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灰质异位所致癫痫的外科治疗

    作者:罗智刚;唐运林;周连银;周辉;卞园园;单健;张奕生

    目的 探讨大脑灰质异位(HGM)与癫痫的关系,以及手术治疗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6例HGM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结果. 结果 6例患者中,4例行异位灰顶切除+皮层热灼,1例行异位灰顶切除+皮层热灼+前颞叶切除.1例行单纯皮层热灼.术后随访2~4年,5例至今未见发作,1例发作明显缓解. 结论 对于HGM所致的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肺炎衣原体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卉;马伯扬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珠江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2例)、脑出血伴梗死患者(62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52例)以及健康对照者52例,分别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Micro-IFA)检测Cpn特异性抗体IgG、IgM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自介素-6(IL-6)和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 结果 五组患者的Cpn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pn特异性抗体IgG与脑梗死有关,脑血栓组患者血清IL-6与sICAM-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56,P=0.000),Cpn IgG滴度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204,P=0.022),但与sICAM-1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Cpn感染可能通过影响IL-6、sICAM-1水平作用于血管内膜,促进白细胞内皮黏附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 寰枕融合畸形患者寰枢侧块关节形态变化与寰枢椎脱位的三维特征

    作者:刘策;周定标;余新光

    目的 分析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时侧块关节的形态学变化与脱位的三维特征. 方法 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患者36例行螺旋CT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传送至三维可视化工作站.重建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按照骨性畸形、寰齿关节、侧块关节的次序观察骨性畸形及寰枢椎脱位的三维特征. 结果 寰枢侧块关节呈关节滑脱者57侧(79%)、关节整体变形前倾者61侧(85%)和关节面分离者11侧(15%).对照两侧对称或不对称侧块关节的形态变化与脱位时寰椎与枢椎的三维位置关系,本组寰枢椎脱位的三维分型可归纳为三种:对称N(14/36例,39%),为两侧寰枢椎侧块关节呈大致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旋转型(13/36例,36%),为两侧寰枢侧块关节呈显著不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分离型(9/36例,25%),为至少一侧侧块关节出现关节面的完全分离. 结论 寰枕融合畸形时先天性的关节发育异常、继发的关节变形以及韧带的疲劳拉伸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寰枢椎脱位发生的根本原冈.采用三维可视化方法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寰枢椎脱位及寰枢侧块关节形态,对于手术决策和内固定方案选择等具有重要价值.

  • 116例大脑中动脉病变患者脑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异常分析

    作者:张春玲;徐忠宝;李继梅;王锐;高凤玲

    目的 应用神经影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MCAOD)患者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异常. 方法 对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116例MCAOD患者的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和CTA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其脑梗死类型分布和脑灌注改变. 结果 116例患者中,CTA共检出133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其中单侧者99例,双侧者17例.其中MCA闭塞25条,重度狭窄39条,中、轻度狭窄69条.CT或MRI显示腔隙性脑梗死(LIS)45例,各型分水岭脑梗死(CWSI)38例,流域性脑梗死26例,纹状体内囊梗死(SCI)10例,未检出梗死病灶14例.CTP显示MCA供血区内脑血流灌注异常96例,其中58例有MCA供血区的大范围血流灌注减低.未检出血流灌注异常者37例. 结论 由于MCA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发病机制的不同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MCAOD可造成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和血流灌注异常.

  • 脑卒中患者高渗状态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童道明;苏晓清;廖杰芳;胡建康;易飞;贺琼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高渗状态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脑卒中合并高渗状态患者32例做为高渗状态组,抽取同期非高渗状态的脑卒中患者63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卒中患者高渗状态的危险因素. 结果 高渗状态组平均血浆渗透压[(338.8±12.5)mOsm/L]明显高于对照组[(285.7±11.7)mOsm/L],高渗状态组平均GCS分值[(6.9±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7±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OR=0.043,95%CI=0.007~0.277,P=0.00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OR=0.550,95%CI=0.388~0.780,P=0.001)、甘露醇用量(OR=0.973,95%CI=0.955~0.991,P=0.004)是脑卒中患者高渗状态的危险因素. 结论 糖尿病、SIRS、甘露醇用量可以联合或单独作用引起高渗状态,治疗过程中重视这三项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卒中患者的康复.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脊柱三维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于博;陈彦;彭丰平;靳安民;舒小秋;刘成龙;鲍苏苏

    目的 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脊柱虚拟模型,构建出适用于虚拟手术中实时复杂交互的脊柱三维仿真模型. 方法 对高分辨率的人体64排CT切片数据进行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和边缘提取,采用面绘制技术对提取的轮廓序列进行三维数据生成,对重建的模型根据实时交互的需要进行优化. 结果 重建出的脊柱模型保持了较高的几何分辨率和光滑性,读入虚拟手术系统后,在实时交互下能表现出较好的解剖精确性和实时绘制的真实感.结论基于人体切片数据重建出的三维模型可较好地适用于虚拟手术中的复杂交互操作.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何伟文;方泽鲁;伍健伟;李明昌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8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 结果 18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实质内,以头痛、癫痫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全切除病灶;6例位于脑外中颅窝底区,其中全切除病灶5例,病灶活检1例.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满意.

  • 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陈志;朱刚;冯华;林江凯;缪洪平;潘杰香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采用支架技术治疗的9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6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 结果 9例患者均在首次治疗中成功植入支架或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椎动脉均保留通畅,无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4~39个月临床随访,随访过程中无再出血表现.6例患者获3~18个月造影随访,其中2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者随访发现动脉瘤再通或增大,再次行血管内孤立术及椎动脉近端闭塞术;2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者随访造影示动脉瘤闭塞;另1例不全闭塞. 结论 血管内支架技术能保存患侧椎动脉畅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应严密随访,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一例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的临床、遗传和脑超微结构特点

    作者:曾志涌;易咏红;廖卫平;陆雪芬;郝卓芳;王玉良

    目的 通过分析1例晚期婴儿型神经元蜡样质脂褐素沉积病(LINCL)病例.探讨LINCL的临床、遗传和病理特点. 方法 收集1例L1NCL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资料,并对其脑电图(EEG)、影像学和脑组织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EEG显示弥漫背景脑电慢化,间歇期阵发全面性棘慢波及尖慢波节律.头颅MRI检查发现患儿及其胞兄脑萎缩尤以小脑萎缩明显.脑组织活检光镜下见大脑皮层弥漫性损害,可见变性、萎缩和未成熟神经元.变性及萎缩的神经元内可见嗜银颗粒沉积,电镜下神经元胞浆中可见大量脂褐素样结构. 结论 此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符合LINCL的诊断,但其特殊的家族遗传史及病理特征提示其可能为新的LINCL变异型.

  • 束臂试验在锁骨下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立春;贾伟华;魏宝杰

    目的 评价束臂试验在锁骨下动脉狭窄(SAS)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束臂试验检测38例SAS患者的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下降幅度(DRBFV)及血流速度从下降至恢复的时间(RTBFV),并与37例对照组对比. 结果 束臂试验后SAS组与对照组比较,DRBFV明显增加[分别为(1.73±0.40)cm/s、(7.26±1.17)cm/s],RTBFV明显延长[分别为(1.78±0.38)s、(6.64±1.4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AS狭窄程度之间DRBFV、RTBF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CD结合束臂实验可以提高SAS诊断的准确性,并能初步判断狭窄程度.

  •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作者:言伟强;罗莉丽;邹立秋;刘汉桥;冯飞;田鑫;韩志华

    目的 探讨MR脑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自2001年8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作常规SE序列和2D-TOF静脉成像(MRV),10例患者做DSA,8例患者做3D-TOF动脉成像(MRA).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CVST病变的显示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共显示34个CVST.SE序列显示9例17个,表现为静脉窦正常流空信号消失,出现异常信号.MRV显示11例32个,表现为正常静脉窦高信号消失或其内充盈缺损.DSA显示10例30个.MRA显示2例(2/8)脑动脉血管减少.MRV显示的病变静脉窦数日明显高于SE序列,病变检出的阳性率为93.3%(相对DSA).MRV示6例经导管内注药溶柃治疗后随访的患者大部分病变静脉窦恢复正常高信号,溶栓前MRA所示脑动脉血管减少的2例患者则显示动脉血管明显增多. 结论 MR脑血管成像在CVST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防治

    作者:王勉;高金华;吴高远;钱洪波;殷俊;昂怀清;张春桦;张倩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救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收治的1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GOS评分):Ⅰ级(能独立活动,无需帮助或指导)5例,Ⅱ级(能活动,但需指导)6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4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1例,Ⅴ级(植物生存)1例. 结论 脑梗死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复杂,早期诊断和防治是降低残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重型颅脑外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预测的体感诱发电位分级研究

    作者:徐伟伟;王向宇;陈祎招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重型颅脑外伤(TBI)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预测的分级标准. 方法 记录46例重度TBI后意识障碍超过1周患者的SEP表现,根据SEP中N20-P25是否存在及中枢传导时间(CCT)是否正常,将SEP分为3级:Ⅰ级为双侧N20-P25都存在(Ⅰa:双侧CCT正常且对称,Ⅰb:双侧CCT正常,但不对称);Ⅱ级为一侧N20-P25存在,另一侧消失;Ⅲ级为双侧N20-P25都消失.预后以外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为标准. 结果 SEP分级与清醒的几率存在负相关关系(r=-0.591,P=0.000),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结论 SEP的分级可客观、准确地反映脑功能损伤程度和清醒的几率.

  • 帕金森病患者体内氧化压力的定量分析

    作者:管维平;匡培根;于生元;吴卫平;目时弘文

    目的 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尿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的变化. 方法 运用病例一对照观察,根据Caine标准选取31例男性PD患者,同时选取31例年龄、影响因素等相当的健康男性为对照.通过铜氧化共轭双烯法在波长234nm测定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尿中8-iso-PGF2α浓度. 结果 PD患者组尿中8-iso-PGF2α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81.1±1.6)ng/mmol肌酐vs(46.9±1.1)ng/m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明显减低[(63.5±6.0)minvs(84.4±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增高的氧化压力与降低的抗氧化能力在PD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提示有效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58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伟;张勇;蔡军;孙晓辉;瞿文军;罗唯师;林劲芝

    目的 探讨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处理、手术指征及方法. 方法 收集自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住院的58例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门诊第一次常规头颅CT平扫发现血肿者42例,迟发性血肿者10例,开颅手术中出现迟发性血肿者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行冠状面、矢状面三维重建,计算血肿总量、幕下和幕上血肿量,其中血肿总量≥30 mL或幕下血肿≥15 mL者有4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为依据血肿范围,跨过横窦一次性骨瓣成形,血肿清除后骨瓣复位,蛇牌颅骨锁同定;对伴有其他部位血肿或严重颅高压者8例行另外部位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 结果 本组54例患者术后恢复正常,3例生活能自理,1例重残,无死亡病例. 结论 对血肿总量<30 mL或幕下血肿<15 mL者可采取保守治疗,血肿总量≥30 mL或幕下血肿≥15 mL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应用跨过横窦一次性骨瓣成形方法安全可行,骨瓣复位后要采取牢固的内固定.

  • 当归注射液抗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艳;章军建;熊丽;孙冬;刘晖

    目的 观察当归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后认知功能改变及氧化应激损伤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探讨当归注射液改善慢性脑缺血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6)、生理盐水组(n=18)及当归治疗组(n=16),后两组大鼠制成双侧颈动脉结扎慢性脑缺血模型(即2VO模型),缺血4周、干预4周后水迷宫检测3组大鼠认知功能,并取脑皮质测定氧化产物及胆碱酯酶含量. 结果 慢性脑缺血后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受损,定位航行实验中第4、5天当归治疗组的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有所增加,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缩短(分别为22.53±1.27、27.67±1.34),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归治疗组在空间探索试验中穿越平台的次数较生理盐水组增多(分别为1.25±0.78、0.56±0.63),在平台区的停留时间延长(分别为21.99±4.97、12.80±2.88),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归治疗组AchE含量有所下降,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DA含量增高,SOD活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当归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脑缺血的认知功能损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外源性N-甲基-D-天冬氨酸对成年大鼠被动回避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王昊;李海洋;杨先达;赵元立

    目的 探讨脑内植入外源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成年大鼠被动回避学习记忆的影响. 方法 在大鼠脑内植入不同浓度的NMDA缓释膜片后,比较各组大鼠被动同避学习记忆(避暗实验)的能力以及额前腹内侧皮质(vMPFC)及扣带同前皮质(ACC)区域NMDA受体活性的区别. 结果 避暗实验中各组大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6,P=0.792).各组大鼠vMPFC及ACC区域的NMDA受体活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但随着所植入的缓释膜片中NMDA浓度增加.这些区域NMDA受体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结论 外源性植入NMDA对成年大鼠被动回避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但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NMDA改变受损脑组织的神经可塑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特异性小干扰RNA沉默Polo样激酶1基因表达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范钰;朱夫;史德刚

    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根据PLK1基因特点,设计并用化学方法合成了5个小干扰核糖核酸分子(siRNA)(P1、P2、P3、P4和P5).以这5个siRNA转染人胶质瘤TJ905细胞后.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L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TT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细胞增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水平,用TRA-.ELISA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端粒酶活性. 结果 所设计的5个siRNA均能明显抑制胶质瘤TJ905细胞PLK1 mRNA水平,以P4效果好.以P4转染处理胶质瘤细胞后与脂质体对照组比较,PLK1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MTT结果显示.与脂质体对照组比较P4 siRNA转染组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r=0.868,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脂质体对照组比较P4 siRNA转染组PCNA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36,P=0.000).TRAP-ELISA结果显示,与脂质体对照组比较P4 siRNA转染组胶质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00). 结论 PLK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以PLK1 siRNA转染处理胶质瘤细胞,可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

  • SHR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压调控机制与NE、E、PRA、Ang Ⅱ关系

    作者:林高城;吴钢;林军;侯俊霞;施清晓

    目的 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压调控机制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PRA) 关系,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压调控机制. 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出血前及出血后1 d、3 d、7 d和14 d 5个时间点(即 5个组)血浆NE、E、AngⅡ、PRA及下丘脑NE、AngⅡ的含量. 结果 (1)血浆NE、E及下丘脑NE含量在脑出血1 d时达高峰[分别为(4.31±0.97)μg/L、(8.55±2.41)μg/L、(919±128)ng/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2)血浆PRA、AngⅡ及下丘脑AngⅡ含量在出血后3 d达到高峰[分别为(8.81±3.1)ng/mL·h、(1204±269)pg/mL、(33.6±7.1)pg/m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3)大鼠脑出血第1天血压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较第]天明显下降,7~14d基本恢复至出血前水平. 结论 SHR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压调控可能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脑出血急性期的应激性激活密切相关.

  • CYP19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黎凯锋;吴多斌;高筱雅;刘亚杰;刘振华

    目的 探讨CYP19基因的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了102例AD患者与121名正常健康成人CYP19基因Mfe Ⅰ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基因型在AD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分布差异. 结果 (1)CYP19等位基因频率分布:AD组m1、m2分别为66.2%、33.8%,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1.0%、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96,P<0.05).(2)CYP19基因Mfe Ⅰ位点基凶型分布频率:AD组m1/m1、m1/m2、m2/m2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1%、44.1%、11.8%:65.3%、31.4%、3.3%;X2=12.384,P<0.05). 结论 CYP19基因多态性与AD的遗传易感性有相关性.

  • 脑胶质瘤中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化程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马庆海;王飞;武文元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脑胶质瘤患者组织蜡块90例,其中Ⅰ级30例,Ⅱ级30例,Ⅲ级~Ⅳ级30例.另取10例因颅脑创伤行内减压的正常脑组织蜡块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胶质瘤细胞胞浆中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且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survivin蛋白的表达增强.其表达阳性率在Ⅰ级组中为16.67%(6/30),在Ⅱ级组中为46.67%(14/30),在Ⅲ级~Ⅳ级组中为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脑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为阴性. 结论 Survivin在脑胶质瘤的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针对survivin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治疗脑胶质瘤的一个新的途径.

  • 槲皮素对氧化应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兰兰;曹琼;张鹏;曾方银;吴炳义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氧化应激损伤后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终浓度为2 mmol/L的H2O2作用于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胶质细胞6 h,以诱导氧化应激.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槲皮素+H2O2组.不同浓度(0、50、100、200μmol/L)槲皮素预处理24h后,应用速率法和LIVE/DEAD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氧化应激胶质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以及细胞存活率的变化. 结果 终浓度为2 mmol/L的H2O2作用6 h即可造成细胞损伤,LDH释放率由对照组的(3.89±1.89)%增至(90.27±2.68)%,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细胞存活率由对照组的(99.25±0.08)%降至(59.73%±9.9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预处理后细胞LDH释放率降低,50、100、200 μmol/L浓度的槲皮素组LDH释放率分别减少到(48.19±13.98)%、(27.81±9.33)%和(18.13±8.28)%,与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预处理同时能提高细胞存活率,50、100、200 μmol/L浓度的槲皮素组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至(86.80±3.62)%、(88.32±5.77)%和(91.18±3.03)%,与H2O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槲皮素预处理对氧化应激大鼠胶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HNG抗脑出血炎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尹榕;苗建亭;李柱一;杨金升;陈希

    目的 研究[Gly14]-humanin(HNG)对脑出血(ICH)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NG治疗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立体定向注射自体血制作ICH模型,假手术组仪插入针,HNG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侧脑室注射HNG,72 h后观察血肿周围胶质细胞和凋亡细胞的变化. 结果 术后72 h,HNG治疗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形态与模型组比较胞体小,突起短、细;HNG治疗组血肿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OX42阳性细胞数以及凋亡细胞数量005.3±10.19,173.2±21.72.26.1±5.97)较模型组(141.8±9.77,212.2±15.38,48.6±10.94)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HNG在大鼠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具有抗炎症性神经保护作用.

  • 血管内微血栓与颅脑创伤后脑缺血

    作者:李建;刘绍明

    人们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组织氧代谢情况的研究,证实了创伤后脑缺血的存在[1,2].后来人们应用微透析技术,从生化角度了解局部脑组织的代谢状况.明确了创伤后的确存在缺血所造成的代谢障碍[3].颅脑外伤后缺血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缺血性卒中的个体化二级预防

    作者:张宇辉;蒋初明;王拥军

    卒中已经成为高发疾病,其致死、致残率高.疾病重在预防.卒中的一级预防降低了首次卒中的发生率,一级预防主要依赖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知识普及.卒中二级预防针对的人群是发生过一次以上卒中的患者,这个群体具有再次发生卒中的高风险,因此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专业指导.

  • 垂体腺瘤的药物与伽玛刀治疗

    作者:苗丽;徐如祥

    垂体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的发病率高居功能性垂体腺瘤的首位,约占40%~60%[1,2].其早期临床表现为高PRL血症和不育,后期会引起视力下降或失明,压迫脑干、下丘脑会致生命危险,侵及海绵窦会出现动眼、外展神经的损伤等.若不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病死率很高.

  • 脑肿瘤干细胞与脑肿瘤耐药

    作者:李文臣;葛鹏飞;罗毅男

    随着对干细胞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加深了对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的认识.Reya等[1]于2001年提出了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数量较少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特性的CSCs,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都起着重要作用.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桂见军;徐武华

    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并对其缺血性脑损伤严重性进行评估,在AIS临床十预方法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神经影像学检查虽然能够提供卒中定位和脑组织结构性改变的重要信息,但它对于AIS患者的脑损伤严重性判断是不允足的.

  • 腹腔脑脊液假性囊肿

    作者:盛汉松;温良;杨小锋;刘伟国

    腹腔脑脊液假性囊肿(abdominal cerebrospinal fluidpseudocyst,ACP)是脑窜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shunt,VPS)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它是指腩积水患者行VPS后,引流到腹腔巾的脑脊液由于不能被吸收且持续存在,连同引流管的远端被非表皮组织所包裹形成的囊肿[1].其首先由Harsh存1954年报道.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与多发性硬化的关联

    作者:于周;李作孝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哑群,它们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兵;杨学军;申长虹

    松果体区肿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颅内肿瘤中不到1%.肿瘤类型以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实质肿瘤、其他神经上皮肿瘤、脑膜瘤等为主.

  • 散发性MELAS一例报道及讨论

    作者:管洪旭;胡冬梅;张颜波;牛敬忠

    患者男,17岁.主因"突发意识不清1次,发作性右上肢及右面部不自主抽搐伴言语不清1 d"于2007年4月5日收入院.入院杏体:体温37.4℃,血压100/70 min Hg,体质量35 k,身高142 cm.患者营养略差,身材矮小,行为幼稚.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