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亚低温对脑肿瘤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热休克蛋白70、IL-6和TNF-α的影响

    作者:荣健;叶升;江楠;房洁瑜;郭隽英;肖亮灿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脑肿瘤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热休克蛋白70(HSP70)、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低温对脑保护的分子机理.方法 选择40例脑肿瘤切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温组[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降温,维持鼻咽温度在(34.8±0.6)℃直至肿瘤切除完毕,随后进行复温]和常温组[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维持术中鼻咽温度在(36.6±0.4)℃],每组20例.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I1、打开硬脑膜后1 h(T2)以及术后24 h(T3)采集颈内静脉血和脑脊液,应用ELISA法检测HSP70、IL-6、TNF-α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低温组中心温度从手术开始至肿瘤切除完毕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脑脊液HSP70随时间推移均呈上升趋势,但低温组HSP70在T2和T3时间点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组血液、脑脊液中IL-6和TNF-α在T2和T3时间点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组在T1、T2时间点,与血液中HSP70相比,脑脊液中HSP70含量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可增高脑肿瘤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HSP70的表达,降低Ⅱ-6和TNF-α的表达.脑脊液HSP70可更敏感反映脑组织损伤.

  • 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的关联分析

    作者:傅建梅;吴钢;辜秋阳;阮琴韵

    目的 推导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CETI),并将该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关联分析,探讨CET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24名同期体检正常非高血压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计算其搏动指数(pI),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计算其PI值:推导出公式CET11=大脑中动脉PI/颈总动脉PI、CETI2=颈内动脉颅外段PI/颈总动脉PI、CETI3=基底动脉PI/颈总动脉PI,应用曲线拟合,分析CETI与IMT的关联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反映IMT、CETI变化较敏感的因素.结果 CETI1、CETI2和CETI3三者与IMT均呈曲线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65、0.601、0.573,二次方程依次为Y1=0.504+0.049x+0.203x2,r=0.815,P=0.000;y2=1.009-1.141x+0.891x2,r=0.775,P=0.000;y3=0.775-0.687x+0.641x2,r=0.756,P=0.000),其中CETI1与IMT间曲线关联性显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LDL-C、每日吸烟量、SBP、年龄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1与SBP及每日吸烟量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2与BMI、SBP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3与SBP、CHOL及每日吸烟量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本研究推导的CETI随IMT的增厚而增大,提示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和颈内动脉弹性储备的下降及当IMT增厚到一定程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速率较颤总动脉来的快,且影响CETI的危险因素与IMT相似.

  •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16例诊治体会

    作者:林驰;郑万泉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解放军第421医院自1999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6例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明确诊断后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早期应用激素、脱水剂治疗,并辅以神经营养剂、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结果单程放疗后出现症状者11例,再程放疗后出现症状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症状;均有颞叶病变(双侧颢叶同时受累5例,单侧受累11例).全组随访率100%,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5例仍存活,其中7例伴有严重症状,生存质量差.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所致的放射性脑病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根据各种相关因素制定对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是防治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关键.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祥;于如同;徐凯;杨春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评价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皮质脊髓束(CST)受损程度的意义及其与肌力恢复的关系.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5月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单侧基底节区HICH患者35例,术后10 d应用3.0T磁共振DTI技术检测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CST,应用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CST损伤程度,HICH患者康复治疗2月后采用Brunnstrom标准进行肢体肌力检查,分析CST损伤程度与肢体肌力的相关性.结果 10例健康志愿者CST显示清晰.35例HICH患者CST受损的模式有3种:纤维束显示达正常侧的2/3或相仿(11例),患者肢体肌力恢复好;纤维束显示小于正常侧的2/3(18例),患者肢体肌力恢复较好;纤维柬显示小于正常侧的1/3(6例),患者肢体肌力恢复差.CST受损患者患侧的FA值均较健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CST损伤患者患侧的FA值、肢体肌力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CST损伤程度与肌力恢复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931,P=0.000).结论 应用磁共振DTI技术可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走形及分布,能够早期检测HICH患者CST的损伤程度,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损伤的评估、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8例临床分析

    作者:洪映标;蔡少明;邱平华;罗武峰;黄正华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时机、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其中26例(27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12例(12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定栓塞疗效.结果成功栓塞38例39个动脉瘤,其中32例(84.2%1为100%栓塞,4例(10.5%)为95%栓塞,2例(5.26%)为90%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患者栓塞后并发同侧颈内动脉闭塞,3个月后仍遗留偏瘫、失语.2例动脉瘤患者栓塞术中并发破裂出血,经治疗后恢复;随访除1例老年患者因并发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37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可以进行有效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脑功能变化影响的研究

    作者:江虹;赵小虎;王国良;王培军

    目的 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和假穴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穴组的实验).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假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 cm处.针刺前5 min及出针后30 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穴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穴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 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 DLC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袁忠民;李明昌;杜汉强;陆永建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DLC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方法 收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39例及同期行颅脑减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正常脑组织1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LC1 mRNA的表达;将质粒pCS2-DLC1转染体外常规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同时用空载体pCS2-MT转染作为对照组,转染后36 h应用Western blot检测DLC1表达标签蛋白Mvc,应用MTT检测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中DLC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Ⅰ级胶质瘤组织DLC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Ⅱ、Ⅲ、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分别为44.20、30.23、32.25、31.0,H=18.818,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LC1标签蛋白Mvc在pCS2-DLCI转染组细胞呈过表达,在pCS2-MT转染组细胞无明显表达;MTT检测显示pCS2-DLC1转染组U251细胞吸光度值高于pCS2-MT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高表达的DLC1可能促进胶质瘤的形成和发展.

  • 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丘向艳;蔡望青;李海刚;彭英;唐亚梅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后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病情改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9例鼻咽癌放射后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病理改变、术后疗效及后期随访结果.结果多数放射后脑损伤患者MRI显示颞叶水肿坏死典型脑损伤改变,部分患者则表现为单侧脑水肿病灶,占位效应明显且有中线移位,或表现为脑内囊性液化坏死灶;病理检查显示脑组织水肿,液化坏死,小血管呈透明样变性、闭塞;坏死病灶清除术后MRI显示水肿减轻,8例患者在2~3周内出院,生命体征平稳,症状获得改善,8例患者头痛完全缓解,1例患者仅轻度头痛.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如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脑水肿占位或囊样液化坏死灶明显时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并可明确诊断,对后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葛庆波;罗巧云;李静;方昭庚;王真真;刘志红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的差异,脑梗死患者HbA1c含量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影像学中脑梗死病灶数与HbA1c含量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86例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人院24 h内空腹查FibAlc,发病或病情稳定48 h后查颅脑MRI,脑梗死恢复期行葡萄糖耐量检查.同时对160名健康体检者抽空腹血查HbA1c、行葡萄糖耐量实验.观察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体检者HbA1c水平的差异.脑梗死患者HbA1c含量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以及HbA1c含量与脑梗死病灶个数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水平(6.982%±1.803%)较对照组(5.128%±0.592%)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血中HbA1c含量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760,P<0.05);2个脑梗死病灶组HbA1c含量(6.635%±0.427%)与1个病灶组(5.803%±0_3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及3个以上病灶组HbA1c含量(8.571%±0.519%)分别与1个病灶组、2个病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较高水平的HbA1c引起的一系列脑血管病理改变是脑梗死事件发生的重要冈素.HbA1c水平也是早期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积极控制高血糖、降低HbA1c水平有助于减少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 第三脑室病变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宋伟正;刘窗溪;毛庆;韩国强;高方友;熊云彪;王俊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第三脑室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胼胝体入路11例,经额叶皮质-室间孔入路2例,经终板入路2例;术后5例行放疗,2例行化疗,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全切8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积水均已解除,1例术后死亡;随访3~12月,14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学习、工作.结论 合理的手术入路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切除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辅以适当的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非抽搐性癫痫持续状态五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吴春波;刘晓原;裴立英;席晓芳;杨靓;刘献增;朱继红

    目的 探讨非抽搐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持续脑电监测的脑电图(EEG)特征.方法 对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例NCSE患者行持续EEG监测检查,观察其EEG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5例均出现发作性意识障碍,其中4例出现烦躁、易怒或躁狂,3例表现出精神运动迟滞和遗忘,2例出现言语自动症和失认,1例出现定向障碍.所有患者的EEG均出现广泛性但一侧明显的异常放电.静脉注射地两泮后,3例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结论 NCSE并非罕见,持续EEG监测能查出本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注意与其他引起意识紊乱的疾病相鉴别.

  •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人路切除鞍区病变4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志潮;叶立双;柳江;王建生;何远东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患者40例,其中垂体腺瘤38例,Rathke囊肿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垂体瘤38例中全切除35 例(92.1%),大部切除3例(7.9%),2例Rathke囊肿均全切除.随访结果显示垂体瘤患者中33例(86.8%)治愈,5例(13.2%)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未有严重的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方便.

  • 奥卡西平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激越性抑郁的开放性研究

    作者:马永春;陈正昕;金卫东

    目的 观察和评价门诊32例激越性抑郁患者在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奥卡西平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伴有激越症状的32例患者在应用SSRI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奥卡西平(0.3 g/片,第1、2天1片,第3天起2片,7 d内根据情况用至4~5片)治疗,观察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奥卡西平平均用量为(1020±65)mg/d.临床有效率为87.5%(28/32),痊愈率为65.6%(21/32).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的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是28.1%(9/32)与6.3%(2/32)、37.5%(12/321与12.5%(4/32)、46.9%05/32)与31.3%(10/32)、90.6%(29/32)与65.6%(21/32).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的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没有1例出现转躁狂现象.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SSRI治疗激越性抑郁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不同时间窗动、静脉溶栓的对比分析

    作者:黄翚;杨勇;潘小平;成秋生;邓伟华;周进

    目的 关注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探讨起病3~6 h动脉溶栓与3 h内静脉溶栓的疗效差异并比较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6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其中38例起病3 h内的患者予静脉溶栓治疗(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9 mg/kg静脉溶栓),28例起病3~6 h的患者予动脉溶栓治疗(经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对梗死部位接触性给予rt-PA,总量为0.6 mg/kg).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7 d、90 d的Barthel指数(BI)进行比较,并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2 h、24 h、7 d的NIHSS评分与治疗后7 d、90 d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NIHSS评分与BI评分在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3 h内予静脉溶栓具有与3~6 h动脉溶栓相当的疗效,且未增加出血、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单位,针对3~6 h起病的合并大动脉病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可能是理想的治疗策略.

  • 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致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黄艳军;郑帼;卢孝鹏;陆海英;莫绪明

    目的 寻找皮质发育障碍致痫的疾病相关差异蛋白,以期寻找抗癫痫治疗的新靶点,同时寻找早期十预脑皮质发育障碍新的手段.方法 利用液氮损伤诱导皮质发育障碍,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致痫组和对照组皮质蛋白表达图谱差异,并对发现的差异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皮质发育障碍致痫组筛选到10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其中64个在致痫组表达上调,39个在致痈组表达下调.有12个蛋白质终鉴定确认,分别是lissencephaly-lprotein (LIS-1)、synaptotagmin Ⅳ、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热休克蛋白70(HSP70)、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neuronal enolase、tubulin beta chain、谷氨酰胺合成酶、神经元胞浆蛋白、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丙酮酸激酶(PK)、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结论 12个差异蛋白鉴定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皮质发育障碍与癫痫关系,该结果也为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皮质发育障碍致痫治疗新靶点提供了实验数据.

  • Rac1表达调控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陈保东;高永中;蒋太鹏;丁建军;姜晓丹;徐如祥

    目的 探讨Rac1基因沉默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株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Daoy细胞分为2组:Rac1-shRNA组和对照组,Rac1-shRNA组将Rac1-shRNA质粒转染Daoy细胞,对照组则转染空白质粒.分别用RT-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Daoy细胞Rac1 mRNA、Rac1蛋白、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Rac1 mRNA和Racl蛋白在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株中均有高表达;Rac1基因沉默后Daoy细胞细胞周期受阻于G0~G1期,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加(80.9%±4.9%),而S期所占细胞比例减少(11.8%±2.3%);Rac1-shRNA组Daoy细胞凋亡率为36.7%±3.9%,而对照组为8.5%±0.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NA干扰沉默Rac1基因可以抑制Daoy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Rac1可成为抑制髓母细胞瘤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新的靶点.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贾强;只达石;黄慧玲;武俏丽;王琼;张学斌;常小丽

    目的 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外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PO治疗组.后2组建立液压冲击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接受同样的操作但不接受液压冲击,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伤后除EPO治疗组立即腹腔注射EPO(5000 U/kg)2 d外,另外3组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外伤后30 d应用Morris水迷官检测大鼠认知功能,伤后37 d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训练后2、3、4、5 d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潜伏期短,模型组长,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搜索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原来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游泳时间的百分比高,模型组低,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PO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DNF的表达高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压冲击造成的颅脑损伤可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外源性给予EPO可以改善外伤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EPO促进BDNF的表达有关.

  • 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

    作者:尹泓;夏瑞;石翊飒;马永丰;易明亮;刘进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后处理对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逆转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Sham组、SAH0组、SAH1组、SAH2组、SAH3组.Sham组假穿刺,其他4组行枕大池穿刺注血的方法造模.Sham组和SAH0组造模24 h后静脉单次注入生理盐水0.1 mL/kg,SAH1组、SAH2组、SAH3组分别静脉单次注入EPO 500 IU/kg、1000 IU/kg、2000 IU/kg.所有动物存造模完成后48 h处死,使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分析并比较不同组问基底动脉管腔面积、基底动脉收缩系数以及海马CAI区神经元密度.结果基底动脉形态学观察结果可见Sham组血管管壁无增厚、无增生或坏死:SAH0组、SAH1组血管壁明显增厚,结构紊乱,中膜明显变厚,平滑肌排列紊乱;SAH3组血管内弹力膜皱折,SAH2组血管改变介于SAH1和SAH3组之间.基底动脉管腔面积SAH2组[(0.10±0.01)mm2]、SAH3组[(0.16±0.02)mm2]较SAH0组[(0.07±0.02)mm2]明显增大,基底动脉收缩系数SAH2组(1.22±0.06)、SAH3组(1.15±0.03)较SAH0组(1.31±0.09)明显减小,海马神经元密度SAH3组[(126.8±5.7)个/mml较SAH0组[(99.3±9.6)个/mm]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H后24h,单次静脉注射EPO不仅可以逆转家兔基底动脉痉挛,还可以减轻其脑神经细胞损伤.

  • 大鼠脊髓损伤后挫伤部位的X线照射治疗对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

    作者:苏亦兵;金铂;张岩

    目的 探讨脊髓挫伤部位的X线照射治疗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7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纽约大学的重力冲击方法建立大鼠脊髓(T10)损伤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10只,其中6组大鼠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损伤后20 min、1 d、2 d、4 d、7 d、17 d)对挫伤部位进行X线(20 Gy)照射,第7组则不予照射(对照组).然后根据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标准评测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快蓝染色对存活6周以上的大鼠进行挫伤脊髓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脊髓挫伤后20 min、1 d、2 d行X线照射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脊髓损伤后的2~3周进展较快,后期恢复缓慢.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应用X线治疗组周边组织残存区面积大于对照组.结论 脊髓挫伤部位伤后早期行X线照射治疗可保护脊髓残存的神经组织,改善运动功能的恢复.

  •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创伤的影响

    作者:张鹏;宋来君;杨波

    目的 探讨脐带血间充质于细胞(CB-MSC)移植对脑创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在体内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损伤组,开颅钻孔打击脑组织不移植细胞;(2)移植对照组,开颅创伤脑组织后在创伤区注射生理盐水1.25μ;(3)CB-MSC移植组,开颅创伤脑组织后在创伤区注射含CB-MSC混悬液.每组各18只.CB-MSC从脐带血中分离、培养得到,采用BrdU标记.分别于移植后3 d及10 d进行大鼠行为学评分,2周和4周行Y迷宫试验.移植后2周和5周对植人脑内的CB-MSC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镜下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结果移植后10d 3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周和4周大鼠学习、记忆评分差异亦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周和5周在CB-MSC移植组细胞移植区均发现BrdU-GFAP和BrdU-NSE阳性细胞,其他2组均未发现.结论 CB-MSC移植可促进大鼠脑创伤恢复,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CB-MSC在体内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Th17细胞与多发性硬化/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作者:樊红翠;马存根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及其理想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华新;于伟东;赵丛海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钻孔引流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术后血肿复发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

  • 调节性T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尚晓峰;郑荣远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哑群.近年来,Treg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al encephalomyelitis,EAE)、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小鼠Treg细胞缺失可导致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增加Treg细胞的功能可以减轻或抑制EAE.近的研究结果表明,MS本身也伴随着成熟Treg细胞的受损或功能障碍.

  • 重视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关系

    作者:陆正齐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化社会的到来,目前我国CA的发病呈日益增加趋势.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

    作者:夏章勇;杨华;曲怀谦;崔可密;程卫东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根据病变情况、手术复杂程度将67例TIA患者分为A组(单支单处病变,置入1个支架,处理1处病变,38例)和B组(单支弥漫性病变或多支多处病变,置入2个支架,处理2处病变,29例),术后1年常规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并根据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4例)和无狭窄组(48例).检测患者在CAS术前,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1年血浆IL-6、TNF-α及血清CRP水平,其中CRP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IL-6、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随访中1例死亡,4例失访,有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3例再狭窄≥50%.与术前比较,术后1 h、2周、6个月CRP、IL-6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TNE-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2周、6个月CRP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 h、2周、1年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术后1 h、2周、6个月CRP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IL-6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各时间点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TNF-α、CRP在CAS后迅速升高,之后逐渐回落,在术后6个月再次出现升高,尤以再狭窄者为著,其可作为预测早期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邓晓;石胜良;程道宾;叶子明;秦超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狭窄程度、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全DSA检查结果分为非狭窄组(狭窄<30%)与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30%或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清脂蛋白(Lpa)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本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67.78%,发生率高为大脑巾动脉,其次颈内动脉颅内段和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发生率低为大脑后动脉.(2)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同归系数、OR值、P值分别为1.659、5.256、0.002,1.657、5.241、0.046.(3)颅内动脉狭窄组HDL-C含量[(0.99±0.30)mmol/L]比非狭窄组[(1.30±0.50)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P=0.001).(4)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卒中史、脑血管病家族史、TC、TG、LDL-C、ApoA1、ApoB、Lpa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保护因素有HDL-C.

  • 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急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江;刘煜敏;孔朝红;道文欣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有效性.方法 高脂膳食制备20只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采集骨髓,分离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并扩增培养,检测其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第7天采用线栓法制作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3 h进行移植,其中实验组经颈静脉自体移植BrdU标记的EPCs,对照组给予等量的PBS.急性脑缺血术后6 h和第1、3、7、10、14天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量表行行为学评价,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rdU标记的EPCs在缺血脑组织的分布和血管密度.结果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EPCs,细胞数目可达到5×106;CD34免疫荧光和FLK-1免疫组化鉴定呈阳性,并能特异性吸附FITC-UEA和内吞DIL-Ac-LDL.第14天实验组mNSS得分为6.13±0.30.对照组为8.50±0.4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第28天实验组脑缺血区和血管壁可见BrdU标记的EPCs,而对照组则为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数为16.87±5.52,对照组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数为12.76±4.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活体大鼠骨髓中分离的EPCs通过自体移植后可以进入脑缺血区并长期存活,其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与血管再生有关.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清阁;李飞;潘志信;利玉欢;陆正齐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特点以及代谢综合征(MS)对CA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514例AICD患者及30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发生率及MS患病率.按是否有CA将AICD患者分成CA组及非CA组,分析两组MS的患病率以及MS和其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CA的相关性.结果 (1)AICD组MS患病率、IMT、斑块指数及CA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组MS、高血压、三酰甘油(TG)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及总胆同醇(TC)增高的发生率高于非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其他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后,MS依然增加CA患病的危险,其OR值为2.43.95%CI为1.81~3.96.(4)伴糖尿病的MS患者CA的患病危险度(OR值为22.46)是不伴糖尿病的MS患者的5.6倍(OR值为3.98).结论 AICD患者MS及CA患病率高,MS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和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及糖尿病相互作用促进CA的发生.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