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砾;唐其柱

    目的 评价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共14d.采用"中国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3d、7d、14 d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3d开始起效,7d及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秩和检验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并发急性胰腺炎二例分析

    作者:陈春富;刘新峰

    目的 探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资料完整的GCSE住院患者二例,强直阵挛发作病史11、13年.急性胰腺炎诊断根据血尿淀粉酶化验和腹部超声波、CT检查. 结果 二例GCSE患者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24 h后出现继发性急性胰腺炎,经静脉应用地西泮癫痫状态停止,保守和支持治疗胰腺炎痊愈后出院.随访3个月未出现GCSE和腹痛. 结论 GCSE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GCSE后腹痛应进行急性胰腺炎有关指标的检查,明确诊断后避免使用具有胰腺毒性的抗癫痫药物.

  • 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近期预后的预警因素分析

    作者:吴革菲;刘智胜;熊学琴;胡家胜;王芳琳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肺炎支原体(MP)脑炎近期预后的预警因素. 方法 对59例MP脑炎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近期预后进行评估,寻找可能的预警因素.结果 与近期预后良好组相比,近期预后不良组的MP脑炎患儿意识障碍、惊厥及发热持续的时间均较长,多伴有肢体运动障碍,而且除脑实质损害外,伴有其他脏器功能损害(OR:11.36,P<0.01)、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或阵发性痫样放电伴低电压(OR:25.81,P<0.01)及头颅影像学异常(OR:8.75,P<0.01),其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显著意义. 结论 MP脑炎患儿近期预后不良的预警因素是患儿伴有其他脏器功能损害、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或阵发性痫样放电伴低电压和头颅影像学异常.

  •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MRI及病理学诊断

    作者:徐化剑;陈静;夏军;雷益;温文;韩漫夫

    目的 探讨成人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MRI及病理学诊断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M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5例患者均行MRI检查、脑电图、肌肉活检及病理检查,其中2例行脑活检. 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以抽搐为主要特征的癫痫样发作、运动不耐受及发作性头痛和呕吐、视听障碍等.脑电图为广泛中、重度异常.血乳酸水平升高.肌肉活检可见不整红边纤维.脑活检可见大量神经细胞空泡变性、减少和脱失.MRI检查示广泛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长T1、长T2异常信号,呈灶状、囊状改变伴有脑萎缩,或者灰质核团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病变均未见强化. 结论 根据ME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肌肉活检可对该病做出早期诊断.

  • 广东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石晓东;陶少华;李秋平;杨军;唐雯;李宏;王斌;封志纯

    目的 了解广东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特征,分析有关危险因素. 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式收集资料数据等,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广东省HIE发病率为0.92%.产妇心脏病、贫血、流产次数、胎位因素、催产素、胎头吸引、胎膜早破等19项因素为HIE发病的危险因素,怀孕次数、接近分娩的后一次产检以及较高等级的产检医院为HIE发病的保护因素.羊水不正常、出生体重增加、5 min Apgar评分异常、出生皮肤颜色、呼吸、心跳异常、1 min Apgar评分异常、出生时反射异常、出生第一天神志异常等因素为HIE发病的胎儿、新生儿危险因素. 结论 避免与HIE发病高度相关的危险因素,关注保护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相对地减少和预防HIE的发病.

  •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3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帆;杨静;仲飞;马中富;林正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梗死患者PBMC中SOCS-3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样中血浆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所有患者发病3 d内影像学(CT/MRI)脑梗死体积.观察并记录患者入院48 h内及发病三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 (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6 d PBMC中SOCS-3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第7、14天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天PBMC中SOCS-3 mRNA表达显著低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但较对照组高(P<0.05);其血浆中IL-6及TNF-αd水平则显著高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3)梗死体积大小不同组患者发病后第1天PBMC中SOCS-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中IL-6及TNF-α水平含量高低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4)脑梗死患者发病三月时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与发病第1天SOCS-3 mRNA表达呈负相关,与血浆IL-6、TNF-α呈正相关. 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BMC中SOCS-3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JAK/STAT/SOCS-3这条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成为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 氯氮平治疗原发性震颤的临床和血药浓度研究

    作者:王厹东;徐桂芝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原发性震颤的口服剂量、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的关系,并确定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方法 符合Bain原发性震颤诊断标准的22例患者均单用氯氮平治疗,于维持量治疗四周后检查其氯氮平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 结果 氯氮平口服剂量范围在8.33~37.5mg/d,血药浓度变异很大(20~157ng/L).口服剂量与血药浓度存在指数曲线关系(R2=0.799,P<0.01),其方程式为Y=16.4458e0.0505X.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显著相关(R2=0.579,P<0.01),呈二次模型曲线关系,方程式为Y=31.2902-0.8994X+0.0212X2.血药浓度与副反应量表关系不大. 结论 氯氮平治疗原发性震颤有显著疗效,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30.9~97.8 ng/L,长期使用应做血药浓度监测.

  • 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的诊治

    作者:魏宇魁;姚勇;柳夫义;王任直

    目的 探讨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IADH)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1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在术后4~9 d出现血钠低于130mmol/L,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补钠难以纠正现象.治疗2~8 d内症状好转,血钠恢复,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术后3个月复查时无SIADH复发. 结论 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SIAD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诊,早期采用的试验性限水限钠疗法既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又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 颅内软骨瘤的诊断与治疗(附七例报道)

    作者:袁冠前;魏学忠;郭海波;潘东生;曹鹏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原则. 方法 对1979~2004年我科收治的7例颅内软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7例颅内软骨瘤占本科同期收治的6 303例颅内肿瘤的0.1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病程2个月至10年.6例肿瘤位于颅底部中线旁硬膜外,并出现1例罕见的额顶部软骨瘤.6例颅底部肿瘤见骨质破坏与钙化,CT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影,2例有轻度强化;3例MRI显示T1WI呈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高及混杂信号.肿瘤质地较硬,与重要神经血管相邻,不易全切除.2例病理报告肿瘤生长活跃,均复发. 结论 颅内软骨瘤发病率低,病程长,多见于颅底部中线旁,多见骨质破坏与钙化.诊断时需要与脑膜瘤、颅咽管瘤及脊索瘤相鉴别.颅内软骨瘤的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颅底部软骨瘤不易全切除.

    关键词: 软骨瘤 脑肿瘤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伍益;董家军;李智斌;冯正键;谭林琼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5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30例行血肿清除术,术中发现畸形血管团26例,其中19例行血肿清除加动静脉畸形显微切除术,11例行血肿清除加部分血管电凝术,16例因术中脑压较高行去骨瓣减压术;5例行单纯脑室内血肿外引流术. 结果 所有患者经病理和(或)DSA检查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急性期手术死亡3例.术后存活的32例患者均行DSA检查,脑动静脉畸形完全切除的21例,仍存在的11例.未切除的脑动静脉畸形根据Spetzle和Martin分级分为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3例. 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既清除血肿,又防止再出血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脑裂头蚴病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钱锁开;孟伟;刘龙燕;邓磊;胡尚伟;杨绮帆

    目的 探讨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确诊的脑裂头蚴病例特点. 结果 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以癫痫、轻偏瘫和头痛多见.CT表现特点为低密度灶伴点状钙化,不规则或点状强化.MRI可见病灶区有串珠样增强或扭曲的条索样增强影.本组4例中3例在CT定位行立体定向活检,1例手术开颅取出,预后均良好. 结论 CT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在诊断和处理脑裂头蚴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 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立斌;顾建文;贺伟旗;匡永勤;屈延;夏勋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6例椎管内病变患者施行术中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所有手术均采用后正中人路、传统椎板切除术,利用超声影像对病变部位进行术中定位,并在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处理病变. 结果 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准确定位了椎管内病变及其范围.对于24例占位性病变,手术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3例,病理诊断包括髓内胶质瘤3例、脂肪瘤2例、脊膜瘤2例、神经鞘瘤13例、骶管囊肿3例、结核瘤1例.另有12例脊髓空洞症无病理报告.术后2周症状体征改善者22例,稳定者11例,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或者加重者3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椎管内病变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术中实时超声可以实现实时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椎管内病变手术的精确性和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曹贵方;汪慧;陈黔妹;杨春祥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系统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5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斑块组(n=72)和对照组(n=83).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调查血糖、血脂、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 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吸烟、酗酒和糖尿病的比例及血清补体C4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清补体C4水平和高血清CRP水平对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比值比(OR)值分别为5.33[95%可信区间(CI):1.01~28.35]、4.78(95%CI:1.64~13.96).吸烟和酗酒未能进人回归方程. 结论 高血清补体C4水平和高CRP水平为颈动脉斑块独立危险因素.

  • 星形细胞瘤中LG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钱东翔;陆永建;黄东健;王智坚;郭炜

    目的 通过检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LGI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和12例来自于脑外伤内减压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及脑血管畸形手术中所取的正常脑组织中LGI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肿瘤组与正常组LGI1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28.3±27.1)%/vs(57.3±2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LGI1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39.56±28.0)% vs(141±1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肿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LGI1蛋白表达阳性比率(8/27 vs 18/2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与未死亡组的LGI1蛋白表达阳性比率(4/21 vs 22/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LGI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表达阴性组GOS评分(1.846±1.461 vs 3.917±1.64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LGI1蛋白分子低表达,推测LGI1蛋白缺失率有可能成为预测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及其病因学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张志强;赵洪洋;黄涛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指导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及其病因学研究中的作用. 方法 对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颅脑MRI扫描并使用三维时间飞跃破坏性梯度回聚回波序列观察三叉神经的走行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对其中68例行手术治疗.观察MRI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程度,并观察三叉神经痛与局部血管压迫的关系. 结果 MRI显示患侧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79例,健侧12例.手术治疗的68例中MRI扫描62例阳性与手术相符,4例为较细小动脉压迫三叉神经,2例为岩静脉压迫并与蛛网膜粘连. 结论 三叉神经入根区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发病的主要原因,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能够确定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血管与神经关系,有益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

  • 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分型及其基因型组成

    作者:张健;廖志敏;李之望;殷光脯;赵斌;吴红玲;苏卓娃;庞红

    目的 根据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所记录的天然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特征将其进行分型,并探讨各型天然H+-门控离子通道与其基因型组成的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亚基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DRG神经元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结合单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基因型组成的ASICs亚基. 结果 依据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的激活及失活动力学、电流形状特点、细胞直径大小、pH依赖性等及其它参数可将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分为T-型、S-型、B-型和O-型.测定了四种类型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的激活(10%~90%上升时间)与细胞直径大小的相关性,其中T-型、B-型和O-型三种类型的激活动力学与细胞直径有关(r=0.69,P<0.01),而S-型电流与细胞直径无关(r=0.12,P>0.05).对S-型电流(pH 5.0)的浓度-效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其阈值在pH 6.0左右,大浓度>2.0;在pH4.5~2.5之间出现一外向电流,浓度一效应曲线呈钟形.提供了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表型与其基因型的关系:T-型为ASIC1,ASIC2a,ASIC3;S-型为ASIC2a,ASIC4;B-型为ASIC1,ASIC3;O-型为ASIC1,ASIC3和ASIC4. 结论 大鼠DRG神经元天然H+-门控离子通道随着其亚基组构的改变,其电流特征也发生改变,推测系通道内向移动离子的选择性发生改变所致;其中T-型、B-型和O-型受体的神经元分布与其胞体直径相关.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脑啡肽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季雪莲;贾龙飞;贾建平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PLAU)和脑啡肽酶(NE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相关性. 方法 提取138例SAD患者和125例正常志愿者的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比较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分别与NEP基因rs3736187位点的三种基因型组合起来组成八种基因型频率在SAD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χ2=16.953,P=0.018).SAD组TTCT基因型频率降低,TTCT缺失基因型频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464,P=0.011). 结论 PLAU和NEP复合基因的多态性与SAD的发病具有相关性,TTCT基因型可能是SAD的保护基因型.

  • U251细胞溶解物体外诱导人TCR Vβ T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的研究

    作者:周健;胡亮杉;郭坤元;涂三芳;王杨;孙明;吴远彬

    目的 了解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溶解物lysate体外诱导人外周血T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和T细胞受体(TCR)VB谱系表达和克隆性变化情况. 方法 采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方法,以lysate作为刺激原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诱导后T细胞杀伤U251和Raj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利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诱导前、后TCR Vβ亚家族的克隆性增殖特点. 结果 基因扫描显示lysate诱导前5例健康人全部TCR Vβ谱型呈高斯(钟型)分布,T细胞均为多克隆;lysate诱导后部分TCR Vβ亚家族T细胞呈单克隆、寡克隆或寡克隆趋势生长.相同效靶比时lysate诱导前、后T细胞对U251细胞杀伤活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251细胞溶解物lysate在体外可诱导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此优势增殖的克隆性T细胞对U251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 靶向乙酰肝素酶的小干扰RNA对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明昌;李珺;任天剑;陆永建;苏杭

    目的 探讨靶向乙酰肝素酶(HPSE)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针对HPSE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3条siRNA,利用脂质体Lipofectemine2000作为载体将siRNA转染U251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U251细胞中HPSE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MTT法和Mitragel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和侵袭力的变化. 结果 转染靶向HPSE基因siRNA后的U251细胞HPSE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同时细胞增殖率和侵袭力均受到抑制.结论 靶向HPSE基因的siRNA能通过抑制U251细胞中HPSE基因的表达降低U25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 大鼠颅脑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

    作者:宋祖军;余厚友;刘健;张永和

    目的 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组5只,麻醉后只行开颅手术,不作头颅打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只,采用骨窗形成后硬膜外打击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治疗组致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5 mg,kg依达拉奉,对照组则即刻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在伤后1 h,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分别在伤后1 h、6 h、12 h、24 h断头取脑,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NOS和ET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脑皮质中的NOS活性在伤后1h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6h开始下降,12~24h降至基础水平.治疗组在伤后1h、6h NOS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脑皮质中的ET在伤后1~24 h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伤后1~24 h E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NOS和ET升高,依达拉奉可通过抑制损伤后NOS和ET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 胰岛素治疗大鼠脑外伤后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伟;钱锁开;罗海洋;邓磊;涂杳然;漆松涛

    目的 分析胰岛素对大鼠脑外伤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外伤组、外伤后胰岛素干预组一(剂量为2.5U/kg)、外伤后胰岛素干预组二(剂量为2.5 U/kg),每组24只.测定每组大鼠血糖、胰岛素含量及NF-κB表达,观察不同剂量胰岛素对脑外伤后大鼠NF-κB表达的影响. 结果 外伤组及胰岛素干预组一、二大鼠伤后6h即可见NF-+kB在脑内表达上调,24h表达达到高峰,72h有所回落,7d进一步下降.血糖、胰岛素含量变化也成相同趋势.同时期外伤组NF-κB表达高,其余依次为胰岛素干预组一、干预组二. 结论 胰岛素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而实现的,且保护作用与胰岛素的剂量密切相关.

  • 岩斜区的显微解剖与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江晓春;徐善水;李振球;陶进;潘先文;许安定;李真保;戴易

    目的 通过对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 方法 使用6例成人尸头标本,模拟经乙状窦前入路,在显微镜下(5~25倍)进行解剖观察;并回顾性分析8例经乙状窦前人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该人路可清楚地显示上中斜坡、内耳门和海绵窦的结构;全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4例,次全切除者2例,大部切除者2例. 结论 经乙状窦前人路具有手术操作距离短、视野暴露充分、早期离断肿瘤基底血供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 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

    作者:李世举;吴钢;张声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四肢足掌皮内注射完全福氏佐剂一豚鼠全脊髓匀浆(CFA-GPSCH),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诱导大鼠建立EA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EAE组)和腹腔注射Tri治疗组(Tri组),免疫后第11天Tri组腹腔注射Tri 40μg/(kg·d),EAE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第17天处死,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细胞浸润程度,TUNEL法检测浸润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浸润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 Tri组与EAE组相比,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细胞的数目减少,凋亡率增高,Bcl-2表达下降,Bax的表达无明显变化,Bcl-2/Bax的比值下降. 结论 Tri可能是通过抑制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围炎症浸润细胞Bcl-2的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值,从而提高炎症浸润细胞的凋亡率,减少炎症浸润细胞数目,减轻EAE的病情.

  • 维甲酸和Shh因子联合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及其体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天勇;伍亚民;龙在云;刘媛;李民;曾琳

    目的 探讨维甲酸和Shh因子联合诱导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可行性. 方法 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的NSCs,联合应用维甲酸和Shh因子诱导NSCs分化,应用胆碱能细胞特异抗体VAChT作组化鉴定,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诱导后胆碱能神经元的比例;并将其注射到大鼠脊髓,观察体内存活情况. 结果 维甲酸和Shh因子联合诱导NSCs可以产生较高比例的VAChT阳性细胞,阳性率达77.26%±0.99%,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体内的细胞可以存活并具有一定迁移能力. 结论 应用维甲酸和Shh因子联合诱导NSCs能产生较高比例的胆碱能神经元,可以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 热休克预处理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张金凤;黄榕;徐俊;金世杰;杨于嘉

    目的 观察热休克预处理(HSP)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EAE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EAE组和HSP组.EAE组制作成EAE模型;HSP组先给予HSP,24 h后再制作成EAE模型;CON组不行特殊处理.观察大鼠神经症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免疫后14~17 d处死动物,取脊髓行HE染色,检测HSP70、NF-κB免疫组化表达及神经细胞的凋亡. 结果 CON组大鼠没有发病.与EAE组大鼠比较,HSP组大鼠发病率显著降低,起病时间显著延迟,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EAE组体重增加值较CON组明显减低,HSP后大鼠体重增加值较EAE组显著增加(P<0.05).脊髓病理显示HSP组炎性病灶数较EAE组显著减少(P<0.05).HSP组与EAE组相比,脊髓内HSP70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NF-κB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显著抑制(均P<0.01). 结论 HSP对EAE大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HSP70表达增加,NF-κB表达受抑制从而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减少有关.

  • 神经干细胞定向迁移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二涛;刘勇;冯东福;汪洋;李文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研究者从成年哺乳动物脑组织内分离出能够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落,提出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概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或病理情况下NSCs存在有序的定向迁移过程.

  • 锁孔微创手术的限制性因素

    作者:石小峰;漆松涛

    锁孔技术是实施微创外科目的的方法之一,但其本身是有适应证和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要求的,这也是在临床神经外科界引起截然不同意见和争议的原因.只有真正了解了锁孔技术的限制性因素.才能较好的应用这一技术.因此,本文就锁孔技术的限制性因素做一综述.

  •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世林;罗明月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其诊断一直强调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但是随着MR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

  • 嗅鞘细胞的可塑性研究

    作者:张华军;毛晓薇;朱武生;刘新峰

    2004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Richard Axel和Linda Buck证实:原来认为不具备分化能力的小鼠嗅感觉神经元能够再次进入细胞周期发生分裂,这一发现是嗅觉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典型体现.

  •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汉民;尹家和;管定国

    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109例,其中18例发生脑中心疝,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 延迟性脑脊液漏伴脑积水的治疗

    作者:唐文国;苟章洋;罗仁国;唐晓平

    临床上外伤性脑脊液漏多在伤后一周左右自行停止,而部分脑脊液漏出现在伤后数周或数月,其为延迟性脑脊液漏,原因主要与漏口和颅内压有密切关系,多需手术修补.我们诊治6例延迟性脑脊液漏伴脑积水患者,对其治疗方法与手术方式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脑脊液漏 脑积水
  • 侧裂开放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5例报道

    作者:王立忠;刘洪泉;孙印臣;殷尚炯;杜秀玉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有钻孔引流、包膜切除、积液腔腹腔分流术、颞肌贴附等.我科自2004年至2007年行侧裂开放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脑囊虫病53例临床分析

    作者:岳仁智;张勇军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尚无统一分型标准,且治疗方案不统一,疗程长短不一,疗效判断标准不一.为了对本病的临床特点有更多认识,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3例脑囊虫病患者的l临床特点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 脑囊虫病 临床分析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