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艳;付萍

    创伤弧菌是自然生存于河口和海洋环境中的一种可能致命的病原菌,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保护人类健康极为重要.本文详细描述了用于创伤弧菌检测的多种选择性培养基,并对传统生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DNA探针、PCR等基因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细胞Fas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刘宏;卢中秋;李萌芳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弧菌(VV)脓毒症时肝细胞Fas mRNA表达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RT-PCR法测定染菌后各时间点大鼠肝细胞Fas mRNA表达量.结果 VV模型组感染创伤弧菌后大鼠肝细胞FasmRNA其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染菌后2 h、6 h的表达昔高,9 h后开始降低,但在染菌16 h的表达量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VV脓毒症可致肝组织中Fas mRNA表达量增加,早期明显增高,并持续维持在高水平.

  • 多株创伤弧菌的基因分型和药敏试验

    作者:虞艳;潘军航;石亚素;吴漆波

    目的 了解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的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药敏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创伤弧菌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进行核酸检测与基因型分型,用ATB细菌鉴定仪配套的药敏卡对创伤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均为溶血素A基因(vvhA)核酸阳性,vcgC/E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共有5种基因型别,分别为CB型、CAB型、EA型、CA型和EAB型.共检测出1株BT2核酸阳性,1株SerE核酸阳性.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耐药株.结论 海产品中的创伤弧菌基因型呈多样性,以CB型为主,EAB型和CAB型同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基因型.应加强对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监测和耐药分析,预防创伤弧菌感染的暴发.

  • 一株死亡患者分离的致死创伤弧菌菌株的耐药表型与分子特征

    作者:潘军航;沈伟伟;张严峻;占利;龚璞;梅玲玲

    目的 对培养分离的创伤弧菌菌株(2014-DJH)进行耐药表型与分子特征分析.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和耐药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vvhA基因和pilF基因,及vcg和16S rRNA基因分型;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分离菌株2014-DJH经生化鉴定为革兰阴性的生物1型创伤弧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都敏感,对妥布霉素中度敏感;PCR检测vvhA和pilF阳性,为vcgC-16S rRNA B(CB)基因型;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型为glp 5、gyrB3、mdh 32、metG 68、purM 21、dtdS 39、lysA 115、pntA 4、yrC 42、tnaA 75.结论 菌株2014-DJH为新ST型菌株,命名为ST 289,注册号为id-389.基因分型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加强创伤弧菌感染的监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 腹泻样本中创伤弧菌的检测分析

    作者:潘军航;叶菊莲;朱敏;罗芸;张政

    目的 了解浙江省部分地区腹泻患者创伤弧菌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2010年6 - 10月采集的标本,经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于37℃增菌后,划线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平板于40℃培养18~24 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在144份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中检测分离到2株创伤弧菌,阳性率为1.39% (2/144);均为生物Ⅰ型,其基因型为vcgC/16S rRNA B型.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创伤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结论 在监测的腹泻样本中分离到具有较强致病能力的创伤弧菌,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应加强对海水产品和腹泻样本中创伤弧菌的检测及耐药分析,预防创伤弧菌的感染暴发.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腹泻 检测
  • 浙江省舟山市售贝类中创伤弧菌的定量检测及毒力基因分析

    作者:吴漆波;石亚素;虞艳;潘军航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浙江省舟山市售贝类中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的污染状况与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纤维二糖一多粘茵素E(cc)琼脂分离贝类海产品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API20E,采用近似值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进行创伤弧菌的定量检测,应用PCR技术进行生物Ⅰ型、Ⅱ型和血清E型鉴定,及vcg、16S rRNA毒力基因分型.结果 179份样品检出64株创伤弧菌,检出阳性率为35.75%.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3,P<0.05),夏季检出率高为68%.39株VV菌株为溶血素A基因(hemolysin gene A,vvhA)核酸阳性,1株BT2型,1株血清E型,其余37株均为BT1型.vcgC/E和16S rRNA A/B毒力基因分型结果显示:CB型31株,CAB型4株,EA型3株,EAB型1株.结论 舟山市售贝类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严重,尤其是夏秋季,毒力基因型呈多样性,以CB型为主.应对贝类的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 一份牡蛎样品同时检出创伤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报告

    作者:刘沛明;严英;杨彩云

    目的:了解合浦县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对合浦县海产品食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为防治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手册>进行创伤弧菌和副溶性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从同一份样品中检出创伤弧菌和副溶性弧菌.需加强对海水产品的主动监测,预防创伤弧菌和副溶性弧菌的出现而导致疾病的流行.

  • 海港口岸输入性创伤弧菌分离鉴定与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胡群;韩辉;雷磊;邹春颖;马研

    目的 对海港口岸输入性创伤弧菌DXV1108进行鉴定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 从一艘越南入境船舶的压舱水中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分类鉴定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该菌株99%的概率为创伤弧菌,对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敏感,MLST分析显示为一新发现的序列型.结论 本研究对海港口岸防控输入性致病弧菌引发的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 广州地区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病原学特征分型

    作者:张晶;张欣强;周勇;陶霞;吴新伟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状况,初步建立区域PFGE溯源数据库,为该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支持.方法 对68株创伤弧菌进行毒力相关基因鉴定和PFGE分型,采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聚类关系.结果 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均为溶血素A基因(vvhA)核酸阳性,vcgC/E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共有5种基因型别,分别有CB型、EA型、CAB型、CA型和EB型.共检测出42株为BT1型.PFGE分型结果显示68株创伤弧菌有52种PFGE型别.结论 广州地区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PFGE型别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分散;毒力相关基因型以CB型为主.

  • 创伤弧菌16S-23S rDNA间区变形梯度凝胶电泳多态性分析

    作者:张晶;周勇;陶霞;吴新伟

    目的 建立创伤弧菌基因分型的新方法,了解创伤弧菌的分子特征.方法 应用PCR-变形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创伤弧菌的16S-23S rDNA间区(16S-23S rD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结合药敏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分离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ISR-PCR将创伤弧菌菌株扩增出4条约900、750、650、550 bp大小不同的条带;同时,创伤弧菌的ISR-DGGE序列表现出明显的株间差异,18株共产生了1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将所有的细菌分为两大类,相似性分别为0.65和0.71;亲缘关系较近的菌株具有不同于关系较远的菌株的耐药谱,与ISR-DGGE指纹图谱分析相一致.结论 这种分子操作技术完全能够用于创伤弧菌株型的调查与鉴定,为创伤弧菌的基因分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监测

    作者:陈艳;梅玲玲;李秀桂;闻剑;朱海明;马群飞;付萍;刘秀梅

    目的 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改良纤维二糖-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mCPC)琼脂和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分离海产品试样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或PCR法.采用可能数(MPN)法和PCR法检测牡蛎试样的创伤弧菌污染水平.结果 天然污染海产品试样创伤弧菌的检出率为19.8%(20/101).牡蛎试样中45%(55/122)创伤弧菌密度低于3 MPN/g的低检出限.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污染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 未来应加强对我国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的监测,尤其是在温暖的季节.

  • 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

    作者:白瑶;叶淑瑶;江涛;柳江山;李孟寒;李志刚;李凤琴

    目的 建立一种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检测方法,并对北京市市售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方法 分别使用18株创伤弧菌菌株和水产品中常污染的背景杂菌,定量接种于检测创伤孤菌的选择性增菌液和4种选择性平板,优化出适合创伤弧菌检测的选择性培养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增菌培养法分别检测样品中的创伤孤菌后进行方法对比,建立PCR和增菌培养法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并应用此方法研究北京市市售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结果 改良后的选择性增菌液适用于创伤弧菌的检测.北京市市售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检出率为15.7% (18/115),其中贝类、蟹类、鱼类和虾类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23.4% (15/64)、8.3% (1/12)、5.3%(1/19)和5.0% (1/20).结论 PCR法与传统增菌培养法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创伤弧菌检测效率.北京市市售贝类等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率较高,需引起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重点关注.

  • 中国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和餐饮环节常见嗜盐性弧菌污染调查

    作者:裴晓燕;余波;张秀丽;闫琳;陈玉贞;李宁;张誉;占利;姚雪婷

    目的 了解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环节鱼、水体、水底沉积物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明确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各环节中3种嗜盐性弧菌的分布.方法 在广西、河南、湖北、山东、四川、浙江6个省(自治区)的内陆地市设置采样点,采集养殖场、销售场所、餐馆的鱼样及存养鱼的对应水样.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检测3种嗜盐性弧菌,并进行生化鉴定.结果 养殖环节水体和淡水鱼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89%(5/264)、5.81%(14/241),溶藻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89%(5/264)、4.98%(12/241),创伤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14%(3/264)、0.83%(2/241);3种嗜盐性弧菌的污染率在流通环节增高,存养水体和淡水鱼的检出率分别为副溶血性弧菌18.47%(29/157)、14.93%(40/268),溶藻弧菌10.83% (17/157)、9.70%(26/268),创伤弧菌3.18%(5/157)、3.36%(9/268);餐饮环节淡水鱼中嗜盐性弧菌的检出率与流通环节基本一致.结论 传统意义上海水中常见的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3种嗜盐性弧菌已经在内陆地区的淡水养殖、流通和餐饮各个环节中检出,尤其是淡水养殖环境中嗜盐性弧菌的出现可能对整个食物链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 创伤弧菌致病性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叶淑瑶;杨保伟;李凤琴

    创伤孤菌广泛存在于海水和牡蛎等海产品中,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和溶血性,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列为三大致病性弧菌之一.本文就创伤弧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人类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致病性、致病机制和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2016年北京市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调查及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王紫薇;汪琦;赵晓娟;韩笑;刘莉;魏咏新;陈鑫;杨丽莉;曹嘉悦;徐蕾蕊;吕敬章;曾静

    目的 对北京市市售海产品的创伤弧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与VITEK鉴定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传统检验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在北京市市场随机采集的105份海产品进行创伤弧菌检验,并比较了RT-PCR法和VITEK鉴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105份海产品中,有40份样品检出创伤弧菌,检出率为38.10%;其中,虾类产品检出率高达52.38% (11/21),其次为贝类产品(37.88%,25/66)和鱼类产品(22.22%,4/18).经rpoB基因测序验证,RT-PCR和VITEK方法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0% (40/40)和67.50% (27/40).结论 北京市海产品中存在创伤弧菌的污染,应对海产品中创伤弧菌引起食源性污染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 舟山市市售生食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现状研究

    作者:孙智夫;翁永夫;耿晓冬;谢优凤

    目的 了解舟山市市售生食海产品中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污染状况,为制定生食海产品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1年从舟山市3大菜场采集7种489份市售生食海产品及217份腹泻病人粪便样本,开展创伤弧菌定性、定量检测及毒力基因分型和耐药性研究.结果 从489份海产品样本中检出创伤弧菌125份,检出率为25.56%.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472,P-0.000),夏季(8月)高,为48.67%.各类样本间检出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24.366,P=0.000),毛蚶高,为41.77%,MPN中位数为250 MPN/g.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64份菌株耐药率高达31.25%.毒力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海产品中的创伤弧菌基因型主要为CB型,并首次从腹泻病人粪便样本中分离出创伤弧菌毒力基因CB型.结论 舟山市市售生食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情况严重且存在一定的致病能力,生食海产品(尤其是毛蚶)可能是导致创伤弧菌食源性感染的潜在致病因素.

  • 舟山市售毛蚶中创伤弧菌的定量检测及毒力基因分析

    作者:虞艳;潘军航;石亚素;吴漆波

    目的 为了解舟山市场毛蚶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对食用毛蚶的危险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舟山市区的三大菜场分季节共采集79份毛蚶样本进行创伤弧菌的定量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检出的数据进行x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9份毛蚶的创伤弧菌全年平均检出率为41.8%,夏季的检出率高达84.8%,每克样本中大可能数(MPN)平均值为2029 MPN/g,高MPN值为24000 MPN/g.所有创伤弧菌菌株均为溶血素A基因(vvhA)核酸阳性.检出1株生物Ⅱ型,其余均为生物Ⅰ型,其中有1株SerE核酸阳性.vcgC/E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共有3种基因型别,其中vcgC/16S rRNA B(CB)型为主要基因型,占75.0%.结论 舟山市场的毛蚶中创伤弧菌污染比较严重,有必要加强监测,对毛蚶进行安全性评估,预防食源性疾病和相关疾病的暴发.

  • 12例创伤弧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卢中秋;邹长林;李秉熙;周铁丽;程俊彦;黄唯佳;陈寿权

    我国大陆沿海有关创伤弧菌感染的病例报道十分罕见.近几年来,浙江省温州地区陆续发生创伤弧菌败血症引起死亡的病例[1].作者报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5月至2002年8月间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败血症并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2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

  • 创伤弧菌败血症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卢中秋;李秉熙;黄唯佳;程俊彦;周铁丽

    近来,浙江温州地区陆续发生创伤弧菌败血症引起死亡的病例,现将我院从1998年5月至2002年8月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败血症12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报道如下.

  • 创伤弧菌引起伤口感染1例

    作者:池胜英;周铁丽

    创伤弧菌为低度嗜盐非霍乱弧菌,自然存在于海水和海生物中,是正常海生植物丛的组成部分,生食贝壳类海产品是感染创伤弧菌的主要传播途径[1].但引起伤口感染较少见,我们从1例伤口感染患者的水泡液中分离出创伤弧菌,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感染
202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