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痴呆转化预测的结构MRI纵向研究

    作者:李瑜霞;王晓妮;孙宇;夏明睿;李永秋;李一凡;李坤成;韩璎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痴呆转化过程中结构MRI纵向变化特征以及基线期结构磁共振(sMRI)特征. 方法 收集自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记忆专科门诊的MCI患者27例(MCI组),以及同期在各社区招募健康老年志愿者31例(正常对照组),在基线期和随访期分别对其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及sMRI影像数据采集,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进行全脑灰质体积计算,根据随访期是否转化为AD将MCI组分为转化组(MCI-c组)(16例)和未转化组(MCI-nc组)(11例),比较3组受试者灰质体积的变化轨迹,并与神经心理测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与MCI-nc组相比,MCI-c组在基线期双侧腹内侧前额叶、双侧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存在明显的脑萎缩;(2)正常对照组的萎缩程度明显低于其他2组,MCI-c组的萎缩范围及程度与MCI-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CI-c组受试者内侧颞叶、海马、海马旁回、楔前叶、顶下小叶等脑区的灰质体积下降与MMSE、MoCA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MCI-c与MCI-nc患者的脑萎缩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内侧颞叶、海马、海马旁回、楔前叶、顶下小叶等脑区灰质体积下降可能成为预测MCI向AD转化的结构影像学标记物.

  • 呼唤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研究

    作者:代自烽;黄其林;刘海鹏;张伟

    目的 研究呼唤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 方法 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20例,在患者亲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刺激组及对照组,其中刺激组患者13例,对照组患者7例,刺激组患者除定期由亲属进行呼唤刺激外,余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分别于刺激后1、2、4周评价患者GCS评分,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脑脊液中五羟色胺(5-T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刺激组患者刺激后第4周GCS评分(11.85±2.58vs 9.14±2.85)增高;刺激组患者刺激后第1周ICA血流速度(72.85±7.45vs82.14±11.61),刺激后第1、2周MCA血流速度均降低;刺激组患者刺激后第4周脑脊液DA、Ach、NE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唤刺激对昏迷患者有一定促醒作用,呼唤刺激引起脑血流速度改变及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能是其促醒作用的基础.

  • 乙状窦后人路显露靶点对手术创伤影响的虚拟现实解剖测量

    作者:钱增辉;汤可;江涛

    目的 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靶点对手术创伤的影响. 方法 根据15例尸头的CT和MRI数据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在颅盖和颅底中选择骨性标志点设计乙状窦后入路对不同靶点进行显露的手术路径:路径a显露颈静脉结节前缘,路径b显露内听道外口上缘,路径c显露岩尖.观察不同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的空间形态和顺序,测量并比较解剖组织体积. 结果 所有路径均由横窦下方穿过,经过小脑半球外侧,路径a显露后组颅神经和小脑前下动脉,到达颈静脉结节时显露岩下窦;路径b显露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和面听神经复合体;路径c经过岩上窦内侧,显露面听神经复合体,到达岩尖时显露三叉神经、小脑上动脉和海绵窦.不同手术路径、颅神经、骨性结构、小脑、动脉体积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c、路径a、路径b的手术路径和颅神经体积依次降低;路径c、路径b、路径a中包含的骨性结构体积依次降低;路径b、路径a、路径c中包含小脑体积依次降低;路径a、路径c、路径b中包含动脉体积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a中静脉体积[(68.91±1.91) mm3]低于路径c中静脉体积[(248.92±11.2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74,P=0.000),路径b中不包含静脉结构. 结论 颅底显露靶点对乙状窦后人路经过解剖组织结构的范围影响显著,通过测量组织体积能够客观评价创伤和显露的关系.

  • 颈动脉超声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作者:邵燕;章成国;丁楠;彭玲梅;王玉凯;卢敏艳;陈静娟;周静;杜朴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洽并确诊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改良TOAST分型为AT型)及TIA患者共1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者80例为病例组,无冠状动脉病变者85例为对照组,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检查,探讨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TIA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筛查中的作用. 结果 结合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以超声检测到易损斑块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敏感度(66.25%)、特异度(76.47%)、阳性预测值(72.60%)及阴性预测值(70.65%)均较高,判别正确率为71.5%(Wilks'λ=0.856,x2=24.881,p=-0.000). 结论 结合血脂检查,超声检测到易损斑块可作为评估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有效指标.

  • 单纯神经松解术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臂丛神经麻痹康复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魏艳霞;张保朝;杜思爽

    目的 比较单纯神经松解术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臂丛神经麻痹的不同治疗效果,为选择有效治疗臂丛神经麻痹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人住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86例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松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aller肩关节、Gilbert肘关节、Raimondi手关节评分、三角肌肌力、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传导阻滞及轴索损害情况. 结果 (1)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儿治疗后Maller肩关节、Gilbert肘关节、Raimondi手关节评分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儿治疗后三角肌力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三角肌力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儿治疗前后健侧远端刺激诱发的M波负峰面积(E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患儿治疗后患侧远端刺激诱发的大M波负峰面积(EA)、近端刺激引出的大M波负峰面积(P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EA、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儿治疗后神经传导阻滞及轴索损害程度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神经传导阻滞及轴索损害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康复效果较单纯神经松解术更佳.

  •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

    作者:谢屹红;沈社良;钱江;陈永健;郑嘉寅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枢炎症反应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该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影响. 方法 将自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DEX组,每组40例.DEX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DEX 1 μg/kg,然后以0.5 μg/(kg,h)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在同时段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CPB开始后30 min(T1)、CPB停止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24 h(T4)及手术结束后72 h(TS)等6个时间点从颈静脉球部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7、90、180d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及数字广度(DSpan,顺向和逆向)、数字符号(DSy)、循环连线(TMT)测试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 (1)在T1、T2、T3时间点,2组患者血浆TNF-α、IL-6及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组内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术后3d除TMT外的所有量表结果,及术后7 d MMSE、DSpan-逆向评分,以及术后90 d DSpan-逆向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术后3 d MMSE、DSpan-逆向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术后3d及7 d MMSE、DSpan-逆向评分,以及术后90 d DSpan-逆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术后3 dTMT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3)DEX组术后3、7dPOCD发生率(23.5%、1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9%、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麻醉诱导前给予DEX 1 μg/kg负荷及术中0.5 μg/(kg·h)维持,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PB心脏手术患者中枢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术后认知功能,进而减少早期POCD的发生,但不能减少长期POCD的发生.

  • 导航经颅磁刺激定位汉语语言功能区的研究

    作者:林雨;张恺;李帅;李松;靳静娜;金芳;秦文;韩伟;刘志朋

    目的 建立基于导航经颅磁刺激(nTMS)技术的汉语关键语言功能皮层定位方法,进一步利用该技术研究汉语关键语言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方法 征集2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生)执行图片命名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于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给予同步的重复经颅磁刺激,确定受试者的关键语言功能脑区. 结果 (1)nTMS技术能够在90%(18/20)的受试者人群中稳定的诱导出言语错误.(2)中文语言功能区在个体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总体看来,关键语言功能皮层在额叶主要集中于腹侧中央前回36%(1 7/47),额叶岛盖部23%(11/47);在颞叶主要集中在颞上回中后部58%(14/24)以及颞中回中后部25%(6/24);在顶下小叶则主要分布在缘上回83%(15/18),角回17%(3/18)也存在少量的语言功能分布. 结论 (1)nTMS技术能够用于定位汉语语言功能区.(2)汉语关键语言脑区在个体水平有较为离散的分布,而在整体水平上存在特定脑区的聚集.(3)汉语语言功能区分布模式的确定能够进一步指导该区域的手术治疗.

  • P300和颞叶癫痫患者相关性分析研究

    作者:李莉;战连波;李睿;高志莹;王逢鹏;张小斌;张俊松;姚一

    目的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s)方法研究颞叶癫痫患者P300成分的变化. 方法 选择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收治的颞叶癫痫患者11例(颞叶癫痫组),以及同期招募的正常对照21例进行对比研究(正常对照组).采用德国Brain Products 的64导ERP记录与分析系统,在Eprime软件上通过视觉oddball试验范式来检测P300.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颞叶癫痫组患者CZ点P300潜伏期延长42.54 ms,PZ点P300潜伏期延长46.53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300可以作为评估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一项客观指标.

  • 甲基氧化偶氮甲醇诱导皮质发育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陈兵;杨小林;刘立红;陈欣;杨辉;刘仕勇

    目的 建立经甲基氧化偶氮甲醇(MAM)诱导的新型皮质发育障碍(MCD)大鼠模型,研究其病变程度与鼠龄的关系、癫痫易感性及发作对病理形态的影响. 方法 妊娠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AM组与对照组,MAM组在妊娠的第15天给予二次腹腔注射MAM(15mg/kg)建立MCD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子鼠行为并检测脑电图.琉瑾-吉姆萨染色、NeuN免疫荧光染色动态观察病理形态.采用匹鲁卡品诱发实验研究癫痫易感性及发作对病理形态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AM组子鼠反应迟钝,活动量减少,癫痫易感性增高.病理及免疫荧光染色示MAM组子鼠皮质变薄、层状结构紊乱,皮质和海马内存在团块状增殖结节、异位神经元和胞体较大的异形神经元;上述病理改变因鼠龄不同而存在差异,呈现鼠龄越长病理改变越明显的趋势.与单纯MAM组比较,经历匹鲁卡品诱导癫痫发作后的MAM组子鼠皮质发育异常加重. 结论 二次腹腔注射MAM可建立MCD模型,其病理特征与MCD患者极为相似,且病变程度与鼠龄有关;联合匹鲁卡品诱导癫痫发作后其病变程度加重,是建立MCD癫痫模型的较佳方法.

  • 雷帕霉素对婴儿期遗忘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秀芬;郭海文;杜江;周细中;方素珍;李宏

    目的 验证婴儿期遗忘现象并研究雷帕霉素对17日龄(P17)大鼠被动回避反应训练的记忆保留及海马新生神经元增殖的影响. 方法 (1)P17和60日龄(P60)SD雄性大鼠,各4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击组和非电击组,各组分别进行被动回避反应训练(非电击组在训练时不予电击),测试所有大鼠训练后0d、2d和7d的记忆保留;(2)84只P17 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媒组、雷帕霉素20 mg/kg和40 mg/kg组(每组又分电击组和非电击组2个亚组),各组分别在被动回避反应训练后腹腔注射溶媒或雷帕霉素,测试所有大鼠训练后2 d(P19)和7 d(P24)的记忆保留;(3)48只P17 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溶媒组、雷帕霉素20 mg/kg和40mg/kg组,利用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行BrdU/DCX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雷帕霉素用药后2 d(P19)和7 d(P24)海马新生神经元的增殖情况. 结果 (1)电击训练后0dP17和P60大鼠被动回避反应测试的反应潜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2d和7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7大鼠有更快的遗忘速度而P60大鼠能保持稳定的记忆水平.非电击训练各组各时间点反应潜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溶媒组与雷帕霉素20 mg/kg和40 mg/kg组电击训练后2d反应潜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7d雷帕霉素20 mg/kg、40 mg/kg组与溶媒组反应潜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能增加P17大鼠的记忆保留.非电击训练各组各时间点反应潜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溶媒组在P19、P24双侧海马齿状回BrdU、BrdU/DCX阳性细胞计数与雷帕霉素20 mg/kg、40 mg/k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能减少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增殖. 结论 婴儿期遗忘现象存在,且雷帕霉素可能通过减少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增加P17大鼠的记忆保留,减缓婴儿期遗忘.

  • 慢性应激环境大鼠神经颗粒素水平与脑组织病理变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锐;胡月新;徐天勇;范炜;张祥;李仲铭

    目的 观察慢性应激对大鼠外显行为学变化及特异性蛋白——神经颗粒素(Ng)表达的影响,探讨三七皂苷Rg1对应激后认知功能损害的防治效果.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US组)和治疗组(CUS-G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采用体质量测量、糖水实验检测行为学变化,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学习记忆力测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皮层、海马Ng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g表达,HE染色观察动物模型目标区域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CUS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少,糖水消耗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CUS-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实验显示应激动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而CUS-G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CU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较对照组大鼠比较,CUS组大鼠皮层、海马Ng含量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染色实验中吸光度值明显下降;CUS-G组大鼠则较CUS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mg/kg剂量的三七皂苷Rg1能显著升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Ng在皮层、海马的表达,对应激所致外显行为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 耳针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研究

    作者:苗婷;刘子艳;刘玉媛;刘宏宇;刘源

    目的 观察耳穴针刺和神经营养因子(NGF)联合应用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耳针组及联合组,每组10只.后3组大鼠海马CA1区注射冈田酸建立拟AD大鼠模型;耳针组和联合组大鼠在此基础上用无菌针灸针埋人大鼠冈田酸注射侧耳肾、脑穴位,每日捻针1次,每次1min,共4周;联合组大鼠在冈田酸注射完毕后,于侧脑室注入0.1 g/L的NGF 5 μL,每隔1天同样剂量注射1次,共5次.观察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胶质神经纤维蛋白(GFAP)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Bielschowsky染色观察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Tau蛋白在Ser396位点(Tau-Ser396)磷酸化程度. 结果 与耳针组比较,联合组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中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空间探索实验中第Ⅲ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延长、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增多;海马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海马CA1区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减少,ChA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明显增多,NFT明显减少;海马Tau-Ser396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耳肾、脑穴位针刺和NGF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且比单用耳针的效果更好;(2)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脑细胞凋亡、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与增生、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以及抑制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有关.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抗体对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运动终板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潘丽珍;靳令经;潘有贵;郑玉果;管强;郭艳;聂志余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抗体(IGF-1Ab)对大鼠腓肠肌肌注A型肉毒毒素(Btx-A)后运动终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 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Btx-A组,第3、4组为抗体组(Ab 2 μg、Ab 20 μg组).第2、3、4组于大鼠右侧腓肠肌局部注射Btx-A 0.5 U(0.1 mL),第3天时第3、4组分别在同一位点注射IGF-1Ab 2 μg、20 μg(0.1 mL),动态测量大鼠腓肠肌肌力及乙酰胆碱酯酶染色阳性区平均吸光度值变化. 结果 注射Btx-A后,Btx-A组大鼠腓肠肌肌力由注射前12.34±0.16g降至7.70±0.90 g,其他各组肌力亦较注射前减退;第14、28、42、56、70天,IGF-1 Ab组(第3、4组)肌力较Btx-A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42~70天第4组肌力低于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部位运动终板染色平均吸光度值演变呈相同趋势. 结论 IGF-1Ab可抑制Btx-A肌注后大鼠腓肠肌运动终板功能的恢复.

  • SOCS3基因敲除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处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

    作者:党圆圆;张洪钿;籍新潮;吴翠莹;陈晨;杨艺;徐如祥

    目的 探讨条件性敲除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基因后小鼠脊髓损伤处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以神经系统条件性敲除SOCS3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Socs3fVfl Nes cre)(实验组)及未敲除SOCS3基因的同窝小鼠(Socs3fl)(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每组40只.2组小鼠分别各取35只对T10节段脊髓施以钳夹伤,另5只仅做假手术对照.每组分别取15只损伤模型小鼠在术后3、7、14d用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rginase1(巨噬细胞M2a型、M2c型表型标志物)及CD86(巨噬细胞M1型、M2b型表型标志物)表达;每组分别取剩余20只损伤模型小鼠在术后1、3、7、14d用于荧光定量RT-PCR检测Arginase1、CD206(巨噬细胞M2型表型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32(巨噬细胞M1型表型标志物)及SOCS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表达,并以假手术对照小鼠为基线;在术后1、3、7、14d采用BMS量表评价小鼠后肢及躯干运动功能. 结果 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BMS评分在术后3、7、14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ba1与CD86及Arginase1共染色细胞进行计数半定量分析发现:实验组中Iba1与Arginase1共染色阳性细胞在术后3、7、14d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Iba1与CD86共染色阳性细胞在术后7、14d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术后1、3d,实验组SOCS3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d,实验组STA T3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d实验组Arginase1及CD206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4d实验组CD206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CD32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OCS3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脊髓钳夹损伤处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并获得较好的运动功能恢复.

  • 代谢组学在帕金森病生物标记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雁;赵忠新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元变性过程不可逆转,正确及时的诊断非常必要,故迫切需要可靠的生物标记.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非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检测方法,如代谢组学,也被用于PD研究.代谢组学方法提供了PD相关代谢产物的全面检测技术,为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对PD生物标记的筛选有重要价值.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在PD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Lingo-1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索磊;杨印祥;汤文燕;栾佐

    Lingo-1在神经元轴突再生、成髓鞘细胞分化及髓鞘形成等信号通路中发挥了重要的负调控作用.本文围绕Lingo-1的结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综述如下,以期进一步明确Lingo-1在神经再生领域研究的作用和地位.

  • 帕金森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琳;黄卫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心血管症状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大多数PD患者的心血管症状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目前国内外对于PD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较少.本文围绕PD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综述如下.

  •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研究进展

    作者:柳羲;薛鹏;刘利

    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仍存在争议,尤其对脑深部出血及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神经内镜清除术有希望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手术方法.近10年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发展迅速,本文围绕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 经颅磁刺激联合脑电图技术在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判别中的应用

    作者:夏小雨;杨艺;白洋;何江弘

    对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的判别目前仍是临床难题,现阶段主要基于行为学评估,误诊率很高,非常需要客观指标协助意识判别.经颅磁刺激联合脑电图技术可以在任意给定的皮层区域施加磁刺激,同步记录大脑皮层的电反应,现已初步应用于各种生理(睡眠)、药理(麻醉)、病理(昏迷、植物状态等)条件下的意识判别,有望成为个体水平上判别区分意识水平的有效工具.本文现围绕该技术在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判别中的具体应用综述如下.

  • 幕上枕叶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术后远隔部位血肿一例报道

    作者:殷杰;黎军;沙林;安刚;马庆防;张猛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由原始未分化的小圆形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1973年Hart和Earle首先报道,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外周PNET和中枢PNET[1].后者根据2000年WHO分类分为髓母细胞瘤和大脑PNET (supertentori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和脊髓PNET.其中中枢PNET以幕下的髓母细胞瘤多见,幕上的sPNET少见.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辅以放化疗[2-3].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3月收治一例sPNET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隐源性脑干脓肿一例报道

    作者:林昆哲;袁邦清;赵琳;薛亮;鹿松松;王守森

    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内所形成的脓腔,其中无法确定感染来源者称之为隐源性脑脓肿.病因不明的脑干脓肿国内罕见报道,笔者收治了l例脑干脓肿病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患者 男,27岁,因“突发头痛伴口角歪斜9d”为主诉于2014年11月12日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体检:神志清楚,言语含糊.双侧瞳孔等圆,直径约3mm.双眼视力粗测正常.双眼复视,眼球水平方向震颤.左侧额纹、鼻唇沟变浅,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右歪斜.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颈抵抗(-),病理征(-).

    关键词: 脑脓肿 脑干 误诊
  •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二例报道

    作者:李桂晨;刘晶瑶;张仁生;周春奎

    边缘性脑炎是以近期记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少见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呈渐进性发展,主要累及海马、岛叶、杏仁核等边缘结构.“边缘性脑炎”这一概念于1968年首次被提出,它是肿瘤相关性疾病,故又称为副肿瘤边缘性脑炎[1].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抗神经元抗体的发现,边缘性脑炎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有研究发现边缘性脑炎患者体内存在抗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VGKC)抗体,且多数不伴有肿瘤[2],其中包括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 antibody,LGI1-Ab)、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er 2)抗体等.本研究通过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二部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LGI-Ab阳性的边缘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 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效果观察

    作者:罗海龙;王春梅;古剑珂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国内已成为第2位的致死性疾病.脑梗死是脑卒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和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目前脑梗死后失眠主要予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治疗,但苯二氮卓类药物易出现精神运动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近几年,国外的一些研究证明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2].我国学者近期也验证了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对脑卒中后失眠的治疗效果目前还不明确,相关报道也比较少见[3-4].故本研究就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进行探讨,以期加强对该治疗方式的重视.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