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神经内镜治疗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四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作者:王劭恒;胡志强;黄辉;戴缤;关峰;朱广通;毛贝贝;任乐宁;康庄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经神经内镜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前侧部肿瘤2例,底部肿瘤1例,后部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结果 4例患者中3例采用单纯神经内镜手术,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手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3~18月,患者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无复发,脑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神经内镜导航下可直达肿瘤所在位置,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切除肿瘤同时可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重建脑脊液循环,是一种治疗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不同时间局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分析

    作者:唐建勋;陈前;张新伟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后不同时间点行亚低温治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伤后有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5),前者按治疗时间又分为伤后8h内亚低温治疗组(n=9)和伤后8 h后亚低温治疗组(n=14),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行GOS评定,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治疗前颅内压、GC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接受不同治疗后3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36),由平均秩次判断,预后好的为伤后8 h内亚低温治疗组,其次为伤后8 h后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伤后早期(8 h内)进行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

  • 强化心理治疗联合万拉法新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缺损的影响

    作者:林军华;李晓萍;吴永明;金梅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治疗联合万拉法新对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万拉法新组和强化心理治疗+万拉法新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2例.在治疗前,治疗4周、6周及90 d随访时对各组患者分别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及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6周及90 d随访时联合治疗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万拉法新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心理治疗作为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辅助措施能显著增加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机会,疗效也更持久和稳定,能明显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 荧光造影和B超在脑浅表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王硕;赵洪洋;刘泠;赵元立

    目的 探讨B超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脑浅表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联合应用B超和ICGA辅助切除的16例脑浅表AVMs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分析2种术中辅助技术对AVMs定位、边界确定及血管类型鉴别的作用.结果 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定位AVMs,确定其边界,帮助辨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16例脑浅表AVMs患者共行开颅手术16次,均全切病灶,手术后经DSA证实AVMs无残留.结论 脑浅表AVMs手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准确切除病灶,判断有无畸形残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视神经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谷氨酸转移酶水平观察

    作者:舒崖清;杨渝;胡学强;李盈;汪鸿浩;龙友明

    目的 观察视神经脊髓炎(NMO)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n水平.方法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脱髓鞘疾病数据库中调取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77例NMO、MS患者资料及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资料,分析其血清ALP、GGT水平,探讨其与年龄、病程、发作次数、EDSS评分的关系.结果 NMO组患者血清ALP、GGT水平较MS组及对照组增高,进一步观察发现NMO患者血清ALP水平在病灶活动期时亦高于MS患者,且男性NMO患者血清ALP水平、女性NMO患者血清GGT水平均高于MS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患者血清GGT水平与其年龄、发病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ALP、GGT在NMO、MS患者血清中含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

  • 成人MMD确诊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显军;刘文华;朱武生;倪冠中;孙文;陈兆耀;田利丽;陈茂刚;徐格林;刘新峰

    目的 分析成人烟雾病(MMD)确诊时间的影响因素,为MM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首次确诊的65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确诊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65例患者中早期确诊患者41例(63.1%),晚期确诊24例(36.9%).早期确诊组患者首诊于三级医院、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较高、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均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确诊时间与首发症状、首诊医院等级有关,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的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结论 MMD患者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的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

  • B7-H1分子免疫病理在多发性肌炎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琪;王云霞;蔡秀英;蒋建华;段晓宇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了解协同刺激分子B7-H1蛋白在多发性肌炎(PM)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 28)患者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PM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3例PM患者(PM组),26例LGMD 2B型患者(LGMD 2B组)及21例肌活检正常者(对照组).对所有成员行肌肉活检,冰冻切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结果 (1)PM组与LGMD 2B型组肌肉活检普通病理染色结果相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坏死、吞噬、再生现象,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2)PM组B7-H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呈棕黄色至棕褐色,主要集中在有炎细胞浸润的变性、坏死肌纤维上;其肌组织中B7-H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LGMD2B型组和对照组成员肌组织中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69.77%、26.92%、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刺激分子B7-H1在PM患者肌组织中高表达,参与了PM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可成为PM与继发性炎细胞浸润性肌病相鉴别的免疫病理标志.

  • 儿童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的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佳平;单臻;黄毓婵;陈昆;黄正松

    目的 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前对于脑积水的治疗是否影响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肿瘤切除术治疗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儿童患者63例,其中对术前脑积水行保守治疗43例,手术治疗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术前脑积水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术前Evans指数、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生长部位等因素是否与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关.结果 术后出现脑积水患者22例,其中术前脑积水保守治疗组14例(14/43,32.6%),术前脑积水手术治疗组8例(8/20,40.0%),2组比较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Evans指数、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关(P=0.029,p=0.036,P=0.038).结论 肿瘤切除术前脑积水的治疗并不能改变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术前Evans指数、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切除程度是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稳定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效果分析

    作者:冯艳;袁丽品;徐长水;马建军;李学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0例(观察组),单纯使用氯吡格雷治疗40例(对照组),治疗后4、12、24周检查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乳酸脱氢酶(LDH)、血粘滞度及血小板大聚集率(MAR)并评定斑块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周对照组患者TG、LDL-C、MAR,12周观察组患者TG、CH,24周观察组患者TG、CH、LDL-C、MAR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周CH,治疗后24周TG、CH、L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粥样斑块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以稳定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安全可靠.

  • 半月节立体定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附124例报告)

    作者:罗唯师;张勇;罗国轩;王墨;林劲芝

    目的 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三维CT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三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 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三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 Solitaire ab型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望池;李贵福;李铁林;朱吉祥;尤劲松;马朝晖;黄燕

    目的 观察新型自膨式Solitaire ab型支架用于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脑病三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采用Solitaire ab型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12例(13个动脉瘤),其中支架辅助弹簧罔栓塞动脉瘤10例,单纯支架置入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共置入支架14枚,所有支架均成功放置,无回收或重新定位,1例患者弹簧圈部分脱入载瘤动脉,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完全填塞8例,近全填塞1例,部分填塞3例;痊愈9例,好转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Solitaire ab 型支架用于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

  •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对脑胶质瘤切除程度及手术策略的影响

    作者:宋志军;陈晓雷;孙正辉;许百男;赵岩;孙国臣;王飞;王宇博;张剑锋

    目的 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对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及手术策略的影响.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将高场强iMRI系统应用于胶质瘤切除术患者106例,术前了解术者的切除意图(全切、次全切、大部切除),术前1 d患者常规行MRI扫描,应用影像数据和软件计算术前肿瘤体积,术中常规使用神经导航手术,依据术者的需求采集影像.必要时行iMRI扫描计算术中残余肿瘤体积和肿瘤体积切除百分比,分析使用iMRI对肿瘤切除程度、手术策略的影响.结果 术前计划全切48例,次全切41例,大部切除17例.术中第一次扫描示42例(39.6%)完全切除,64例(60.4%)仍有残留,其中25例由于肿瘤与重要功能区或重要传导束紧邻而未作进一步切除,其余39例(36.8%)改进手术策略,标记出残留肿瘤后进一步手术,25例(23.6%)胶质瘤终全切除,肿瘤体积切除百分比由(76.5±20.5)%提高到(94.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0,P=0.000);终实际全切67例,次全切25例,大部切除14例,全切率有所提高.106例患者平均肿瘤体积切除百分比由第一次扫描时的(86.3±20.2)%提高到终扫描时的(93.6±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00,p=0.000).结论 高场强iMRI的应用可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的切除程度,改进手术策略.

  •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IGF-1抑制左旋多巴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贺荣霓;谢惠芳;刘振华;颜振兴;蔡卫卫;辛悾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通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100μg/L 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将体外常规培养的PC12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MTT比色法筛选左旋多巴的神经损伤浓度和IGF-1的神经保护浓度(150μmol/L、100nmol/L),实验分为4组:(1)左旋多巴+IGF-1组;(2)左旋多巴+IGF-1+AG490组,AG490(10 μmol/L)在给予左旋多巴和IGF-1前20 min加人;(3)左旋多巴组;(4)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4组细胞P-JAK2、P-STAT3蛋白表达,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凋亡率.结果 Westen blotting法检测显示对照组和左旋多巴组P-JAK2、P-STAT3蛋白表达阴性,而左旋多巴+IGF-1组和左旋多巴+IGF-1+AG490组表达阳性.左旋多巴+IGF.1+AG490组P.JAK2、P.STAT3表达强度低于左旋多巴+IGF.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左旋多巴组细胞核固缩及碎裂明显,较多凋亡小体形成,而左旋多巴+IGF-1组与左旋多巴+IGF-1+AG490组仅有少量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4组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991,P=0.000);与对照组比较,另3组细胞凋亡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左旋多巴组细胞凋亡率高,其次为左旋多巴+IGF-1+AG490组、左旋多巴+IGF-1组.结论 大剂量左旋多巴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IGF-1对左旋多巴诱导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呈保护作用,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此过程.

  • 改良的酶消化后植块法体外培养雪旺细胞

    作者:王辉;罗伦;李文胜;梁朝峰;何海勇;郭英

    目的 观察改良的酶(浓度为2g/L的胶原酶)消化后植块法体外培养雪旺细胞(SCs)效果,探讨高效获取高纯度、高活性SCs的培养纯化方法.方法 取新生SD大鼠坐骨神经,剥离神经外膜,剪块,分别采用单酶消化后植块法与双酶消化法进行培养.以活细胞计数和S-100单抗标记相结合判断SCs增殖和纯化程度,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改良的单酶消化后植块法可获取3.5x106个SCs,成活率为96%,纯度达94%以上:双酶消化法约获取3.0×106个SCs,成活率为92%,纯度达90%.结论 采用改良的酶消化后植块法培养SCs,可较快得到数量多、纯度高的SCs,符合实验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 吗啡精神依赖大鼠VTA-NAc-PFC神经环路谷氨酸含量和NR2B表达的变化

    作者:郭萍;钱刚;凌锌;杨明理;杨培润;罗素元

    目的 观察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伏核-前额叶皮质(VTA-NAc-PFC)神经环路各核团谷氨酸递质含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2B表达的变化,从受体前和受体层面探讨该环路中通过谷氨酸能系统的阿片类精神依赖机制.方法 筛选出合格大鼠32只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吗啡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分别用比色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中脑腹侧被盖区、伏核和前额叶皮质内谷氨酸含量和NR2B的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白箱的停留时间明显延长,VTA-NAc-PFC神经环路各核团谷氨酸含量明显增高,NR2B平均吸光度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A-NAc-PFC神经环路谷氨酸递质含量及其受体亚基NR2B表达水平上调在吗啡精神依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胚胎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中的移植研究

    作者:王清华;徐如祥;长尾省吾

    目的 观察胚胎干细胞移植至AD小鼠脑内后的分化情况和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情况.方法 C57BL/6AD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1)痴呆组(n=14),采用Ibotenic毁损右侧基底巨细胞核(NBM);(2)假手术组(n=14),于右侧NBM注射PBS;(3)移植组(n=12),于NBM毁损后4周移植胚胎干细胞;(4)正常对照组(n=14),不作任何处理.移植组额叶和顶叶皮质移植小鼠胚胎干细胞,术后12周应用HE染色和HuC/D-绿色荧光蛋白、GFAP-绿色荧光蛋白免疫双标染色观察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情况,以8方向迷宫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变化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各移植点胚胎干细胞均发展为恶性畸胎瘤,以额叶部位为巨大;免疫双标染色未见HuC/D、GFPA表达.痴呆组小鼠的工作记忆错误(WME)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0,P=0.000).而移植组小鼠的WME值又较痴呆组小鼠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0,P=0.000).各组小鼠的参考记忆错误(RW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4,P=0.065).结论 胚胎干细胞移植至AD小鼠脑内移植未分化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相反均发展为恶性畸胎瘤,小鼠的近事记忆损害明显加重.

  • 钾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诱导海马CA1锥体神经元钙瞬变

    作者:苏涛;丛文东;廖卫平

    目的 研究4-氨基吡啶(4-AP)诱导的急性脑片海马CA1锥体神经元钙瞬变现象,探讨钾通道功能与钙瞬变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荧光探针标记正常大鼠急性脑片海马神经元.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进行钙成像,观察不同浓度4-AP及细胞灌流液条件对神经元钙瞬变的影响.结果 低浓度(<15 mmol/L)4-AP诱导的钙瞬变峰值与剂量呈线性相关(r2=0.910,P=0.000),高浓度(20~80 mmol/L)4-AP诱导的钙瞬变峰值随浓度增高而下降.在无钙灌流液条件下,4-AP诱导的钙瞬变峰值水平下降,达峰时间延长,与含钙灌流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AP可诱导急性脑片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的钙瞬变,其机制包括细胞外钙内流与钙库钙释放.

  • 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化

    作者:兰艳纤;李金恒;王克万;王勇

    目的 探讨低浓度胰酶不同消化分离时间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24 h内SD大鼠海马组织,以1.25 g/L胰酶37℃分别消化5、10、15、20和25min(依次为A~E组),获得单细胞悬液后进行培养.通过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形态观察和神经球数目比较不同消化时间对NSCs活力和生长的影响;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法检测NSCs的增殖能力;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BrdU、nestin的表达:用Annexin V-FITC/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原代和传代培养的NSCs都能快速增殖并形成神经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神经球细胞均表达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所获得的细胞能将BrdU结合到细胞核中;各组培养3、5、7 d后,C组(消化15 min)NSCs成球数多,BrdU标记克隆率高,细胞凋亡率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分离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NSCs具有增殖能力,1.25 g/L胰酶在不同消化时间对NSCs增殖能力和凋亡率的影响有所不同,消化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抑制NSCs增殖,诱导NSCs凋亡,且消化时间越长NSCs的凋亡率越高.

  • 颞叶癫痫病理改变的体视学研究进展

    作者:苏明明;金澎;宋海洋

    颞叶癫痫是人类为常见的癫痫类型.大约有50%~75%的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在各年龄组的顽同性颞叶癫痫患者中,常见的病理变化是颞叶内侧硬化.以往对颢叶癫痫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形态结构的定性分析上,体视学概念的提出使病理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做了极大地转变.目前体视学已广泛应用于颞叶癫痫形态学的定量研究上.本文就颞叶癫痫病理学改变的体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异常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周冉冉;曹茂红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AD是两个影响老年人健康普遍和具灾难性的疾病.两者具有一系列共性,其中包括大于65岁者发病率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以及沉重的医疗负担等.自从1999年OttA与他的同事们对DM和AD的相关性做了创新性研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两者的关系.许多研究者认为两者有密切关联,DM作为独立于血管性因素之外的危险因素可以增加AD发生的风险[1],甚至有学者称AD为"3型DM".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异常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介绍与其相关的治疗进展.

  • 他汀类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辉丽;徐武华

    老年性痴呆主要由两类病因构成: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其中AD约占50%~60%,VaD约占10%~20%,其他为混合性痴呆(MID)或其他痴呆[1].我国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5岁以上人群痴呆的发病率约为10%,并以每5年增加1倍的速度递增,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可高达40%,且与国外资料相比,其发病率和疾病种类构成比均无国籍和人种的明显差异[2].鉴于老年性痴呆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巨大危害性,将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提高到国家战略性高度已迫不容缓.

  • DSA对老年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建敏;简崇东;唐雄林;蒙兰青;潘耀新;李雪斌;黄瑞雅

    目的 探讨DSA对老年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DSA表现与预后.结果 DSA显示有充分侧支循环代偿18例(78.3%),其中前交通动脉代偿16例,后交通动脉代偿6例,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代偿3例,脉络膜前动脉代偿5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之间的软脑膜动脉代偿5例,大脑后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之间的软脑膜动脉代偿4例,眼动脉代偿15例,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吻合3例,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之间吻合2例;随访1~2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并未再复发.无侧支循环代偿5例,其中2例瘫痪患者肌力由0级恢复到Ⅲ级,生活无法自理;2例意识障碍没有恢复,因肺部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失语无法恢复.结论 DSA可以准确判断老年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存在方式和代偿能力,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 神经介入诊断与治疗的发展

    作者:张鸿祺;毛之奇

    近年来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材料、器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颅内传统手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在此我们回顾历史,将介入神经放射学在近年的发展作一简单阐述,同时展望未来,期待介入神经放射学能发展出更新更实用的技术,解决更多的疾病,惠及更多的患者.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与再狭窄的相关研究

    作者:夏章勇;杨华;曲怀谦;崔可密;程卫东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检测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前,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1年血浆vWF、ET-1水平.患者术后1年常规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并对两组vWF、ET-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中1例死亡,4例失访.1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其中3例再狭窄≥50%.与术前比较,术后1 h、6个月vWF 水平升高,术后1 h、2周、6个月E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术后1 h、2周、6个月vWF水平升高,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E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短期(2周内)vWF、ET-1水平持续升高,术后6个月再次升高者发生再狭窄的危险性增加,监测vWF、ET-1水平对判断患者的远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 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范进;李倩;孙文;朱慧敏;孔丽;芮志凤;林敏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及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与CV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人术的卒中患者39例作为手术组,选择同期非卒中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经颅多普勒(TCD)结合CO2吸人试验检测手术前后CVR的变化,DSA造影明确卒中血管TIMI分级,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组患者术前CVR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CVR较术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VR与TIMI分级呈正相关(R=0.594,P<0.05),TIMI分级1级和2级之间术前C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之间术前C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VR改善幅度与术前CVR呈负相关(R=-0.760,P<0.05),与TIMI等级亦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能有效改善患者CVR.

  • 时间窗超过3h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观察

    作者:李思睿;章军建

    目的 评价时间窗超过3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法国南锡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影像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间窗均达到或超过3 h,颈内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6 h,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24h.昏迷不超过6 h),行动脉内药物联合机械溶栓治疗,分析不同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7例患者闭塞血管达到完全再通,7例达到部分再通,另有2例闭塞血管未再通,再通率为87.5%.患者动脉溶栓后与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时间窗大于5 h的前循环系统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时间窗较短患者相比较,出院时mRS评分明显较高.5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2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相比预后较差.4例患者溶栓后24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例死亡.1例溶栓后发生血管再闭,但因侧支循环血流丰富,终临床预后仍较好.结论 对于时间窗超过3 h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可使闭塞血管达到较高的再通率,短期内使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临床应用动脉溶栓时应注意个体化选择性治疗,评价其疗效需结合时间窗、血管闭塞部位、侧支循环、并发症等因素,避免出血等并发症.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石向群;张志强;尹榕;张晓燕;侯雪媚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血管内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的安全策略.方法 收集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经全脑血管造影诊断的经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管理及并发症、随访期卒中发生以及血管再狭窄等情况.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3.8%(30/32):围手术期共出现2例脑梗死并发症,其中1例为无症状性,未出现其它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2.6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新发卒中病例以及死亡病例事件.结论 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的球囊扩张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但围手术期存在一定的脑梗死事件风险.

  • 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估-两中心研究

    作者:徐浩文;李明华;管生;宋波;付振强;方淳;许予明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脑梗死患者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180岁,21例)和普通年龄组(<80岁,65例),并设对照组(同时期≥80岁未行动脉溶栓治疗患者,50例).评估患者动脉溶栓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早期临床改善率,以及各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好转归率及死亡率.结果 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两组患者血管良好再通率、早期临床改善率及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P=0.102,P=0.353).高龄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高龄组较好转归率为42.9%,低于普通年龄组(50.8%),但高于对照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高龄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vs 28%,P=0.816),但高于普通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vs 10.8%,P=0.034).结论 80岁以上高龄脑梗死患者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高龄不是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禁忌因素.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