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脑胶质瘤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与其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令荣;孔庆聪;江婷;康庄;陈健宁;邹艳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其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7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2016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分为低分级组(Ⅰ、Ⅱ级)(n=21)、中分级组(Ⅲ级)(n=23)、高分级组(Ⅳ级)(n=32).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脑胶质瘤的ADC值,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明确病理分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间AD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与ADC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脑胶质瘤的ADC值对高分级脑胶质瘤、低分级脑胶质瘤的诊断效能. 结果 低分级组、中分级组、高分级组脑胶质瘤的ADC值分别为(l.37±0.26)×10-3 mm2/s、(0.97±0.11)×10-3 mm2/s、(0.75±0.13)×10-3 mm2/s,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的ADC值与病理分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68,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诊断高分级脑胶质瘤的佳临界点值为0.93×10-3 mm2/s,相应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8%、93.7%;诊断低分级脑胶质瘤的佳临界点值为1.11×10-3 mm2/s,相应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2%、96.4%. 结论 ADC值在预判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方面有一定价值.

  • 不同靶目标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上颌神经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杨巨顺;崔磊;王祥;何玉泉;龚沈初;何书;张树清;吴献华;尹剑兵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圆孔、卵圆孔射频热凝术(PRT)治疗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支疼痛患者80例,使用密闭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卵圆孔组和圆孔组,每组40例.卵圆孔组患者经皮穿刺卵圆孔行PRT,圆孔组患者经翼腭窝穿刺圆孔行PRT.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副反应、并发症.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评价患者的疗效,计算术后优良率及复发率. 结果 卵圆孔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圆孔组,但并发症(V1、V3支受累)的发生率高于圆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卵圆孔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1%(2/39)、7.8%(3/39)、15.4%(6/39),圆孔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8%(1/36)、11.1%(4/36)、11.1%(4/3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2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穿刺卵圆孔、圆孔行PRT治疗上颌神经痛均安全、有效,但经圆孔入路的手术并发症少于卵圆孔入路.

  • 血清与脑脊液IL-2、sIL-2R检测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袁训辉;赵红燕;李明红;袁美娥;王建国;肖航;孙高令;牛建一;白云安

    目的 探讨血清与脑脊液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在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同期45例行开颅手术但无颅内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体温、脑脊液葡萄糖、血白细胞(WBC)、脑脊液WBC、血清IL-2、脑脊液IL-2、血清sIL-2R及脑脊液sIL-2R水平差异.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与脑脊液IL-2、sIL-2R诊断颅内感染的价值,检验血清与脑脊液IL-2、sIL-2R诊断颅内感染的效能. 结果 2组患者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脑脊液葡萄糖水平显著降低,血WBC、脑脊液WBC、血清IL-2、脑脊液IL-2、血清sIL-2R及脑脊液sIL-2R水平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脑脊液葡萄糖、血WBC、脑脊液WBC、血清IL-2、脑脊液IL-2、血清sIL-2R及脑脊液sIL-2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718、0.698、0.741、0.714、0.927、0.722、0.968,脑脊液IL-2、脑脊液sIL-2R诊断价值高.检验效能分析中,脑脊液IL-2、脑脊液sIL-2R综合效能高,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7%、88.9%和94.4%、91.1%. 结论 脑脊液IL-2、sIL-2R在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相对较高.

  • H2S拮抗皮质醇诱导的大鼠抑郁症模型海马神经元及突触损伤

    作者:张平;蒋莉;刘稀金;曹琳;陈勇军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皮质醇(CORT)诱导的大鼠抑郁症模型海马神经元及突触损伤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RT组、低浓度硫氢化钠(NaHS)(30 μmol/kg)处理组、高浓度NaHS(100 μmol/kg)处理组,每组10只.后3组大鼠持续经皮下注射CORT(40 mg/kg) 28 d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CORT干预第15天起,CORT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kg)腹腔注射,低浓度NaHS处理组、高浓度NaHS处理组分别给予NaHS(30、100μmol/kg)腹腔注射,均持续14d.采用蔗糖偏好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细胞病理改变,采用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中Bax、Bcl-2及突触素(Syn)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Caspase-3活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RT组大鼠蔗糖偏好指数明显下降,海马CA3区细胞排列紊乱且较多细胞出现核固缩改变,凋亡细胞相对比值明显增高,Bcl-2及Sy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及Caspase-3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RT组相比,低浓度NaHS处理组、高浓度NaHS处理组大鼠蔗糖偏好指数均明显增高,海马CA3区细胞形态结构均明显改善,凋亡细胞相对比值均明显降低,Bcl-2及Sy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Bax蛋白表达水平及Caspase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浓度NaHS处理组与高浓度NaHS处理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2S可有效拮抗CORT诱导的大鼠抑郁症模型海马神经元及突触损伤.

  • BDNF联合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李晓彬;刘涛;周俊锋;范磊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局部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BDNF治疗组、chABC治疗组、BDNF联合chABC治疗组,每组16只.后4组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即刻分别于损伤中心处注射10 μL生理盐水、20 μL BDNF、6 μL chABC、6μL chABC+20 μL BDNF.假手术组大鼠不做任何治疗.伤后1d、7d、14d、28 d,每组取4只大鼠,采用HE染色、Nissl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胶质瘢痕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损伤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 伤后1d,HE染色、Nissl染色显示后4组大鼠脊髓损伤中心灰质出血明显,炎症细胞少量聚集,尼氏体开始由斑片状分解为细尘粒状;伤后7d,各治疗组的尼氏体分解成细尘状颗粒,神经元死亡较多,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炎症细胞浸润;伤后14、28 d,瘢痕组织及空洞形成,星形胶质细胞继续增生,尼氏体逐渐由细尘状恢复到虎斑状,着色神经元数量逐渐恢复.后3组尼氏体的恢复、神经元数量均多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其中BDNF联合chABC治疗组恢复优.伤后1d,后4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开始出现GFAP的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伤后14d达高峰,28 d时稍有下降,任2个时间点间GFAP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伤后7 d,BDNF联合chABC治疗组GFAP染色阳性面积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伤后14、28d,BDNF、chABC单独及联合治疗组GFAP染色阳性面积均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伤后28d,BDNF联合chABC治疗组GFAP染色阳性面积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和BDNF、chABC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DNF联合chABC治疗对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以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瘢痕形成,抑制GFAP的表达,联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一应用.

  • 外泌体对SH-SY5Y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柴毅;范阳华;纪晨星;吕世刚;吴淼经;叶敏华;肖兵;徐斌;祝新根

    目的 探讨外泌体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构建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WC)缺氧再灌注损伤(HUVEC I/R)模型,从中提取外泌体并予以鉴定.构建SH-SY5Y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SH-SY5Y I/R)模型并分为2组,其中外泌体组于再灌注同时予以外泌体刺激,对照组于再灌注同时予以无外泌体血清培养基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2组细胞培养24 h、48 h、72 h时细胞活力,采用Hoche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Caspase-3、Bax、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外泌体组细胞培养48 h、72 h时细胞活力明显提高(48 h:0.70±0.05 vs 0.94±0.08;72 h:0.83±0.05vs 1.02±0.06),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71.26%±5.24%vs 66.87%±4.23%),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14.39%±4.11%vs 20.54%±3.46%),相对划痕损伤面积明显减少(0.61±0.07vs0.52±0.10),穿膜细胞数量明显增多(44.00±6.56vs 70.67±6.11),细胞中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UVEC I/R模型来源外泌体可在SH-SY5Y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贝伐珠单抗可减轻X线全脑照射小鼠脑血管及血脑屏障损伤

    作者:郭俊杰;黄海威;何国永;谢颖

    目的 探讨X线全脑照射小鼠经贝伐珠单抗(BVZ)干预后其脑血管及血脑屏障的改变. 方法 6~7周龄雄性C57BL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25)、BVZ组(n=25)、单纯照射组(n=25).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进行X线全脑照射及给药处理.单纯照射组及BVZ组小鼠麻醉后采用RS2000型X线生物辐照仪照射脑部(照射总剂量30Gy,分3周照射),且BVZ组、单纯照射组小鼠在首次X线全脑照射同一天起分别腹腔注射10 mg/kg BVZ溶液或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周).于首次X线全脑照射后11周时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脑血管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采用伊文氏蓝(EB)染色评估小鼠血脑屏障损伤程度,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紧密连接蛋白-1(ZO-1)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脑组织EB含量[(9.66±0.73)μg/mL]、ZO-1/vWF比值(0.92±0.08)相比,单纯照射组、BVZ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脑组织EB含量[(16.90±2.15) μg/mL、(12.29±0.96) μg/mL]均明显增高,ZO-1/vWF比值(0.46±0.18、0.75±0.1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照射组相比,BVZ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脑组织EB含量明显降低,ZO-1/vWF比值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VZ可通过降低VEGF表达水平,从而减轻X线全脑照射后小鼠脑血管及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

  • 地黄饮子对Aβ诱导的SH-SY5Y细胞RAGE/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朴钟源;魏亚芬;宋琳;姚丽芬;姜卓;陆一婵;郑杨;邸智勇

    目的 探讨地黄饮子对β-淀粉样蛋白1-42 (Ap 1-4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及给药组(每组20只),分别配制正常血清培养液及地黄饮子含药血清培养液.(1)将SH-SY5Y细胞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正常血清培养液培养,模型组采用正常血清培养液+Aβ1-42寡聚体培养,地黄饮子组采用地黄饮子含药血清培养液+Aβ1-42寡聚体培养.采用Westem blotting检测各组SH-SY5Y细胞NF-κB p65、p38、磷酸化(p)-p38蛋白表达.(2)将SH-SY5Y细胞单独设为转染RAGE地黄饮子组,于Aβ1-42寡聚体作用不同时间(15 min、30 min、60 min、12h、24 h、48 h、72 h)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时间点SH-SY5Y细胞p-p38、p38蛋白表达.(3)将SH-SY5Y细胞分为6组,其中模拟转染RAGE对照组采用正常血清培养液+空载体质粒转染培养,转染RAGE对照组采用正常血清培养液+RAGE质粒转染培养,模拟转染RAGE模型组采用正常血清培养液+Aβ1-42寡聚体+空载体质粒转染培养,转染RAGE模型组采用正常血清培养液+Ap1-42寡聚体+RAGE质粒转染培养,模拟转染RAGE地黄饮子组采用地黄饮子含药血清培养液+Aβ1-42寡聚体+空载体质粒转染培养,转染RAGE地黄饮子组培养方法同前.采用ELISA法和流式微球分析(CBA)法检测各组SH-SY5Y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 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地黄饮子组SH-SY5Y细胞NF-κB p65蛋白、p-p38/p3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p38蛋白表达水平在Aβ1-42作用30 min时开始明显升高,持续至24 h时表达高,48 h时开始出现下调趋势.(3)模拟转染RAGE模型组和转染RAGE模型组比较,模拟转染RAGE地黄饮子组和转染RAGE地黄饮子组比较,后者IL-1β、IL-6、TNF-0α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拟转染RAGE模型组比较,模拟转染RAGE地黄饮子组Ⅱ-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转染RAGE模型组比较,转染RAGE地黄饮子组Ⅱ-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黄饮子通过抑制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RAGE/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改善炎症反应,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 阿尔茨海默病的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作者:陈伟明;徐武华

    阿尔茨海默病(AD)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未明,也缺乏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参与A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调控肠道菌群在AD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 非典型垂体腺瘤诊断标记物的研究与困惑

    作者:李松远;王守森

    非典型垂体腺瘤(APA)具有恶性临床表现,明确其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WHO)所提出的APA诊断指标较模糊,对诊断帮助有限.已有一些研究提出新的关于APA诊断的标记物,本文对相关诊断标记物的研究状况和争议进行简要综述.

  • 成人发病风湿性舞蹈病一例报道

    作者:王洪权;王玉敏;崔其福;赵伟丽;郑纪平

    风湿性舞蹈病(Sydenham's chorea,SC),又被称为小舞蹈病,常发生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i,GABHS)感染后,是一种急性风湿热的神经系统症状[1].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统功能失调所致,典型临床表现为面、手、足快速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并伴随肌张力、肌力减低,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强迫行为、注意力集中困难、情感障碍、神经心理症状、眼动异常、认知功能损害,这些症状多出现于舞蹈症状之前[2-3].该病属锥体外系疾病,多见于5~15岁女性,成人起病的SC较为少见[4-5].现将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成人发病SC报道如下.

  • 神经系统原发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报道

    作者:郭见;黄国栋;纪涛;李维平;高永中

    神经系统原发窦组织细胞增生症(RDD)是一种很罕见的颅内良性疾病.笔者现报道1例RD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球囊导管在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开通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合亮;郭再玉;侯延伟;赵伟;张文龙;李博

    目的 探讨球囊导管(BGG)保护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8月在BGC保护下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7例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BGC的应用技术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结果 7例患者均获成功开通,残余狭窄率<70%,技术成功率100%.从BGC初次充盈到支架成功置入后球囊卸载完毕用时8~50 min,平均18.6 min;其中6例患者用时<20 min;1例用时较长,为50 min,原因为微导丝穿过闭塞节段时不畅.术中无一例血栓栓塞性事件,术后除1例症状性脑出血外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有效随访1~3个月,随访期内无缺血性事件发生,症状改善率和血管通畅率均为100%. 结论 BGC保护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的血管内再通技术安全可行,但在患者筛选、手术时机、再通技术和术后管理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总结.

  • 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作者:方泽鲁;曹国彬;曾思铭;郑前朗;柯炎斌;李伟

    目的 探讨希佩尔-林道(VHL)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个家系中7例VH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 7例患者共行10例次手术,均在神经导航下进行.4例患者予病灶全切除;1例患者首次切除主要病灶,于第7、9年残余病灶长大,均再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首次切除主要病灶,8个月后残余病灶长大,再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予较大病灶切除,3个月后行剩余病灶γ刀治疗.7例患者的10例次手术病理结果均为血管母细胞瘤.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出院时症状较入院时均明显好转,随访至今均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正常工作生活. 结论 手术治疗是VHL病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对于微小病灶有效.

  • Micropure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微钙化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何英;叶丹;华飞;练学淦;吴坚;蒋颖;岳春贤;杨松;魏宁;刘猛

    目的 研究颈动脉斑块微钙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收集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韩国改良TOAST分型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患者26例,采取Micropure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微钙化情况,以Alberta卒中CT(ASPECT)评分评估颅内缺血性病变严重程度,分析微钙化发生情况与ASPECT评分的关系.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颈动脉微钙化对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 结果 Micropure技术提示有19例患者27条颈动脉出现微钙化,其中位于纤维帽处23个(85.19%),位于斑块基底部4个(14.81%).纤维帽处23个微钙化中位于大钙化边缘的有14个(51.85%).微钙化颈动脉侧ASPECT评分为(10.85±1.43)分,无微钙化颈动脉侧ASPECT评分为(11.80±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P=0.013).ROC曲线下面积为0.673,灵敏度0.667,特异度0.680,提示评估颈动脉微钙化对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结论 Micropure技术可以应用于颈动脉微钙化检测,微钙化侧颈动脉区域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

  • 高频振荡脑磁图在癫痫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毅刚;向敬;吴杰;朱丹

    20世纪90年代,Bragin等[1]首先报道利用微电极在人类海马和内嗅皮层发现了100~500 Hz的高频振荡(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s,HFO).随后大量研究表明常规的粗大电极也能探测到这些HFO.目前,这类脑电活动的标准和命名已基本达成共识:80或100 Hz以上的脑电活动统称为HFO,而其中80~250 Hz的HFO称为涟波,250~500 Hz为快速涟波[2-5].近年来,对HFO的电生理学特性及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根据大量癫痫手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FO可作为发作起始区具有特异性的生物标志,手术切除可明显提高术后效果[6-8].

  • 枕叶癫痫的视频脑电图分析

    作者:甘欢欢;王钟瑾;明文杰;郭谊;丁美萍

    目的 探讨枕叶癫痫(OLE)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以提高OLE临床正确诊断率. 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行VEEG检查的OLE患者25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及VEEG特异表现. 结果 25例患者在既往病史中有视觉先兆的有19例,比例为76.00%;VEEG监测到发作的13例中有5例出现视觉症状,比例为38.46%.VEEG显示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局限于枕叶3例,局限于后颞2例,放电累及2个脑区或以上20例.13例监测到癫痫发作的患者中有8例发作期显示枕区有明确放电起源或脑电图早演变;5例显示其他脑区或全导的异常脑波活动,这类患者的OLE诊断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结论 视觉症状是OLE的典型特征,其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EG均有特异的表现.

  • 结合导航系统的经颅磁刺激在功能区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魏宇佳;石先俊;刘立红;侯智;岳炯;杨梅华;安宁;杨辉;刘仕勇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经颅磁刺激(nTMS)在功能区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药物难治性癫痫12例(致痫灶位于或邻近重要功能区),所有患者均应用nTMS定位手运动区和运动性语言功能区,同时与术中皮层电刺激(DCS)结果验证,观察术后手术疗效及功能区受损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术前nTMS均检测出手运动区,其中8例患者nTMS手运动区与术中DCS检测位置重合(差距<0.5cm);3例位置相邻(差距0.5~1cm);1例因大脑半球萎缩后功能区漂移到对侧,无法行术中DCS验证而被排除.11例患者术前nTMS检测出运动性语言区,与术中DCS检测结果比较,二者位置关系为包含及重合者(差距<0.5 cm)有8例,位置相邻者有2例(差距0.5~1 cm),1例差异较大(>1.5 cm).术后随访6~18个月,Engel Ⅰ级患者8例,Ⅱ级患者2例,Ⅲ级患者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持续性功能损害. 结论 nTMS是一种准确、无创且安全的功能区定位技术,尤其适用于部分无法配合术中DCS的患者,可以为癫痫病灶切除和功能区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 额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癫痫患者术后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徐翠萍;杜薇;遇涛;张国君;庄平;王玉平;李勇杰

    目的 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致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痫患者术后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额叶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额叶致痫灶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CD,术后随访≥3年.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术后无发作组及发作组,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FCDⅠ型和FCDⅡ型,应用Engel分级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疗效,同时采用Kaplan-Meier分析不同组别患者术后无发作比例情况. 结果 (1)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1.0±11.5)月,无发作组患者MRI阳性率明显高于发作组患者,埋置颅内电极的比例明显低于发作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MRI阳性患者术后累积无发作比例明显高于MR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0,P=0.024);直接行致痫灶切除的患者术后累积无发作比例明显高于埋置颅内电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2,P=0.036).(2)FCD Ⅰ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3.5±11.7)月,Engel Ⅰ~Ⅳ级患者分别为6、3、2、4例;FCDⅡ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8.8±11.2)月,Engel Ⅰ~Ⅳ级患者分别为12、3、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1,P=0.023).Kaplan-Meier分析显示FCDⅡ型患者术后累积无发作比例为58.8%,高于FCD Ⅰ型患者(累积无发作比例为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35,P=0.215).(3)早期复发患者随访时Engel Ⅰ~Ⅳ级患者分别有1、2、4、3例,晚期复发患者随访时Engel Ⅰ~Ⅳ级患者分别有2、4、0、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0,P=0.024). 结论 FCD致药物难治性额叶癫痫患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长期预后,且MRI阳性患者术后长期疗效优于MRI阴性患者,FCD Ⅱ型患者术后长期疗效优于FCD Ⅰ型患者,晚期复发患者术后长期疗效优于早期复发患者.

  • 异常肌反应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成功减压后持续存在的原因及意义

    作者:姜成荣;徐武;陆天宇;戴宇翔;虞晨;倪红斌;梁维邦

    目的 探讨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成功减压后持续存在的原因及对手术的影响. 方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1日至12月共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72例,回顾性分析完成减压前可监测到AMR波的326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减压后AMR波是否消失分为观察组(充分减压后AMR持续存在)和对照组(减压后AMR消失).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共入组21例患者,对照组入组305例患者.2组患者性别、减压侧别及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治愈率为28.6%,较对照组(88.9%)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5.2%和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成功减压后AMR持续存在可能与术前病程较长有关,此类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延迟治愈,但远期手术疗效与减压后AMR波消失患者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

  • 显微镜下和神经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Meta分析

    作者:李承龙;李泽福;李勐;刘永良;刘鹏飞;邵伟;李珍珠

    目的 比较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查找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4月1日.对所检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后,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0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1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安全性方面:与显微镜相比,内镜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50,95%CI:0.530~0.800,P=0.000);术后面瘫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80,95%CI:0.360~0.930,P=0.020).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听力障碍、颅内感染等方面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性方面;与显微镜相比,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预后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10,95% CI:1.060~1.160,P=0.000);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00,95%CI:0.020~0.530,P=0.007).结论 与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且安全性更高.

  • 经小脑桥脑裂上支处理面神经上内侧责任血管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分析

    作者:陈成;郑鲁;郑瑛;吴英超;楚燕飞;姚智强;刘华;李雅斌;张胜利;赵中甫;刘轶刚;刘博;刘妍;张谦生

    目的 介绍一种经小脑桥脑裂上支探查并处理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上内侧责任血管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并均经小脑桥脑裂上支探查并处理面神经上内侧责任血管. 结果 21例患者的责任血管中,13例为主要责任血管,8例为次要责任血管.所有患者均经小脑桥脑裂上支探查并成功处理面神经上内侧责任血管.18例患者术后即刻缓解,其余3例患者术后3个月面肌痉挛均消失.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平均随访5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术中打开小脑桥脑裂上支有利于显露、探查和处理面神经上内侧导致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减轻对第Ⅶ、Ⅷ对颅神经和岩静脉的牵拉,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