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ApoAI基因rs12721026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志军;冯来会;王宝亮;赵铎;臧卫平

    目的 研究分析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rs12721026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 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同期收集的100例正常人群(正常组),测定2组人群的ApoAI基因rs12721026多态性并对比2组人群的血脂指标差异. 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的ApoAI基因rs12721026多态性等位基因中G、T的频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I、脂蛋白(L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与GG/TG基因型脑出血患者的TC、TG、LDL-C、ApoAI、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脑出血患者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GG/TG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oAI基因rs12721026多态性与脑出血发病的关系不明显,但是可能与患者HDL-C水平降低有关.

  • 3D打印技术辅助脑动脉瘤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钱希颖;金立德;陶维华;赵建华;洪孙权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脑动脉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高精度的脑动脉瘤模型,辅助术者开颅夹闭脑动脉瘤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8例患者的11个动脉瘤均在一期、单侧开颅的情况下顺利夹闭,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手术时间较常规动脉瘤夹闭时间缩短0.5h以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显示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1例,无死亡及重度残疾病例.术后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均未见动脉瘤残留. 结论 3D打印技术能全面、直观、精确地显示动脉瘤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脑动脉瘤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合并心肌病外科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周和平;陈新生;施正生;查正江;王俊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合并心肌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自2007年2月至2015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合并心肌病患者15例,采取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在手术前后行内分泌学、颅脑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包括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垂体瘤切除术后生长激素、LVIDd、IVST、LVPWT、E/A比值、EF均值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治愈率为35.68%,缓解率为76.36%. 结论 积极手术切除垂体瘤,良好控制生长激素水平,能显著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使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合并心肌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 CXCL16基因rs2277680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陈云;周元林;朱敏;蒋辉华;朱峰;王恩;柯绍发;韩文胜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基因rs2277680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选择台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2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CXCL16基因rs2277680位点多态性并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rs2277680位点的AA+G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87.9%vs 82.1%;69.5%vs 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A+GA基因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50,P=.043,95%CI:1.021~4.113). 结论 CXCL16基因rs2277680位点AA+GA基因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A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

  • 抗AQP4抗体对脑干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归的影响

    作者:程忱;江滢;胡学强;陆正齐;邱伟;孙晓渤;康庄

    目的 研究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对以脑干损伤为首发表现的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多发性硬化中心资料库自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登记的31例脑干临床孤立综合征(BCI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血清抗AQP4抗体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抗AQP4抗体(+)BCIS组(n=14)及抗AQP4抗体(-)BCIS组(n=17).比较抗AQP4抗体(+)BCIS组与抗AQP4抗体(-)BCIS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影像学、脑脊液等方面的异同点,分析2组患者临床转归的差异. 结果 31例入组患者平均随访(36.10±18.94)月,9例 (64.29%)抗AQP4抗体(+)BCIS组患者转化为视神经脊髓炎(NMO),而仅2例(11.76%)抗AQP4抗体(-)BOS组患者转化为NMO,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AQP4抗体(+)BCIS组患者消化系统相关性脑干症状发生率(71.43% vs 23.53%)、脑脊液IgG指数(0.68±0.43 vs 0.47±0.19)、末次随访时的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4.64±0.92vs 2.71±0.81)较抗AQP4抗体(-)BCIS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抗AQP4抗体(+)BCIS组患者延髓病灶(78.57%vs 35.29%)及脑干背侧病灶(78.57%vs 41.17%)较抗AQP4抗体(-)BCIS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抗AQP4抗体检测对预测BCIS的临床转归有一定价值.

  • 生物降解血流导向支架对兔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开口的影响

    作者:王奎重;袁绍纪;刘强;燕鲁滨;卢培刚

    目的 评估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生物降解血流导向支架置入血管后的安全性. 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在其腹主动脉内置入含聚乙醇酸的生物降解血流导向支架并覆盖腰动脉分支.在术后3、6和12周分别进行造影检查,并采用常规HE、Veigert氏间苯二酚品红化学染色及CD34、CD68、α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支架置入处腹主动脉直径变化和分支开口通畅情况. 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和随访显示腹主动脉内支架所覆盖的腰动脉分支无闭塞或显影延迟,支架内亦无狭窄、闭塞或支架变形.支架置入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周时支架置入处腹主动脉直径分别为(3.35±0.24) mm、(3.33±0.12) mm、(3.23±0.16) mm、(3.12±0.10)mm和(3.30±0.11) mm,差异不明显.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支架置入后3周新生内膜已完全覆盖支架网丝,支架中聚乙醇酸网丝周围可见少量炎症反应,但在术后12周聚乙醇酸网丝已完全吸收,无明显炎症反应.支架置入处新生内膜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 结论 短期观察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血流导向支架对腹主动脉及分支开口无明显影响.

  •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对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雷小峰;雷立健;张志清;程焱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二氮嗪(DZX)对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海马神经元OGD模型和海马区脑片OGD模型,并采用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海马神经元活性.将不经任何处理的海马神经元和海马区脑片设为正常对照组,将经OGD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和海马区脑片设为OGD组,将DZX或DZX+5-羟基癸酸甘油酯(5-HD)处理的经OGD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和海马区脑片分别设为OGD+DZX组和OGD+DZX+5-HD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mRNA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海马区脑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膜片钳检测各组海马区脑片中KATP电流情况. 结果 MTT检测发现:与对照海马神经元相比,经OGD预处理后0、4、8、12h海马神经元的吸光度值明显下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LDH释放实验检测发现:与对照海马神经元相比,经OGD预处理后0、4、8、12h海马神经元LDH的释放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共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相比,OGD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DZX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比OGD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DZX+5-HD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比OGD+DZX组显著增加,但仍比OGD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低,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ZX+OGD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比OGD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DZX+5-HD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ZX+OG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ZX+OGD组和OGD+DZX+5-HD组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O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片钳检测显示:相对正常对照组KATP电流密度(53.3±5.3),OGD组电流密度(93.2±5.4)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ZX+OGD组电流密度(53.2±3.0)恢复到正常对照组大小,与OG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DZX+5-HD组电流密度(83.4±4.8)比DZX+OGD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OGD组. 结论 KATP开放剂DZX能够通过抑制凋亡因子Bax、Caspase-3的表达从而保护海马神经元抵抗凋亡.

  • 载脂蛋白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IL-17、IL-6、TNF-α表达的影响

    作者:雷茵;韦俊杰;唐玉兰;杨程程;郑明华;赵伟佳;韦云飞;陶敏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EAE)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10只ApoE基因敲除的C57BL/6J小鼠设为ApoE基因敲除组(ApoE-/-组),同时将40只正常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野生组(WT组)、ApoE拟肽(COG 1120)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ApoE-/-组、WT组、COG112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均采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完全抗原(MOG35-55的PBS缓冲液与等量的含卡介苗的完全弗氏佐剂混合而成)方法诱导制作EAE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MOG35-55.COG112治疗组在第2~35天每隔2天背部皮下注射COG112 5 mg/(kg·d),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代替COG112.在第0~35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35天评分后大脑和脊髓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17、IL-6、TNF-α表达水平. 结果 ApoE-/-组神经功能缺损峰值评分较WT组明显增高,COG112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峰值评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E-/-组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重于WT组,COG112治疗组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生理盐水组轻.ApoE-/-组、wT组、COG112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大脑和脊髓IL-17、IL-6、TNF-α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E-/-组小鼠大脑和脊髓IL-17、IL-6、TNF-α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WT组,COG112治疗组小鼠大脑和脊髓IL-17、IL-6、TNF-α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oE缺乏会加重EAE炎性细胞浸润及增加IL-17、IL-6、TNF-α表达;ApoE拟肽的干预可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及IL-17、IL-6、TNF-α表达,从而在EAE的免疫炎症反应中起保护作用.

  • 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作者:徐燊;刘家传;王春琳;杨艳艳;张星;刘光杰

    目的 探讨缺氧预处理(HPC)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皮质促凋亡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PC组(给予HPC模型制作)和未HPC组(不做预处理),每组24只;然后进一步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及TBI 1 d、3d、7d亚组(给予TBI模型制作并分别于相应时间点观察、取材),每组6只.大鼠在低压氧仓中进行每天3h、连续3d训练以给予HPC,采用改良的Freeny's法制作TBI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mNSS),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挫伤区周围皮质CHOP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HOP表达水平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TBI 1 d、3d、7d亚组大鼠mNSS评分、CHOP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并在3d时达到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PC组中TBI1d、3d、7d亚组mNSS评分、CHOP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未HPC组中相应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组和未HPC组中TBI 1 d、3d、7d亚组CHOP表达水平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957,P=0.000;r=0.966,=0.000). 结论 HPC通过下调内质网应激途径中CHOP的表达水平以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 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P38蛋白激酶和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育霞;张立民;张冬雪;刘云峰

    目的 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P38蛋白激酶(P38MAPK)和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出生24h内的SD大鼠的皮质神经元并接种于6孔板或96孔板培养皿,分为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氧糖剥夺-复糖复氧组(O组)、氧糖剥夺-复糖复氧+丙泊酚后处理组(OP组)、氧糖剥夺-复糖复氧+丙泊酚后处理组+P38MAPK阻断处理组(OPS组)、P38MAPK阻断处理组(S组)、氧糖剥夺-复糖复氧+P38MAPK阻断处理组(OS组).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处理是将神经元氧糖剥夺90 min并复糖复氧24 h;丙泊酚后处理为向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原液(50 μmol/L)处理2 h;P38MAPK阻断处理为提前lh向培养皿中加入P38MAPK抑制剂SB202190 (50 μmol/L).收集各组处理好的神经元,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率,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损伤率,JC-1荧光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盒测定ATP含量,Western blotting测定P38MAPK和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水平. 结果 与C组比较,O组神经元磷酸化P38MAPK表达升高,凋亡率升高,存活率降低,损伤率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ATP含量降低,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组比较,OP组神经元磷酸化P38MAPK表达升高,凋亡率降低,存活率升高,损伤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ATP含量升高,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P组比较,OPS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存活率降低,损伤率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ATP含量降低,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组比较,OS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存活率降低,损伤率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ATP含量降低,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后处理降低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增加P38MAPK磷酸化后抑制促凋亡因子Bid、Bim、Puma表达相关.

  • 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永强;王烨;王蕾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直径在40~100 nm的多囊泡体.它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并含有蛋白质、mRNAs和microRNAs等遗传物质,具有实现细胞间物质交换及信息传递等功能,并参与体内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近10余年来,外泌体逐渐被重视,尤其在肿瘤、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干细胞的分化与调节等领域的研究较为丰富,然而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因此,本文综述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作用及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其作为疾病标志物和治疗载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潜在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钱东翔;王双志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直径>2.5 cm的动脉瘤,其属于复杂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此类动脉瘤破裂导致的病残率和病死率极高.颅内巨大动脉瘤目前多采用外科治疗、血管内治疗及新生的复合(杂交)手术这3种主要的手术方式治疗.本文将对其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增进临床医师对此类动脉瘤治疗方法发展方向的了解.

  • 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一边缘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慧芳;武远鹏;徐宗荣;赵月泉

    边缘性脑炎是一种新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近记忆缺失、精神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严重,可合并或不合并肿瘤,常规血清学、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通常无特异性,若血清和(或)脑脊液检测到相关抗体可明确诊断.早期识别、免疫治疗以及手术切除肿瘤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提高该类疾病在临床中的诊断率,改善预后.

  • 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发育与髓鞘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翁超;卢祖能;符辉

    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是由少突胶质细胞包绕神经轴突形成的多层脂质膜.少突胶质细胞由神经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研究发现,在少突胶质细胞形成、分化和成熟的发育过程中,Olig2、Sox10、Nkx2.2、Olig1和Zfp218等转录因子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髓鞘的形成过程受多信号通路的共同影响,包括Wnt、PI3K和BMP-Smad等信号通路.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和髓鞘形成是一个被高度调控的过程.本文主要围绕轴突表面的配体、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等影响髓鞘形成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嘌呤受体与偏头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仁方;张骏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但其病因及发作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了.嘌呤受体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与偏头痛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出发,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嘌呤受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大致的生理学特点;(2)偏头痛发作时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3)在扩散性皮质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血管功能改变这3个主要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嘌呤受体发挥的各种作用;(4)基于嘌呤能信号的抗偏头痛药物研究进展.

  • Drebrin在神经元发育及认知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刘岩;张玲;秦川

    大脑发育调节脑蛋白(Drebrin)是主要分布在神经元树突棘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其在树突棘的形成、突触形态的调节、记忆的保持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脑组织中,Drebrin的含量和分布发生了变化.已有研究者对其中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具体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更深入地研究此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Drebrin的机制以及Drebrin与相关分子之间的关系,对于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 抗AMPA2受体抗体脑炎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京红;丁艳娜;赵珂;李攀星;吴沛沛;许予明

    边缘性脑炎多由病毒、免疫等因素引起,常发生于海马回、扣带回及额叶眶面等边缘系统.有学者认为抗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抗体脑炎属于自身免疫抗体介导的边缘性脑炎[1-3],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抗AMPA2受体抗体阳性合并副瘤性抗体(抗CV2抗体)阳性病例,报道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供临床借鉴.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报道

    作者:刘永飞;康伟民;任丹丹;闫斌;刘佳;刘福友;赵贵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种急性临床综合征,其是由各种内源性及外源性损伤因素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屏障严重受损,产生间质性水肿及肺泡水肿,并在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进展为肺纤维化,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但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并未引起神经科医师的重视.现将火箭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aSAH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姚璇;刘金城;闫允振;林永忠

    患者男性,72岁,右利手.2014年11月6日因“发作性左上肢麻木及无力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休息时出现左上肢麻木不适,麻木感从左上肢远端向近端过电样蔓延至肩部停止,同时出现左侧肩胛区麻木不适,约l min缓解,麻木消失10 min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表现为上肢抬举困难,下肢沉重感,行走无力,20 min后缓解.上述症状共发作3次.既往史:左肾癌病史4年,于外院行手术治疗;高血压病史1年,未规律服药,血压波动在(130~150)/(70~89) mmHg(1 mmHg=0.133 kPa).

  • 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研究(附11例报道)

    作者:耿建红;詹淑琴;王黎

    目的 通过研究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HNPP)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方法 选取自1999年3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例HNPP患者进行临床和体征资料采集、神经电生理检查、腓肠神经活检、家系资料收集,并对先证者进行HNPP相关基因检测. 结果 本组11例患者中8例患者来自2个家系,家系l及家系2分别各有4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另3例患者为散发病例.大部分患者在青少年发病,临床特征表现为局灶性单神经病,多于数天至数月内自行缓解.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四肢广泛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于易嵌压部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更明显.4例腓肠神经活检髓鞘染色均显示部分有髓纤维髓鞘脱失,轴索多正常,部分有髓纤维髓鞘增厚,形成“洋葱球样”改变,单神经剥离呈腊肠样.2例经基因检测存在17Pll.2的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区域连续性缺失突变. 结论 HNPP临床所表现的反复发生的与压迫有关的单神经麻痹很具有特征性,多呈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无症状的肢体也能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周围神经活检可见髓鞘增生,基因检测发现特异位点的基因突变可确定诊断.

  • 亚低温治疗通过上调IL-10表达水平降低脑出血后MODS发生率

    作者:魏亮;王琦;杨成;张燕飞;管宏新;孙志扬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48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后体温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7)和常规治疗组(n=21),统计2组MODS的发生率,并在术后1、2、5、7、14、21d时,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使用Simple Western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腺病毒E4启动子结合蛋白4(E4BP4)的表达水平. 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MODS的发生率为11.11%,而常规治疗组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5、7、14、21d时亚低温治疗组IL-10、E4BP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MODS的发生率;IL-10在亚低温治疗降低MODS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机制与转录因子E4BP4上调IL-10的表达有关.

  • 血降钙素原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任磊;周启立;刘霞;祁宏亮;刘丽娜

    目的 探讨血降钙素原(PCT)在鉴别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7例急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化脓性脑膜炎21例、病毒性脑膜炎26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脑脊液、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患儿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PCT、CRP、血沉水平分别为(51.69±30.72) μg/L、(182.33±54.49) mg/L、(50.41±8.92) mm/h,病毒性脑膜炎组PCT、CRP、血沉水平分别为(0.81 ±0.96) μg/L、(8.87±10.63) mg/L、(16.72±13.20) 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21例患儿PCT水平均>0.5μg/,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仅有3例PCT水平>0.5 μg/L,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88.46%.化脓性脑膜炎组有19例患儿血沉水平>20 mm/h,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仅有8例血沉水平>20 mm/h,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48%、69.2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PCT为0.982(95%CI:0.951 ~1.011),CRP为0.981(95%CI:0.952~1.010),差异不大. 结论 PCT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优于血沉诊断.

  • 汉语Broca失语症患者命名障碍机制研究

    作者:邱秋江;陈卓铭

    目的 探索Broca失语症患者命名障碍的机制. 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期间,分别对20名Broca失语症患者及正常人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看图命名测验、词汇辨认、词汇分类与看词指图测验. 结果 Broca失语症患者看字指图准确率(69.60%)高于看图命名准确率(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汉语Broca失语症患者的字形通达语义功能显著优于语义通达语音输出功能,命名障碍主要是由于语音激活困难导致的.

  • 原发性喉上神经痛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附三例报道)

    作者:姜晓峰;牛朝诗;傅先明;计颖;丁宛海;汪业汉

    原发性喉上神经痛是临床上罕见的神经痛,文献报道很少,对其诊断要点、发病机制、外科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很少.自1999年6月至2015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共对3例原发性喉上神经痛患者进行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结合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 脑室镜在脑室型脑囊虫病治疗中的应用(附15例报道)

    作者:付旭东;周少龙

    脑囊虫病是一种顽固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约占囊虫病的80%以上,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其中脑室型以易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危及患者生命,处理上多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但由于梗阻原因没有去除,很容易造成堵管而使手术失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9月至2015年8月对15例合并有脑积水的脑室内脑囊虫患者应用脑室镜取出囊虫,同时行第三脑室底造瘘和(或)透明隔开窗清除脑积水,并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患者行脑室端分流管疏通和调整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