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神经减压术中视神经管外侧壁磨除的解剖研究

    作者:吴喜;刘德华;赵兴利;吴亚军;李朝辉;田宇;杨军

    目的: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中视神经管外侧壁磨除范围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对5例经防腐固定处理的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视神经管相关解剖研究,对视神经管外侧壁相关解剖进行详细的观察、测量与研究,对比临床试验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选择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人1例,进行视神经管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外侧壁由前床突构成,其长度为(9.87±1.34)mm,宽度为(11.66±2.35)mm;前床突尖至颈内动脉沟上缘中点的距离为(4.25±2.30)mm;前床突有过度气化及床突间骨桥等变异;尸检病人的病理提示:视神经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消失,雪旺氏细胞增生性改变.结论:经颅进行视神经减压术的重点之一是视神经管外侧壁的磨除程度,它决定了骨性视神经管减压的充分与否,同时通过切除外侧壁得到更加清晰的视神经、眼动脉及颈内动脉显微解剖结构,预防副损伤的发生.同时尸检病人的病理结果证实了文献报告的损伤机制.

  • 针法微型外科解剖学基础

    作者:黄枢

    1 针法微型外科对解剖学的要求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提出了要求.解剖学指导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同时又要求解剖学不断创新.早期的解剖学主要是服务于外科手术.随着外科手术的细致深入和发展,除常规的人体解剖和局部解剖外,又出现了显微外科解剖,人体皮瓣解剖,B超、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解剖.从切开手术到相对非切开手术,西医借助各种内窥镜,如关节镜、腹腔镜、胃镜、气管镜,或借助X线等影像手段协助完成手术或穿刺.然而以中医针刺手法结合解剖和生物力学为治疗手段的针法微型外科,多数情况下,没有任何辅助手段让其"眼见为实".主要是利用人体的体表投影、层次深浅、软硬差异、特殊病理部位、患者感觉和施手术者手感来定位和治疗.

  • 蝶骨嵴锁孔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张晖;胡国汉;廖建春;卢亦成;王君玉;刘环海;党瑞山

    目的:掌握经蝶骨嵴锁孔入路显露鞍周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该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可行性.方法:14例(28侧)10%甲醛溶液固定尸体头颅标本模拟蝶骨嵴锁孔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鞍区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结果: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部、垂体柄等鞍周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和观测,并获得重要参数.结论:蝶骨嵴锁孔入路适用于显露大部分前循环动脉瘤及前颅底后方、鞍旁、蝶骨嵴、颞极、中颅窝底前部病变.

  • 伴行静脉动脉化腓肠神经移植的应用解剖

    作者:彭珍山;欧阳四新;陈胜华;谭建国;万炜

    目的:为吻合伴行静脉腓肠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察12例成人下肢固定标本腓肠神经伴行静脉的起止、行程、长度、外径和静脉瓣.摹拟伴行静脉腓肠神经移植体切除术.结果:腓肠神经的伴行静脉起自小隐静脉,注入腘静脉;长度为(19.4±2.1)cm(17.6~21.8cm),起始处外径为(1.2±0.1)mm(1.0~1.4mm),注入处外径为(1.8±0.2)mm(1.6~2.2)mm.在起始和注入处各有1对静脉瓣.结论:可行吻合伴行静脉腓肠神经移植.

  • 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吴瑜;王中;赵宏祥;余念祖

    目的 掌握经翼点入路1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 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测量第三间隙的数据,并探讨在不同角度下对基地动脉顶端分叉的暴露情况,进行显微解剖.结果 经翼点入路第三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基底动脉顶端等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 经翼点入路第三间隙在一定的角度下,可以清晰暴露基底动脉顶端,但需要保护好穿动脉.

  • 扩大经蝶手术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

    目的详尽了解扩大经蝶入路到达颅底中央部手术相关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参数.方法15例颅骨干标本,进行骨性结构的观察和测量;15例尸头,显微镜下模拟手术入路,对涉及的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以通过适当去除后组筛窦、鞍结节和蝶骨平台,显示额叶底部、视交叉前池、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通过切开海绵窦内侧壁可以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通过去除鞍背和蝶窦后壁,打开中上斜坡硬膜,可以显示桥脑、基底动脉及分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结构.结论颅底中央部位置深在,组织关系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构重要.扩大经蝶入路可通过良好的视角显露鞍前、鞍旁及斜坡等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结构.

  • 海绵窦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刘佰运;于春江;王忠诚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其内穿行着颈内动脉及Ⅲ、Ⅳ、Ⅴ1,2Ⅵ颅神经,使该区域的手术变得相当危险和复杂,以至开展缓慢。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显微解剖、颅底影像及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使这一区域的外科手术得以广泛开展并完善。本文针对海绵窦的显微解剖、影像学研究及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海绵窦显微解剖[1,2]  充分认识海绵窦的显微外科解剖是这一区域外科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近些年来,这一区域的显微解剖得以广泛开展,更新并完善了以往的一些认识,为该区外科手术提供了解剖依据。

  • 经岩骨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和临床应用

    作者:杨雷霆;黄玮;肖绍文;黄祜鸿;朱贤立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和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治疗岩斜区病变的前提.经岩骨入路,或经岩-颞下-乙状窦前入路是处理岩斜区病变的主要入路之一[1-6].我们从2000年2月-2004年2月在10例(20侧)尸头上学习和模拟AlMefty等[1-3]描述的经岩骨入路,同期在临床上运用该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16例,取得良好效果[7].现报告如下.

  • 前庭神经鞘瘤手术进展:漫长的成功之路

    作者:Andrei Koerbel;Alireza Gharabaghi;Sam Safavi-Abbasi;Marcos Tatagiba;Madjid Samii;刘暌;只达石

    20世纪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手术疗效的显著提高伴随着神经外科的整体进展.这段历史是与前庭神经鞘瘤高病死率和高病残率艰难抗争的历史.前庭神经鞘瘤手术的进步与下列进展密切相关:(1)对显微外科解剖的进一步理解.(2)手术显微镜的应用.(3)过去30年神经麻醉、神经生理学的进展,以及手术技术的标准化.本文就前庭神经鞘瘤治疗的历史和在这段时期内所取得的划时代成就进行回顾.

  • 椎动脉复合体的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镭;张赛;孙洪涛;王育琪;马景鉴

    [目的]为行经枕下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提供较详细的显微解剖标志和解剖学参数,以指导临床和手术操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国人成年尸头15例(30侧)的头颈区域进行解剖,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结果]枕下区域的椎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周围的植物神经丛及毗邻的脊神经等结构均位于静脉间的腔隙中,构成椎动脉复合体.乳突、寰椎横突和枕髁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上、下枕下三角是暴露椎动脉入颅前的一个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通过观察与测量所获取的重要解剖学参数,明确此区域的显微解剖,以保证手术操作顺利,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 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付爱军;朱军;李建珉;程爱国;陈通;刘清军;刘刚;张云鹤

    ①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②方法 将15具(30侧)国人成年连颈尸体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③结果 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性差异,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上、下枕下三角是保护椎动脉第三段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确认颈静脉孔后外侧缘的标志、二腹肌后腹是保护面神经的标志.枕髁后1/3~1/2的磨除可获得对枕骨大孔腹侧和腹外侧的满意显露.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对于增加枕骨大孔上方病变的显露非常重要.④结论 颅颈交界区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掌握该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和解剖学标志,可增加该区手术的安全性.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可增加手术视野.

  • 视神经管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恒珂;李光宗;鞠学红;王新明;朱世杰

    目的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解剖学方法对100个颅骨和67个尸头视神经管口及四壁的结构与毗邻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两根与喋骨体构成,管自后内向前外斜行,分内、外、上、下四壁和颅、眶两口.其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的长度分别为1O.70±O.23mm,6.25±0.18mm,9.67±O.18mm,7.91±0.17mm.内侧壁向筛窦、蝶窦内突入形成视神经管隆凸.视神经在颅口处有硬脑膜压迹,视神经腹侧有眼动脉形成的压迹.结论视神经管隆凸可作为确定视神经管位置的解剖标志.视神经管下壁和内侧壁与视神经、眼动脉、颈内动脉等结构毗邻,切除管壁时应注意保护邻近结构.

  • 眼动脉起点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晓峰;王洪生;刘洪泉;赵佩林;王立忠

    目的 研究眼动脉起点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为经对侧手术入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取25例(50侧)成人尸头标本,对眼动脉起点及其周围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测量.结果 84%的眼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ICA)床突上段,其中81%起源于ICA上壁内侧三分之一.眼动脉起点均位于前床突尖前下方,起源于ICA床突上段的眼动脉中,41%起源于镰状韧带边缘的前下方,59%起源于镰状韧带边缘的后下方.结论 经对侧入路能更好的暴露眼动脉起点,对侧入路适用于较小的向内侧突出而未破裂的眼动脉瘤.

  • 翼点入路的显微解剖

    作者:郑自立;徐玉东;赵宗尧

    目的:掌握经翼点入路对下丘脑区结构显露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份科技术.方法:12例(24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颅上模拟翼点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端,垂体柄、漏斗区、终板等下丘脑区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暴露.结论: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颅咽管瘤和动脉瘤显微手术时,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组织.

  • 经脉络裂入路治疗第三脑室肿瘤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颖;赵玲辉

    目的为临床医师经脉络裂入路治疗三脑室肿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0例成人头颅标本经动静脉分别灌注红蓝乳胶染料,在放大10倍显微镜下分别依照经胼胝体-侧脑室和额中回-侧脑室入路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脉络裂是位于丘脑和穹窿间的自然裂隙,经两种入路均可沿脉络裂体部打开第三脑室顶部.结论经胼胝体-脉络裂入路较经额中回-脉络裂入路为优;经脉络裂入路沿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损伤小,术野清晰,较传统入路也有明显优点.

  • 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王涵;王玉海

    目的:为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处理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经彩色乳胶灌注成人尸头湿标本的颈静脉孔区经口入路进行解剖,观察路径中组织结构的暴露情况和走行关系,定位相关解剖标志,记录测量数据.结果:尸头标本的颈静脉孔区颅外部分均显露良好,可暴露自颈动脉嵴内侧至枕骨髁后外侧缘和中线至茎突根部区域,磨除颈静脉孔前内侧骨质后,可观察到岩下窦、Ⅸ~Ⅺ神经在孔内走行和毗邻关系.测量相关参数,枕髁前缘距舌下神经管外口前缘(12.47±1.49) mm;舌下神经管外口上缘距颈动脉嵴内侧(9.90±1.40) mm等.结论:经口入路可较好的暴露颈静脉孔区前内侧,以枕髁和颈动脉嵴为解剖标志,有助于避免此入路处理颈静脉孔区病变时对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 经脑干腹侧至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代飞虎;董吉荣

    目的:研究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显微解剖参数.方法:成人头颅标本,经口咽至斜坡暴露脑干腹侧面,经脑干腹侧面对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及周围诸结构进行显微测量.结果:面神经与脑桥分离点至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内耳门距离为(6.08±0.85) mm、(11.55±1.11) mm;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至前庭蜗神经实际入脑干处、内耳门距离为(6.86±0.91) mm、(10.20±1.19) mm.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面神经与脑桥分离点位于舌咽神经出入脑干处、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绒球内侧缘内侧,是面神经减压重要区域.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至舌咽神经出入脑干处、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绒球内侧缘距离分别为(2.12±0.44) mm、(6.32±0.76) mm、(5.65±0.99) mm.面神经与桥脑分离点至舌咽神经出入脑干处、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绒球内侧缘距分别为(5.95±0.70) mm、(1.18±0.53) mm、(2.98±0.73) mm.结论: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面神经与脑桥分离点与血管压迫关系密切,空间位置较深,是术中减压和避免损伤的操作重点.舌咽神经、前庭蜗神经、绒球可作为术中快速定位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进行减压的重要标志.

  • 眶内侧壁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杨有雄;廖建春;陆勤康;张建耀;党瑞山;纪荣明;王惠云;江涛;曹澄

    目的:为鼻眼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0例(40侧)成人颅骨标本和15例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眶内侧壁的Dacryon点、筛孔、额筛缝及视神经管眶口.结果:Dacryon点至筛前、中、后孔中点、视神经管眶口的距离分别为(19.28±1.42)mm、(27.06±2.05)mm、(31.11±2.08)mm和(37.47±2.11)mm,Dacryon点至眶上缘、眶下缘的距离分别为(16.50±1.38)mm和(19.65±1.41)mm.颅骨标本的筛孔1、2、3孔和4孔出现率为0%、62.5%、32.5%和5%;尸头标本的筛动脉1、2、3、4支和5支出现率分别为10%、53.3%、33.3%、0%和3.3%.筛前、中、后孔位于额筛缝上方分别占37.5%、33.3%和35.7%,位于额筛缝分别占60%、66.7%和64.3%,所有筛孔中只有一孔(筛前孔)位于额筛缝下方.结论:Dacryon点、额筛缝是眶内侧壁的2个恒定的解剖标志,眶内侧壁手术时在额筛缝以下切除内侧壁是安全的.

  • 筛窦外侧壁显微外科解剖学

    作者:石献忠;韩卉;赵靖

    目的:研究筛窦外侧壁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处理筛窦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24例成人头颅标本筛窦外侧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Dacryon(泪点,上颌骨、额骨、泪骨的交汇点)至筛前、后孔及视神经管眶口间的距离分别为(21.45±2.54)mm、(34.23±2.90)mm、(39.25±1.53)mm.筛前动脉眶内段长度为(4.98±1.17)mm,筛后动脉眶内段长度为(8.72±2.24)mm.结论:在筛窦手术或视神经管减压术时,Dacryon与筛前孔、筛后孔及视神经管眶口距离,可为正确寻找和处理筛动脉及视神经管提供依据.

  • 胸神经后根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刘仰斌;盛瑶环;王维洛;郭明宇

    目的:为胸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提供可靠的后根分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成人尸体胸神经后根的自然分束和后根间神经纤维联系(CR)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测.结果:1条胸神经后根有4~6条根丝组成,然后形成2~4根神经亚束,后形成上、下2股神经束.后根间神经纤维联系出现率为55.4%,根据形状可分为5型,根据位置可分为3类.结论:胸神经后根各级神经分束较易分离,神经纤维联系较为简单,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SPR术.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