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分析

    作者:俞志坚;罗文志;何晓峰;彭志康;李彦豪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中心及南方医院介入治疗科自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应用臭氧治疗的3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比较术前和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下肢根性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运用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后随访的临床效果并评价患者年龄、病史长短、突出程度及类型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本组患者JOA评分、下肢根性痛VAS术前及术后终末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3±1.4 vs 13.1±1.2,P=0.018;7.5±0.8 vs 2.1±0.3,P=0.039),JOA评分、VAS改善率分别为78.2%和70.4%;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到后随访时疗效优良率为77.5%(251/324),患者年龄、病程及椎间盘突出程度对疗效有明显影响;部分(33.8%)包含型突出患者治疗后近期可有症状"反跳".结论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疗效令人满意,患者年龄、病程和椎间盘突出程度能影响患者疗效.

  •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作者:黄宽明;付锐;曹刚;马廉亭

    目的 总结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4月应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6例患者获Simpson Ⅰ级切除11例,Ⅱ级切除14例,Ⅲ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3例,1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经治疗后改善.7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经对症治疗约10 d后好转.无1例死亡.随访6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 结论改良翼点入路可对中颅窝、前颅窝、鞍区及鞍旁病变进行良好暴露,能处理各种类型的鞍结节脑膜瘤,提高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牛磺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敬堃;王建秀;段淑荣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自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牛磺酸治疗组和叶酸、维生素治疗组,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颈动脉彩超,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变化情况,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仪及相应试剂盒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叶酸、维生素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减小0.372 mm,牛磺酸治疗组减小0.551 mm,两组在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牛磺酸治疗组对颈动脉IMT的控制要优于叶酸、维生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9.832±7.750)μmol/Lvs(19.316±2.24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牛磺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有效且优于叶酸、维生素,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控制作用.

  • 脑电趋势图监护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对癫痫及亚临床癫痫的诊断意义

    作者:王晓锋;姬仲;吴永明;潘速跃;陆兵勋

    目的 通过连续和动态监护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的脑电图(EEG)变化,观察脑趋势图改变与癫痫的关系,探讨脑电趋势图对癫痫以及亚临床癫痫的诊断意义. 方法N-ICU 15例癫痫患者,其中癫痫持续状态(SE)10例,予以脑电监护,采用10-20标准电极安装法,8导参考电极导联法(Fp1-A1、C3-A1、T3-A1、01-A1、Fp2-A2、C4-A2、T4-A2、O2-A2)采集脑电趋势图数据,包括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样本包络、波段功率(BP).对同一患者的癫痫发作期和间期的数值分别求出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采用ROC分析评价3种趋势图对癫痫诊断能力. 结果癫痫在N-ICU的发生率为15/122,15例癫痫患者中癫痫持续状态(SE)10例,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8例,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7例,GCSE发作后继之NCSE 5例.癫痫发作时aEEG上界和下界分别上升了27.90%和33.53%,形成一明显"波峰",与未发作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电极导联样本包络波幅上升了124.09%,与未发作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和β波段的绝对波段功率(ABP)明显增高,与未发作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癫痫及亚临床癫痫在N-ICU发生率较高,3种趋势图对癫痫发作的诊断都有价值,aEEG诊断能力强于样本包络,BP结果可提供参考.

  •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国锋;金清东;周金东;林秋泉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的患者152例,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的患者1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CT复查、颅内压监测和预后情况. 结果改良手术组术后中线基本恢复者的比例(82.2%)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41.4%).术后颅内压(30~35 mm Hg)较常规手术组(40~60 mm Hg)明显下降,疗效(预后良好69例,预后不良56例,死亡27例)较常规手术组(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42例,死亡34例)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脑组织嵌顿,改善患者的预后.

  • 高压氧治疗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NF-κB(P50)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温剑峰;钱锁开;雷万生;杨绮帆;腾进忠;孟伟;罗海洋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颅脑外伤的治疗作用及与脑组织中NF-κB(P50)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 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开颅钻孔,不行打击)、外伤对照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模型制作法制造中度大鼠脑外伤模型,但不接受氧治疗)、常压氧治疗组(脑外伤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接受正常压力下纯氧吸入治疗)、高压氧治疗组(脑外伤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接受0.2 MPa压力下高压氧治疗),并于伤后6h、1 d、3 d、5 d、7 d五个时相点断头法取脑组织(每时相点6只),光镜下观察脑组织损伤水肿的病理变化以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P50)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高压氧干预使相同时相点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脑水肿情况及损伤程度较外伤对照组明显减轻,而常压氧干预作用则不明显.假手术组各时相点仅见微量的NF-κB(P50)阳性表达或不表达,其他各组脑损伤后6 h即发现损伤脑组织内NF-κB(P50)阳性表达上调,且持续呈增高趋势,伤后5 d时达到高值.高压氧治疗组与外伤对照组及常压氧治疗组相比在相同时相点NF-κB(P50)表达均有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损伤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修复的治疗作用,增加NF-κB(P50)在脑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途径之一.

  •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蛋白酶连接素-1、凝血酶和蛋白酶激活受体-1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恒;吴鹤;丛玉玮;宋月佳;顾云鹤;刘涛;戚基萍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内蛋白酶连接素-1(PN-1)、凝血酶及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表达及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Westernblot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及脑出m模型组不同时程(3 h、6 h、10 h、12 h、24 h、48 h、120 h)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少量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PN-1于脑出血后3 h开始增加,此后持续上升,10 h达高峰,后逐渐回降;凝血酶于脑出血后12h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PAR-1于脑出血后3 h即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120 h仍处于较高水平.脑出血后各时间点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N-1与PAR-1在脑出血后10h时呈负相关(r=-0.900,P<0.05),PN-1与凝血酶在脑出血后12h、120h时呈负相关(r=-0.900,P<0.05:r=-0.895,P<0.05). 结论脑出血后增多的凝血酶通过不断激活PAR-1从而介导了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过程,与此同时凝血酶抑制剂PN-1也大量表达,一定程度上抑制凝血酶过表达所引起的毒性效应:脑出血后三种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

  • 硫胺素缺乏早期对成年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作者:赵娜;魏文石;李亚健;钟春玖

    目的 研究硫胺素缺乏(TD)早期对成年小鼠认知功能及其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fLTP)的影响. 方法成年小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硫胺素剥夺饮食喂养9 d制作TD9模型小鼠,对照组则给予含有硫胺素的正常饲料喂养9 d.利用Y迷宫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利用电生理技术检测小鼠海马CA1及CA3区LTP. 结果实验组小鼠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功能无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正常组小鼠海马CA1及CA3区都可以诱导出LTP,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早期损害了小鼠学习能力,其损害机理与海马突触可塑性关系不明显.

  • 吡格列酮对大鼠创份性脑损伤后炎症因子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黄昭;王思荣;刘继云;林材元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正常T细胞活化后表达和分泌的调节蛋白(RANTES)、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 方法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TBI模型组(12只)及吡格列酮治疗组(12只).后两组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作TBI大鼠模型.伤后18 h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20mg/(kg·d)吡格列酮治疗:假手术组不进行自由落体致伤,其余步骤同上,术后给与生理盐水治疗;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7 d后收集各组大鼠脑组织,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PAR-γ、RANTES及MIF的mRNA、蛋白表达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TBI损伤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且PPAR-γmRNA表达明显增强,同时RANTES、MIF mRNA及蛋白表达也明显上调;而吡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脑组织PPAR-γ的表达进一步增加,RANTES及MIF表达则有所下降. 结论吡格列酮对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及脑水肿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RANTES及MIF等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有关.

  • 白藜芦醇对裸鼠U87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常洪波;章翔;费舟;甄海宁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人脑胶质瘤系U87细胞的体内抗癌活性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BALB/c裸鼠20只,背部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U87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100mg/kgRes治疗组,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4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瘤组织细胞的凋亡.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相比,100 mg/kg Res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重量降低;100 mg/kg Res治疗组瘤组织中MVD、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s对U87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Res导致U87移植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减少有关.

  • 远外侧手术入路中骨质切除范围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张利勇;王继跃;张士刚;刘卫东;林凯

    目的 探讨远外侧手术入路中枕骨髁切除范围与外科术野扩大的关系. 方法收集颅底保存完好的干燥颅骨标本1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成人带颈部的头颅标本16例02侧).测量枕骨髁切除1/3、1/2时所扩大的视角.将该入路的解剖学资料应用于临床,治疗21例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 结果枕骨髁的切除:枕骨髁的后内侧阻挡术野,故需切除枕骨髁时应切除其后内侧,切除1/3约4~5mm时,术野扩大14~16°;切除1/2约7~8 mm时,术野扩大17~19°.切除颈静脉结节,有利于枕骨大孔腹侧中下斜坡的显露. 结论枕骨髁的磨除范围限于其后内侧1/3至1/2即可充分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肿瘤.

  • 经鼻导入rhG-CSF对脑梗死大鼠皮层FasL和HO-1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美清;孙保亮;张颜波;刘文健;程子翠;韩翔宇;杨明峰;刘喜梅

    目的 探讨经鼻靶向中枢导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梗死大鼠皮层Fas配体(FasL)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梗死组、脑梗死+皮下注射rhG-CSF组、脑梗死+经鼻导入生理盐水组、脑梗死+经鼻导入rhG-CSF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2 h后再灌注.于MCAO模型制作成功后1 d、3 d制备脑组织冠状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asL和HO-1在缺血半暗带皮层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并计数阳性细胞数. 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见极少量FasL和HO-1阳性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大鼠FasL和HO-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 d时较3 d时高),表达区域主要为缺血半暗带皮层,与脑梗死+经鼻导入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给予rhG-CSF治疗后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内FasL阳性细胞表达下降,HO-1阳性细胞表达进一步上调,与脑梗死+皮下注射rhG-CSF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靶向中枢导入rhG-CSF可以通过降低FasL、上调HO-1表达抑制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元凋亡,参与脑保护机制.

  •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P75NTR、TrkA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鲍刚;韩玉梁;王茂德;郭世文;宋锦宁

    目的 通过对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不同区域组织中的P75NTR、TrkA表达的检测,探讨其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采集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的脑组织标本,分别运用DNA断裂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肿周围及远隔部位组织中细胞凋亡率与P75NTR、TrkA的表达. 结果相对于远隔部位组织,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与P75NTR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TrkA的表达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P75NTR的阳性细胞率与TUNEL阳性细胞率呈正相关(r=0.628,p=0.000). 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75NTR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TrkA在脑出血发生后并没有增量表达以增加细胞存活,未起到拮抗P75NTR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 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与erb-B1基因转录水平的关系

    作者:石新东;冯军;赵洪洋;陈平安;黄前樟;陈绪刚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与erb-B1基因转录水平的关系. 方法60只大鼠建立脑胶质瘤模型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种植C6细胞15 d后给予Co<'60>照射并于照射前后给予地塞米松治疗)、B组(种植C6细胞15 d后仅给予Co<'60>照射)、C组(种植C6细胞后既不给予照射也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各组均为20只.所有大鼠种植C6细胞16 d后将大鼠处死,测量大鼠脑水肿情况和erb-B1转录水平. 结果种植C6细胞21 d后3组大鼠脑水肿情况:B组脑水肿情况严重,其次为A组、C组,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b-B1转录水平:B组表达水平高,其次为A组、C组,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地塞米松可以有效防治放射性脑水肿.地塞米松可以通过抑制erb-B1基因转录水平来治疗放射性脑水肿.

  • 红霉素预适应诱发胶质瘤耐药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陆威成;郭宗泽;李光宇;杨日淼

    目的 探讨红霉素预适应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对亚硝基脲类药物BCNU耐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400 mmol/L红霉素预处理U251细胞3 h后以BCNU刺激细胞(预适应刺激组),同时设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U251细胞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Bcl-2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刺激组相比,红霉素预适应刺激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凋亡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nNOS、Bcl-2 mRNA的表达增加. 结论红霉素预处理U251细胞可以增加其对BCNU的耐药作用,nNOS和Bcl-2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节.

  • 人β-NGF及BDNF基因共转染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凡;毛伯镛;陈俊杰;贺民;刘艳辉;鞠延

    目的 探讨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共转染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 方法 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胫股骨骨髓中BMSCs,用Src癌基因同源区3抗体(SH3)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BMSCs.按照3μL脂质体/1μg(3 μL)pSVCEP NGF/BDNF-CAT质粒的比例共转染第一代BMSCs,并转染pEGFP-C1质粒作为转染的标记.BMSCs培养4周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达产物以及BMSCs分化情况. 结果 体外培养能够获得纯化的原代和传代BMSCs,传代后仍然保持增殖和分化功能;免疫组化SH3染色阳性证实为纯化的BMSCs.人β-NGF/BDNF基因共转染BMSCs后,BMSCs能够稳定和持续表达NGF和BDNF;BMSCs也能表达Nestin、NSE、NF-M和GFAP. 结论 经脂质体介导的外源性目的 基因NGF/BDNF cDNA均能分别和共同在BMSCs中成功表达,基因转染后的BMSCs能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或神经样细胞.

  • 丹酚酸B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及量效关系探讨

    作者:邓宇斌;甘丹卉;卢碧燕;叶美红;徐波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丹酚酸B(Sal 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促功能恢复作用,探讨Sal B在急性SCI治疗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量效关系. 方法参照Allen法制作SD大鼠T9脊髓节段急性损伤模型,腹腔注射Sal B或PBS液,按照注射液的不同分为4组:Sal B高剂量组(20 mg/kg组),Sal B中剂量组(10 mg/kg组),Sal B低剂量组(2 mg/kg组)和对照组(注射PBS液),每组12只.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脊髓节段MMP-1、c-Fos抗体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评价的水肿程度,并采用后肢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价10 d内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损伤后4 h Sal B治疗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损伤后1 dHE染色切片显示SalB组治疗后局部组织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减少,损伤后1d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 B治疗组比对照组MMP-1表达减少,c-Fos表达下调;Sal B治疗组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从SCI后第7天起,SalB组高剂量组(20 mg/kg组)和对照组之间的BBB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标改善情况与Sal B剂量呈正相关性. 结论 Sal B可减轻大鼠SCI后的组织损伤,下调损伤相关因子MMP-1和c-Fos的表达,降低损伤局部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减轻组织水肿,并能促进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

  • 黄体酮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作者:王建平;蒋超;刘春岭;李昕;陈宁宁;郝玉金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脑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脑屏障结构的影响.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组、溶剂治疗组和黄体酮治疗组.后三组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血管,不结扎动脉,不插入尼龙鱼线;黄体酮治疗组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黄体酮,溶剂治疗组给予等体积的环糊精溶液治疗.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半球脑组织内TNF-α与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主要成分Claudin5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结果脑梗死发生后,脑部TNF-α咀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laudin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黄体酮治疗后,梗死半球脑组织内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Claudin5蛋白的丢失减少,脑组织含水量亦下降. 结论黄体酮可以通过抑制脑梗死大鼠脑部的炎症反应,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CD147反义RNA抑制神经胶质瘤侵袭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秦川;张华;王超;景晓荣;赵继培;李维新;高国栋

    目的 探讨CD147在人脑胶质瘤侵袭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构建 CD147反义RNA表达质粒并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转染组),同时设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经筛选、鉴定后应用明胶酶谱实验和重组基底膜实验分别检测3组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分泌和侵袭细胞的数量. 结果与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CD147反义RNA转染组U251细胞产生MMPs的能力下降,侵袭细胞的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147反义核酸能抑制胶质瘤的侵袭浸润,提示其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药物靶点.

  • 食蟹猴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模型的制作研究

    作者:岳增辉;江泓;沈璐;王俊岭;岳峰;莫静华;雷立芳;唐北沙

    目的 探讨食蟹猴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模型的制作. 方法选取2只成年雄性食蟹猴,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采用腹腔注射3-乙酰吡啶(3-AP)、静脉注射3-AP及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顶核、齿状核、栓状核)的方法制作食蟹猴SCAs模型,并建立行为学评价体系(行为学评定、取食实验、水平旋转实验等)用于食蟹猴共济运动的评估. 结果首先采用腹腔注射3-AP 8倍有效剂量并观察12周,行为学评价体系结果未出现有关共济失调的症状;再次采用静脉注射3-AP6倍的有效剂量并观察12周,行为学评价体系结果未出现有关共济失调的症状;后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行为学评价体系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造模后8周内均较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模后12周起又逐步恢复至造模前状态. 结论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方法可以制作食蟹猴SCAs的急性模型,行为学评定、取食实验、水平旋转实验适用于该模型的评价.

  • 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赵春平;秦家振;赵国良;罗永春;戴宜武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于1982年由Adams等 [1]正式命名,主要是指头部在成角或旋转加/减速运动中,周围脑组织与中央脑组织之间由于质量不同而形成相对运动,在脑实质内产生剪切力和牵托力,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造成轴索的剪切伤和牵拉伤,损伤的特点是以轴索断裂、回缩和神经纤维分解.典型的DAI容易发生在胼胝体、皮质与髓质交界区、上部脑干及基底节等部位 [2-3],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典型表现,其诊治困难,预后很差.DAI在平时和战时均常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8%~50%,在交通肇事致重型颅脑损伤中占85%,在死亡患者中占29%~43%.

  • 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后诱发颅内肿瘤

    作者:张激扬;吴安华

    诱发颅内肿瘤是一种放射治疗远期并发症,其实际发生率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发生率较低.近来研究者对这种并发症的关注不断增加,因为现在许多疾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生存期的延长就意味着放疗与诱发肿瘤的发生间期被延长,将来可能会有更高的诱发肿瘤发生率,将面临着更多的诱发肿瘤.

  • 脊髓空洞发生机制新研究进展

    作者:尹卫宁;游潮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行缓慢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可被定义为发生于脊髓内组织或中央管的充满液体的腔隙.对于其病因,迄今仍争议不休.既往曾提出的多种学说皆有其种种不足之处.现在一些学者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即空洞形成的力量来自于髓内组织搏动压,空洞内的液体来自于髓内组织的细胞外液体,而不是脑脊液.本文就脊髓空洞的形成机制作一综述.

  • 小脑在高级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隋建峰;吴冰

    近200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小脑只具有运动调节功能.的确,在种系发生上,小脑的发展与前庭结构及运动调节密切相关,对动物的运动和生存至关重要,因此,作为皮层下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小脑在协调配合大脑皮层完成运动和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 脑脊液减少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钱盛伟;金点石

    脑脊液减少症是一种与过去被称为低颅压症候群的症状相类似的疾病,多数患者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

  • 免疫脂质体在脑内转基因的应用

    作者:赵浩;王任直

    免疫脂质体被视为是体内基因靶向治疗的一种有发展潜力的载体系统.近十余年有关脂质体的制备、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多项靶向治疗的研究得以开展,特别是免疫脂质体在非病毒载体无创伤性脑内基因转运方面的研究得到发展.

  • Notch信号通路在神经干细胞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马磊;赵昱;候丽宏;陈绍洋

    Notch基因首先由Metz等发现,后因证实该基因功能缺失的果蝇其翅膀边缘会造成一些缺刻表型而得名.研究表明,Notch是一个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广泛表达于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多个物种,在多种器官及细胞的发育过程中作为主要的仲裁信号通路决定细胞的命运,并且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精确地调节着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1].

  • 胶质瘤干细胞放疗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周爱萍;康德智;林志雄

    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的胶质瘤组织中存在少数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较强增殖潜能的细胞,即胶质瘤于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该学说认为GSCs是胶质瘤的种子和源泉,并把临床上恶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失败的现象解释为综合治疗并没有将GSCs全部杀死.

  • 脑外伤后间变性星形少枝细胞瘤一例报告

    作者:黄仁强;史继新;成惠林;戴嵬;刘勇

    患者 男,55岁,因间歇性右侧肢体麻木3月伴右侧肢体乏力10d入院.患者在7岁时从高处坠落,致左侧额骨凹陷性骨折,当时予以保守对症治疗,效果尚可.

  • 一例特殊的大型听神经瘤

    作者:宋睿;张波;刘渡;徐晓筑

    患者 男性,39岁,主诉头痛、头晕渐加重3月,无吞咽呛咳、行走不稳等,查体:左面部深浅感觉均减退,左侧听力略下降,余未见异常.

  •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彭皓均;沈强

    患者 男性,45岁,因神志欠清3 d于2008年5月30日入院.家属代诉患者于5月28日下午出现神志欠清,不愿言语,当晚出现二便失禁,自服药物改善不明显.入院时症状包括:神志欠清,嗜睡,时而呓语,表情淡漠.家人代诉患者既往有吸毒病史10年,主要以烫吸为主.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