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帕金森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练学淦;徐进;赵建法;祝育青;于苏文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门诊或住院的47例帕金森病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进行SSR检测,并对其中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上肢潜伏期明显延长(1.55±0.18 vs 1.42±0.29),波幅明显降低(1.87±0.26 vs 2.56±1.47);下肢潜伏期明显延长(2.13±0.16vs 2.04±0.27),波幅明显降低(0.49±0.21 vs 0.76±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相比,上肢潜伏期明显延长(1.56 ± 0.17 vs 1.53 ± 0.15),波幅明显降低(1.75±0.21 vs 1.89±0.33);下肢潜伏期明显延长(2.17 ± 0.18 vs 2.08±0.24),波幅明显降低(0.46±0.20 vs 0.51±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SR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相一致,其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诊断价值.

  • 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智斌;黄戈;董家军

    目的 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经验. 方法 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38例听神经瘤进行切除手术.距乙状窦后缘内侧1.5 cm做一小直切口,形成直径2.5~3.0 cm大小骨窗,术毕骨瓣复位固定. 结果本组听神经瘤全切33例,次全切5例;3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听力保留;无死亡病例,脑脊液漏1例,术中无一例输血,无皮下积液.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明显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切口愈合好,具备微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乌拉地尔降低脑温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青;张世忠;彭萍;刘策;伍刚;徐永革;周敬安

    目的 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乌拉地尔降低脑温的效果. 方法 选取90名南沙巡防区战士,分成老战士组、新战士组、新战士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3组,在湿热环境下20 min内跑步3000 m,测定跑步前后的体温,以反映脑温的变化. 结果跑步前3组战士之间的体温没有明显差别,跑步后3组战士之间的体温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战士服药组上升幅度小,新战士组升高幅度大. 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中新、老战士出现的耐受和适应情况不同,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明显降低脑温.

  • 表现为脑梗死的41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分析

    作者:甄建壮;洪安辉;赵焕宁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MR显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青霉素治疗有效,且疗效较好,但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

  • 神经内镜在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赵虎林;田增民;徐永革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例松果体区占位患者运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解除梗阻性脑积水,同时在神经内镜下行活检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结果 20例患者均解除脑积水,并同时明确病理,均为生殖细胞瘤. 结论 在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治中,神经内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诊疗方法 .

  • 阿尔茨海默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燕;马崔;刘继元;施海姗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血管因素在AD发病和病情变化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收集自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广州市脑科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64例AD,42例VD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总动脉(CCA)距分叉2 cm处,颈内动脉(ICA)距起始段膨大部位远端1.0~1.5cm处,观察动脉形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态大小和血管内径等.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69例).痴呆患者行简易智能评分(MMSE). 结果痴呆患者IMT明显增加,内径明显扩大,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和VD两组患者相比较,IMT与斑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与痴呆评分呈负相关(r=-0.389,P=0.000).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AD和VD发病密切相关,硬化程度与痴呆程度明显相关.

  • 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袁冠前;薛洪利;吕搏川;史学颖;卢乐平;张海峰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致痫灶位置与脑软化灶的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例患者致痫灶位于外伤软化灶周围(2~7 cm);5例为颞叶癫痫,其中4例为颞叶内侧型(3例受伤时年龄1.5~5岁,术后病理显示海马胶质细胞增生)、1例为颞叶外侧型.13例患者均在皮层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治疗,4例同期行颅骨修补术.经2~5年随访,总手术有效率92.3%,优良率84.6%. 结论 外伤性癫痫致痫灶常位于软化灶周围;小于5岁的重型颅脑损伤易导致海马硬化;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疗效较好,一经诊断,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 应用CT断层图像构建颅内动脉瘤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作者:王芙昱;许百男;刘磊;具海月;张小军;李晓阳

    目的 基于螺旋CT断层原始图像,利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与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进一步进行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方法 利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层厚0.625 mm,层间距0.5 mm,获得颅内动脉瘤的CTA图像.应用Mimics直接读入Dicom格式的原始图像,采用阈值分割与手动分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得到感兴趣的部位,主要包括载瘤动脉和动脉瘤,对图像进行三维计算,调用FEA模块的Remesh功能,获取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模型的面网格格式,文件以lis格式保存并输出,直接导入ANSYS软件转化成IGES文件,导入ANSYS Workbench生成体网格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结果建立了精确、快速的颅内动脉瘤三维有限元几何模型,面网格文件可直接导入ANSYS软件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Dicom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的应用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Mimics软件可以直接建立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有限元几何模型,提高了效率.

  •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良;徐如祥;张洪钿;王金伟;成友军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技巧,减少神经损伤和并发症. 方法 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1例,对肿瘤暴露、显微手术技巧、手术中特殊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功能保留17例,听力保留5例.术中出现心跳短暂停止1例,术后短期并发症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的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安全的手术方法 ,良好的手术技巧、对解剖的熟悉是全切肿瘤、减少神经损伤和并发症的关键.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贾军;钟天安;叶宇;石小峰;尹勇;尹夕龙;仪立志

    目的 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的预后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GCS≤8分),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常温治疗组(40例).常温治疗组患者应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合并应用冰毯实行亚低温治疗(患者躺在冰毯垫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2~34℃,并根据病情需要维持3~14 d).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电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CD11b、CD18和TNF-α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金良;谭峰;丁德权;黄涛;吴海科;张明霞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D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 方法 165例ACI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一般康复组(50例)、综合康复组(65例)3组,并选择32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测定4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外周血多形核细胞(PMN)、单核细胞(MN)黏附分子CD11b、CD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分别用改良爱丁保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评定表(MESSS)、Fugle-Meyer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BI)评定功能评分. 结果 综合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疗效更优.对照组、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2、4周时PMN、MN CD11b、CD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治疗后1周PMN、MN CD11b、CD18和TNF-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时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MN CD11b、CD18和TNF-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治疗后2、4周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降低更明显;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增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患者治疗后4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组较一般康复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D11b、CD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有关.

  • 64排螺旋CTA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探讨

    作者:叶华卫;李宏伟;宋彧;周永生;吴良贵;于辉天;王刚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 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vWF水平变化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施静静;刘振华;刘亚杰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行颅内大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与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2月至10月收治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并行颅内大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为病例组(3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0例).病例组患者按术前颅内大动脉狭窄程度是否≥70%分为重度狭窄和非重度狭窄两个亚组.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S-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病例组手术前后血浆vWF水平. 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重度狭窄亚组治疗后血浆vWF水平及其治疗前后变化量均明显高于非重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00). 结论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浆vWF水平及其治疗前后变化均与术前血管狭窄程度有关,狭窄程度越高,术后血管内皮损伤越重.

  • 可吸收材料行儿童颅骨修补的临床探讨(附四例报道)

    作者:金铂;富壮;乔京元;苏亦兵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修补材料. 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至2006年收治的4例颅骨缺损患儿以人工可吸收材料(乳酸聚合物)及羟基磷灰石联合应用于颅骨修补. 结果经3年随访,4例病例中3例成功,1例失败. 结论 以可吸收材料及羟基磷灰石骨联合修补儿童颅骨缺损,可较好的解决修补材料影响儿童颅骨发育的问题,可成为治疗儿童颅骨缺损的重要手段.

  • 颅咽管瘤侵袭第三脑室的方式对手术切除的影响

    作者:漆松涛;骆实;张喜安;樊俊;彭俊祥;潘军

    目的 探讨大型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的关系在肿瘤切除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白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大型颅咽管瘤患者72例.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所见对其进行分类,每一类肿瘤根据大小及其与第三腩室底的关系分为3级,根据术中判断和术后CT和(或)MPd增强扫描结果确定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程度,分析肿瘤分级与手术切除程度的关系. 结果颅咽管瘤总体上可以分为第三脑室内型(本组7例)和第三脑室累及型(本组65例)两大类;手术切除程度在不同分级肿瘤间总体分布位置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明确大型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底及下丘腩结构间的关系对提高大型颅咽管瘤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西锋;段传志;冯金福;汪求精;何旭英;郭燕舞;柳晓秋;闫中杰;赵信德;林建浩

    目的 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罔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 结论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 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罔要谨慎.

  • 损伤性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突触蛋白的动态表达

    作者:林元相;徐如祥;姜晓丹;康德智;柯以铨;杜谋选;许丽双

    目的 通过观察FeCl2皮层注射致损伤性癫痫(PTE)模型大鼠海马、额叶突触蛋白P38的表达变化.探讨突触可塑性在PT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0).采取立体定向皮层注射FeCl2(0.1 moL/L,10μL)建立PTE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观察各组大鼠EEG的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1 h、7 d、14 d、30 d)海马、额叶P38的表达. 结果大多数模型组大鼠在注射FeCl2后不久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不同时间点右侧额叶P38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致痫1h后,CA3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层和齿状回(DG)分子层P38表达均无明显变化,7 d后P38表达增加,维持到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突触蛋白P38表达相关的突触可塑性变化在PT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STAT3激活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文娟;徐凯;荣玉涛;马红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激活变化,探讨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关系. 方法 9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6 h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取相应部位脑组织行TTC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缺血后TTC染色可见部分右侧大脑半球失染呈白色.缺血6h组再灌注0 h较缺血2 h再灌注0 h TTC失染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失染面积较灌注0 h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定位:STAT3在胞浆中表达,磷酸化STAT3(P-STAT3)在胞核中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不引起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但P-STAT3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24 h达到峰值.STATS激活的水平与TTC失染面积变化呈负性相关(缺血2 h组:r=-0.680,P<0.05;缺血6 h组:r=-0.672,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AT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缺血区域磷酸化水平增加,其激活水平与梗死面积相关.

  • 60Coγ射线辐照神经移植后神经传导速度观察

    作者:王新园;常德海;魏旭军;谢世华;韩春鸣;盛金生

    目的 探讨变性神经移植后神经传导速度情况. 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实验组将60Coγ射线先期辐射处理后的兔自体神经原位再植,对照组切除后不经辐射直接自体再植,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再植术后4月、6月和8月分别对3组大鼠行电生理检查,观察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术后4月实验组的神经传导速度[(47.047±1.203)m/s]与正常组[(92.156±6.456)m/s]、对照组[(54.717±4.139)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6月和8月实验组与正常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段自体神经(约3cm)经60Coγ射线先期处理后再植,神经传导速度可逐渐恢复正常.

  • 大鼠脑室系统出血模型的建立

    作者:彭建伟;许予明;刘强;张松坡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制作过程简单、创伤小的大鼠脑室系统出血模型的方法 . 方法 取大鼠自体动脉血立体定向下注入右侧侧脑室建立大鼠腩室系统出血模型,对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观察脑室及室周脑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本方法 模型成功率为88.9%(16/18),注血后6h大鼠出现行为异常,7d后行为异常好转;光镜下观察发现注血后24h模型组大鼠室管膜连续性遭到破坏,细胞间隙增宽,室周脑组织轻度水肿及出现红色坏死神经元.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造模方法 模型稳定,制作创伤小,病理变化接近临床.

  • 高张盐水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何荣芝;黄焕森;田文志;常业恬

    目的 研究高张盐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含水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高张盐水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P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7.5%高张盐水组(HS-A组)、4.2%高张盐水组(HS-B组),每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再灌注前经股静脉分别给予7.5%NaCl(HS-A组)或4.2%NaCl(HS-B组),P组和IR组不给任何药.检查再灌注前,再灌注后30 min、60 min、90 min时的血清Na+浓度.再灌注22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然后断头取脑检测左右两侧脑含水量;取缺血侧前脑皮质测TNF-α含量;取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输入高张盐水后,HS-A组和HS-B组大鼠血清Na+浓度明显升高,HS-A组持续到再灌注后90min,HS-B组在再灌注60min后基本恢复正常.IR组大鼠两侧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增加,缺血侧增加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组和HS-B组大鼠两侧脑含水量较IR组相比明显减少,并以缺血侧减少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IR组相比,HS-A组和HS-B组大鼠脑组织TNF-α含量明显降低,凋亡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神经缺陷评分也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张盐水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脑组织TNF-α含量,减轻脑细胞凋亡,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

  • 鱼藤酮对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及阿糖胞苷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虔;程焱;刘崴;阎卫红

    目的 观察鱼藤酮毒性作用及阿糖胞苷(ara-c)干预对体外培养中脑腹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中脑腹侧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成9组,分别为对照组,10、20、40及60nmol/L鱼藤酮短时程损伤组(用相应浓度鱼藤酮处理24 h),10及20 nmol/L鱼藤酮长时程损伤组(相应浓度鱼藤酮处理30 d),10及20 nmol/L鱼藤酮长时程损伤+ara-c处理组(相应浓度鱼藤酮处理30 d,500nmol/L ara-c处理6 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增殖情况,GS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GSH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和Western blot检测GDNF的表达情况. 结果短时程损伤各组10和20 nmol/L鱼藤酮作用 24 h未能使细胞GSH含量及GDNF表达降低,但40和60 nmol/L鱼藤酮作用24 h可使细胞GSH含量降低、GDNF表达减少.长时程损伤组10和20nmol/L鱼藤酮作用30 d后处于增殖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增高,GSH含量未见降低.但GDNF表达量减少:500nmol/L ara-c抑制细胞增殖后,可使GDNF的表达回升至接近对照组水平且GSH含量明显提高. 结论 鱼藤酮可影响中腩腹侧旱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恶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存微环境;低浓度ara-c可通过抑制旱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恢复GDNF表达量并明显提高GSH含量,提示ara-c对帕金森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抑制剂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谭玉燕;王志全;周海燕;陈生弟

    目的 利用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观察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OCH-L1)抑制剂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5、10、25、50、75、100 μmol/L)的UCH-L1抑制剂作用SK-N-SH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检测凋亡的细胞核及Western blot检测UCH-L1蛋白、单个泛素分子及多聚化泛素蛋白的表达、荧光检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功能. 结果经UCH-L1抑制剂处理24 h后SK-N-SH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随着UCH-L1抑制剂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活力在抑制剂浓度为50μmol/L时.作用24h后即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染色可见凋亡细胞碎裂的细胞核;Western blot检测到细胞内UCH-L1蛋白表达没有变化、单个泛素分子水平下降、多聚泛素化蛋白增加;荧光检测显示UPS功能下降.结论 UCH-L1抑制剂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在凋亡过程中,UPS功能下降、细胞内多聚泛素化蛋白堆积可能发挥了作用.

  • 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章;康德智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也称为脑外伤,其发生率高、死残率高、后遗症多,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TBI的严重后果包括:运动功能缺陷、知觉障碍、认知缺陷、语言障碍、外伤性癫痫、人格改变等,其中认知障碍为持久和严重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在注意力和记忆力两方面.研究表明空间记忆缺失发生于各种程度的TBI之后,而有关TBI之后认知障碍的确切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认知障碍
  • 小胶质细胞和放射性脑损伤

    作者:董晓荣;伍钢

    放射治疗是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尤其在神经系统肿瘤,由于其部位的限制和血脑屏障的存在,手术和化学治疗的效果常不理想,而有的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脑干胶质瘤等,放疗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 神经干细胞壁龛与脑肿瘤干细胞壁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明武;牛朝诗

    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 stem cells,BTSCs)发现以来,BTSCs的来源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TSCs起源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sells,NSCs)的基因突变 [1],而新提出的干细胞壁龛(niche)学说认为壁龛作为十细胞生存的微环境,通过与干细胞之间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作者:赵春平;赵国良;罗永春;秦家振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发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理变化导致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局限性扩张.其病程隐匿,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极高,首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即有8%~32%的患者死亡,1年内致残、致死率在60%以上,2年内在85%以上 [1].

  • 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卒中预防

    作者:陈孝东;王光胜;曹勇军

    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再发风险均较高,且临床过程不可逆,因此预防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关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患者卒中预防的新研究进展.

  • Notch信号转导相关分子的构成、激活机制与调节

    作者:李宝园;丰玲;王雁春;郭敏芳;马存根

    Notch基因是在果蝇体内被发现的,该基因的部分功能缺失会在果蝇翅膀的边缘造成一些缺刻 [1].后续的研究表明,Notch基因位点突变的半合子或纯合子果蝇在胚胎期死亡.

  • 甲状腺片替代治疗剂量不足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报告

    作者:苏净;常高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由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 h,且没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明确证据 [1].TIA病因多种多样,在此报道1例因甲状腺片替代治疗剂量不足,致心动过缓从而影响脑灌注的病例.

  • 以偏侧肢体抖动为首发症状的Moyamoya病一例

    作者:周艳玲;梁辉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 以动态TCD高颅压为主要表现的小脑蚓部肿瘤一例

    作者:高凤玲;王俊芳;徐忠宝

    患者 男性,32岁,以反复发作性头痛50 d于2005年3月30日入院.头痛以顶、枕部胀痛为主,改变体位时加重;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出汗,5~10min自行缓解;病程中曾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持续10min左右自行缓解.

  • 复方炔诺酮片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朱振国;黄艳君;邵蓓

    患者女,31岁,既往长期口服避孕药(复方炔诺酮片)14年,每天1片.此次因突发头痛、呕吐10d,伴意识不清、肢体抽搐1次于2008年4月15日入院.

  • 加味四逆汤治疗脑出血伴血管源性脑水肿23例

    作者:梁伟雄;张世忠

    四逆汤为<伤寒论>名方,由附子、干姜、炙干草组成,中医理论认为它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心肌梗死、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阳衰阴盛者,药理研究已证实其具有显著的升压、强心、抗休克等作用.

  • 矢状窦切开置管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张成峰;刘选平

    颅内静脉窦通常因大脑的血液循环血流较快,不易造成血栓形成,但在外伤及一些高凝状态等情况下也可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YST).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