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중국청력어언강복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 影响因子: 0.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
- 国内刊号: 82-915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1-3个月
1. 本刊采用双盲法审稿。要求将中、英文的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通信地址、电子邮件、电话等)另附一页(一份);文题、正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等一式两份(照片不可用复印件)一并投来。
2.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论点明确,资料完整,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等不超过6000字,经验交流限于2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以内。
3. 文题 简明扼要,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英文文题不超过20字。
4. 作者 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不超过6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不再作变动;作者单位(名称、城市、邮编),作者简介(姓名、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及通信作者姓名和E-mail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外国作者的姓名及单位应使用其本国文字。英文署名的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姓名后直接排出单位的英译名称及邮编。不属同一单位的第二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作者署名问题请在发稿前确认,如发生纠纷,本刊概不负责。
5.论著 需附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包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方法要具体,结果中要给出主要数据。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6.关键词 论著类文章需标引2~5个关键词。标引关键词应主要标引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尽量使用最新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中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主题词。
7. 医学名词 以1989年以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审定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其化学名,必要时注商品名。
8. 图表 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次序编码并冠以图(表)题。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背面应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表格采用三线表,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与文内一致。
9. 计量单位 采用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可采用负指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d应采用ng*kg-1*d-1表示。人体血药浓度测定同人体其它检测值一样以升(L )为基础单位中的含量,不用ml或dl。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mmHg”,但文章首次使用时应注明与kPa的换算系数。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
10. 数字 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处理。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可简写,如1996年不要写成96年。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字时,实行三位分节法,例如:“1,309.476,5”应写成“1 309.476 5”。但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百分号不能省略,如:5%~9%不能写成5~9%;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如3cm×4cm×5cm,不能写成3×4×5cm3。
11.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2. 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者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表示(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 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④ 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⑤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⑥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⑦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μ(纽);⑧概率用英文大写P。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3. 参考文献 尽可能引用最近5年来的期刊文献,少引书籍文献,参考文献只限于正式发表的出版物、专利等文献。综述类不超过20篇,论著类不宜超过10篇。参考文献的编号按照国标GB 7714-87采用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排列于文后。正文中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置右上角)表示。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官网是什么?
以下是查询到的期刊的官网网址:http://www.chsr.cn。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好投吗?
由于期刊是科技核心,对稿件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投稿可以找本站老师评估文章,确保可以被期刊收录。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审稿周期?
期刊的审稿周期在3个月左右,超过这个期限可以咨询编辑。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投稿要求?
有关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上滑看本站的期刊详情页面。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审稿快吗?
期刊的审稿速度是由稿件的质量和创新性决定的,对于稿件质量高,创新性强的文章,审稿就会快些。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目的 测量一组健听青年的纯音听阈和短纯音ABR反应阈值,比较两种测试结果的差异,作为临床应用短纯音ABR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分别测试31名(62耳)18~25岁健听青年的0.5~4 kHz纯音听阈和相同频率短纯音ABR反应阈值并比较两种测试结果.同时进行短声ABR测试,记录反应阈值及V波的阈潜伏期.结果 纯音0.5~~4 kHz的听阈分别是11.32士4.21 8.81±3.78 9.53±4.42 8.02士6.25 dB HL;同频率短纯音ABR阈值:29.18±7.51 19.22士5.3818.75±5.00 18.75±5.85 dB nHL;两种测试结果的差值:17.95±7.26 10.45±7.14 9.01±4.76 10.68±7.46.相同频率两种测试结果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60、0.73、0.77和0.73.短纯音ABR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之间的差异,除0.5 kHz外,其它3个频率均在10 dB左右.结论 正常人短纯音ABR与纯音阈值比较接近,两种阈值有显著性相关;受试者的测试状态可以影响测试结果.
-
声带良性病变患者声门下压的变化特点研究
目的 观察分析声带良性病变患者声门下压的特点及术后改变.方法 对30例正常者与200例声带良性病变(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声带任克水肿、声带小结、声带沟、声带麻痹、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的声门下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患者术后声门下压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声带病变患者声门下压较正常者高且除声带小结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3.067,P<0.05),其中声带任克水肿、声带麻痹患者声门下压高,其次为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声带沟、慢性肥厚性喉炎.声带良性病变患者术后声门下压均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任克水肿P=0.000,声带息肉P=0.012,声带囊肿P=0.000,声带沟P=0.000,声带麻痹P=0.000).但声带任克水肿、声带沟、声带麻痹患者术后声门下压仍然高于正常,声带息肉、声带囊肿术后声门下压与正常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声带良性病变声门下压力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声带病变手术后声门下压有不同程度改善,声门下压可以作为评价病变严重程度及手术效果的客观依据,同时为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声导抗咽鼓管功能检测在分泌性中耳炎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声导抗咽鼓管功能检测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ury otitis media,SOM)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2017年3月~ 2018年3月SOM患者60例,其中儿童(<14岁)患者35例/58耳(单耳12例,双耳23例),成年患者25例/35耳(单耳15例,双耳10例).分别在首次就诊、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月对受试者进行声导抗咽鼓管功能测试等听力检测,对其听力曲线、鼓室图及咽鼓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中耳功能异常耳为82.50%,咽鼓管功能异常耳(欠佳+不良)为84.17%.治疗后,中耳功能异常耳17.50%,咽鼓管功能异常耳为35.00%.结论 咽鼓管功能与中耳鼓室导抗图两者间具有相关性;咽鼓管功能得以改善者,SOM恢复较好.对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咽鼓管功能改善较病程>3月患者佳.
-
先天性外耳畸形婴儿的听力水平初探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畸形婴儿的听力水平及特点.方法 选取34例(41耳)先天性外耳畸形婴儿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40耳)健听婴儿为对照组,分别测试并统计两组婴儿的气导听性脑干反应(air-conduction 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C-ABR)潜伏期和阈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97.56%(40/41)的畸形耳为中、重度听力损失;畸形耳AC-ABR阈值与耳廓畸形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670,P<0.01);畸形耳AC-ABR阈值(75.37±8.97 dB nHL)较对照耳(17.5±7.07 dB nHL)显著升高(P<0.01);畸形耳V波潜伏期(7.61士0.63 ms)较对照耳(6.20±0.2 ms)显著延长(P<0.01).结论 先天性外耳畸形婴儿伴发听力损失以中、重度居多,存在外耳畸形应尽早诊断并干预.
-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72例,根据不同康复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感音刺激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康复时间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康复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9%)(P<0.05).康复后两组的语言功能评分极显著高于康复前(P<0.01),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后两组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康复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血清生长激素的分泌水平,改善患儿语言功能,可用于临床治疗.
-
绘本角色游戏对听障幼儿沟通交往能力发展的个案分析
目的 借助绘本故事在角色游戏中的运用,提高学前听障幼儿的沟通交往能力.方法 对1例听障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融合班健听幼儿间沟通交往的情况做观察记录,比较绘本介入前后个案与同伴游戏交往的时长及同伴数量的变化.结果 个案单次角色游戏中与同伴交往的时长从2.1 min增加到5.9 min,日同伴间游戏交往总时长从7.5 min增加到14.8min,两期数据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说出名字的同伴数量从2人增至9人.干预前后个案单次角色游戏与同伴交往的时长、与同伴日游戏交往总时长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以特定的绘本故事为载体,通过角色游戏的形式开展融合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该个案的沟通交往能力.
-
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不同形式rTMS刺激的语言能力康复疗效
目的 探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不同形式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刺激的语言能力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 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161例,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的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系统(psycholinguistic assessment system of Chinese aphasia,PACA)评分、反应时间及临床有效性.结果 3组治疗后听词-指图评分、视图命名评分和词图匹配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各评分反应时间均显著短干治疗前(P<0.05),治疗后,B组和C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各评分反应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组和C组间各评分及反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语言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rTMS刺激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且双侧刺激和单纯右侧刺激临床效果相当.
-
共同注意缺陷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及其镜像神经元机制初探
共同注意作为儿童发育早期借助手势、眼神交流同他人共同关注物体的协调性注意能力,对后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预测密切相关.共同注意所涉及的大脑前部额叶与后部顶-颞叶皮层注意网络,与镜像神经元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n,MNS)的核心脑区密切吻合,提示MNS的损伤有可能导致共同注意缺陷.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aorders,ASD)儿童由于注意定向与分配障碍、脑神经远距离联结不足、自我-他人映射障碍等共同注意缺陷,可导致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信息整合缺陷、句法结构障碍、代词使用混乱等特点,影响语言功能的进一步发育.
-
幼儿合作能力研究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启示
本文从合作能力的结构、类型、水平、影响因素、培养方式等方面对近年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要把握各年龄段幼儿合作特点、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提高听障儿童发展水平、重视合作干预游戏课程、增加与普通儿童合作、交流的机会等,多途径提高其合作能力.
-
成人单侧聋和不对称性听力损失干预方式的评估框架
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或不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 hearing loss,AHL)患者由于双耳总和效应及静噪效应缺失、出现头影效应并影响声源定位能力,在复杂交流场合面临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听觉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信号对传式(contralateral routing of signal,CROS)助听器、骨传导装置(bone-conductive devices,BCDs)及人工耳蜗(CI)技术领域的进步,使得单侧聋患者看到了曙光.不同装置应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结论均支持对单侧聋的干预.临床上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对使用不同装置(包括不采取任何处置)后的收益(甚至是潜在的负面收益)做出预期,彼此间应是可以比较的.为此需对相关适应证指标、测试方法及成效评估框架达成共识.
-
对耳鸣治疗的思考
本文对耳鸣的难治性与中美两国耳鸣治疗现状进行了回顾与讨论,指出耳鸣治疗的瓶颈在于对耳鸣及其病因缺乏深入认识,提出应跳出固有思维、改变耳鸣治疗思路,介绍了新的耳鸣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与经验体会,明确提出了耳鸣可以治好的新观点.
-
言语测听中信号的发送和强度控制
言语测听(speech audiometry)作为辅助诊断和效果评估的重要方法,在耳科学和听力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言语测听材料和言语测听方法.除了经典的安静测试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和言语识别阈,噪声下言语识别阈、信噪比损失等新的测试指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听力学干预的效果评估甚至预估[1~4].在言语测听的实施过程中保证信号强度的可靠量化非常重要.这涉及到设备的校准、测试材料的标准化以及测试过程中的强度控制等环节.国家标GB/T7341.2-1998《电声学测听设备第2部分:语言测听设备》规定了对言语听力计的要求,这一标准旨在保证符合该标准的不同听力计,以标准化的方式给受试者提供言语声信号[5].
关键词: -
8~17岁听障儿童学习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大龄配戴助听器听障儿童学习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对182名8~17岁听障儿童进行评估,同时请家长填写情况调查表.结果 听障儿童的智商基本呈正态分布、整体智商94.37分,智力发展不均衡,其中迷方、图形推理、摆方木、图画联想分量表低于听障人群常模,记数字分量表高于听障人群常模.男孩智商高于女孩,性别、不同受教育情况对智商有影响,年龄、母亲受教育年限等对智商无影响.结论 康复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大龄听障儿童的智力水平,推动融合教育工作,根据智力发展结构进行针对性的认知训练.
-
基于医师疗法理念调整生活方式对265例耳鸣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基于医师疗法理念调整生活方式干预耳鸣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原发性耳鸣且愿意只接受医师疗法理念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的265例耳鸣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采用耳鸣评价量表(tinnitus evaluationquestionnaire,TEQ)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判断疗效,分析疗效.结果 265例耳鸣患者的病程0.3~480月,中位数为12.0月,疗程0.2~17.9月,中位数为0.7月.有效率58.1%,痊愈率4.5%.结论 基于医师疗法理念调整生活方式干预耳鸣的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
原发性耳鸣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原发性耳鸣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39例经过临床干预的原发性耳鸣患者的相关资料,以耳鸣评价量表(tinnitu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TEQ)为疗效评价工具,疗效分析指标为痊愈率、改善率和无效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病程、疗程、初诊耳鸣严重程度、有无听力下降、声敏感、全身疾病以及耳鸣心理声学特征、生活方式等与耳鸣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性别、年龄、病程、有无声敏感、全身疾病、耳鸣心理声学特征等因素与耳鸣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②生活方式、有无听力下降、初诊耳鸣严重程度等3个因素与耳呜痊愈率存在相关性,OR值分别为44.023、4.237、2.985;与耳鸣改善率相关的只有生活方式及初诊耳鸣严重程度两个因素,OR值分别为23.726、3.658,是否伴随听力下降与耳鸣改善率无关.③疗程越长,痊愈率与改善率越高.结论 对原发性耳鸣的预后具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生活方式、疗程、耳鸣严重程度及是否伴听力下降等4个方面,其中,生活方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时间越长,耳鸣的预后越好.
-
耳鸣合并声敏感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耳鸣患者合并声敏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528例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每位患者有无合并声敏感,对性别、年龄、耳鸣病程、耳鸣程度、有无耳堵、眩晕史、焦虑、听力下降等因素与声敏感发生率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耳鸣病程、有无听力下降与耳鸣患者是否合并声敏感无关(P>0.05),有无耳堵、焦虑、眩晕史及不同耳鸣程度可能是耳鸣合并声敏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耳鸣程度对于声敏感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耳堵、焦虑、眩晕史等3个因素对声敏感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OR值分别为2.826、2.015、1.669.结论 耳鸣患者若同时有耳堵、焦虑、眩晕发作史等情况;合并声敏感的几率大大增加;耳鸣程度对是否合并声敏感可能有一定关系,性别、年龄、耳鸣病程、有无听力下降等因素对是否合并声敏感无明显相关性.
-
耳鸣评价量表的临床应用
耳鸣评价量表(tinnitu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TEQ)是由中国临床医生在长期的耳鸣诊疗实践工作中研发的一个耳鸣评估工具,其研发思路与源自国外的众多耳鸣自评量表(self-report tinnitus questionnaire,SRTQ)在条目的来源、问卷包含的范围及采集信息方式等3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近10年来在不同研究单位进行的多次应用性研究显示:TEQ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76)及重测信度(≥0.94);TEQ与中文版耳鸣残疾量表(tinnitushandicap inventory,THI)的评估结果相关系数≥0.73,而TEQ的评估时间较THI缩短了三分之二;TEQ具有非常理想的反应度及稳定的小临床有意义变化值.实践表明,TEQ具有全面而简洁、准确而可靠的的特点,适合临床医生对耳鸣患者进行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估.
-
耳鸣患者的鸣响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耳鸣患者的鸣响特征,为探讨耳鸣的原因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346例耳鸣患者进行临床调查,记录一般资料,调查耳鸣的鸣响部位、音调及响度,并进行纯音测听、耳鸣音调及响度匹配检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 ①耳鸣的鸣响部位可发生在耳内、颅内、颅外、空中等,耳内鸣响者占69.7%,非耳内鸣响者占30.3%,两类耳鸣患者伴听力下降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听力下降的侧别与耳鸣的部位具有对应关系者仅占35%.②耳鸣被描述为蝉鸣声者占75.1%,蝉鸣声与非蝉鸣声两组的高、中、低频音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耳鸣响度匹配≤6 dB SL者占83.2%,安静环境、一般环境及任何环境下听到耳鸣者的匹配响度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仅在安静环境下听到耳鸣者伴听力下降的比例明显低于一般环境及任何环境下听到耳鸣者(P<0.05).结论 依据鸣响部位及耳鸣的音调推断病变部位缺乏科学依据,耳鸣的真正原因可能与听力下降的原因并不相同.
-
助听器噪声管理技术在学龄儿童中的应用与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配戴助听器时对不同噪声管理技术的获益程度及偏好.方法 对14例双耳中度至中重度的听力损失儿童选配相同品牌和型号的助听器,经个性化调试,分别测试并记录5种不同噪声管理技术设置和2种不同测试方式下的言语识别及主观偏好评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聆听状况与助听器程序设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使用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技术,当言语信号来自前方时可获得佳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而当言语信号声来自后方时,其言语识别率低.②听力损失儿童在不同的教室聆听环境下均主观偏好使用噪声管理技术和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技术.结论 助听器的噪声管理技术可帮助提高学龄听障儿童的言语识别率并具有一定偏好,在使用时需慎重评估和考虑.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编辑认真负责,我的文章是有关研究与交流的,研究的内容比较全面,得到了外审专家的肯定,历经一次的修改被收录,历时两个多月,还是很快的。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期刊比较注重文章的创新性以及文章的格式,整个投稿过程中,外审专辑和编辑都很专业,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编辑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了标注,并附上了文章的编号,从这次投稿中学习到了很多,很感谢。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直接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第一次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上投稿,历时三个月的时间直接被收录了,通过邮箱收到了录用通知,感觉文章内容丰富,论证严谨,有一定的创新性,还是很好中的,以后还会来投稿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4月8号投的稿件,7月20号被收录,历经一次大修和两次小修被收录,外审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很中肯,对文章的修改有很大的帮助,编辑校稿很仔细,对文章的细节问题会进行标注,从这次投稿中从学习到了很多。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我写了一篇有关康复教育的文章,投稿后被拒了,之后又重新写了一篇,两个外审专辑肯定了文章的创新性,一个建议修改后录用,一个建议修改后再审,编辑的态度很好,每次都会及时的回复信息,值得称赞。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审稿速度很快,审稿流程很规范,编辑和外审专家都很认真负责,给了我很多的修改指导,历经几次的修改被收录,还是很开心的。
感觉期刊的外审专家很专业,针对文章提出了一些小的意见,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文章中的问题,经修改后很快就被收录了,历时两个多月,效率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