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在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润哲;胡玲;李梦晴;陈宝安

    目的:转铁蛋白受体是机体介导铁代谢的重要蛋白质分子.在铁的运输、转化和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在人体不同的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均呈现过度表达,因此它已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转铁蛋白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参与各种肿瘤的治疗.本文就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在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脑转移瘤的治疗

    作者:房晓萌;姜达

    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的发展,发生脑转移瘤的概率可达到20%-40%.因此,脑转移瘤治疗方案的优化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脑转移瘤相关的临床研究,对脑转移瘤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探讨.

  • 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平;魏子白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原发灶的早期阶段以及手术和化疗后,癌细胞可进入血液、形成远处转移灶,导致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如果在转移灶形成之前能够在血液中发现循环肿瘤细胞(CTCs)则可早期发现转移倾向,同时为治疗期间监测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提供有效数据,因而,能否有效地检测出结直肠癌CTCs直接关系到预后.目前开发更加特异、敏感的CTCs分子标记物以及更加高效的CTCs检测技术,对于提高结直肠癌CTCs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结直肠癌CTCs检测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口腔鳞状细胞癌microRNA参与p53调控网络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欣;张圃;任英红;焦军全

    p53基因突变几乎是各种肿瘤致病的关键因素,microRNA参与肿瘤的发生也已经被实验证实,目前关于口腔鳞癌中p53与microRNA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p53与microRNA存在的可能调控模式及口腔鳞癌p53和microRNA功能与表达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 一种新的组学技术-肿瘤抗原组学

    作者:杨军;刘妮;李宗芳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TAA)的筛选是实现肿瘤早期诊断及生物治疗的基础与瓶颈.现有技术(SEREX、SERPA、蛋白芯片等)虽在TAA筛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并不能满足有效筛选TAA的需要.因此,建立新的筛选策略和技术平台成为筛选TAA的重要挑战.近来,为快速筛选病原体全部抗原,一种被称为抗原组(antigenome)的新型组学技术被建立起来,多种细菌的抗原组已被确定.本研究组在抗原组、肿瘤免疫组学以及其它组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肿瘤抗原组(Cancer antigenome)与肿瘤抗原组学(Cancer antigenomics)的概念.认为:肿瘤抗原组是指肿瘤细胞内全部抗原(蛋白类抗原和非蛋白类抗原)的总合;肿瘤抗原组学是主要利用免疫学、抗原表位组学、抗体组学及多系统组学相关高通量技术有效筛选肿瘤相关抗原的一门新兴学科.该技术将候选抗原的免疫学筛选作为TAA筛选的首要条件,显著提高了病原体抗原的筛选效率和特异性.肿瘤抗原组学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异种疫苗免疫技术,先将包含全部肿瘤抗原的肿瘤组织裂解物作为疫苗免疫动物,制备特异性抗体,再通过免疫分离、鉴定技术(免疫亲和层析、免疫沉淀技术、质谱技术)分离、鉴定TAA.显然,肿瘤抗原组学的提出为TAA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对于筛选、确定肝癌早期生物诊断和生物免疫治疗靶标具有一定意义.

  • TGF-β/Smad信号通路与食管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秋香;李锋;谢建新;庞丽娟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显示,在消化系统肿瘤中普遍存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现象,并与浸润转移及预后差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诱发EMT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Smads蛋白是TGF-β下游关键的信号蛋白分子,是将TGF-β信号从细胞外转导到细胞核内的关键因子.本文就食管癌上皮-间质转化与TGF-β/Smad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miR-200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锋;王占祥

    微小RNA(microRNA,miRNA)可以互补结合到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相关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上,抑制或沉默相应基因的表达,导致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活性的改变.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miR-200家族参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调节.本文就miR-200家族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

    作者:马林林;邹天宁

    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的特殊亚型,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对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现状、潜在药物靶点的研究将有助于设计更佳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治疗进展

    作者:姚孜琪;姜达

    乳腺癌是一类受激素受体调控且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不同类型乳腺癌无病生存期、复发转移率及预后均不相同.其中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预后相对较差.但却是曲妥珠单抗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较好的适应症,可极大的改善该类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药物耐药性、靶向效率低等,乳腺癌的终复发不可避免.针对曲妥珠单抗耐药以后的后续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相应的信号传导过程,及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一系列新药.

  • 年轻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房冰;王晶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约25%发生在绝经前妇女,治疗方法为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这使患者失去了生育功能.近年来,处于生育年龄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症状出现相对早、分化程度好、期别早,且大多数为性激素依赖型(Ⅰ型),预后较好.文献报道了较多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的案例,使希望未来生育的早期年轻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但在治疗过程中需选择适合人群,要个体化治疗并严密监测.现就早期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性以及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FL与白血病

    作者:王静;化罗明;郭晓楠

    FL(Flt3 ligand)为Flt3的配体,是一种与造血调控有关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其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已有体外实验证实将其作为树突状细胞(DC)的诱导剂,从而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将FL与白血病方面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FL 白血病 免疫治疗
  • 中西医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聂冬辉;霍介格;曹鹏

    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但奥沙利铂神经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如何预防和减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已引起广泛关注,中西医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但疗效尚不满意.

  • 雌激素受体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阳正晓;彭丹

    近年来,雌激素受体在部分生殖及非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现有高表达,因成骨细胞中同样发现有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拟雌激素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抗骨质疏松治疗.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多数研究认为雌激素受体有表达,且在细胞系中应用抗激素及激素刺激均有效,同时发现应用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雌激素受体调节类抗癌药物在其他肿瘤中具有化疗增敏效应.这些发现可能是对于骨肉瘤患者,尤其是对于发现有肺部转移且化疗反应差的患者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雌激素相关抗癌疗法在非骨肉瘤类的许多肿瘤研究中已有大量报道,本文主要介绍雌激素受体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 端粒、细胞周期和细胞复制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失控的复制是肿瘤的核心.端粒、细胞周期及二者的相互作用调控肿瘤的复制.研究肿瘤复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中医药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舒;华海清

    归纳和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中成药调节肝癌免疫功能分别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明中医药具有较好的调节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扶正固本达到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抑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

  • 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何烨;王科明

    作为转录产物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小鼠全cDNA文库的大规模基因测序中首次被描述.随着研究的深入,其重要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知.lncRNA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信使角色,更具有精细结构和重要的转录及信息储备功能.本文着重讨论目前对长链非编码RNA的认识以及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燕红;李静

    雌激素(estrogen,E)是卵巢产生的主要女性激素,其生理作用主要是通过与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有关雌激素受体与甲状腺癌关系是目前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发现,除靶器官外,在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也常被检测出,这表明多种癌瘤的发生与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有密切关系.但目前雌激素受体的各种功能和甲状腺癌还不完全清楚.因此,对雌激素受体亚型在甲状腺癌病变中表达意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范秀针;陈胡林;杨慧兰;刘仲荣

    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初是在着色性干皮病紫外线照射敏感性基因筛查中发现的,哺乳动物中的UVRAG与酵母菌Vps38具有同源性.作为肿瘤抑制基因,UVRAG频繁参与人类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UVRAG在细胞的自噬、凋亡和膜运输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研究发现UVRAG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器官反转阶段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UVRAG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乳腺癌组织内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孙平;刘艳翠;金连锦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和淋巴管密度(LVD)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VEGFR-3的表达并计数LVD,分析其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学分级、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内VEGFR-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学分级、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癌旁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内VEGFR-3的表达与LVD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 ROC曲线评价CEA、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娜;李洪臣;么建立;郝殿晋;王术艺;赵运胜

    目的:应用ROC曲线评价CEA、CYFRA21-1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良性肺病组、正常对照组血清CEA、CYFRA21-1表达水平.应用ROC曲线对各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的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4.11%,明显高于单项检测.CEA、CYFRA21-1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878.结论:CEA、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二者联合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 27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潘雪峰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7例患者中混合型病理类型占22.2%(6/27),全组除3例患者仅接受单纯化疗外,其余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或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27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14.1个月(4.6-37.2个月),1年、2年及3年总生存率为65.3%、33.8%和9.7%.单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可能起源于食管黏膜的多潜能干细胞,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提高疗效.

  • 血清三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树强;赵朝华;廖和和;金磊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癌相关抗原(SCC-Ag)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1例肺癌患者(肺癌组)、4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对照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3种肿瘤标志物.结果:肺癌患者血清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CEA敏感性为47.78%,特异性为90.11%;NSE敏感性为46.41%,特异性为91.01%;SCC-Ag敏感性为45.89%,特异性为94.98%;3项联合检测敏感性高达95.21%,特异性为82.12%.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CEA、NSE、SCC-Ag可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王巍;董立平;张宁;赵成海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 Fok Ⅰ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以“维生素D受体”、“乳腺癌”、“Fok Ⅰ位点”和“基因多态性”为主题词,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全文(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CBM)、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有关VDR Fok Ⅰ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随机对照文献.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 5.0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有12篇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本研究,累计样本量为20833例,其中病例组8991例,对照组118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VDR Fok Ⅰ位点基因型FF[OR=1.07,95% CI(0.93,1.22),P=0.36]和基因型Ff/FF[OR=1.07,95% CI(0.94,1.21),P=0.30]不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无关,基因型FF和基因型Ff/FF对其没有保护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中EphA2、NET-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邵伟伟;兰建云;宋曙;邹琳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phA2、NET-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NSCLC及1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EphA2、NET-1的表达.结果:EphA2、NET-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80.00%、85.oo%)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20.00%、30.00%).EphA2、NET-1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差异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无关(P>0.05),但与NSCLC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EphA2、NET-1在NSCLC中的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的转化、增殖、迁移,可作为临床判定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 三阴性乳腺癌中DJ-1和HSP2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森;刘文超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DJ-1和HSP2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TNBC石蜡组织标本185例和正常乳腺石蜡组织标本1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J-1和HSP27蛋白在TNBC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TNB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185例TNBC组织中有137例呈DJ-1阳性表达,表达率为74.1%;有125例呈HSP27阳性表达,表达率为67.6%.1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6例DJ-1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5.0%,而25例呈HSP27阳性表达,表达率为20.8%.TNBC组织中DJ-1和HSP2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DJ-1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TNM分期、脉管癌栓密切相关(P<0.05),HSP27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密切相关(P<0.05).185例TNBC组织中,DJ-1和HSP27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TNBC组织中存在DJ-1和HSP27的高表达,DJ-1对TNBC患者的恶性增殖、淋巴结转移、侵袭性强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HSP27对TNBC患者的肿瘤细胞恶性分化程度有重要影响,且两者间存在协同作用.

  • 生物修补膜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邵中夫;张金野;陈永东;徐岗;王建

    目的:探讨生物材料ThormalGEN胸普外科修补膜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48例胸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3).实验组用胸普外科修补膜进行食管胃吻合口覆盖、包埋及加固,对照组不使用胸普外科修补膜进行包埋.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1、6个月的重建效果、急慢性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胸腔引流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均未出现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 青年乳腺癌保乳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康华峰;代志军;马小斌;包兴;林帅;刘小旭;王西京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及其与非青年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保乳手术病例,依据诊断时年龄将绝经前患者分为青年组(≤35岁)和对照组(>35岁),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年龄对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本相同.青年组51例患者,中位随访77月(26-127月),局部复发率为3.9%(2/51),远处转移发生率为17.6% (9/51),生存率为88.2%(45/51).对照组110例患者,中位随访79月(26-130月),局部复发率为3.6% (4/110),远处转移发生率为13.6% (15/110),生存率为91.8% (101/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分期下,青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及生存率并不明显高于非青年组.

  • 晚期NSCLC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的再次治疗(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管莎;章必成;赵杰;饶智国;高建飞

    目的:对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的晚期NSCLC患者再次使用吉非替尼治疗,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复习1例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的晚期NSCLC患者再次使用吉非替尼治疗及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该患者首次使用吉非替尼约8月后耐药,停药5月后再次使用吉非替尼,1月后复查肺部CT提示肺部病灶明显缩小,2个月后再次失效,终总生存期达21月,使用吉非替尼期间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曾使用吉非替尼有效的晚期NSCLC患者,再次使用吉非替尼仍有可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

  • 体部伽玛刀同步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明明;陈光伟;苏加利;李学文;孙正良;刘利民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同步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6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入临床研究.采用体部伽玛刀同步辅助化疗治疗的方案,伽玛刀治疗,单次剂量3-5Gy/次,治疗次数:8-13次,1次/日,5次/周,化疗采用PD方案,伽玛刀治疗第1天开始.结果:60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三个月完全缓解(CR)为28.3%,部分缓解(PR) 60%,总有效率(CR+ PR) 88.3%,1年生存率(OS) 56.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采用体部伽玛刀同步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散发性乳腺癌中MTA1表达与ERα甲基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亚楠;郭阿垚;毛晓韵;陈浩;刘崇;金锋

    目的: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组化研究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MTA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甲基化PCR研究102例散发性乳腺癌ERα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研究其MT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α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7.3%,乳腺癌组织中MTA1表达率为29.4%,高于其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MTA1表达和ERα启动子甲基化均与乳腺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且乳腺癌中ERα启动子甲基化与MTA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MTA1表达升高密切相关,其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易瑞沙用于肺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与化疗失败后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璐;刘迪杰;王士勇;于环;何英;张哲;杜微丽;张晖;武秀艳

    目的:比较易瑞沙作为肺腺癌一线治疗方案和化疗进展后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易瑞沙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收集病理明确诊断的肺腺癌病例53例,其中既往未接受化疗患者30例,既往接受以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患者23例.易瑞沙用法250mg/日,顿服.服药即开始随访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定期复查,评价疗效.持续观察30天,如果没有症状改善而疾病进展则再服用10天,仍无效停药;疾病控制则持续服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易瑞沙起效时间从2天到30天不等,平均7.7天.53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多为Ⅰ-Ⅱ级,以痤疮样皮疹、腹泻、皮肤干燥、脱屑为常见;发现1例间质性肺纤维化.53例患者CR 3.77%,PR 50.94%,SD 28.30%,DCR 83.0%,中位有效时间7.5个月.其中,一线治疗组CR 3.33%,PR 63.33%,SD 26.67%,DCR 93.3%,化疗失败组CR 4.35%,PR 34.78%,SD 30.43%,DCR 69.6%,两组疾病控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5).疾病控制率在女性为96%,男性为71.4%,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44),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易瑞沙治疗肺腺癌安全有效,患者不良反应耐受性及依从性好.化疗不影响易瑞沙的疗效.女性肺腺癌比男性肺腺癌患者接受易瑞沙治疗获益更多.

  •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NSCLC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曹振东;周贤梅;王谦;刘会平;何海浪;赵阳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系统评价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运用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提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在近期疗效、Kamofsky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化疗.近期有效率比较OR值为1.77,95% CI为1.21-2.59;Karnofsky评分改善率比较OR值为1.95,95% CI为1.09-3.50.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时,Ⅱ度和Ⅱ度以上贫血及肖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单用化疗低,但白细胞降低未见差异.贫血比较OR值为0.56,95% CI为0.34-0.94.消化道反应比较OR值为0.54,95% CI为0.31-0.93.白细胞下降比较OR值为0.74,95% CI为0.46-1.20.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取得较单纯化疗更好的效果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低,存在发生偏倚的可能性,需更多设计合理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 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高仁里;张丹;叶慧英;游庆华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状态与乳腺癌临床病理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5例乳腺癌中A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肿瘤<2cm者AR阳性率较高(90%),与肿瘤>5c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但与2-5cm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0).组织学分级1级者阳性表达率高(91.3%),与组织学分级2级及3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275,P=0.0104),与淋巴转移无统计学差异.临床TNM分期Ⅰ、Ⅱ期病例与临床Ⅲ、Ⅳ期病例A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AR受体高表达类型的乳腺癌可能有较低的侵袭性及较好的预后.

  • 埃克替尼提高胃癌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敏感性

    作者:徐玲;张晔;曲秀娟;刘云鹏;李馨;李贺明;侯科佐

    目的:胃癌细胞大多对TRAIL(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不敏感.本研究为探讨胃癌细胞对TRAIL耐药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胃癌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TRAIL(100ng/ml)作用MGC803和SGC7901细胞20小时,TRAIL诱导少量细胞凋亡,同时检测到EGFR和下游Akt、ERK的活化.用新型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克替尼(10μmol/L)预处理MGC803和SGC7901细胞2小时,之后加用TRAIL,结果抑制了TRAIL引起的EGFR和下游Akt、ERK的磷酸化,并终提高了MGC803和SGC7901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结论:埃克替尼通过抑制EGFR通路从而增强了TRAIL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 miR-17-5p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作者:齐漫龙;赵彦艳;费翔

    目的:探讨miR-17-5p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eal-time qRT-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方法检测miR-17-5p在膀胱癌5637、T24、SW780细胞系中的表达.化学合成anti-miR-17-5p抑制剂,瞬时转染T24细胞.应用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24细胞低表达miR-17-5p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7-5p在3种膀胱癌细胞系中均具有高表达特性,体外抑制T24细胞miR-17-5p表达能降低其增殖活力和抗凋亡能力.结论:miR-17-5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7-5p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膀胱癌发生发展.

  • 钙调神经磷酸酶Aα对不同骨转移潜能小细胞肺癌细胞株黏附作用的影响

    作者:周菁;庞海林;张峰;马宁强;刘佳钰;刘冬;张贺龙

    目的:探讨CnAα在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对骨基质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构建CnAα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小细胞肺癌细胞SBC-3和SBC-5细胞株;利用骨条技术对构建好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的骨黏附能力强弱进行对比.结果:高骨转移潜能SBC-5细胞对骨组织的黏附能力强于非骨转移SBC-3细胞;上调CnAα的SBC-3细胞的黏附能力强于其亲本细胞SBC-3,而下调CnAα的SBC-5细胞的黏附能力低于其亲本SBC-5细胞.结论:CnAα可能是通过提高小细胞肺癌细胞对骨组织的黏附能力来促进肺癌骨转移.

  • Smad3 siRNA对树突状细胞疫苗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

    作者:马楠;祁馨卉;崔慧霞;李妍;刘云鹏;姜又红

    目的:研究在通过siRNA(small interference,RNA)干扰技术沉默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tritic cells,DC)的Smad3,阻断TGF-β1/Smad3传导通路,并在外源性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作用下对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影响.方法:针对设计Smad3特异性siRNA利用RNAIMAX转入DC细胞并用Westen-blot法检测Smad3的沉默效果.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m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hmlL-4),刺激DC成熟.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提取乳腺癌细胞MCF-7的全抗原.实验分组: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 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流式检测各组DC成熟表型的变化,ELISA检测各组DC上清IL-12的水平,CCK-8法检测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结果: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表面成熟标志CD80、CD83、CD86、HLA-DR(P <0.05)及IL-12分泌水平(P<0.05)明显高于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Negtive siRNA-Smad3-冻融抗原(Ag)-DC组.且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较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 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沉默DC的Smad3的方法,阻断TGF-β/Smad3传导通路,能逆转TGF-β1对DC分化发育和递呈乳腺癌相关抗原的作用.

  •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AG1478对肺癌细胞中FOXO3a分子的上调及核转位

    作者:公小迪;王美玲;王炯轶;袁海花;郭跃辉;时婧;姜斌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AG1478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SCLC)中叉头转录因子O3a (FOXO3a)表达及其在细胞核质分布的调控及分子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AG1478及EGFR下游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U0126、AG490作用后A549细胞中FOXO3a的表达及其在细胞核质分布情况.瞬时转染AKT、FOXO3a小干扰RNA(siRNA),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AG1478呈时间依赖性诱导FOXO3a表达上调并促进其核转位.与U0126、AG490相比,PI3 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呈时间依赖性抑制p-FOXO3a的表达,促进其核转位;沉默AKT后,p-AKT及p-FOXO3a分子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AG1478可能通过PI3 K/AKT信号通路上调FOXO3a的表达并促进其核转位,进而下调FOXM1及下游增殖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提示FOXO3a为肺癌治疗及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

  • miR-152影响NK细胞对JEG-3细胞的杀伤效应

    作者:朱晓明;韩涛;王华;王鑫;刘成娟;师增增;黄剑磊

    目的:研究miR-152分子对NK细胞杀伤JEG-3细胞效应的影响.方法:在滋养细胞肿瘤细胞系JEG-3细胞中分别转染pre-miR-152(实验组),Cy3标记的pre-miRNA-control(阴性对照),空白对照(NC)为未转染的JEG-3细胞.转染48h进行NK细胞的细胞毒测定,观察各组NK细胞对JEG-3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K细胞对JEG-3细胞的平均杀伤率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效靶比的增高,杀伤率也增大.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NK细胞杀伤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iR-152可以提高NK细胞对滋养细胞的杀伤作用.

  • 肿瘤相关蛋白质S100A6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与预测

    作者:南岩东;常蕊静;穆德广;潘蕾;张宵汉;车鑫;金发光;杨拴盈

    目的:分析S100A6蛋白分子结构和功能,预测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生物信息学工具,查询国际通用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S100A6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域功能域、酶切位点、转录后修饰、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域、分子功能、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S100A6蛋白为酸性、小分子、稳定性蛋白质、亲水性评估-0.289;该蛋白的二级结构显示为非球状蛋白质,存在两个结构域及两个钙结合区域,没有跨膜区域;该蛋白为非信号肽类型的分泌蛋白,有16个酶切位点,亚细胞定位于核膜、胞质和细胞膜;有10个蛋白质与S100A6蛋白质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存在3个磷酸化位点、可能存在2个赖氨酸糖化作用位点、可能存在乙酰化作用,没有糖基化位点.该蛋白质的功能区域存在4个自然突变位点.该蛋白存在钙传感器、介导细胞内钙信号释放,并与其它蛋白相互作用,间接的重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及在细胞能动性上发挥作用,S100A6蛋白可能调控细胞周期及细胞分化,同时可能刺激Ca2+依赖的胰岛素释放,刺激催乳素分泌及胞外分泌.结论:S100A6蛋白是钙周期蛋白,很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诱导细胞分化及信号转导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 miR-155抑制物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开亮;任坤;张迎龙;闫康;赵广义;马保安

    目的:观察miR-155抑制物对于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miR-155抑制物在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分别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实验组转染miR-155抑制物(hsa-miR-155 inhibitors)抑制其细胞内miR-155活性,阴性对照组转染抑制物阴性对照核苷酸序列(microRNA inhibitor N.C),正常细胞对照组不做转染.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实验测定3组细胞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96小时的吸光度(OD)值,并绘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与凋亡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两个对照组细胞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细胞增殖速度则明显减慢.两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未见明显差异,而实验组细胞凋亡率(8.5±0.4)%与阴性对照组凋亡率(1.2±0.3)%、空白对照组凋亡率(1.1±0.2)%相比则明显增高(P<O.O1).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与此同时G2/M期与S期细胞比例则显著减少(P<0.01).结论:miR-155抑制物可通过抑制成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细胞内miR-155的活性,显著抑制其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G0/G1期阻滞.miR-155可能会成为骨肉瘤诊治的新靶点.

  • EB病毒BHRF1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作者:孙静;孙强明;李建芳;李彦涵;乌美妮;廖芸;王晶晶;胡云章

    目的:构建并制备能够有效表达EB病毒BHRF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BHRF1表达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KMB17)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B95-8细胞扩增EBV BHRF1基因,克隆至pWPI GW慢病毒载体上,与pVSVG及pSPAX质粒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包装出重组慢病毒.将纯化后的重组慢病毒直接感染293T和KMB17细胞,荧光显微镜、实时定量RT-PCR、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BHRF1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BHRF1表达对凋亡诱导剂或无血清培养诱发KMB1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重组慢病毒介导BHRF1在293T和KMB17细胞内获得表达,能有效地抑制KMB17细胞的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BHRF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

  • 水飞蓟宾抑制人乳头状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芸;李少一;商雪莹;吕男男;单忠艳;滕卫平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Silibinin,SB)在体外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水飞蓟宾对TPC-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检测发现,水飞蓟宾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PC-1细胞株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G0/G1期阻滞,并伴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DK2和CDK6的表达水平降低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升高.结论:水飞蓟宾具有抑制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 β-catenin在小鼠化学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唐超莉;匡志鹏;杨帆

    目的:检测β-catenin在化学诱导C57 BL/6J小鼠肝癌过程中各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化学法[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rtosamine,DEN)/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乙醇]诱发50只C57 BL/6J雄性小鼠肝癌,对照组为45只正常C57BL/6J雄性小鼠.观察小鼠成瘤情况和生长状态,对每2周定期处死小鼠获得的组织标本分别进行病理学切片观察,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化学诱导20周后,成功诱发小鼠肝癌.荧光实时定量PCR第4周起小鼠肝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诱癌时间的增加,β-catenin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第18和20周时诱癌组β-catenin的表达明显高于前一诱癌组(P<0.05).蛋白印记法及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诱癌组第4周起至第14周细胞核内β-catenin有表达,细胞质内的表达也较正常对照组多,细胞膜表达减弱,这期间诱癌组间细胞核和细胞浆内β-catenin表达无明显差异.第16周可发现细胞浆内的β-catenin蛋白表达较之前时间组降低,第20周降至低.而第18周和第20周细胞核的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前面时间段,第20周多.细胞膜无表达.结论:随着肝癌演变,细胞浆内的β-catenin蛋白有可能向细胞核内移位,致使细胞核内β-catenin蛋白更进一步累积,激活一系列靶基因,导致肝癌形成.β-catenin蛋白在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分布在正常肝脏组织、肝硬化、肝癌这一过程中均小相同,表明β-catenin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Toll样受体7,9与人细小病毒B19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作者:张月华;王璐;朱瑾;范林妮;张微晨;刘一雄;王哲;阎庆国;郭英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人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B19)抗原与TLR7,9(Toll-like receptor7,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单纯桥本甲状腺炎及20例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B19抗原及TLR7和TLR9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收集3例新鲜HT组织做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B19抗原和TLR7,B19抗原和TLR9的共定位关系.另外,用免疫共沉淀检测3例新鲜标本中B19抗原和TLR9的相互作用.结果:B19抗原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49%(33/41);TLR9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 (34/41);正常甲状腺组两者均阴性,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B19抗原的阳性表达与TLR9的阳性表达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0.594,P=0.001).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B19抗原和TLR9蛋白明确共定位于桥本甲状腺炎嗜酸性变的滤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免疫共沉淀结果进一步显示B19抗原与TLR9存在相互作用.TLR7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嗜酸性变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正常甲状腺组织表达均阴性.结论:TLR9通过识别B19抗原在HT的发病中起作用,TLR9很可能是B19病毒感染的识别受体.

  • 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化观察与临床病理意义的研究

    作者:林海峰;徐国森;佟丹丹;耿敬姝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CD117、CD34、Desmin、DOG-1、S-100、SM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D117、CD34、DOG-1、S-100、SM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生长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相、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结果:62例GIST中极低度危险度13例,低度危险度17例,中度危险度13例,高度危险度19例.62例GIST中CD117阳性(93.55%,58/62),CD34阳性(82.26%,51/62),DOG-1阳性(90.32%,56/62),Desmin阳性(3.23%,2/62),SMA阳性(41.93%,26/62),S-100阳性(19.35%,12/62).CD3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以及危险度有关.与DOG-1+/CD117+相比,另外两组(DOG-1 +/CD34+,CD117+/CD34+)的共同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在GIST中,与DOG-1相比,CD117在GISTs的阳性率表达中,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CD34则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OG-1作为GIST的标志物,在诊断GIST方面,与CD117同样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CD117、CD34及DOG-1这三个指标对于GISTs的正确诊断以及之后的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有着指导意义.

  • 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国政;廖子君;邱发凯;李超伟;李小龙;张文娟;徐鲜艳

    目的:观察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先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化疗药物主要为2药联合(表阿霉素+顺铂,或吉西他滨+顺铂、氟尿嘧啶+顺铂),栓塞剂主要使用超液化碘油(根据肿瘤大小及血供、肝功能情况确定剂量,一般5-15ml)、明胶海绵.对于碘油沉积良好者,每月1次TACE,连用2-3次后,对残留病灶进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功率50-60W,每一病灶治疗时间10-20min).对于乏血供而碘油沉积差者,第一次TACE 2周后即进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功率与时间同前).完成治疗后1月通过强化CT、MR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判断病灶栓塞、消融程度,观察临床症状、AFP及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变化情况,其后进行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价.随访时间为后1例治疗结束后3年.结果:45例原发性肝癌中,富血供而行TACE者34例,CR O例,PR70.6% (24/34),SD 17.6% (6/34),PD 11.8% (4/34),临床获益效率88.2%.乏血供病灶及富血供行TACE后残留病灶共62个,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后,完全坏死者48个(77.4%)、不完全坏死者5个(8.1%)、部分坏死者9个(14.5%).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前,有11例AFP> 400μg/L,术后1月复查降至正常者7例,较前明显下降者2例,无变化者2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62.2%、37.8%.与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以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为Ⅱ-Ⅲ度.与栓塞及微波消融治疗相关的反应主要有局部疼痛(NRS评分4-6分)、发热(轻-中度).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完全缓解.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死亡发生.结论:在影像引导下的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的优势,是原发性肝癌有效的综合微创治疗方法之一.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与FOLFOX4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邵华;孙威;李岩;王强

    目的:对比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进展期胃癌病人65例,按收治的时间顺序交叉分入FOLFOX4组(A组)或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组(B组),两方案均至少连用3周期评价疗效.A组:OXA 85mg/m2,静滴2h,第1天;每天LV 200mg/m2,静滴2h,第1、2天;每天5-FU 400mg/m2,静推,然后600mg/m2,22h静脉维持,第1、2天;2周重复,14天为1个周期.B组:OXA 130mg/m2,静滴2h,第1天;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连用14天,间隔7天,3周重复,21天为1个周期.结果:研究对象共65例.A组31例,总有效率(CR+ PR)为32.3%,其中初治患者总有效率为40.0%;复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25.0%.B组34例,总有效率为58.8%,其中初治患者总有效率为68.8%;复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案毒副反应主要是轻度血液学毒性和消化系统反应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中,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64.5% vs29.4%,P=0.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FOLFOX4方案均为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的方案,毒副反应均可耐受.但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有效率更高,消化道毒副反应更小,应用更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有望成为晚期胃癌患者的首选化疗方案.

  • 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逢生;李宝兴;刘文泓;罗波;杜红兵;易翔;王绪江

    目的: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结果为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睾丸间质细胞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肿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仍依赖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然而对于青春期前患者、双侧辜丸间质细胞瘤等患者,特别是病理检查确诊是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可以施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行肿瘤剜除术前应常规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

    作者:雷雅莉;郭熙锋;王丽萍;王莹;朱浪潮;刘丽平

    目的:系统评价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12月20日,同时辅助其它检索,纳入RFA联合TACE治疗HCC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临床对照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TACE相比,TACE联合RFA能提高HCC治疗的有效率(RR=1.21,95% CI:1.13-1.31,P<0.001)和肿瘤完全坏死率(RR=1.95,95% CI:1.22-3.10,P=0.005),提高AFP转阴率(RR =2.13,95% CI:1.04-4.38,P=0.04)及患者1年(RR =1.38,95% CI:1.18-1.60,P <0.0001)、2年(RR=1.66,95%CI:1.39-1.99,P<0.00001)、3年(RR =2.11,95% CI:1.57-2.84,P<0.00001)生存率,降低癌症复发率(RR =0.55,95% CI:0.33-0.91,P=0.02).结论:TACE联合RFA可提高HCC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青年人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赵胜;薛斌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10年收治、行手术治疗的27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0岁为界限,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和非青年组(年龄>40岁).结果: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7cm的比例占73.5%(205/27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79.6%(222/279),细胞分化多呈高分化(33.3%,93/279)和中分化(43.0%,120/279),肝转移比率为10.0% (28/279),手术方式以根治术为主,占85.7% (239/279).青年组患者直肠癌比率为15.1% (42/279),青年组患者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比例、细胞低分化比例、Dukes D分期比例、淋巴结转移比例、肝转移比例及姑息切除手术和单纯结肠造瘘,均显著高于非青年组(P<0.01).青年组患者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7cm的比例为81.0%(34/42),高于非青年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青年直肠癌患者具有直肠癌组织低分化、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就诊时分期偏晚、根治手术比例较低等临床病理特征.

  • 钙网蛋白在不同病理分型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徐志峰;王剑平;蔡绍环;王星;周长邵;林雨东;刘奇才;陈立萍;王明元

    目的:研究钙网蛋白(CRT)在不同病理分型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大肠癌患者150例,按照病理分型分为4组: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黏液腺癌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CRT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CRT含量远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癌患者CRT含量也不完全相同.高、中分化腺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但与低分化腺癌组及黏液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低分化腺癌组及黏液腺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大肠癌细胞存在CRT的过度表达,且CRT表达水平能够评估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 薏苡仁甘油三酯对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耐受性的影响

    作者:舒忠琴;沈伟生;于波;邓立春;奚蕾;张瑶;顾小伟;夏林云

    目的:探讨薏苡仁甘油三酯注射液对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局部不可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放疗靶区剂量为45-50Gy/(25次·5周).吉西他滨800mg/m2,静滴,第1、8、15天,28天为1周期,共2周期.治疗组同时加用薏苡仁甘油三酯注射液(100ml/d),静滴,连用21天,28天为1疗程,共2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放疗中断时间分别为(1.52±0.48)天和(3.42±1.02)天(P=o.ooo).化疗完成率分别为56.5%和25.0%(P=0.028).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2.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1%(P=0.037).两组1、2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6个月,较对照组的12.4个月和5.2个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40).结论: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薏苡仁甘油三酯注射液可提高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耐受性,疗效更好.

  • 肾癌中TCF21与KISS-1的表达及调控关系

    作者:张辉;郭艳;尚超;宋永胜

    目的:探讨TCF21与KISS-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实时PCR检测原发未转移肾癌和原发伴转移肾癌组织中TCF21和KISS-1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Caki-1细胞中TCF2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CF21和KIS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原发未转移肾癌相比,原发伴转移肾癌组织中TCF21和KISS-1的表达均显著下调,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转染后TCF21和KISS-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TCF21和KISS-1与肾癌的侵袭转移相关,TCF21在肾癌细胞中能够正性调节KISS-1的表达.

    关键词: 肾癌 转移 TCF21 Kiss-1
  • 联合肝叶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RO级根治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盖晓红;郑鑫;高建民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单个医学中心5年期间所实施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病例资料,确定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3-2007年实施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因素.结果:25例(24.5%)患者入院时丧失接受根治性手术机会,仅行PTBD减黄治疗.77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67例(87.0%)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其中51例(76.1%)患者术后证实达到R0级.接受开腹手术患者术后1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术后1月无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联合肝叶切除的根治术、R0级根治术、较好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未发生淋巴结肿瘤转移均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期.多因素分析证实联合肝叶切除的根治术和R0级根治术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达到R0级的联合肝叶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可考虑成为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金标准.

  • 核仁素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韩亚楠;周林;刘常浩;王敏;吴开春

    目的:探讨核仁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检测胃癌、癌旁良性组织及正常组织中核仁素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分析胃癌与非癌组织中核仁素的表达定量和定位的差异,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病例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均有核仁素及Ki-67阳性表达于细胞核,但核仁素在胃癌组织的部分细胞的胞膜和/或胞质中亦有阳性表达.核仁素和Ki-67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良性组织及正常组织(P<0.01).两者在癌旁良性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核仁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核仁素与Ki-67的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0.05,r=0.292).结论:胃癌组织中核仁素的表达增高,检测核仁素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原发性肝癌(HCC)TACE治疗前后p16、AFP、sVEGF的动态变化

    作者:杨建军;党冬梅;王明全;任常军;毕云;惠起源

    目的:探讨HCC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p16基因甲基化、AFP和sVEGF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56例HCC患者血清p16基因甲基化率,ELISA法检测AFP和sVEGF.结果:HCC患者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69.6%(39/56),AFP阳性检出率为80.4% (45/56),sVEGF阳性检出率为73.2% (41/56).结论:血清DNA中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作为HCC分子诊断标志,三者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有实用价值.

  • NAT1、NAT2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喉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作者:田慎之;张建国;袁旭平;黄敏齐;郭镇平;陈福进;李秋梨;关中

    目的:探讨毒物代谢酶NAT1、NAT2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喉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检测233例广东地区汉族喉癌和102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NAT1(NAT1*4,NAT1* 11,NAT1*10,NAT1/3)、NAT2(WT、M1、M2和M3)基因多态性.结合病历资料分析NAT1、NAT2多态基因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喉癌患者携带NAT2快基因表型(18.88%)频率小于正常对照组(45.1%)(OR =2.53,P=0.00).NAT2慢基因表型与重度吸烟在喉癌致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P=0.013,OR =3.42).NAT2基因表型与喉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喉癌与对照组中NAT1多态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NAT2快基因表型与喉癌的易感性关联,易感性与吸烟发生协同作用.NAT2基因多态性不影响喉癌的发展过程及预后.NAT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喉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 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作者:顾莉;徐海江;王黎媛;滕婷婷;张冬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1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计有249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和2463例对照人群.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与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AA基因型比较,携带GG基因型和携带GG或GA基因型个体头颈部肿瘤发生风险的OR值分别为0.88和0.89(OR=0.88,95% CI:0.59-1.32;OR =0.89,95%CI:0.67-1.19).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没有发现细胞周期素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有差异.结论: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头颈部肿瘤易感性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纳入研究的数量及每个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少,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HLA-Ⅰ类抗原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纪旭;李虹;姜学钧

    目的:研究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Ⅰ类抗原在40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比例60%,缺失比例17.5%.有转移淋巴结组与无转移淋巴结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L-plastin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弛远;赵皤;王丹波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L-plastin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L-plastin及雌激素受体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L-plastin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且其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位内膜(P<0.05);雌激素受体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且其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于异位内膜(P<0.05).结论:L-plastin和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表达增高,且呈正相关.L-plastin可能通过与ER结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L-plastin可能是与雌激素代谢相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异性靶基因.

  • 肾母细胞瘤基因WT1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莹;马晓欣;贾玖丽

    目的:研究WT1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法(S-P)检测增生期、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各5例做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0例、非典型增生33例、子宫内膜癌40例,共83例做为实验组,观察WT1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子宫内膜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结果:WT1在内膜单纯性增生、非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WT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P<0.05)、组织分化程度(P<0.05)、淋巴转移(P<0.05)有关.结论:WT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WT1表达增加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恶性程度高.

  •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汤芳梅;张小茜;王玉芳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4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和43例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腹腔镜组除手术时间较剖腹组稍长外(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开腹组明显缩短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减少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123例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关明飞;黄萍;李从铸;李燕;朱安娜;周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1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90.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组织分级、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及术后放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深肌层浸润以及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总体生存率高,手术-病理分期、肌层受累程度以及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 18F-FDG SPECT/CT检查结合CA125检测在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贾晓娟;韩军;许泽清;唐彩华;李慧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检查结合CA125检测在卵巢癌术后复发病例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卵巢癌术后病例同时进行18F-FDG SPECT/CT检查和CA125检测,怀疑复发的病例进行CT/MRI检查和临床随访,以进一步确诊.结果:43例病人中,18F-FDG SPECT/CT检查发现核素异常浓聚24例,经CT/MRI检查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转移灶19例,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44.2%、11.6%,特异性为83.8%.本组病例CA125升高13例,证实为转移灶病例中CM25升高12例,阳性率和假阻性率分别为27.9%、2.3%,特异性为96.9%.结论:18F-FDG SPECT/CT检查和CA125检测是卵巢癌术后复发的可靠检查方法.

  • 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红;嵇钧安;马长华

    目的:评价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防治疗效[1].方法:87例奥沙利铂全身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48岁;对照组43例(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龄为19-70岁,平均年龄为45岁.治疗组奥沙利铂化疗前2天,使用谷胱甘肽1200mg加入5% GS 250ml,静滴,每日一次,至化疗结束后3-5天;对照组予以保肝对症治疗,不使用谷胱甘肽.结果:治疗组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发生率11.36% (5/44),对照组为51.16% (22/4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对预防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行.

  • 25例多原发癌临床分析

    作者:冯慧玲;穆广琴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间隔时间、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肿瘤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多原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病例占同期收治病例数的2.6%,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2∶3.首发癌和重复癌的间隔时间为2月-45年.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治疗方法与发病间隔时间比较,其中首次发病的年龄与发病间隔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 <0.001).发病间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发病间期越短,预后越差(P<0.01).手术治疗后生存期较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发现多原发癌,以便及时治疗,延长生存期.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观察

    作者:顾海迪;叶林华;袁苏徐;胡文杰;汪楠;朱金莲;王晓丽

    目的:观察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49例恶性肿瘤患者(无糖尿病史者44例,有糖尿病史者5例),检测每周期化疗前及首次化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对所得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糖尿病组化疗后发生高血糖23例(52.3%),糖化血红蛋白升高12例(27.3%),确诊糖尿病10例(22.7%).糖尿病组化疗后发生高血糖及高糖化血红蛋白4例.合并糖尿病组、无糖尿病组首次化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化疗前均有升高(P =0.035,P=0.0000968),无糖尿病组第2、7、8次化疗前糖化血红蛋白值较未化疗时显著升高(P=0.005,P=0.014,P=0.001),第4次化疗前空腹血糖较未化疗时显著升高(P=0.04).结论:化疗可导致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确诊潜在的糖尿病患者.

  • CT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观察

    作者:葛晋源

    目的:观察CT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应用CTOP方案治疗我院收治的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例,套细胞淋巴瘤6例,T细胞性淋巴瘤4例,伯基特淋巴瘤2例,均为初治病人.予CTOP方案治疗2疗程,结果CR 50%(16例),PR 25%(8例),总有效率为75%(24例).毒副反应中骨髓抑制为中度,胃肠道反应轻微.心脏毒性表现为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停药后均可恢复.肝肾毒性轻微.结论:CTOP方案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案,可作为一线方案在临床应用.

  • 巨球蛋白血症3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晓莹;张会永;刘宝文

    目的:探讨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3例患者发病时均出现不同程度贫血、单克隆IgM及骨髓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例1及例3可见高黏滞综合征所致鼻出血或牙龈出血.其中例1及例2接受苯丁酸氮芥联合强的松方案治疗,例3未接受治疗.例1目前病情平稳,例2死亡,例3失访.结论: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赖于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检查.烷化剂、嘌呤类似物及利妥昔单抗是WM一线治疗药物.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心;周柰岑;张海涛;陈丽梅;习杰英;贺鹏程;李静;王孟昌;刘华胜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例(均为复发病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例(Ⅲ、Ⅳ期或复发病例,IPI评分2-4分).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均经化疗及动员剂动员(CHOP方案9例,CHOP+MTX 3例,CEP、大剂量MTX、单用G-CSF各1例).预处理方案为联合化疗10例(BEAC、CBV方案为主),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5例(TBI、TLI各1例,提前局部照射3例).结果:移植后白细胞≥1.0×109/L的中位时间为10(9-13)天,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7)天.随访时间为1-11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3(1-110.5个月)个月,3年总生存率(0S)为66.7%.结论:AHSCT是一种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牛多山;姚丰;杨杰;陈海玲;陈云新;陈定宝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其预后.方法:报道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对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标记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73岁、54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组织学所见,受累组织小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异型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CD20(+),CD3(-).随访1例于发病后2个月死亡,1例于发病后7个月死亡.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该肿瘤恶性度极高,患者预后极差.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

    作者:潘历波;赵学武;樊涛;王曙升;韦霜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特点与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的大小:11.4cm×4.4cm×10cm至27.9cm×22.7cm×34cm,肿瘤形态不规整.18例脂肪肉瘤中,高分化型脂肪肉瘤4例,以脂肪密度肿块为主,内有条网状分隔及小结节影;黏液性脂肪肉瘤3例,其中1例以囊性密度肿块为主,强化不明显,2例以棉絮样低密度肿块为主;多形性脂肪肉瘤3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病灶内可有坏死液化;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为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混杂肿块;混合型脂肪肉瘤6例,表现为脂肪、囊性、实性、钙化等多成分混合肿块.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分型,是造成CT表现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认识其CT表现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改进激光标志对真空垫固定体位食管癌放疗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的影响

    作者:徐坚;邹云云;李瑞峰;胡燕华;潘腾升;郑文全;叶景乐;黄宏阅

    目的:分析改进激光标志对于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真空垫体位固定的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激光标志方法,一组采用改进的标识方法.通过治疗机的电子影像装置(EPID)拍摄位置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标准射野数字重建图像(DRR)比较,分析两组病人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的大小,用秒表记录两组患者的摆位时间.结果:改进组与传统组相比,X轴方向和Z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减小,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方向摆位误差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时间,改进组明显小于传统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激光标志可以减小真空垫固定体位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提高了摆位重复性,缩短了摆位时间,推荐临床使用.

  • 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精度

    作者:赵辉;赵文晖;师芳;张晓智;罗伟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时如何改进定位器械和摆位方式,在不增加摆位程序的条件下提高摆位治疗的精度.方法:对22位胸腹肿瘤患者分别用热塑定位体模和自己研发的定位辅助器械,进行定位和复位.在20次治疗摆位时,两种模型各用10次,对每一位患者采用相同的摆位条件,摆位后用CBCT在相同条件下采集图像信息,通过XVI系统采用骨模式在相同条件下和参考图像进行匹配,记录数据,观察两种摆位方式哪种精度更高.结果:X,Y,Z三个方向的误差使用辅助器械后治疗精度均有很大提高.结论:采用自己研发的辅助器械后,摆位精度更高.

  • 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李小刚;周荣胜;王瑞;马正敏;张义长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将全麻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P组(帕瑞昔布钠组)、D组(地佐辛组)和S组(生理盐水组即对照组),每组30例.三组均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诱导前15min,P组和D组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地佐辛5mg静脉注射作为超前镇痛,S组则给予等量(5ml)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安静后(T1)、麻醉诱导入睡后(T2)、插管后即刻(T3)、切皮后(T4)、手术结束时(T5)、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恢复情况及术后3h、6h、12h、24h和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泵试图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T3、T6时刻MAP和HR都明显升高,P组升幅小,与S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多于P组和D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和S组(P<0.05);P组术后3h、6h、12hPCIA泵试图按压次数明显少于D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超前镇痛都能有效抑制手术和插管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减轻术后疼痛,但帕瑞昔布钠的作用强于地佐辛.

  • 儿童卵巢恶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丹晔;谭明子;王慧敏;李潇;高一平;郭瑞江;林蓓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及治疗的21例儿童卵巢恶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年中我院共诊断并治疗儿童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21例,院内检出率为0.13‰.平均年龄9.9岁(2-14岁).其中卵巢生殖细胞肿瘤17例(内胚窦瘤10例,无性细胞瘤3例,双卵巢分别为内胚窦瘤及无性细胞瘤1例,胚胎癌1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性索间质细胞瘤(幼年型颗粒细胞瘤)2例,上皮性肿瘤2例(交界性肿瘤1例,上皮性癌1例).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14例(66.7%),Ⅱ期1例(4.8%),Ⅲ期4例(19.0%),Ⅳ期2例(9.5%).3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余18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3例术后行系统化疗,其余患儿未行系统化疗.随访患者1-96个月,死亡3例,复发1例,失访3例,余14例均存活至今,无肿瘤复发证据,无生长发育异常.结论:儿童卵巢恶性肿瘤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期别偏早,预后较好,重在早期发现及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儿的生育功能.

  •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艳丽;成晓君;刘颖;王艳芳;程士凯;付大军;张锦华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LDH)、血清铁蛋白(ferritin,SF)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其在神经母细胞瘤(NB)分期、评价疗效及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NSE和SF,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LDH.分析46例NB患儿3种肿瘤标志物不同分期、治疗前后(有效及复发)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患儿治疗有效后,NSE、LDH和S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B患儿的血清NSE、LDH和S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NB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儿血清NSE、LDH和SF与疾病初期比较无差异(P>0.05);NSE水平与SF水平呈正相关(r=0.475,P<0.05).结论:采用NSE、LDH、SF 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NB分期、评价疗效及复发有一定价值.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