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显微手术治疗幕上巨大脑膜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胥敏;王宏盛;陈正楼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幕上巨大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52例幕上巨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6例。根据患者肿瘤所处的位置不同,以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显微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改善有效例数分别为2例(7.69%)、25例(96.1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改善有效例数分别为11例(42.31%)、17例(65.38%),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神经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幕上巨大脑膜瘤采取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机体神经功能改善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作者:马桢;程敬亮;张勇;汪卫建;任琦

    患者男,28岁,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间断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诊疗不详,症状未缓解,头颅CT示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建议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遂来我院.MRI表现:左侧额叶可见团块状囊实性混杂低T1混杂高T2信号(图1A、1B),FLAIR序列呈混杂信号,DWI(b=1 000 s/mm2)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片状稍低T1高T2信号,相邻脑组织及双侧侧脑室前角受压推移,中线向右偏移.增强扫描见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病灶大小约6.8 cm×6.4 cm×5.4 cm(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图1C).

  • 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幕上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研究

    作者:王森岗;赵建奇

    目的:研究幕上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使用微创软通道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00例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幕上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其中46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4例患者接受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头痛天数、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ADL评分发现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可见观察组仅为7.41%,远低于对照组的19.57%,P<0.05.结论:对于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使用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幕上内层蛛网膜形态、分类、分布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忆;漆松涛;陆云涛;陈铭;潘军;张喜安;樊俊

    目的 研究幕上内层蛛网膜形态、分类、分布,总结幕上内层蛛网膜的临床意义.方法 6例12侧成人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探查硬膜下腔隙系带、蛛网膜下腔(各脑池)内层蛛网膜形态、分类及分布.同时查阅近期内镜下眉弓锁孔开颅手术录像3例、内镜下翼点锁孔开颅手术录像2例,描述并记录硬膜下腔隙、蛛网膜下腔(各脑池)内层蛛网膜形态、分类及分布.结合科室既往手术录像,总结内层蛛网膜临床意义.结果 除了蛛网膜下腔外,硬膜下腔隙也存在类似蛛网膜的系带分布,以桥静脉、颅神经进出蛛网膜部位多见.幕上内层蛛网膜分为固有内层蛛网膜和附着内层蛛网膜,其形态有丝状、索状、带状、膜状.内层蛛网膜可为单独一种形态或者由多种形态混合而成.硬膜下间隙的系带以及各类型内层蛛网膜在肿瘤暴露、手术分离、动脉瘤夹闭以及脑积水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结论 对颅内膜性结构的认识,建立膜性理念,对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有重要的意义.

  •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幕上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作者:徐晓利;赵有让;袁越;刘红举;许骏;杨文强;张黎;于炎冰

    目的 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幕上硬膜下血肿(SDH)的主要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4937例患者中,术后常规CT确诊为幕上SDH者29例(5.9‰).其中行面肌痉挛(HFS)手术3656例,21例(5.7‰)发生幕上SDH;三叉神经痛(TN)手术1197例,8例(6.7‰)发生幕上SDH;舌咽神经痛(GN)手术84例,无一例发生幕上SDH.29例患者均先行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29例幕上SD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29例患者中,男/女=11/18;年龄为19~79岁,平均(53.0±15.3)岁;病程为0.5~20.0年,中位病程为5.0年;血肿位于手术侧同侧16例(55.2%),对侧10例(34.5%),双侧3例(10.3%).出血量为2~15 ml,平均(6.5±3.6)ml.28例进行保守治疗,其中26例于出院时血肿已完全消失或大部分吸收,2例随访期吸收;1例出院时转为慢性SDH,行钻孔引流术后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血肿相关并发症发生.27例(93.1%)患者对原疾病治疗有效.结论 MVD术后幕上SDH的发生率极低,绝大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后预后良好.建议MVD术后常规行CT检查.

  • 高龄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救治分析

    作者:左右;赵庆锁;杜娟;张少伟;刘斌

    目的 探讨高龄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年龄≥70岁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15例,微创手术治疗4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 ~ 26(4.6±6.5)h.住院期间死亡3例,转院或自动出院7例,植物状态6例,重残8例,恢复部分生活能力11例,恢复良好22例(38.6%,22/57).高龄患者主要临床特点:高血压病史长,发病后血压波动性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不典型;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家属对治疗多数表现消极.结论 对高龄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应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的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不强调早期手术,微创手术疗效较好.

  • 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56例诊治体会

    作者:肖高华;范志进

    目的探讨幕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特有体征中间清醒期治疗方法、再次手术的教训,术中出现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56例幕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病例,其中有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8例,钻孔或小骨窗开颅引流血肿术24例,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27例,保守治疗5例,再次手术3例,术中出现急性硬脑膜下血肿2例.结果痊愈53例,轻残1例,死亡2例.结论在诊断中不宜过分强调中间清醒期,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以手术治疗为宜,术中应彻底止血,离骨窗缘较远的线形骨折线末端应钻孔悬吊硬脑膜.

  •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62例临床预后研究

    作者:兰亚军

    目的:探讨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并发症和临床治疗方法、效果,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灶所处血供范围分为3组:>MCA组、MCA组和ACA或PCA组。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天、第15天、第30天使用NIHSS、GOS来进行评定。结果62例幕上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2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临床CT分型结果提示MCA组和>MCA组的脑疝死亡病例较多。结论 CT分型是诊断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手段,该方法操作简单,分辨与判断的准确率较高,CT分型的结果对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幕上脑外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一例

    作者:王波涛;刘有;王昆;许欢;陈志晔

    报道幕上脑外实性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1例,因肿瘤组织结构致其磁共振成像信号特征存在特殊性,为今后提高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积累经验.

  •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严重脑水肿临床分析

    作者:王国伟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其预后因素主要包括血肿体积、意识障碍、年龄、并发症、出血部位等[1].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H常用的传统方法,目前仍被广泛应用[2].

  •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手术方式及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苏俊;江才永;谈志辉;陈艾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手术方式和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4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出血后≤24 h)和B组(出血后>24 h),A组113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又分为A1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35例、A2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38例、A3组(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40例,B组61例患者同样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B1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0例、B2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0例、B3组(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21例.结果 A3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5.00%)较A1组(62.85%)、A2组(65.79%)、B3组(61.90%)显著增高(P<0.05);A1、2、3组ADL评分分别较B1、2、3组显著增高(P<0.05);A1组ADL评分较A2、3组显著降低,B1组ADL评分较B2、3组显著较低(P<0.05);A1、2、3组NIHSS评分分别较B1、2、3组显著降低(P<0.05);A1组NIHSS评分较A2、3组显著增高,B1组NIHSS评分较B2、3组显著增高(P<0.05);A3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较A1组(37.14%)、A2组(26.32%)显著降低(P<0.05);B3组并发症发生率(9.52%)较B1组(40.00%)、B2组(3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超早期采用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可改善疾病预后.

  •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

    作者:宋志斌;程高鹏;王龙;高建伟;李旭光;刘雄琼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出血量超过35 mL或合并脑疝的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158例,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病死27例,病死率17.08%.临床生存131亡例(82.92%),其中恢复良好46例(29%),中残63例(39.7%%),重残20例(13%),植物生存2例(1.3%).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直视下清除血肿的同时还可彻底止血,具有创伤小、效果明确的优点.

  • 颅脑幕上手术后早期癫(癎)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丽君

    颅脑幕上手术后癫(癎)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早期癫(癎),常加重脑水肿,使病情恶化,影响预后.颅脑术后癫(癎)发生率一般在4%~20%,其中66.7%为术后早期癫(癎).本文总结了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68例术后发生早期癫(癎)的颅脑幕上手术患者资料,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成人幕上多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胡重灵;娄四龙;毛德强;戴勤弼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NET)的诊断及治疗,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肿瘤医院2015年3月收治的1例成人幕上多发PNET患者。患者影像学检查示颅内多发占位病变,行颅内病灶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行放疗。并以“PubMed”及“中国知网”为检索工具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肿瘤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检查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始外胚层肿瘤,行放疗。患者术后4个月时病情进展,术后9个月死亡。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国内外2005~2015年报道成人幕上PNET的文献共48篇。其中PubMed搜索文献26篇,病例报告18篇,回顾性分析8篇;“中国知网”搜索文献22篇,病例报告14篇,回顾性分析8篇。共含病例276例,尚未见到成人幕上多发PNET病例的报道。结论 PNET发病率低,恶性程度极高,复发及转移率高;应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的寿命。

  • 幕上及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戴珂;肖朝勇;胡新华

    目的 探讨幕上及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表现和治疗进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一例病理证实的幕上及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术前行头颅MRI检查呈混杂T1WI和混杂T2WI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均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术后行放化疗,一年后发现椎管内病变,MRI检查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也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结论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病理检查是可靠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法优选手术联合放化疗.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附6例报告)

    作者:曹胜武;刘宁;赵春生;朱凤仪;周明卫;骆慧

    目的:探讨颅内幕卜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2008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病例共6例,通过分析每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了总结.结果:6例均行手术治疗,全切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均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术后有5例经随访1年显示,术后3个月影像学复发4例,1例未复发,死亡l例,6个月死亡2例,余全部复发:1年死亡4例,1例未死亡.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但特异性不大,终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可一定程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该病预后极差,即便行手术治疗生存期一般不超过1年.

  • 脑出血中医分型与良好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戴方瑜;王珏;於孝龙;唐维国;郑小伟

    [目的]了解急性幕上脑出血中医辨证分型及预后情况,分析研究不同证型与预后的可能关系,寻找可能预测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128例。将中医辨证等32个指标作为自变量,预后情况(mRS≤2分代表预后好,发病后3个月死亡和mRS>2分代表预后差)作为应变量,行趋势χ2检验,独立样本成组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mRS≤2)93例(75%)。将可能影响预后的32个因素行趋势χ2检验,独立样本成组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医辨证、脑室出血或破入脑室,这3个因素是评估自发性幕上脑出血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OR=1.110,95%CI [1.051~1.173];中医辨证:OR=0.076,95%CI [0.024~0.244];脑室出血或破入脑室:OR=0.094,95%Cl [0.023~0.384]。由这3个因素组成的预测模型,其特异度为94.6%,预测率为87.1%。[结论]中医分型在出血性卒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风痰瘀阻、痰湿蒙闭心神、痰热内闭心窍对3个月时预后判断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偏小(62.32±11.47)岁、中医辨证为中经络(风痰瘀阻)者预后较好;年龄偏大(72.32±9.92)岁、中医辨证为中脏腑(痰湿蒙闭心神、痰热内闭心窍)者、脑室出血或破入脑室的预后较差。

  • 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患者去留骨瓣手术疗效比较

    作者:仰鹏志;赵兵;吴德俊;李德坤;江涛;王少华;郭致飞;孙锦章;沈杰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手术保留骨瓣与去骨瓣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患者31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叶出血量均超过30 mL.31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清除血肿加去骨瓣组(DC组,12例)和单纯清除血肿并保留骨瓣组(HR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术前脑叶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手术距发病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预后、运动与认知改善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术前脑叶出血量、中线偏移程度、手术距发病时间、术后运动及认知改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组住院时间长于HR组,HR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优于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幕上脑叶出血患者,如果手术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可能并无必要.保留骨瓣可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

  • 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塞30例临床分析

    作者:洪国新;季学成;吴团英

    目的 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幕上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顺性分析去大骨瓣减压的30例患者,总结其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5年,能够生活自理者10例,轻残生活需要照顾者15例,重残3例,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结论 治疗幕上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关键是控制脑水肿及急性颅内压增高,去大骨瓣减压术是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应尽早施行,可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 MRI在幕上脑室内肿瘤诊断上的价值与评价

    作者:覃焱;鲁际;谭光喜;耿道颖

    目的 探讨MRI对幕上脑室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992-2007年10月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及第三脑室肿瘤共4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肿瘤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MRI表现特点,探讨不同类型幕上脑室内肿瘤的特点.结果 幕上脑室内脑膜瘤好发于中年妇女,多生长于侧脑室三角区,本组病例中为88 .9% (16/18 ) 增强后大多数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少枝胶质细胞瘤及星形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发生于侧脑室内者常位于脑室体前部或额角近室间孔区,增强后强化不如脑膜瘤明显,并多呈不均匀性强化;室管膜瘤主要发生于小儿及青少年,本组病例年龄在15~30岁之间.结论 幕上脑室内肿瘤的MRI表现多种多样,除先天性及胚生殖性肿瘤和部分脑膜瘤外,大多数无特征而肿瘤的发病部位及病人年龄具有一定特征.因此,需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年龄、发病部位来综合考虑才能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关键词: 脑室内肿瘤 幕上 MRI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