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儿童和青春期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骆纯;马驰原;卢亦成

    儿童和青春期垂体腺瘤多数指16或18岁以前经手术证实的病例.全面评估内分泌、影像学改变是诊断的关键、治疗的基础.儿童和青春期PRL腺瘤与成人PRL,腺瘤在对溴隐停有效性方面相同.甲介型或气化不良的蝶窦并不是经蝶手术的禁忌症.关于Cushing's病的治疗,首选经蝶手术,治愈率可达80%~98%.放射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尽可能减少延迟性的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术后可以发生各种垂体和下丘脑功能障碍,长期、正规的随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癫痫的放射外科

    作者:梁军潮;徐如祥;王伟民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早有报道,具有定位精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安全、无创等优点.但对致痫灶的定位,照射剂量的选择及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采用PET、MEG等综合定位,低剂量照射靶区的治疗方法得到肯定.

  • 颅鼻沟通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朱明亮;朱云发

    手术部分切除一例罕见巨大颅鼻沟通嗅神经母细胞瘤,术后放疗,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术后3月复查MRI示肿瘤消失.随访16月无复发,病人可正常工作、生活.经复习文献进一步明确这种临床少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 以前庭神经元炎表现伴痛性痉挛起病的多发性硬化1例

    作者:余桂军;任传成;周玲

    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剧烈眩晕伴呕吐3 d于2001年12月30日入院,无耳鸣耳聋.入院前1周曾患感冒.入院查两眼水平旋转性眼震,四肢肌力正常,巴彬斯基氏征阴性.

  •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16例治疗体会

    作者:周建安;薛志伟;何伟坚;黄小军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愈后.方法回顾分析16例骑跨横硬膜外血肿的受伤机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方法.结果 16例病人均手术治疗,1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预后较好,单纯性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治体会(附26例报告)

    作者:刘德亮;常杰;李扬;陈威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6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根据血肿量和GCS评分情况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结果本组11例血肿量<10ml,GCS评分>12分,无脑室、脑干受压移位(环池清晰),在严密观察、对症治疗及颅内压监测、CT动态监控下行保守治疗.15例血肿量>10 ml,出现意识状态突然变化,烦燥、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而且靠近枕骨大孔区,积极手术治疗.预后18例恢复良好,3例重残,死亡5例.保守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缺乏特有的临床征象,但可以形成枕骨大孔疝而导致死亡.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主要依靠头颅CT或MRI检查.根据出血量和GCS评分而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

    作者:蔡可胜;刘学永;冬伟;蔡湛;王光辉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临床经验.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价:良好43例,中残10例,曹残6例,植物2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认识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发生原因、及时手术、术后正确地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和减轻术后脑梗塞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分期手术处理

    作者:陈华;肖琳;柯以铨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分期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简化急诊手术,生命体征平稳定后,再次开颅手术的病例,探讨术中低血压的原因,终止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再次手术的意义.结果本组24例均二次手术,首次手术后6~54 h,平均18.5 h血压恢复平稳,两次手术间隔7~72 h,平均34h;死亡率20.8%,轻残及良好率58.3%,重残率12.5%,植物生存率8.3%.结论合并伤是重型颅脑损伤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分期手术处理对减轻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对病人神经功能的良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 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形成及治疗

    作者:关国梁;林启明;黄志雄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形成及其治疗.方法分析20例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根据临床征象及影像学检查,透明隔囊肿分为四种类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8例,效果满意.结论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囊肿大小有关;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四脑室内囊虫病10例报告

    作者:李占义;宋立杰

    中枢神经系统囊虫感染并不少见,主要侵及大脑皮层和脑白质内,而位于四脑室内囊虫非常少见.我院从1992~2002年共收治脑囊虫病62例,其中单发于四脑室内囊虫10例.报告如下.

  • 关于大型团队科研基金项目运作管理体会

    作者:徐如祥;姜晓丹;张世忠

    经过对众多团队项目的层层筛选和国家基金委综合评定、广东省科技厅现场考察评比,我们研究所于2000年获得了关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分子机制及基因治疗实验研究"的广东省科技厅团队科研基金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科研实践,对管理和运作大型的团队科研项目,有了一点体会.

    关键词: 科研基金 管理
  • 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鹏;杨新生;孟庆海;高华

    目的使用皮层电极监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探讨致痫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43例.EEG示轻度异常脑电图9例,中度异常脑电图26例,重度异常脑电图8例.CT或MRI检查皆可见占位病变.常规手术开颅显露相应部位脑皮层使用皮层电极对脑电进行监测.确定大体致痫范围,行肿瘤切除.肿瘤切除后再行脑电监测,若仍有癫痫波,根据皮层电极之定位切除致痫灶.结果 22例病人行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5例病人近全切除肿瘤,6例病人次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6年.34例(79.1%)病人癫痫症状消失,7例(16.3%)病人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2例(4.7%)病人癫痫症状未见好转.总有效率(93.7%).结论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脑肿瘤病人,只有在切除胶质瘤时一并切除致痫灶,才是治疗肿瘤并根治癫痫的佳方法.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是治疗有癫痫症状的脑胶质瘤的有效方法.

  •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

    作者:胡锦清;林东;沈建康;赵卫国;凌华威

    目的本文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发病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连续收治的92例脑血管造影(CAG)阴性SAH,发现PNSAH 2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全脑血管造影、MR检查,16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1~2级.CT上SAH位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Fisher分级梗阻2~3级.CAG、CTA和MR均无阳性发现.采用对症治疗,无再出血、症状性脑粗管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GOS均为优.结论 PNSAH是一种预后佳且并发症低的良性SAH.首次CAG和CTA检查均正常的典型患者,1月后可只行CTA而省略CAG复查.

  • 高血压性脑内血肿致病特点与手术对策

    作者:杨应明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病理生理特点与手术对策.方法将501例重型(即意识障碍Ⅲ~Ⅴ级,必须马上手术者)高血压性脑出血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常规开颅手术组298例、B.钻孔引流组83例和C.皮层锁孔显微直视手术组120例,进行回顾研究,对其手术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作统计学对照分析;结合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致病情恶化的颅内病理生理特点,选择手术对策.结果三组再出血率分别为30%(89例),21.3%(18例)和0%(0例);手术死亡率为20.2%(60例),21.9%(18例)和0.8%(1例).A组与B组在再出血率与手术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分别与C组在再出血率与不良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致病情恶化的颅内病理生理改变,可归纳为三个基本要素:脑受压、颅高压与再出血.手术时机延误是导致效果不良(植物生存或死亡)的主要因素,常规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术除了各有其相应的手术指征之外,还有助于赢得采用皮层锁孔显微直视手术治疗的时机.皮层锁孔显微直视术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内血肿的佳手术方法;可有效阻断上述三方面因素,解除脑受压、降低颅内压及制止出血的再发生;是高血压脑出血形成血肿时采用手术治疗的佳选择.

  •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作者:任晓琳;刘雪琴

    目的运用QOLIE-31量表中文版调查评估广东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98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信函调查等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8例不同性别间P>0.05,不同性别之间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婚姻在发作担忧、总的生活质量、感情幸福、精力和疲劳以及中国文化调适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经济状况之间在发作担忧和药物作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学历在社会功能一项P<0.05,表示不同学历在社会功能方面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不同性别之间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同;婚姻、学历和经济状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 BDA皮质脊髓束神经顺行示踪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徐开明;王星星

    目的本研究采用生物素标记葡聚糖(Biotin Dextran Amine,BDA)顺行示踪技术来观察大鼠皮质脊髓束(CS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走行及脊髓损伤后的表现特征.方法 20只雌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脊髓损伤组(n=10)和损伤对照组(n=10).在相当于T7椎板水平用做好标记的显微剪刀剪断脊髓的后2/3.对照组动物术中仅咬除棘突、椎板,不切断脊髓.术后第15 d,所有动物通过立体定向开颅,将10%BDA溶液注入右侧的感觉运动区皮质内.BDA注射2周后,取出大脑和脊髓组织,采用自由漂浮法行BDA染色显影.实验动物于脊髓损伤术前、术后3d、1周、2周、4周采用Basso、Beatlie、Bresnahan(BBB)评分法测量运动功能,所得数据采用两组均数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脊髓损伤组动物双后肢瘫痪,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2.BDA顺行示踪显示大脑皮层BDA注射区内见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轴突呈阳性染色,BDA阳性染色的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在中脑、桥脑及延髓的腹侧面行走,但在锥体交叉后皮质脊髓束主要(约99%)在对侧脊髓白质的后索中行走.在致伤组动物中,位于脊髓白质后索中的皮质脊髓束纤维在脊髓损伤处终止;在对照组皮质脊髓束纤维染色可一直延伸至L1水平.结论 BDA顺行神经纤维示踪技术可以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状况进行可靠的形态学评判.

  • 脑胶质瘤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抑瘤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赞;杨立庄;叶伟;王伊龙

    目的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免疫大鼠,观察HAC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方法提纯鼠脑胶质瘤C6细胞HAC,免疫20只大鼠为实验组,以另2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一周,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接种方法,以C6细胞攻击两组大鼠,于肿瘤细胞攻击后第二周,进行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INF、IL-2、TNF的浓度测定,并于正常对照.观察四周后动物的存活率.进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胶质瘤浸润区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IFN、IL-2、TNF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3+和CD4+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淋巴细胞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6细胞中HAC可以诱导大鼠产生对C6细胞的细胞免疫,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接种大鼠存活率.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培养神经细胞脂氢过氧化物含量

    作者:莫永炎;杨翠兰;马晓冬;陈瑗;周玫;姜勇

    目的探讨一种既可定量又可动态测定培养神经细胞内脂氢过氧化物(LPO)含量变化的新方法.方法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β-淀粉样蛋白(Aβ1-42)对PC12细胞内LPO含量,及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叔丁基脂氢过氧化物(tbOOH)引发的PC12细胞内LPO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观察到Aβ1-42诱导了PC12细胞LPO含量的增加,ACM可抑制tbOOH引发的LPO上升.结论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既可用定量测定又可动态观察培养活神经细胞内LPO含量变化.

  •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探讨

    作者:张剑平;赵玉祥;阮琳;柳中悦;谢国海;沈益金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预后的因素.方法术后3个月,113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F组)和预后不良组(non-F组),对其术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F组的年龄低于non-F组(P<0.05),GCS评分低于后者(P<0.01);瞳孔光反射阳性率和中脑周围池开放率高于后者(P<0.05),而伴随的脑挫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P<0.05)及中线移位程度(P<0.01)低于后者.结论年龄、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和中脑周围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及伴随颅内损伤的复杂、严重程度与ASDH病人预后有关,而瞳孔变化和CT影像学所提示的征象是反映ASDH病人预后的为重要的因素.

  • 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对海马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智良;徐如祥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表面形态的三维构像变化,探讨抑制p38 MAPK通路对减轻红藻氨酸(KA)毒性作用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所造成损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原代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给予SB203580(0.2 μmol/L),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30 min后再予不同浓度(0 μmol/L,25μmol/L和250 μmol/L)KA分别作用10 min和100 min,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细胞表面结构进行纳米级水平扫描和观测.结果正常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滑,起伏均匀、规律;KA作用后神经元呈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胞体肿胀,胞膜表面粗糙,出现隆起和"孔洞"样胞膜破裂结构,并且其变化程度分别与作用时间和KA浓度呈量-效关系;预先给予SB203580处理,以上变化有所减轻.结论 KA毒性作用后海马神经元胞膜表面超微结构所产生明显变化;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这种损害过程;抑制该信号转导通路,对海马神经元的毒性损害起一定保护作用.

  • 猫骨髓基质细胞诱导为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成文平;柯以铨;姜晓丹;徐如祥;李钢;邹雨汐;蔡颖谦;杜谋选

    目的观察猫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情况.方法从猫的骨髓中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Stromal cells,BMSC),在体外给予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增殖后用分化诱导因子(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进行诱导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情况.结果猫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胞体增大,镜下可见丰富的胞浆颗粒,继之出芽,贴壁生长,可形成克隆团,同时可传代培养.这些具有克隆能力的骨髓基质细胞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而且能分化出胶质细胞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结论猫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在合适的条件下可扩增、形成克隆并诱导分化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特征细胞,它们可考虑作为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来源.

  • 高渗刺激后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的动态变化

    作者:杨志军;饶志仁;徐如祥;魏玲;曹荣;扈慧静

    目的探讨高渗刺激后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AST)内钙的变化.方法体外联合培养的神经元和AST经钙荧光指示剂Fluo-3负载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高渗NaCl溶液影响前后的细胞内钙水平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高渗刺激使培养神经元和AST内钙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后维持在比高渗刺激前稍高的静息钙水平上.AST钙水平达到峰值的速度略快于神经元.结论神经元和AST内Ca2+在渗透压信息传递过程起作用.

  •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中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电生理记录的有效针道方法

    作者:张世忠;郭燕舞;张旺明;徐强;徐如祥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PD)苍白球切开术(Pallidotomy)治疗中的实际作用及应用方法.方法对120例PD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进行记录和分析,术中同时行电刺激检测,随后行射频毁损,术后2周~3月内行MR确认毁损灶位置,1年后病情随访.结果苍白球内侧部(Gpi)运动相关细胞分布具有规律性:下肢运动神经元位于Gpi的背侧,面及咀嚼肌相关运动神经元位于Gpi腹侧,上肢运动神经元位于其中,此结果为终毁损治疗提供了患肢部位的信息;微电极记录在PD手术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提供Gpi内神经元信息,即对所行针道异常电生理信号及视束光反应的确认,而非一定要多针道对Gpi或STN生理空间制图或边缘定位,由此提出"有效针道"的方法.结论对于Gpi靶点位置的确定,除影象学定位外,微电极记录和电刺激同样重要:微电极记录技术的有效针道方法操作简单,易于临床上对神经核团定位,对Gpi靶点定位十分重要.

  • 高血压脑出血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水涛;只达石;张赛

    目的从临床角度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亚低温脑保护的疗效.方法 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3例,其中脑出血分级Ⅱ级1例,Ⅲ级10例,Ⅳ~Ⅴ级22例,于患病后24 h内接受轻度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存33℃~35℃,颅内压在20 mmHg以下者,治疗时间为24 h;颅内压高于20 mmHg以上者治疗72 h;而颅内压持续高于30 mmHg以上或短时间内迅速增高者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颅内血肿形成.常规治疗组:54例,脑出血分级Ⅱ级2例,Ⅲ级16例,Ⅳ~Ⅴ级36例,于患病后24 h内接受常规治疗.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并作出对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亚低温治疗组轻残8例、中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恢复良好率为24.24%(8/33),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具有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压、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及并发症

    作者:熊晖;王允胜;崔佳嵩;刘滨;石传江;杨涛

    目的对垂体巨腺瘤显微手术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2月~2000年12月206例经CT、MRI及内分泌检查确诊的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资料;其中A组83例单纯经翼点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B组97例单纯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C组26例联合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次切除肿瘤.结果全切或次全切A、B、C组分别为42例(50.6%),21例(21.6%),24例(92.3%);死亡三组依次为2例(2.4%),1例(1.03%),0;尿崩三组分别为51例(61.4%),18例(18.6%),11例(42.3%);下丘脑受损三组依次为26例(31.3%),2例(2.1%),0.三组全切除率、尿崩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均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在严格掌握经翼点及经鼻蝶入路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取两者各自的优点,对巨大型垂体腺瘤行分期、分次切除是一种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严格掌握经翼点及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利用两者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对巨大型垂体腺瘤分别用经翼点和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分期、分次切除肿瘤是一种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及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磁共振脑表面成像在颅内肿瘤手术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郑刚;彭玉平;漆松涛

    目的探讨脑表面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在我院行颅内肿瘤切除术者于术前行脑表面成像扫描,并根据扫描结果进行手术定位.术后病理证实7例为胶质瘤,3例为转移瘤,2例为脑膜瘤.结果10例脑表面成像均取得令人满意的图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手术定位准确,术后无并发症.2例转移瘤患者因肿瘤周围水肿严重不能准确定位.结论脑表面成像技术可用于颅内肿瘤手术定位,但不能用于周围水肿较重的肿瘤.

  • Alzheimer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研究

    作者:刘萍;肖计划;贾艳滨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微管作为Alzheimer病非神经系统生物学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选取Alzheimer病(AD)患者5例、正常老年人7例,利用透射电镜和体视学技术对AD和正常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内微管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 (1)AD和正常老年人的皮肤基底细胞内的微管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其横切面均为由13根原纤维组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外径约25 nm,内径约15 nm;纵切面为一中空的圆柱状结构,长度几微米不等,部分AD病人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略有肿胀,常分布于核膜、质膜、基底膜及桥粒附近.(2)定量研究发现:AD组的体积密度、长度密度、面数密度显著地少于正常老年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即AD患者皮肤基底细胞内的微管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老年人.结论本研究提示AD患者皮肤基底细胞内微管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潜在的可能成为AD非神经系统的一种生物学辅助诊断指标.

  • 鼻插管及肺泡灌洗救治重型颅脑伤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建军;张俊;宣宏飞;董伟峰;顾水均

    目的探讨鼻插管及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救治重型颅脑伤呼吸障碍患者替代气管切开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分析43例经鼻气管插管与55例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伤患者氧代谢情况、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人工气道放置住院日期长短及预后情况.结果经鼻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均能够满足呼吸障碍患者的基本氧代谢或施行机械通气的需要,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鼻插管组肺部感染及双重感染的并发症低于气管切开组,P<0.01,尤其在GCS≥6分患者中其差异更具显著性P<0.01,住院时间短,预后优于气管切开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特别是GCS≤6~8分的患者可先考虑经鼻气管插管取代气管切开.

  • 重视急症神经外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涂通今

    本文介绍了我国急症神经外科学发展现状及主要任务.其目的是要重视急症神经外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强化专科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外科技能培训,以提高我国急症神经外科病人的救治水平.

  • 应用超声引导和监测的神经内镜技术

    作者:赵洪洋;石键

    随着神经内窥镜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置入内镜前定位技术,术中持续监测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超声引导下穿刺脑组织技术在神经内窥镜手术中加以应用,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手术野对重要血管进行超声探测,并能进行术中实时定位,监测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速度从而避免误伤血管,还能对动脉夹闭后进行血管超声扫描检查.超声引导和监测下的神经内窥镜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将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 连载之四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1936)

    作者:

    193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亨利@戴尔(Henry Dale)爵士和奥托@洛伊(OttoLoewi)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方面的研究发现.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