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型利钠肽和神经降压素在家兔内毒素性脑损伤中的变化

    作者:张育才;汤定华;张宇鸣;徐梁;陈丽琴;曾纪骅

    在急性感染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伴有显著的脑血流供应障碍和微血管损伤.血管活性肽或称神经肽(neuropeptide)是一组具有强烈调节血管活性和水钠代谢作用的高活性多肽因子.本研究通过制作家兔内毒素性脑损伤模型,探讨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和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 NT)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

  • 橙皮苷对LPS诱导的脑损伤小鼠强迫游泳行为的影响

    作者:吴健;刘红芝;温相如;付燕燕;张磊;孙颖;张芳;刘永民;董红燕

    目的 探讨橙皮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脑损伤小鼠强迫游泳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45只3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脂多糖组(LPS)和脂多糖+橙皮苷组(LPS+Hesp),每组15只,以ZH-QPT型强迫游泳实验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小鼠在5 min内游泳活动累计路程和累计时间.结果 相对于Saline组,LPS组小鼠的游泳活动累计路程显著缩短,累计时间无显著变化;相对于LPS组,LPS+Hesp组小鼠的活动累计路程明显延长,累计时间无显著变化.结论 橙皮苷可显著延长感染性脑损伤小鼠在强迫游泳活动中的距离.

  • 内毒素脂多糖对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彭镜;尹飞;甘娜;张红媛

    感染性脑损伤时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增加在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阐明感染性脑损伤时BBB通透性改变及其调控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同种属的星型胶质细胞(astrocytes,AS)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共同培养,建立体外BBB模型,探讨BBB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骨架肌动蛋白(actin)在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BB通透性增高中的变化及其与Rho/Rho激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感染性脑损伤中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的保护作用

    作者:乔晓辉;王怀立;黄明海

    目的 探讨幼年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时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的表达规律及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只1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50例),颈外动脉注射生理盐水;感染性脑损伤组(LPS组,50例),颈外动脉注射LPS;EP治疗组(EP组,50例),颈外动脉注射LPS后即刻腹腔注射EP,于注射药物后6、12、24、48、72 h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HMGB1、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果 LPS组外周血HMGB1、NSE水平显著增高,各时间点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干预后外周血HMGB1及NSE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LPS组及EP组HMGB1与NSE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外周血HMGB1的检测可较好地反映感染性脑损伤时HMGB1的表达规律;丙酮酸乙酯可能通过抑制HMGB1的表达而对感染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致大鼠脑损伤模型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田培超;王怀立;刘敏;陈铮;刘玉峰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致大鼠脑损伤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64只SD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均等分为PLY组和对照组,分别经左侧颈内动脉注射0.1mL PLY和等体积灭菌9g/L盐水;观察注射后4h、6h、12 h和24 h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大体和组织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神经细胞损伤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 PLY组脑组织大体和组织学结果提示大鼠脑损伤存在,且脑组织中GFAP和NSE蛋白表达及TNF-α和IL-6表达在4h开始增加,随注射时间点推移,其表达水平动态增加,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LY组脑组织TREM-1蛋白表达在4h明显增加,在6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2 h与24 h TRE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REM-1蛋白表达在PLY诱发的大鼠脑损伤早期明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而参与脑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

  • 褪黑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素致大鼠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禚志红;王怀立;王越;徐云娜;罗强;刘玉峰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致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幼鼠84只随机分成3组:9 g·L-1盐水组(NS组)28只,颈内动脉注射9 g·L-1盐水;PLY组28只,颈内动脉注射0.2 mL(7 μg)PLY; MT组28只,腹腔注射(1 g·L-1)MT 10 ng·kg-1,15 min后颈内动脉注射0.2 mL(7μg)PLY.每组按照注射后不同的时间点(24 h、48 h)分为2个亚组.预定时间点处死动物,制备脑组织标本.干湿质量法测定其脑组织含水量( BWC),甲酰胺法测定伊文思兰(EB)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HE染色光镜下可见PLY组血管间隙增宽,大脑皮质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和神经无细胞有不同程度肿胀、空泡变性.NS组无上述病理变化.MT组大鼠脑组织改变较PLY组轻.PLY组各时间点脑组织BWC水平、EB水平、AIF水平明显增加,24h高于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Y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48 h高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PLY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予以MT干扰后各时间点脑组织各指标以及凋亡细胞数均降低,与PL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T能够降低AIF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组织.

  •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徐云娜;王越;王怀立;禚志红;田培超;罗强;李国栋

    目的 探讨经颈内动脉注射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建立感染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注射PLY制作幼年大鼠感染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选取健康普通级1月龄SD大鼠160只,体质量100~120 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PLY组和对照组,其中PLY组(实验组)80只,颈内动脉注射PLY 0.2 mL(7 μg);对照组80只,颈内动脉注射等体积9g·L-1盐水.根据不同观察时间点(注射后6 h、12 h、24 h及48 h),将PLY组SD大鼠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中分别有10只注射伊文思蓝(EB),测定不同时间点脑组织EB水平;注射EB组经右颈外静脉近心端注入20 g·L-1 EB(2 mL·kg-1),推注时间1~2 min.各组处理后,待观察至相应时间点,将大鼠麻醉行心脏灌注后断头取脑,用于制作脑组织标本,以备观察.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其脑组织含水量(BWC),甲酰胺法测定其脑组织EB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E染色光镜下观察,PLY组脑组织可见血管扩张、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炎细胞浸润、神经元空泡变性、星形胶质细胞体积增大肿胀、细胞核固缩等改变.各时间点PLY组BWC、EB水平、NSE及GFAP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结论 经幼鼠颈内动脉注射PLY可以成功建立幼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

  • 丙酮酸乙酯对内毒素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田培超;乔晓辉;罗强;王怀立;禚志红;陈晓昕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丙酮酸乙酯(EP)对LPS所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0只1月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9 g/L盐水对照组(NS组)、LPS诱导脑损伤组(LPS组)、EP越来越干预组(EP组).LPS组颈外动脉注射LPS(1 mg/kg)建立感染性脑损伤模型,NS组仪给予同量9 g/L盐水;EP组在给予LPS的同时通过腹腔注射一次件给予EP(40 mg/kg).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后,取各组脑组织标本,采用甲酰胺法检测其脑组织伊文思蓝(EB)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水平,并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形态及病理变化.结果 与Ns组比较,LPS组脑组织EB、NSE、GFAP、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于6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48 h及72 h各指标仍高f NS组(P<0.05),LPS病理改变显示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炎性细胞浸润、神经无肿胀、细胞核固缩、宅泡变性坏死等明显脑损伤.EP干预组脑组织EB水平、NSE、GI:AP、NF.K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a<0.05).结论 EP可减轻LPS的幼鼠感染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EP抑制NF.KB的活性,进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 感染性脑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田培超;罗强;陈晓昕;王怀立;禚志红;乔晓辉

    目的:探讨凋亡在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以及caspase非依赖性途径在感染性脑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NS组和LPS组各80只,LPS组颈内动脉注射LPS制作感染性脑损伤模型,NS组颈内动脉注射NS,2组均观察注射后6、12、24、48及72 h 5个时间点,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的EB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NSE、GFAP蛋白及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并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数.结果:LPS组NSE、GFAP、AIF表达及细胞凋亡数均为6 h开始增加,12 h表达进一步增强,24 h达高峰,48-72 h时渐减少,但均明显高于NS组.结论:细胞凋亡参与感染性脑损伤细胞发展过程,Caspase非依赖性途径通过AIF的表达发挥重要作用.

  • 异丙酚对大鼠内毒素脑损伤磷酸化JAK2、STAT3表达的影响

    作者:邓必高;但伶;黄燕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内毒素脑损伤中磷酸化JAK2、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20~250 g,随机分为3组(n=24):L组(内毒素组)和LP组(内毒素+异丙酚组)经颈内动脉注射内毒素200μg建立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C组(对照组)经颈内动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组颈内动脉注射内毒素后即予异丙酚100mg·kg-1剂量腹腔注射.3组分别于6,12,24,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额叶皮质,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磷酸化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及病理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L组、LP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P JAK2和P-STAT3表达增加(P<0.05,P<0.01);与L组比较,LP组各时间点脑含水量、P-JAK2和P-STAT3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异丙酚减轻大鼠内毒素性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磷酸化JAK2、STAT3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 异丙酚对大鼠内毒素脑损伤蛋白质络氨酸激酶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

    作者:邓必高;但伶;李炜;曹慧灵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大鼠内毒素脑损伤中蛋白质酪氨酸激酶2(JAK2)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在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72只,体质量220 ~ 250 g,随机分为3组(n=24):内毒素组(L组)和内毒素+异丙酚组(LP组)经颈内动脉注射内毒素200μg复制大鼠内毒素脑损伤模型,对照组(C组)经颈内动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组颈内动脉注射内毒素后即予异丙酚100mg/kg剂量腹腔注射.3组分别于6、12、24和48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额叶皮质,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JAK2、HMGB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内毒素脑损伤后P-JAK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L组、LP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P-JAK2、HMGB1和NF-κB表达增加(P<0.05);与L组比较,LP组各时间点脑含水量、P-JAK2、HMGB1和NF-κB表达明显减少(P<o.05).结论 异丙酚可减轻大鼠内毒素性脑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磷酸化JAK2、HMGB1和NF-κB表达水平上调,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异丙酚对大鼠内毒素脑损伤AIF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邓必高;但伶;曹慧灵

    目的:研究凋亡诱导因子(AIF)和细胞凋亡在大鼠内毒素(LPS)脑损伤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异丙酚在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3组(n=24):内毒素组(LPS组)和内毒素+异丙酚组(LPS+propofol组)经左颈内动脉注射LPS(1 mg/kg)建立大鼠内毒素脑损伤模型,对照组(control组)经颈内动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propofol组颈内动脉注射LPS后即予异丙酚100 mg/kg剂量腹腔注射.3组分别于6、12、24和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额叶皮质,检测脑组织含水量,Annexin V-PI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IF、NF-κB和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AIF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和LPS+propofol组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增高,凋亡细胞增多,AIF、NF-κB和caspase-3表达增加(P<0.05,P<0.01);与 LPS组比较,LPS+propofol组各时点脑含水量、凋亡细胞、AIF、NF-κB和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 ( P<0.05,P<0.01).结论:异丙酚减轻大鼠内毒素性脑损伤的机制与抑制脑组织AIF表达水平及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致脑损伤中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越;王怀立;禚志红;李国栋;田培超;罗强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致感染性脑损伤中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LY组[颈内动脉注射0.2 mL(7μg) PLY]和生理盐水(NS)组(颈内动脉注射等体积NS),每组40只.每组按观察时间点分为6h、12h、24 h、48 h4个亚组,每亚组10只,其中5只注射髓,甲酰胺法测定脑组织EB含量判断血脑屏障(BBB)的破坏程度.5只不注射EB,取脑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AIF蛋白含量和细胞凋亡. 结果 与NS组比较,造模后各时间点PLY组大鼠脑组织EB、NSE、GFAP、AIF蛋白含量均较高,细胞凋亡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LY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与AI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59,P=0.000). 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了PLY诱导的脑损伤的发展过程,AIF可能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凋亡.

  • 谷胱甘肽对感染性脑损伤小鼠悬尾行为的影响

    作者:戚大石;李曼;刘永民;刘红芝;宋远见;吴健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GS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脑损伤小鼠悬尾行为的影响,以探讨 GSH 是否对感染性脑损伤引起的抑郁行为有保护作用。方法取60只3周龄的 ICR 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 组)、脂多糖组(LPS 组)、脂多糖+谷胱甘肽组(LPS+GSH 组)和脂多糖+溶剂组(LPS+water 组),每组15只。应用 ANY-maze 视频分析系统检测接受生理盐水或 LPS 处理6 h、12 h 及24 h 后各组小鼠在4 min 的悬尾实验过程中累积静止的时间。结果生理盐水或 LPS 处理后6 h,各组小鼠的悬尾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12 h 和24 h 后,与 saline 组比较,LPS 组和 LPS+water 组小鼠累积静止的时间均显著增加;与 LPS 组相比,谷胱甘肽处理的小鼠累积静止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 GSH 可以显著减少感染性脑损伤小鼠在悬尾实验中累积静止的时间,对其引起的小鼠抑郁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雄黄及含雄黄复方对应激蛋白HSP70和HO-1的影响

    作者:汤毅珊;王宁生;宓穗卿;张银卿;欧卫平

    目的: 研究雄黄和含雄黄复方对病理状态下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70、血红素氧合酶-1)的影响,探讨雄黄的"解毒"作用机理.方法: 制备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雄黄(75mg/kg、150mg/kg、300mg/kg)组、安宫牛黄散(1.5g/kg)组灌胃后3h取血和脑组织;另制备大鼠发热模型,灌胃雄黄(90mg/kg)、牛黄解毒片(1.404g/kg),分别于药后 1h、2h、4h组取血.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的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力.结果: 高剂量雄黄和安宫牛黄散使感染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HSP70含量比模型组显著增加(17.9%、30.5%).雄黄给药后1h和2h使发热大鼠血清HSP70水平比模型组显著上升(36.1%和18.0%),牛黄解毒片给药后1h、2h 和4h使发热大鼠血清HSP70水平显著上升(54.6%、19.8%和21.2%).雄黄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的HO-1活力影响不显著;安宫牛黄散使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的HO-1活力增加(24.3%和12.1%).雄黄在药后1h、 2h 和4h 分别使发热大鼠血清HO-1活力比模型组增加25.4%、46.6%和41.0%;牛黄解毒片在药后1h、 2h 和4h使发热大鼠血清HO-1活力比模型组增加1.07倍、1.53倍和94.8%.结论:一定剂量的雄黄和含雄黄复方可诱导、激活病理状态下大鼠体内的应激蛋白HSP70、HO-1,两种含雄黄复方提升应激蛋白水平的幅度大于雄黄单独给药.雄黄提升病理状态下机体的应激水平可能是其发挥"解毒"作用的途径之一.

  • 雄黄及含雄黄复方对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和NO的影响

    作者:汤毅珊;王宁生;张银卿

    目的:研究雄黄和含雄黄复方对病理状态下(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发热模型)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和NO的影响,探讨雄黄的"解毒"作用机理.方法:用百日咳菌造成感染性大鼠脑损伤模型,用酵母菌造成大鼠发热模型,取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同工酶(诱导型一氧化氮舍酶iNOS)的活力.结果:雄黄和安宫牛黄散均可显著降低脑损伤大鼠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其中IL-1β回复到正常水平,IL-6和TNF-α的降幅随雄黄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雄黄和安宫牛黄散均可显著抑制脑组织中NOS和iNOS的活力,复方的抑制作用大于雄黄.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可显著降低发热大鼠血清IL-1β水平,药后4h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药后2h牛黄解毒片可显著降低血清NOS和iNOS的活力.结论:抑制病理状态下过度释放的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和NO)可能是雄黄在复方中发挥"解毒"功效的途径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