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尹俊雄;曾宪容;程远;万鹏程;王普;任泗昌;代红源;郭富强

    目的 探讨影响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51例未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性登记研究,根据住院期间CT或MRI复查示有无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16例和非出血组135例.对可能影响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校正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以获得佳预测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入院时随机血糖、脉压差、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随机血糖(OR=1.274,95%CI:1.093~1.485)、脉压差(OR=1.208,95%CI:1.005~1.051)是影响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随机血糖为5.575 mmol/L、脉压差为35 mm Hg时具有佳预测效应. 结论 入院时随机血糖升高、脉压差增高的患者需高度警惕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可能.

  • 鼻咽癌放疗后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小蕾;马珊珊;罗东华;容小明;李子晨;付茹莹;沈庆煜;唐亚梅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视神经病变(RON)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199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2例鼻咽癌放疗后RON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眼科检查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 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RON常见的表现;18例于首程放疗后出现,2例于首程放疗过程中出现,2例于再程放疗中出现,共8眼失明,27眼视力下降.14例患者眼科检查发现眼底视神经萎缩改变.影像学检查发现视神经增粗30眼,视神经萎缩5眼.照射剂量≥70 Gy时患者RON的发生率高于照射剂量<70 Gy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咽癌放疗可引起视神经损伤,并常伴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异常及影像学表现.RON的发生与放射野、放射剂量有关.常规进行眼科及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张荣军;王晓峰;唐宗椿;刘建新;杨术真;彭雅滨;魏毅君;王军;张坤虎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对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自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选择的相应外科手术方式,总结出患者个体化的内外科治疗方法. 结果 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男性3651例(57.28%),女性2723例(42.72%);发病年龄在50~70岁者为多见(占52.79%);出血部位以基底核区(3592例,占56.36%)为常见;出血量以≤30 mL者(3137例,49.21%)较为多见;症状以恶心呕吐(4382例,68.75%)和肢体功能障碍(4293例,67.35%)为多见;GCS评分以5~8分者(2763例,43.35%)为多见;每年1~3月及9~12月为高发季节,发病比例分别占30.11%和40.68%.出血量大于30 mL的患者中,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治疗1月、3月后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等多种因素有关,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积极控制血压对其至关重要.出血量大于30 mL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 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蛋白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

    作者:李强;凌芳;聂德云;胡琴;胡仁琳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消退作用. 方法 选择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45)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90).易损斑块组抽血检查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和PAS组45例(阿司匹林1 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血清ox-LDL、PAPP-A和MMP-3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 结果 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血清ox-LDL、PAPP-A和MMP-3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亚组间该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PAS组患者血清ox-LDL、PAPP-A和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AS组和稳定斑块组,距治疗前下降幅度均大于A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IMT值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且PAS组该2项指标低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组低回声斑块数量较AS组明显减少,斑块消失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AS三联疗法具有更强的抗氧化降脂作用,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 早期一期手术治疗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

    作者:王超;韩国强;王俊;熊云彪;高方友;刘窗溪

    目的 探讨一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对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脑积水及脑组织颅骨缺损疝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8例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颅骨缺损、脑积水及脑组织颅骨缺损疝的患者,于术后2个月内一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治疗.观察术后及6~24个月后随访结果. 结果 术后10d复查头颅CT示脑积水消失31例,明显缓解7例;38例患者中线结构均居中,缺损区钛网修补满意,外观良好.随访6~24月,平均13月,复查头颅CT脑积水消失30例,明显好转6例,脑积水复发2例,经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积水消失.结论 早期一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治疗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颅骨缺损及脑组织缺损疝可取得良好效果,不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

  •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杨映珊;伍爱民;陆正齐;张炳俊;门雪娇

    目的 探讨血糖、血脂等因素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脑白质疏松(LA)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参加2010年我国华南地区脑卒中并发偏瘫的综合防治的多中心研究的106例2型DM并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D)患者,静脉抽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行头颅MRI检查,对皮质下白质高信号影(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影(PVH)严重程度进行分级(1级、2级、3级).并应用半定量方法计算LA分数.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A分数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HbA1c水平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WMH程度和PVH程度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DWMH和PVH程度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 患者LA分数与HbAIc、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457,P=0.000; r=0.400,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A分数会随HbA1c、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HbA1c水平患者LA分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WMH程度和PVH程度分别与HbA1c、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385,P=0.000,r=0.361,P=0.000;r=0.458,P=0.000,r=0.364,P=0.000),不同DWMH和PVH程度组间比较脑卒中史患者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的影响后,DWMH程度和PVH程度均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53,P=0.009;r=0.318,P=0.001). 结论 血清HbA1c水平是反映2型DM患者大量LA(包括DWMH、PVH)的重要生化指标.年龄、卒中史与2型DM患者LA严重程度有关.未发现血脂水平与2型DM患者大量LA严重程度相关.

  • 脑膜瘤内的血管分布和血管生成与HIF-1α、VEGF的关系

    作者:罗勇;林少华;黄权

    目的 探讨脑膜瘤内部的血管分布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膜瘤标本15例,收集每例标本硬膜鼠尾征处、基底中心、瘤中央、瘤缘4个不同部位的脑膜瘤组织,每个部位分别连续切片3张,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VEGF、HIF-1α的分布和表达. 结果 CD34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和细胞浆,染色呈棕黄色颗粒,VEGF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而HIF-1α主要在细胞核,少量在胞浆.尾征和瘤缘部位MVD、VEGF、HIF-1α的表达高于基底中心和瘤中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MVD与VEGF、MVD与HIF-1α、VEGF与HIF-1α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960,P=0.040;r=0.964,P=0.036;=0.998,P=0.002). 结论 脑膜瘤外周部的血管生成比中央区丰富;HIF-1α、VEGF在诱导并促进脑膜瘤的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树葆;张学广;李忠民;耿凤阳;郭传军;肖以磊;种宗雷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自2006年5月至2010年8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动脉瘤手术,且术后发现脑缺血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PO皮下注射,剂量为3000IU,连用3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治疗.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入院当天、EPO/生理盐水治疗后1、2、3、4、5周各进行一次评分.利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测定缺血当天及缺血后1、2、3、4、5周时2组患者脑缺血面积. 结果 治疗第3、4、5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9.4±1.9)vs(11.3±2.3)、(8.7±1.7)vs(10.8±2.2)、(7.9±1.6)vs(10.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第3、4、5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值分别为(21.6±4.1)%vs(16.8±3.1)%、(27.5±5.3)%vs(18.9±3.3)%、(32.8±5.5)%vs(19.5±3.4)%. 结论 EPO能够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微循环重建的机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作者:李正明;卜向飞;金孝东;丁涟沭;卞爱苗;蒋健;孙晓阳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超声引导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医源性脑出血或继发性神经功能损伤.术后影像学检测显示患者治疗等级为一级者40例(95.24%),二级者2例(4.76%),无三级病例(0%).仅1例患者术后2年复发. 结论 利用超声引导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定位精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提高肿瘤的根除率,预后较好.

  • 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不同添加物对激活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邹雨汐;尚江华;秦玲莎;唐艳萍;姜晓丹

    目的 探寻一种稳定有效的卵母细胞激活方法及体外培养体系,为下一步的治疗性克隆胚激活及培养实验提供相关参照. 方法 (1)选取具有第一极体的成熟兔卵母细胞随机分组,比较1.2 kV/cm、1.6 kV/cm、2.0 kV/cm场强的电激活及5μg/mL离子霉素(ION)激活对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2)激活处理后的卵母细胞,分别在添加0、10、20、40、80 ng/m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添加0、1×、2×胰岛素、转铁蛋白、硒化钠复合物(ITS)的M199液中培养,比较孤雌胚胎的卵裂率、8-16细胞胚胎比例、桑囊率以及囊胚细胞总数情况. 结果 (1)不同激活方式对兔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差异较大.ION处理组存活率高于2.0 kV/cm电激活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裂率、8-16细胞率、桑囊率上,ION处理组高于1.2 kV/cm电激活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0 ng/mL LIF组桑囊率高于80 ng/mL 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囊胚细胞总数上,20 ng/mL LIF组高于40 ng/mL LIF和80 ng/mL 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ITS组的桑囊率高于2×I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0×ITS组及1×ITS组的囊胚细胞总数分别为166.00枚、147.40枚,多于2×ITS组(78.0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ON处理激活新西兰大白兔卵母细胞能获得较好的分裂率和囊胚率;添加20 ng/mL LIF、1 ×ITS可以促进兔孤雌激活胚胎的后期发育.

  •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κB及下游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

    作者:蒋腾;高丽;陆杰;张健颖;张颖冬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Ang-(1-7)治疗组,每组各14只.缺血组及Ang-(1-7)治疗组均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CAO).用微型渗透泵分别给予假手术组及缺血组人工脑脊液(aCSF)0.5 μL/h治疗,给予Ang-(1-7)治疗组Ang-(1-7)(100 pmol/L,0.5 μL/h)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 h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皮层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 p65的空间分布以及阳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 结果 Ang-(1-7)治疗组缺血侧顶叶皮层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较缺血组降低约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7)治疗组缺血侧皮层细胞NF-κB p65由胞浆向胞核的移位被显著抑制,NF-κB p65阳性表达率较缺血组降低约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7)治疗组缺血侧皮层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71.603±18.539) pg/mL、(44.648±10.387) pg/mL]较缺血组[(104.763±24.412) pg/mL、(64.787±14.441) pg/mL]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ng-(1-7)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炎症反应,其可能通过作用于Mas受体或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促炎作用,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而实现.

  • 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在人脑外伤、急性脑缺血、癫痫后神经元中的异常聚集

    作者:朱林;纪祥军;王汉东

    目的 研究游离锌离子在脑外伤、急性脑缺血和癫痫患者神经元中的分布,为探讨锌离子是否参与上述疾病的神经元损伤提供形态学证据. 方法 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台上直接采集3例脑缺血标本、3例癫痫标本、5例脑外伤标本和5例相对正常新鲜皮层标本,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方法检测标本中的锌离子分布,应用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 脑外伤、急性脑缺血和癫痫患者皮层神经元内聚集了大量的锌离子,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含锌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终末,胶质细胞中未见明显着色.在正常皮层未见阳性反应产物沉积.进一步的HE染色提示这些富含锌的神经元呈明显损伤样外观. 结论 锌离子可能在脑外伤、急性脑缺血和癫痫的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 成人经单鼻-蝶窦入路相关解剖学角度的测量研究

    作者:龙青山;王向宇;覃成箭;马亚宾;陈祥荣;陈祎招;梁文

    目的 探讨成人经单鼻-蝶窦入路中的解剖学参数. 方法 前瞻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行头颅-颈CTA检查的294例成人的CT数据,行多平面重建并测量鞍底低点-鼻前棘根部-鼻腔底的夹角(∠1),上颌中切牙下端至外耳道连线与鼻腔底的夹角(∠2),鞍结节-鼻前棘根部-鼻腔底的夹角(∠3),鞍背-鼻前棘根部-鼻腔底的夹角(∠4),右/左侧蝶窦口-上颌嵴-鼻腔底的夹角(∠5/∠6). 结果 ∠1~∠6分别为(29.7±3.1)°、(29.5±3.1)°、(33.6±3.8)°、(28.8±3.6)°、(33.9±4.2)°、(33.6±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3、∠5、∠6大于∠l、∠2,∠4小于∠1、∠3,∠5、∠6大于∠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1与∠2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784,P=0.000). 结论 术前头颅CT多平面重建及相关解剖学参数的测定,有助于安全的打开蝶窦前壁及鞍底的开窗,上颌中切牙下端与双外耳道虚拟平面垂直于地面可作为经单鼻蝶窦入路的参考体位.

  •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构建膀胱反射弧对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俊;金勋杰;李贵涛;孙鸿涛;李奕奕;姜晓丹;蔡颖谦

    目的 通过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离断L5脊神经根对下肢功能的影响,以明确将其用于构建膀胱反射弧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11只,以大鼠右侧为手术侧,将其L5脊神经前、后根截断,左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侧.术后1d3只大鼠行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神经示踪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测试大鼠脊神经离断术前1d及术后3月一般性参数、个体化肢体参数、疼痛相关性参数、协调相关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神经示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侧L5节段脊髓前、后角均未见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对照侧L5节段脊髓前角、后角均可见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从而证实模型构建成功;术后3月大鼠的一般性参数、个体化肢体参数、疼痛相关性参数等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协调相关性参数中规律性参数(RJ)及右后-左前联动与术前1d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离断L5脊神经后仅影响下肢行走的协调性,对其余步态相关参数无影响,因而可用于膀胱反射弧的构建.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白质损伤及其炎症反应机制

    作者:陈裴;屈传强;焉传祝;郭洪志;王翠兰

    目的 通过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白质损伤的病理改变和检测炎症相关指标,探讨炎症反应在SHR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18只40周龄雄性SHR为实验组,同龄7只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为对照组,取动物脑组织,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及胶质酸性蛋白、神经中丝、髓鞘碱性蛋白的含量改变.同时取大鼠脑白质组织,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及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40周龄SHR脑白质出现明显损伤.HE染色显示出现脑白质疏松,免疫染色显示白质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神经轴索数量减少以及脱髓鞘改变.相对于WKY,SHR脑白质TLR-4、MCP-1和VCAM-1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脑白质损伤程度较轻的SHR,程度较重的SHR中TLR-4、MCP-1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HR脑白质损伤情况与脑白质疏松症类似;炎症反应参与脑白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导致脑白质损伤的因素之一.

  • 西洛他唑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ARP/AIF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

    作者:巴晓红;刘英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在海马CAI区的表达,探讨西洛他唑预处理能否通过PARP/AIF途径发挥脑保护作用. 方法 将13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洛他唑组,每组45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西洛他唑组造模前灌胃给予30 mg/kg剂量西洛他唑(2次).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6 h、24 h、72 h)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15只.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IF、腺苷二磷酸核糖(PAR)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RT-PCR法检测AIF 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AIF核移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AIF、PAR含量及AIF mRNA表达明显增加,24 h时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组再灌注6h、24 h、72 h各亚组凋亡细胞数较模型组中各亚组明显减少,AIF、PAR含量较模型组各亚组明显降低,AIF mRNA表达亦明显减少,24h时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西洛他唑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抗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缺血损伤引起的PARP的过度活化及AIF的易位而实现的.

  • HAUSP与NANOG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程传东;牛朝诗;杨洋;王阳;李冬雪

    目的 探讨HAUSP、NANOG在胶质瘤细胞中的定位及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了解二者在胶质瘤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72例,其中WHOⅡ级19例、WHOⅢ级25例、WHOⅣ级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AUSP、NANOG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常规培养U87胶质瘤细胞株,双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U87细胞HAUSP/NANOG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不同级别胶质瘤中HAUSP蛋白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26,P=0.000),且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越高,HAUSP蛋白阳性细胞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和HAUSP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26,P=0.000);不同级别胶质瘤中NANOG蛋白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68,P=-0.000),且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越高,NANOG蛋白阳性细胞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和NANOG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85,P=0.000);胶质瘤细胞U87中,两者均有表达,且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核. 结论 HAUSP与NANOG两者在胶质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肿瘤恶性度相关;NANOG作为维持胶质瘤细胞未分化或低分化状态的标记物,HAUSP的去泛素化作用可能对于NANOG维持胶质瘤细胞的未分化状态有重要作用.

  • 迷走神经刺激术在难治性癫痫领域的临床进展

    作者:刘爱华;宋璐;王玉平

    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通过躯体性刺激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一种方法.自1883年以来,许多学者对VNS的抗癫痫作用进行了研究,终认为VN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新途径[1-3].1997年7月VNS首次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认证,用于成人和年龄大于12岁青少年癫痫的辅助治疗.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100 000的患者接受了VNS治疗[4].

  •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毛之奇;李萌;凌锋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从创始至今已经有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其方法主要是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然而,对于复杂的动脉瘤如巨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蛇形动脉瘤,或存在动脉分支融合进瘤壁的动脉瘤等,难以通过单纯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而需行颅内外动脉搭桥合并动脉瘤孤立手术来治疗.但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由于技术复杂、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行动脉搭桥术的医生必须对动脉搭桥术治疗动脉瘤的历史、手术指征和搭桥方法有明确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技术治疗复杂动脉瘤.故本文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动脉瘤的发展历史、手术指征和搭桥方法进行综述.

  • 少突胶质细胞的钙信号

    作者:王凌云;肖岚

    钙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机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其胞内的钙信号传递依赖于胞内外的钙离子(Ca2+)浓度差,表现为胞质内钙的变化.Ca2+进入细胞内与钙的受体如钙调素(calmodulin,CaM)结合后发挥系列效应.以往认为Ca2+仅在兴奋性细胞中起传递信号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无论是兴奋性还是非兴奋性细胞,钙都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信号转导及基因的表达调控.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细胞,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非兴奋性细胞,其对于细胞外的刺激可表现为胞内钙浓度的变化从而调控细胞活动.

  • 缺血性脑卒中的皮质脊髓束的病理生理与干预研究

    作者:密丽;刘伟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后遗留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还影响患者其他功能的康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皮质脊髓束作为大脑支配肢体随意运动的关键通路,其在脑卒中后继发的病理变化及重塑,可能在神经功能的恢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作者:谢惠芳;贺荣霓;颜振兴;张旺明

    目的 分析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HS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后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于2010年6月收治的l例HS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DBS治疗后预后. 结果 本例患者男性,12岁,发病年龄较早,临床以肌张力障碍、智能障碍、构音困难、锥体束受累为主要症状,病程进展较快;头颅MRI表现为典型的“虎眼征”;采用DBS[刺激靶点为双侧苍白球内侧部]治疗后半年患者运动症状明显改善,但言语及智能改善不明显,随访1年患者病情平稳. 结论 典型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症状是临床诊断HSS的重要依据,DBS能改善HSS患者的运动症状,是该病是有限的可选择治疗手段之一.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全身抗凝治疗与局部溶栓治疗疗效比较

    作者:欧阳至吉;陈岚

    目的 探讨全身抗凝治疗与局部溶栓治疗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差异. 方法 选择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共4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全身抗凝治疗组及局部溶栓治疗组,每组各21例.对比2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溶栓后造影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全身抗凝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为33.4%,明显低于局部溶栓治疗组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溶栓治疗组患者mRS评分明显低于全身抗凝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行溶栓后造影复查,局部溶栓治疗组患者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全身抗凝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溶栓治疗较全身抗凝治疗更有利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改善,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期血管开通的初步体会(附二例报道)

    作者:宁群;王玉斌

    目的 探讨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进展期行血管开通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收治的2例确诊为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第2天和第5天实行血管开通,并观察其术前及术后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 结果 1例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7分,术后20d下降到5分;1例术前NIHSS评分14分,术后20 d下降到2分.2例患者均无任何手术并发症. 结论 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进展期行血管开通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

  • 王忠诚院士生平

    作者:

    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九、十届全国人代大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杰出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教授因病于2012年9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关键词:
  • 一种检查病理反射的新方法

    作者:郭德鸿;雷震;刘树华;张向东;陈世洲;陈汝行

    目的 介绍一种检查病理反射的新方法——压甲反射,同时探讨压甲反射作为一种反映锥体系损伤的病理反射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1年9月1~3日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通外科和神经外科在院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巴宾斯基法、夏道克氏法、戈登氏法及压甲反射法检查患者双下肢,所得结果以巴宾斯基征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汇入四格表中,计算出相关诊断指标. 结果 以巴宾斯基征作为金标准,夏道克氏法的假阳性4例,假阴性0例;戈登氏法的假阳性4例,假阴性24例;压甲反射法的假阳性6例,假阴性6例.后3种检查方法的尤登指数分别是0.946,0.250,0.748. 结论 压甲反射同样是一种病理反射,可作为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反射的常规方法.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