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olo样激酶1在大鼠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邸菁;柏树令;张凌志;高杰;佟浩

    目的 通过检测polo样激酶1(plkl)在大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心肌细胞退出细胞周期的相关机制.方法 生后0d、3d、7d、10d、2周和成年健康Wistar大鼠各5只,采用针对横纹肌肌动蛋白和磷酸化组蛋白H3的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用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心肌组织plkl mRNA和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大鼠生后0d心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0.905±0.087)%]是生后2周[(0.372±0.094)%]的2.4倍(P<0.01);plkl基因和蛋白在大鼠生后表达明显下调.2周后未检测到表达.结论 plkl基因的表达下调与大鼠心肌细胞增殖停滞密切相关,在大鼠心肌细胞退出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MiR-100对肝癌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及Polo样激酶1蛋白表达的作用

    作者:范秉琳;嵇晓辉;朱武凌

    目的 探讨microRNA-100(miR-100)对肝癌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及Polo样激酶1(PLK1)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iR-100和PLK1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利用Oligofectamine脂质体介导将Cy3荧光标记的miR-100模拟物瞬时转染HepG2细胞,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和PLK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细胞HepG2的miR-100表达量低于正常肝细胞,而PLK1 mRNA和蛋白表达却异常升高.在miR-100模拟物转染后48h,实验组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细胞,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实验组细胞PLK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细胞均显著减低.同时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在有丝分裂中晚期和末期位于细胞核内的PLK1蛋白基本消失.结论 miR-100具有抑制PLK1蛋白表达的作用,可引起肝癌细胞有丝分裂阻滞.

  • Polo样激酶1小片段干扰RNA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影响

    作者:张庆;胡承明;谭小平;王卫政;何长华;刘南植

    目的: 联合RNA干扰技术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化学合成针对P L K1的小片段干扰RNA(PLK1-s iRNA), 转染至肝癌细胞株HepG2中, 利用实时定量PCR、台盼蓝活性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术对PLK1的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检测.结果: 转染PLK1-siRNA后, 肝癌细胞中PLK1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 表达量相当于空白组的49.7%±3.6%;细胞增殖活性从转染24 h后明显下降;细胞分裂周期发生变化, S期比例下降, 阻滞在G2/M期的细胞比例上升, 于48、72 h阻滞在G2/M期的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PLK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siRNA能特异性抑制肝癌细胞中PLK1基因的表达, 抑制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 针对PLK1基因的RNA干扰有望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

  • 胃癌组织PLK1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庆;刘南植;洪玮;倪志;李秀梅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抑癌基因和肿瘤增殖活性的关系,探讨PLK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正常胃组织15例,非典型增生组织11例,胃癌54例中PLK1,Ki67,P53的表达.结果:PLK1在正常胃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11例非典型增生组织有4例弱阳性;胃癌中有48例阳性(88.9%),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χ2=6.775,P<0.01)和临床分期(χ2=9.009,P<0.01)相关.在胃癌中,P53阳性38例(70.4%),PLK1的表达与P53蛋白积聚相关(χ2=6.664,P<0.05).胃癌中Ki67标记指数均值为34.7±13.4%,范围为10.3-60.1%,PLK1的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r=0.720,P<0.01).结论:PLK1在胃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增殖活性和抑癌基因相关,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polo样激酶1 胃癌 P53 Ki67
  • Polo样激酶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BI2536对肾癌细胞株A498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耀雷;秦书娟;王继征

    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PLK1抑制剂BI2536对肾透明细胞癌A498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2例肾癌根治手术标本(肾癌组).男7例,女5例.年龄41~68岁,平均49岁.肿瘤均为单发,左肾癌5例,右肾癌7例,肿瘤大径2.1~5.3 cm,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所有患者术前未行放、化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透明细胞癌.同时收集距离肿瘤2 cm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病理检查证实无癌变.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测定0、20、40、60 μg,/L的PLK1抑制剂BI2536作用于肾透明细胞癌A498细胞48 h后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 PLK1在肾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74±0.2和0.2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浓度0、20、40、60 μg/L BI2536作用48 h后,阻滞于G2/M期的A49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28±0.47)%、(14.35 ±0.85)%、(20.49±0.78)%、(23.90±0.54)%,随着BI2536浓度的增加,阻滞于G2/M期的A498细胞比例增多(P<0.05).结论 PLK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PLK1抑制剂BI2536能够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

  • 敲低Plk1对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影响研究

    作者:于慧杰;吴晔;李峰生;李伟;江其生

    目的 研究人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umor-derived endothelial cell,TEC)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含有2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TEC细胞,合成Plk1和阴性对照小干扰片段.实验设置Plk1 siRNA处理组和siRNA阴性组(对照组).分别用Plk1 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TEC,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Plk1 siRNA干扰能否有效降低TEC细胞的Plk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评估Plk1 siRNA转染后TEC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Plk1 siRNA转染后TEC细胞中Plk1蛋白表达降低.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发现,Plk1 siRNA处理组12 h穿膜细胞数为130.9±23.0,低于siRNA阴性组的184.9±26.6,t=-5.943,P<0.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Plk1siRNA处理组细胞12 h迁移距离为(17.5±7.0)像素,低于siRNA阴性组的(72.6±12.4)像素,t=-6.698,P=0.006;Plk1 siRNA处理组细胞24 h迁移距离为(70.9±6.9)像素,低于siRNA阴性组的(137.9±18.9)像素,t=-5.761,P=0.016.结论 敲低Plk1能显著抑制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提示Plk1可能在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

  • Polo样激酶1在细胞有丝分裂期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伟

    Polo样激酶1(Plk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是细胞有丝分裂期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Plk1在细胞中的定位不同,并与不同的底物相互作用,从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文章对Plk1在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功能作一综述.

  • 作者:

    关键词:
  • 靶向Polo样激酶1底物结合区:PBD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亮;曹燕华;卢帅;孙善亮;刘海春;陆涛

    PBD1是位于PLKl C端一处的特征性结构域,具有调节酶的催化活性和亚细胞动态定位的重要功能.目前大部分抗肿瘤PLK1抑制剂均针对ATP结合口袋,但ATP结合区结构保守性使得对靶标的选择性难以实现,而且还易与其他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而远离PLK1催化区域的PBD1因其结构特异性而在近期受到广泛关注,有望成为激酶结构域的替代靶点.研究者从化学小分子或多肽入手,期望开发出有效的PBD1抑制剂,用于抗肿瘤药物研究.本文对PBD1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主要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 抑制Polo样激酶1对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乔国梁;郭敛容;方黎

    目的 分析讨论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后对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辐射敏感性的具体影响.方法 3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10只.对照组荷瘤小鼠不做任何处理,观察1组荷瘤小鼠采用放射治疗,观察2组荷瘤小鼠采用放射治疗.对比三组荷瘤小鼠Polo样激酶1和肿瘤生长情况,分析Polo样激酶1和肿瘤生长相关性.结果 观察2组Polo样激酶1(0.9±0.2)μg/ml和肿瘤生长(0.4±0.1)cm低于对照组的(2.5±0.4)μg/ml、(1.0±0.2)cm和观察1组的(1.4±0.5)μg/ml、(0.7±0.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lo样激酶1和肿瘤生长呈正相关(r=0.836,P<0.05).结论 采用剂量3 Gy/次,1次/3 d的放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Polo样激酶1水平,并限制肿瘤生长,并且可以发现肿瘤生长与Polo样激酶1呈正相关.

  • Polo样激酶1在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博;张宏;崔明明;刘鼎盛;孙文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PL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LK1与临床病理特征、5年生存率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PLK1在160例直肠癌中高表达率56.25%,30例周围正常组织中高表达率23.33%,PLK1在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χ2=10.954,P=0.037)。PLK1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物大小、淋巴结情况无关(P>0.05),与TNM分期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PLK1低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85.71%,PLK1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48.89%,PLK1低表达较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高(P=0.000)。COX单因素分析PLK1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预后相关(P<0.05)。将PLK1、淋巴结、TNM分期纳入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显示PLK1(HR=6.233,P=0.000)、淋巴结转移(HR=5.107,P=0.000)是直肠癌总生存率的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PLK1是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高表达PLK1直肠癌预后差,其表达水平影响直肠癌患者生存,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 Polo样激酶1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丽丽;王海涛;霍彬;李鑫;汪浩;侯定坤

    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集的44例CRPC组织标本,包括前列腺腺癌28例,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NEPC)14例,其他类型2例,另取同期手术切除的10例前列腺增生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LK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CR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LK1主要表达于CRPC细胞胞质,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不表达.年龄、原发肿瘤局部情况、是否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和前列腺特异性标志物(PSA)水平对PLK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Gleason评分>8分的CRPC患者PLK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leason评分≤8分的患者,PLK1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441,P<0.05).结论 PLK1在CRPC组织中高表达,可反映CRPC的增殖与分化程度,有望成为CRPC治疗的潜在靶点.

  • Polo样激酶和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研究

    作者:郭民英

    目的 分析Polo样激酶1(Plk1)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肿瘤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探讨Plk1在人类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甲状腺癌组织、20例甲状腺腺瘤和10例正常甲状腺中Plk1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lk1在87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57%,20例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00%,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未见Plk1阳性表达,甲状腺癌组织中Plk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腺瘤组织(χ2值分别为4.320和9.414,P<0.01).Ki-67在87例甲状腺癌组织中标记指数为(8.98±10.51);20例腺瘤中偶见Ki-67的表达,标记指数为(1.07±0.34);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几乎不表达Ki-67;癌组织中Ki-67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腺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059和7.080,P=0.000).Plk1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是否有包膜侵犯相关(P<0.05).Plk1与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r=0.242,P=1.000).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Plk1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lk1表达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小干扰RNA下调PLK1表达对食管腺癌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杜媛鲲;赵永波;米源;陈阁;廖海江;王雷

    目的 研究polo样激酶1(PLK1)表达下调对食管腺癌OE33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PLK1小干扰RNA(siRNA)和空白对照siRNA转染OE33细胞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E33细胞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OE33细胞中PLK1、E-cadherin、N-cadher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OE33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实验检测OE33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采用PLK1 siRNA抑制PLK1 mRNA和蛋白表达后可以下调C-myc蛋白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同时可以通过减少N-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与空白对照siRN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K1在食管腺癌的生长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敲除PLK1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和侵袭能力.

  • miRNA-100下调polo样激酶1表达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张红鸽;范秉琳;嵇晓辉;蔡新华;朱武凌

    目的:探讨microRNA-100(miR-100)对人肝癌HepG2细胞中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oligofectamine介导,将miR-100 mimics转染入HepG2细胞中,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Pl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采用AnnexinV-FITC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miR-100 mimics成功转染HepG2细胞,转染效率为(88.75±2.22)%.转染48 h后,miR-100 mimics组HepG2细胞Plk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脂质体组[(0.71 ±0.01) vs (0.95 ±0.01)、(0.92±0.02)、(0.93±0.02),均P<0.01];转染72 h后,miR-100 mimics组Plk1蛋白几乎不表达,同时其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和脂质体组[(26.95±6.72)%vs (15.03 ±5.12)%、(6.88±3.71)%、(9.00±3.37)%,均P<0.05].结论:miR-100能够抑制Plk1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

  • 抑制Polo样激酶1对鼻咽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杨红丽;王栢耀;袁亚维

    目的:探索抑制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CNE-1和CNE-2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运用siRNA和小分子抑制剂BI2536抑制CNE-1和CNE-2细胞内PLK1的表达或磷酸化,通过MTT法检测抑制PLK1对NP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对辐射后DNA损伤位点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及曲线拟合计算对辐射后细胞放射生物参数和放射增敏比(sensitizationenhancement ratio,SER)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制PLK1可以明显抑制NPC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和有丝分裂灾难.抑制NPC细胞PLK1联合射线辐射后,NPC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CNE-1:P <0.05;CNE-2:P <0.05),且随着BI2536浓度的增大克隆形成能力下降更加明显(CNE-1:P <0.05;CNE-2:P <0.05);细胞生存分数明显降低(均P<0.05);核中γ-H2AX位点数目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siR-PLK1转染CNE-1和CNE-2后SER分别为1.1988和1.3198,BI2536处理CNE-1和CNE-2后SER分别为1.5508和1.2028.结论:抑制PLK1可以抑制NPC细胞增殖,诱导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和有丝分裂灾难,并能显著提高NPC细胞辐射敏感性.

  • Polo样激酶1抑制剂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孙天宇;孙建国;王广基

    Polo样激酶1(PLK 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类80%的肿瘤类型中,PLK1高度表达.PLK1的过表达与部分肿瘤的预后不良和整体存活率较低相关.PLK1抑制剂对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具有干扰作用,如中心体的成熟、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的分离和胞质分裂等,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综述PLK1抑制剂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的研究进展.

  • Polo样激酶1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帅;吴梦秋;颜婷婷;陈亚东;陆涛

    Polo样激酶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参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检查点的精密调控,是维持细胞周期正常运行的一种关键物质.然而,该激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且其过度表达是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之一,因此对其的研究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新的抗癌药物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Polo样激酶1与有丝分裂和肿瘤的关系,介绍若干已进入临床研究的小分子Polo样激酶1抑制剂及其抗肿瘤活性和构效关系.

  • Polo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葛海云;刘标;吴锦昌;周俊东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l)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QCC)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4例正常宫颈黏膜,82例宫颈SQCC,16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标本,其中CIN Ⅰ级48例,CINⅡ级42例,CINⅢ级7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L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SQ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LK1在正常宫颈黏膜、CIN 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和宫颈SQ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71%、22.92%、35.71%、69.74%和8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42,P<0.01).PLK1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高危型HPV感染、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和转移无关(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PLK1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PLK阴性和低表达者(P均<0.05).结论:PLK1可能参与宫颈SQCC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判断宫颈SQCC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 大鼠胰腺癌CHK1和PLK1表达及曲古霉素A的干预作用

    作者:杨乐平;杨竹林;李清龙;谭兴国;苗雄鹰

    目的 建立SD大鼠胰腺癌模型,研究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和polo样激酶1(PLK1)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胰腺癌模型组(A组),曲古霉素A(TSA)干预组(B组)和对照组(C组),将二甲基苯茾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A组+B组),B组每周腹腔注射TSA 1μg,A组和B组鼠3~5个月处死,对照组(C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检查和镜下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CHK1和PLK1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 (1)A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137),17例为胰腺导管腺癌和1例为纤维肉瘤;B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11例为胰腺导管腺癌和1例为纤维肉瘤;A组肿块大径均值大于B组(P<0.05);C组胰腺和3组胰腺外主要脏器无明显病理改变.(2)A组或B组胰腺导管癌CHK1表达阳性率与A组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或B组胰腺导管癌PLK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1);PLK1表达阳性的非癌胰腺组织导管上皮均呈不典型增生;C组胰腺CHK1和PLK1均阴性表达,2例纤维肉瘤CHK1和PLK1均阳性表达;CHK1和PLK1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肿块大小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胰腺癌发生率,TSA 能抑制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CHK1在DMBA和(或)PLK1诱导胰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较重要作用.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