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龚玉水;吴锡春;姜学高;吴传菁;黄友基;叶建华;黎建华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97例高血压基底节或丘脑出血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在局麻下行急诊一次性锥颅脑内血肿穿刺吸引+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术后常规降血压、降颅压、止血、预防感染、脑保护、维护内环境稳定、支持等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第四天(术后72 h)加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术后3 d内,实验组99例死亡23例,死亡率22.2%;实验组患者术后1月时,意识障碍好转程度、GCS评分、瘫痪肢体肌力恢复、ADL分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三维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诊治中的价值(附348例报告)

    作者:关俊宏;张绪新;陈铎;于宏伟;杨涌杰;潘蔚然;吕涛;魏翔泰

    目的 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全部行3D-CTA检查,其中阴性病例再行DSA检查,对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345例经3D-CTA检查阳性中检出动脉瘤365个,75例阴性病例中DSA证实仅有3例漏诊.348例动脉瘤患者共检测出动脉瘤368个,术中见动脉瘤位置及瘤体、瘤颈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与术前3D-CTA显示一致.术后病人3D-CTA随访,与术前比较,动脉瘤均夹闭完全、确实.结论 3D-CTA是一种方便、可靠、快捷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诊治的首选影像检查,并且在术中及术后复查随访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广泛性临床下痫样放电的精神发育迟缓患儿抗癫痫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方素珍;李宏;周月玲;陈香元

    目的 探讨广泛性临床下痫样放电的精神发育迟缓患儿抗癫痫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在我科确诊为广泛性临床下痫样放电的精神发育迟缓患儿5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儿接受脑营养药物、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添加丙戊酸钠,分别评估患儿在实验开始时和6个月后的认知发育水平,并检查自然睡眠脑电图.结果 47例完成了本研究,于6个月时试验组脑电图改善显著较对照组满意(P<0.001),认知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广泛性临床下痫样放电的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经积极抗癫痫治疗后,脑电图中癫痫样放电得到抑制,认知功能发育显著加快.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并耳聋、耳鸣

    作者:黄坤;段云平;高宝山;钱盛伟;常庆勇;张继志;金点石;曲凯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并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在局麻下对17例面肌痉挛并耳鸣、耳聋的患者施行了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分别松解动脉对第Ⅶ、Ⅷ颅神经的压迫,并以Teflon片分隔神经与血管.结果 所有患者面肌痉挛均治愈.9例耳聋症状完全缓解,8例耳聋症状明显改善;15例耳鸣症状完全缓解,2例耳鸣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对由血管压迫引起的面肌痉挛并耳聋、耳鸣患者疗效明确.

  • 鞍上肿瘤的MRI诊断(附23例报告)

    作者:贾洪顺;郭燕舞;孙涛;郭成伟;黄志平

    目的 评价MRI对鞍上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鞍上肿瘤患者临床及头颅MRI资料,其中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和生殖细胞瘤各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表皮样囊肿各2例.结果 颅咽管瘤边界光整,肿瘤以囊性或囊性成分为主;囊性部分呈短T1、长T2信号5例,长T1、长T2信号2例,等T1、长T2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显著强化.5例脑膜瘤4例起源于鞍结节,1例起源于前床突,肿瘤边界光整;平扫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均匀显著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室管膜瘤形态极不规则,2例侵犯额叶,1例侵犯丘脑;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1例见有团块状钙化(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生殖细胞瘤形态较规则,肿瘤沿垂体柄向鞍内生长,致垂体柄增粗,T1W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1例表现颅内多发病灶;2例平扫呈长T1、稍长T2信号,1例呈长T1、长T2信号,瘤内有较多数量小圆形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2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浅分叶状,肿瘤沿视路生长,1例肿瘤跨越前、中、后颅窝,1例显示一侧视神经增粗;平扫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见有多个新月状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2例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肿瘤向后蔓延生长至环池和桥前池;呈长T1、长T2信号,内见线样间隔;增强后无强化.结论 不同类型鞍上肿瘤MRI表现不同,MRI对鞍上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寒;王伟民;蒋晓星;白红民;李天栋;张小鹏;王国良;王玉宝;杨帅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规律及其针对不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42例鞍区肿瘤患者入院后皆行鞍区肿瘤切除术,对术前及术后的血钠、尿钠、尿比重、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进行连续监测,根据诊断标准分辨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及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并根据不同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其中CSWS患者分成应用及未应用氢化可的松两组,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42例患者中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其中垂体腺瘤9例,颅咽管瘤2例.符合CSWS的8例,SIADH的3例.SIADH一般发生在手术早期,特别是3 d以内,且伴有尿量的减少和尿比重增加;而CSWS出现较晚,一般在3 d以后,不伴有尿量的减少和尿比重增加.CSWS的主要处理是钠和水的补充,辅以氢化可的松治疗的效果要好于单纯补充水钠.结论 鞍区肿瘤术后CSWS较常见,水钠补充辅以氢化可的松治疗效果较好.

  • 中国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孙漓;周列民;周钰倩

    目的 对中国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及评价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异源双链(PCR-SSCP/HA)技术在NF1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CR-SSCP/HA技术,结合DNA测序,筛查56例患者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的突变或多态性.结果 在20号外显子发现一个家系父子3人的SSCP/HA出现泳动异常,DNA测序证实为20号外显子上T→G的杂合突变即Leu1141Arg错义突变;发现1例患者28号外显子的SSCP/HA检测有泳动异常,测序证实为28号外显子5'端上游的第28位核苷酸G→T杂合;29、39号外显子未检测到泳动异常的条带.结论 联合应用SSCP/HA的方法可提高基因突变检测敏感度及检出率,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不是突变热点或突变率相对较高的区域.

  •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作者:孙威;王维治;闫晓波

    目的 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依据Demirkirn等的诊断标准对19例患者进行确诊,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年龄为7~16岁,随年龄增长病情逐渐缓解;通常由突然随意运动后而出现,表现肢体(常受累)、躯干、颈部或面部的肌张力障碍,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意识清楚;发作间歇期运动功能正常;发作期及间歇期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多正常;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结论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容易误诊,但临床疗效及预后良好.

  • 三维CT血管造影术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肖顺武;黄光富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3D-CTA和DSA对26例非外伤性SAH患者进行检查,3D-CTA通过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容积重建术(VRT)方法获得图像,根据3D-CTA和DSA所获得的关于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等进行术前评估.结果 在26例中24例3D-CTA检测出27个动脉瘤,瘤体直径3~21 mm,1例后交通动脉瘤3D-CTA不能证实,1例未检出动脉瘤;14 例行DSA检查,其中1例未检出动脉瘤而通过3D-CTA发现,1例右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因DSA行右椎动脉造影失败而通过3D-CTA发现.12例仅凭3D-CTA手术,3D-CTA在检查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体方向及对载瘤动脉和分支动脉的形态描述均优于DSA,它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和100%.结论 3D-CTA是一种准确、价廉、非侵袭性的诊断颅内动脉瘤SAH的方法,在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时较DSA更具优越性.

  • 神经导航下微创切除颅内小病灶

    作者:计颖;傅先明;丁宛海;姜晓峰;牛朝诗;凌士营;汪业汉

    目的 总结我科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的经验.方法 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69例颅内小病灶,其中脑膜瘤26例,胶质瘤13例,转移癌10例,脑囊虫9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脓肿3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果 导航平均实际误差≤2.0mm,均一次性准确找到病灶.病灶全切除62例,次全切除7例.术前症状均得到控制和好转,术后无死亡,无神经导航误差引起的并发症.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手术准确、安全,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和并发症的发生.

  • 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黄海威;付贤;谭双全

    目的 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W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0例W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69例MRI阳性中66例患者为延髓梗塞所致,3例为延髓出血.患者多以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声嘶为主诉,急性起病并呈渐进性发展.除了典型的WS的症状外,还出现面瘫、肢体乏力(轻偏瘫)、复视、头痛、呃逆、面痛以及交叉性感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延髓病变阳性率为93.2%.结论 延髓梗塞是WS的主要病因,但不是唯一原因.WS除了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具有非典型的临床特点.头部MRI的检查有助于WS的诊断.

  •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

    作者:褚晓凡;李卓星;付学军;亓传洁;李刚

    目的 对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因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4例经MRI证实的脊髓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资料,其中2例进行了脊髓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4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伴明显的胸背部疼痛,截瘫和尿潴留等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急性期MRI检查均可见受压节段脊髓硬膜外呈条形或梭形异常信号影,T1W等信号,T2W稍高信号,高信号中间杂小斑片状低信号.病理学结果为1例肉芽肿合并血肿,1例血管畸形合并血肿.2例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迅速恢复,2周后出院.未手术患者3~4周后出院.结论 胸背部剧烈疼痛、单侧和双下肢截瘫、尿便障碍、影像学改变是诊断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依据.脑脊液正常对诊断常有帮助.手术治疗可缩短病程和减少复发,也是病因检查的有效方法.

  • 线等分试验与忽视症、偏盲的研究

    作者:魏敬能;汪凯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忽视症、忽视症伴偏盲、单纯偏盲患者线等分试验的表现,探讨线等分试验对忽视症与偏盲的诊断价值及其神经心理学机制.方法 对30例身体健康的中国老年人(正常对照组)以及73例单侧脑损伤患者(试验组)进行线等分试验检查,同时对73例单侧脑损伤患者进行忽视、偏盲检查.结果 据忽视、偏盲检查结果将试验组分为单纯忽视症组、忽视症伴偏盲组和单纯偏盲组进行分析.正常对照组线等分试验无论左手、右手皆左向偏移,且左手偏移明显,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单纯忽视症组线等分试验多半偏向脑损伤的同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忽视症伴偏盲组与单纯忽视症组线等分试验都偏向脑损伤的同侧,且前者偏移明显,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单纯偏盲组线等分试验偏向脑损伤的对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线等分试验存在左、右手侧别的差别,线等分试验是忽视症较好的检查方法之一,线等分试验不完全和其它忽视症试验相关联,偏盲加重水平线索忽视程度,偏盲不影响线等分试验对忽视症的检测率.线等分试验可用来鉴别单纯偏盲和忽视.

  •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存面神经功能的治疗体会

    作者:蔡坤皓;赵永阳;戴黎萌;陈东;吴耀晨

    目的 总结53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显微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探讨手术中、术后如何大可能的保存面神经功能.方法 我们对1995~2005年收治的53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从切口设计、分离方法、术后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治疗质量,术后患者进行6个月至10年以上随访,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53例全部解剖保存了面神经;术后除部分患者不同程度面瘫外无明显其它手术直接并发症;经6个月至10年以上随访,48例患者面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8例恢复至基本正常.结论 即使是大型听神经瘤,只要手术方法适合,术后管理得当,面神经功能保存也是可能的.

  • 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致MODS动物模型

    作者:彭华;郭洪志;张侠;赵忠新

    目的 探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参照Longa等的线栓法,采用阻断大鼠MCA后再灌注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致MODS模型.按随机化原则将54只Wistar大鼠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及缺血再灌注后7个亚组(2 h、6 h、12 h、24 h、48 h、72 h、5 d),每亚组6只.记录各组大鼠各时相点的症状、体征及体温、呼吸;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肝功和肾功;光镜下观察脑与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依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的诊断标准,判断SIRS和MODS的发病率.结果 (1)缺血组大鼠的体温、呼吸、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血糖变化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24~72 h达到高峰.(2)大鼠脑缺血后各时相点的肺、肝、小肠及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3)大鼠急性脑缺血后SIRS的发生率为100%,MODS的发生率为57.1%.结论 阻断MCA可成功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致MODS的动物模型.

  •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高压氧对其影响的研究

    作者:姚维成;邢如新;王培嵩;金澎;兰小磊;杨新生

    目的 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水肿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SAH组(36只)、HBO治疗组(36只),SAH组及HBO治疗组又分为术后1 d、2d、3 d、4 d、5 d、7 d共6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枕大池二次自体注血法制备大鼠SAH模型.Loeffler法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取出脑组织后用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QP4表达.结果 SAH后1 d脑含水量和AQP4表达增加,2 d即显著增加,2 d与3d差异无显著性,后随时相逐渐递增,7 d达到高.AQP4的表达和脑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5).HBO治疗各亚组AQP4表达水平较相应SAH各亚组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AQP4与SAH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HBO可以下调AQP4的表达,减轻SAH性脑水肿.

  • 神经上皮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凋亡的研究

    作者:王卫东;韩晓红;韩庆;邱旻;陈文凯;杨径

    目的 探讨神经上皮肿瘤的端粒酶活性及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 对35例神经上皮肿瘤组织和8例正常者脑组织采用改良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嗜银蛋白(AgNOR)指数.结果 神经上皮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23/35,Ⅰ、Ⅱ、Ⅲ及Ⅳ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37.1 TPG、75.2 TPG、165.1 TPG和243.2TPG;端粒酶活性、AgNOR指数和肿瘤恶性度呈正相关,凋亡指数和肿瘤恶性度成负相关;端粒酶活性和AgNOR指数成正相关,和凋亡指数成负相关.结论 在神经上皮肿瘤中端粒酶活性不仅和肿瘤恶性度密切相关,还和肿瘤细胞的凋亡增殖密切相关.

  • 局灶性脑缺血对细胞周期蛋白D1/CDK4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柳耀泉;张维杰

    目的 观察脑缺血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它的酶CDK4基因表达,以及这种表达的改变是否影响神经细胞凋亡.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实验组(n=28),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7个亚组(再灌注2 h,6 h,12 h,1 d,3 d,7 d和14 d,每组n=4).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检测cyclin D1和CDK4mRNA的表达. 结果 Cyclin D1 mRNA和CDK4mRNA的表达与凋亡细胞的区域基本相同.再灌注2 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并于1 d分别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分别为72.80±4.66和87.75±0.85).神经细胞cyclin D1 mRNA和CDK4 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2 h和6 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12 h和1 d达高峰(皮质区分别为94.50±2.75和85.75±3.73,纹状体区分别为88.25±5.06和89.80±2.93).结论 Cyclin D1和CDK4选择性地在形态学完整或已经有改变的缺血侧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内表达.Cyclin D1/CDK4mRNA表达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 缺血性脑损伤诱导大鼠巢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晓帆;冯志博;杨文亮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对内源性神经于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脑缺血10 min再灌流1、3、5、7、10、15、20 d组(简称手术组,每时间点6只)、假手术对照组(14只,每时间点2只),参照Pulsinelli-Brierley方法制作短暂性全脑缺血动物模型;用SABC免疫组化法显示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光镜下观察nestin阳性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数,半定量分析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过程.结果 手术组的nestin阳性细胞在缺血再灌流24 h后表达增多,7~10 d到高峰,15 d时仍有显著表达;在室管膜下区的nestin阳性细胞有向皮质、海马迁移的迹象.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能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这可能对脑损伤后的修复发挥作用.

  • 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耐受性研究

    作者:夏源;李文军;邹飞

    目的 建立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并研究该神经元的缺氧耐受性.方法 改进出生5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分离海马时分为充氧组与对照组,培养过程中倒置显微镜和细胞核因子(NF)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原代培养7 d后,分别对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和出生1 d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12h、24h的缺氧处理(0%O2、5%CO2、95%N2),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结果 (1)充氧组中培养的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状态要优于对照组中培养的神经元.(2)缺氧12 h出生1 d以及5 d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81.5±2.3)%和(89.4±2.2)%(P<0.01);缺氧24h二者存活率分别为(75.0±2.8)%和(85.0±2.2)%(P<0.01).5 d海马神经元缺氧耐受能力优于1 d大鼠海马神经元.结论 海马神经元分离培养过程中充氧有利于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出生5 d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耐受力强于出生1 d大鼠海马神经元.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缺氧
  • 聚集素蛋白在聚集体形成中的参与机制

    作者:马建芳;陈生弟

    目的 探讨聚集素蛋白在聚集体形成中的参与机制.方法 本实验分为处理组、对照组和未处理组,处理组用100nmol/L鱼藤酮,对照组用0.01%的二甲基亚砜处理多巴胺能SK-N-SH细胞.然后用Trypan Blue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聚集素蛋白表达的变化.在处理组和对照组中,用HE法检测聚集体的形成,免疫荧光双标检测聚集素蛋白与细胞内聚集体的关系,免疫共沉淀检测α-突触核蛋白与聚集素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鱼藤酮损伤多巴胺能SK-N-SH细胞,并形成类似Lewy体的聚集体结构,其中聚集素蛋白和α-突触核蛋白、波形蛋白和泛素共存在聚集体中.100nmol/L鱼藤酮在6 h后,引起聚集素蛋白的表达升高,与α-突触核蛋白的相互作用无变化;24h时,聚集素蛋白的表达降低,与α-突触核蛋白的相互作用也减弱.结论 聚集素蛋白确实存在于聚集体中,可能是通过与α-突触核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而沉积于聚集体中.

  • 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作者:刘柏炎;蔡光先;陈雪梅;杨辉;谢勇;沈剑刚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32只,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即缝合,补阳还五汤组在造模后予以补阳还五汤灌服,每日一次;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不做任何处理.大鼠于实验开始后第一周每日腹腔给予5-溴脱氧核苷一次,此后每周两次.分别于1、7、14、28 d时各处死8只大鼠(正常对照组为2只),观察大鼠神经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生神经元数.结果 补阳还五汤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缺血后每组大鼠脑内均有少量新生神经元,补阳还五汤组数量较多,在7、14、28 d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缺血后大鼠脑内存在有限的神经再生,补阳还五汤能增强此增生.

  •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区iNOS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童秋玲;张帆;陈龙飞;许国英;吴秀丽

    目的 通过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后48 h取脑组织,邻片行HE染色,检测各组不同脑区iNOS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双重染色研究iNOS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同时行NO含量测定.结果 常温缺血组皮质缺血半暗带(IP)区iNOS免疫反应较强,TUNEL阳性细胞也主要位于皮质IP区,免疫双重染色发现TUNEL阳性细胞中存在着iNOS蛋白表达.亚低温组IP区iNOS蛋白表达明显下调,NO产生减少,IP区细胞凋亡的数目也减少.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IP区iNOS蛋白表达,减少NO产生,阻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 眶上锁孔入路的颅外应用解剖

    作者:林毅兴;史继新;印红霞;陈克非;李首春;王汉东;邱永明;罗其中

    目的 研究眶上锁孔入路(SKA)的颅外应用解剖,减少该入路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10例,在SKA范围内解剖眼轮匝肌、面神经颞支的额肌支和眶上神经,测量切口以上眼轮匝肌的高度,额肌支与额骨颧突、眶上孔/切迹与额骨颧突的水平距离,眶上神经外侧支与眶上缘的夹角.结果 切口以上眼轮匝肌的高度为(6.94±0.97)mm(4.92~8.30 mm).面神经颞支的额肌分支与额骨颧突的水平距离为(19.50±3.57)mm(12.72~23.68 mm).眶上孔/切迹与额骨颧突的水平距离为(30.61±1.62)mm(26.42~33.00mm),眶上神经外侧支从眶上孔/切迹发出的10mm范围内均在骨膜外向外上走行,其与眉弓的夹角为(73.96±3.43)°(68.0~80.2 °).结论 应用SKA时需注意眼轮匝肌、面神经颞支的额肌分支和眶上神经等颅外结构的保护.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准确定位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黄冠敏;牛朝诗;傅先明

    目的 通过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安全切除垂体腺瘤提供准确定位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用成人尸头湿标本20例,在显微镜下对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准确定位重要的解剖学标志:鼻中隔后缘上端、蝶窦开口、蝶嵴、犁骨、蝶窦间隔、鞍底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1)前鼻棘至鞍底、蝶窦口、颈内动脉和视神经的距离分别为(70.20±0.98)mm、(57.29±0.68)mm、(69.66±0.74)mm、(70.95±1.03)mm.(2)蝶窦开口至鞍底、视神经、颈内动脉、鞍结节中点、鞍背中点以及犁状骨游离面下缘(后鼻腔与咽部交界处)距离分别为(14.62±0.80)mm、(13.25±0.99)mm、(14.38±0.82)mm、(15.03±1.21)mm、(25.24±1.08)mm、(17.21±0.59)mm.(3)20例标本中有17例鞍底骨板在蝶窦内形成隆凸,可作为窦内鞍底确定的标志.(4)鼻中隔后缘上端、蝶嵴、犁骨后缘与鞍底中部垂直相对.结论 蝶窦开口是定位蝶窦前壁重要的解剖标志.鼻中隔后缘上端、蝶嵴、犁骨后缘可作为确定鞍底中线的定位标志.

  • 脑静脉系统对比动脉及毛细血管系统参与颅内压调控的优势与展望

    作者:司志超;庞琦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是神经内外科临床常见的综合征,是许多严重颅内疾患的终结局,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或其他颅内疾患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 垂体腺瘤的分子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周崧;江基尧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而无功能微腺瘤占到成人尸检的23%左右.

  • 颈静脉孔区的显微外科解剖与手术入路

    作者:侯文仲;王向宇;姜晓丹;尹方明

    一直以来,颈静脉孔都是神经外科、头颈外科,耳鼻喉科和肿瘤外科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颈静脉孔结构复杂,Rhoton[1]认为可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和形状各不相同且极不规则;(2)穿行的重要组织结构众多;(3)位置深在,毗邻复杂.尽管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神经影像学及术中神经功能监护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目前仍是外科领域里难的手术之一.

  • 颅脑损伤后炎症反应与脑水肿

    作者:齐向前;于明琨

    创伤性脑水肿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的主要继发性病理生理过程之一,也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将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细胞毒性、渗透压性和脑积水性(间质性)四类.

  • 内质网应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红菊;赵忠新

    缺血性脑血管病损伤过程极为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脑组织能量代谢紊乱、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在脑梗死神经元损伤中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可同时或相继发生,钙是两者相互联系的纽带,终导致神经损伤.

  • 左额顶叶原始神经外胚瘤一例

    作者:王宗义;武铁;杨普;申彬;张锦

    患者女,14岁,因间隙性头痛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40 d,恶心、呕吐7 d,于2001年6月11日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瘤
  • 中央沟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张帆;许刚;刘光辉;刘庆华;许永刚;黄亮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15%~20%,多为良性肿瘤,手术全切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生存时间.

  • 30例小脑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张顺清;李鸣凤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8月~2006年5月经CT证实小脑出血病例30例,男16例,女14例;发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50岁以下8例,51~60岁12例,71~80岁6例,81~90岁4例.就诊时血压大于140/90 mmHg者28例.其中误诊为眩晕综合征8例,误诊至更正诊断间隔时间12 h~2 d,因误诊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死亡3例.

    关键词: 小脑出血 误诊
  • 颈椎骨折脱位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刘华;王江红

    颈椎骨折及脱位导致脊柱序列异常及颈椎失稳,常合并脊髓损伤,治疗复杂,而且疗效较差.2002~2006年我科对收治的32例此类患者进行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