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论赤凤迎源针法不同技术操作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相大勇

    本文详细论述了赤凤迎源法这一古老针刺技术的操作手法,并回顾总结了其在骨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及偏头痛等病症方面的应用,期望在传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体会该针法的精髓和精华,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医学,增强实际应用价值.

  • 平衡针灸火罐配合太汲神系列药物辨证治疗颈椎病

    作者:张丽

    采用太汲神风湿骨病辨证用药技术中的中医技术治疗方法如下.平衡针灸:颈痛穴配合肩痛穴治疗,效果显著.颈痛穴定位:半握拳,手背部第4、5掌骨结合之前凹陷处.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针刺手法:一步到位,平行进针1.5~2寸,呈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或踝关节传导.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颈肩肌筋膜炎、颈型头痛、头晕肩痛.

  • 试论针灸补泻之内涵

    作者:金春兰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针灸治疗全过程包括理、法、方、穴、术几个环节,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法补泻亦是针灸补泻为独特的一面,然而不能以偏概全.针灸补泻是贯穿于针灸治疗全过程的,即理、法、方、穴、术多个层面,全过程,应从针灸疗法、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穴位特性及其配伍、针刺手法等方面综合考虑.临床常用的各种针灸疗法,在补虚泻实方面具备相对不同的特点及趋向,根据不同病证特点选择不同的针灸疗法,是实施针灸补泻的第一步.同时考虑经脉与脏腑相关性特点、常用腧穴的补泻特性及腧穴配伍对补泻的影响,再结合实施针刺或其他手法之补泻.临证时注意运用各环节的补泻,以提高针灸治疗效果,达到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目的.

  • 金伯华应用《金针赋》针刺手法经验总结

    作者:彭冬青;高旭

    通过对《金针赋》针刺手法的研究及归纳总结,并结合金伯华教授治疗疾病的针刺手法临床应用,分析和研究了金氏手法与《金针赋》所载针刺手法的异同之处,更好地阐述了金氏手法的临床优势及其学术思想和独特的取穴、刺法经验,便于广大医家继承、发扬.

  • 针灸治疗对丙型肝炎病毒量的影响:针刺手法与血中Th1、Th2细胞的关系

    作者:

  • 对于针刺手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思考

    作者:姬晓兰;李志刚

    针灸作为中医药治疗体系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疗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由于针刺手法不同可以产生机体反应不同,故重视手法的应用成为针灸治疗的核心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笔者通过学习实践,对针刺手法提出一些思考与总结,为针灸医生的临床操作提供方法与借鉴,以期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 针刺手法 临床疗效
  • 针法微型外科解剖学基础

    作者:黄枢

    1 针法微型外科对解剖学的要求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提出了要求.解剖学指导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同时又要求解剖学不断创新.早期的解剖学主要是服务于外科手术.随着外科手术的细致深入和发展,除常规的人体解剖和局部解剖外,又出现了显微外科解剖,人体皮瓣解剖,B超、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解剖.从切开手术到相对非切开手术,西医借助各种内窥镜,如关节镜、腹腔镜、胃镜、气管镜,或借助X线等影像手段协助完成手术或穿刺.然而以中医针刺手法结合解剖和生物力学为治疗手段的针法微型外科,多数情况下,没有任何辅助手段让其"眼见为实".主要是利用人体的体表投影、层次深浅、软硬差异、特殊病理部位、患者感觉和施手术者手感来定位和治疗.

  • 针刺手法参数聚类分析与研究

    作者:胡银娥;杨华元;刘堂义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针刺手法仿真采集系统获取的专家针刺手法数据为基础,根据针刺手法的特点,研究以针刺手法参数分析为核心的聚类算法,设计和实现针刺手法参数的聚类分析软件,从而对针刺手法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探索研究,并探讨针刺手法的内部规律,希望藉此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研究莫定理论基础.

  • 针刺手法源流考

    作者:张阔;刘阳阳;陈波;徐媛

    根据针灸史学内容,结合历代医籍相关记载发现,针刺手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先秦两汉,在晋隋唐时期缓慢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渐兴,明清时期经历繁荣与衰落,近代时曲折前进,在现代得以广泛研究.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源流 发展
  • 强刺激针刺手法治疗肝气郁结型耳鸣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石磊;冷辉;李媛;孙海波;郭庆革

    目的:观察强刺激针刺手法治疗肝气郁结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4例肝气郁结型耳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92例)、对照组(192例),治疗组患者针刺疗法采取强刺激行针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TH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耳鸣程度、THI 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情绪性评分及功能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严重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刺激针刺手法治疗肝气郁结型耳鸣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情况,可在日常针灸治疗中推广使用。

  • 提插补泻对健康人足三里穴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作者:李晓梅;李岩琪;周丹;刘阳阳;李迎红;刘建卫;郭永明;郭义

    目的:观察提插补法和提插泻法对健康人足三里穴区局部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平补平泻手法以及针刺不行手法及不针刺干预,应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监测上述不同手法针刺健康人体足三里穴后即刻,针后5、10、15、20、25、30 min穴区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针刺即可使足三里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增加,其中提插补法及提插泻法更为明显,且补法组血流灌注量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泻法组.结论:针刺手法操作可明显提高健康人足三里皮肤血流灌注量,且补泻手法不同,影响存在差异.

  • 针刺手法及其量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祖光;吴萌萌;刘存志

    针刺手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针刺手法的效应差异、手法量化研究以及相关手法测定仪器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多数研究表明,不同针刺手法存在着不同的临床效应,其量化研究和相关仪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严密的定性定量实验分析工作较少.因此,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研究不同针刺操作手法的客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统一针刺手法、提高针刺技术的可重复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提插、捻转类针刺手法物理参数分类及其特征

    作者:刘堂义;杨华元;蒯乐;高明

    应用"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对针灸医籍中记载的一些补泻针刺手法进行模拟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提插类手法还是捻转类手法,补法与泻法在波形图和数据结果中都呈现出特异性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波形上升段(t_1)与下降段(t_2)的持续时间上,即t_1和t_2值的大小决定针刺手法的补泻特征;而决定针刺手法刺激量的参数可能与波幅s、频率f、周期t有关;波形平台段t_3、t_4及各种参数的方差值则可反映针刺手法操作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医籍中记载的针刺手法进行模拟,也发现:由于经典文献中记载的针刺手法操作过程过于简单,对某些传统手法,我们已经无法重现,这正说明了针刺手法操作客观化的必要性.

  • "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刘堂义;杨华元;李小俊;蒯乐;高明

    本科研小组在成功研制"ATP-Ⅰ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的基础上,又通过提出新的算法、充实所分析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种类、完善针刺手法比较和评价的方法,设计出新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分析软件"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对针刺手法波形的分析方法更为科学,对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的分析也更加齐全,针刺手法的比较和评价方法更切合实际应用,从而更能满足针刺手法教学规范化的要求.

  • 穴区弹性纤维在提插手法“抗炎”效应中的作用

    作者:王凡;崔光卫;程怀锦;蒯乐;东红升

    目的:探讨穴区弹性纤维在针刺提插手法效应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N组)、模型组(M组)、针刺无手法组(W组)、针刺手法组(A组)、弹性蛋白酶预处理组(TM组)、弹性蛋白酶预处理+针刺手法组(TA组),每组5只.采用细菌内毒素制作家兔发热模型;W组、A组和TA组针刺“曲池”穴进行治疗,W组只针刺留针不做手法,A组留针期间行提插法,TA组用弹性酶预处理后进行A组同样的针刺治疗.造模后2、4、6h检测家兔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抗炎因子IL-4含量,6h后取材并观察穴区局部皮下组织弹性纤维形态.结果:与N组比较,M组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IL-4显著降低(P<0.01);与M组比较,W组和A组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IL-4显著升高(P<0.01,P<0.05);与W组比较,A组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A组比较,TA组血清IL-1 β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IL-4显著降低(P<0.01).较N组,A组曲池穴区皮下组织弹性纤维卷曲度有所增强.结论:针刺可以显著抑制内毒素诱发的炎性反应,针刺手法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针刺疗效.穴区弹性纤维可能是传导针刺机械刺激的重要环节.

  • 针刺捻转手法对脑出血家兔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的影响

    作者:王凡;刘婧;焦志华;詹松华;东贵荣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平补平泻法对脑出血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在针刺治疗效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留针组和手法组,每组各10只.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留针组和手法组造模成功后选取患侧头穴进行治疗,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即刻、第3天和第7天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观察各组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rCBF、rCBV和MT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Tr延长,rCBV和rCBF减小,血肿周围血流量下降(P<0.05).留针组和手法组血肿周围脑血流灌注情况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MTT缩短,rCBV和rCBF明显增加(P<0.05),手法组优于留针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急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平补平泻手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刺疗效.

  • 田从豁教授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经验

    作者:王寅;庞金榜

    全国名老中医第二批师带徒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田从豁教授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及经验.文章从田教授临症辨证取穴、配穴经验、穴位方义、具体针刺手法(守神、进针、针刺方向)、辅助方法(灸法、罐法、芒针法、放血法、贴敷疗法、梅花针扣刺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举医案为鉴.

  • 浅议透刺法的古今应用

    作者:杜佳蓉;张雨桐;王姿雯;杨紫艺;周梦媛;赵凌

    透刺法作为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从古至今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能疏通经络气血、解痉止痛、舒利关节、免伤皮卫之气,具有取穴少、疗效佳、针感强、便于推广的优点.目前,透刺法已在临床上得到了针灸同道的普遍认可,如直刺深透、斜刺平透、沿皮刺横透、多向透刺等,若随证施针,不失为提高针灸疗效的有效方法.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现将有关透刺法的历史沿革、现代应用概况及其机制初探现状报告如下,以期在系统学习透刺针法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其精髓,拓展透刺针法的临床应用.

  • 黄鼎坚针刺手法经验

    作者:董江涛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鼎坚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针灸临床诊疗经验.其在毫针的刺法及运用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现将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其毫针针刺手法特点及经验所作的整理撷要介绍如下.

  • 郑氏特技针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观察

    作者:李兴兰;张花治;张婷卓;袁博;田亮;张枫帆;王一心;乔翔;杜小正

    目的:比较郑氏特技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66例轻度青少年近视(屈光度<-3.00D)患者随机分观察组(郑氏特技针法组)与对照组(平补平泻组),每组83例(166只患眼).两组均穴取太阳、风池、攒竹、合谷、光明,观察组太阳穴操作"二龙戏珠"针法,风池穴操作"过眼热"针法,攒竹穴操作"喜鹊登梅"针法,合谷、光明穴行平补平泻针法;对照组取穴均行平补平泻针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不能改变眼轴长度(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130/166),优于对照组的57.8%(96/166,P<0.05).结论:郑氏特技针法能有效提高近视眼视力、纠正屈光不正、延缓近视发展,疗效优于平补平泻针法.

234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