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年人还能做牙齿矫正吗?

    作者:吉利

    我们一般认为18岁以后就进入成人期.成年人的正畸治疗与青少年相比有很大不同,这是由于成年人生长发育已经完成,颅面部骨缝已变为骨性融合,可塑性很低,而且成年人代谢速度变慢,生物反应性降低,增加了正畸冶疗的难度.

  • 青少年整容请慢行

    作者:秋天

    青少年是未成年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手术后可能会造成的风险也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不乏看到那些整容失败的例子,由于整容失败,不但没变美,反而越来越丑:为了瘦脸打瘦脸针,导致疤痕累累,丑陋异常;为了瘦身去抽脂,结果骨瘦如柴,迎风就倒.为了皮肤白皙,往体内注射激素,结果导致内分泌紊乱,甚至影响生育……

  • 白酒中塑化剂GC-MS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飞

    白酒在中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期间产生了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豉香型等多种香型的白酒,这些白酒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然而近年来,塑化剂在白酒中的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毒性是三氯氰胺的20倍,是普遍用于塑料工业的主要增塑剂和软化剂,其作用是增大塑料的可塑性和韧性,提高塑料强度。塑化剂可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男性生殖能力减弱、引发女性性早熟,并可能通过胎盘脂质及锌代谢影响胚胎发育,导致胚胎生长缓慢,甚至具有致癌性。

  • 宫内暴露于可卡因的仔鼠脑功能的可塑性研究

    作者:任嘉谦;关晓伟;宋君;何威

    目的建立妊娠中晚期接触可卡因的小鼠动物模型,探讨脑功能的可塑性现象和机制.方法测量可卡因处理组与对照组仔代小鼠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体重与脑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检测器技术(High po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stry,HPLC-EC)检测各仔鼠各时期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3,4-双羟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高香草酸(4-hydroxy-3-menthoxyphenylacetic acid,HVA)的含量,同时检测各时期仔鼠再次接触可卡因后脑内DA、DOPAC和HVA的变化.结果有可卡因宫内接触史的仔鼠在青春期体重和脑重比对照组仔鼠下降,脑内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增高,上述变化在成年期恢复正常.各组仔鼠在生后青春期再次接触可卡因后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均升高,此时可卡因处理组仍比对照组含量高;在成年期各组仔鼠再次接触可卡因虽DA及其代谢产物虽也升高,但无组间差异.结论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可以引起仔鼠脑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随脑发育的不断完善而恢复正常,即具有可塑性,并且这种可塑性同样适用于静息和应激两种状态下.

  • 百草枯对星形胶质细胞中非递质类物质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征;郑晶;孙媛媛;张晓峰

    目的 探讨百草枯(paraquat,PQ)对星形胶质细胞合成与释放的非递质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人星形胶质(HA1800)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200、400和800 μmol/L的PQ 12、24和48 h,ELISA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胆固醇定量检测试剂盒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0和400 μmol/L的PQ对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和载脂蛋白E(ApoE)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相应时点的阴性对照组比较,PQ能显著降低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和ApoE表达水平(P<0.05),PQ也能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DNF和BDNF水平(P<0.05).结论 PQ能通过影响星形胶质细胞非递质类物质水平,参与调控突触发生及可塑性,进而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 早产儿出院后的养育

    作者:李建萍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早产儿出生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生存率也逐年提高.在早产儿的生命历程中,第1年是关键的阶段.在该段时间里,他们的生长速度快,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强,是给予早期干预的佳时期.早期干预是全方位的,包括营养支持、疾病防治和神经、运动、心理发育的指导等.因此,早产儿出院后应实行系统管理,由专业的儿科医生定期随访,监测他们的体格、运动和智能发育、心理行为发育,及时发现早产儿的早期异常现象,给予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避免或减轻脑损伤对早产儿远期的影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 2013-2014年某院儿童高发眼病分析

    作者:郭红枝;朱芳;刘怡;王雅芬

    目的:分析0~12岁儿童不同年龄段的高发眼病。方法按照《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标准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0~12岁9541名儿童眼保健门诊高发眼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高发眼病。0~1岁主要为感染性眼病和先天性眼病,>1~3岁为高度屈光不正和眼外伤,>3~7岁为屈光不正性弱视,>7~12岁为近视眼。结论儿童在不同的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护眼重点,要根据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保障儿童视觉功能的健康发育。

  • 人参总皂苷抗皮质酮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损伤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昕;朱珂璇;陈琳;黄玉芳;赵玉男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GTS)对皮质酮(CORT)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以及海马星型胶质细胞(AS)可塑性损伤的影响,探讨GTS抗抑郁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Control、CORT、阳性药、低剂量GTS、中剂量GTS以及高剂量GTS.CORT组连续5周皮下注射CORT制备小鼠抑郁模型,各给药组在模型复制的后3周灌胃给予低剂量GTS(GTSL,每日12.5 mg·kg-1)、中剂量GTS(GTSM,每日25 mg· kg-1)、高剂量GTS(GTSH,每日50 mg·kg-1)和氟西汀(Flu,每日10 mg· kg-1).在用药处理3周之后,进行行为学试验和血清CORT测定,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体视学方法定量海马(GFAP)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RT组在行为学检测中,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增加,GDNF、GFAP蛋白表达水平及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目显著下调.GTS各组均能改善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上调GDNF、GFAP蛋白水平,增加海马GFAP阳性细胞的数目.结论:GTS对CORT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AS可塑性损伤均有改善作用.

  • 针刺干预慢性疼痛突触可塑性变化:“疼痛记忆”的机制探讨

    作者:杨一玲;黄键澎;蒋丽;刘健华

    研究表明,有关疼痛和记忆的神经网络之间有着较多的共同结构,构成疼痛网络核心的主要结构同样也是记忆网络的一部分.慢性疼痛反复发作导致外周异位冲动长期持续性兴奋,引起神经活动依赖的突触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而产生长时程增强效应,即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疼痛记忆”.针刺作为慢性疼痛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通过刺激躯体外周对脊髓背角、海马、扣带回等“疼痛记忆”相关区域产生镇痛作用,其机制包括阿片肽介导的镇痛效应、抑制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本文就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国内外新文献研究,对“疼痛记忆”的形成和针刺干预慢性疼痛突触可塑性变化机制进行综述.

  • 莲花(蓬)形温针灸器介绍

    作者:丁向荣;蒋又祝

    温针灸是针灸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然而当前临床所采用的温针灸术一直沿用的是千百年流传下来不变的方法,即把艾绒直接捏合在针灸针的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施温针灸.由于艾绒的可塑性差,不能很好地和针柄粘合,故有时艾绒燃烧过程中,易被轻微的振动或微风将之与针柄分离,若掉在患者皮肤上,则易造成烫伤.为此,笔者自行设计的莲花(蓬)形温针灸器,将艾绒直接充填于器内施温针灸术,弥补了上述不足且不影响疗效.

  • "头穴丛刺法"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可塑性蛋白MAP-2的影响

    作者:朱文增;倪金霞;唐强;东贵荣;李红颖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法"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物质基础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将1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穴透刺组(C组)及头穴丛刺组(D组).C组采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D组采用"头穴丛刺"("百会"及"百会"左右侧各旁开4 mm处).均快速捻转1 min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6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A组与B组不予治疗.采用Bederson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信号的表达.结果:7 d时,D组与B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14 d、28 d时,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均P<0.05);28 d时D组与C组比较,D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7 d、14 d、28 d时,D组、C组与B组比较,缺血皮层MAP-2阳性信号的表达均上升(均P<0.05),14 d和28 d时D组与C组比较,皮层MAP-2阳性信号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增加缺血皮层MAP-2阳性信号的表达.

  • 穴位可塑性:穴位本态的重要特征

    作者:朱兵

    穴位具有"反映病邪"(诊断)和"痊愈疾病"(治疗)的两大基本功能.穴位可塑性是疾病过程中体表出现的一种以神经源性炎性反应为主的病理生理学动态改变,它能同步激活机体自愈系统,发挥治疗作用.

  • 经颅重频磁刺激增强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再灌注损伤后神经重塑

    作者:徐涛;邢岩;崔丽英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7 d,大鼠神经功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N)表达的变化,探讨经颅重频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损伤后脑组织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再灌注模型,连续7 d给予不同频率和强度的rTMS,同时设立假刺激组和假手术组进行对照.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组织GAP-43、SYN的表达.结果 rTMS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病灶侧脑组织内GAP-43、SYN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高频高强rTMS组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连续rTMS可以增强神经重塑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成体干细胞

    作者:吴皖;陈建河;赵春华

    在胎儿、儿童和成人组织中存在的多潜能干细胞统称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可以分化成与其来源不同的其他组织类型的细胞.一种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可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即干细胞可塑性.成体干细胞可塑性是成体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的基础,但对干细胞可塑性机制的认识学术界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先后有学者提出脱分化、异质细胞群体和细胞融合等学说,但都不能完全解释成体干细胞的可塑性.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成体组织中存在多潜能干细胞,我们发现在胚胎发育后的多种组织中都存在一类原始干细胞群体,在体内、外的特殊环境下,这类原始干细胞可分化为不同胚层的组织细胞,我们称其为亚全能干细胞.亚全能干细胞是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的分化潜能介于从人体胚胎干细胞逐渐形成组织多能干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原始干细胞亚群.

  • 干细胞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玉琴;任民峰

    本文以干细胞的定义、造血和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为基础,就干细胞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重点就干细胞的扩增和鉴定、干细胞的可塑性和多能干细胞、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个体发育中的意义进行讨论.介绍当前研究动向,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充分认识干细胞的本质,认识主导干细胞繁殖、定向和跨系分化的内在机制,以更有效地发挥干细胞的潜能,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服务.

  • 单侧和双侧眼睑缝合后大鼠脑内视觉系统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

    作者:杨志军;段丽;陈良为;饶志仁

    目的探讨单侧和双侧眼睑缝合后,幼年大鼠脑内视觉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变化. 方法分别缝合出生后7 d大鼠单侧或双侧眼睑并维持80 d,正常光线环境下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大鼠脑内视觉系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眼与双眼缝合组大鼠脑内GFAP阳性结构均减少. 单侧眼睑缝合组视交叉、视束及缝合眼对侧与视觉传导相关的脑区(包括视交叉上核、外侧膝状体、枕叶视皮质、上丘视神经层、顶盖前区)内GFAP阳性结构明显减少.双侧枕叶视皮质呈现"互补分布"的特点.双侧眼睑缝合组大脑两侧上述脑区内GFAP阳性结构基本消失.单侧和双侧眼睑缝合组两侧嗅皮层内GFAP阳性结构明显增加. 结论提示发育过程中视觉经验可以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结构.

  • 局灶性脑梗死引起谷氨酸转运体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

    作者:张光运;段丽;饶志仁;曹玉红

    目的探讨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可塑性变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结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脑梗塞灶的周围发生肥大和增生性可塑改变,其突起的变化尤为显著.粗大的突起呈纤维状,并相互交织呈密集的网,其末端向脑梗塞灶的中央延伸.在缺血周边的半影区可见谷氨酸转运体(EAAT1)阳性表达,呈斑点和纤维状;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可见EAAT1与GFAP双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后发生可塑性变化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增强EAAT1的功能参与脑梗死的修复过程.

  • 离皮层纤维系统的下行调节作用与听觉可塑性

    作者:李志方;高恩泉

    听觉离皮层纤维系统是指由听皮层直接投射到皮层下听觉核团和耳蜗的下行纤维,这些纤维较严格的遵守频率分布的原则,与上行传入纤维构成多重反馈环路.听皮层通过离皮层纤维系统高度聚焦的正反馈作用,易化与其生理特性相匹配的皮层下听觉神经元的电活动,同时通过广泛的侧枝抑制作用来抑制与其生理特性不相匹配的皮层下听觉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调节和改善皮层下听觉信息的处理,参与中枢听觉系统的可塑性变化.离皮层纤维的下行调节作用还广泛存在于视觉和躯体感觉系统,它们可能具有类似的神经机制.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塑性研究

    作者:邓均;粟永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跨系统、甚至跨胚层分化的特性,称为MSCs的可塑性(plasticity),成为细胞工程、再生医学中的主要选择细胞.但随着对成体干细胞可塑性质疑的出现,使MSCs是否具有转分化能力,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对MSCs可塑性是否真正存在的进一步明确,越加显得急切和重要,也对干细胞基础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 慢性痛的皮层神经可塑性及其对治疗的启示

    作者:王彦;王锦琰;罗非

    慢性痛疗效时常不够理想,使人们开始怀疑慢性痛患者大脑的功能或结构发生了病理性改变.脑成像研究表明,大脑功能和结构都存在明显的可塑性:从功能来看,慢性痛患者可能存在大脑网络功能状态失衡;从结构来看,患者大脑某些区域灰质密度明显减少.这些可塑性变化与慢性疼痛的存在及其治疗转归有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关键词: 慢性痛 大脑 可塑性
482 条记录 1/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