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尿激酶联合替罗非斑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冯雷;冯光;贺道华;潘力;马廉亭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替罗非斑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尿激酶联合替罗非斑经微导管选择性静脉窦内溶栓、机械性碎栓治疗9例重症CVST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出院前8例患者脑脊液(CSF)压力正常,DSA检查显示7例患者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1例部分再通,皮层静脉部分代偿.术中和术后未发生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出院时8例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改善,其中头痛消失7例,遗留轻度头痛1例.1例死亡. 结论 尿激酶联合替罗非斑经微导管选择性静脉窦内溶栓治疗是CVST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心脏手术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比较

    作者:吕晓明;范全心

    目的 通过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比较,评估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LOTCA)是否能用于术后认知障碍(POCD)的诊断与研究. 方法 对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30例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使用MMSE、LOTCA行神经心理学测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比较二者对POCD的诊断率、MMSE和LOTCA评分及检测时间的差异. 结果 患者采用MMSE测评诊断POCD 13例(43.33%),采用LOTCA测评诊断POCD 17例(56.67%),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7,P=0.302).与术前1d比较,术后7d患者MMSE总分、LOTCA总分、LOTCA评分中4个子项目(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及专注力)得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MSE总分与LOTCA总分呈正相关关系(γ=0.711,P=0.005).与MMSE的测评时间比较、患者术前1d和术后7d LOTCA的测评时间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OTCA可以用于POCD的诊断与研究,能够较MMSE更全面的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但耗时较长.

  • 粤西汉族人群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启动子区-723C/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贺鹏;赵斌

    目的 研究粤西汉族人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基因启动子区-723C/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检测佛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自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粤西地区汉族脑梗死患者102例(病例组)和同期粤西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101例(对照组)的GPX-3基因启动子区-723C/T基因多态性,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卒中危险因素及-723C/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比例,血糖水平,-723C/T 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3C/T基因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没有任何危险因素亦不携带风险基因型者比较,有危险因素又携带CC基因型者脑梗死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GPX -3基因启动子区-723C/T位点存在多态性,C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C基因型为脑梗死的易感基因型,也是独立危险因素.

  •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研究

    作者:王文闻;黄旅黔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Ⅰ组,选择同期具有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且与Ⅰ组危险因素匹配的110例个体为研究对象Ⅱ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9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Ⅲ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细胞的差异.随访2年后比较3组对象中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个体的预后差异. 结果 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Ⅰ组、Ⅱ组、Ⅲ组再发脑血管病发生率分别为24.1%、18.5%及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是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的3.6倍. 结论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危险人群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者较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正常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增加.

  • 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法监测脑外伤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作者:陈懿;王文浩;欧阳林;岳翠;肖玉辉;何平;郏潜新

    目的 探讨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法在诊断与监测脑外伤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放射科自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行磁共振二维电影相位对比法成像(MRI 2D-PC Cine)监测的颅脑外伤患者40例,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外伤组与对照组之间双侧颈内静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出颅段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量速的差异. 结果 外伤组患者双侧颈内静脉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峰值流速、平均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 2D-PC Cine法能早期定量分析颅脑外伤患者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抑郁状况及原因分析

    作者:汪根树;张剑;李华;姜楠;傅斌生;金海;杨扬;陈规划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SDS)选取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肝移植术并随访的患者家属50人,与国内SDS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 50名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SDS评分为39.06±11.20,高于国内SDS常模的评分(33.46±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抑郁者为41人,轻度抑郁6人,中度抑郁3人,抑郁的发生率为18%. 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的抑郁水平高于一般人群,应受到肝移植医师的关注.

  • 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后周围脑组织IL-17A、TGF-β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江楠;郭少雷;李雪松;梁丰;黄正松;齐铁伟;曾琼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后灶周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前瞻性观察25例脑AVM患者IL-17A、TGF-β表达情况,其中1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行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栓塞组;13例行单纯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未栓塞组.6例对照组脑组织为来源于外伤及脑出血内减压术后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AVM灶周脑组织IL-17A、TGF-β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及未栓塞组灶周脑组织的IL-17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IL-17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与未栓塞组TGF-β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TGF-β蛋白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 mRN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17A表达升高参与了AVM血管扩张及再通的临床病理过程,而TGF-β表达升高具有抑制栓塞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及药物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秀娥;陶中海;荣良群;刘春风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并与传统内科药物治疗进行比较. 方法 自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共对5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支架组),同期63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内科药物治疗(药物组).分别在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狭窄血管相关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结果 支架组1例由于路径较差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9例术中、术后出现颈动脉窦反射,2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4例术中出现高灌注综合征,及时有效处理后均未造成严重后果.随访中,支架组1例手术失败者3个月时卒中复发,余患者12个月内无卒中及TIA事件发作,1年后1例复发;药物组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年后分别有11例、9例、7例及12例卒中或TIA事件发作.支架组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年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可行,与内科药物治疗相比较能更好地预防卒中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发性硬化患者MRI扩散张量成像脑白质束示踪的三维仿真定量研究

    作者:杨洋;康庄;邹艳;邝思驰;单鸿;胡冰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白质束示踪的三维仿真影像表现,评价其定量结果与残疾状态扩展评分(EDSS)的相关性. 方法 对28例MS患者(MS组)和28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通过MRI扩散张量成像扫描进行脑白质束示踪,测量示踪纤维数和示踪纤维密度,并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对MS组脱髓鞘斑块、正常表现脑白质和对照组感兴趣区的ADC值和FA值进行方差分析,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MS组脑白质束示踪的定量结果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在MS组脑白质束示踪三维仿真图像中可直接观察到脑白质束的受损和减少.MS组的示踪纤维数(2220±100)和示踪纤维密度(0.75±0.04)明显低予对照组(2750±70、0.9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脱髓鞘斑块、正常表现脑白质和对照组感兴趣区的ADC值依次下降,分别为(1.23 ±0.13)× 10-3 mm2/s、(0.76±0.09)× 10-3 mm2/s、(0.63 ±0.10)×10-3 mm2/s; FA值依次升高,分别为0.24±0.04、0.42±0.07、0.48±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示踪纤维数和示踪纤维密度都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82,P=0.000;r=-0.771,P=0.000). 结论 通过MRI扩散张量成像扫描进行脑白质束示踪可以发现MS患者脑白质束的受损情况,其较常规MRI能提供更多的空间信息.

  • 体感诱发电位和改良脑出血量表在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国利;李艳春;朱勇;刘芳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改良脑出血量表(MICH)在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怀化医专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2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SEP检测及MICH量表评分,在患者出院后1月、3月及6月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以对SEP及MICH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 ZentnerⅡ级、MICH量表≥3分患者MRS量表评分在出院后1月、3月及6月时均明显高于Zentner Ⅰ级、MICH量表<3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ntner分级及MICH量表预测患者预后不良(MRS评分≥4分)的敏感性分别为74.2%、83.9%,特异性分别为86.3%、88.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7%、81.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9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ZentnerⅡ级及MICH量表≥3分均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结论 SEP及MICH量表均能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进行预测,临床上将二者结合使用,有利于早期制订康复计划,促进患者康复.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超微结构特征及Ang-1、CD68、MMP-9表达与其反复出血的关系

    作者:陈春光;孙宁;关俊宏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超微结构特征及其血管壁内促血管生成素-1(Ang-1)、CD6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与其反复出血的关系. 方法 选取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标本3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标本35例及正常脑组织血管标本4例,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其血管超微结构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血管壁内Ang-1、CD68、MMP-9的表达水平. 结果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壁薄,仅有单层内皮细胞和较薄的外膜,缺乏肌层和弹力层,细胞间可见明显的间隙连接,基底膜模糊显示不清,血管周边有大量电子密度高的沉积物.CD68及MMP-9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与MMP-9表达之间秩和相关分析示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870,P=0.000).Ang-1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表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和不稳定是其出血的前提条件,CD68、MMP-9的高表达与其出血密切相关.

  • 颧骨缩小改良术式预防面神经额支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金学;柳大烈;单磊

    目的 研究改良颧骨缩小术对于预防面神经额支损伤的作用.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整形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颧骨复合体高突患者62例,其中采用改良颧骨缩小术治疗32例,传统颧骨缩小术治疗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面神经额支的损伤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改良颧骨缩小术治疗组患者面神经均无损伤,传统颧骨缩小术治疗组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3例(轻中度损伤2例,重度损伤1例);传统颧骨缩小术治疗组患者中3例举眉困难,1例患侧额纹消失,2例患者额肌感觉障碍,改良颧骨缩小术治疗组患者无上述并发症发生. 结论 应用改良颧骨缩小术可有效避免面神经额支的损伤.

  • 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对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疗效及代谢的影响

    作者:吴小立;王继辉;魏钦令;张晋碚;康庄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对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疗效及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收治的46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齐拉西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平均(165±13.51) mg/d]和阿立哌唑[平均(28.86±3.06) mg/d]治疗,自然观察6周.在基线和观察终点分别评定两组患者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IR)、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 结果 观察终点时,阿立哌唑组的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好转率、无效率分别为9.1%(2/22)、31.8%(7/22)、40.9%(9/22)、18.2%(4/22),齐拉西酮组分别为0%(0/24)、29.2%(7/24)、50%(12/24)、20.8%(5/24).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BMI[(20.14±2.63) kg/m2]较基线时[(19.68±2.76) kg/m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FBG[(4.38±0.59) mmmol/L]较基线时[(4.79±0.59) mmol/L]下降,BMI [(19.65±2.15) kg/m2]较基线时[(19.19±2.28) kg/m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代谢指标较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均具有较好疗效,均有轻微体质量增加作用,对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 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脑功能状态监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富;肖华;赵振林;王磊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脑功能状态监测的应用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功能状态监测数据,根据随访3个月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清醒、昏迷及死亡3组,比较各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时脑状态指数(CSI)的差异性及变化情况. 结果 119例患者入院时的CSI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rp=0.816,P=0.000).各组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CSI值有差别,清醒组CSI值高,昏迷组低,统计分析显示各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时CS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功能状态监测可以反映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水平,在临床上应用CSI值连续监测高血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有助于预后评估及指导诊治.

  • 改良冷喷注法纯化大鼠雪旺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爽;马信龙;孙晓雷;李秀兰;张杨;郭悦

    目的 报道一种新的雪旺细胞提纯方法-改良冷喷注法,并与其他2种方法进行对比,评价其优缺点. 方法 分离新生6d的Wistar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双酶消化法分离雪旺细胞,用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雪旺细胞进行鉴定.将收集到的细胞分为3组,分别应用冷喷注法、改良冷喷注法和酶消化法对细胞进行纯化,计算纯化后的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活性. 结果 改良冷喷注法提纯出的雪旺细胞,纯度和细胞活性与冷喷注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高于酶消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冷喷注法提纯雪旺细胞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获得雪旺细胞纯度高且不影响细胞活性,缺点是对操作者实验操作技术和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初学者不易掌握.

  •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致脑损伤中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越;王怀立;禚志红;李国栋;田培超;罗强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致感染性脑损伤中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LY组[颈内动脉注射0.2 mL(7μg) PLY]和生理盐水(NS)组(颈内动脉注射等体积NS),每组40只.每组按观察时间点分为6h、12h、24 h、48 h4个亚组,每亚组10只,其中5只注射髓,甲酰胺法测定脑组织EB含量判断血脑屏障(BBB)的破坏程度.5只不注射EB,取脑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AIF蛋白含量和细胞凋亡. 结果 与NS组比较,造模后各时间点PLY组大鼠脑组织EB、NSE、GFAP、AIF蛋白含量均较高,细胞凋亡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LY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与AI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59,P=0.000). 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了PLY诱导的脑损伤的发展过程,AIF可能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凋亡.

  • 一种大脑皮层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的研究

    作者:王传伟;宫杰;王宏伟;宁丽萍;朱树干;刘玉光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大脑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结合物的特性及应用条件. 方法 将接有荧光素FITC的肽段Tet1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染色,免疫双标法检测FITC-Tet1特异性标记神经元能力,并对其应用条件进行量化.同时以HEK及C6细胞做为对照. 结果 FITC-Tet1达到一定浓度(30 μg/mL)时能特异性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元,其几乎不与胶质细胞、HEK及C6细胞结合.过高(100 μg/mL)或过低(10 μg/mL)浓度均不利于神经元标记. 结论 Tet1能特异性结合大脑皮层神经元,该肽段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中枢神经元标记或靶向手段.

  • 敬钊缨毛蛛毒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米锡阳;史小军;王梧霖

    目的 探讨敬钊缨毛蛛毒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2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蜘蛛毒素组,每组各5只.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环氧化酶-2(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蜘蛛毒素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血清SOD活性明显增加,MD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敬钊缨毛蛛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提高脑缺血后细胞抗氧化能力和下调COX-2表达量.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8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哲;袁军;韩天旺;林绿标;蔡楚伟;林良山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5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本组颅内动脉瘤成功栓塞51个,其中100%栓塞40个,95%栓塞6个,90%栓塞5个;栓塞失败2个,改为二期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无术中死亡病例.46例患者随访6~12个月,CTA或DSA检查显示2例动脉瘤复发,2例留下重度残疾,5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均恢复良好. 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个体化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植物状态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谢秋幼;虞容豪;何艳斌;楚淑芳

    一、植物状态及其研究历程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临床上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意识障碍患者.1972年由Jennett和Plum在Lancet上首次提出持续性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的概念,用以取代当时混杂应用的各类名词,如极深度昏迷,运动不能性缄默,永久性、不可逆性或稽延性昏迷、去大脑或去皮层状态等,这一见解以后逐渐为各国学者所采纳.1994年美国PVS多学科专责小组对VS下的定义为:“患者完全失去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知,有睡眠一觉醒周期,下丘脑及脑干的自主功能完全或部分保存”.此类患者死亡率高,致残严重且缺乏有效治疗,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引起了医学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作者:黄靓;梁战华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ereditary neuropathy with liability to pressure palsies,HNP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De Jong于1947年首先描述.Chance等[1]1993年发现HNPP与含有PMP22基因的染色体17p11.2的缺失有关.HNPP临床上表现为肢体轻微受压即可发生反复发作的单神经或多神经麻痹,可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压迫性麻痹常累及尺神经、桡神经和腓总神经,多数病例可自行好转,一般在数周或数月后缓慢恢复.

  • 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马长城

    脊髓损伤常见的原因是交通意外或坠落伤,近年来,我国脊髓损伤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众所周知,脊髓损伤大多后果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尽管基础研究和医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但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脊髓的受伤机制极为复杂,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也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因此,加强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从动物模型的建立到受伤机制的分析,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使用效果比较,都非常重要和有意义.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卞留贯

    Chiari畸形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John Cleland于1883年首次描述了脑干、小脑移位变形和延髓空洞,Chiari分别于1891年、1895年将颅-椎移行区神经轴下移的程度进行了分类,1894年德国病理学家Arnold又作了更为详尽的描述,因此,1907年Schwalb和Gredig将此命名为ArnoldChiari畸形,而Sarnat和Williams则称其为Chiari畸形或描述表达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

  • 阿托伐他汀对EAE大鼠脊髓ICAM-1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田广平;石秋艳;王淑歌;孙惠芳;孙鹏;张瑞彪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80只清洁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20只.各组再分为第14天、21天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利用新鲜豚鼠全脊髓匀浆及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低、高剂量治疗组大鼠分别给予2 mg/(kg·d)、10 mg/(kg·d)阿托伐他汀灌胃,正常对照组及EAE模型组应用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每组大鼠发病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及TGF-β1的表达. 结果 与EAE模型组及低剂量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高剂量治疗组发病率明显减轻,炎性病灶明显减少,组织中ICAM-1表达明显减少,TGF-β1表达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EAE大鼠的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并且与剂量有关,其作用推测与减少ICAM-1表达、提高TGF-β1表达有关.

  • 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包长顺;杨福兵;刘亮;王斌;詹书良;陈礼刚

    目的 探讨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 方法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7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患者18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式及疗效. 结果 出院时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156例,无变化29例,无症状恶化和死亡病例.随访147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110例,症状无变化26例,症状恶化11例;95例行MRI复查,其中枕大池解剖成形者82例,脊髓空洞明显缩小79例. 结论 后颅窝减压+硬膜成形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周围神经退变与MAP1B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利军;宋洁富;魏杰;常峰;苏云星;常保国

    目的 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周围神经形态学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的表达变化情况. 方法 50只Wistar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慢性压迫20%组、慢性压迫40%组、慢性压迫60%组,每组10只.后3组置入平头塑料螺钉对大鼠脊髓进行后路渐进性压迫,2个月后分别压迫到20%、40%、60%左右程度.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做L5棘突和部分椎板咬除术,不实施压迫.造模后60 d处死大鼠取坐骨神经作为标本,行HE染色,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同时行MAP1B的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各压迫组大鼠运动功能减退;Tarlov评分、斜板实验评分、BBB-21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压迫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周围神经退变现象,并且压迫程度越重变化越显著.各压迫组周围神经轴突中MAP1B的表达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损伤后周围神经发生退变,且因为神经元凋亡、坏死或受抑制使得轴突的再生不明显,造成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

  • 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价值

    作者:宋启民;费昶;杨卫忠;陈春美

    目的 探讨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机制研究提供理想的载体. 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3根组、4根组,每组8只.对照组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3根组、4根组分别结扎3根、4根腰动脉.各组麻醉后记录基线诱发电位,手术/结扎后30 min、2d、7d记录诱发电位;麻醉清醒后、手术/结扎后2d、7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手术/结扎后7d后取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 结果 3根组动物结扎后30 min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后2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根组动物结扎后30 min、2d、7d3个时间点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手术/结扎后30min、2d、7d3个时间点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诱发电位波幅变化一致. 结论 结扎3根腰动脉可以造成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结扎4根腰动脉可以造成不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