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 약물부량반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734
- 国内刊号: 11-401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本刊专门报道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其内容密切结合临床,学术性与实用性。
1-3个月
1 文稿应具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和实用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文字精练。论著类文稿一般不超过5 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病例报告类文稿一般不超过1 500字。
2 述评和论坛 一般由编辑部约请相关领域内知名专家撰写。应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评价,具有较强的学术导向性。撰写时可对某一领域内一个具体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介绍作者的经验,表明作者的观点,并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3 指南、标准、共识与规范 制定方应为学科学术代表群体,内容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有循证医药学证据支持。
4 论著 采用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四段式格式撰写。
5 前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理论根据和研究思路等。仅需提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
6 方法 描述研究设计的类型、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⑴ 研究设计:应介绍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例如临床试验设计应说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⑵对象:临床研究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及选择标准。动物实验研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合格证号)、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⑶方法:详述创新的方法及改良方法的改进之处,以备他人重复。采用他人方法,应标引参考文献,无须详细描述。⑷ 材料:药品及化学试剂必须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和单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在其通用名称后的括号内注明商品名及生产厂家。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和生产单位,无须描述工作原理。⑸以药材研究为主题的论文,应注明药材的拉丁学名、鉴定人姓名及其工作单位。⑹统计学处理:①应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和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②尽量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例如:t=3.45, χ2=4.68, F=6.79),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例如:P=0.02),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应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给出95%置信区间,以便于读者通过原始数据检验所报告的结果。③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1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④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7 结果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介绍结果无须夹叙夹议,以免与讨论内容重复。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以数据反映结果时,不能只描述导数(如百分数),应同时给出据以计算导数的绝对数。
8 讨论 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若不能导出结论,也可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可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比较,并将本研究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不必重述已在前言部分介绍过的背景资料或结果部分介绍过的详细数据。不应列入图或表。
9 报道前瞻性临床试验的论著应符合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声明(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提出的各项要求,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列出的基本要素。应提供临床试验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可由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http://www.chictr.org/cn)或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的其他一级注册机构获得。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在摘要下方。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
10 Meta分析 Meta分析需严格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有严格的选择与剔除标准,主题选择得当,方法科学严谨,检索数据库遴选全面、具有代表性,文献来源期刊也要进行适当遴选。
11 综述 应对某一领域内某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客观归纳和陈述,可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观点。应选择目前研究进展较快的主题,不宜选择发展平缓的主题。应尽量选择近5年以内的文献进行综述。行文采用第三人称。
12 病例报告 要求所报告的病例为药物正常使用所致严重的、新的不良反应,或者用药过量所致中毒反应以及用药错误引起的反应。分病历介绍和讨论两部分撰写。病历介绍部分无需段落标题,以“患者”字样开头,介绍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或入院主要原因及时间、现病史、既往史、用药详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处理以及转归等。讨论部分应对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药物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防等进行讨论。
13 会议纪要和消息 应按照新闻稿的要求撰写,需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影响因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发文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官方网站是什么?
杂志官网:http://www.cadrj.com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杂志是核心期刊,目前是科技核心期刊和CSCD期刊。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级别是什么?
杂志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目前是科技核心期刊和CSCD期刊。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审稿周期长吗?
目前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大概在3个月左右,这和文章质量有直接关系,只要质量高,对审稿周期的缩短也会有帮助。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版面费贵吗?
核心期刊的版面费大概在几千元左右,如果文章含有彩图,版面费也会增加的,具体费用也可以直接致电杂志社。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知网显示,杂志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43,综合影响因子为0.532。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不在知网上收录吗?
杂志目前被知网收录中。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安胃疡胶囊致高血压及尿游离皮质醇升高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慢性胃炎遵医嘱口服安胃疡胶囊0.4g、4次/d.用药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间断性头痛、头晕和血压升高,血压高时达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口服、1次/d,血压控制不佳.约4个月后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升高(2330 nmol/24 h).考虑为安胃疡胶囊所致,停用该药,继续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患者血压和尿游离皮质醇水平于停用安胃疡胶囊第4天开始降低,第9天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患者血压和尿游离皮质醇水平未见异常.
-
托吡酯致男性性功能障碍2例
2例男性患者(例1,30岁;例2,54岁)分别因症状性癫痫和偏头痛服用托吡酯治疗.例1托吡酯剂量第1、2周分别为50和75 mg/d,第3周起为100 mg/d.用药6个月后复诊,患者诉用药后癫痫未再发作,但用药2周后出现记忆力减退、性欲减退和早泄,未中断用药,症状持续存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评分结果显示,IIEF-1评分为19分,IIEF-5评分为16分,诊断为性功能障碍.给予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托吡酯逐渐减量在1个月内停用.托吡酯减量2周后患者性功能障碍症状好转;停药后1个月症状消失,IIEF-1评分为28分.例2托吡酯剂量为50 mg/d,服药2周后出现性欲减退和勃起困难,IIEF-1评分为23分.因该药治疗头痛有效,患者在头痛发作时间断服用,性欲减退和勃起困难症状持续存在.
-
阿帕替尼联用长春瑞滨致晚期乳腺癌患者急性肝衰竭
1例51岁女性乳腺癌患者因出现肝脏、骨骼和淋巴结转移,给予阿帕替尼0.5g/d口服、第1~8天,长春瑞滨40 mg/d口服、第1~3天,21 d为1个疗程.用药前患者肝肾功能正常.首个疗程第6天,患者出现腹部隐痛伴黑便,给予抑酸、保护黏膜治疗未见好转.第9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移酶(ALT)8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29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520 U/L、总胆红素(TBil)43.7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5.50μmol/L,CT检查示肝脏多发低密度结节,肝内胆管增宽,胆囊壁增厚,胸、腹腔少量积液,诊断为急性肝衰竭,给予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复合辅酶、凝血酶、卡络磺钠等药物治疗.第11天,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无尿等症状,ALT 1447 U/L,AST 6060 U/L,γ-GT 386 U/L,TBil 135.60μmol/L,DBil 93.20μmol/L,家属放弃治疗.患者急性肝损伤的发生与甲磺酸阿帕替尼和长春瑞滨的应用存在明确的时间相关性,考虑为二药联用所致.
-
头孢米诺钠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1例55岁女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继发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滴注头孢米诺钠2g、2次/d.8d后腰腹部以下皮肤出现大面积瘀斑,以双下肢为著.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PT)63.0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0.12,INR 5.21,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示凝血因子Ⅱ活动度0.32、凝血因子Ⅶ为0.02、凝血因子Ⅹ为0.27.考虑为头孢米诺钠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症.立即停用头孢米诺钠并给予维生素K110 mg、1次/d肌内注射.3 d后复查,PT 11.0 s,PTA 1.12,INR 0.94,凝血因子Ⅱ活动度为0.83,凝血因子Ⅶ为0.73,凝血因子Ⅹ为0.84.
关键词: 头霉素类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
吉西他滨致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1例25岁男性患者因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接受吉西他滨1600mg(第1、8天)+多西他赛110 mg(第8天)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第3个化疗周期第1次静脉滴注吉西他滨后第7天,患者出现发热,未再继续化疗.第30天入住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拟行第4个周期化疗.入院第4天出现尿失禁,经导尿管引流出酱油色液体900 ml,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计数2.19×1012/L、血红蛋白63 g/L、血小板计数257×109/L,诊断为吉西他滨所致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经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静脉输注悬浮红细胞等治疗6d后,患者一般情况较前好转.
-
误服超剂量复方地芬诺酯致幼儿中毒性脑病
1例2岁4个月男孩误服家长放在床边的复方地芬诺酯片10~20片.误服药后约2h出现嗜睡,约3h出现口唇发绀、昏睡伴打鼾,约6h送当地医院,接受洗胃、吸氧等治疗,约9h后转上级医院.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纳洛酮解救、补液、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7d后,患儿意识好转,可自主呼吸,但四肢肌张力高,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踝阵挛阳性,间断发作性姿势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双侧小脑半球、顶枕叶、侧脑室旁、前后角旁及胼胝体多发异常信号灶.患儿被诊断为中毒性脑病、症状性癫痫.1年后电话随访,患儿重度智力发育落后.
-
头孢羟氨苄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并发急性心肌炎死亡
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右眼睑裂伤缝合术后出现发热,自行口服头孢羟氨苄片0.5g、2次/d.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但未停药.用药2周后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皮疹伴剧烈瘙痒,并出现发热(体温39℃),遂停药.但症状进行性加重,5 d后出现面部肿胀,于发病第7天入院.入院时白细胞计数25×109/L,嗜酸粒细胞0.29,嗜酸粒细胞计数7.4×109/L,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谱正常,心电图正常.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入院第4天,患者出现头晕及全身乏力,血压96/61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10次/min,心电图检查示多导联ST段抬高,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少量心包积液,实验室检查示心肌肌钙蛋白T(cTnT)1.52μg/L、肌酸激酶(CK)236 U/L、CK-MB 63 U/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9708 ng/L,诊断为药物超敏综合征并发急性心肌心包炎.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500 mg/d)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40 g/d)静脉滴注和营养心肌治疗.入院第5天,患者血压80/50 mmHg,CK 498 U/L,CK-MB 98 U/L,cTnT 5.33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55%,转入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转入CCU第3天,CK 1252 U/L,CK-MB 231 U/L,cTnT 4.57μg/L,NT-proBNP 17979 ng/L,左心室射血分数10%;第6天左心室射血分数降至5%;第9天死亡.
-
硫普罗宁致肾病综合征
1例80岁男性腰椎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服用硫普罗宁(0.2g、3次/d)保肝.用药7个月后患者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逐渐出现腹胀、尿量减少(24 h尿量约800 ml).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蛋白总量49 g/L,白蛋白18 g/L,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3720 mg(24 h尿量750 ml).停用硫普罗宁,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降压、抗凝、利尿、保肾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患者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升至25 g/L,24 h尿蛋白定量降至1296 mg(24 h尿量1500 ml);4周后尿蛋白转阴.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纳武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肺炎
1例68岁男性肺腺癌伴骨转移、肾上腺转移患者给予纳武单抗180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首次用药后第70天,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给予吸氧、抗感染治疗3 d,症状进行性加重.血气分析示I型呼吸衰竭,胸部CT示双肺毛玻璃样渗出影及网格状模糊影.考虑为纳武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合并感染,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抑制免疫反应,美罗培南、伏立康唑抗感染,辅予吸氧、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
我国67家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 初步了解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管理现状.方法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和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成立课题组,组织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成员单位本着自愿的原则对本单位用药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测评.自我测评采用《2011版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中文版)》中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10个关键元素,20个核心指标,270个测评项目.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18年8月17日,要求在2个月内完成问卷填写和提交.结果 至规定时间共有16个省级行政区的67家医院提交了调查问卷,其中三级医院61家(91.0%),二级医院6家(9.0%).67家参评医院用药安全自我测评平均总得分为58.9%(7.6% ~90.0%).67家医院均未对关键元素Ⅵ(药品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维护)进行评估,其他9个关键元素的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Ⅶ(环境因素、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模式,67.6%)、Ⅳ(药品标签、包装和命名,66.2%)、Ⅸ(患者教育,65.1%)、Ⅲ(用药医嘱及其他药品信息的传递,64.8%)、Ⅷ(员工能力与教育,64.1%)、Ⅴ(药品标准化、储存和分发,58.2%)、Ⅹ(质量流程和风险管理,54.5%)、Ⅰ(患者信息,54.4%)和Ⅱ(药品信息,52.5%).结论 首次开展的全国性医疗机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问卷调查获得了16个省级行政区67家医院的用药安全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初步反映了我国医疗机构的用药安全现状.
-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合理性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并应用苯溴马隆、别嘌醇或非布司他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关指南、专家共识及药品说明书制订了3种降尿酸药物应用合理性和基因检测合理性的评价标准.苯溴马隆用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尿酸生成过多、痛风急性发作、尿路结石或未明确尿酸排泄类型的患者为不合理;别嘌醇用于eGFR<15 ml/(min·1.73 m2)且未行透析或HLA-B*5801等位基因阳性患者为不合理.对不适于应用别嘌醇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或患者适于应用别嘌醇且基因检测结果 为阴性但未使用别嘌醇者为基因检测不合理.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201例,口服苯溴马隆、别嘌醇、非布司他者分别为57、103、41例;HLA-B*5801等位基因阳性者24例(11.9%),阴性者177例(88.1%).使用苯溴马隆、别嘌醇及非布司他的患者用药合理率分别为40.4%(23/57)、76.7%(79/103)及100%(41/41).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方法的合理应用率为50.2%(101/201),不合理应用的100例患者中34例不适于使用别嘌醇[eGFR<15 ml/(min·1.73 m2)且未行透析],66例为适于使用别嘌醇、HLA-B*5801等位基因阴性但未使用别嘌醇.结论 我院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均存在不合理现象,降尿酸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以苯溴马隆较为突出,临床医师应给予关注.
-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凝血酶冻干粉管理策略研究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 在高警示药品(HAM)凝血酶冻干粉管理策略改进中的应用.方法由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别组建凝血酶冻干粉用药风险防范策略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收集凝血酶冻干粉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根据对其严重程度、发生频度和发现指数的评分结果 ,确定风险优先级数(RPN),筛选RPN评分较高的失效模式,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范与改进策略,分析比较管理措施改进前后有关环节的情况.结果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结果显示,在信息系统、医师开具处方、药师调剂药品、护士执行医嘱和用药错误上报等环节存在37项失效模式.将RPN评分从高至低排序,筛选出15项主要失效模式,包括信息系统环节的未将凝血酶冻干粉给药途径设置为口服、无HAM标识、无易混淆药品照片库、无用药错误实时上报程序,医师开具处方环节的存在易混淆药品和开具错误处方,药师调剂药品环节未进行处方/医嘱审核、药品调配及发药时未实行双人核对、药房凝血酶冻干粉货位无HAM和易混淆药品标识、药房未将凝血酶冻干粉置特殊区域,护士执行医嘱环节的未仔细核对凝血酶冻干粉给药途径、病区护士不熟悉药品知识、给药时未实行双人核对和病区药品货位无HAM和易混淆药品标识,用药错误上报环节的不同病区间无实时用药错误信息共享体系等.制订凝血酶冻干粉管理改进措施后,2家医院均未发生凝血酶冻干粉用药错误.改进前、后药师、医师和护士对凝血酶冻干粉应有特殊标识的认知率分别为33.3%(12/36)和83.3%(30/36),对用药错误上报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77.8%(28/36)和100%(3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FMEA法可有效筛选凝血酶冻干粉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凝血酶冻干粉管理措施的改进对提高该药用药安全水平有积极作用.
-
Ⅰ期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评价
Ⅰ期临床试验是试验药物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用于观察人体对于试验药物的耐受程度并获得人体内药代动力学数据.由于临床安全数据的缺乏,给试验中不良事件(AE)因果关系的判断带来极大困难.AE因果关系评价暂无统一原则,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Hill准则.用于评估试验药物与AE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主要分为3类,即专家判断法、标准化算法和概率化法.我国AE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基本与世界卫生组织乌普萨拉监测中心评价方法一致,属于专家判断法.但是,这些评价方法比较适用于上市后药物的评价,不适用于Ⅰ期临床试验.随着我国加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Ⅰ期临床试验逐渐增多.我国应基于研究药物的代谢学和药效学特点(包括临床前研究)及受试者的临床表现,参考国际常用的Hill准则,出台相应评价指南并建立AE数据库,在保障受试者安全的前提下,做好Ⅰ期临床试验,为国内外的试验药物研究提供更有价值、更准确的信息.
-
电子处方系统安全警示研究进展
电子处方系统安全警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警示形式主要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警示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相互作用、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妊娠用药及药物过敏警示等.相对于非侵入性警示和非分级警示,设置侵入性警示和分级警示后的处方修改率明显提高;设置药物相互作用警示后的处方修改率较高,而设置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及药物过敏警示后的处方修改率较低.多数研究认为使用电子处方安全警示系统后处方错误率有所下降,影响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警示疲劳.影响安全警示接受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警示界面设置(颜色,形状等),警示的内容和药物的种类,警示严重程度是否分级,是否给出处方修改的具体建议,警示重复率的高低,以及处方者的专业水平等.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子处方系统安全警示的发展较为成熟,医院普及率较高.国内电子处方系统安全警示研究开展较晚,有待进一步加强.
-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2019年工作会议纪要
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安全用药组)2019年工作会议于2019年1月19日在杭州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张文宝副处长、INRUD中国中心组组长王育琴教授,INRUD中国中心组副组长梅丹、陈孝、夏培元、钟明康教授,专家组成员甄健存、马珂、马金昌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网络牵头单位的药剂科主任共5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
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总编辑(主任委员)联席工作扩大会议暨人民卫生出版社《药源性疾病学》编写启动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本刊)总编辑(主任委员)联席工作扩大会议暨人民卫生出版社《药源性疾病学》编写启动会于2019年1月2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刘冰副社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院长应邀出席会议.
关键词: -
立鸿鹄之志践醇良之行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值此岁序更替、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所有热爱并关心杂志成长的专家、作者、读者及各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收获希望、幸福和累累硕果!
关键词: -
《药品生产企业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试验设计、数据分析、临床应用指南(草稿)》解读
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再次更新了《药品生产企业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试验设计、数据分析、临床应用指南(草稿)》(以下简称《指南》).本文从新药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参比药物、针对临床预期合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前瞻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设计和注意事项、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注意事项、药物转运蛋白相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其他注意事项及说明书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信息的表述等方面,对《指南》进行了解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关于《头孢西丁和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联用致双硫仑反应》一文的商榷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7年第2期刊登了《头孢西丁和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联用致双硫仑反应》一文,该文报道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头孢西丁2g静脉滴注,输注结束后1. 5 h患者因咳嗽自行服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10 ml,约10 min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面部潮红、多汗,四肢乏力和皮疹,考虑发生双硫仑反应.读后获益匪浅,但亦觉得该文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提出商榷.
关键词: -
促胃肠动力药酒石酸西尼必利
促胃肠动力药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胃肠疾病的有效药物,但目前比较有效且安全的药物较少.酒石酸西尼必利(西尼必利)是2015年在我国上市的一种促胃肠动力药,属于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的FD.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西尼必利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FD和GERD疗效优于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且安全性良好.西尼必利在肝脏不仅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3A4代谢,还可通过CYP2C8代谢,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小,且西尼必利的游离血药浓度远低于西沙必利和多潘立酮,导致心脏毒性的风险较低,是治疗FD和GERD药物的新选择.
-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临床安全用药年度报告(2018)
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系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于2012年9月建立,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收到用药错误(ME)报告40873例.2018年收到全国24个省级行政区177家医院的ME报告11761例,其中A级错误55例(0.47%),B级9419例(80.09%),C级2001例(17.01%),D级179例(1.52%),E级69例(0.59%),F级33例(0.28%),G级3例(0.02%),H级2例(0.02%),I级0例;导致患者伤害的严重ME共107例(0.91%).涉及患者的ME(B~H级)共11706例,涉及的患者包括男性6668例(56.96%),女性5038例(43.04%);年龄1 d~105岁,<18岁者1365例(11.66%),≥18~<60岁5956例(50.88%),≥60岁4385例(37.46%).严重ME所涉及药品居前3位者为盐酸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甲氨蝶呤片.A级错误55例没有涉及错误引发人员和错误发生场所.B~H级错误共11706例,引发错误人员为医师者7128例(60.89%)、药师2920例(24.94%)、护士513例(4.38%)、患者及家属124例(1.06%)、其他1021例(8.72%);发生场所在门诊者4369例(37.32%)、药房3625例(30.97%)、病房2609例(22.29%)、静脉配置中心646例(5.52%)、护士站230例(1.96%)、患者家中48例(0.41%)、社区卫生服务站1例(0.01%)、其他178例(1.52%).错误内容居前3位者为药物品种、数量和用量,发现人员居前3位者为药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引发错误因素居居前3位者依次为知识缺乏、疲劳和形似音似药品.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
-
未知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文章要有亮点和一定的新颖性,虽然文章的日常稿件量很大,但是编辑老师的工作效率很高,态度也很热情,不会排斥作者查询稿件,审稿老师很负责,总之杂志很不错。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杂志的评审专家很认真,提的意见对作者帮助很大,非常有实用价值,编辑也很负责,态度很好,电话咨询时也会帮助解答,算是同类期刊中很负责的了。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专家都很负责,给的修改意见非常好,尤其是编辑老师很热,发过去的文章都会反复批阅并且和作者沟通,会很耐心的指出文章所在。
-
未知
录用情况:选择周期:杂志的处理很快,整个审稿流程都很规范,严谨,杂志的编辑很负责,电话咨询时态度很友善,非常有耐心,审稿速度很快,而且审稿专家给的意见很有水平,指出很多实质性问题。
杂志的主编对每个作者态度都很好,回信写的很谨慎,审稿专家的意见非常有针对性,对文章提升帮助很大,非常感谢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还有对我文章的肯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