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泌体在唇腭裂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俊伟;李玮;杨学财

    唇腭裂是先天性口面裂畸形的常见类型,危害严重,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参与参与细胞间通讯及物质传递的一类囊泡样小体,其内包含的miRNA单链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影响信号通路的传导.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唇腭裂患者体液中水平无明显改变,但外泌体内miRNA的表达有明显不同,胚胎时期miRNA在颌面部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唇腭裂的发生有关.本文对外泌体研究在唇腭裂领域的发展进行综述.

  • 骨量减少患者血清中外泌体microRNA标志物的筛选

    作者:杜昱和;李恒;郝文庆;杨文娟;田竹芳

    目的 筛选出用于早期预测骨量减少的血清外泌体microRNA的标志物.方法 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原发性骨量减少患者10例(A组)、正常围绝经期及老年女性4例(B组).每组选取3例患者血清,检测其外泌体中的miRNAs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筛选出差异倍数较大、表达量较高、既往文献中已证实与骨量减少有关的miRNAs标志物.结果 筛选出与骨量减少有关的miRNAs共34个,其中上调的miRNAs共28个,下调的miRNAs共6个.结论 检测出的34个miRNAs可反映骨量减少的病情.

  • 结核分枝杆菌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鑫洋;付英梅;赵雁林;张凤民

    自1983年外泌体被发现,有关外泌体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其功能也不断被发现,如作为分子标记物诊断疾病的发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等.细菌中同样存在外泌体,其可以影响宿主的免疫,当细菌感染宿主后,宿主所产生的外泌体对宿主的免疫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对结核分枝杆菌外泌体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以分枝杆菌为代表,对细菌的外泌体功能结合文献进行了阐述.

  • 肾细胞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81a-3p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成;田亚萍;丁梦;张翠平;汪俊军;张春妮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血清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181a-3p(microRNA-181a-3p,miR-181a-3p)的表达变化,及其作为非侵入性辅助诊断RCC标志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南京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未经治疗的79例RCC患者和7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分离血清外泌体并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 reaction,qRT-PCR)检测两组miR-181a-3p水平的2-△Ct相对定量含量,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外泌体miR-181a-3p诊断RCC的效能.结果 qRT-PCR检测RCC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81a-3p的表达水平为0.264(0.095~0.782),较健康对照组[0.068(0.032~0.130)]明显上调(U=1022,P<0.001);同时,血清外泌体miR-181a-3p水平在早期(Ⅰ/Ⅱ期)RCC患者[0.202(0.105~0.543)]中也显著升高(U=699,P<0.001).血清外泌体miR-181a-3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区分RCC与健康对照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95%CI:0.765~0.890),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72.0%;诊断Ⅰ/Ⅱ期RCC患者的AUC为0.837(95%CI:0.771~0.90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4%和72.0%.经逻辑回归分析,血清外泌体miR-181a-3p是RCC的独立危险因素(OR=6.662,95%CI:3.294~13.474,P<0.001).结论 RCC患者尤其早期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81a-3p显著升高,其可作为非侵入性辅助诊断RCC的新型分子标志.

  • 梓醇外泌体对低血清培养致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小艺;郑宏;王永强;王蕾

    目的:探讨梓醇外泌体对低血清培养致人神经母细胞瘤( 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梓醇80μmol/L预处理SH-SY5Y细胞72小时后,收集细胞上清液,聚合物沉淀法提取细胞上清液外泌体;乙酰胆碱酯酶法测定外泌体含量;将提取出的外泌体加入低血清培养的SH-SY5Y细胞中,24小时后,CCK-8法测定其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梓醇给药组细胞外泌体分泌量明显增多(P<0.05);与空白外泌体组比较,梓醇外泌体能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P<0.05)。结论梓醇可以促进SH-SY5Y细胞分泌外泌体,梓醇外泌体对低血清致SH-SY5Y细胞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 靶向细胞外泌体的抗肿瘤转移研究进展及思考

    作者:刘玉萍;陈彦;黄萌萌;傅荣萍

    外泌体是一种来源于细胞、直径为40-130 nm的纳米级囊泡结构,能够携带大量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命信息,在细胞与细胞通讯之间发挥重要的作用.外泌体不仅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具有重要的功能,在疾病状态下如肿瘤转移等过程中外泌体同样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也是肿瘤复发、治疗失败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因分子机制复杂,转移灶隐匿及药物难以到达等导致肿瘤转移治疗困难.本文介绍了外泌体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以及从源头、功能和信号抑制等角度探讨如何利用外泌体达到治疗肿瘤转移的策略,重点介绍了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治疗肿瘤转移的前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靶向外泌体,有望建立器官靶向性载药系统、外泌体介导信号切断等治疗体系,将为肿瘤转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外泌体在大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罗燕;李勇敏;罗吉;唐蔚;马荣丽;蒋益兰

    大肠癌是发病率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不高,且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等的改变,大肠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故研究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及有效防治方法有重大意义.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直径约30 ~ 100 nm的有被小泡,表面携带特定分子,可通过受体-配体结合方式或通过内吞作用被内在化,或与靶细胞膜融合,将囊泡中的物质释放至靶细胞胞液中,诱导靶细胞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在细胞与细胞间的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组织中,外泌体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使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引导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诱导结直肠癌细胞耐药及参与抗肿瘤免疫效应等影响结直肠癌的发展,对结直肠癌外泌体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寻找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同时,由于外泌体自身通常包含多种特异性分子,有望作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医药治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起效,在降低大肠癌的复发转移率、改善大肠癌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大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泌体对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影响的广泛性,与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性相契合,以其为切入点,或许可更全面地研究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作用机制.

  • 外泌体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焦海燕;严志祎;刘玥芸;姜幼明

    外泌体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活性胞外囊泡,能反映出分泌细胞的生理功能,对外泌体的研究不仅能在微观上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改变,还在宏观上对相应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外泌体运用于在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的思路,分析了外泌体与证候研究结合的方式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王如岭;卫小凤;齐阔;王黎明;李莹;白仲添;严祥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方法 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新兴试剂法收集外泌体,采用电镜、粒径检测、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结果 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45呈阴性表达,CD73和CD105呈阳性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均匀,直径30~100 nm,有完整的膜结构;粒径检测显示颗粒直径主峰为61.25 nm,直径为20~200 nm的颗粒占72.4%;外泌体CD63和CD81呈阳性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外泌体CD9和CD63的蛋白表达.结论 在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中可以收集到外泌体,可以通过透射电镜、粒径检测、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进行鉴定.

  • 肿瘤及其微环境源性外泌体miRNAs在致癌机制、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解修峰;史志周

    肿瘤及其微环境来源的外泌体miRNAs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运动;通过介导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转移靶器官间的信息交流促进肿瘤细胞定向转移;诱发肿瘤细胞对顺铂和吉西他滨等的耐药;同时针对肿瘤患者血清和唾液中外泌体miRNAs的检测显示出应用于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重要价值.

  • 外泌体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徐先云;严俊;李汛

    外泌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它通过细胞间传递基因和蛋白信号,调节肿瘤微环境,进而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分化、血管生成和转移.外泌体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其在肝癌的早期诊断、耐药性检测、预后评估及治疗均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外泌体的研究,可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机遇.

    关键词: 肝癌 外泌体 诊断 治疗
  • 外泌体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冬玲;何冰倩;戴灵豪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到胞外环境的膜囊泡,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种新策略.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具有抗凋亡、抗炎和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同时能促进神经细胞间的交流,并可作为外源性遗传物质的载体.与其亲代细胞相比,外泌体可穿越血脑屏障,更加稳定,降低了施用活细胞所固有的安全风险.

  • 外泌体在脓毒症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敏;贾宝辉;杨少龙;刘艺欣

    外泌体是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胞释放的内吞微小囊泡(直径30~150 nm),具有转运细胞之间蛋白质、脂质、小RNA,信使RNA或DNA的潜力,可调节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肿瘤以及感染等,在细胞通信中发挥核心作用.

  • 恶性肿瘤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肖忠华;苗加伟

    外泌体是多种活细胞主动向胞外分泌的囊泡样小体。蛋白质组学是在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一门系统生物学。以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研究肿瘤细胞来源或与之相关的外泌体,在阐明外泌体在形成和维持肿瘤细胞存活、增殖和转移侵袭的微环境,诱导肿瘤细胞增殖等方面的机制和发现肿瘤生物标志物方面等取得了一些进步,使得外泌体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展现出良好前景。

  • 外泌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瑞雪;孙国平;王华

    外泌体(又称外秘小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多种活细胞分泌,直径为30~100nm,并广泛分布于多种体液中的微囊泡结构.近10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富含蛋白质、DNA、RNA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这些物质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外泌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包裹着核酸和蛋白质,在细胞间有效稳定地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外泌体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该文将对外泌体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肿瘤微环境中如何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进行综述.

  • 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颖;郝帅;周良;丁振华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DNA和RNA等,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动态过程,而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影响肿瘤的转移.外泌体不但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力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可以决定肿瘤转移的器官趋向性,参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迁移,以及影响肿瘤转移后的增殖能力,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并且对肿瘤的免疫逃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期外泌体在影响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

  • 外泌体对低氧/缺血损伤脑神经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钧贺;张晓璐;吕国蔚;邵国

    低氧/缺血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伤,减轻低氧/缺血状态对脑神经损伤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抑制氧自由基和炎性因子的产生,这也是目前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低氧/缺血预适应可以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和炎性因子来保护神经细胞.低氧/缺血预适应刺激的外泌体的转运可能是保护作用机制之一,本文通过对外泌体在低氧/缺血状态下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低氧/缺血脑神经保护的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 外泌体及其在肿瘤诊疗中的意义

    作者:张敏;张晨光;丁卫

    外泌体( exosome)是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其中含有蛋白质和RNA等多种组分。这种机体内普遍存在的纳米级被膜结构能够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在外周血、尿液、唾液、腹水、羊水等体液中具有很高的丰度,而不同组织来源的外泌体在组成和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同时这种差异受到细胞外基质和微环境的动态调控。肿瘤来源或肿瘤相关的外泌体是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对肿瘤外泌体的分析和检测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此外,外泌体及其修饰加工产物还可以作为基因或药物的有效载体,用于肿瘤治疗。关于外泌体的研究是肿瘤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在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下,将极大推动肿瘤学研究进展,为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 外泌体microRNA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潜在诊断价值

    作者:陈建交;赵斌;赵杰;李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类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潜伏期长发病治愈率低等特点使得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脑脊液和外周血理化分析等手段可以对具有指示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作用的生物标记物进行评估以用于AD的早期临床诊断.神经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含有与其细胞功能改变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和核酸,在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本文总结了AD患者脑内外泌体microRNAs的研究进展,探讨外泌体microRNAs是否可作为AD早期生物诊断标志物.

  • 外泌体介导的microRNA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漆仲文;张军平;李萌;朱科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靶向治疗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外泌体作为机体天然的内源性物质,由于膜稳定性、靶向性等特点,成为高效的药物传递载体,同时外泌体包裹的microRNA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血管新生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靶点.

681 条记录 1/35 页 « 12345678...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