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粗针活检联合应用流式细胞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淋巴瘤病例分析

    作者:吕占武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学(FC)联合免疫组化技术(IHC)在淋巴结粗针活检(CNB)诊断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Beaumont医院2000-2007年CNB病例212例,所有病例仅做形态学及免疫组化.2008年至2015年6月CNB病例340例,所有病例均做形态学并联合应用FC及IHC进行诊断.比较单一应用IH酶与联合应用FC及IHC的终诊断率及完全诊断率 .收集后者做了淋巴结切除病例56例,并比较粗针活检与淋巴结切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粗针活检单纯应用IHC诊断率及完全诊断率为82%、76%,联合应用FC及IHC诊断率及完全诊断率为94%、89%.CNB诊断淋巴瘤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为97%和100%,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为100%、91%.结论:联合应用FC及1HC能显著提高CNB的诊断率,粗针活检在诊断淋巴瘤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CD16+CD56+)细胞表达水平的比较分析

    作者:叶文;刘诗富;聂爱俐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 NK 细胞(CD16+CD56+)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69例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及35例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16+CD56+)表达水平。结果:健康者与胃癌患者对比,胃癌患者手术后7天与手术前对比,Ⅰ、Ⅱ期与Ⅲ、Ⅳ期胃癌患者对比,其外周血CD3+、CD4+、CD4+/CD8+、NK表达水平较胃癌患者高,CD8+较胃癌患者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分化癌组患者与低分化癌组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较健康者,其机体的免疫功能较低,胃癌患者术后1周,其机体的免疫功能较术前有提高,病理分期越晚,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越差,但其肿瘤分化程度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关系不明显。

  •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周小鸽;谢建兰;金妍;郑媛媛

    现代淋巴瘤的诊断是建立在综合性原则基础上的,即综合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做出诊断,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接近正确的诊断.而单一的"金标准"是不存在的(如纯形态或分子遗传学指标等).目前与淋巴瘤诊断有关的信息一般包括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分子遗传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这4个方面[1-2].形态学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其他几方面的信息都不应离开形态独市做出诊断;免疫表型是淋巴瘤诊断不可缺少的依据;分子遗传学是部分疑难病例和特殊类型淋巴瘤诊断的重要依据;而临床信息有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淋巴瘤类型的确定.

  • 第五届血液病理诊断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作者:田瑞芳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和梅奥诊所( Mayo Clinic)共同主办的“第五届血液病理高峰论坛”将于2016年10月13—15日在天津市举办。本次会议邀请到由Mayo Clinic病理系主任领衔的7位专家,包括WHO血液肿瘤系列编委和美国病理医师学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通过专题报告和病例讨论等方式,介绍与淋巴瘤、白血病、血红蛋白异常、出凝血障碍等血液疾病相关的诊断、检测、以及分子病理的新进展和前景展望。同时,本次会议还将设立临床与形态、淋巴瘤病理、流式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分会场的病例讨论,届时将对优秀讲者进行现场评比和表彰。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可获得国家级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 骨髓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作者:张淑红;周小鸽;余小蒙;王超;黄受方

    1.病例简介:患者男,3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乏力、气短,自觉头晕、头痛9个月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红细胞及白细胞减少,分片偶见原始细胞.骨髓穿刺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59%.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CD33、CD7、CD11b、CD19、CD5、CD2、CD3阳性.染色体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双表型.于确诊后7个月进行骨髓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给予环孢酰胺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平稳.于移植后第55天检查发现患者右颈后可触及肿大淋巴结2枚,大小均约1.5 cm×1.0 cm×1.0 cm.临床考虑:(1)白血病髓外复发;(2)病毒感染;(3)淋巴瘤.因患者移植术后2个月,尚未出无菌舱,不宜手术摘取淋巴结送检,因此于无菌舱内应用"友谊式穿刺针"[1]穿刺肿大淋巴结获取尽可能多标本,除制成1张细胞涂片外,剩余组织全部制成细胞块,常规切片,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EB病毒原位杂交染色.

  • 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作者:张寒钰;杨立沛;谢苗荣

    目的 观察脓毒症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并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脓毒症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模型.60只体质量为230 ~ 280 g的Wistar大鼠被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糖皮质激素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每组大鼠均行盲肠结扎穿孔术,每组术后4h开始给予舒普深200 mg/kg,2次/d.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0.5 mg/kg.每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6、24、72 h组),于相应时间点取出各组大鼠心脏,分离左心室,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系统,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左心室行免疫组化检测抗细胞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的表达.结果 激素组大鼠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较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F=9.11,t=5.681,P<0.01)(6 ht =11.416,P<0.01;24 h=6.217,P<0.01;72 h t=3.76,P<0.01);6h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24 h及72 h对照组大鼠(F=13.254,sig =0.000,P<0.01;sig=0.004,P<0.01);24 h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72 h对照组大鼠(sig=0.039,P<0.05);激素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88,6/24 h sig=0.132,P>0.05; 24/72 h sig=0.549,P>0.05;6/72 h sig=0.053,P>0.05).结论 脓毒症时存在心肌细胞凋亡,以24 h明显,脓毒症时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各个阶段心肌细胞凋亡.

  • 温血连续灌注供心全程不停跳保存和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辉;杨勇;温昭科;黄爱兰;钟永泷;罗金龙;蒋伟;李辉

    目的:研究长时间温血连续灌注供心全程不停跳保存和移植的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采用广西巴马小型猪作为实验对象。①首先建立温血连续灌注供心全程不停跳保存模型。右颈内动脉至右头臂动脉插入10号主动脉灌注管,连接Y型三叉接头。结扎上腔静脉,剪断下腔静脉和右肺静脉,心脏跳动10~15次后于左侧头臂动脉远端阻断主动脉,开始主动脉灌注。回收胸腔内血液,去白细胞后保存,以备移植时体外循环膜肺预充。在连续温血灌注心脏不停跳下迅速切取供心,放置于专用存储装置内进行温血不停跳离体保存8小时。保存期间的灌注流量为每分钟100~120 ml;灌注压调节在45-55 mmHg之间;灌注温度37℃。按照双房标准原位心脏移植的方法在受体猪建立体外循环,修剪供心,保留部分右心房和部分左心房。心脏移植吻合顺序为左心房全部,1/2右心房,2/3肺动脉干,主动脉全部,剩余的右心房和肺动脉干。移植过程中需将主动脉灌注管的位置由右侧头臂静脉调到供心主动脉的根部。②对比研究:32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A组(心不停跳),8对,分别为供体和受体,供心采用常温血连续灌注不停跳保存8小时,然后供心在不停跳状态下进行心脏移植;B组(冷保存组),8对,分别为供体和受体,应用HTK保存液灌停供心后放入4℃HTK液中保存8小时,然后供心在低温停搏下行移植。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移植吻合和体外循环的时间,以及移植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剂量;检测供心保存期0.5小时,4小时和8小时的心肌氧摄取率、血清CK-MB和cTn-I变化;移植3小时后供心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心肌含水量、心肌组织光镜下改变、心肌丙二醛和ATP含量、心肌细胞原位凋亡和流式细胞学变化。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CD62P的观察

    作者:张胜兰;姜兆顺;晏辉;王滨;吕军

    血小板在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的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P选择素(CD62P)随着血小板的活化而被释放,并整合在活化血小板表面,成为体内血小板活化或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标志之一.我们于1999年12月至2001年10月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了血糖控制良好的86例2型DM患者血小板CD62P含量,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价值.

  • Polo样激酶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BI2536对肾癌细胞株A498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耀雷;秦书娟;王继征

    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PLK1抑制剂BI2536对肾透明细胞癌A498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2例肾癌根治手术标本(肾癌组).男7例,女5例.年龄41~68岁,平均49岁.肿瘤均为单发,左肾癌5例,右肾癌7例,肿瘤大径2.1~5.3 cm,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所有患者术前未行放、化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透明细胞癌.同时收集距离肿瘤2 cm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病理检查证实无癌变.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PL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测定0、20、40、60 μg,/L的PLK1抑制剂BI2536作用于肾透明细胞癌A498细胞48 h后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 PLK1在肾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74±0.2和0.2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浓度0、20、40、60 μg/L BI2536作用48 h后,阻滞于G2/M期的A49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28±0.47)%、(14.35 ±0.85)%、(20.49±0.78)%、(23.90±0.54)%,随着BI2536浓度的增加,阻滞于G2/M期的A498细胞比例增多(P<0.05).结论 PLK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PLK1抑制剂BI2536能够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

  • 作者:

    关键词:
  • 胰腺炎相关蛋白血清质量浓度与结直肠癌增生活性的关系

    作者:张淑文;曹广;李非;孙家邦

    为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胰腺炎相关蛋白(PAP)质量浓度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肿瘤组织增生活性的关系,用ELISA方法测定2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5名健康人血清PAP质量浓度,并将其与癌胚抗原(CEA)和CA199值进行比较.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组织DNA倍体性和S期比率(SPF),以此判断肿瘤组织增生活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PAP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以血清PAP质量浓度>25 μg/L为异常,结直肠癌患者高于此值的占44.4 %(12/27),在这12例患者中,SPF为17.82±8.02,并有8例非整倍体肿瘤,而其余15例PAP正常患者的SPF为11.17±7.01,且仅有3例非整倍体肿瘤.两者非整倍体数和SPF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3例CEA和CA199均为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3例血清PAP质量浓度升高.结论:血清PAP水平同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血清PAP高于25 μg/L的结直肠癌患者,其肿瘤组织有较高的增生活性.

  • 不同方法学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MPO阳性率的比较及意义

    作者:郑瑞;章鸯;陈葆国;沈芝颖;林爱芬

    目的 比较免疫组化、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学3种方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胞内MPO阳性率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0例AML患者同时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涂片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流式细胞学分析,检测MPO表达情况.结果 3种方法联合检测,AML患者MPO总阳性率为95.5%,其中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MPO阳性率分别为66.7%、93.3%及87.8%,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PO敏感度低,明显低于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检测方法(P均<0.05),而细胞化学与流式细胞学法比较,MPO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中,除M7外,以M5患者MPO阳性率低(88.9%),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法MPO的检出率低(37.0%),明显低于细胞化学法(88.9%,P<0.05),但与流式细胞学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MPO表达的阳性率优于活检组织的免疫组化法,三者结合比单独一种更有利于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 转化生长因子 β1诱导胰腺癌肿瘤干细胞产生的研究

    作者:史壹雄;梁雅琴;叶百亮;胡炳仁;阮小蛟

    目的 本研究拟予TGF-β1作用于不同种系胰腺癌细胞,观察胰腺癌细胞的生长状态及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寻求胰腺癌TGF-β1的临床靶向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本研究将TGF-β1作用于以下3种胰腺癌细胞系:PANC-1、BxPC-3以及AsPC-1.评估TGF-β1作用后3种胰腺癌细胞系的细胞生长状态以及表面抗原表达,形成及侵袭能力,同时比较E-Cadherin和Vimentin在不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对PANC-1、BxPC-3和AsPC-1胰腺癌细胞系生长均存在明显抑制作用,在生长曲线的后期对照组胰腺癌细胞数量不同程度高于实验组胰腺癌细胞数量(P<0.05),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PANC-1、BxPC-3及AsPC-13种胰腺癌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D133+细胞比例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处理组PANC-1胰腺癌细胞,E-Cadherin表达较正常组有降低趋势,Vimentin表达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虽然对BxPC-3、AsPC-1及PANC-13种胰腺癌细胞系均有抑制其细胞生长作用,但TGF-β1作用增加CSC比例,提示非选择性应用TGF-β1可能并不利于胰腺癌生长.

  • AIB1基因在卵巢癌中的扩增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蒋林芳;谢丹;杨国奋;徐方平;肖柳珍

    目的:探讨AIB1基因在卵巢癌中的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80例卵巢癌组织中AIB1基因的扩增与表达和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80例卵巢癌中,有28例(35%)出现AIB1蛋白的过度表达,而且与肿瘤的Silverberg氏分级和FIGO分期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44%的Silverberg氏G2~3级和46%的FIGO Ⅲ~Ⅳ期卵巢癌出现AIB1蛋白的过度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G1级(13%)和FIGO Ⅰ~Ⅱ期(14%)的肿瘤;在FISH检测中,9%的卵巢癌出现AIB1基因扩增.另外,89%的AIB1蛋白过度表达的卵巢癌表现为非整倍体的DNA含量.结论:卵巢癌中AIB1蛋白过度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染色体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 癌前病变在肿瘤诊断中的重要性

    作者:魏守礼;朱振龙

    随着肿瘤诊断手段的进步,如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学、基因检测、电镜等的广泛使用,新的肿瘤不断发现,对过去某些病变和肿瘤有必要重新认识,对肿瘤的新分类以及肿瘤间相互演变和肿瘤的不断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 尿液沉渣流式细胞学检测鉴别血尿来源的初步研究

    作者:岳晋巍;蔡永梅

    目的:研究用尿液沉渣流式细胞仪检测来鉴别血尿来源,以期建立快速准确的血尿来源鉴别方法.方法:用Sysmex UF-100流式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检测29例经肾活检证实为肾小球疾患病例的尿液标本及临床确诊为非肾小球性疾病患者的尿液标本90例,另有30例混合性血尿标本,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各型血尿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及直方图改变各具特征.结论:尿流式细胞仪检测诊断血尿来源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 脑脊液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鉴别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应用价值探讨(附7例报告)

    作者:谭惠珍;柯志勇;张映川;黄礼彬;罗学群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时脑脊液流式细胞学(FCM)检测技术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FCM技术、脑脊液常规细胞形态学、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对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包括东院)儿科住院的7例脑脊液淋巴细胞数增多的ALL患儿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患儿进行治疗追踪,比较FCM与传统方法在诊断ALL并脑病时的差别和准确性.结果 按照传统细胞形态学方法,2例诊断为CNS白血病(CNSL),其余诊断不确定;依据FCM检测结果,7例患儿中诊断CNSL 4例,诊断非白血病浸润性疾病3例,通过治疗和追踪,后者确诊病毒性脑膜炎2例,反应性脑膜炎1例.确诊CNSL的4例患儿经过全身和鞘注化疗,1例因疾病进展死亡,其余3例均已获得缓解;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经阿昔洛韦治疗病情迅速改善;1例反应性脑膜炎患儿未经治疗,脑脊液逐步恢复正常.结论 脑脊液FCM技术敏感度高,可以提供客观、更精确的判断依据,是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在儿童ALL并发CNS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EB 病毒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一例报道

    作者:何东;陶黎;练颖

    患者,男,19岁,因“畏寒、发热1周”于2016年5月14日收入我科。患者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自测体温高39℃,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呕血、腹痛,无咳嗽、咯痰等,当地诊所就诊,口服药物治疗无好转(具体不详),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度。收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8.7度,脉搏9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5/88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出血点,双侧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可扪及数枚直径1.5-2.0cm淋巴结,无明显触痛,活动欠佳,边界欠清楚,咽部稍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心律齐,心率95次/分,各瓣膜区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音。腹部稍膨隆,脐周觉压痛,肝脏不大,脾脏肋下3cm,无明显触痛,质地中等,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4次/分。病理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HGB 134g/L,WBC 19.19×109/L,NEUT%16.6%,LYMPH%80%,PLT 120×109/L。生化:TBIL 20umol/L,DBIL 8.6umol/L,ALB 37g/L,GLO 7.9g/L,CREA 86umol/L,TG 1.18mmol/L,CHOL 1.88mmol/L,ALT 516U/L, AST361U/L,LDH 845U/L, CK 52U/L, HBDH 546U/L, GLU 4.5mmol/L,K 4.0mmol/L,PCT 0.37ng/ml。凝血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CA-19998U/ml,余正常。TORCH 阴性。甲功正常。颈部+腋窝+全腹部彩超:双侧颈部、腋窝、腹主动脉旁即双侧髂窝淋巴结长大多发淋巴结肿大,结构失常,淋巴瘤?脾大,腹水深度约6cm。胸部 CT 平扫及增强:双肺纹理增多,余双肺即纵膈未见异常。患者及家属拒绝腹腔穿刺术。EBV-IgM 阳性。EBV-DNA 5×104 copies 行右侧腋窝淋巴结活检术及骨髓穿刺术。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变异淋巴占4.5%。骨髓流式细胞学:可见29.6%的 T 淋巴细胞,且伴免疫表型明显异常。TCRG 基因重排检测(片段分析):未检测到单克隆重排。

  • P27蛋白及DNA倍体不同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作者:杨志平;杨文颖;盛望;郭玉琳;李千迅;杨卓

    目的 研究P27蛋白及DNA倍体水平的不同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蛋白在130例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0例结肠癌患者癌细胞DNA相对含量,并分析P27蛋白、DNA倍体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P27蛋白在癌组织中低表达,DNA异倍体高表达,两者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 5);P27蛋白与Dukes分期、肿瘤恶性程度有关(P<0.05).结论 P27蛋白及DNA倍体水平不同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系,可作为结肠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监测指标之一.

  • 调节性T细胞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熊涛;唐智敏;华梅;李强;聂德云

    目的 探讨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取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检测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水平,体外增殖抑制试验检测Treg的抑制功能,ELISA检测Treg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患者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下降,Foxp3表达降低,并且Treg的抑制功能减低.结论 Treg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降低,且功能减弱,提示Treg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