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潘守清;赵志斌;李家铁

    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血流动力学,大量快速输血、输液以及长期非肠道高营养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行颈内静脉穿刺应用于临床,那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常规的以胸锁乳突肌为定位标志,成功率低,并发症多,从2004年12月以后,我院开始实行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至今,已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监测CVP和输血、输液的临床手术患者1 000例以上,我们认为此法具有操作简单、定位标志清楚、成功率高、实用性强且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 脓毒症休克患儿ITBVI与中心静脉压关系及治疗分析

    作者:李正然;付四毛;梁展图;马力忠;莫庆仪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儿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和中心静脉压(CVP)相关性及其治疗方法.方法:抽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接诊的脓毒症休克患儿5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根据2008年脓毒症救治指南实施液体复苏,检测ITBVI与CVP水平,总结不同水平CVP上的ITBVI值,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采取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美罗培南及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等治疗.结果:50例患儿复苏后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ITBVI、每搏输出量指数(SI)与复苏前相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VP在0-8mmHg与>12mmHg时,与ITBVI间无相关性(P>0.05),但CVP为8-12mmHg时,则与ITBVI间有明显正相关(P<0.05);50例患儿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96.00%,仅有2例患儿因病情较重而死亡.结论:脓毒症休克患儿复苏后MAP、HR、CI等均有明显改善,但CVP与ITBVI间并无明显相关性,仅仅CVP处于复苏目标时有正相关,为此不适合作为单独参考指标.

  •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王晓云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法进行分组,其中A组24例、B组23例、C组23例.三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扩容治疗,其中使A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保持在6~12 cmH20,使B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保持在13~19 cmH2O,使C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保持在20~26 cmH2O,分析比较三组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h的心率、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尿量及肺水肿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入院24 h的心率、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尿量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患者之间的心率、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尿量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为12.50%,B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为13.04%,C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为43.48%,C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为保证治疗效果,应使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保持在13~19 cmH2O.

  • 监测中心静脉压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吕新文;张鹏;宋建荣;周小龙;朱峰;蔡珂

    目的 探讨监测中心静脉压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大限度脱水降颅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64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64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后,急性期死亡8例(12.5%).其余56例随访6~15个月,平均7.5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23.2%),中度残疾17例(30.4%),严重残疾20例(35.7%),植物状态4例(7.1%),死亡2例(3.6%).结论 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早期非手术治疗中,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可有效解决大限度脱水降颅压与保证有效血容量之间的矛盾,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 中心静脉压与血压同时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姗姗

    目的:中心静脉压与血压同时监测,比较其动态变化,更有意义.

  • 肺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护理配合

    作者:盛玲;周雯娟

    肺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肺部疾病的较好选择,此类病人的病情比较严重,有的甚至已经用呼吸机支持,在进入手术室后要做各种各样的监测项目,作为手术室护士要娴熟的配合麻醉进行麻醉和各种穿刺操作,现总结如下.由于肺移植手术复杂、创伤大,病情严重,术中容易影响呼吸和循环等系统的变化,因此术中麻醉监测项目多才能及时发现异常及时作出调整.比如:连续监测ECG、PET CO2、SpO2、鼻咽温及有创动脉压,经漂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闭合压(PAOP)、间断心排血量(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Picco经左股动脉穿刺置入,连续监测心排血量(PCCO)、每搏心排血量(SV)、每搏量变异(SVV)、外周血管阻力(SVR)、MAP及脉压变异(PPV)等.

  • 无创颅内压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杨磊;黄斌;钟伟;唐维凯

    目的 探析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运用无创颅内压与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非监测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监护及治疗,监测组使用MICP-1A型颅内压无创检测分析仪对患者颅内压进行监测,并联合深静脉穿刺置管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监测组患者的良好率高于非检测组,死亡率低于非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非监测组患者,监测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且液体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检测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DBP、SBP、HR、MAP及颅内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心静脉压与无创颅内压联合监测,能更早地发现颅内压变化情况,科学可靠地指导颅脑损伤的液体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小红;田芳曦;林向贞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分析75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总结术前术后护理经验,帮助患者手术获得成功,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十分关键.

  • 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任丽娜

    目的:探讨ICU内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检测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危重患者40例,分析患者在ICU治疗期间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后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危重患者在CVP检测后,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为92%,未行CVP前总有效率75%(P<0.05)。结论:加强ICU重症患者CVP监测可及时评估患者的血容量与心负荷量的变化,对临床输液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景亮;王清香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96例行TURP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全部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将静脉留置针置入肘正中静脉,观察组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对照组则不进行监测中心静脉压。当中心静脉压>12 cmH2O时,采用血气分析等并发症处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水中毒等并发症较为严重,观察组临床症状较轻。对照组血钠(109.7±9.2)mmol/L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26.4±8.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能够有效避免水中毒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任丽娜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检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危重患者40例,对其在ICU治疗期间进行 CVP 后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危重患者在行 CVP 检测前后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ICU重症患者CVP检测可及时评估患者的血容量与心负荷量的变化,对临床输液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监测中心静脉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疗效观察

    作者:梁俊;李辉

    资料与方法2008年2月~2010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1-91岁,平均62.4岁;疗程3-7天,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前壁心梗11例,急性前间壁心梗8例,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梗)7例.

  • 中心静脉导管市场规模展望

    作者: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心静脉置管术由于其操作简便、安全,已成为心脏术后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维持血容量及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等方面。

  • 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心静脉压和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杜磊;徐健众;邓扬嘉;沈卓之;李蔚

    目的:研究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中心静脉压(CVP)和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的关系,探讨CVP监测对ICU心衰患者中医证型和病情的提示价值.方法:将ICU心衰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量并记录其CVP和血浆NT-proBNP,同一患者可进行多次测量和辨证,对主要证型组的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ICU心衰患者以心肺气虚、痰饮阻肺、阴竭阳脱3种证型为主,各证型的CVP值和NT-proBNP总体有显著性差异,心衰证型与CVP和NT-proBNP呈正相关,CVP值随心肺气虚、痰饮阻肺、阴竭阳脱的顺序依次升高.结论:在心肺气虚、痰饮阻肺和阴竭阳脱3种证型的ICU心衰患者中,CVP对3种证型有提示作用,结合NT-proBNP分析CVP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亦有提示作用.

  • 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问题

    作者:刘灵娣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或心房内的压力.CVP主要用于测定右心室充盈压反应右心室前负荷,它可反映体内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力或右心功能的变化,其高低对指导补血和补液的量、速度,防止心脏过度负荷及指导应用利尿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Seldinger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63例分析

    作者:陈云飞;董洪启;李同海;丁力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3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穿刺成功61例(97.8%),一次试穿成功54例(85.7%),颈内静脉穿刺失败,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2例;误穿颈总动脉形成颈部血肿1例,置管成功率100%.误穿颈总动脉形成颈部血肿1例.结论:掌握中心静脉及其毗邻解剖,熟悉多种穿刺途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黄兴华;胡还章;江艺

    目的:探讨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Pringle 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 两组,两组术中均不解剖第一肝门,其中 A 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6~70岁、平均52.95岁,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B 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平均52.32岁,术中应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术后第1天 Child-Pugh 分级情况,术后1、3、7天血清 ALT 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此后每3个月定期门诊复查,观察2组患者血清 ALT 和 TBiL 的复常时间,患者复发率、生存率等指标。结果2组术前 Child-Pugh 分级、术前血清 ALT 和 TBiL 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阻断时间、输血例数以及术后1、3、7天血清 TBiL 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A 组术后第1天 Child-Pugh 分级恶化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4, P <0.01);A 组术后1、3、7天血清 ALT 水平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363、3.065、3.403、5.663,P 值均<0.01); A 组术后血清 ALT 和 TBiL 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明显短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717、8.508,P 值均<0.01); A 组患者术后1、2年累积复发率低于 B 组,而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 B 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 Log-rank 检验比较2组2年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检验值=0.918, P <0.01)。结论在不解剖肝门的条件下,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切肝法与Pringle 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相比较,可以保护第一肝门结构的完整,明显减轻对残肝的能量代谢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利于肝功能的早日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 脓毒症相关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患者液体反应性的临床特点

    作者:韩云宏;顾勤

    目的 探讨脓毒症相关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特点.方法 脓毒症患者30例根据基础GEF分为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并以液体复苏前后△CI≥10%作为标准将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组内分为液体有反应性和液体无反应性两个亚组;比较组间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30例脓毒症患者中17例患者合并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组液体复苏前LVSWI、CFI和dPmx均明显低于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组,均P<0.05;患者液体复苏后MAP、CI、CVP和GEDVI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GEF、LVSWI、CFI和dPmx与液体复苏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均P>0.05.76.5%的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患者有液体反应性,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组液体有反应性亚组中液体复苏前CVP(CVP0)及液体复苏前后CVP变化值(△CV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液体复苏前GEDVI(GEDVI0)及液体复苏前后GEDVI变化值(△GEDVI)则明显高于较液体无反应性亚组, P<0.05.结论 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在脓毒症患者较为常见,GEDVI是评价液体反应性的较好指标.

  • 利用容量型肺动脉导管监测心室压力-容量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岳云;赵洪伟

    20世纪70年代Swan和Ganz两人从港湾帆船漂流得到启示,发明了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 catheter),初只能测肺动脉血压和采血样.通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了解右心前负荷;通过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nery wedge pressure,PAWP)了解左心前负荷.随后利用温度稀释法实现了测量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CO测定的出现给血流动力学监测带来了重大变革.很多数据都可以通过CO计算出来.

  • 猪低中心静脉压模型的建立

    作者:郭雅;林成新;刘敬臣;何文政;王喜军;李英英;黎乐群

    目的 建立猪低中心静脉压(CVP)模型,研究低CVP技术对猪肝脏手术期间肝静脉出血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取健康巴马小型猪16只,全麻后气管内插管,左侧股动脉切开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右侧颈内静脉切开,置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出量和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开腹分离肝左静脉置管,观察肝静脉压和单位时间内肝静脉出血量.采用经微量输液泵输注不同剂量硝酸甘油结合调节输液速度的方法将CVP调控在低(<5 cm H2O)、正常(5~10 cm H2O)两个不同水平,观察不同水平CVP对肝静脉压、肝静脉出血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动物成模率为100%.CVP处于<5(4.26±1.01)、5~10(8.32±1.86)cm H2O水平时,肝静脉压(cm H2O)分别为4.40±1.05、8.59±1.92,左肝静脉出血量(m1·min-1)分别为40.4±5.7、52.9±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VP从5~10 cm H2O降至<5 cm H2O时,肺动脉压(mm Hg)由20.86±5.02降至16.50±3.20(P<0.01),肺动脉楔压(mm Hg)由9.93±2.76降至7.14±1.61(P<0.01),心排出量、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成功建立了猪低中心静脉压动物模型,证实在肝脏手术中采用低CVP技术有助于减少肝静脉出血量,而对模型动物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820 条记录 1/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