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중국실용아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224
- 国内刊号: 21-1333/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本刊为儿科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提高儿科临床医生水平”。本刊报道儿科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进展、交流成熟的临床经验、注重临床研究,兼顾基础研究。
1 来稿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论点明确,重点突出,资料详实,数据可靠,书写工整规范。
1.1 文题 力求准确、简明,中文文题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共认的缩略语,尽量不设副标题,阿拉伯数字不宜放于题首。
1.2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贡献大小排列,排序确定后一般不做更改,需要更改时要求全体作者签名同意。通讯作者只有一位,非第一作者时应特别指出,并注明其E-mail。本刊视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为稿件联系人。
1.3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市基金或攻关项目,应在作者姓名下回行注明(包括基金编号)。
1.4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摘要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中文摘要400字左右,英文摘要600 ~ 800个实词。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氏每一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及国名。
1.5 关键词 每篇稿件需标引3 ~ 8个关键词(含中英文),每词之间以分号分隔。关键词应使用《汉语主题词表》及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词。
1.6 标题层次 标题层次应简明,题末不用标点符号。各层次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不同层次编号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如“1”“1.1”“1.1.1”等。序号一律左顶格书写。一级标题后回行,二级以下标题后空一字距再接排文字。无编号段落开头空二字距。行文中的层次排列可用“(1),①”等。
1.7 图表 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注。每幅图表应冠有中文图(表)题(无需英文)。表格要科学、明确、简洁、自明,要求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图片要求完整、清晰,图中符号要正确标注,病例图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8 参考文献 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文献作者1 ~ 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相应文字,如“,et al”。中文期刊用全称,并要求标注卷、期次。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每条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加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综述文章引用参考文献应在在20条以上,并以近5年内文献为主。举例:
期刊:序号 作者姓名(写前3位作者,余者加“等”). 题名.刊名(外文期刊应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 作者姓名(写前3位作者,余者加“等”). 书名. 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9 其他 论著类文稿的数据须经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并给出相关检验值(如t、F、χ2、P值)。稿件中的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应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发文量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投稿?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投稿流程,请游览网站期刊详情页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影响因子:1.31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官网?
期刊官网找不到,期刊详情可以从知网观看,网址:http://mall.cnki.net/magazine/magalist/ZSEK.htm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COL4A5突变Alport综合征儿童临床表型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儿童X-连锁显性遗传性Alport综合征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确诊的3l例COL4A5基因突变的X-连锁Alpo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结果 (1)31例患儿中共12例(38.7%)女性,19例(61.3%)男性,平均发病年龄2.6岁.13例患儿以血尿合并蛋白尿起病,22例患儿有阳性家族史.l例患儿有眼部病变,2例患儿听力受损.(2)26例行肾穿刺检查,病理提示15例表现为轻微病变,5例系膜增生,仅6例符合AS的典型改变.(3)共检出31种基因突变,19例错义突变,2例大片段删除,4例剪接突变,6例框移突变.19例错义突变中16例突变为Gly-X-Y型突变.结论 X-连锁显性Alport综合征患儿病理表现多为轻微病变,基因突变以错义突变为多见,其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不典型易引起临床医生的忽视.
-
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附22例报告)
目的 总结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经病理证实的22例IMN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22例患儿中男12例,女10例,发病年龄3~ 15岁.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4例(18.18%);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8例(81.82%).初次肾活检结果:膜性肾病Ⅰ期8例(36.36%)、Ⅰ~Ⅱ期5例(22.73%),Ⅱ期5例(22.73%)、Ⅱ~Ⅲ期1例(4.54%)、不典型膜性肾病3例(13.64%).22例患儿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阳性者12例(54.54%),83.33%(10/12)PLA2R阳性的患儿起病年龄≥10岁.治疗方案:4例血尿蛋白尿患儿中2例给予激素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2例仅给予ACEI治疗,均获得完全缓解.1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全部予以激素、ACEI治疗,激素耐药者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发现22例患儿中18例(81.82%)获完全缓解,3例(13.64%)获部分缓解,l例(4.54%)失访.结论 儿童IMN临床多表现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以激素耐药型为主.病理表现以Ⅰ~Ⅱ期多见.儿童IMN的PLA2R阳性以青少年为主,小年龄儿童阳性率较低.激素联合ACEI、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较高.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60例难治性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医院感染患儿为观察组,115例非院内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发生医院感染患儿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分析其病原体种类.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难治性MPP患儿进行病原体分析发现,细菌感染为32例,占感染总数的71.1%,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流感嗜血杆菌9例、肺炎克雷伯杆菌7例、大肠埃希菌5例、嗜肺军团菌2例;病毒感染为13例,占感染总数的28.9%,其中乙型流感病毒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5例、腺病毒2例.Logistic分析发现观察组性别、年龄、先天性心脏病、贫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发病季节、侵入性操作、非单人间病房、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难治性MPP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住院时间、发病季节、非单人间病房、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关.
-
心脏变时性功能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儿的心脏变时性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3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详细病史询问及辅助检查,28例患儿确诊为VVS,其中血管抑制型15例,混合型9例,心脏抑制型4例,11例为不明原因晕厥患儿,比较VVS患儿与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及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的VVS患儿之间的一般情况及运动平板试验时心率变化及心脏变时功能等情况.进一步根据VVS患儿心脏变时性功能情况分为变时性功能正常组(10例)及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组(17例,1例患儿失访),通过随访2组患儿晕厥复发情况,观察心脏CI对VVS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VVS患儿与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相比较,人口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运动平板试验中VVS患儿运动时快心率及心脏变时性指数显著低于不明原因晕厥患儿(P<0.05),VVS患儿的CI发生率显著高于不明原因晕厥患儿(64.3% vs.27.3%,P<0.05).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的VVS患儿比较,心脏抑制型及混合型患儿C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管抑制型患儿.通过对27例VVS患儿随访发现,伴有CI的VVS患儿晕厥的复发率显著高于不伴有CI的患儿(P<0.05),以患儿晕厥复发的时间作为随访终点对VVS患儿进行生存分析,有CI的VVS患儿较无CI的患儿对治疗的反应不佳(Log-rank:P=0.028).结论 心脏变时性功能在VVS患儿中有显著的改变,尤其常见于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患儿.伴有CI的VVS患儿对治疗的反应不佳.
-
建立中国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的探讨
目的 探讨建立适用于中国儿科临床实践的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标准.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哮喘门诊6岁以下患有喘息症状的儿童785例,采用问卷形式,收集相关变量,建立数据库.通过文献研究和德尔菲法专家征询的方法,获得可用于哮喘诊断的有效参数,进行数据库分析.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儿童哮喘/非哮喘的诊断模型,并根据模型中各变量的β值赋予分值,建立评分系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该模型及其评分系统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上述方法筛选出5项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中各参数的β值赋予分值,初步建立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喘息发作频率累计≥4次(3分)、是否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3分)、是否存在过敏性鼻炎和(或)特应性皮炎(1分)、一级亲属中是否存在过敏史(1分)、体内或体外变应原检测结果是否阳性(1分).该模型及其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总体具有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可知,佳诊断界值为4分,此时诊断灵敏度为0.958,特异度为0.859.结论 诊断模型及评分系统指标简化、实用性强,可作为中国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下一步计划拟进行大规模的验证研究,在再优化的条件下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内镜下取出技巧及注意事项
消化道异物是指误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的各种物体,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时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物体,是儿科门诊常见的急症之一.因儿童天性好奇而误吞,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特殊异物需要CT及内镜诊断.对于不能自行排出的异物,目前内镜治疗已经是消化道异物的首要诊疗手段,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简便易行,受到临床广泛应用.
-
小肠镜检查技术在儿童小肠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小肠镜在成人小肠疾病中有很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但小肠镜在儿童中应用较少,目前小肠镜被用于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息肉、克罗恩病、小肠狭窄、胆道狭窄等的诊断和治疗,该文介绍了小肠镜检查技术在儿童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胶囊内镜在儿童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胶囊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其技术日益成熟,在成人中几乎可覆盖全消化道的检测,包括健康人的体检,疾病的筛查、监测等.胶囊内镜也逐渐应用于儿童,儿童与成人疾病谱不尽相同,儿童消化道疾病中胶囊内镜的应用有其年龄段特征的诊断和问题.文章就胶囊内镜技术在儿童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利弊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
儿童消化内镜诊治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消化内镜在儿科胃肠道疾病的诊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内镜操作过程中发生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儿童诊断性内镜的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但近年来随着儿童内镜下治疗的广泛开展,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严格掌握消化道内镜诊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由熟练的儿科内镜医师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内镜诊治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对确保患儿的医疗安全、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
新生儿胃肠镜的难点与展望
目前国内一些儿童医院和少数大型医院开展了新生儿胃肠镜检查,经验丰富的消化内镜医师运用超细胃镜可顺利地完成新生儿胃肠镜检查.早年检查的适应证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而胃镜下发现病变绝大多数是应激性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对这部分病人可根据经验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使很多病人避免胃镜检查.这一领域的难点主要是设备的改进、适应证的扩展,从而提高对新生儿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针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内镜下治疗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
儿童结直肠息肉的内镜治疗
儿童结直肠息肉是临床中无痛性便血、腹痛和肛门肿物突出主要的就诊原因.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结构上的差异分类,早期诊治不影响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发现息肉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若幼年性息肉合并腺瘤或为腺瘤性息肉,需定期行结肠镜复查.目前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联合金属钛夹是治疗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
-
内镜下营养管置入术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患儿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中肠内营养符合机体的生理状态,能维持肠道黏膜结构以及功能的完整性,从而能保证机体足够的热卡和蛋白的摄入,有效防治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内镜辅助下营养管置管术是目前临床上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简单、直接且准确的方法,该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相对简单,是实施肠内营养置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儿童食管狭窄的内镜治疗
儿童食管狭窄主要是良性狭窄.明确狭窄部位病因、病变性质及病变部位的形态结构,制定适宜的内镜下治疗策略是保证成功治疗的关键.食管狭窄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药物注射、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磁性压榨吻合等方法.所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良性狭窄的治疗需要重复多次,存在一定风险.应根据病变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从而达到佳治疗效果.因此,术前做好食管狭窄评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成本,保证患儿基本营养供给有重要意义.
-
儿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诊治进展
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并随年龄不同而不同,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大类.患儿临床表现从无症状性贫血到失血性休克变化多样.由于儿童总血容量相对较小,对失血耐受较差,即使是少量的出血,也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故需要合理的诊断及治疗.内镜检查可对患儿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并进行止血治疗,具有简便快捷、创伤小、见效快等优点.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
无痛消化内镜在儿童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优势
随着消化内镜的发展,其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解除患儿的病痛同时也避免了手术之苦,提高了儿童消化道疾病的整体诊治水平.因患儿年龄小,常因恐惧、疼痛或不适而导致烦躁和抵抗,给操作过程带来风险.无痛消化内镜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儿对消化内镜的接受度.
-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是慢性直立不耐受的一种类型[1],2005年文献[2]先提出中国儿童亦存在该病.儿童POTS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患病率约为6.8%[3],约占儿童晕厥病因的1/3[4-5],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6-7],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8].Zhao等[9]首次通过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出了儿童POTS的诊断标准.针对儿童POTS,当下主要治疗措施包括基础治疗(健康宣教、自主神经功能锻炼、睡眠促进疗法、口服补液盐等)和药物治疗(α-受体激动剂、β-受体阻滞剂等),但无论何种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10].如何改善治疗效果,达到个体化治疗目的,不少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已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
线粒体酶复合物Ⅰ核心亚基缺陷与儿童心肌病
线粒体心肌病是心肌供能的氧化呼吸链基因缺陷导致的心肌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据报道,线粒体病的患儿出现心肌病表现的概率约为17%,且这类患儿的病死率也在显著增加[1].线粒体心肌病涉及的主要临床表型有: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RCM)以及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LVNC)等[2].
-
儿童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所致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代谢性疾病.在成人中,其流行病学定义为在正常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男性和绝经期女性> 420 μmol/L、非绝经期女性>360 μmol/L.而在儿童中,其诊断标准尚未达成统一意见,通常认为血尿酸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及同种族的正常健康人群血尿酸水平第95百分位数即为高尿酸血症.有研究将儿童高尿酸血症定义为:1~12个月血尿酸水平> 500 μmol/L,1~ 10岁>320 μmol/L,11~15岁(男)> 470 μmol/L,11 ~ 15岁(女)>350 μmol/L,15岁以上采用成人标准[1].在儿童高血压的研究中,发现高尿酸血症定义为血尿酸水平> 55 mg/L(327 μmol/L)更有诊断意义[2-3].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24 h尿液检测所得的尿尿酸水平,细分为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生成过多型、混合型[4].儿童高血压的定义是经过3次及以上不同时间测量的血压,平均收缩压和(或)平均舒张压≥同年龄、性别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5百分位[5].
-
儿童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报告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一种,1951年首次由Churg和L.Strauss发现,故又称Churg-Strauss综合征.EGPA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位发病年龄为38 ~ 54岁,成人中年发病率为(10.7~14.0)/100万,无明显种族差异、家族聚集性及性别差异,儿童罕有报道[1-2].现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报告如下.
-
儿童消化内镜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消化内镜在儿童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儿童消化内镜发展迅速,实施儿童消化内镜的患儿数量迅速增加,年龄范围覆盖新生儿至儿童各年龄段,从单纯性诊断工具逐渐转变为诊治一体的先进手段.儿童消化内镜的进步使其在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敏感性和诊断范围上不断提高和扩大,且为消化道疾病患儿提供了更加安全、微创、经济的治疗.但与成人消化内镜进展相比,它的发展仍然是缓慢的,建立规范化的内镜培训基地、培养专业的现代化儿科消化内镜医师,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
力欣奇继续医学教育园地——思考病例系列(11)答案
(病例见本期彩页)应做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找虫卵)、粪便培养、艰难梭菌检测、血培养、病毒检测全套、真菌D-葡聚糖、结核相关检测、过敏原、免疫功能、骨髓细胞学检查、胃肠镜检查+活检、消化道99mTc检查、小肠CT等.检查结果:血常规(2018-02-24):白细胞计数2.744×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0.0%、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6.90%、红细胞计数3.02×1012/L、血红蛋白浓度65.0 g/L、血小板计数5.19×1011/L;反复粪便培养阴性,艰难梭菌检测阴性,血培养阴性;过敏原:IgE 7.33×104 IU/L,稍高,余阴性;自身抗体、体液免疫、淋巴细胞免疫分析未见异常;真菌D-葡聚糖在正常范围;结核相关检测(一);骨髓细胞学检查:感染骨髓象,未见异常细胞;消化道99mTc检查阴性.胸片未见异常.2018-02-28行无痛电子胃镜+结肠镜检查.镜下诊断:糜烂性胃炎,结肠多发溃疡伴狭窄;病变镜下描述:肠道散在大小不一溃疡,长径为0.5~1.5 cm,进镜35 cm,可见3 cm×4 cm巨大溃疡,覆黄白苔,周围组织增生,局部管腔狭窄,未再进镜(见图1).
关键词: -
中国儿童胃镜结肠镜检查规范操作专家共识
1996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了《小儿纤维胃镜检查操作常规(试行)》和《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操作常规(试行)》两篇操作常规[1-2],对推动并促进我国儿童消化内镜的普及和规范诊疗具有重大的意义.近20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设备的改良以及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消化内镜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开展的项目愈来愈多.目前,国际上儿童消化内镜指南主要有北美儿童胃肠-肝病-营养学会(NASPGHAN)联合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的儿童消化内镜共识意见、日本儿童消化内镜指南、欧洲儿童胃肠-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联合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的儿童消化内镜指南等[3-5].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审稿的速度还算不错,大概3个月,审稿人一些细致、中肯的意见,认真修改后就接收了。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4个月内从投稿到外审结束1个半月,2为外审专家,一个录用,一个大修。返了修改意见后,修回复审,再修,修回后的一个月录用。速度一般吧,还是一次很顺利的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期刊对文章的创新性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有创新性,文章更容易中些。身高速度还行,大概3个月。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从投稿到录用大概就2个月左右,给的结果是修改后发表。期刊强调论文的实践性,编辑老师很好,有耐心地回答每个问题。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8.16投稿,9.23返修,11月15号录用。审稿意见给地很中肯,对文章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自己投了一篇,审了2个月后被拒了,说是引用文献太老了。自己电话跟主编沟通后,重审了,最后录用了。很高兴,非常好的杂志,推荐大家投。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从投稿到录用大概3个月,速度挺快的。文章中资料要丰富,期刊对文章的质量要求还是挺高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4个月内从投稿到录用三个月半,速度一般。审稿人是专家,给的一件很有价值,受益匪浅。编辑很负责,文章有什么问题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相当的不错,推荐大家投稿。期刊比较注重创新性,审稿人给的审稿意见很有价值,对提高写文章水平有帮助。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感觉杂志的中稿率还是挺高的,第一次投稿就录用了。期刊对语言措辞、格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个人觉得只要做的东西有新意,接受的概率还是挺大。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2个月内硕士时写了一篇中文综述,投了一些期刊都被拒了,结果这本期刊接收了,编辑部的处理的效率很高,审稿时间就1个多月。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被拒选择周期: 3个月内投了一篇,审了2个半月被拒了,拒的理由是:文章的创新性不足或者是提出的新的方法并未有明显的优势。还是等自己修改后再投吧。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个人投稿后的一些建议:大家选题切合刊物风格;投稿时格式规范,避免小错误;文章的逻辑要清晰,结构完整;结束语要紧密围绕所得结论展开。大家加油!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一般2个月左右就会结果,外审专家给的修改意见很到位,编辑很认真,对稿件的审核很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