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灌流法制作猫局灶脑缺血模型

    作者:柳翼;姜国臣;蔡张巍;陈旺;张久亮

    目的:以中医整体观指导,应用灌流法制作猫局灶脑缺血模型,用以观察未缺血脑区功能状态对缺血脑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猫麻醉后,以切割电锯开颅,充分暴露外斯氏前回皮层及其皮层支动脉(来源于大脑中动脉),经外斯氏前回皮层支动脉行穿刺灌流;5min后,取灌流区脑组织测定AT晗量.假手术组只暴露外斯氏前回皮层支动脉,不穿刺灌流.结果:灌流区在5s内即出现明显缺血变化.假手术组(n=6)与灌流缺血组(n=5)AT晗量分别为(1.28±0.23)pmol/gprot、(0.29±0.19)pmol/gprot,灌流缺血区ATP含量下降幅度达到77.3%,P<0.05.结论:灌流法制作猫局灶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适用于研究未缺血脑区功能状态对缺血脑区损伤程度的影响.

  • 脑络欣通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及相关调节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键;陈业农;唐巍;胡建鹏;俞丽华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发现,为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希望,显示了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潜能.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脑缺血可以激活成年脑内神经干细胞的自我增殖潜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 局灶性脑梗死引起谷氨酸转运体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

    作者:张光运;段丽;饶志仁;曹玉红

    目的探讨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可塑性变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结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脑梗塞灶的周围发生肥大和增生性可塑改变,其突起的变化尤为显著.粗大的突起呈纤维状,并相互交织呈密集的网,其末端向脑梗塞灶的中央延伸.在缺血周边的半影区可见谷氨酸转运体(EAAT1)阳性表达,呈斑点和纤维状;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可见EAAT1与GFAP双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后发生可塑性变化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增强EAAT1的功能参与脑梗死的修复过程.

  • 降纤酶的不同给药途径和时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作者:武小玲;尹岭;杜卫;王鲁宁;朱克

    目的探讨不同的给药途径下降纤酶去纤作用及其对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并分析静脉用药的治疗时间窗问题.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共178只,其中154只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降纤酶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每组又分为静脉给药和腹腔给药两个亚组.静脉给药组根据给药时间的不同又分为0.5、3、6、9、12h 5个组.给予神经功能评分,脑标本用TTC染色以测量梗死灶体积, HE染色以观察病理改变.另24只大鼠分静脉及腹腔两种给药途径注射降纤酶,并在注药后0.5、3、6、12、24h采血,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对比分析降纤酶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疗效的影响及治疗时间窗的问题.结果静脉给药组的纤维蛋白原下降快,3h下降至低值;腹腔给药组的纤维蛋白原平缓下降,6h下降至低.缺血后0.5、3h经静脉给药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脑梗死体积小,与降纤酶腹腔给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0.05);降纤酶腹腔给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仅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梗死灶体积无显著差异( P>0.05).缺血6、9、12h静脉给药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缺血早期静脉应用降纤酶可有效缩小大鼠的梗死灶体积.

  • 脑温变化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作者:邱小鹰;梅元武;王何;胡波

    目的研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局灶脑缺血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线栓模型,诱导目标脑温,用HPLC荧光法检测脑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含量.结果轻度高温组Glu、Asp、Gly明显增高;亚低温组则明显降低.结论轻度高温促进EAA增高,在持续增加Glu"兴奋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亚低温抑制EAA增高,在降低Glu"兴奋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核心区及半暗带的组织学定位

    作者:孙明;赵育梅;徐超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1h和2h,再灌注至24h后的组织损伤及核心区和半暗带的组织学定位.方法利用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及HE染色和图像分析,对损伤进行定量.结果缺血核心区表现为脑组织的完全坏死,半暗带位于核心区周围,表现为选择性神经元死亡,其中缺血1h组的病变变异较大.缺血2h组的皮质、纹体和半球核心区及其半球病变明显大于缺血1h组(P依次<0.02、0.01、0.01和0.05).依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对缺血2h和缺血1h的皮质、纹体核心区和半暗带进行了组织学定位.结论脑缺血损伤时,皮质和纹体均存在核心区和半暗带,其定位相对恒定,为应用脑微透析方法探讨脑缺血损伤机制,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 通络健脑胶囊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卢跃卿;申霞

    目的 研究通络健脑胶囊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细胞色素C(Cyt C)、 TUNEL标记凋亡细胞的表达.结果 通络健脑胶囊组脑缺血/再灌注6 h Cyt C阳性弱表达,与模型组及尼莫地平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脑缺血/再灌注12、24 h Cyt C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达高峰,通络健脑胶囊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凋亡神经细胞表达较弱,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络健脑胶囊能影响神经细胞Cyt C的释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

  • 脑缺血大鼠大脑中动脉VIP样神经纤维的变化

    作者:任明;朱克;黄旭升;张凤英;刘洁晓

    目的:探讨支配脑血管的血管活性肠肽(VIP)样神经纤维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动态观察SD大鼠局灶脑缺血后大脑中动脉VIP样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缺血侧大脑中动脉近端单位面积的神经纤维数目,在缺血后 24h 开始减少,1 周时恢复正常,2~4 周高于正常,5 周时又恢复正常.结论:支配脑血管的VIP样神经纤维可能参与脑缺血这一病理生理过程.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化为内皮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局灶脑缺血动物行为学研究

    作者:王春雪;姜华;毛淑静;万虹;历俊华;刘丽萍;梁德君;梁宪红;翟晶;王拥军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后静脉移植治疗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动物行为学改善情况.方法 利用高浓度(400 μg/L)rhGM-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在细胞移植前进行BrdU(10 μmol/L)标记16 h备用.线栓法制作永久SD大鼠MCAO模型(n=45),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MCAO+移植细胞组(n=15):每只大鼠舌静脉移植3×106 的诱导分化后的内皮细胞(相当于0.2 mL细胞悬液);MCAO+移植PBS对照组1(n=15):每只大鼠舌静脉移植0.2 mL的PBS;MCAO对照组2(n=10):血管闭塞后不给予任何干预治疗.在细胞移植前及移植后1、3、5、7、14 d分别采用下列动物行为学评价指标:姿势反射实验,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角落实验.结果 细胞移植组动物行为学评分优于2个对照组,特别是在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较2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移植组在移植后动物行为学评分较移植前有改善,特别是在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较移植后1、3、5 d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后的内皮细胞静脉移植可以改善大鼠局灶脑缺血的神经功能,在移植后第7天开始表现出神经功能的改善,第14天功能改善更明显,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辛伐他汀对大鼠局灶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高谦;肖申;崔云;孙玉衡;孙德刚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statins)不仅可降低中风发生率,且有神经保护作用,并有多种潜在改变脑血管病进程的特点[1,2].本实验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报告如下.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VEGF、HIF-1α以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傅马;罗时鹏

    目的:研究腺苷(Ado)预处理对局灶性I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α)以及Tau蛋白(脑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雄性健康SD大鼠,依据实验设计要求分为缺灌组、Ado缺灌组、假手术组、Ado假手术组。结果:假手术组、Ado假手术组VEGF、HIF-1α阳性表达较低,缺灌组、Ado缺灌组VEGF、HIF-1α表达增多,且Ado缺灌组的VEGF、HIF-1α表达较缺灌组增多(P<0.05)。Ado假手术组、Ado缺灌组的P-Tau、Tau5阳性表达均较假手术组、缺灌组低(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应用于局灶性IR大鼠,增加VEGF、HIF-lα表达以保护脑组织,从而保护缺血神经元。

  • 第34例——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和脑保护(Internet网上专题讨论)

    作者:冯丽洁;沈洪

    冯丽洁医生:急救快车网站编辑,主治医生(jief911@163.com)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时间窗和脑保护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也是争议多的问题.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国家卒中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颁布的急性卒中指南规定,溶栓对象为发病3小时以内的病例.陈清棠教授(主持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报告,急性缺血性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给药时间越早越好,发病3小时内接受溶栓者,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增加幅度明显好于3~6小时内溶栓者.郭玉璞教授报告:通过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从不同时间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的病理形态、图像分析,认为时间窗为2.5~3.0小时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表明,急性卒中发病后3小时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会安全有效,发病6小时内仍可进行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后溶栓的病例,其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英国Ipswich医院Pereira医生近提出,按照严格标准选择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小时内应用rtPA溶栓是安全的,但是目前所得到的资料仅能证明是3小时内溶栓有肯定的疗效.

  • 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芬;胡长林;谢运兰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观察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组(对照组)、局灶脑缺血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病理学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造模3 d后治疗组脑含水量和神经系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鼠脑梗死体积于造模第5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也可见治疗组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局灶脑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ZW1-2对局灶脑缺血小鼠纹状体、皮质及海马脑区BDNF和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婷慧;庄铨坤;任艳昕;魏冰;宋锡瑞;张予阳

    目的 观察化合物zome wermel 1-2(ZW1-2)对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以及对脑源性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制备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并分别于脑缺血后2.5h和7.5h,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化合物ZW1-2,脑缺血后24h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各个脑缺血易损区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ZW1-2能够显著降低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行为功能评分,可以显著提高皮质、纹状体和海马脑区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显著降低这些脑区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论 ZW1-2具有抗实验性脑缺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起到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

  •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环氧酶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范红杰;于维东;何志义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氧酶2(COX-2)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及持续缺血不同时点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缺血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组仅在额顶叶皮层可见COX-2免疫阳性细胞.缺血90 min再灌注3~48 h在扣带皮层、内侧纹状体、海马可见COX-2免疫阳性细胞,12~24 h表达强烈,48 h下降.持续缺血24 h组在内侧纹状体、扣带皮层可见COX-2免疫阳性细胞,海马表达更强.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COX-2蛋白可在受其影响的梗死周边区表达,依缺血时间不同,表达部位及含量不同.COX-2蛋白表达可能与缺血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有关.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Activin A及其受体ActRⅡA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莽靖;何金婷;李宗树;胥桂华;郭洪亮;邵延坤;徐忠信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激活素A(Act A)及其受体ⅡA(ActRⅡ)的表达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ct A、ActRⅡA免疫阳性表达. 结果正常组织有极低水平的Act A、ActRⅡA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缺血3 h后在周边区Act A、ActRⅡA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并随缺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于24 h达高峰.结论 局灶脑缺血损伤可诱导内源性神经元Act A高表达,并可能通过特异性跨膜信号受体ActRⅡA发挥靶源性作用.

  • 局灶脑缺血后胰岛素对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艺东;黄如训;李玲;曾木圣;邢诒刚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局灶缺血性脑组织c-fos、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4组,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即予胰岛素(2.1 IU/kg,A组)、葡萄糖和胰岛素(2.1 IU/kg,B组;4.5IU/kg,C组)、生理盐水(D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CAO后3h脑组织c-fos、c-jun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其它组比较,A组血糖下降明显(P<0.01),MCAO后1h、2h、3h分别为3.80±0.3mmol/L、3.68±0.3mmol/L、3.69±0.3mmol/L.c-fos mRNA被诱导出现于缺血侧皮层和尾壳核,C组c-fos mRNA明显增加(P<0.01),皮层和尾壳核的灰度为123.58±8.72、141.08±8.49;c-jun mRNA 仅出现于缺血侧皮层,A、B、C组的c-jun mRNA均增加明显,灰度分别为171.82±7.33、172.56±7.91、155.09±7.91,其中C组的增加更为显著(P<0.01).结论胰岛素促进缺血脑组织c-fos、c-jun基因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 颈内动脉线栓与环扎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模型

    作者:褚晓凡;董家政;吴军;饶明俐;张淑琴

    目的建立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稳定性强的动物模型,并对两种不同品系的动物进行对照.方法 SD大鼠52只,Lewis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非环扎组采用Longa方法,环扎组采用线栓并环扎颈内动脉(ICA)与翼颚动脉(PPA)分叉处远端的ICA.结果神经体征评分与梗死体积有明显的相关性,线栓并环扎颈内动脉远端不但大大的提高了梗死率,而且梗死体积比较稳定,与不环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Lewis大鼠梗死成功率高,体积较稳定.结论颈内动脉线栓与环扎建立大鼠局灶缺血再灌模型的方法可靠,稳定性好,Lewis大鼠是一种用于研究局灶脑缺血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 大鼠局灶脑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VEGF表达及mRNA变化

    作者:褚晓凡;饶明俐;董家政;肖学长;马可夫;饶宜光

    目的探讨VEGF、VEGFmRNA在局灶脑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的表达和动态变化.方法 SD大鼠54只.根据缺血时间和再灌时间分为9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模型.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免疫阳性表达.RT-PCR法检测VEGFmRNA动态变化.结果在缺血3~6h,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VEGF免疫阳性反应达高峰,VEGFmRNA转录水平明显升高,两者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VEGF在缺血早期的高表达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

  • 高血压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

    作者:张金;李阳;魏利华

    目的研究高血压对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大鼠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TC染色及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的梗死灶体积,同时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及假手术组的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高血压大鼠与正常血压大鼠相比局部缺血再灌注在同等时间内梗死灶的面积较大,超微结构改变也较明显.结论高血压引起脑内微小动脉的改变,侧支循环减少,加重脑缺血损伤.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