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挫裂伤终池引流预防脑积水460例分析

    作者:侯卫东;范松源;赵乃顺;李建

    脑挫裂伤并发脑积水一直是造成患者持续昏迷、高残死率的重要原因。脑积水一旦形成,分流术必不可少,而近几年对脑挫裂伤患者应用终池引流技术,显著降低了患者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改善了预后。现将笔者在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终池引流技术救治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3~8分脑挫裂伤460例患者其并发脑积水的情况和预后总结报告如下。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颅脑损伤观察中的应用

    作者:杨艳萍

    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护士在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时,只能用清醒、模糊、半昏迷、昏迷等比较笼统的词来描述,没有比较客观的量化指标.近2年,我们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应用到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中,及时有效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有效地帮助了救治.

  • 对于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居家护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梁玉兰;刘秀红

    我院自2008年12月起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出院后居家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在我科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住院的颅脑损伤患者56例,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试验,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C)5~12分均符合中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1~74岁;行手术治疗18例,其中伴肢体功能障碍24例,有语言障碍4例,失读症1例,面瘫4例.

  •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萍;王晓丽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方向.方法 选择62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8例)、非感染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手术时间、术前血糖、气管开放时限、留置胃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等特征,分析其与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气道开放时限高于非感染组(20.17 ±7.97vs10.36 ±4.92,P<0.05),GCS评分较非感染组明显降低(5.22±1.83vs7.61 ±2.52,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气道开放时限及GCS评分与肺部感染发生呈正相关(OR =0.741;OR =2.365,P<0.05);同时气道开放时限≥15 d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15 d者(64.7% vs26.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道开放时限、GCS评分是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发生率随着气道开放时限的延长而升高.

  • 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毅敏;陈爱连;唐纯志;张玉卿;尹海斌;陈声鑫

    目的:观察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及纳络酮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纳络酮;电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针刺百会、水沟、风府透哑门、合谷和涌泉,疏密波,频率1 Hz/50 Hz,强度1~4 mA.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14d.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及清醒率.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结束1个月的GC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继续提高(P<0.05).纳络酮组及电针组在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个月的GCS评分及GOS分级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电针组与纳络酮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电针组及纳络酮组清醒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与纳络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电针干预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GOS分级及清醒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 回神颗粒治疗中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崔俊波

    目的:探讨回神颗粒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疗效及疗效机制.方法:选择武清中医院收治的中度TBI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予TBI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回神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影像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残疾分级评分(DR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40.0%,虽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GCS (3、7、15d)、SAPS(7、10、15d)、DRS(7、15d)、GOS(7、10、15d)的评分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回神颗粒治疗TBI的疗效机制可能为:益气扶正,改善机体应激状态;活血化瘀,减轻微循环紊乱状态;开窍醒神,改善机体认知功能.

  •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艾文兵;陈玉宏;杨启建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简称血塞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标准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治疗后1、2周分别测颅内压(ICP)和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ICP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GOS优于对照组,3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痰热证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云杰

    目的:探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痰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88例与痰热证符合的中风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取化痰通腑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Glasgow昏迷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Glasgow昏迷评分平均为(29.98±4.25)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18%,Glasgow昏迷评分平均为(21.04±4.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痰热证的临床疗效理想,可促使中风患者康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混合性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一例

    作者:周婧;杨国仪

    患儿女,4岁.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呕吐,近1周加重,于2010年2月18日入院.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病理反射阴性.MRI示小脑和第四脑室下角见大小5.4 cm×3.2 cm异常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囊变区及小血管影.

  • 视神经鞘直径早期评估颅脑损伤的价值

    作者:陈常兴;俞康龙;刘毅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视神经鞘直径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及CT图像计分(Rotterdam CT评分及Helsinki CT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3例本院抢救室接诊的成年颅脑损伤患者评估GCS、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并行头颅CT平扫进行CT图像计分.视神经鞘直径与CT图像计分、GCS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根据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组;根据CT图像计分将患者分为低分、中分及高分组.三组间视神经鞘直径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并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视神经鞘直径与GCS、Rotterdam CT评分和Helsinki CT评分相关性均良好(r=-0.540,P<0.01;r=0.654,P<0.01;r=0.663,P<0.01).根据GCS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三组视神经鞘直径均值分别为(3.89±0.70)mm、(4.50±0.65)mm和(4.81±0.72) mm,中度组或重度组与轻度组间视神经鞘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度组与重度组间视神经鞘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tterdam CT评分,低分、中分、高分组三组间平均视神经鞘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土0.64)mm vs.(4.31±0.73) mm vs (5.09±0.57) mm,P<0.01或P<0.05)];根据HelsinkiCT评分,低分、中分、高分三组间平均视神经鞘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0.61 vs.4.46±0.73vs.5.16±0.37 mm,P<0.01).结论 视神经鞘直径与CT图像计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关性良好,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有助于早期床旁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 诱导高血压对心肺复苏后神经预后的影响

    作者:戴凌云;吴德军

    脑灌流衰竭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1].用诱导高血压的方法改善CPR后脑低灌流状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功能的恢复[2].本研究通过比较诱导高血压组与对照组48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及7d生存率,来探讨诱导高血压对CPR后神经预后的影响.

  • 诱导高血压对心肺复苏后神经预后的影响

    作者:戴凌云;吴德军

    脑灌流衰竭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1].用诱导高血压的方法改善CPR后脑低灌流状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脑功能的恢复[2].本研究通过比较诱导高血压组与对照组48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及7 d生存率,来探讨诱导高血压对CPR后神经预后的影响.

  • 儿科急诊危重患儿状况调查及分析

    作者:任晓旭;胡风华;曲东;牟京辉

    目的 调查分析儿科急诊危重患者状况,以期对诊治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入急诊监护室374例危重患儿,记录来院方式、途中治疗、急诊停留时间,检测血气、生化,评估小儿/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NCI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断是否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结果 在374例患儿中,新生儿占29.9%,其余患儿平均年龄37.4个月.急诊停留时间4.7 h (0.42~96 h),感染性疾病47.6%.出租车、救护车、私家车为主要来院工具,分别占38.3%、28.4%、21.5%.病死率12.3%,住院病死率10.3%,急诊病死率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S/NCIS评分(81.92±9.66),危重评分≤80占44.4%、≤90占81%.172例患儿接受GCS评估,GCS≤8、9~12、13~15分别占35.5%、21.5%、43.0%.病死率为26.23%、10.81%、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8与13~15、GCS 9~12与13~15患儿PCI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8与9~12间PC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S与GCS二者正相关(r=0.454,P=0.01),能建立直线回归(R2 =0.183,回归系数t检验P<0.01).374例,SIRS 41.7%,脓毒症25.7%.262例非新生儿病例,休克占43.5%,61.4%为感染性休克.374例中,低血钠37.2%,高血钾22.0%.新生儿低血糖20.91%,高血糖29.1%;非新生儿低血糖9%,高血糖66.7%.pH <7.35的酸中毒67.8%,pH<7.2的严重酸中毒33.1%.结论 (1)新生儿、婴幼儿占急诊危重患儿绝大部分;(2)急诊停留时间相对较短(4.7 h).急诊病死率高于住院病死率( 15.6% vs.10.3%,P<0.01),应积极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尽早住院;(3)不同交通工具来院,危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救护车者不到1/3 (28.4%),应提高社会使用院前急救服务的意识并提高院前急救的便利性;(4)急诊PCIS/NCIS可有效评估病情与预后;重度脑功能障碍(GCS≤8)、中度脑功能障碍(GCS 8~12)共57%,非创伤性脑功能损伤在儿科急诊重患中占重要地位;(5) GCS≤8、9~12与13~15患儿的PC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 13应予重视,患儿可能处于危重状态;(6)SIRS 41.7%,脓毒症25.7%;休克占43.5%,感染性休克为主(61.4%),应重视急诊危重患儿循环、器官组织灌注状态观察与评估,以早期识别休克;(7)电解质紊乱以低血钠(37.2%)、高血钾(22.0%)常见;高血糖(66.7%)常见,新生儿也应注意低血糖(20.91%);酸碱平衡紊乱以酸中毒为主(67.8%),应注意相关检测及监测.

  • 神经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田歌;潘速跃;廖伟;苏全冠;顾葆春;吴永明;姬仲;王静新;马刚

    目的 研究影响神经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0名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行气管插管,且插管时间大于6h的患者.排除了资料不完整,及治疗无效或脑死亡或个别拔除气管插管后立即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按拔管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的基本临床资料、呼吸参数、24 h出入量、痰液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四分法评分(Four Scale)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GCS评分及Four评分在拔管成功及拔管失败两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评估拔管结果时效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与插管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P=0.041),发生癫痫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因素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表明,GCS评分及Four评分对于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拔管能否成功存在意义,而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及常用呼吸参数及痰液性状、痰液量、24 h出入量等在传统拔管指征基础上的分级研究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明确意义.而其他因素对NICU患者,能否起到预测拔管失败的作用,尚需要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进行.

  • 脑氧饱和度对重症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

    作者:周保纯;刘励军;杨晓梅

    目的 通过监测脑氧饱和度评估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内重症昏迷患者预后.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64例昏迷患者.根据患者出重症监护病房时神经功能状态分为清醒组和昏迷组.其中清醒组25例,昏迷组39例.入院后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全面无反应评分量表(FOUR)评估,并应用Somanetics INVOS 5100脑氧监测仪进行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监测.分析比较GCS、FOUR和rSO2数值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APACHEⅡ评分、FOUR评分、GCS评分和出院时神经功能GCS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组GCS、FOUR和rSO2明显高于昏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提示:GCS、FOUR和脑氧饱和度评估神经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95%CI)依次为:0.823 (0.718~0.928)、0.820 (0.728 ~0.912)、0.924 (0.863 ~0.985).结论 脑氧饱和度可用于评估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内重症昏迷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 34例颅内血肿术后昏迷期护理体会

    作者:冯秀琴;吕俊芳

    颅内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中的一类常见继发性病变,可发生于颅内各处,是脑外科中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发展快,常合并其他外伤,并发症多,致残率、死亡率高,通过积极而准确的手术治疗和细心、周到、全面的术后护理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我院从2002年7月~2005年7月收治重型颅脑外伤致颅内血肿34例,术后昏迷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颅脑创伤严重程度与结局评分的方法--格拉斯哥评分

    作者:周卫红;许民辉;周继红

    长期以来严重颅脑创伤伤情程度与结局的评估都是困难和棘手的问题。自从1974年Teasdale和Jennett建立了通过病人眼运动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来评估病人的意识水平的方法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凭借其简单、易于掌握和使用、能较准确地描述了病人昏迷和意识程度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被用于临床颅脑损伤的伤情评估、临床分型、以及颅脑伤的预后判断之中。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产生了系列改良的格拉斯哥评分方法:格拉斯哥-列日评分( Glasgow-Liege Scale,GL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lasgow Pittsburgh Coma Scale, GCSP)、Adelaide儿科昏迷评分(Adelaide Pediatric Coma Scale)、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和扩展格拉斯哥结局评分(Extended Glasgow Outcome Scale,EGOS)等,使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GCS已成为世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监测的可靠的工具和通用语言。本文对格拉斯哥评分的历史、方法、适用条件、特点与不足等进行详细的综述。

  • 运动再学习方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

    作者:马晓红;李浩鸿;周海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均选于我科2004年3月-2005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①入选标准:颈内动脉系统病变,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发病后72h内入院,年龄38-70岁,神志清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②排除标准: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两次以上的脑卒中,年龄>70岁,昏迷、GCS<9分,采用尿激酶溶栓或肝素抗凝治疗的脑梗死,采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的失语,依从性差或不依从者.

  • 微生物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结局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热孜亚·阿不来提;古丽艾提尔买提;陈培培;顾亚静;黎明;李莉

    重度颅脑损伤一般是由于受到外伤后,导致脑内神经受损,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期卧床,且进食不能自主,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胃肠正常的生理状态,保证患者康复过程所需要的营养.近年国内外学者除对营养的时期进行大量研究,对微生物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亦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微生物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阳建国;汪一棋;赵朝辉;蔡勇;费振海;钟兴明;唐凯凯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广泛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形成,患者昏迷时间长达6h或以上,其意识障碍逐步加重或呈再度昏迷状态,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阳性且生命体征不稳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1].重型颅脑损伤尤其是合并低血压、肺损伤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易出现颅内缺血缺氧,其病情复杂,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2].运用常规脱水方法治疗颅内高压,如应用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会相应地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从而加剧脑缺血,导致脑梗塞发生;充分补液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却易致颅内高压以及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液体管理是该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处理颇为棘手[3].本文将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运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并与传统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295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