者特性曲线分析

    作者:赵虹;姚晋林;周康荣;严福华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D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患有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中对小肝细胞癌(SHCC)检出的敏感性,评价不同影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37例纳入研究组,其中24例明确诊断SHCC,共43个病灶;MDCT快流率注射对比剂碘海醇后行多期扫描;MRI采用SE序列加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MPSPGR),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动态扫描.对结果行受试者特性(ROC)曲线分析并统计检出敏感性. 结果分析ROC曲线,MDCT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多期扫描对SHCC的诊断效率高于MR动态扫描,但曲线下面积Az值,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瘤径≤1 cm的微小肝癌(MHCC)检出敏感性,MDCT和MRI分别为90.0%、95.0%和70.0%、85.0%;对SHCC的阳性预测值MDCT增强后多期扫描略高于MR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为97.5%、97.6%和90.7%、94.7%.结论对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病人的随访,建议采用MDCT增强后多期扫描,为及早发现SHCC或MHCC及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 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对肝癌切除术前肝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涂蓉;罗建光;郑进方;王海东;夏立平;何冬雷;张阳德

    目的探讨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评估肝癌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人59例.所有病人均行肝脏双期增强CT扫描.术前用CT测量保留肝容积率,与术后切除容积和生存率进行级间差异性分析.结果保留肝容积率≤50%和>50%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881,P<0.05);而肝切除率≤50%和>5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154,P>0.05).结论保留肝容积率可以作为临床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 定量CT预测肺癌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芳;韩萍;梁惠民;梁波;田志梁;雷子乔;冯敢生

    目的探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在预测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搜集31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前均行肺功能检查及呼吸门控定量CT扫描.选择-910~-600 HU作为功能性肺实质的密度区间,将CT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双肺处于选定区间内的肺实质容积称为全肺功能性肺容积(TFLV),拟行切除的肺(叶、段)内处于选定区间内的肺实质容积称为局部功能性肺容积(RFLV).术前肺功能测定了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 ),根据公式:预测FVC(predicted FVC, pre-FVC)= 术前FVC×[1-(RFLV / TFLV)];预测FEV1.0 (predicted FEV1.0 ,pre- FEV1.0 )=术前FEV1.0 ×[1-(RFLV / TFLV)], 得到预测的FVC、FEV1.0 、FVC%、FEV1.0 %,并与术后实际测量的肺功能值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 结果 QCT的pre-FVC、pre- FEV1.0 、pre- FVC%、pre- FEV1.0 %与术后实测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873、0.809、0.849、0.801,P<0.01),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定量CT 可以准确、简便、有效的预测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情况,并且不受患者术前肺功能状况的影响.

  • 心脏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陆菁菁;孙瑞玲;景红丽;冯逢;张涛;金征宇

    目的描述心脏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嗜铬细胞瘤,着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和意义.结果 4例心脏嗜铬细胞瘤平均直径5.8 cm,分别位于左房顶部、房间隔、升主动脉基部前方、主动脉弓和肺动脉之间.1例患者合并双侧颈动脉体瘤.肾上腺髓质显像1例阳性.生长抑素受体显像4例阳性.肿瘤CT平扫与心脏等密度,增强时有明显增强,均可见低增强的中心瘢痕.MRI显示与心肌相比为略短或等T1信号、长T2信号.冠状动脉造影4例显示肿物血供.结论心脏嗜铬细胞瘤主要位于左心房顶部及附近.肾上腺髓质显像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结合可有效探查肿物位置和数目.增强CT和MR平扫可显示肿物细节,有助于手术评估.

  • 电子束CT在共同动脉干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戈军;戴汝平;曹程;祁晓鸥;白桦;马展鸿;陈瑶;牟峰;任力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共同动脉干(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共10例TA患者,年龄2个月至24岁.EBCT检查采用美国Imatron C-150型扫描机进行对比剂增强扫描并做出诊断.将同一患者EBCT检查结果和超声心动图(UCG)(10例)、心血管造影(3例)检查结果及手术所见(1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BCT对10例TA均做出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UCG对9例做出定性诊断,5例与EBCT分型诊断一致.EBCT对TA并发畸形显示优于UCG.3例行心血管造影的患者中,1例造影诊断与EBCT诊断一致,2例分型诊断有误.1例根据EBCT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完成手术.结论 EBCT作为1种无创检查技术,完全能够完成TA的诊断及分型,结合UCG和必要的右心导管检查的结果,可以指导手术.

  • 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MRI表现

    作者:叶滨宾;王丽君;胡冰;刘鸿圣;范淼;张志鹏

    目的肝脏间叶性错构瘤是1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方法搜集经MRI检查后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2例,总结其MRI表现,以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正确诊断.12例患儿,男7例, 女5例.年龄1.2个月至12岁,平均6.3岁.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5例),肝大(8例),腹痛、贫血(3例).甲胎蛋白阴性.采用Elscint 2.0 T磁共振装置,SE、快速梯度回波(FSE)序列,横断、矢状、冠状面扫描,有2例为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单发结节型6例,其中3例为实性为主,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为囊实混合性,为实性肿块中可见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囊;2例囊性为主,表现为多房分隔的囊性肿块.弥漫及多发结节型5例,结节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信号同实性肿块.弥漫及单发囊性肿块并存者1例.增强扫描早期病灶轻度环形强化,延迟扫描渐向中心强化.肝内血管受压者5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受压者3例.病理所见:镜下见纤维增生成片,透明变性,其中小胆管增生,小叶状排列;囊性者部分囊壁内衬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或胆管上皮,部分为结缔组织裂隙,囊内充满液体或胶样物质.结论 MR检查是鉴别和诊断小儿肝间叶性错构瘤的较好方法,应该认识其MRI表现.

  • 儿童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侵犯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乔中伟;李国平;帕米尔;王康安;缪飞;吕志葆

    目的评价儿童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侵犯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鉴别要点.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有明确肾脏侵犯13例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的CT征象,并与同期经手术证实的15例肾母细胞瘤进行对照.结果 13例成神经细胞瘤中12例表现为不规则肿块,11例边界不清,10例包含钙化,9例腹膜后血管受侵犯,12例有腹膜后和膈脚后淋巴结转移;15例肾母细胞瘤中,12例呈圆形肿块,2例边界不清,2例有钙化,2例腹膜后血管受侵犯,3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无膈脚后淋巴结转移表现.其中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分叶征、钙化、腹膜后和膈脚后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包埋均较肾母细胞瘤常见.其中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血管包埋对于诊断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高价值.结论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血管包埋是成神经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对于鉴别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与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本刊全面、正式实行Email投稿的通知

    作者:

    关键词: 投稿
  • 基于虚拟专用网的互动式影像远程会诊体系的创建与初步应用

    作者:王学建;胡建;王康;余晖;罗敏;雷文勇

    目的探讨互动式影像远程会诊系统的创建及其特点.方法下级医院局域网、防火墙[含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功能]及不对称数字线路调制解调器(ADSL Modem)1套, 联入Internet,通过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防火墙接入本院VPN服务器,获得VPN隧道联入本院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服务器,使本院影像科诊断终端及下级医院能够共享同一影像数据.结果下级医院影像数据及检查信息能安全、无损的上传到本院PACS保存和管理,并进行会诊后将会诊结果以报告方式返回给下级医院.影像上传速度快,质量优良,操作互动性好. 结论基于VPN的互动式远程会诊系统具有安全、快捷、互动性好、操作简便、实用可靠和优良的性价比等优点,值得推广.

  • GDR2000型直接数字摄影系统的定标

    作者:于良宁

    我院使用的直接数字摄影(DR)系统GDR2000,是美国Varian公司的DR板,型号为PAXSCAN4030.由于DR采集板属于半导体器件,其本身存在多个方面的噪声,包括静态噪声(Offset)、动态噪声(X)等.对DR系统定标的目的就是减少或接近消除这些噪声,以便获得清晰的医疗影像.定标主要针对以下3个部分:(1)坏点(Dm):指采集板固有存在的坏的像素点,连续的坏像素点构成坏线或坏区.(2) Offset:指在没有X线发射到采集板时,通过运行采集图像程序得到图像,此图像含有的随机噪声.(3)X:指不同的X线剂量照射到采集板上,由于探测器本身的动态响应不一致而造成的响应值呈非线性而言.

  • 影像医学期刊的图片制作技术探讨

    作者:王传堂;刘红;赵巍

    随着医学影像学数字化的推广应用,影像医学获得的图像愈来愈清晰,但由于传统的照相技术需要多次暗室处理,获得的照片清晰度有些不甚满意,在各种期刊上笔者经常看到有些图片清晰度、对比度均不理想,直接影响了读者的需求.而1张好的图片能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及密度等,对大家学习和掌握病变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应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对医用照片进行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华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5 09
199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