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电休克疗法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祥智;孙军

    目的:探究改良电休克疗法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中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中重度抑郁症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改良电休克疗法,研究组给予改良电休克疗法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2、4、6、8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电休克疗法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 基于SSRIs药物治疗的针、灸抗抑郁效应研究

    作者:姜劲峰;徐蕾;林燕红;卢金花;陈丽智;孙亦农

    目的:验证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针、灸抗抑郁效应.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药物组(25例)、针刺药物组(25例)、药物组(30例).3组均给予SSRIs类药物,在此基础上,针灸药物组予督脉导气针刺法,穴取百会、风府、大椎等,并温灸大椎、百会;针刺药物组仅予督脉导气针刺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于治疗前后评定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与药物组相比,针刺药物组与针灸药物组HAMD量表阻滞、睡眠、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和总分明显改善(P<0.05,P<0.01);与针刺药物组相比,针灸药物组进一步改善了HAMD量表中的睡眠因子、认知因子评分和总分(P<0.05,P<0.01).3组愈显率分别为100.0% (25/25)、84.0% (21/25)、56.7%(17/30),针灸药物组优于针刺药物组(P<0.05),且两组均优于药物组(均P<0.01).结论:SSRIs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针、灸存在一定的抗抑郁效应,且针灸并用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 针刺疗法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效应的影响

    作者:黄艳;王欣君;王玲玲;卢圣锋;朱冰梅;徐兰凤

    目的 评价针刺疗法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抗抑郁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选用1种SSRIs类药物口服,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疗法.连续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贝格(Asberg)抗抑郁剂不良反应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后6周末治疗组的愈显率提高了33.4%(P<0.05);治疗组HAMD量表积分降低,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因子在治后1周末、治后6周末交互作用的趋势不同(P<0.05);6周末治疗组SDS自评分降低,且减分率比提高了19.23%(P<0.05);治后6周末治疗组Asberg积分平均下降3.77分,对照组平均下降0.07分(P<0.05).结论 针刺疗法能提高SSRIs类药物抗抑郁效应,降低其不良反应.

  • 慢性乙肝患者伴发的情绪障碍及其治疗

    作者:许善战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伴发情绪障碍的情况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本院146例CHB患者和107例一般人群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作比较;另根据结果将38例伴有情绪障碍的CHB患者予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丁(赛乐特)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量表评分比较.结果 CHB患者中伴情绪障碍的患者人数比例大于一般人群(P<0.001);治疗组患者经过8周的赛乐特治疗后,前后评分对比,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P<0.001).结论 CHB中有较多患者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赛乐特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症状.

  • 神经性厌食症的药物治疗

    作者:黄悦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患病率、死亡率较高,后果严重的精神疾患.AN患者极度关注体重与体形,使用不健康的方法减低体重并将其维持在低于正常的水平,常同时伴有内分泌紊乱,病程迁延反复,甚至在康复后留下不可逆后遗症.

  • 局部脑血流灌注评价抑郁症患者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娟;刘保平;阮翘;毛荣虎;蒋大治

    目的 观察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局部大脑皮质血流灌注(rCBF)特点,以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未经治疗的按CCMD-2-R诊断标准诊断,汉密尔顿(HAMD-24)抑郁量表评分≥20分的抑郁症患者20例,行脑99m锝-双半胱乙酯(99Tcm-ECD)显像并与19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显像后抑郁症患者接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14例有效者于治疗后4周、10周再次行脑血流灌注显像.采用大脑皮质各区域与小脑皮质的放射性比值对局部脑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对抑郁症患者与对照组的局部脑血流以及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血流灌注减低区主要表现在前额叶(80%)、扣带回(65%)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颞叶、枕叶、及右顶叶血流灌注亦减低(P<0.05).②治疗后有效者减低区血流灌注有改善,但局部脑血流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周后扣带回、右颞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抑郁症患者前额叶、扣带回血流灌注减低.②治疗后有效的抑郁症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脑血流灌注明显改善.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赖瑞敏;曹立颖;乔丽娜;胡东平;周永宁

    目的:系统评价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找SSRI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5项试验,共300例患者.治疗使用的药物包括氟西汀、西酞普兰、帕罗西汀.RCT表明,SSRI改善IBS总体症状缓解率无统计学意义[RR=2.09,95%CI=(0.97,4.47),P<0.05];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R=1.38,95%CI=(0.68,2.82),P>0.05].结论:SSRI对缓解IBS患者的总体症状与安慰剂相比未见明显疗效差别,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与胃肠道损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宗丹;张振玉;钱方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全世界常见的处方药之一,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抑郁症治疗,与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药效相当,但比TCAs安全且耐受性好.然而,随着SSRIs使用人群的增加.一些病例报道和流行病学研究开始报道SSRJs治疗后出现胃肠道出血并发症.本文就SSRIs的临床应用与胃肠道出血的相关性及其展望进行探讨与综述.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石晓燕;张云强;江映红;崔佳;邱骞

    我们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百忧解)或帕乐西汀(赛乐特)治疗急性卒中病人,观察其对卒中后偏瘫、抑郁情绪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恢复的影响.

  • 北京地区30家社区医院2010-2012年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马昭朝;田德蔷;高颖昌;赵志刚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30家社区医院2010-2012年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使用情况。方法对参与“北京社区医院药物利用与评价研究课题”的30家社区医院2010-2012年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参与研究的30家社区医院2010-2012年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每年用量和金额逐年增大。按用量及百分比排序分别为:帕罗西汀(44.84%)、西酞普兰(32.4%)、氟西汀(11.60%)、舍曲林(10.9%)及氟伏沙明(0.1%)。共涉及生产厂家29家,其中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和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所占全部市场消费金额大,分别为42.40%和14.25%。结论本研究中北京社区医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每年用量和花费金额逐年增大。使用药品以帕罗西汀、西酞普兰为主,外资药品生产企业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小胶质细胞不同活化途径的影响

    作者:苏凡;易宏伟;张志珺

    目的 探讨SSRIs氟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于小胶质细胞不同活化途径的影响.方法 新生2 dSD大鼠脑组织经洗涤、分离、消化、过筛网、离心等处理,获得原代小胶质细胞.将BV2细胞系组和原代细胞组进一步分亚组如下:空白对照组、M1型模型组、M2型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干预24h后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印迹法测定相关炎症指标表达水平.结果 (1)M1型活化:RT-PCR示氟西汀可显著降低脂多糖联合干扰素-γ(LPS+INF-γ)诱导的BV2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表达(均P<0.05).氟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均可显著抑制LPS+ INF-γ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IL-6(均P<0.01)、TNF-a(P =0.018、0.029)和iNOS(均P=0.005)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示氟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抑制LPS+ INF-γ诱导的BV2细胞Iba-1 (P <0.01、P=0.002)、CD86(均P<0.01)蛋白表达.氟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均可显著抑制LPS+ INF-γ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CD86表达(均P<0.01).ELISA示氟西汀可显著抑制LPS+ INF-γ诱导的BV2细胞TNF-a(P=0.003)和IL-1 β(P=0.002)分泌.氟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抑制LPS+ INF-γ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IL-1β分泌(均P<0.01).原代小胶质细胞各组间TNF-a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627,P=0.053),进一步组间比较示与模型组[(11.6±1.1)g/L]相比,艾司西酞普兰组[(20.2±1.9) g/L]TNF-a表达增高(P=0.012).(2)M2型活化:RT-PCR示氟西汀可显著提高IL-4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IL-10 mRNA表达(P=0.036).免疫印迹法示氟西汀可显著提高IL-4诱导的BV2细胞(P=0.016)和原代小胶质细胞(P<0.01)CD206表达.ELISA示氟西汀可显著提高IL-4诱导的BV2细胞(P=0.044)和原代小胶质细胞(P<0.01)IL-10分泌.结论 氟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可通过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这可能是SSRI类抗抑郁剂发挥抗抑郁作用机制之一.

  • 团体归因治疗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纯;张宁;张亚林;张婕;杨华

    目的 比较团体归因治疗(attributional retraining group therapy,ARGT)和SSRIs药物治疗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疗效和"优势靶症状".方法 采用ARGT与SSRIs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根据随机化区组方法将存在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门诊患者分为ARGT组(n=63)或SSRIs组(n=66).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和HAMA在基线和治疗2、4、6、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症状评估.基线和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采用SPSS 15.0选择约束大似然法对HAMD24、HAMA 5个时间点的得分进行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的建立.结果 ARGT组54例患者和SSRIs组55例患者完成了研究.2组患者治疗8周后抑郁、焦虑症状均明显改善,且效应值较大(d>0.8).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共5个时间点的HAMD24、HAMA总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52,P=0.104;F=0.384,P=0.536).两种治疗对HAMD24和HAMA不同因子所测量的症状得分的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ARGT组的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因子得分低于SSRIs组(F=6.932、14.155、7.594,均P<0.01),SSRIs组的日夜变化因子得分低于ARGT组(0.138与0.299;F=27.986,P<0.01);ARGT组的抑郁症状(0.885与0.981;F=4.869,P<0.05)、会谈表现因子得分低于SSRIs组(0.685与0.805;F=8.001,P<0.01),SSRIs组的焦虑体验因子得分低于ARGT组(0.940与1.129;F=18.075,P<0.01).结论 ARGT与SSRIs药物治疗抑郁、焦虑症状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具有不同的"优势靶症状",ARGT为认知、迟缓、绝望感、抑郁症状、会谈表现,SSRIs为日夜变化、焦虑体验.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撤药综合征42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继伟;彭海艮

    目的:探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撤药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调查42例SSRI撤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及处理.结果:42例撤药综合征以头晕、恶心、呕吐、头痛、感觉异常、心情低落、失眠、焦虑、激越等症状为主.撤药症状发生于停药后的1~5 d,持续1~7 d.42例中应用帕罗西汀27例,舍曲林6例,西酞普兰6例,氟西汀3例.诱发因素:自行突然停药30例,漏服6例,减药4例,换药2例.结论:骤停SSRI可引起撤药综合征,以帕罗西汀较易发生,应引起临床上重视.缓慢减量或使用半衰期较长的SSRI可预防撤药综合征的发生.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安全性研究概述

    作者:罗玲;李庆林;刘景根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是广泛应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常用的SSRIs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及西酞普兰.SSRIs有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停药反应、性功能障碍及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等.SSRIs有可能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风险.但目前尚无定论.新研究表明,孕妇早期服用SSRIs似乎不增加胎儿先天畸形风险,但孕妇晚期服用SSRIs.可致新生儿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停药综合征.一般而言,用含SSRIs的母乳喂养是安全的,因其在乳汁中的含量很低,但长期服用对婴儿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对于老年人,SSRIs可增加骨折风险.SSRIs和某些药物联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如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羟色胺综合征;利尿荆:严重低钠血症;抗凝血药:增加出血危险;非甾体抗炎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色氨酸:5-羟色胺综征;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氟哌啶醇、马普替林:严重锥体外系反应;锂盐:锂血浓度升高,毒性增加.总之,SSRIs的不良反应虽然少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但其有自身特有的不良反应.因此,医师临床使用SSRIs应予以注意.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潮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醒;白文佩;周应芳

    围绝经期综合征尤其是潮热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但近年来发现其亦能有效地缓解围绝经期潮热的症状。本文就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潮热的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体重的影响

    作者:汤宜朗;蔡焯基

    目的:探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体重的影响.方法:复习近年的相关文献.结果:对临床上较少受重视的SSRI所致的体重增加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时程问题、增加幅度、可能的机制等.结论:SSRI引起的体重增加并不少见,应引起重视.

  • 盐酸达泊西汀治疗早泄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易培训

    早泄(PE)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达泊西汀是一个新型、作用快速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尽管达泊西汀与其他SSRIs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其口服吸收快,半衰期短,排泄快的药动学特征,使其成为适于需时服用治疗PE的药物.临床试验表明,达泊西汀能有效地延长PE患者的阴道内射精的潜伏时间(IELT),改善性功能,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与传统的SSRIs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品有可能成为今后改善PE的第一个新药.

  • 4种临床常见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5-羟色胺转运体的抑制作用比较

    作者:刘治军;赵明;陈乃宏;张建军

    目的 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通过考察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对5-HT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的抑制作用的强弱,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大鼠脑突触体和大鼠血小板SERT,通过放射配基实验,观察在SSRIs存在下SERT对[3H]5-HT的摄取变化,获得IC50值,比较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对SERT抑制作用的强弱.结果 大鼠脑组织突触体和血小板SERT体外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显示,帕罗西汀、氟西汀、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对SERT抑制作用的IC50(nmol·L-1)分别为(血小板vs突触体):(1.26 vs 1.39)、(44.7 vs 35.5)、(10.5 vs 16.2)和(6.64 vs 7.09).结论 4种SSRIs对SERT的抑制作用都很强,IC50在nmol·L-1数量级.抑制作用的强弱依次为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西汀.

  • 抗抑郁药物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刘治军;傅得兴;孙春华;迟家敏;陈乃宏

    目的 总结目前临床应用的抗抑郁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提请临床注意避免或谨慎合用.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检索源,总结和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抗抑郁药物大多数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代谢,其原型药物或/和代谢物可能具有CYP酶抑制或诱导作用,对合用的部分药物可能产生有临床意义的不良相互作用.结论 临床应该谨慎或避免这些药物合用,并且在更换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清洗期长短,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应用与评价

    作者:张石革

    目的:抑郁症是神经内科的常见和多发病,伴随着对抑郁发病机制的解译,治疗新药不断问世,本文介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展和临床应用的侧面.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作为抗抑郁药中的一支奇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展迅猛,对5-HT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标志一个新的里程的开始,从而在解除抑郁症上展现了良好的治疗前景.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