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血液肿瘤患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作者:刘璇;郝敬全;温少瑾

    本文为探究老年血液肿瘤并发败血症的病原菌的分布状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取42例血液肿瘤患者,整体性分析了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在患者发热初期和发热高峰期需使用抗生素收集标本,并进行培养。终发现老年血液肿瘤并发败血症病原菌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对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能够使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耐药性有所提升,因此需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

  • 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萍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的78例血液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心理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9例: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87%VS66.67%),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血液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个体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临床诊疗依从性以及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 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预防对策

    作者:顾磊;章亮;周晖;陈航;陈小会

    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为临床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症提供参考.作者认为,医院需要落实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导管管理制度,并根据常见并发症类型采取对应的措施,相信对导管维护及长期留置具有积极的意义.

  • 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七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涛;席秀红;李锋;刘旭晖;蒋慧;卢水华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断的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7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胸膜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11岁,中位年龄8岁.分析7例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结果 7例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患儿中,2例结核病诊断先于恶性血液病,5例在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出现肺结核症状.7例患儿均出现高热、盗汗及肝脾肿大,咳嗽6例,消瘦5例,食欲减退5例,呼吸困难2例,骨关节痛1例(肘关节),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5例.7例结核病患儿均获得病原学确诊并接受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抗结核化疗,其中5例联合抗白血病药物治疗,2例(1例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合并恶性淋巴瘤)后放弃血液病化疗.随访发现2例放弃化疗的患儿均死亡,其他5例结核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结核病均治愈,其中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状态,1例刚结束白血病维持化疗,另1例患儿仍在维持化疗阶段.结论 儿童结核病合并恶性血液病患儿的诊断是难点,积极进行抗结核、白血病联合化疗,儿童结核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仍可以取得较好的抗结核病疗效,且不影响血液病化疗.

    关键词: 结核 血液肿瘤 儿童
  •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感染的分析及护理观察

    作者:郭连英

    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感染发生情况,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血液科血液肿瘤化疗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结果:①做好环境管理,强化集中管理、加强环境消毒.②做好患者管理,落实口腔管理、皮肤护理、饮食管理、预防交叉感染.③加强技术管理,做好个人保护、集中安排护理工作、控制进出次数、加强留置针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加强化疗时巡视、加强陪护、加强采样管理.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20.21%,感染例次率24.87%,其中呼吸道感染25例、口腔感染9例、皮肤感染4例、导管感染4例、胃肠道感染3例、败血症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标本送检阳性率34.09% (15/44).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除落实基础护理外,还应积极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加强饮食管理,增强患者免疫能力.

  •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的防治

    作者:李波;窦芳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合并感染的预防和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通过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感染、环境保护和支持治疗,61例患者感染控制.结论:血液肿瘤患者早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全环境保护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可避免或减少重症感染的发生并得到有效治疗.

  • 医患沟通技巧在血液肿瘤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戴惠;包扬

    探讨医患沟通技巧在血液肿瘤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采用打破心理障碍,建立医患互信;使用人文关怀手段;保持医患沟通和谐统一.血液肿瘤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肿瘤,其病程漫长、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医患关系沟通需要长期坚持.在血液肿瘤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医患沟通的有效性、持久性是有效治疗疾病的重要因素,值得推广.

  • 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随访观察

    作者:陆群;黄连生;张嵘;徐根波;赵小英

    目的 随访观察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变迁.方法 对2004年4月-2005年12月的50例各种类型恶性血液病拟准备化疗的患者进行化疗前和化疗后不同时间段的呼吸道菌群定量分析,并对院内感染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对院内感染的同一种类的细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6%.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是主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其中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但对头孢哌酮和(或)舒巴坦这一含酶抑制剂类抗生素较为敏感.用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为2个克隆株.结论 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随访观察可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 小柴胡汤证新议

    作者:吴贵娥

    张仲景创立了和解法,小柴胡汤为其代表方剂,此方一直被各代医家所推崇.小柴胡汤原为少阳病之主方,但从临床应用情况来看,实际上已大大突破了原方应用范围,不仅少阳病可用,太阳病、阳明病也可用;伤寒病可用,温病也可用;外感病可用,内伤杂病也可用.其适应证非常广泛.仅就内科系统疾病而言,小柴胡汤除治胆经的少阳病证还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肿瘤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现代临床应用表明,小柴胡汤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科、肿瘤科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小玉;张祥忠;钟雪云;林旭滨;陈运贤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80例均处于初治诱导缓解治疗阶段的血液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g·d) ,共14天,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观察两组化疗后缓解率,化疗前后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4/CD_8~+)和B淋巴细胞(CD_3~- CD_(19)~+)的水平. 结果化疗后缓解率治疗组[90.0%(36/40)]与对照组[82.5%(3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_3~- CD_(19)~+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减轻化疗对血液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并能促进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提高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丰松;曾琴琴;郑玉秀

    目的:超声引导下 PICC 置管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所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PICC置管,然后对其应用效果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1%)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10.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 PICC 置管,置管成功率高,且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行。

  • "5S"护理模式在血液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高建红;封蔚莹

    通过对血液肿瘤患者实施"5S"护理模式,即人性化的服务语言、人性化的服务行为、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人性化的服务流程,提高了血液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对护士的满意度,在本地区提高了知名度,产生很好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来我科住院治疗.

  • 中药动员方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辅助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思远;吴晓龙;沈明月;崔兴;王琰;王敬毅;刘奎;刘朝霞;周延峰;徐瑞荣

    目的 观察中药动员方辅助化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疗效.方法 10例接受auto-HSCT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动员方,每日1剂,全程服用中药动员方直至采集结束.对患者动员及采集结果进行观察,记录造血重建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10例患者中有7例采集一次成功,3例采集两次成功;所有患者第一次采集单个核细胞数平均为(6.92±3.32) ×108/kg,第一次采集CD34+细胞数平均为(3.66±2.50)×106/kg;所有患者行auto-HSCT后粒系植入中位时间为10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2.50天;动员与采集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 结论 中药动员方辅助化疗+ rhG-CSF在auto-HSCT中可增强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提高一次采集成功率,短时间内实现造血重建,且安全性较好.

  • 血液肿瘤疾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探析

    作者:王珺;刘雅峰;张雅月;马薇;田劭丹;侯丽;陈信义

    针对血液肿瘤疾病特点,简要介绍中医古代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并结合现代血液肿瘤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从临床研究设计、盲法设计以及中医观察指标权重等方面,对血液肿瘤疾病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强调血液肿瘤属于难治疾病,要体现整体疗效,需要从单一评价指标向多元化指标集成转变.在盲法设计方面,如以国际规范的血液肿瘤疗效指标为主者,在严格随机、对照情况下,可以不采用盲法;而以临床证候、症状、生存质量为主要观察指标的临床研究,必须使用盲法设计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对于治疗无反应或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坚持“以人为本,治病留人”“带瘤生存”等理念,加大临床证候(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等疗效评价指标权重更能让患者临床受益.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丁向东;李晶;朱梅刚

    目的 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6例BPDCN患者临床信息、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行HE、免疫组化染色和EBV-EBER原位杂交.结果 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5.2岁.均表现为皮肤肿瘤.组织学改变为真皮全层至皮下脂肪组织见肿瘤细胞结节状或弥散浸润,表皮未受累;细胞中等大小,较一致,核质比高,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6例肿瘤细胞CD4和CD123均(+),5例CD7和CD56(+),2例TdT弥漫(+),2例CD68(+),1例CD117灶性(+),Ki-67阳性范围30% ~ 80%,CK、EMA、CD3、CD20、CD30、CD34、S-100、MPO(-);EBV-EBER均为(-).结论 BPDCN是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好发于皮肤,诊断需结合临床、形态学与免疫组化.

  • 血液肿瘤中的常见剪接体突变研究进展

    作者:孙超;王婧;周新

    近年来,随着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剪接体突变作为新的体细胞突变在多种血液肿瘤中被发现.因此,除外DNA甲基化、染色体修饰、转录调控、DNA修复和信号转导等机制外,剪接体突变为认识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观点.本综述介绍了剪接体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讨论血液肿瘤中常见的剪接体突变基因(如SF3BI、U2AF35、SRSF2及ZRSR2等)的突变频率、突变类型、临床表型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 mTORC2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惠东;程涛;袁卫平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mTORC)是细胞生长、存活、代谢的重要调控中心,它对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内稳态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mTORC根据其蛋白组份可分为mTORC1和mTORC2.mTORC2的主要组成蛋白有mTOR、Rictor、mLST8、Deptor、mSinl、Protor和Hsp70.mTORC2通过作用于Akt,PKCα和SGK1等来调控多项生命活动,如胚胎发育,细胞骨架重建,细胞迁移,蛋白质翻译和修饰等.mTOR信号通路异常已被证实与肿瘤相关,同时发现多种肿瘤发生与mTORC2及其异常调节信号通路相关.因此,对mTORC2组成、功能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的研究,可能为进一步研制其相关的靶向抑制药物乃至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综述将介绍mTORC2的组成结构、功能、参与的信号通路,及其在血液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小RNA在血液肿瘤研究中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李增军;邱录贵

    小RNA包括siRNA和miRNA两种,前者是伴随着RNAi现象发现的,是对外源基因剪切加工形成的,是生物维持自身基因组稳定性的一种机制.而miRNA是基因组中固有的,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小RNA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介导目标RNA降解和抑制蛋白质翻译.前者要求小RNA与目标RNA精确互补,而后者只要求部分互补,采取何种机制取决于互补程度而不是其来源.RNAi作为下调基因表达的手段,在功能基因组学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对血液肿瘤发病相关基因,尤其对染色体易位造成的相关融合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及多药耐药基因的干扰研究表明,该技术不但是研究机制的有力手段,而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对microRNA的研究发现,它在多种血液肿瘤如多种淋巴瘤和白血病中存在表达的变化,并与多种癌基因相关,提示它广泛参与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本文就RNA干扰和小RNA的发现和作用,以及小RNA在血液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TIM-3、LAG-3和BTLA介导的血液肿瘤免疫耐受及其逆转研究

    作者:陈少华;查显丰;李扬秋

    近年来认为肿瘤免疫抑制为重要的原因,是免疫细胞异常表达一些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所介导的T细胞功能耗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阻断这些免疫负调控受体通路可以使T细胞部分或全部恢复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B和T淋巴细胞弱化子(BTLA)在血液肿瘤介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液肿瘤的免疫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血液肿瘤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梁铭;张辉;陈福雄

    血液肿瘤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系统化诊断与治疗见证了近30年的长足进步,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到80%以上.然而,仍有20%-25%的患儿复发,化疗完全缓解后体内残存的微量白血病细胞即微小残留病被认为是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系统中T细胞是清除肿瘤细胞具潜能的效应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是以一类以T细胞为主的异型淋巴细胞,是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白血病治疗中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提示免疫细胞功能性恢复在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免疫疗法成为许多恶性肿瘤治疗临床研究的新方向,但在血液肿瘤中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将对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820 条记录 1/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