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四味消瘤饮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谢才军;张志强;卢梓鸿;谭齐家;黄涛;李聪;詹文刚

    目的 探讨四味消瘤饮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脑转移瘤患者按其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补充给予四味消瘤饮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14、21、28天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以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1、28天时观察组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四味消瘤饮治疗脑转移瘤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免疫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低T3综合征及G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率及再出血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国飞;康眼训;蔡甜甜;许建坤;徐宣乐;赵悦;车鹏;王宏利;赵虎威;段飞

    目的 探讨低T3综合征及G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率及再出血的关系. 方法 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并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23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3项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低T3组(FT3<3.1 pmol/L,TSH正常)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FT3、FT4、TSH均正常).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的佳界值将患者分为低GCS组(GCS≤7.5)和高GCS组(GCS>7.5),以及低T3组(FT3≤2.85 pmol/L)和高T3组(FT3>2.85 pmol/L).每6个月电话随访1次,以随访期内死亡或再出血为终点事件,通过ROC确定GCS评分及FT3水平预测随访期内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的价值,绘制Kaplan-Meier图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不同GCS评分及FT3水平与死亡及再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低T3组(FT3<3.1 pmol/L)与正常组(FT3、FT4、TSH均正常)相比,平均年龄较高,丘脑出血率较高,出血量>30 mL者比例较高,破入脑室发生率较高,人院时CGS评分较低,F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显示GCS评分预测随访期内死亡率及再出血的灵敏度为63%,特异度为73%;FT3水平预测的灵敏度为45%,特异度为73%.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GCS组的死亡率和再出血率明显高于高GCS组,而低T3组的死亡率和再出血率明显高于高T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预测结果显示低GCS+低T3组的死亡率及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T3综合征在高血压脑出血中较常见,FT3水平和GCS评分的联合测定在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价值.

  •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术中及术后CT影像电极位置偏移特点分析

    作者:侯旭升;卢凤飞;叶勇义;姚晨;姚陇平;陆洋;薛杉;何骁征;毛珩旭;孙翔;王抱妍;钱晨;张世忠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术中及术后CT影像上电极位置偏移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5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的术前MRI影像、术中及术后CT影像资料.以术前MRI为蓝本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运用MRI/CT融合技术将术中及术后CT影像与术前MRI融合,定位术中及术后电极位置,分析术中电极与术后电极位置坐标偏差,总结位置偏移特点.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双侧的坐标偏差特点与对应变量间的相关性. 结果 双侧电极术后位置与术中位置的空间距离在1mm左右,深度(z轴)偏移极小.侧旁轴(x轴)上第1侧电极术后位置较术中位置向外偏移明显;第2侧电极向内偏移,偏移程度小.前后轴(y轴)上第1侧电极向后偏移明显;第2侧电极向后偏移较小.双侧电极中,术中电极-术前靶点、术后电极-术前靶点对应的三轴坐标偏差间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结论 STN-DBS术后电极位置与术中电极位置的偏移存在较为明显的规律,可指导术中电极的调整及推测术后电极位置.

  • 巨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分型及外科治疗方式研究

    作者:望家兴;魏梁锋;谢金华;张帅;林顺安;赵琳;黄银兴;王守森

    目的 比较不同影像学分型的巨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GNPA)治疗效果,探讨GNPA外科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自2011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9例GNPA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包括手术前后影像图片、临床资料与随访情况,根据肿瘤在影像学上的形态与生长方式分为:竖直型、囊变型、偏移Ⅰ/Ⅱ型、侧伸型、窦下型、分叶型、孤立型、混合型共9个类型,比较不同术式下(经蝶或经颅)各类型肿瘤的切除效果. 结果 69例患者中行经蝶入路显微手术51例(全切率31.37%),开颅手术18例(全切率44.44%),GNPA总体全切率为36.23%(25例),全切或次全切率为71.01%(49例).不同分型的GNPA手术全切率不同,以混合型切除情况差.53例患者获得1~66个月随访,平均约17个月;全切组未见复发18例(72%),复发1例(4%);X刀治疗14例.术后肿瘤残留缩小、控制、增大数分别为4例、26例、4例.术后死亡2例. 结论 GNPA手术难度大,全切率不高,但总体预后尚可;经蝶入路手术为消除占位效应的首选方案;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术式,可减少肿瘤残留,提高全切与次全切除率.

  • 全麻对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术中电生理及术后疗效的影响

    作者:尹子霄;卢国辉;罗云云;黄园鹭;郑苏月;吁亚庆;段剑;周东伟;洪涛

    目的 分析全麻下通过微电极记录(MER)定位对PD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手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全麻与局麻的效果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行双侧STN-DBS手术的31例PD患者资料.9例于全麻下手术(A组),其中4例使用静脉麻醉(A1组),5例使用吸入麻醉(A2组);22例于局麻下手术(局麻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MER指标(包括STN放电频率、STN记录长度、大靶点误差),以及术后6个月疗效.同时对患者术前基线特征与放电频率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改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局麻组、A1组和A2组放电频率依次为(51.42±6.28) Hz、(35.79±7.02)Hz和(43.18±5.87)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81,P=-0.000),其中局麻组放电频率高,与A1组和A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A1组和A2组STN记录长度依次为(5.48±0.33)mm、(5.06±0.15) mm和(5.22±0.1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5,P=0.027),其中局麻组STN记录长度显著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靶点误差高,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0,P=0.853).术后6个月随访时,全麻及局麻患者UPDRS-Ⅲ评分、Schwab-England评分均显著改善,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均显著降低.与局麻组比较,全麻组患者Hoehn & Yahr分期改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与放电频率呈正相关关系(r=0.539,P=0.002),年龄和UPDRS-Ⅲ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关系(r=-0.572,P=0.001),术前LEDD和UPDRS-Ⅲ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关系(r=0.725,P=0.000). 结论 全麻下通过MER定位行双侧STN-DBS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与局麻手术患者无明显差异,其中吸入麻醉较静脉麻醉对患者电生理影响更小.

  • 重症肌无力绝对与相对评分法的改良与评价研究

    作者:徐瑶;黄玲;陈红;徐芳;尹世敏;卢燕;王磊

    目的 探讨改良许氏绝对与相对评分法(mARS-MG)在重症肌无力(MG)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火箭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MG患者103例,对许氏绝对与相对评分法(ARS-MG)中延髓肌相关条目进行改良,将其咀嚼吞咽条目拆分为2条,以进食食物的软硬度来考察咀嚼功能,结合洼田饮水试验对吞咽功能进行分级计分.应用ARS-MG、mARS-MG、MG定量评分(QMG)及肌无力肌肉量表(MMS),固定由1名熟悉掌握评分的神经内科医师对其进行评分.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RS-MG、mARS-MG与QMG、MMS的总分及各分组计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此评价其校标效度;用结构化方程模型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价;应用Cronbach'sα系数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评价. 结果 (1)ARS-MG、mARS-MG与QMG、MMS之间均存在高度相关性(r>0.800,P<0.05);(2)将各量表中的条目按肌群分组,在延髓肌、四肢肌及呼吸肌分组评价中,ARS-MG、mARS-MG与QMG、MMS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r|>0.900,P<0.05);在眼外肌分组评价中,前两者与QMG、MMS的相关性良好(|r|> 0.650,P<0.05);在面肌分组评价中,前两者与QMG的相关性中等,与MMS无明显相关性;(3)mARS-MG中咀嚼、吞咽2个条目与QMG、MMS之间均存在高度相关性(|r|>0.900,P<0.05);(4)ARS-MG及mARS-MG量表结构清晰,条目设置均围绕四肢肌、眼外肌、延髓肌、呼吸肌与面肌5组肌群,符合设计初衷,结构效度优良.ARS-MG、mARS-MG的Cronbach's α系数均达到0.8,提示这2种量表均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 结论 ARS-MG、mARS-MG均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校标效度与结构效度,可很好地反映MG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二者均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而在延髓肌的评价方面,改良版较之原版更显优良.

  • 重复经颅磁电刺激对海人酸致痫鼠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旺;王孝义;郭洪渠;宋媛媛;王爱丽;孙作东;沈红

    目的 探讨经颅磁电刺激(TMES)疗法对海仁酸(KA)致颞叶癫痫鼠的疗效. 方法 6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处理组(32只)和治疗组(30只),预处理组再分为4个小组,分别给予治疗仪大电流强度(MCI)0%,25%,50%,75%的电流刺激,确定本实验条件下的佳刺激参数.治疗组再分为3个小组,每组10只.2组(癫痫刺激组、癫痫非刺激组)为符合纳入标准的癫痫模型大鼠,刺激组刺激参数为预处理组确定出的佳刺激参数;非刺激组大鼠刺激前后处理与刺激组相同,但治疗仪无有效的能量输出.第3组对照组为未造模对照大鼠.3组大鼠均给予每天1次,40min/次,共14d的刺激.记录并比较3组大鼠行为学、电生理学及组织学变化,以评估TMES疗法对癫痫大鼠的疗效. 结果 50%MCI为佳刺激强度.癫痫刺激组大鼠癫痫波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癫痫非刺激组大鼠[(30.210±4.580)次/min vs.(31.380±4.24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5,P=0.001).Timm染色结果提示3组大鼠染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29,P=0.000),癫痫刺激组大鼠海马齿状回的内分子层Timm染色评分较癫痫非刺激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MES疗法可通过改善癫痫大鼠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组织学变化程度来影响齿状回神经元环路的形成,进而降低癫痫脑电波的发作频率.

  • 脊髓损伤对下丘脑AMPK通路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作者:程瑞动;黄黎英;杨婷;孙鹏;李琦;张利;李厥宝;叶祥明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对下丘脑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损伤导致2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方法 1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模组、三高饲料组和脊髓损伤组,每组6只.脊髓损伤组以改良的Allen's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假模组及三高饲料组行相同手术操作但不进行脊髓打击损伤,三高饲料组以三高饲料饮食构建糖尿病状态.监测3组大鼠血糖、糖耐量实验水平,造模后8周应用ELISA法检测3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定下丘脑组织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 结果 造模8周后,三高饲料组及脊髓损伤组较假模组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实验结果中,与假模组比较,脊髓损伤组大鼠在葡萄糖注射后15 min、60 min检测时相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高饲料组血糖在15、30、60及120 min 4个时相点均较假模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模组比较,三高饲料组及脊髓损伤组大鼠磷酸化AMP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液中TNF-α、IL-lβ、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可抑制下丘脑磷酸化AMPK表达,激活炎性信号通路,增强全身慢性炎症,从而诱发胰岛素抵抗.

  • 枸杞多糖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与自噬性死亡的作用

    作者:鱼洋;李星慧;濮璟楠;武秀权;罗鹏;王玖;费舟

    目的 探究枸杞多糖(LBP)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细胞凋亡与自噬性细胞死亡的调节作用. 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分为5组,对照组(不做OGD/R处理)、OGD/R组和OGD/R+LBP 15 μg/mL组、OGD/R+LBP 30 μg/mL组、OGD/R+LBP 60 μg/m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LDH释放率测定细胞损伤程度,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活化型Caspase-3定位,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蛋白表达量. 结果 OGD/R损伤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而不同浓度LBP(15、30、60 μg/mL)处理可明显减轻细胞损伤并降低LDH漏出率.TUNEL染色法检测显示OGD/R+LBP 60 μg/mL组细胞阳性凋亡数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OGD/R组相比,OGD/R+LBP 60μg/mL组活化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LC3Ⅱ/LC3 Ⅰ比值、Beclin 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Bcl-2/Bax比值、p6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BP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与自噬性细胞死亡对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 米诺环素抑制卫星胶质细胞激活对于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镇痛机制的研究

    作者:杨毅;韩晨阳;郭丽;官俏兵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通过抑制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镇痛的机制,为临床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实验支持. 方法 (1)采用激光化学诱导三叉神经损伤构建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50 μg米诺环素灌胃7 d),每组10只.测定3组大鼠神经颜面部支配区机械痛阈值,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内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白介素(IL)-1β的蛋白和mRNA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观察卫星胶质细胞的激活,同时行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采用硝酸甘油构建卫星胶质细胞的炎症模型,体外培养SD大鼠三叉神经部位卫星胶质细胞,将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低剂量组(15 μmol/L)、高剂量组(30 μmol/L),检测细胞内IL-1β和NF-κB的表达.Fluo-3/AM探针负载检测卫星胶质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 (1)米诺环素组的疼痛阈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诺环素组中NF-κB、IL-1β的蛋白水平以及mRNA的表达水平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染色实验中,假手术组NF-κB染色呈弱阳性,模型组呈强阳性,米诺环素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GFAP染色实验中,米诺环素组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2)米诺环素组细胞IL-1β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诺环素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米诺环素可以通过抑制卫星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炎症因子NF-κB、IL-1β的水平来改善三叉神经痛.

  • 生后早期感染对新生大鼠脑组织中转录因子Olig1、Olig2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艳;孙婷婷;孟孟;王军

    目的 探讨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少突胶质细胞因子1/2(Olig1、Olig2)在新生大鼠生后早期感染导致的脑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将192只新生3 d (P3)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缺氧组,每组64只,其中后2组分别于P3、P6时腹腔注射LPS(0.25 mg/kg)各1次,对照组同法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LPS+缺氧组在注射LPS前给予常压缺氧处理2h.依据取材时间点的不同将上述各组进一步分为P7、P10、P14、P21亚组,每亚组16只.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新生大鼠脑组织中Olig1、Olig2蛋白及阳性细胞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 LPS组与LPS+缺氧组Olig1、Olig2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细胞数均在P7时开始增加,在P10时达高峰,随后下降,且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及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缺氧组各时间点Olig1、Olig2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L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LPS组与LPS+缺氧组神经细胞发生水肿,数目减少,核固缩、碎裂、偏移. 结论 新生大鼠生后早期感染可引起脑损伤,缺氧与感染双重因素同时存在会更进一步加重脑损伤,且该病理生理过程有Olig1、Olig2的参与.

  • 创伤后颅内皮层静脉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傅世龙;李军;袁邦清;王守森

    皮层静脉作为颅内静脉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关系,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易发生皮层静脉损伤或受压,形成皮层静脉血栓,导致颅内静脉回流障碍,继而引发颅内高压及引流区域的脑实质损害,发生脑水肿、脑梗死或出血.本文现围绕TBI后皮层静脉相关的循环障碍综述如下.

  • 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冬雪;牛朝诗

    面肌痉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也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本文就面肌痉挛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三维影像技术评估、电生理评估、神经内镜的应用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的静脉循环评估及其手术价值研究进展

    作者:尹腾昆;王守森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SM)常导致上矢状窦狭窄或闭塞,引起静脉循环障碍,而侧支循环的建立为静脉回流提供了保障.详细准确的术前评估及合适的手术策略是实现保护正常静脉回流系统的前提.本文围绕PSM相关静脉系统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方法及其手术价值综述如下.

  • 帕金森病疼痛研究现状

    作者:莫晔嘉;朱立波;余刚

    帕金森病(PD)患者常合并疼痛、视觉、嗅觉、前庭觉等多种感觉障碍,其中疼痛是困扰患者的感觉症状,它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本身.提高对PD疼痛症状的认识并及时干预能显著改善PD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PD疼痛的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生理、评估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疼痛 治疗
  •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研究进展

    作者:齐洪武;曾维俊

    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HNH)是罕见的先天脑发育异常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解剖部位居于第三脑室底部、灰结节及乳头体的附近,主要由异位脑灰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纤维束等组成.本文就HNH的病因及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急性脑梗死溶栓一例报道

    作者:王凌云;侯静;张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初于1996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目前仍然是唯一被证实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转归的超早期治疗药物[1].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h内的患者,应尽快给予静脉rt-PA溶栓治疗[2].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将2周内严重外伤列为溶栓的相对禁忌证[3].关于脑梗死合并骨折是否能够溶栓治疗,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其安全性与可行性目前尚不清楚.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1例脑梗死导致摔伤后骨折患者,溶栓后治疗效果较好,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旨在探讨脑梗死合并骨折溶栓治疗的可行性.

  • 血小板无力症合并颅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席宇君;孙谕;宋应豪;董军

    血小板无力症又称Glanzmann病(glanzmann thrombasthenia,GT),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特点是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复合物(αⅡbβ3或CD41/CD61)存在质或量的先天性缺陷,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和血块退缩不良.颅内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大者需要手术治疗[1].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l例轻微外伤后发生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青年患者,现将治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报道

    作者:王金涛;潘曰峰;王寿刚;董丽华;郑加平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过去被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其是以CD1a+/CD207+树突状细胞异常克隆增生为特点的一类疾病,以局部或全身郎格汉斯细胞系统的异常组织细胞增生为表现,可造成局限性或广泛性脏器损害.该病好发于儿童,儿童发病率大约为(0.5~2)/10万[1].近年来,较大样本的成人病例亦有报道,成人发病率大约为(1~2)/100万[2].LCH几乎可侵犯所有器官,其中以骨骼和皮肤常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相对较少[3].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1例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LCH患者,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较为特殊,现将该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旨在增强临床同道对该病的认识.

  • 特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例报道

    作者:邵娜;张海宁;余洋;吕龙龙;孟红梅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ic olivery degenerationg,HOD)是一种罕见的跨神经突触变性,主要累及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延髓橄榄核通路,绝大多数继发于中脑、桥脑或小脑的出血、梗死或肿瘤性病变,导致远隔部位的下橄榄核神经元在原发病变后的一段时期发生顺行性空泡化变性,致使下橄榄核部位体积增大而并非萎缩,其中特发性HOD在临床上更为少见[1].笔者现报道1例以头昏、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并误诊为脱髓鞘疾病,无继发性病因的特发性HOD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 Headway duo微导管联合Onyx胶在脑膜瘤切除术前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浩;陈东;罗伟坚;戴黎萌;徐菲;胡继良

    目的 评价Headway duo微导管联合Onyx胶在脑膜瘤切除术前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脑膜瘤切除术前应用Headway duo微导管联合Onyx胶栓塞脑膜瘤12例,按Manelfe脑膜瘤供血方式分型显示I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栓塞前后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肿瘤染色结果评估肿瘤的栓塞程度并记录栓塞相关并发症. 结果 栓塞术后DSA显示:肿瘤少部分栓塞者0例,部分栓塞者2例,大部分栓塞者5例,肿瘤完全栓塞者5例.仅2例患者在栓塞过程中出现头面部疼痛感觉,操作停止后即消失;本组脑膜瘤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85 mL,平均手术时间为4.45 h. 结论 脑膜瘤切除术前应用Headway duo微导管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起到良好的血流阻断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03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疗效分析

    作者:修波;李萃萃;林和璞;徐如祥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lipomyelomeningocele,LM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神经管畸形,属于闭合性、显性脊柱裂,手术风险较大,预后相对较差[1-3].为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笔者回顾性分析陆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及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至2015年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403例L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着重探讨手术技术要点,现报道如下.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