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管吸宫术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秋萍

    对于停经在49 d之内的早孕,一般采用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方法,但传统的人工流产对于停经7周的孕妇术中宫颈扩张较困难,手术难度较大,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发生率较高.为此,本站采用微管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人工流产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2,5-己二酮对大鼠坐骨神经骨架蛋白的影响

    作者:程东;韩晓英;姚文环;李慧;郭婕;颜燕;周雯;张天亮

    目的 探讨2,5-己二酮(HD)对大鼠坐骨神经中神经丝、微丝、微管等骨架蛋白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经腹腔染毒,剂量分别为100和300 mg/(kg·bw),连续8周(每周5d).处死一半动物并分离、冻存坐骨神经.另一半动物停止染毒、自然恢复8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高分子量神经丝(NF-H)、中分子量神经丝(NF-M)、低分子量神经丝(NF-L)、β-肌动蛋白(β-actin)和β-管蛋白(β-tubulin)的相对含量.结果 剂量组NF-H、NF-M、NF-L相对含量在染毒8周时均降低,下降至对照组的81% ~92%,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染毒8周又自然恢复8周时相对含量较染毒8周时无明显变化.β-actin的相对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β-tubulin的相对含量在染毒8周时无明显变化,染毒8周又自然恢复8周时300 mg/(kg·bw)剂量组明显降低.结论 HD导致大鼠坐骨神经中骨架蛋白的改变自然恢复8周后无明显变化.

  • 两种不同方法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比较

    作者:刘红玉

    自2006年本站对部分瘢痕子宫妊娠选择微管吸宫术,为探讨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较好方法,笔者将药物流产与微管人工流产效果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在本站因非意愿妊娠要求终止妊娠,妊娠时间≤49d,且有剖宫产史的妇女300例.年龄21~40岁,剖宫产术后3月~3年,尿hCG阳性,B超检查确定宫内妊娠,孕囊直径≤2.5cm,排除瘢痕处妊娠,剔除伴阴道流血者,全身及血尿常规检查正常.

  • 微管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庆云;王雯;黄丽丽

    本院自2006年6月开始实施微管人工流产手术,现将其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 微管微创早早孕无痛人工流产术临床分析

    作者:李树奇;周晓兰;刘玉平;苏江涛

    人工流产是非意愿妊娠的主要补救措施之一,但流产术中,受术者疼痛较明显,尤其未产妇女扩张宫颈比较困难,不配合手术,有的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并且限制手术进程.近1年来,本站采用微管微创早早孕无痛人工流产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B超下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冬娜;平玉杰;黄淑兰

    微管微创人工流产技术是根据负压吸宫术的原理,使用由PVC高分子医用材料制作的一次性宫腔组织吸管,终止35~50天(孕囊≤20mm)妊娠的人工流产新技术,本中心在应用中采用B超定位,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下微管终止≤49天妊娠效果观察

    作者:王伟;李翠芹

    自2010年2月起,本所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引导下使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简称微管)终止35~49d妊娠,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对象来源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本所妇科门诊就诊,自愿要求终止早期妊娠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微管组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引导下使用微管行人工流产术;常规组是按照传统的人工流产术方法操作.每组各150例,对象年龄18~40岁,妊娠时间35~49d,孕次1~5次,均为未产妇,经术前行各项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证.

  • 微管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立军;王静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收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60例,均有至少一侧为中量或中量以上胸腔积液,经B超检查无胸膜肥厚、包裹及分隔,且无心、肝、肾功能障碍,年龄16~6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级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情况及疗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微创无痛人工流产术临床观察

    作者:胡秀侠;陈晓维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虽具有许多优点,但因手术过程中的牵拉、扩张宫颈口和负压吸引常引起受术者疼痛较为明显,使受术者难以忍受.为寻找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起效迅速、而且经济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近1年多来,采用微管微创早孕无痛人工流产技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用于微管人流术60例

    作者:刘临颍;刘洁

    目的 探索一种安全的终止妊娠新方法.方法 自愿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妊娠妇女120例,60例应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和一次性宫腔吸引管(可视手术组),60例使用常规负压吸引方法施术(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完全流产率.结果 无痛比例、出血量<30 ml及手术时间≤5 min者,可视手术组分别为93.3 %、95.0 %和96.7 %,常规手术组分别为28.3 %、71.7 %和48.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视手术组完全流产率100 %,常规手术组为98.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用于微管人流术,能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受术者痛苦,提高宫腔操作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

  • β-榄香烯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毛雨秋;高山;付海雁;崔晓楠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作用及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加药物)与实验组(不同浓度β-榄香烯注射液0.02,0.04,0.08 g·L-1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榄香烯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肿瘤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β-榄香烯处理的HepG2细胞内微管的表达、分布;逆转录-多聚酶连反应技术(RT-PCR)观察微管蛋白βmRNA水平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析微管蛋白β蛋白水平的表达、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0.1,0.08,0.06,0.04,0.02,0.01 g·L-1的β-榄香烯注射液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将细胞阻滞在S期.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β-榄香烯不同浓度作用的HepG2细胞微管网络异常;β-榄香烯注射液抑制HepG2细胞β微管蛋白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蛋白免疫印迹显示β-榄香烯能抑制微管蛋白β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呈浓度依赖性.结论:β-榄香烯注射液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下调微管蛋白β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内微管的聚合可能是造成HepG2细胞生长抑制的因素之一.

  • 重楼皂苷Ⅰ诱导G2/M期阻滞及干扰微管结构抗结肠癌HCT116细胞作用机制

    作者:于思;曹治兴;杨雨婷;白姣姣;彭成;李玉芝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 (PPI)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PPI对HCT116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PPI对HCT116细胞核数量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PI对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C2)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DC25C)蛋白的表达和活性,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PI对HCT116细胞微管的影响.结果:PPI以剂量~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HCT116的体外增殖,Hoechst 33258染色发现PPI处理组双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 <0.05,P<0.01);将其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PI未能抑制G2/M期相关蛋白CDC2,CDC25C的表达和活性,却有促进作用;PPI可导致细胞微管结构紊乱.结论:PPI会导致HCT116细胞阻滞在G2/M期,其作用机制与干扰细胞内微管结构有关.

  •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倪光夏;石学敏;王淑兰;王舒;王占奎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针刺组及醒脑开窍针刺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微管、微丝等细胞骨架在不同时间点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非穴位针刺组大鼠大部分神经元细胞器结构溶解,核膜胞膜不清,随时间段的延长而渐趋加重,而醒脑开窍针刺组大部分神经元结构显著改善,随时间段延长而更明显,其中12 h时重新出现微管、微丝,到24 h时神经细胞已恢复正常.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可通过恢复微丝、微管等细胞骨架来修复病变的神经元结构.

  • TLR4在Hela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定位特点及其与微管的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王咏红;申晨

    目的 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是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员,主要在吞噬细胞表面发挥免疫应答作用.然而,TLR4在非专职吞噬细胞的细胞表面定位较少,主要定位在细胞内.同时,TLR4在肿瘤组织表达较高,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的调控,然而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分布特征尚不清楚.方法 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TLR4在宫颈癌上皮细胞系(Hela)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探讨;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探讨TLR4与微管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的一致性;并应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研究TLR4与微管蛋白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结果 本研究发现TLR4主要在细胞浆内呈现点状/细颗粒样分布;进一步观察发现TLR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显示出纺锤体的形态.随后,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证实TLR4与微管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较为一致;同时,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TLR4与微管蛋白能够以蛋白复合体存在.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TLR4可能通过对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功能的调控参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TLR4参与细胞周期和调控细胞增殖的生物学功能拓展了思路.

  • 三氮唑席夫碱衍生物诱导SMMC-7721细胞分化为多倍体巨细胞

    作者:皇甫超申;刘彬;马永超;胡国强

    目的 探讨三氮唑席夫碱衍生物(LH-37)诱导SMMC-7721细胞形成多倍体巨细胞的作用.方法SMMC-7721细胞以1×104/ml的浓度接种于含1 X 10-5mol/L LH-37的培养液内72h,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Hcechst33258和碘化丙啶双染观察细胞死亡,免疫荧光检查微管和核纤层构造,透射电镜观察巨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LH-37作用SMMC-7721细胞72h,巨细胞明显增加,单核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分别为12.32%和0.92%.可见多核巨细胞子核放射状排列,微管增厚并包裹子核,形成单一的微管组织中心,放射状排列的子核被完整的核纤层分割包绕,大部分多核巨细胞凋亡.单核巨细胞的微管常围绕核膜凝集,同时向细胞膜方向放射状分布,可见异常的有丝分裂和凝集的染色质,电镜下可见一些单核巨细胞凋亡时伴有自吞噬特征.结论 LH-37通过干扰微管动力学,导致多倍体巨细胞增加和延迟性细胞死亡.

  • 细胞骨架对水通道蛋白2穿梭的影响

    作者:许丁文;姚伟娟

    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作为肾脏主要的水通道蛋白,由胞浆穿梭至管腔侧顶端膜上以增加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肾脏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AQP2的穿梭主要有赖于血管加压素的调节及其自身的磷酸化水平.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骨架在AQP2穿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这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

  • 三维骨微管结构支架构造及体外培养研究

    作者:李祥;李涤尘;卢秉恒;王林

    目的:三维骨微管结构支架构造方法研究以及成骨细胞复合后的体外培养,观察这种能够为细胞生长提供三维骨微管结构的支架对细胞贴附、生长、增殖以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制造支架负型模具,在模具中填充CPC材料,待其固化后,去除模具,形成具有内部相互连通微管的三维支架.复合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于第4d和14d取出样本,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利用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间接构造所得三维支架,具有很好的三维立体结构.扫描电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在三维支架表面和微管内贴附生长状况良好,并分泌大量基质.结论:三维骨微管结构支架的快速成形间接构造方法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支架的构造是可行的,所构造的CPC支架结构能够使细胞在其表面和微管内生长、增殖和分化.

  • 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心肌细胞骨架的灰度统计特征分析

    作者:姚宇华;严洪;熊江辉;李莹辉;马永生

    微重力条件下细胞的细胞骨架形态会发生弥散性变化.由于细胞骨架的结构十分复杂,目前对于该变化主要是定性地描述.本研究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回转组)和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对照组)细胞骨架的微管图像提取灰度统计特征,试图利用灰度方差、偏度及峰度等参数量化细胞骨架的灰度特征.结果发现所选的参数对量化微管的灰度特征有不同程度的统计意义,其统计结果表明微管图像的灰度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弥散性下降.利用灰度方差、偏度和峰度进行多元判决,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和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微管的误判率仅为16.7%.这说明图像的灰度统计特征参数对细胞骨架的定量分析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 创伤弧菌感染树突状细胞的定位及对细胞骨架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志刚;邵平扬;徐水凌;蔡玉节;崔戈;鲍轶

    目的 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株的侵袭过程、定位及其对细胞器的损伤与影响.方法建立Vv1.1758株侵入DC2.4细胞模型,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段细菌定位、细胞形态及细胞器的变化过程;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微丝、微管重排情况.结果 Vv1.1758株以双位点胞饮方式成内体侵入细胞,定位于DC2.4胞膜内侧1~2 μm处,25%、50%、75%感染率时分别为1.27h、1.87 h、3.43h,1h形成吞噬体,2h染色质明显活跃,4h染色质聚集,6h细胞损伤明显,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高度肿胀变形.DC2.4突起状微丝逐渐减少,并向胞膜内侧由点状向线状聚集;伸展微管消失,微管向细胞核膜外侧重排明显.结论 DC2.4在受Vv感染时,Vv定位于DC2.4胞膜内侧,微丝由胞质内向胞膜移动,而微管则由突触及胞膜处向核膜外侧移动,Vv感染DC时可触发细胞骨架重排.

  • 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奚蕾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全球每年有100万新发病例.我国虽属乳腺癌相对低发地区,但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在某些城市已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且有多于60%的患者终发生血行转移.因此,化疗在乳腺癌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紫杉醇是新一代抗微管药物,它具有独特抗肿瘤活性,抗肿瘤谱广,且疗效显著,尤其对乳腺癌和卵巢癌效果显著.本试验采用紫杉醇(TAX)联合卡铂(CBP)治疗晚期乳腺癌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293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