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虚拟现实系统中岩骨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比较研究

    作者:汤可;袁小东;周敬安;周青;刘策;赵亚群

    目的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评估比较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骨显露解剖结构的顺序和范围。方法将尸体头颅CT影像数据输入Dextroscope 虚拟现实系统,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分别模拟颞下和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骨并测量数据。结果颞下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骨的虚拟现实可视化效果良好,解剖数据测量方便快捷;膝状神经节和乳突尖部分别为颞下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的重要术中解剖标志;乙状窦前入路显露岩骨内结构的磨除骨质操作多于颞下入路,显露颈静脉球受到岩骨内其他结构遮挡少于颞下入路;颞下入路显露颈内动脉所受岩骨内其他结构遮挡少于乙状窦前入路。结论颞下入路适合显露颈内动脉,乙状窦前入路在显露颈静脉孔区方面具有优势。虚拟现实系统在同一模型中进行不同入路模拟,有利于节约标本,进行个体化比较。

  • 内听道管内纤维血管瘤一例

    作者:龙连圣;蒋超超;赵朝晖;辛志成;李夏良;苏强

    患者 男,46岁.因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6年,加重伴耳鸣15 d入院.查体除右耳听力下降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头颅MRI示右侧内听道扩大,内见一等T1、长T2结节状信号影,大小约12 mm×8 mm,边界清晰(图1a),于FLIRS上呈等信号影,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晰.岩骨薄层CT扫描示右侧岩骨部分骨质缺损,右侧内听道较对侧增宽(图1b).术前诊断:右侧内听道内占位,听神经瘤可能.在全麻下经右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内听道管内肿瘤切除,术中见内听道管内大小约12 mm×8 mm的淡红色包块,与内听道管壁粘连较紧,质韧,血运丰富,局部有钙化.术后右耳听力有所改善,遗留右侧轻度面瘫出院.

  • 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欣;于春江

    岩斜区腩膜瘤以往曾被定义为起源于岩骨斜坡边缘、蝶骨、岩骨和枕骨融合处的脑膜瘤~([1]),还有学者认为起源于鞍背至枕大孔前缘之间,包括颈动脉管前缘、Meckel腔,这些部位的脑膜瘤统称为岩斜区脑膜瘤.现在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岩斜区脑膜瘤是指位于后颅窝上2/3斜坡和内听道以内岩斜裂的脑膜瘤~([2]).

  • 岩骨胆脂瘤诊断治疗初探

    作者:谢宏武;孙敬武;陈玉赞;王亚康;包小庆;王林娥

    目的 总结岩骨胆脂瘤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岩骨胆脂瘤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耳经迷路上径路切除病变,术中行面神经减压,采取开放术腔术式,术后面瘫由Ⅵ级恢复至Ⅴ级,听力无改善;1耳经迷路径路全切病变,术中行面神经移植,采取闭封术腔术式,面瘫无恢复,听力完全丧失.术后至今分别4年、2年,2耳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入路应根据病变情况而定,开放术腔和闭封术腔各有优点,也应根据手术情况灵活采用.

  • 岩骨胆脂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王海波;樊兆民;韩月臣

    发生于颞骨岩部的岩骨胆脂瘤约占所有岩尖病变的4%~9%[1-2].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类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前者称为卜皮样囊肿,后者称为胆脂瘤.在发育过程中,第一鳃裂异常残留的上皮细胞、多潜能胚胎细胞或异位的耳囊细胞可形成表皮样囊肿.后大获得性病变多由中耳或乳突胆脂瘤通过不同的途径侵犯岩尖所引起.尽管二者的起源不同,但在病理上完全相同[3].由于岩骨位于侧颅底深部,毗邻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解剖关系十分复杂.发生于岩骨的胆脂瘤病变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手术处理的难度均和一般中耳胆脂瘤存在显著区别.

  • 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若雅;韩维举;王萌萌;吴军

    颞骨岩部胆脂瘤是临床上的少见病,其围绕迷路,缓慢生长。临床症状主要有听力下降、面瘫、眩晕等,与颞骨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误治。随着影像手段及显微外科技术的逐步发展,岩部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逐步改进。本研究主要回顾了国内外近年岩部胆脂瘤的相关文献,结合我们诊治的病例,总结岩部胆脂瘤的病因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岩部胆脂瘤的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等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 颅中窝进路岩尖胆脂瘤切除术

    作者:许耀东;区永康;郑亿庆;陈穗俊;纪树芳;郭晓娟

    目的 探讨颅中窝进路岩尖胆脂瘤切除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1997年1月-2007年4月收治6例(耳)岩尖胆脂瘤(5耳先天性,1耳后天性)行颅中窝进路胆脂瘤切除术.结果 6耳岩尖胆脂瘤均能全部切除,术后随访1~10年无复发.术前纯音测听呈中度混合性聋2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1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3耳,术后基本能保存术前听力水平.4例术前面瘫患者中有3例行面神经减压,其中2例由Ⅲ级(House-Braekmaan分级)恢复至Ⅰ级,1例由Ⅳ级恢复至Ⅲ级;1例面神经端端吻合由Ⅵ级恢复至Ⅳ级.结论 颅中窝进路能保留患耳的听力,对于听力损失较少或胆脂瘤较局限的先天性胆脂瘤,颅中窝进路是较合适的进路.

  • 显微外科治疗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

    作者:耿素民;张俊廷;吴震;汤劼;肖新如

    目的 探讨侵犯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1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6例,Simpson Ⅱ级切除5例,术中根据情况将增生岩骨、受侵小脑幕一并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轻度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平均随访3.2年,所有患者均正常工作生活,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全切除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虚拟现实技术在岩骨手术解剖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赵亚群;汤可;周敬安

    背景:岩骨解剖形态和空间构筑关系复杂,手术教学难度大.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因其高效、直观、交互性等优点,用于岩骨手术解剖教学开发潜力巨大.目的:评估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岩骨三维解剖模型在岩骨手术教学中的价值.方法:1例非颅底病变患者头颅CT Dicom格式数据导入虚拟现实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工作站中的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岩骨表面和内部解剖结构图像,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选取志愿者4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名,受试组安排阅读教科书结合虚拟影像模型观察,对照组仅安排阅读教科书.在学习后1,2周分别进行相关解剖知识笔试和图谱标识测试.结果与结论:岩骨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可视化效果良好.学习后1周测试,受试组解剖知识笔试和图谱标识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学习后2周测试,受试组解剖知识笔试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受试组图谱标识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虚拟现实三维影像模型用于岩骨手术解剖教学效果良好.

  • 应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岩骨内解剖

    作者:杨德林;徐启武;车小明;毛仁玲;李文生

    目的:通过岩骨的虚拟和实际解剖的对比性研究,探索虚拟现实(VR)技术在岩骨解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实验分虚拟组和尸体组,每组标本均为20例.虚拟组将成人尸头标本CTA、MR等影像数据载入Dextroscope工作站,模拟岩骨显微解剖;尸体组在显微镜下进行相应的解剖,分别比较两组岩骨内结构定位数据.结果:内耳门前缘在岩骨嵴上投影点至弓状隆起与岩骨嵴交点、外耳道上缘中点距离,虚拟组分别为(24.23±2.88)mm和(40.65±4.48)mm;尸体组为(23.62±2.82)mm和(42.15±5.13)mm(P>0.05).虚拟组中耳蜗前缘至颧弓根和颈内动脉膝部距离分别为(27.15±3.25)mm和(4.15±0.52)mm;尸体组则为(28.35±4.05)mm和(4.50±0.54)mm(P>0.05).由外向内,岩段颈内动脉3个亚段前缘至达岩骨嵴距,虚拟组分别为(12.20±1.42)mm,(8.63±0.94)mm和(5.42±0.63)mm;尸体组为O0.68±1.24)mm、(8.62±0.92)mm和(5.69±0.61)mm(P>0.05).结论:个体化虚拟解剖所测得关键数据与实际解剖测量值高度吻合,VR技术实现岩骨的个体化虚拟解剖具有可靠性.

  • 部分迷路切除的迷路后入路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李永团;陈瑛;董频;荣宝刚;张寒冰

    目的探讨部分迷路切除手术入路到达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区的应用解剖.方法对20个成人湿尸头行显微解剖,按部分迷路切除方式分别切除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观察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暴露情况,测量有关数据.结果砧骨窝-耳道后上嵴5.07mm,后半规管-乙状窦前缘9.53±3.04mm,面神经垂直段-乙状窦8.37±2.90 mm,总脚-岩上窦5.15±1.37mm,乙状窦宽度10.57±1.78 mm,面神经-颈静脉球外侧壁5.57±3.37 mm.选择性切除上半规管或/和后半规管的迷路部分切除术入路能显露桥小脑角、岩尖和部分内听道,可保留面神经和蜗神经功能,脑组织牵拉轻.结论建立在迷路后入路基础上的部分迷路切除术扩大了暴露范围,兼具迷路入路的一些优点,可单独或联合其他手术入路应用于桥小脑角、内听道或某些岩尖部占位病变的治疗.

  • 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天幕游离缘中区脑膜瘤(附11例报道)

    作者:张晓华;葛建伟;李善泉;熊文浩;邱永明

    目的 探讨天幕游离缘中区脑膜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和入路. 方法应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骨极限化暴露乙状窦前间隙,剪开天幕的同时根据肿瘤分型采用不同方式处理肿瘤附着点,将肿瘤及其附着天幕一并切除.结果 11例脑膜瘤获得SimpsonI级切除8例,Simpson II级切除2例,SimpsonIII级1例;术后有2例出现轻度滑车神经麻痹,1例出现面部麻木,均1个月后恢复;平均随访21.2个月,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天幕游离缘区肿瘤可以在小牵拉颞底和小脑的同时很好的处理肿瘤基底,同时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膜和保留颅神经功能的完整,从而获得大限度的肿瘤切除,但对于跨中线生长的肿瘤该入路有一定的局限性.

  • 乙状窦前经岩入路处理巨大岩斜区脑膜瘤

    作者:徐淑军;周茂德;陈瑛;荣宝刚;江玉泉

    1998年10月~2001年5月我们采用乙状窦前经岩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巨大岩斜区脑膜瘤11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颞下岩骨前部入路中颈内动脉岩骨段定位法的改进及解剖学依据

    作者:沈沉浮;袁贤瑞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测,改进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的定位法.方法:利用显微神经外科解剖技术,对8具(16侧)国人头颅标本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位于岩浅大神经沟下内侧,即Glasscock三角内侧,而不是三角中,其外侧有咽鼓管、鼓膜张肌半管.结论:在岩浅大神经沟内侧定位,显露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不易伤及咽鼓管、鼓膜张肌半管.

  • 岩斜区侧方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文科;张新中

    目的探讨目前岩骨斜坡区域(岩斜区)肿瘤佳的手术人路.方法检索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岩斜区病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结果目前临床应用的侧方手术入路有7种,各有优缺点.经过对比观察为实用的有3种,它们手术路径短,并发症少,有利于肿瘤切除.结论乙状窦前人路、乙状窦后入路、经颞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这3种手术入路是目前常用且效果好的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侧方手术入路

  • 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

    作者:汤可;莫大鹏;鲍圣德;伊志强

    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尸头进行CT平扫.获得DICOM数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图像三维重建,提取并重建岩骨表面、听骨链等骨性结构三维图像,利用反转图像强度技术获得岩骨骨管和压迹内结构三维图像.在虚拟影像中测量膝状神经节、耳蜗、颈内动脉、颈静脉球、内听道外口之间距离.结果 虚拟现实三维影像能直观清楚地显示岩骨内神经、血管和骨性结构的空间关系,三维影像数据测量方便快捷,不受死角限制.结论 虚拟现实系统所构建岩骨三维解剖模型,可视化效果良好并可测量解剖数据.

  • 经岩骨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作者:张利勇;杜立新;刘卫东

    目的 通过对3l例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m探讨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优越性.方法 分析1998年12月至2005年10月经不同手术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31例岩斜区肿瘤,总结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术后处理.结果 31例病人经乙状窦前人路手术15例,其中肿瘤全切除8例,全切率为53.3%,出现并发症9例(60.0%),死亡2例(13.3%).经其它人路手术16例,其中肿瘤全切2例(12.5%),出现并发症10例(62.5%),死亡3例(18.8%).与其他人路手术相比,经乙状窦前人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P<0.05),而手术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与传统手术人路相比,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可充分显露岩斜区病变,手术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其它入路.

  • 岩骨胆脂瘤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作者:张绍兴;马芙蓉;李哲生;邬海博

    目的:探讨颞骨岩骨部胆脂瘤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12例岩骨胆脂瘤(PB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7例主要表现为长期耳流脓史伴听力下降,后期有面瘫、重度听力下降、眩晕发作;与慢性中耳炎病史及耳科手术史密切相关.另外5例,其病程隐匿,临床表现早期不以流脓为主,后期可有此表现;初诊以面瘫、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甚至眩晕发作等症状为主;②11例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损失,多数为Ⅳ~Ⅵ级;破坏累及耳蜗10例,内听道9例,半规管11例;10例选择经迷路-耳蜗(耳囊)入路手术,其余2例迷路入路手术;1例术中借助内镜;4例术中行颞骨次全切除,术腔填塞、耳道咽鼓管封闭术;随访3例复发,行二次手术;其余9例无复发.6例行面神经吻合,面神经功能由House BrackmannⅤ~Ⅵ级恢复到Ⅲ~Ⅳ;3例面神经减压,由Ⅳ~Ⅴ恢复到Ⅱ~Ⅲ级.结论:岩骨胆脂瘤病史中具有引起重度耳聋、面瘫的特点,先天性者病程隐匿,危害更甚;治疗原则为彻底去除病变,尽量保留功能.选择手术径路需考虑病变范围和听力状况,硬脑膜缺损、脑脊液漏时可选用颞骨次全切除术,病变深在,切除困难时,可借助内镜扩大视野.

  • 罕见巨大听神经瘤误诊一例

    作者:滕刚

    患者男,58岁.高处坠落伤及头部.诉头痛、头晕,入院时神智模糊,烦躁不安.行急诊CT检查:示左桥小脑角部及左侧鞍旁不规则等、低、高混杂密度肿块,CT值15~60 HU,第四脑室受压,幕上脑室扩大,骨窗示左侧颅底、岩骨骨质吸收破坏.诊断:左桥小脑角部及左侧鞍旁占位性病变(图1、2),肿瘤出血可能.

  • 鼻内镜下经蝶入路切除岩尖胆脂瘤2例

    作者:蔡亮;程秀琴;柯星星

    岩尖胆脂瘤是一种罕见的岩尖病变,该病并非恶性肿瘤,但具有侵袭性生长特点.患者年龄多在20 ~50岁,因病变部位深在,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1].手术难度较大,手术中可出现脑组织、脑神经、血管损伤而致死或致残[2-3].我科2013年4月~7月收治2例岩尖胆脂瘤患者,在鼻内镜下经蝶成功施行了手术切除,并建立了经蝶窦、鼻腔的永久性引流通道,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