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耳骨迷路的磨制技术

    作者:李红军

    内耳骨迷路包括骨半规管(分前、后、外)、前庭和耳蜗.形态结构复杂,深藏于颞骨岩部内,位于鼓室内侧壁与内耳道底之间,方位不规范,制作显示较为困难.

  • 左颞骨岩部囊实性占位

    作者:熊佶;汪寅

    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头晕、耳鸣、左耳听力下降5年于2005年9月8日入院手术.否认有头痛、发热、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等症状,无头颅外伤史.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一般检查良好.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言语流畅,左耳传导性耳聋,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感觉无异常.共济运动稳,Romberg征阴性.

  • 10例岩骨胆脂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植少娟;许耀东;陈水英;袁碧;刘艳娟

    报告了10例岩骨胆膳瘤手术的护理.术前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处理.术后正确安置体位,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密切观察有无颅脑损伤、感粢、切口出血、面瘫和脑脊液耳漏等并发症,现察负压引流情况并保持通畅,并注重康复指导.本姐10例岩骨胆脂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6年,无脑脊液耳灞,未见胆脂瘤复发.8例面瘫患者中,3例完全恢复,1例Ⅱ级恢复,4例Ⅲ级恢复.

  • 岩骨后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曲福君;刘玉光;王宏伟;张泽立;李峰;杨洪安;张学广

    岩骨后脑膜瘤是指起源于颞骨岩部后表面的桥小脑角区脑膜瘤[1],岩骨后表面是指岩上窦、岩下窦、乙状窦围成的区域,而不包括累及到桥小脑角区来源于其他部位的脑膜瘤.临床上以颅神经损伤及小脑症状为主要表现.我们于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共收治岩骨后脑膜瘤患者42例,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采用CT静脉造影研究Labb6静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姜保东;施炜;马祥兴;王青;王茜;冯晓源;李克;于富华

    颅底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近年来经颞骨岩部人路切除岩斜区肿瘤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深入研究Labbé静脉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对选择手术入路,避免对其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脑CT静脉造影(CT venography,CTV)对Labbé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 第125例——头痛呕吐听力下降视乳头水肿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放射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神经科

    病历摘要患儿男,13岁,因"间断头痛伴呕吐20 d"于2004年3月2日入院.患儿于20 d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呈阵发性钝痛,以前额及枕后部为著,伴恶心、呕吐,呕吐呈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每日2~3次,当天发现右耳听力下降,无外耳道流脓,无发热、抽搐等表现.于当地先后查2次头颅CT,结果为枕大池右侧片状高密度影(19 d前)、右侧横窦走行区高密度影及右颞骨岩部密度增高(17 d前),血常规为WBC14.6×109/L,N 83.6%,L 16.4%,Hb 132 g/L,RBC 395×1012/L,PLT 324×109/L.

  • 颞骨板障型乳头状脑膜瘤一例

    作者:郭希高

    患者 女,41岁。因左颞部肿胀1年,头痛1周入院。查体:左颞部肿块大约7cm×10cm×3cm,质硬,无压痛,无头部外伤史及头部放射史。肿瘤6项、碱性磷酸酶检查正常,头部X片示颞部软组织肿胀,内见弧形致密影。头颅CT示左颞骨向内向外隆起,局部隆起骨质呈毛玻璃状、网格状、无明显溶骨性破坏及骨膜反应。报告为左颞骨骨质增生症。初诊左颞骨骨瘤。全麻下行左颞骨骨瘤切除术,切除肿瘤时见颞骨内外板完整,骨质松脆,后达颞骨岩部,内达与蝶骨交界处。厚处颞骨4cm,颞骨下硬脑膜完整,色泽未见异常,与颞骨内板不粘连。外板上骨膜未见异常。手术尽量切除受累的颞骨。术后化疗恢复顺利。随访半年,病情无复发。病理检查:左颞骨肿物镜检可见骨内肿瘤细胞呈梭形,漩涡状排列,部分呈乳头状。免疫组化:Vimentin(+),S-100(+),EMA(-),CK(-)。报告为左颞骨板障型乳头状脑膜瘤。

  • 内镜辅助听神经瘤切除术以减少术后脑脊液漏

    作者:田道锋;陈谦学;刘仁忠;叶应湖;王国安

    脑脊液漏使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上升,甚至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为了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作者报道了术中使用内镜辅助听神经瘤切除,探讨内镜直视下封闭颞骨岩部的气房能否减少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 岩-乳突进路切除颞骨岩部胆脂瘤

    作者:蒋立新;柴丽;孙连玉

    目的评估经岩-乳突进路切除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岩骨胆脂瘤伴有中耳感染行乳突腔开放术式;2例鼓膜完整行外耳道缝合关闭术式.6例面瘫均行面神经减压术.结果6例术后随访1.5~6.5年,无一例局部复发胆脂瘤.手术后3~6月面神经功能逐渐恢复,1例面瘫恢复到正常,4例恢复到轻度,另1例恢复到轻中度,仍在随访中.结论岩骨胆脂瘤的手术进路选择应该根据病变范围和侵袭程度,乳突腔开放术式适于中耳感染的病例,术中有利于面神经全程减压,术后便于术腔清理换药;外耳道关闭术式适于非中耳感染的病例,填塞术腔,缝合外耳道,有利于预防术后感染.

  • 内淋巴囊肿瘤

    作者:牟忠林;龙海珊;韩德民;戴海江

    内淋巴囊肿瘤是颞骨岩部的罕见的肿瘤,可散发,或伴发于von Hippel-Lindau病.本文就其命名、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治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入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作者:王若雅;韩维举;张桐;申卫东;刘军;戴朴;杨仕明;韩东一

    目的 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90例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按Sanna方法分型:迷路上型40例,迷路下型5例,迷路下-岩尖型4例,广泛型25例,岩尖型16例.迷路上型采用经颅中窝入路31例(77.5%),经乳突-颅中窝联合入路8例(20.0%),经迷路人路1例(2.5%);迷路下型5例患者均采用经乳突-迷路后人路(100.0%);迷路下-岩尖型采用岩骨次全切除术3例(75.0%),经迷路入路1例(25.0%);广泛型采用岩骨次全切除术15例(60.0%),经耳囊入路5例(20.0%),经迷路入路4例(16.0%),经蝶窦-岩骨次全切除术1例(4.0%);岩尖型采用经颅中窝入路10例(62.5%),经乳突-颅中窝联合入路3例(18.8%),经耳囊人路2例(12.5%),岩骨次全切除术1例(6.3%).合计经颅中窝人路41例,乳突-颅中窝联合入路11例,岩骨次全切除19例,耳囊入路7例,迷路人路6例,乳突-迷路后人路5例,迷路-蝶窦联合人路1例.结果 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面神经功能Ⅰ级保留率90%;90例中有11例术腔开放,其余术腔封闭;发生感染4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硬膜外血肿1例;术后复发3例,均行再次手术.结论 颞骨岩部胆脂瘤可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佳的手术入路,完整切除胆脂瘤,保护和修复面神经功能,减少复发及并发症.

  • 颞骨颧突先天性胆脂瘤一例

    作者:黄方

    原发于颞骨的先天性胆脂瘤少见,且多发于颞骨岩部,而发生于颞骨颧突并向颞颌关节窝及颞下窝广泛扩展者尤为罕见。本科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63岁。发现右耳前肿块1年入院。既往无耳流脓史。查体:全身情况未见异常;右耳屏前颞颌关节处明显膨隆,可触及下颌升支向外隆起,但未触及肿块;张口正常,外耳道、鼓膜未见异常;纯音测听:双耳听力正常。

  • 颞骨鳞部先天性胆脂瘤一例

    作者:陈秀梅;杨东霞;张庆泉

    患者女,43岁,因左耳流脓、听力下降20余年,右耳闷胀不适伴听力下降1年,于2005年2月6日入院,患者曾在外院疑为右外耳道脓肿,抽出少量黄绿色液体,每次穿刺后均感听力好转,但不久即再次下降.入院查体:右耳道后壁塌陷,耳道大部闭锁仅余一小孔,鼓膜看不见.左耳鼓膜穿孔约6 mm×7 mm,鼓室黏膜光滑,未见脓性分泌物.纯音测听示左耳全聋,右耳为轻度传导性聋,听力曲线呈平坦型,取语言频率500、1000、2000 Hz平均值显示右耳气导阈为38 dB,骨导阈为13 dB, 气骨导差值为25 dB,入院后行乳突CT示左侧乳突呈气化型,上鼓室内见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模糊,鼓窦及鼓窦入口、乳突内未见异常改变;右侧颞骨岩部与鳞部结合部见局限性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内见软组织密度影,中耳鼓室内见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模糊.右侧乳突呈气化型.蜂房骨壁显示清晰,鼓窦形态结构正常,双侧内耳未见异常(图1).诊断:右侧颞骨岩部与鳞部结合部病变,考虑中耳肿瘤,恶性可能性大.入院诊断:右侧颞骨肿瘤,左侧中耳乳突炎.

  • 岩骨胆脂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许耀东;郑亿庆;丁健慧;区永康;陈穗俊;李卫红

    目的探讨岩骨胆脂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5例(5耳,其中2耳先天性,3耳后天性)岩骨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结果 5耳均有重度聋或全聋,3耳面瘫,3耳脑膜炎;颞骨CT扫描呈低密度边缘光滑的膨胀性缺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T1加权呈中等均一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4(1耳先天性,3耳后天性)岩骨胆脂瘤耳采用迷路进路,1耳先天性岩骨胆脂瘤采用颅中窝-迷路联合进路手术.术后随访0.5~4年,无脑脊液漏,未见胆脂瘤复发,均获干耳.3耳面瘫患者,1例完全恢复,1例Ⅱ级恢复,1例Ⅲ级恢复.结论颞骨CT扫描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MRI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对于无实用听力患者,迷路进路是实用和理想的手术进路.

  • 9例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临床分析

    作者:叶放蕾;高佩;陈蓓;王乐;王晓东;赵堃

    目的 探讨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者早期出现患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进行性加重,4例出现反复性患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无自觉听力下降;3例先出现听力下降,后出现面神经麻痹.术前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7例伴有耳鸣、4例伴有眩晕.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可见岩尖部骨质破坏,MRI检查可见岩尖部占位病变;面神经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提示中、重度神经源性改变.8例患者在全麻下行颅中窝进路岩尖部胆脂瘤切除术,1例行颅中窝-迷路联合入路手术.术中见4例面神经水平段裸露、水肿;3例面神经受压变细,行面神经减压术;2例面神经迷路段被病变侵蚀断裂,行端端吻合术.术中彻底切除胆脂瘤病灶,术后随访6~32个月,未见复发.3例患者术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先天性岩尖部胆脂瘤患者早期可表现为患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术前CT、MRI及面神经功能检查对临床诊断、术式选择及术中面神经处理有重要意义.

  • 内耳道薄层CT形态学参数测量

    作者:刘建铭;朱冬冬;金光华;朱学伟;李琳;刘岗威;程凯亮;李幼琼

    目的 采用颞骨薄层CT测量内耳道及其周边毗邻结构的形态学参数.方法 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影像数据库中筛选出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共100侧)无颞骨岩部及内耳可见病变的成年国人CT影像,在规定平面上分段测量内耳道各部分的形态学参数并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耳道整体呈向外下倾斜长约10 mm、上下径及前后径约5 mm的短圆柱形.内耳道深度(9.30±1.60)mm;内耳道上下径:内耳门处(4.40±0.86)mm,内、中1/3交界处(4.13±0.83)mm,中、外1/3交界处(4.61±1.02)mm;内耳道前后径:内耳门处(6.93±1.85)mm,内、中1/3交界处(6.62±1.92)mm,中、外1/3交界处(6.28±1.65)mm;横嵴深度(上壁)(3.10±0.75)mm,横嵴深度(下壁)(1.46±0.59)mm,横嵴顶点至上壁距离(2.05±0.42)mm,横嵴顶点至下壁距离(2.93±0.41)mm;内耳道上壁骨壁厚度:内、中1/3交界处(4.45±1.34)mm,中、外1/3交界处(4.32±1.12)mm,横嵴顶点处(4.37±1.28)mm;内耳道上壁骨壁出现气房的概率为32%.结论 术前颞骨薄层CT可以获得内耳道形态学参数,确定内耳道的基本形态,可为术中避免损伤内耳道区域重要结构提供参考.

  • 岩骨胆脂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王海波;樊兆民;韩月臣

    发生于颞骨岩部的岩骨胆脂瘤约占所有岩尖病变的4%~9%[1-2].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类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前者称为卜皮样囊肿,后者称为胆脂瘤.在发育过程中,第一鳃裂异常残留的上皮细胞、多潜能胚胎细胞或异位的耳囊细胞可形成表皮样囊肿.后大获得性病变多由中耳或乳突胆脂瘤通过不同的途径侵犯岩尖所引起.尽管二者的起源不同,但在病理上完全相同[3].由于岩骨位于侧颅底深部,毗邻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解剖关系十分复杂.发生于岩骨的胆脂瘤病变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手术处理的难度均和一般中耳胆脂瘤存在显著区别.

  • 颞骨显微外科手术

    作者:王正敏

    颞骨是耳的骨架.位听感觉官位于颞骨岩部;面神经从内耳进入颞骨,经内耳道面神经骨管出茎乳孔;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下出侧颅底.

  • 内镜经鼻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手术治疗初步体会

    作者:王瑾;陈雷;杨静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1-2014年间3例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3例患者均以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平均听阈40 ~ 50 dBHL.行全麻内镜经鼻入路岩尖胆固醇肉芽肿切除手术后,3例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平均听阈恢复至10~ 30 dBHL.术后随访6~45个月,1例引流口与蝶窦相通者形成永久性引流口,2例咽隐窝处造口者术后3~6个月引流口闭塞,但症状无复发.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是治疗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可行方法,近期疗效好,永久性造瘘口的维持需继续随访观察及大样本观察研究.

  • 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希杭;程金妹;林昶;叶胜难;林功标;易自翔;张榕

    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大小、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经验,包括受损面神经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10例颞骨先天性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规律。结果10例颞骨先天性胆脂瘤患者中,年龄为1~57岁,男7例,女3例,其中患耳为左侧5例,右侧5例。病变位于乳突区6例,其中1例患者外耳道后壁受累破坏;病变累及乳突区、岩尖4例,术前出现面瘫,面神经骨管均已破坏、裸露,其中1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予同期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本组均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9例行改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其中1例术中同期行面神经减压+鼓室成形术;1例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同期行闭合式乳突凿开鼓室成形术,同期植入人工耳蜗电极,术后语训恢复良好。所有病例术后1年复查CT等没有发现胆脂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对先天性胆脂瘤通过病史、听力学、影像学资料等进行鉴别诊断,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特别是对于岩部先天性胆脂瘤,在出现面瘫等并发症,及时通过CT、MRI等影像学资料,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会避免误诊和漏诊。

10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