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血清ghrelin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

    作者:夏威;张云;张菱;李明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9例老年T2DM患者,依据认知功能分为MCI组(n=28)和认知功能正常组(n=31),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血糖及认知功能正常的30例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ghrelin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索(FINS)、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H)及体质量(W),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1)M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的血清ghrelin水平[(14.3±3.2)μgg/L、(17.4±2.5)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0.2±2.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ghrelin水平与FINS、BMI、W、HbA1c和HOMA-I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49,P=0.000;r=-0.483,P=0.000;r=-0.313,P=-0.006;r=-0.461,P=0.000;r=-0.547,P=0.000),与TG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261,P=0.01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ghrelin、HOMA-IR、HbA1c是影响老年T2DM合并MCI的危险因素(β’=-1.051,P=0.006;β’=0.522,P=0.014;β'=0.862,P=0.018). 结论 Ghrelin在老年T2DM合并MCI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聚醚醚酮与钛网在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成形术中临床应用效果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孙新林;王继辉;黄敏;金法;黄柒金;柯以铨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EEK)和钛网在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同一诊疗组自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成形术的86例颅骨缺损患者,其中应用PEEK材料行颅骨成形术28例(PEEK组),应用钛网材料行颅骨成形术58例(钛网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塑形效果及治疗费用. 结果 与钛网组比较,PEEK组患者的年龄较小,颅骨成形术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K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钛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修补材料是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4.486,P=0.047,95%CI:1.021~1 9.703).PEEK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钛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K组患者对颅骨成形术的塑形满意率高于钛网组患者(96.4% vs.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钛网比较,去骨瓣减压术后应用PEEK行颅骨成形术具有并发症少、塑形效果更好等优点,但其费用高,可作为颅骨成形术的备选材料.

  •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测定

    作者:钟水生;胡琼力;李志刚;廖硕希;胡运新;杨慧;唐晓梅;包泽岩;潘梦秋;王玉周

    目的 观察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方法 选择自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并完成睡眠多导监测(PSG)的发病6 h~3周的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不合并OSAS的脑梗死组(AHI<5/h,n=89)和合并OSAS的脑梗死组(AHI≥5/h,n=111),并进一步根据AH1将合并OSAS的脑梗死组分为轻(5/h≤AHI<15/h)、中(15/h≤AHI<30/h)、重(AHI ≥30/h)3个亚组;同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为界,将不合并OSAS的脑梗死组和合并OSAS的脑梗死组分别分为NIHSS评分≤10分亚组及NIHSS评分>10分亚组.对所有脑梗死患者进行一般情况、生化指标、清晨血压、血清皮质醇水平、睡眠参数等方面的检测,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血清皮质醇水平的主要因素. 结果 (1)合并OSAS的脑梗死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195.41±75.31) μg/L]明显高于不合并OSAS的脑梗死组[(158.65±77.2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重度OSAS的脑梗死亚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227.32±75.12) μg/L]较合并轻度OSAS的脑梗死亚组[(175.21±75.13) μg/L]、合并中度OSAS的脑梗死亚组[(191.27±71.50) μg/L]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IHSS评分>10分亚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NIHSS评分≤10分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皮质醇水平随AHI、NIHSS评分增加而升高(β=89.984,95%CI:71.325~108.644,P=0.000;β=0.923,95%CI:0.377~1.468,P=0.001),随呼吸暂停长时间延长而升高(β=0.804,95%CI:0.262~1.325,P=0.000),随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增加而降低(β=-0.709,95%CI:-0.290~-0.041,P=0.000). 结论 合并OSAS的脑梗死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且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合并OSAS程度越高,血清皮质醇水平越高.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荣华;曹洁;宣井岗;朱旭成;邵华明;彭亚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中重度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02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资料,记录患者侧支血流分级情况[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TOAST分型、介入治疗方式、术后即刻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以及人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记录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随访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同时将mRS≤2分患者归为预后良好组,3≤mRS≤6分患者归为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1)患者术后ASITN/SIR 0~2级201例,3~4级101例.术后血管再通率(TICI≥2b级)为89%,其中TICI 3级为66.2%,TICI2b级为22.8%,TICI2a级为5.6%,TICI1~0级为5.4%.入院时NIHSS评分为(16.8±4.7)分,出院时NIHSS评分为(8.4±3.9)分.术后症状性出血率为10.9%.(2)90 d随访时,预后良好率为49.3%,预后不良率为50.7%,死亡率为8.3%.(3)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年龄、是否合并心房颤动、人院时NIHSS评分、取栓次数、侧支循环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1.162,95%CI:1.018~1.329,P=0.016;OR=1.008,95%CI:1.003~1.019,P=0.007). 结论 对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中重度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迅速、安全、有效地实现血管再通及血流恢复.

  • 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乔琦;王惠娟;曲珍珍;岳赞;王炳雷;边鑫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白质稀疏、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对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4例脑血管病患者,行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并依据MARS量表记录CMBs的分布及数目.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影响CMBs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CMBs与脑白质稀疏、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1,P=0.024,95%CI:1.009~1.137)、高血压(OR=3.875,P=0.012,95% CI:1.347~11.148)、脑白质稀疏(OR=2.080,P=0.005,95%CI:1.245~3.475)、腔隙性脑梗死(OR=2.326,P=0.003,95%CI:.336~4.050)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MBs的严重程度与脑白质稀疏及腔隙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564,P=0.000;r=0.762,P=0.000). 结论 高血压、脑白质稀疏、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高龄人群易伴发CMBs,且CMBs的严重程度与脑白质稀疏及腔隙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关.

  • 脑微出血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常琳;常悦悦;余传庆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早期判断患者预后及预防. 方法 对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47例TIA患者,均在人院时及不同方案治疗(他汀治疗基础上给予单抗治疗29例、双抗治疗103例、抗凝治疗15例)1周后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评估CMBs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结果等,及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90 d内脑卒中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IA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首次头颅影像学检查示存在CMBs患者共30例,治疗1周后复查示新增CMBs患者2例(单抗治疗1例,双抗治疗1例),不同治疗方案间新增CMBs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90 d随访中,147例TIA患者中发生脑卒中9例,未发生脑卒中13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发生组在心房颤动、ABCD2评分、颈动脉狭窄≥50%、CMBs、脑白质高信号比例方面与脑卒中未发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MBs是TIA后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26,P=0.003,95%CI:0.320~2.390). 结论 CMBs可以预测评估TIA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 XGboost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90 d内复发再入院风险的预测效果分析

    作者:许源;马健勇;葛艳秋;黎敏;任元凯;易应萍

    目的 评价XGboost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90 d内复发再入院风险的预测效果,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再入院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070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Gboost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患者出院后90 d内复发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比较两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以评价XGboost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出院后90 d内复发再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520例,发病率为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OR=1.016,P=0.000,95%CI:1.008~1.025)、高血压(OR=4.598,P=0.000,95%CI:3.717~5.687)、肺部感染(OR=1.452,P=0.025,95%CI:1.048~2.01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013,P=0.006,95%CI:1.004~1.022)、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OR=1.161,P=0.000,95% CI:1.090~1.237)、碱性磷酸酶(OR=1.003,P=0.023,95% CI:1.000~1.005)是复发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XGboost模型显示排名前六位的复发再人院的影响因素分别为高血压(重要度评分32分)、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重要度评分20分)、直接胆红素(重要度评分19分)、住院天数(重要度评分18分)、肺部感染(重要度评分15分)、碱性磷酸酶(重要度评分14分).ROC曲线分析显示,XGboost模型预测复发再入院的ROC下面积[0.792 (95%CI:0.717~0.762)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0.739 (95%CI:0.764~0.818)]提升了约5个百分点,且模型灵敏度(89.30%)、约登指数(0.444)均明显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77.3%、0.405).结论 XGboost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90 d内复发再入院的预测效果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可应用于复发再人院的预测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模式电生理监测在腰骶段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郝帅;宋启民

    目的 探讨多模式电生理监测在腰骶段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切除手术治疗的31例腰骶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肿瘤均位于T12椎体水平以下,术中均应用双下肢运动诱发电位(MEP)、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球海绵体括约肌反射(BCR)及肌电图等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脊髓功能.结果 31例肿瘤中全切除28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中有29例患者的电生理监测达到了预警标准,其中一过性改变27例,永久性改变2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JOA评分改善率为100%(治愈)者4例,大于60%(显效)者20例,25%~60%(有效)者5例,小于25%(无效)者2例. 结论 腰骶段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手术中应用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保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二便功能和性功能相关神经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 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试验在缺血性脑卒中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关联研究

    作者:梁春阳;张强;王斌;罗永春;张振海;何子俊;杨阳;曲雪男;徐如祥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试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后的凝血功能监测中的相关性、一致性以及对并发症的判断价值. 方法 选择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予抗血小板治疗,5d后分别采用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R时间、K时间、α角度、大幅度(MA)]和常规凝血试验[参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行凝血功能监测.分析该两种凝血功能监测方法评估凝血状态时的相关性、一致性,及其判断并发症(症状性脑出血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1)R时间与APTT、K时间与APTT、α角度与FIB、α角度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关系,K时间与FIB、K时间与血小板计数、α角度与APTT呈负相关关系.(2)R时间与APTT(κ=0.266,P=0.000)、K时间与APTT(κ=0.134,P=0.024)、α角度与FIB(κ=0.162,P=0.007)在评估高凝状态时具有一致性,R时间与APTT(κ=0.211,P=0.001)、K时间与APTT (κ=0.198,P=0.002)、K时间与血小板计数(κ=0.388,P=0.000)、α角度与血小板计数(κ=0.099,P=0.041)在评估低凝状态时具有一致性.(3)血栓弹力图判断症状性脑出血的敏感性为73.68%,而常规凝血试验为47.39%;血栓弹力图判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敏感性为17.65%,而常规凝血试验为58.82%. 结论 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试验的部分参数存在相关性,且在评估凝血状态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常规凝血试验判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更为敏感,而血栓弹力图在判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风险方面更有优势.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研究

    作者:郭秀丽;王传宝;郭蕾

    目的 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小脑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病理机制. 方法 将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组(采用足垫皮内注射自身免疫性抗原构建大鼠EAE模型),免疫后第12天起持续记录大鼠的行为学评分,免疫后第23天取材行HE和坚牢蓝(LFB)染色观察大鼠小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小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5的表达变化,行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基质金属蛋白9(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免疫后第15~23天的EAE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E组大鼠小脑白质区域呈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缺失症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E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及Claudin-5的表达明显降低,GFAP和MMP9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AE发病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MMP9表达的增加可能导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5的缺失,破坏血脑屏障,加剧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

  • 热性惊厥相关癫痫SCN1A基因内含子突变对mRNA剪切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作者:余璐;孟珩;汤斌;徐海清;蔡秀曲;何娜;刘晓蓉;黎冰梅;高玫梅;石奕武;易咏红;廖卫平

    目的 研究与热性惊厥相关癫痫中不同临床表型相关的SCN1A基因内含子突变对mRNA剪切的影响,探讨其剪切模式与临床表型-基因型-遗传模式的关系. 方法 采用Minigene体外剪切分析技术,对来自热性惊厥相关癫痫谱中的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PEFS+)和Dravet综合征(DS)患者的5个SCN1A基因内含子突变配对分组后进行分子克隆、HENK293细胞体外表达,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各突变的mRNA剪切形式及其相对表达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 (1)RT-PCR显示DS相关突变c.602+1G>A和c.4853-1G>C均出现mRNA异常外显子丢失,且未见明确正常剪切mRNA;而PEFS+相关突变c.473+5G>A、c.473+5G>C和c.4853-25T>A表现为外显子删除或内含子插入,正常和异常mRNA转录共存.(2)qPCR显示PEFS+相关突变c.473+5G>A和c.473+5G>C的异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92%±1.05%和7.97%±1.12%,正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10%±0.21%和3.94%±1.25%,分别与DS相关突变c.602+1G>A的异常和正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60.51%±1.81%和0.060%±0.0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S+相关突变c.4853-25T>A的正常和异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1.22%±11.92%和7.38%±1.61%,分别与DS相关突变c.4853-1G>C的正常和异常mRNA的相对表达量(0.08%±0.01%和22.1 1%±2.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CN1A基因内含子突变位置、剪切模式的差异是导致热性惊厥相关癫痫遗传模式和临床表型差异的潜在分子机制.

  • 塞来昔布对5×FA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练晓文;罗斌;陈建良;游恒星;翟志浩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携带5个家族性基因突变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蛋白1(PSl)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5×F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 32只6月龄雄性5×FAD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塞来昔布处理组,每组16只,模型组小鼠正常饮食,塞来昔布处理组小鼠的饲料中加入塞来昔布.另外取16只野生型(WT)小鼠作为正常组,正常饮食.饲养14d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hioflavin-S染色检测小鼠皮层、海马、丘脑中斑块的数量和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皮层4G8、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脑组织M1型、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 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第2、3、4天时,正常组、塞来昔布处理组、模型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依次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和塞来昔布处理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目标象限所待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处理组小鼠各脑区平均每层切片斑块数量、面积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正常组小鼠脑内无斑块形成,有少量激活态小胶质细胞;模型组小鼠与塞来昔布处理组小鼠脑内均有斑块形成和大量激活态小胶质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处理组小鼠脑组织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明显降低,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5×F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关.

  • 白藜芦醇对脑缺血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赵晶晶;杨振坤;孙洁;王伟;李在望;陈静瑜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1)6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CCAO)制备成短暂性全脑缺血(TGI)模型,术前腹腔注射1.5%二甲基亚砜(DMSO)]及白藜芦醇处理组[应用BCCAO法制备成TGI模型,术前腹腔注射1.5%DMSO溶解的白藜芦醇(20 mg/kg)],每组20只.应用焦油紫染色对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进行评价.(2)将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OGD)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MSO后给予OGD处理)和星形胶质细胞白藜芦醇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MSO和25 μmol/L白藜芦醇后给予OGD处理),OGD4h复氧12h后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含量;将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元给予OGD处理,再分为神经元OGD组(与星形胶质细胞OGD组细胞培养液共孵育)和神经元白藜芦醇组(与星形胶质细胞白藜芦醇组细胞培养液共孵育),应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释放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神经元突起及各组星形胶质细胞中TNF-α、IL-6的表达. 结果 (1)焦油紫染色显示,白藜芦醇处理组神经元损伤程度(1.50±0.34)较缺血组(3.17±0.3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LISA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白藜芦醇组中TNF-α、IL-6的含量[(160.2±18.41) pg/mL、(241.25±42.22) pg/mL]明显较星形胶质细胞OGD组[(282.4±17.01) pg/mL、(550.5±59.02) pg/m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检测显示,神经元白藜芦醇组的LDH释放量(0.30±0.05)明显低于神经元OGD组(0.6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白藜芦醇组的星形胶质细胞中TNF-α、IL-6染色阳性表达较星形胶质细胞OGD组明显降低,神经元白藜芦醇组中神经元突起表达较神经元OGD组明显增加. 结论 白藜芦醇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下调星形胶质细胞中炎性因子TNF-α、IL-6分泌有关.

  • 脑红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蔡瀚培;郑树法;康德智

    脑红蛋白(Ngb)作为一类新发现的携氧蛋白,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神经细胞中,与脑组织氧供应密切相关.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与坏死,加重了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程度,从而进一步诱导Ngb的高度表达.而Ngb作为氧感受器和携氧蛋白,在缺血缺氧条件下能够发挥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可降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程度.本文现围绕Ngb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各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综述如下.

  • 单克隆抗体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蔡小军;朱雯华;刘珏;温浩;李在望;焦正

    重症肌无力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T细胞免疫依赖、多种补体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线药物,但有部分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仍然无法从中获益,且长期应用存在较明显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安全性更高、作用靶点更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成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新选择.本文围绕该方向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特发性颅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由春梅;周菲;黄流清

    特发性颅高压症(IIH)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头痛、一过性视物模糊及搏动性耳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及耳鼻咽喉科等多个学科.目前因肥胖人群增多,IIH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高.随着影像学、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经眶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保护视力为目的的支架术应用增多,人们对IIH的认识有所提高并修改了诊断标准,且明确了乙酰唑胺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其确切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现围绕IIH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朱远航;金华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完善的治疗手段,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神经胶质细胞是非神经元细胞,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稳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具有重要作用,且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状态与不同的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有关.本文现围绕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调控作用综述如下,以期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 以发作性黑朦为主要表现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一例报道

    作者:周丽丽;王红芬;王湘庆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um lesion syndrome,RESLES)是由学者Garcia-Monco等[1]于2011年提出的一种非特异性脑炎或脑病,典型特征为胼胝体压部(splenium of corpus callusum,SCC)卵圆形、非强化病灶可随时间延长而完全消失.临床上RESLES较少见,好发于中青年,突然停用抗癫痫药、病毒感染、代谢紊乱等患者容易出现RESLES,其致病机制不明[2].RESLES的首发症状多样且不典型,目前尚没有被普遍认知.笔者现报道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RESLE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资料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 E196A基因突变型克雅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静;邵燕;王玉凯

    患者男,68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伴行走不稳、言语不清20余天”于2015年11月26日收治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11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同时伴头晕及言语含糊,11月12日前往当地医院按脑梗死治疗,但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进行性加重,伴不自主颤动,紧张时容易出现,行走时容易倾倒,仍有头晕沉感.入我院后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0.1g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11月29日起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体检不合作、反应迟钝、主动言语减少,夜间间断烦躁,大喊大叫,自觉遭人迫害,四肢肌张力增高(左侧明显),并且易惊恐,有人从旁边经过时即感到紧张.

  • DPP6基因突变型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一家系报道

    作者:邱晓维;李东旭;徐祖才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是以脑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进行性致死性疾病,1869年由Jean-Martin Charcot首次确诊[1].根据其发病形式可分为散发性ALS(SALS)和家族性ALS(FALS),其中FALS占10%~20%,绝大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2].FALS临床上极少见,FALS出现DPP6基因突变的更加少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近期发现与DPP6基因突变相关的1个FALS家系,现报道如下.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